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产业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电产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电产业报告

光电产业报告范文1

“在2014年,亨通光电借助资本市场并购、投资,积极推进由线缆主业向一些新兴的国家鼓励的产业布局。”江苏亨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安敏表示:“而到了2015年,公司坚持主业的同时,还要加快新业务的拓展与实施。”

技术突破

2014年,亨通光电有一个十分闪亮的开局,甚至将之放在全年来讲,都会成为这家知名光缆企业值得留念的一笔。

这一年新年刚刚过去不久,全球权威分析机构英国CRU公司就2013年年度报告,以光缆品牌排名,亨通光电成为全球第二大光缆生产商。作为一家中国本土光缆企业而言,这堪称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新年礼物。

更可喜的是,亨通光电在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研发项目上取得了突破。2014年2月,该公司承担的“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顺利完成所有的研发及产业化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电所有的光棒制造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在设备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在光棒制造工艺方面,亨通还在业界首创了连续化学气相沉积(CCVD)等高层次技术低成本的光棒制作方法,让企业具备了与国际强手对话、合作、博弈的底气。

“亨通光电利用自主技术生产的光棒与同类产品相比,长度和直径大小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光棒生产过程中,越长越粗的光棒,制造成本越低。而且亨通光电自主研发的CCVD光棒制作工艺与其他几种工艺相比,效率更高。”亨通光电副总经理马建强表示。

随着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的提升,亨通光电在国际上也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认可。2014年10月,该公司成功交付马来西亚石油整根83kin海光缆项目。该项目的顺利交付,标志着亨通光电的大长度海底光缆制造技术、不绣钢管焊接技术、缆型过渡技术都成功实现了跨越。同时也意味着亨通光电成功跨过了世界石油平台海缆项目的门槛,实现了其海缆应用历史上的突破。

高安敏认为,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亨通在新业务模式转换上,迈出了一大步,表明亨通光电在海底光缆项目上不再是一家单一的线缆供应商,而是一家集产品设计生产、项目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方案服务提供商。“该项目对于亨通向新业务转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表示。

亨通光电亨通海洋光电技术事业部营销副总孙晓华则告诉《通信产业报》(网)记者:“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亨通海缆业务产生三大影响。”

首先在业务模式上,使亨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变;其次,使亨通的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对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提升;最后,马来西亚石油是世界500强企业,该工程的成功能够提升亨通在国际市场或者说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其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创新发展

2014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已经成为亨通光电一段光彩的历史,而在2015年,亨通光电还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

亨通光电技术总监薛梦驰表示,向上,实现关键技术和材料自主研发,摆脱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向下,开发更贴近用户、更贴近服务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工程设计、客服运维、探索智慧社区建设等,向更多领域拓展,实现产品技术方面的转型。

2014年是光通信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年,随着4G建设的加快和“宽带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内光纤产能释放加快。

不过,按照三大运营商4G建设的速度,尤其是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规划,2015年很可能将是其4G大规模建设的最后一年,但是国内光纤光缆产能则在持续放大。据了解,2015年国内光纤产量预计将达到2.4亿芯公里,而需求量只有1.5亿芯公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业界专家看来,国内光纤光缆企业走向海外将成为必然。

其实,亨通很早就发力国际市场,并制定了555国际化战略,即拥有50%以上的海外市场、50%以上的海外资本和50%以上的国际化人才。

在光纤光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亨通主动求变,加大创新力度,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单模光纤批量生产的高度竞争环境下,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伟对记者表示。

在光纤业务方面,亨通光电除了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之外,还将开发新产品。据了解,亨通目前已突破低损耗单模光线的7大关键技术,成品率高,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且已经向三大运营商供货。而在G.657光纤产品方面,亨通已全面提升了该型号光纤的性能,研发出了全兼容型高性能弯曲不敏感光纤,为FTTH光纤到户工程提供基础保障。

不仅如此,亨通还在加紧对超低损耗光纤产品的研发工作。

事实上,超低损耗光纤的研发目前正是全行业研究的重点,不过相比普通光纤和低损耗光纤,超低损耗光纤的研发难度更大。马建强指出,超低损光纤的剖面结构完全不同,制造工艺更加不同,需要研发人员重新设计剖面结构,研发新的制造工艺,成本相对会很高,况且需要一定的研发周期。

