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1
1场地选择
无公害水产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均可用为水源。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鱼类有害的物质。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鱼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尽可能选用无污染的湖库岔来建设连片的水产无公害养殖基地。不宜选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地方,以利养殖物资及养殖产品的运输。远离周边有污染的工矿企业。
2池塘清整及消毒
清塘是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修整池塘,清除过多淤泥(保持20厘米左右),池底暴晒20天以上,使淤泥中的有机物充分分解和转化,达到改良底质作用。清除敌害生物,每亩(667平方米)用70~80千克生石灰消毒或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消毒处理。
3调节水质
整个养殖期间应采取“3调”措施。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1次,10~15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6~9厘米,3~5天换水1次。调优,即调节pH值,要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15天1次,用量为每公顷海米水体深150千克,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每公顷用量75~90千克,每半月施用1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3个调”措施后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值7.5以上。
4苗种选择
选择良种是获得增产、高效的前提。应选择反映敏捷、个体好、生长快,具有较强的抗病及抵御不良环境的养殖品种。可减少病害发生率,降低养殖风险,还可避免大量用药对水体造成危害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强效益。水产常规品种有草、青、鲢、鲤、鳙鱼等。
5放养鱼种
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立体空间养殖动物共生互利原理,实行多品种、多规格立体混养套养。放养数量、品种根据池水深浅、水质、饲料等条件决定。对水温较低,水质清瘦的池塘每亩放苗种300尾左右,其中草鱼180尾,鲢鱼75尾,鲤、鲫、鳊鱼各10尾,鳙鱼20尾;对水草较多的池塘每亩放草、鳊鱼各100尾,鲤、鲫、鲴、鲢、鳙各20尾;对水质较肥,天然饲料丰富的池塘每亩可放养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鲢鱼250~300尾,鳙鱼50~60尾,草鱼100~150尾,鲤鱼50~60尾,鲫、鳊、鲴鱼各25~30尾。
6合理投喂饲料
饵料是水产动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其营养的来源。饲料质量的好坏和投喂技术,直接影响养殖效果和生态环境,劣质饲料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还会在养殖过程中大量的产生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动物性饲料要新鲜适口,不带致病细菌;青饲料要青嫩爽口,人工配合饲料符合饲料卫生指标及限量参照《无公害食品鱼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选用质量和规格与养殖对象相适应的优质饲料。饲料在水中要稳定,虾料4~6小时,鱼料2小时。颗粒类型及大小要适合养殖对象取食,10克以下鱼种选粒径为0.5~1.5毫米的破碎料;10~15克的幼鱼选粒径为1.5~3.0毫米或长度4~5毫米的柱状颗粒料;50克以上选粒径4~6毫米或粒长6~8毫米的柱状颗粒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科学投喂,根据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7强化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定期测量水温、溶氧、pH值等。调节水质,消毒杀菌,使水体保持在适宜的状态,开增氧机,使水体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观察池水变化,适时排老水,加入新水,或冲水,使养殖水体保持肥、活、嫩、爽状态。
8防治病害
无公害水产养殖对病虫敌害生物的防治极为重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预防措施主要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水体、饲料、食物、工具彻底消毒,遇环境剧变可全池泼洒纯中药制剂以减缓应激作用,尤其是梅雨季节,饲料易被霉菌污染,可在饲料里添加中草药制剂来增强抵抗力。勤巡查,及时清除敌害生物,一旦发病及早诊断,确定病因,对症下药,按《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使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尽量用中草药或生物制剂,不能用抗生素。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2
1.科学的选择渔药
选择渔药应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渔药必须是具有兽药许可证且通过农业部兽药生产GMP认证的正规兽药生产企业生产,且取得产品批准文号和有生产标准的渔药。养殖者在购买渔药时一定要向厂家获取以上证件,千万不要购买“三无”渔药。要根据“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选用渔药,不要购买和使用国家禁用药品,提倡选择使用水产专用药、生物性渔药与渔用生物制品。渔药必须容易分解或降解,产物基本上是无害的或者很容易通过其他动物转换,避免药物在养殖对象的组织中或生产环境中积累。
2.渔药的使用
2.1病害预防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对病、虫、敌害生物的防治,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为鱼、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增强鱼、虾体质,减少疾病发生。清塘消毒宜选用杀菌力强、药效期短、药物残留小的药物。定期使用有益活菌改良养殖水体,为鱼、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养殖中后期如果池塘底质较差时,选用颗粒状、沉水性活菌产品效果较好,可先用适量粒粒氧全池泼洒进行底部增氧、再用0.5ppm~1.0ppm片状、粒状活菌(菌种为硝化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底部改良,结合使用一些沸石粉高效底改,效果更好。平常不要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多使用大黄、穿心莲、板兰根、黄芩、黄连、鱼腥草等中草药物添加饲料预防疾病,毒副作用小,病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2.2对症下药 无公害养殖发生病害时应对症下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影响水产品质量。 一般来讲,细菌性疾病如赤皮、肠炎、烂鳃、白头白嘴及暴发性鱼病等,应使用杀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泼,可选用极具杀菌能力的“强氯精”进行泼洒治疗。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如车轮虫病、中华蚤病、锚头蚤病等,则应选用杀虫类药物,如渔用灭虫药物和菌虫杀手对杀灭寄生虫效果特别显著。真菌病可使用亚甲基蓝或主要成分为中草药的“水霉净”泼洒防治,淡水网箱鱼类、亲鱼用千分之一食盐、千分之一小苏打合剂浸洗10~15 分钟有一定效果。敌百虫、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虽然较有效控制寄生虫,但本身对鱼类毒性大,加上应用时间长,很多寄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不宜使用。为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水产养殖饲料中的药物添加也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素类药物;不得直接使用原料药。
