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1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风险分析;有效规避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2]鲁艺伟.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的防范[J].知识经济.2014.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2

[关键词]山东省;WTO;贸易潜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17

1引言

中国进出口总额自1978年的206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的078%,增长到2014年的26424177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37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令人惊叹,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更是增长迅猛。如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贸国家,再次表明中国加入WTO的决定是正确的。中国入世后除了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经济收益,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等负影响,入世有利也有弊。

就山东省来说,山东省2014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763%,而山东省总面积约占全国的164%,人口占全国的716%,山东的进出口水平与山东省的基本人口地理状况持平。

2变量与数据的处理

21变量的处理

一省的进出口贸易额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贸易壁垒、国家的政治状况、地理位置因素、产品种类与质量等。在本文的研究中,假定外界条件不变,仅研究山东省内的部分自身因素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详情见下表)。

解释变量说明表

解释变量具体含义预期符号理论解释

X2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体现山东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越大,则各行业生产能力可能越大,进而促进进出口贸易

X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越大,则社会生产的基础设施可能越完善,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力,促进进出口

22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取山东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两个方面研究其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额的作用。分析这两方面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寻找到限制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原因,提出在中国进入WTO十六周年的大背景下,促进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对策。本文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

3模型的实证结果

31模型设定

运用EViews 80分析和估模型,认为山东省进出口贸易额与山东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差异明显,相互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经济理论和现实经验,设定模型为如下线性回归模型形式:

Yij=β1+β2X2i+β3X3i+ui

32估计参数

利用EViews估计模型参数,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回归结果。根据回归结果整理得到模型的参数方程:

Yi=3002470-3562836X2+3808580X3

(1369623)(1498828)(2881129)

t=(21921)(-23771)(132191)

R2=09642F=2958912n=31

该模型R2=09642,修正可决系数为09609,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2958912,明显显著。但是当α=005时,tα2(n-k)=t0025(31-3)=2048,X2的系数不显著,且X2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33数据调整与处理

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并对依照如下的对数模型进行估计。

lnYt=β1+β2lnX2t+β3lnX3t+εt

利用EViews软件,对Yt、X2、X3分别取对数,分别生成lnY、lnX2、lnX3的数据,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的回归结果。模型估计结果为:

lnYi=1110095-03576lnX2+08950lnX3

(46250) (05601)(00807)

t=(24002)(-06383)(110966)

R2=09830F=8124283n=31

该模型R2=09830,修正可决系数为09819,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8124283,明显显著。如果当α=005时,tα2(n-k)=t0025(31-3)=2048,lnX2的系数极为不显著,且lnX2的符号与预期相反,因此,模型可能存在有设定误差过拟合的情况。即X2山东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与山东省进出口贸易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所以应当舍弃变量X2。

利用EViews对模型自变量X3重新进行参数估计得如下结果:

Yi=6239941+7358135X3

4中国入世十六周年背景下山东省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压力

41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入世十六年来,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的同时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更为深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复杂多样的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局势的变化与动荡、各种国际势力之间的制衡和对抗都给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整体进出口贸易受到世界形势的影响变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对于中欧等局部地区,贸易环境极为不稳定。

42进出口贸易领域竞争激烈

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采用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仅山东省2014年一年受到的反垄断调查就高达50多起,主要是由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发起,主要涉及纺织品等山东省重点出口产业。

43山东省的进出口外贸竞争优势不突出

山东省曾经是我国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流动,这也就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2010年到2015年间山东省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超10%。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加之东南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崛起使山东省的主要订单在流失,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5贸易压力下的山东进出口贸易竞争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51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现形势下,核心技术越来越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山东要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不但要继续增加产品出口贸易额,更要提高技术等无形贸易出口。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确立自己的核心技术,提升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技术水平。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大力支持出口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强化技术核心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实现出口产品技术高端化。

52推动出口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依据国家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应把握山东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的良好时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增强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

(1)完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高知识水平、高科技含量行业作为山东出口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通信、金融、商务服务和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应做大产业规模,实现重点地区政策倾斜,形成产业集群。

(2)扩大出口市场。巩固山东服务贸易的传统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增加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发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文博会、软交会等境内外展会。