亨通光电当下正在研发G.654光纤,用于海底光缆制造。据介绍,该研究项目全称是“长距离低损耗海底光缆用光纤预制棒研发及产业化”,已列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预计今年底将实现量产。该项目能够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转化成功,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民族光纤光缆企业也具备了制造高科技含量的海底光纤光缆的实力。

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一批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为中国通信业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亨通光电借助这一优势想必会在2015年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为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国政府首倡提出了“一带一路”规划。

据了解,“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绝大多数沿线国家仍处于3G甚至2G的移动通信水平,宽带普及率、光纤到户的普及也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将对接区域内各国的电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给包括电信EPC总包、通信设备制造以及互联网增值服务等在内的中国通信行业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最近两年,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及高速率无线通信的3G/4G网络的建成,形成了一个庞大且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在这一背景下,运营商转型势在必行。当前,运营商正在积极寻求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做大做强互联网业务,这给第三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光电产业报告范文2

当前,面对传统业务被OTT不断侵蚀、收入利润不断下滑的现实,运营商正通过推出新型互联网业务和数字化服务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人们对互联网带宽和流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甚至超过了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速度,特别是“互联网+”提出以后势必会掀起传统行业的“触网潮”,这种供需矛盾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于是,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已势在必行,而运营商将成为光网络建设的主力军和第一批受益者。

双引擎驱动光网建设

当前,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光网络建设正在提速。

在政策方面,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持续深入和“互联网+”提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2015年网络建设投资超过4300亿元,2016―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7000亿元;并且还要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该指导意见的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了光网络建设,成为第一大引擎。

在市场方面,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光网络市场需求和设备开支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市场研究公司IHS,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光网络设备支出增长了5%,达到27亿美元。而在国内,在2014年,仅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41亿芯公里,同比增长7.6%,而到了2015年,该市场规模将增加到1.43亿芯公里,运营商是主要推动力量。市场需求成为光网建设的第二大驱动引擎。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运营商既是国内光网络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国内光通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收入来源,在光网络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国内很多企业都深度参与运营商集采,其很大一部分业绩都是由后者贡献的,因此光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运营商的参与,光网络的能量也主要通过运营商来释放。

光网建设补给线

如果说运营商是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的主力军,那么光通信企业就是重要的军需官,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设光网络要靠先进的技术支撑。目前,光通信企业可以在光纤光缆、SDN、超100G等研发方面为运营商的光网建设提供保障。

在光纤光缆方面,国内大多数光通信企业纷纷将超低损耗光纤作为当前的研发重点项目。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发展超低损光纤很有必要,在成本提升不高的情况下,能大幅度缩减系统总体部署成本。

事实上,在超低损耗光纤方面的研究,中国启动较晚,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亨通光电开发了先进的超低损耗光纤、大有效面积光纤等核心技术产品,用以增加传输速率,提高无中继传输距离,积极推进FTTx,在主干网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将光纤扩展到用户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正是有了超低损、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的问世,超100G、乃至400G光纤骨干网络的建设将有机会得以实现。

其实,从2013年起,三大运营商就开始部署100G网络。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网络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持续增加,光纤骨干网络需要进一步提升速率,超100G网络将成为现实。据悉,不少系统设备厂商与国内外运营商合作进行相关测试,韦乐平曾表示,到2017年400G或将成骨干网更合理的选择。

在SDN方面,随着近几年该产业的快速演进,业界普遍认为SDN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是运营商网络发展的趋势。中国电信近年来也确实在重点考虑去电信化的方向,韦乐平指出,目前SDN是实现去电信化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毕竟现在应用层面的变化不断加速,互联网的流量对于整个网络的冲击越来越明显,网络架构的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当然。这项网络前沿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演进,已经在全球获得超90%的网络厂商的认可。据了解,华为基于SDN思想加三大构架创新,刚刚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敏捷网络”;中国移动也很早就加入了ONF等行业标准组织,积极推动SDN/NFV的商用进程。