2.3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 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对防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方法有全池泼洒、浸浴、内服、挂篓挂袋、注射、局部涂抹和间接投药法等。全池泼洒法必须做到药物充分溶化和泼洒均匀,保证所有个体都接触到药物,泼洒药物应选择晴天上午9时进行,应尽量避免傍晚施药,以防药物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后,腐烂造成水中溶解氧的缺乏,引起池鱼的浮头死亡(该种情况极易造成病鱼中毒死亡的假象)。内服对预防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但要防止盲目增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及延长用药时间。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3
建一个组织
该县围绕特色资源,积极从资金投入、科研推广、教育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等方面引导、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3个,其中种植业31个、养殖业20个、特色农产品8个、其他行业34个,其中4家被列为省级示范单位,2家被市评为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成员数9120人,带动农户4595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1.3%。
兴一个产业 和县紧临长江,河网遍布,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可是,水产一直没有形成规模。2002年,政府引导成立“和县河蟹健康养殖协会”后,对部分零散的养殖户实行统一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推广种草养蟹、无公害养蟹、蟹鳜混养等新技术,养殖规模迅速膨胀。目前,协会会员已达118人,单位会员3家,养殖面积2万多亩,注册的“江螯”牌河蟹先后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被省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江螯特种水产养殖场还被注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动物养殖企业,产品畅销海内外。河蟹协会带动了该县特种水产养殖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包含1家合作社、4家协会、300多名会员、15万亩养殖面积、2万多吨产量、3.5亿元产值的巨大产业链。
活一片经济
和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该县在蔬菜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先后成立了蔬菜产业协会和济洪蔬菜专业合作社。依托上海济洪蔬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等媒介,以推广优良品种、促进产业升级为抓手,全部实行订单生产,有效保证了蔬菜质量。注册的“皖江”牌蔬菜荣膺“全国蔬菜十大畅销品牌”第一名,辣椒、番茄等35个蔬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该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8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近100万吨,实现收入10多亿元,成为该县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的一个重要亮点。
富一方百姓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4
关键词 现代渔业;发展现状;对策;河南济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16-01
为进一步挖掘济源市渔业发展潜力,尽快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现代渔业快速健康发展[1-4],笔者对济源市渔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渔业的对策。
1 济源市渔业发展现状
1.1 水域资源丰富
济源市水域资源丰富,境内河流17条,其中黄河、沁河穿境而过。有黄河小浪底、西霞院以及王屋山、鏊背山、天坛山、蟒河口等2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水域面积1.12万hm2,可开发利用水面及滩涂面积6 666.7 hm2。河流库区沟岔纵横,水质清澈,有自然鱼类黄河鲤鱼、鲫鱼、花白鲢、翘嘴红鲌、鲶鱼、淡水青虾等124种,多数水域适宜鱼类生长。
1.2 渔业生产基础良好
济源市水产养殖品种除草、鲢、鳙、鲤、鲫、鲂等常规品种外,还有鲟鱼、大鲵等名贵鱼种。养殖方式主要为网箱养殖、池塘集约化养殖和水库、坑塘散养,另外还有利用山涧溪流的名特优品种养殖。池塘养殖以鲤鱼为主,平均产量约为45 t/hm2;网箱养殖(24 m2):鲤鱼每箱3~4 t,花鲢每箱1.5 t左右。水库坑塘散养产量不等,大鲵、鲟鱼等名特优养殖属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仍属小规模,目前多数未达到商品产量。
目前济源市网箱养殖13 500箱,利用坑塘养殖面积155 hm2(其中精养渔塘100 hm2),大鲵养殖2 992 m2,2011年预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万t,较2010年增长16.7%,实现产值1.4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0 006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 341元高665元。目前济源市水产养殖行业成立了7家公司4个合作社,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和黄河大峪峡水产养殖公司生产基地已通过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大奎岭、张岭鲤鱼、鳙鱼、鲫鱼产品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张岭草鱼、鳙鱼正在申报有机水产品认证。
1.3 发展潜力大
一是开发空间大。济源市渔业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利用率不足1/5,开发空间很大。二是消费空间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加快,水产品消费量将稳步增长。据预测,我国水产品总需求量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济源市的实际水产品需求量将更大,渔业发展空间巨大。三是效益提升空间大。水产养殖业较传统种植业效益好、收入高。据调查,精养鱼池实现产值45万元/hm2,利润9万元/hm2,较粮食作物产值3万元/hm2增加42万元/hm2,利润增加7.5万元/hm2,增幅500%。济源市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差异较大,产量提升空间较大。在品种选择上,以鲤鱼、鲢鱼为主,名优品种养殖发展潜力很大。四是市场需求潜力大。济源市北部与山西晋城毗邻、西部与山西运城接壤,南与洛阳相临,区位优越,70%以上的水产品运往山西、陕西、洛阳等地,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销售前景广阔。
2 济源市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全面规划,资源利用率低
济源市由于缺乏全面科学规划,科学养殖技术未很好地普及,粗放养殖仍然存在,效益差,高效渔业刚刚起步。全市约有6 666.67 hm2的水面及滩涂可以开发利用,目前利用率不足1/5,资源利用率低。
2.2 水产品品牌优势不强,深加工能力差
济源市水产品大多以鲜活产品进入市场,没有形成全产业链,规模效益不突出,品牌不响,无包装,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知名度、销量及效益,价格低、效益差。深加工方面,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带动,起不到引领、带动作用。