参考文献: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3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进出口贸易;经营成本;贸易规模;便利化;运输方式

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这一概念而提出的,相比较于传统物流只追求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现代物流在保持传统物流的职能上将物流系统化,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克服了传统物流的供应链短路、市场反应慢、物流总成本高的弊端,以反应快速化和功能集成化为主要特征,将各种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现代物流将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作为物流理念。现代物流业是在现代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顺应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的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其中涉及的产业包括水陆空交通运输、批发业、零售业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随之提高,物流费用的高低和产品的竞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物流因其提供的是被动的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的简单的位移,大大增加了物流的费用,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物流业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过渡,因此现代物流业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产业。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业凭其行业特色和优势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密切的交往,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而与进出口贸易有着密切关系的现代物流业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因此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分析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一、我国物流业的概述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物流系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直到21世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现代物流业才开始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持续升温,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势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个方面都有了长期的发展和进步,例如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高速公路里程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等,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持;第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再加上当前网络经济的兴起,网购、电购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上对物流业的需求呈扩张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统计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有70万家左右,其中不乏资金实力雄厚,产业规模大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增多一方面带动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物流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有一席立足之地,势必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以此来应对竞争,否则只会被市场淘汰;第三,我国的一些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利用国家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成为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的城市,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进而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领先城市。其中最具代表的城市包括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天津、长江沿岸龙头城市上海、珠江大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除此之外,通过现代物流企业中的核心城市的带动,由点带面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环渤海物流圈、长江三角洲物流圈、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四大物流圈。四大物流圈通过其对周边的经济辐射作用,实现由面及点,从而将经济发展缓慢的中西部城市纳入到物流圈当中,扩大物流圈的引力范围,促进我国物流格局的形成,使我国的物流业得到全面的发展。第四,我国现代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二产业而提出的,指的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简而言之就是服务业。我国的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组成的流通部门;第二部分是由金融业、保险业和旅游业等构成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部分是由教育、文化、传播组成的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部分指的是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机关、政党机关、警察、军队等。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根据调查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增长快于第二产业,增长幅度为7.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首超50%。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当前我国法律在物流企业的融资制造、产权制度、用人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门的法律体系,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当中无法可依,造成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管理的混乱。除此之外,我国国有企业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在外部选择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务,但是因为受相关制度的约束,使得在处置以前的物流设备和人员时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其次,缺乏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当前我国物流业的服务集中在某一个物流企业当中,主要包括仓储、运输和搬运这三个方面,并没有在整个现代物流行业当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服务系统。除此之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管是在信息的收集、处理还是客户供应链中物流需求的管理以及物流的统筹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后,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当前企业竞争的实质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在服务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现代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当前我国开设有物流专业的高校数量比较少,造成我国物流专业的人才在数量上就比较少,再加上高校在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时与社会需求相脱钩,重理论轻实践,最终造成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

二、现代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另一方面,物流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国际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物流是进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而为了顺应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代物流势必需要朝着优质化、多样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国际物流的变革,使国际物流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出口贸易又被称成为国际贸易,指的是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的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种类型,具有提高国民生活品质、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等重要的作用。

(一)降低经营成本

进出口贸易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优缺点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将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把本国缺乏的产品从其他国家引进而来,而其中所获得的利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与成本。物流费用作为产品的成本之一,因此当产品的物流费用变高势必会引起产品价格的升高,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最终阻碍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实际上,产品的物流费用有着很大的降低空间。现代物流业因其构建了全球服务领域,从而实现了信息化和标准服务化的管理,最终为顾客提供了具有增值效果的整体系统优化的服务,减少了企业的库存和中间环节,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促进进出口贸易便利化

随着贸易数量的增多和当前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贸易便利化具有降低企业的行政管理费用和商务成本、增加商业机会、提升客户价值和安全性以及获得直接经济利益的优点,使得贸易便利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倡导。贸易便利化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加速货物和产品的流通速度,减少中间的贸易协调程序,追求的是国际贸易程序和制度的简化和协调。而这和现代物流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现代物流在进出口贸易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特别是当前各个国家在交通方面是十分的便利,再加上当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促进了贸易便利化的实现。