目前,SDN正加速发展。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报告,2018年SDN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0亿美元。而对于SDN应用的驱动,韦乐平认为主要集中在4个层面。其一,降低网络成本,现有的网络架构已经制约了这一方向;其二,业务灵活和创新能力;其三,廉价的商用IT平台可用;其四,虚拟化技术可用。这四个层面是运营商部署SDN的主要驱动。

瓶颈不只是技术

尽管光网络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和产品释放能量,帮助运营商实现转型,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光网络建设始终会遇到困难和瓶颈。

在超100G方面,目前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这不仅对光网络架构、系统设备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光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毕竟随着高速宽带网络的部署,骨干网对突破传输距离限制的超低损、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的诉求逐渐增多。但是韦乐平也同时指出,超低损光纤对于现有的光纤网络有较高的兼容性,而大有效面积光纤的兼容性则较差,与现有光纤的熔接损耗较大。

光电产业报告范文3

在近期开幕的201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推出面向用户的云服务平台(),提供云存储、相册、通讯录等产品。此外,百度云还向开发者提供API,并称这一模式为云2.0。百度云目前的功能包含相册、网盘、通讯录等云产品,同时还提供了跨屏、跨终端的功能,覆盖电脑、手机、pad、电视等平台。未来百度还会打通音乐、文库等主流产品。据介绍,在个人云1.0时代,用户的数据分散于各个应用或设备本地空间,信息和数据不能实现同步和共享。而百度云通过聚合主流云应用的方式,并向开发者开放API,帮助用户把个人数据集中存储,打破了云“孤岛”,让用户在任何应用和设备中都可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数据。百度移动云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度云服务平台的推出,为用户、开发者带来了一站式的云体验,是“个人云”走向成熟的转折点。

上海大唐移动EXPT CDG产品获奖

在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通信产业报主办的2012中国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大会上, 上海大唐移动EXPT CDG产品荣获“2012中国通信网络规划优化最佳产品和解决方案奖项”。上海大唐移动自主研发的EXPT CDG,作为于GIS的CDL-MR海量智能分析系统,能够自动从RNC上采集CDL 数据和RNC配置文件并导入到数据库,自动对CDL数据和RNC配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用户实现在线网络分析优化的功能。客户端通过WEB访问智能分析结果,方便直观。可有效提高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效率,节约网络运营成本。有效推进无线网络优化的智能化进程以及移动互联,平台化云处理在移动网络优化上的应用。凭借其丰富完善的海量数据的自动分析、终端分析、MR测量、性能负荷监控等功能以及在提高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效率上的优异表现,上海大唐移动EXPT CDG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美国康普展示430米100G以太网传输

日前,美国康普公司携手Ixia展示了超越行业标准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430米多模光缆进行100G以太网的数据传输。100G以太网标准于2010年获得IEEE 802.3ba委员会批准,根据该标准,OM4光缆的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50米,而康普利用SYSTIMAX InstaPATCH 360光缆组件和LazrSPEED 550 OM4光缆进行430米数据传输的公开演示,证明了高性能连接解决方案和先进光电技术相结合可令通信范围实现翻倍。美国康普大中国区技术经理吴健表示:“这项技术旨在帮助客户建立适用于未来的通信网络基础,即便日后将网络提升至100G,也无需重建网络或部署新光缆。”据悉,康普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SYSTIMAX品牌可提供语音、数据、视频和综合解决方案,范围涵盖关键任务应用、高带宽应用及新兴应用,适合对日常可靠性和质量要求极高的客户。

甲骨文基于“云”的

Oracle Tuxedo 12c

甲骨文近日在上海了以“云”命名的应用服务器最新版本:面向传统与基于云的C/C++/COBOL应用的Oracle Tuxedo 12c,以及大型机牵移产品Oracle Tuxedo ART 12c。通过推出这些产品,甲骨文为在传统数据中心、集成系统以及企业云环境中开发、托管和部署C/C++/COBOL应用提供了最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款产品新增了189个新功能,支持多种应用类型,也是一款可实现C、C++、COBOL、Java、PHP、Python和Ruby应用共存和优化的应用服务器。Tuxedo ART 12c可通过自动配置和部署新Tuxedo Application Rehosting Workbench工具以及支持新客户端用户界面选项,更快地迁移IBM、CICS、IMS和批量应用。Oracle Tuxedo已广泛应用于票务、物流、金融业、保险和制造等行业,包括阿根廷中央信托、全球排名前十的银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等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已将主机应用迁移到Oracle Tuxedo。