3 济源市现代渔业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济源市水利资源优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水产健康养殖业,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济源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水产业快速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和资金,争取中央、省各类扶持水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财政水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资金,为水产业发展提供建设资金,扩大水产业发展的规模。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投入水产业,全面推进济源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搞好规划,拓展养殖空间
目前济源市的水产养殖主要是以水库网箱养殖、坑塘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为加快济源市渔业发展水平,济源市应积极拓展养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重点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注重拓展新的养殖空间。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三是注重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
3.3 延伸渔业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三是充分利用济源市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王屋山农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以休闲垂钓、观光、餐饮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进而促进渔业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
3.4 强化服务,促进科学发展
强化服务,促进渔业科学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支持渔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 参考文献
[1] 辽宁锦州市现代渔业建设成效凸显[J].科学养鱼,2012(2):47.
[2] 汪宏伟.宁夏中卫市以科技示范基地引领现代渔业发展[J].渔业致富指南,2011(17):10.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5
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省第十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通知》,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第八批、省第十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推进,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集成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全市农业生产(加工)区,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优质品牌,提升农业标准化覆盖率,提高农业综合标准化水平。
二、示范区域
核心示范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渔业产业园,辐射区为古里、梅李、辛庄、碧溪、海虞、支塘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三、起止年限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
四、预期目标
1.面积:项目实施后至2016年在全市累计推广应用“常优系列”和“常农粳系列”优质粳稻新品种50万亩;在董浜镇建立特色蔬菜产业园区3万亩;在沙家浜镇建立特色水产产业园区1.2万亩。
2.产量:项目实施后至2016年,全市优质水稻总产量达12.7万吨;全市无公害蔬菜总产量达11万吨;全市无公害水产品总产量达8500吨。
3.质量:核心区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以上质量标准,部分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辐射区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
4.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水稻亩均增加效益100元以上,累计增收5000万元;蔬菜亩均增加效益200元以上,累计增收3120万元;水产亩均增加效益300元以上,累计增收1080万元。
5.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可带动我市及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吸引并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市农业自主创新,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瓶颈问题,孵化、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市粮食、蔬菜、水产整体向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实施步骤
1.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工作组,落实示范区域,和有关单位签订示范项目责任书。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积极稳妥开展工作。
2.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推广应用“常优系列”和“常农粳系列”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应用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形成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种植;制定相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2~3个。利用育苗大棚统一培育种苗,推广防虫网室栽培和黄板诱杀等病虫害综防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推广节水灌溉,采用喷滴灌技术;制定相关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3-4个。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引进优质水产品种,推广应用优质高效养殖技术和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等,制定优质高效水产养殖技术规程2-3个。
3.2016年1月~2016年6月,做好项目总结、资料整理及申请验收工作,提供全套考核验收资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府办、质监局、农委、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虞山镇、董浜镇、沙家浜镇等单位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确保资金、科技、人员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管领导任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项目实施。