(三)加快贸易的进程,扩大贸易规模

随着各国之间进出口贸易联系的增多,资源配置和世界分工变得更加具体和细致,这就要求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各个行业的企业只有加强合作、交流和沟通才能获得利益。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指的是某一个企业作为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第三方,不拥有商品,只是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通过将供应链进行重新的整合,具有让企业致力于核心业务,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的优点,大大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物流压力,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根据调查显示,进出口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产品的转移,至少可以为企业减少10%的费用,从而加快了贸易的进程,实现贸易规模的扩大。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物流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统一的物流标准,我国应该加快对物流标准的建设。在物流标准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要立足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更应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不仅适和我国国内物流市场发展的标准,同时也能和国际物流标准相接轨,从而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

(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业作为一门复合型的产业类型,对从业的物流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过程中除了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更应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学习,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出一批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大力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出国学习和定期组织培训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在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上,促进员工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从而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国际合作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这种合作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应该加强政治和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实现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双赢。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经营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便利化和加快贸易的进程、扩大贸易规模这三个方面。为了将现代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进行更大程度的发挥,需要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建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现代物流和进出口贸易长远、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作者:韦莉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

[2]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1).

[3]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1).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4

关键词:农业经济;进出口贸易;影响;建议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开展进出口贸易的根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但是,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强化农业经济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农业经济尤其是粮食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出口增长,有效促进了我国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随着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困境和压力越来越多,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阻碍。所以,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式经营,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消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注入新机。

1.2科学地认识和深入研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需要

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战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也被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信仰国家逐渐接受。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世界各国都形成了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项目。针对农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理论规范当中也实现了进一步地融合,由此说明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理论必将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并且深入研究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水平的需要。

1.3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迫切需要开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历时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因为需要尊重价值规律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经济为我国工业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金以及劳动力等诸多元素,但是众多领域在向农业经济领域输送资源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地区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土地、资金以及技术瓶颈,导致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后劲存在着明显不足。

1.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第一,我们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且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要付诸实践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从而有效保障农业经济发展脚步加快,跟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甚至能够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第二,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如果能够开创出有着典型发展意义的、成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2.1信息不灵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引导能够帮助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可是从目前情况看来,各级政府还有相关部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相关的信息指导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尤其是针对市场信息方面的统计、分析以及研究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太少,很难准确地有利于市场供需方面的农产品信息。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其一是市乡两级和村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市乡两级之间比较容易收集到有关农产品市场供应方面的信息,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将很难获得农产品市场供应信息,这些信息在农民当中是不流通的,农民也根本接收不到此类信息。其二是农民和企业之间出现信息断层的局面。因此在这方面主要依靠一些龙头农产品公司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供销合作关系才能够解决农民农产品供销难的问题,这也是莱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我国,最为典型的就是进行食品加工,这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方面。莱阳的食品加工企业直接供销往国际市场,在某些方面来说,能够直接指导我国农民做出有效的信息参考。可是从目前看来,企业和农民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直接联系,而且这二者之间也缺少了基本的中间载体,没有信息传输渠道,企业也只能够通过极个别的大户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然后逐步扩散到别的种植户,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能够帮助农户增收效益。其三是在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上有断层的情况发生。往往因为一些原因,有的单位或者是企业的和农业产品有关的市场信息都没能够准时到达农户的手中,这些都使得农产品会经常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

2.2生搬硬套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状况,而且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说,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要根据当地真实的情况以及优势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调整结构规划,选择出具有主导型的产业以及主导产品,并且多种产品之间还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补充,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并且具有特色的,带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新格局,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可是,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农户根本不顾及自身种植的客观情况,所有的都是听从别人的说法,一切都是依照他人的选择作为种植参考的,看到别人做什么种植项目并获得了较好收益就跟随他人脚步也跟着种起来了。这种盲目跟风的状况非常严重,等到自己种植的产品丰收的时候却发现市场已经不时兴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一个“种啥啥不值钱”的状况。