爱立信无线创新实验演示中心在

上海成立

爱立信无线创新实验演示中心(Wireless Innovation Lab & Demo Center,简称“WILD中心”)近日在中国上海揭牌成立。WILD中心位于爱立信上海科技园区,配备行业顶尖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支持目前所有无线技术,包括TD-LTE/FDD LTE、GSM、WCDMA和WiFi,将为技术试验、概念验证和应用测试提供良好环境,更能够支持与运营商直接开展联合试验项目,不断培育和发展部署“智能立体网”所需的技术力量。中心将充分利用爱立信核心网测试实验室、爱立信支撑解决方案研发中心的技术资源,开展端到端应用演示与测试。中心揭牌仪式上,爱立信首次在中国演示了LTE-Advanced技术。此外,爱立信还演示了一系列创新科技,包括WiFi-GSM和WiFi-WCDMA无线互联技术、基于TD-LTE的云端点播游戏和VGo视频通话机器人等。

“上海贝尔公益专项基金”启动

日前,“上海贝尔公益专项基金”、2012“爱传递,上海贝尔-SMG新娱乐再生电脑公益项目”在沪启动。启动仪式在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贝尔”)总部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以及新闻媒体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上海贝尔公益专项基金是由上海贝尔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在2012年共同设立的专项合作基金。上海贝尔将向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的善款,以帮助弱势青少年群体,推动中国偏远地区及有需求的城市社区的教育发展;“爱传递,再生电脑公益行”是上海贝尔专项基金的首个合作项目。上海贝尔将公司富余以及员工捐赠的闲置电脑进行重新整合,将有用部分重新维检后生成再生电脑,捐赠给农民工子弟学校和中西部学校使用。

亚马逊地图API

近日,亚马逊面向开发人员推出了新的测试版地图API(应用编程接口)。亚马逊在官方博客中称:“在Kindle Fire HD的同时,我们还向开发者社区提供了亚马逊地图API。该API允许开发人员在 Kindle Fire和Kindle Fire HD应用中轻松整合亚马逊的地图技术。通过Android地理位置API,这些新设备还将支持基于位置的服务。”亚马逊地图API具备两大核心功能:一是互动地图,开发人员可以在应用中嵌入“地图显示”(Map View),允许在整体地图上平移和缩放。此外,还可以显示用户当前的位置,包括标准视图和卫星视图。二是定制功能,可以用定制标记来显示企业、地标和其他场所的位置。

光电产业报告范文4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项目教学法;以赛促学法;深度学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硬件类课程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单片机课程知识内容多,相关知识涉及“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印刷电路板制图”等电路类的课程,也涉及“C语言”等程序类的课程;单片机的后续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与RFID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实时系统”等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还是“嵌入式综合项目设计”“物联网综合项目设计”“人工智能综合项目设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基础,可以看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师实践应用面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覆盖面不足,无法做到教考一致等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实施“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评价进行规整都势在必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工信部举办的各项大学生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智能车、机器人、光电设计、飞行器大赛中,基本都会涉及这门课程内容。在校级主办的各类科技小制作中,这门课程所学的内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熟练掌握单片机技术和系统设计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近年来的比赛题目,以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为例,比赛题目为“送药小车”“坡道小车”“风力摆”“电磁炮”“无线充电小车”“滚球控制系统”,不难发现,每年的赛题有难度增加的趋势,单片机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单片机与相关技术的融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针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如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手段,MOOC、翻转课堂以及高阶教学的一系列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驱动法和教赛相长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际教学实施和总结,从学生反馈、学生成绩、学生作品、比赛成果等多方面,都反映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1-2]。

1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标

经过近3年开展“专业课程设置逆向革命”,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薪酬、行业进行分析,从《电子类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发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在企业的实用性很高,如何将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联合起来,值得探讨。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开展多方面深度合作,教师参与到企业中,与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技术研发,同时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校企共建实验室,配备与企业应用相同或相似的开发板,校企共同攥写实验手册,确定具有企业实用性的实验内容。