3.成立项目技术工作组:项目实施单位配备水稻生产加工,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病虫防治、检测等技术人员25名,其中高级农艺师15人,由市农委负责技术指导与推广;各相关镇人民政府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组织协调工作。项目管理实行目标负责制,任务分配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4.示范镇、示范基地和有关部门分别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工作联络员,市与镇、镇与示范基地分别签订任务责任书。
(二)完善技术措施
1.组织制定和实施标准:组织制定适合本地生产的水稻、蔬菜、水产各项操作规程。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GB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B9137-19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最高允许浓度》、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2-2013《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755-2013《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847-2004《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1054-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等。
2.每个示范点建立相关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统一生产资料使用,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建立详尽的生产销售台帐记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相关镇负责做好服务指导及监督管理工作。
3.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单位会同有关职能部门一起做好环境质量检测和投入品把关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
为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项目实施结束通过验收后,市财政对各示范区核心基地和辐射区相关基地给予适当以奖代补的工作经费补助。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6
一、因地制宜,创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广洋湖镇全镇水产养殖户众多,但规模较少,再加上养殖技术缺乏,不但效益很难提高,而且环境受到破坏。为此,我们成人教育中心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开展特种水产养殖品牌项目培训,既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水域优势,又注重保护名优特产和水源环境。首先,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组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拟订了特种水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通过调优养殖结构,科技创新和发展龙头企业等主要措施,我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鳜鱼、青虾、甲鱼、泥鳅、河蟹等名特优品种。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创办了一批县级“农科教”示范基地,如在西溪村建立鳜鱼养殖基地;在三联村建立了精品蟹养殖示范基地;在桥头村建立了青虾养殖示范基地等等。凭借这些基地,我们积极开展特水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在引进苗种过程中,为养殖户严格把关,严格防止带病害和对我镇水域或生物产生灾害的苗种的引进。我们还不断扩大无公害基地的建设规模,努力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促进全镇渔业由“数量渔业”向“效益渔业”的转变。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保护自然渔业资源,一直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搞好水产养殖,二是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适时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和渔业增效搭建平台。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文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承担起知识经济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农民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的成败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的首要使命是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一是开展《百姓学堂》活动,邀请市县专家来我镇讲学,帮农民朋友更新观念,甩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让他们从精神上获得解放。二是购置了一批国家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镇的CD 光盘和录像带及有关书籍,通过播放、办讲座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为农民致富提供全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三是开办了水产养殖成人中专班,系统学习水产养殖的理论知识。
(二)把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众所周知,苏中地区农村相对比较闭塞,知识和信息来源相对匮乏,农村成人教育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的学习需要。根据本镇实际情况,2009 年开始,我们举办了农民水产养殖专业中专班,除了修完应有的课程,我们还根据本地特色产业自编了《鳜鱼养殖技术》、《青虾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广洋湖渔业环境特点与利用》、等十多种浅显易懂的教材,补充了培训教材的不足。本届学员通过两年半时间学习,都能顺利完成所学专业,拿到了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和技能证书。由于农村经济力量有限,短期内多媒体形式的远程网络教育还很难实现。通过努力,我们和本地广播电台和乡镇有线电视建立协作,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的讲座、致富门路的推广等节目,让农民能够耳闻目睹到适合当地渔业发展的科学常识。在经验交流时,邀请有经验的养殖户作经验介绍。创设一种人人想说、会说、善交流的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我们这样做,不但促进了农民经验的及时交流,还让信息潜移默化地变成农民觉得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我们增加对农村学员的一线指导次数,下基层到农村,在生源相对集中的村组授课,到田头、塘口授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还经常邀请市、县水产局专家,就如何解决困扰水产养殖户的鱼病防治、渔药滥用的问题,以及本地特种水产养殖前景作了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时,结合实际问题,直观示范,深入浅出。学校为了做好品牌项目培训,每年在全镇范围内举办为时半年的“学技能、强素质、争先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这样,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系列培训,提高了特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示范户。
三、提升品牌,为农民更好地创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