2.3资金短缺,缺乏调整能力

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需要获得金融方面的支持。如果没有投入,要想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应该增加农村信贷,要让更多的农民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银行信贷政策以及农民的市场购买力都在不断降低,而使得要真正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乡镇、企业以及农户都想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没有足够资金,这一切都很难运作。比如说莱励公司从事奶制品加工业务,奶制品非常畅销,达到了日产袋装纯牛奶总量10多吨。由于扩大了市场,市场反响比较良好,公司在2001年底的时候计划投资800多万元从芬兰购买新型设备,开通第二条生产线,但是因为资金紧张,迟迟没有开工。

2.4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去做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干部普遍心里都有想法,其一是很多人都在做产业结构调整,大部分的农户都在从事种菜以及养鸡等农业生产活动,但是很多人发现就算调整了产业结构也未必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旦松懈就再也不想继续了。其二是前几年出现了我国的“土豆事件”,还有传播非常广泛的“大蒜事件”,这些都使得乡镇干部对于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感到心有余悸,都很担心一旦发动所有民众都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还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将直接找到乡镇领导对峙,而且农民自身也比较担心,万一自己的投入没有产出的话将会失去更多,所以,思前想后,最终就放弃了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想法。

3农业经济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进出口贸易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2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贡献

首先,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业部门的食品消费品主要源自农业部门。其次,农业还对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原料贡献。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一般国家的工业以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所以工业的发展状况与农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展现的多功能性

3.3.1粮食安全功能

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的商品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能。

3.3.2环境功能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植物轮作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等。

3.3.3经济功能

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

3.3.4社会功能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现状的系统把握,以及有针对性的国际比较,力求对问题作一较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政策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作者:杨婧 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7).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5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进出口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63-02

一般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是1870年由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在《合同法案例》中创立的。其基本含义是:以精心选择、合理编组的若干个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并最终寻找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案例分析法出现在更多课程的课堂中,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广泛欢迎,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一 案例分析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进出口贸易实务着重阐述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程序、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等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突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法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更能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将难懂的知识讲透彻,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进出口贸易实务中有些内容是直接引用了英文材料的中文翻译,学术性强,而且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的知识,如果辅以案例分析将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贸易术语是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之一。其中常用的CIF术语有一个特点就是“象征货”,但这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的案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某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国出口一批季节性较强的货物,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之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否则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果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问如此签约是否正确?

根据《2010年通则》的相关规定分析上述案例可知,CIF术语下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界限是装运港船上,卖方承担的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之后的一切风险都由买方承担。也就是说卖方按合同规定在装运港将货物装船,并提交全套合格单据后,即视为卖方完成了交货义务。卖方无须保证到货,即使货物中途丢失,卖方仍可凭有关单

据结汇,买方要凭单付款,而非凭货付款。因此,上述案例中的合同中“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否则,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果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的规定是不恰当的,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IF合同,这样签约是不正确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了解“象征货”的含义及用途。

2.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觉得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很多知识是散乱的,而且由于他们缺乏接触实际进出口贸易活动的锻炼机会,因此学生难以把所学的散乱知识点转化为活学活用的技能。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中国某公司向国外买方出售500吨花生仁,双方规定:从中国港口运至伦敦,分5个月装运,其中,3月份80吨,4月份120吨,5月份140吨,6月份110吨,7月份50吨,每月不许分批装运。卖方按信用证规定,先后于3月份及4月份于青岛分别装运了80吨与120吨,均顺利收回货款。卖方于5月20日及5月28日分别将约定品质、规格的花生仁在青岛装运70.5吨,后船驶到烟台又装运64.1吨,共计134.6吨。卖方将这两套装运单据寄给开证行时,开证行认为,卖方违反每月不许分批装运条款,且交货数量少了5.4吨,便以单证不符拒绝付款。卖方应如何面对?