2知识点的项目化梳理

利用项目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建议在“单片机基础”课程开课4周后开始实施,并且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不能全按照教材中的章节来划分教学内容,而应归纳出项目相关的知识点,在相应的项目教学开始前,先将对应的课程知识点学好,然后通过项目对知识点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3项目题目选择实用化

项目设计和选择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分解复杂问题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软硬件动手能力。在项目题目的选择方面,力求从实用性出发,选材来源于生活,将实验应用于生活。基于此,选择了以下项目:LED灯的控制、按键控制灯的亮灭、流水灯、温湿度测量、串口显示、LCD屏幕显示等。

4项目难度层次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学生边讲边练,验证性实验约占80%。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多数是浅层学习,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项目的复杂度和覆盖知识点的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项目分为3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3个层次分别为基础型项目、进阶型项目和综合应用型项目。基础型项目中典型的项目为程序包的安装、点亮/熄灭LED灯、串口显示姓名学号等。基础性项目根据初学者的特点来设计,目标主要是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点。这一层次项目功能简单,易于实现,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入门。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可以采用常规教学,教师带领并加强指导。具体实施流程可以归纳为: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配套实验手册—学生根据步骤练习—教师及时解决学生提问—总结易错点、重难点,如图1所示。进阶型项目中典型的项目为流水灯的制作、按键控制灯泡的亮灭、PWM制作呼吸灯、温湿度信息采集等。由于上一阶段对知识进行了积累,这一阶段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实施流程为: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给出实验项目要求—教师引导分析题目—学生思考解决思路—师生探讨可行性—学生书写程序—调试运行—教师总结。综合应用型项目如简易智慧家居项目设计,可根据难度(如表1所示)给出项目要求:要求学生制作的智慧家居包括单片机控制灯泡的亮灭、单片机控制风扇的转动、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模拟窗帘的开关)。分组讨论教学用在这一阶段比较合适,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既定任务。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给出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撰写程序—调试运行—学生总结汇报—教师点评。兴趣爱好型项目如自制电动小车,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组装小车模型,用单片机模块、电机、红外等搭建硬件平台,控制小车前进、转弯、避障等。学生还可以自行构思,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小车的功能,搭载不同的硬件平台。此项目可作为选做项目或者加分项目,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安排在课后由学生讨论完成,重点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攥写方案、动手能力、器件认识能力、电路理解能力、书写程序能力、调试程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实施流程可以为:教师给出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确定方案—购买相应硬件器材—自行组装—自行编写程序—自行调试运行—展示作品—学生答辩讲解实施方案。

5教赛相长,以赛促赛的实施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多,只靠课堂上学习,仅能够学习一些皮毛知识,比如4学分的课程,能学习到的内容最多包括GPIO、串口、PWM、定时器、ADC、DMA,每个部分应至少做一个实验进行巩固。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督促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很有必要,因此,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重在教思路和教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结束前,开展一场科技小制作比赛,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比赛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器件,如超市收银机的小型模拟、电子体脂称、音乐氛围灯、红外计数器、自动感应门、音乐小闹钟、智能小夜灯等。功能不需太复杂,但是必须做出成果,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硬件连线方法,书写学习程序,解决常见的软硬件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将比赛题目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由学生自主设计小器件,学生可以根据特殊场景设计个性化的电子产品,让学生做设计的同时看到商机。赛题可以采用“命题作文+自主题目”形式,组织比赛时学生可参与进来,教师作为评委。评选学生作品,推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为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做准备。形成以赛促赛“课程比赛—校赛—省赛—国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6以赛促教,全员参与

据统计,参加学科相关比赛的学生一般占10%~20%,如何增加比赛的受众群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结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课堂设计中,追踪技术前沿,关联课程相关的国赛和省赛相关技术,更新教学内容。笔者非常注重对比赛的反馈,按照梳理→分解→反思→分类→加工→聚合步骤进行重构,将比赛任务分解到课程,再细分到知识点,以缩小版的赛题来设置高阶翻转课题,做到教赛融合,以赛促教;在课程中植入比赛元素,开展全员翻转教学,提升课程的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实现以赛促学,而比赛的辐射面也从20%提高到100%,全员受益。

7建立以赛促学的内循环,建立生生传帮带

当年的比赛结束并不代表真正结束,下一年的备赛工作才刚刚开始。比如电子设计大赛因为有时间限制,在四天三夜中,有的小组仅仅实现了赛题中的小部分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趁着学生的任务劲头未减,抓紧做好赛后硬件作品完善、软件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从完善作品中提升自身的能力。选派技术能力优秀并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培训师,为下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培训,并参与备赛关键技术MOOC视频的录制。选派学生开展赛事专题讲座,发挥学生的影响力;鼓励参赛小组跨年级组队,建立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共同备赛、参赛的机制,做好技术传承,如图3所示。

8建设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多元化实践评价模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比例较大,本校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接近1∶1,建立健全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以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的、集课程比赛、实验操作检查、实验考勤、实验任务点、实验报告、分组讨论情况、高阶作品情况等一体的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模型。

9做好反刍,促进教学

线上教学时,通过布置任务点、查看视频观看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课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和反馈学习数据,实时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用雨课堂等布置作业,实时生成作业报告和优秀学生、低分学生名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课前、期中、期末,以问卷的方式统计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投入情况、实践课程等,及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反馈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反刍比。除了“项目驱动”和“以赛促学”2种教学方法,日常教学中,应加强线上课堂的建设,丰富课程相关的MOOC资源,建立健全试题库、作业库、项目任务库,利用网络上的精品课程资料开展线上翻转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CBL案例教学、PBL问题导向、讨论教学、头脑风暴、以赛促学、工作过程导向等多种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课堂质量。同时采用作业、考试、提问、汇报、作品制作等方式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多项非认知能力。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从坐在教室听,变为学生与教师互动,再变为学生当教师、教师作为评委,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创造力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出既能适应当前产业和岗位要求又能适应产业未来发展变化要求的人才。通过分阶层实施项目教学,并以赛促学巩固提升,形成一种混合式教学体制,这种混合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经学情调研分析发现,和以往的教学相比,学生动手能力有较大提高;线上、线下课堂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线下课堂中,学生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期末考试平均分同比往年增加近5分。在全国性和省级比赛中,也取得了比往年更优秀的成绩。综上,将项目教学和以赛促学融合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天亮.基于单片机和传感器的电子秤系统教学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9(10):25-29.

光电产业报告范文5

目前来看,传统媒体必然要面对这场波谲云诡的变革。在整体传媒出版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教育传媒教育出版,长期以来受到行政资源的庇护,面对积极推进的体制改革大环境,之前积累的行政资源日渐弱化,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及新媒体势如破竹的冲击下,还能稳住地盘过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好日子吗?

在这个媒体竞争炽热化的时代,已没有人可以笑到最后。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能否认清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果断明确“可为”与“不为”――这些已成为决定教育报刊业未来生存状态的密诀。那么,答案在哪里?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内忧+外患:教育报刊社生存压力加剧

教育报刊在媒体出版这个大生态系统中总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一方面,因为行业性限制,使得它的发行覆盖面无法与综合报刊媲美;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明确的市场定位、专业定位,庞大连续的教育受众群体,关键还有或明或暗的行政力量的推动,使得教育报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又让其他行业报刊望尘莫及。

随着复杂多变的竞争形势,教育报刊生存发展中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将愈加突显:因为行政力量的庇护,使得教育报刊可以少受市场优胜劣汰残酷法则的制约,但这一现状长期来看却抑制了报刊自加压力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而各种教育报刊从内容安排、栏目设制,到版面设计等各方面的“同质化”,使得教育报刊在市场中难有独特显著的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而长期以来,教育报刊“重编辑轻经营”的思路,经营性人才少、广告经营手段层次低、模式单一,使得教育报刊抗风险能力差,一旦脱离与行业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先天优势必将逐渐失去,生存发展危机随之而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为6.4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人群达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这些数字表明,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接触媒体的主要渠道之一。

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国教育报刊社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问题的固有存在,事业单位的性质,管理考核、分配方式上的限制,无法有效激活人的潜力,无法给予能人更多的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报纸杂志久占天下,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是各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人员多,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转型升级、媒体融合基本停留在“口头上”和“规划中”。

“不可为”与“可为":转型发展面临路径选择

(一)两个“不可为”,切忌“大而全”

传统媒介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战略方向问题,即 “做什么”和“在哪里做”的问题。是一哄而上做平台或者APP客户端?还是做产品?做垂直服务?是做PC终端,还是做移动终端?