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根据《UCP600》的规定,运输单据表面上注明同一运输工具、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地的多次装运,即使其表面注明装运日期及/或不同装运港接受监管地或发运地,将不视作分批装运。案例中5月份的两次装运属于同一船只、同一航次、同一目的港,虽然有两个装运日期,也不构成分批装运。另外,根据《UCP600》的规定,交货总数量和每批数量都可以有5%的增减。因此,开证行的拒付理由是错误的,卖方应继续索款。

一个案例,讲解了两个知识点:分批和交货数量,知识点针对性强,案例客观贴近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并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刚刚接触进出口贸易实务这样的专业课程时,学生相关知识储备匮乏,难以从专业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恰当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可以把传统单向灌输为主的讲授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通过对案例的思考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此外,在参与案例讨论、阐述或反驳观点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 案例分析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案例选取必须要合理、适度

案例教学法收效如何,关键还要看案例的选择成功与否,案例选择要注意合理、适度。对于刚刚接触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学生来讲,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尚不具备综合认识和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因而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初期学习应以理解掌握具体重、难点知识为主,所以在案例选择上,要侧重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性和针对性强的短小精练案例,这样的案例是为了某个知识点而存在的,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凸显针对性,注重重难点各个击破。综合性的复杂案例要在学生对整本教材或涉及知识都基本掌握的基础上量力引用,这样的案例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新、要典型,还要全面系统,既能体现单个知识点的精练,还能把几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串联于无形。否则,若案例引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甚至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2.案例选择应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贴合学生学习兴趣

开设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案例选择方面,既要讲求与所学知识的关联性,还要注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贴合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增加他们对岗位工作风险的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学习目的。否则,再精彩的案例,学生不愿参与,只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3.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与其他教法、学法结合使用,增强学习效果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不同的知识点适用的教法和学法也有很多,有时候在应用案例分析法的同时结合其他教法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若能结合选择课件、视频等资源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案例分析法配合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案例情境。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真实的角色扮演,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更加扎实地掌握相关专业术语,体验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责任,更加形象地去思考问题。

案例分析法与其他教法学法的灵活运用有很多种可能,在此不一一赘述。

4.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要突出实践效果,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的学习,学以致用是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精选案例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正确认识和分析案例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消化、巩固、检验学习成果。案例分析法的恰当选择和运用,还可以让学生能进一步设身处地地加深对进出口贸易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的了解,体会不同的岗位责任,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费景明、罗理广主编.进出口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研究方面范文6

关 键 词:国际贸易;人民币汇率;波动均衡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2-0091-05

一、引言

中国作为转型中的新兴国际贸易大国,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呈逐年递增之势,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指责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汇率制度完善和改革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密切相关,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转型与国际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估算和确定实际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成为金融市场化转型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关键。在学术界,围绕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各种讨论和争论持续不断,实行更灵活的、更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已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各种政策建议纷纷出现。在开放的大国经济体系中,汇率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共同影响宏观国民经济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均衡汇率理论也成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1]

一般而言,通过计量方法估计汇率的结构方程模型只对汇率变化的某一阶段具有解释力,标准模型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实际汇率的非黏性可能引起与从前均衡汇率的长期偏离,二是不能用风险补贴解释远期汇率偏离将来的即期汇率所造成的误差。均衡汇率模型主要考虑实际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认为均衡的实际汇率不随名义汇率制度的变动而变动,名义汇率制度为中性,均衡汇率模型是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的扩展和一般化,考虑到多种贸易品和实际冲击。当然,均衡的汇率模型无法解释名义汇率波动下实际汇率更容易波动的特点。[2]均衡汇率往往作为判断汇率波动程度甚至失调的主要参考标准,可以把均衡汇率区分为名义均衡汇率与实际均衡汇率,前者指由外汇市场供求均衡时的汇率,后者指通过考虑到实体经济变量影响对名义均衡汇率进行调整后得到的汇率,在传统研究文献中,大多数经济学家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测算实际均衡汇率,但因为非贸易商品的存在,使得这种测算方法存在误差和缺陷,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系列测算实际均衡汇率的研究方法例如“基本均衡汇率(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FEER)”、“行为均衡汇率(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BEER)”被开发出来,[3]推动着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的发展。施建淮、余海丰等学者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4]张斌利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5]林伯强估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实际汇率错位进行了测算,[6]张晓朴从理论与模型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7]Zhang,Z.则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问题。[8]