做行业平台型媒体不可为

传播学者喻国明认为,“真正应该成为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主流模式的是与互联网逻辑相吻合的平台型媒体”。这对传统教育传媒出版单位,是否可为?

“平台型媒体”一词最早由美国人乔纳森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平台型媒体的崛起》中提出,从字面上,就是既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的开放性”。从本质上讲,平台型媒体是一个社会性、开放性的服务平台, 当下,“今日头条”就是一个显著代表。

纵观当下平台型媒体,大致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开放性。既然是平台,就是去中心化的,内容开放、技术上也开放;二是激活性,在平台上,一切有形无形的社会资源、市场要素、价值要素进行整合,许多原来看似无关、无法有效利用的资源及要素,因为互联网的巨大连接作用被激活,继而产业了不可想象的力量;三是服务性,平台型媒体依靠基础服务、增值服务,既让所有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中,又通过双向互动的渠道进行传播与反馈,满足用户社交化需要,从而创造用户价值,建立商业模式。

针对以上三条,作为传统媒体,尤其是受众相对狭窄、细分程度较高的教育专业媒体,依靠做传统教育报刊出版安身立命,如果想转型做平台有太多“短缺”。

思维方式不足。传统媒体人天生血液里缺少互联网基因,脑袋里少互联网思维方式,在媒体融合的大势下,至多将融合作为一种锦上添花的传播工具、一种手段,依然信守的是单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生产方式,而没有真正将互联网与现有的资源、产品进行深入融合,形成“化学反应”,真正形成链条式发展。在传统媒体中,对于新媒体尚未得到足够的实质性重视。

资金支持乏力。众所周知,互联网是“烧钱”的行业,在尚未找到稳定的商业模式的前提下,让传统媒体依靠自身投入做新媒体,风险太大,也不太现实。而做平台,更是投入巨大见效更慢,想想为抢市场滴滴与快滴数十亿烧钱的补贴大战,没有雄厚实力哪来这样的底气?正如喻国明所说:“平台竞争属于一种寡头独占式竞争,只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基本没有后来人什么事了。”

技术人才紧缺。回顾“媒体融合”命题的提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兴媒体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新媒体的崛起,主要依赖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是新兴媒体的原动力,而技术人员在传统媒体里力量薄弱,且处于弱势,基本没有太大发言权。而与那些技术人员占到80%以上新媒体公司,传统媒体实在没有可比性。

如果热衷于做入口级平台,基本属于一种无效的努力。

做在线教育不可为

有数据分析,在线教育在2015年有1600亿的市场,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飚升到1万亿。而国内在线教育用户人数在今年底将会过亿,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诱人。

从理论上讲,作为教育出版单位,教育媒体在长期的专业工作中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源,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资源,还是优质名师资源、品牌资源,还有广泛的读者资源、产品资源、培训资源,这些都为开展做在线教育提高了很好的基础。但有了这些资源,并非万事具备。

当下在线教育市场,类型上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形式:第一种,视频平台教育频道,就是把教育视频放在网上,如网易云课堂;第二种,搭建在线教育直播或录播平台;第三种,教学机构入驻,如淘宝课堂;第四种,以建设内容为基础,自建在线教育全体系;第五种,围绕教学题库等进行开发和运营,如猿题库;还有当下非常红火的“作业帮”,基于百度强大的数据搜索,为中小学专门开放的APP。

在线教育大体系的真正发展受制因素较多:它不仅需要一个方便使用的互联网授课平台,更需要一个可以媲美线下某一领域教育机构的完整产业与服务链体系。做在线教育,绝不仅仅是把一些教育资源简单地放到互联网上,自娱自乐式地单向传播,而是需要一个完整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支持,这个体系包含了教学内容制作、培训体系、教学软硬件工具平台、评价体系和运营体系等多个方面。冷静思考,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就是对于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或是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要想一步到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若要向在线教育方向发展,也并非教育媒体的发展之策。

(二)做垂直、做细微、力争“小而美”

说道融合程度,猿题库可以说是“互联网+教育”结合中的典范,研究它的成长发展之路,可以为教育传媒出版机构走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路径帮助。

自2013年创立,猿题库两年多时间里已发展注册用户近2000万,并在今年上半年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D轮融资,估值3.6亿美元。该款APP最“过人之处”在于“通过智能算法对每位学生数据的进行分析和挖掘,根据其能力一对一智能出题,为用户提供手机做题及知识点测评的服务,进而帮助学生练习做题提高效率”,完备的知识框架、海量的题库储备以及数据分析让它能够很快地吸收初高中读者的关注,并赢得资金的青睐。

题库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近两千万的用户资源在手,2015年初,猿题库依据已占据地盘,推出了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拍照搜题APP“小猿搜题”,手机拍照即可搜题找答案,简单易行成为做题利器,6月又推出基于数据挖掘和个性化学习的直播辅导平台“猿辅导”。以“实时直播,真人互动,全国名师,随选随上,超低低价”为卖点,并且还有“基于学习能力定制专属课件、海量考试数据匹配习题、课堂学习报告实时反馈”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势,上线不久就赢得良好市场口碑,同时,猿题库也已跟线下培训机构联手,预计不久的将来将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产业联动态势。

猿题库以做题库起家,以内容制作和便捷服务并且免费的形式,吸纳积累用户资源并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将内容逐步体系化,并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等为用户提供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私人定制需要,逐步实现收费,找到赢利模式。

笔者所任职的《小学生数学报》,曾被国家新闻出版光电总局评为“全国百佳”,致力于“传播小学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创刊三十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报》率先探索实践媒体融合之路,2013年成功申报江苏省文化产业资金引导项目,获得启动资金100万元,启动IMATH小学数学学习社区项目。该社区的建设正是基于传统报纸创办多年来积淀的数据资源、专家资源、用户资源,发挥网络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内容海量、呈现方式丰富等优势,实施从传统平面的出版发行方式,向互联网时代纸媒与网络融合互动的方式转变。社区里包括视频教学、数学学习闯关、名家在线答疑、名校资源展示、数学活动组织参与等多项系列内容,目前注册用户已达四十万。2014年,《小学生数学报》又在微信平台开通以“小学生数学报”为注册名的订阅号,主动适应移动媒体时代挑战,以“微精品”“微服务”“微社区”为架构,以服务家庭教育、服务数学学习为核心理念,关注数学学习、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孩子人生成长,坚持内容为王,用户第一原则,努力打造针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数学110”“单元过过招”等栏目,同时,积极丰富内容呈现方式,以音频形式、视频展现的“听故事 学数学”等栏目,广受粉丝推崇。目前该公众号已拥成粉丝近70万,在众多教育媒体类微信中位居前茅。在之后的发展思路中,我们将着力于微信与网站社区的一体化的思路,网站作为内容沉淀平台,兼具门户、活动展示的功能,而将微信作为用户入口的“账户”,既坚持原创内容为重点,同时更多地适应移动终端特征,使用日常的场景,着力深度开发用户资源,开发诸如扫一扫看视频,摇一摇挑战智力题,数学绘本阅读,还有在微店中购买商品及专业服务,组织参加常态化的包括亲子旅游、数学夏令营等各种类活动,深耕细作,迎合服务用户需要,逐步探索出教育出版媒体转型发展的赢利模式。

因此,对于传统教育出版单位,做平台型、做在线教育,过于“大而全”行不通,切实可行的路径就是“小而美”,即教育传媒出版单位从自身现有的资源出发,选准方向,切入容易做好的细微领域,“做细做实”,做垂直服务,刺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痛点,细分领域做好之后,可依赖已占据的地盘,布局并扩大到更深或更广的产业生态。

结 语

与其他类报刊相比较,教育类报刊出版其实在开发用户、吸引粉丝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教育传媒出版的内容基本都与教育教学、教材教辅直接相关,发行渠道也相对固定,与学校、与教师、与学生及家长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建立用户上也有一定的便利性,而教育用户因为教学、学习对于教材教辅等资源的依赖性,因此用户黏性和忠诚度也相对较强,而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最核心的资源要素,谁直接拥有用户,就拥成了做大做强的空间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