从现有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文献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一些研究文献混合使用中国经济转型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经济转型以后的相关数据,使得所得出的相关结论的解释力受到限制;二是仍然缺乏关于经济转型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及其内在动因和规律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文献;三是大多数研究文献专注利用各种模型估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并分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程度和原因,对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内在规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仍嫌不足。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经济由传统的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存在着大量商品和劳务没有进入市场。二是因为不同国家在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速度方面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性,即使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保持相对稳定,也存在汇率波动的可能性。三是即使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进出口增长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进出口贸易处于均衡增长状态,仍然存在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因为不同国家有效劳动平分的人均产出水平和人均进出口水平的变化具有非平衡性,加之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使得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会不断的调整。因此,要准确计算转型社会进出口贸易均衡汇率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

二、进出口贸易增长与汇率波动:一个理论模型

2005年以来,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中国纺织品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引起了这些国家相关产业部门和决策层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疑惑和恐惧,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和措施纷纷出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国的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指责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汇率操纵”,认为中国纺织品之所以具有竞争力主要是中国政府通过“汇率操纵”方式低估人民币币值,给予企业补助,降低了出口企业成本。有的政界人士甚至威胁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基于惩罚“汇率操纵”的普遍性高额进口关税。欧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2006年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节以此为背景,构建一个两国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增长与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现假定在一个由两个大国1、2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1国为净出口国,2国为净进口国,1国货币还不是国际货币,2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关键货币角色,两国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呈现出两种货币并存局面,在较长时间内1国存在着货币错配现象。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为?兹12,1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国采用浮动汇率制。1、2两国的生产函数分别为如下两式:

从图6可以看出,当1-g1-n1=1-g2-n2时,在由1、2两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当1国按有效劳动平分的人均净出口增长速度与2国按有效劳动平分的人均净进口增长速度相等,1国的贸易汇率波动曲线与2国的贸易汇率波动曲线相交于E点时,贸易汇率波动值等于零,1国本币汇率保持不变。

简言之,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技术进步、人口增长速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贸易汇率波动均衡表现出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三种状态,使得汇率表现出升值、贬值和保持不变三种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非平衡变动,使得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也相应调整,出现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的调整,产生汇率波动均衡。

五、结论

由于存在着相当比例的非市场化商品与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也表现出差异性,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一国的贸易均衡汇率会随有效劳动人口人均净出口增长速度、净进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两国的贸易量增长速度为零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只要两国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即使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保持相对稳定,贸易均衡汇率也会发生波动,形成汇率风险。

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技术进步、人口增长速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贸易均衡汇率波动表现出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三种状态,汇率表现出升值、贬值和保持不变三种特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进步速度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非平衡变动,贸易均衡汇率波动也会相应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则是与之适应的汇率制度安排。应针对我国转型时期开放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特征,制订科学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需要强调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必须根据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技术进步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使得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其二,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进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增多,进出口贸易量增加和贸易增长速度提高,在深化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贸易摩擦和冲突,导致贸易汇率波动和均衡调整,形成汇率风险,必须制订相应对策。

其三,应根据我国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经济增长速度、进出口增长速度、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等经济指标之间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滞后拖延。

――――――――

参考文献:

[1]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经济研究,2006(2).

[2]姜波克,陆前进. 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Clark,P.B. and Macdonald,R.,1999, Exchange Rates and Economic Fundationals: A Methological Comparsion of BEERs and FEERs,in Macdonald,R.,and Stein,J.(eds),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4]施建淮,余海丰.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 经济研究,2005(4).

[5]张斌.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小的单方程模型研究[J]. 世界经济,2003(11).

[6]林伯强. 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J]. 经济研究,2002(12).

[7]张晓朴. 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与模型[J]. 经济研究,1999(12).

[8]Zhang,Z., 2001, Real Exchange Rate Mis align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29.

责任编校:一诺

International Trade Growth , RMB Fluctuation andTrade Exchange Rate Equilibrium of China in Transition Period: A Two-country Model and Policies Analysis

XU Mei

(China Foreign Affaire University,Beijing100037)

Abstract:Based on economic transition of China and literatures on foreign exchange rate of RMB, this paper induces a two-country theory model to analyzes RMB fluctuation and equilibrium for export and import in China,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some problems of RMB reform. This paper points out: (1)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alculate RMB value correctly because of non-market goods and serves in transition economy; (2)equilibri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ould emerge only inrigid conditions;(3) foreign exchange rate equilibrium exhibi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4) flexible policies for trade 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 should be suitable fo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