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护理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护理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方法;临床工作能力;专业,护理
湖南省教育厅自2011年始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技能抽查,主要目的是检验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专业教学改革[1-2]。通过评审,本院被湖南省教育厅指定为护理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牵头学校,2011年,通过专业调研,制定《湖南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既引领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评价,也反映了用人单位最实际、最贴切的要求[3-4]。基于专业技能抽查,为了提高护生的综合素养,本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护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构建工作工程引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情境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模块与单元模块,设计工学单元模块项目任务、融合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根据《标准》的开发思路和考核内容,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等8个方面重新修订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母婴护理等5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2重构实训教学项目和比例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标准模块包括基本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两大模块共18个操作项目。基本护理操作包括生命体征测量、药物过敏试验、肌内注射、口腔护理、导尿术、卧有患者床更换床单、静脉采血技术(真空管采血法)、无菌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专科护理操作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抚触技术、穿脱隔离衣与手的消毒、电动吸引器吸痰、快速血糖测定、氧气筒给氧、四步触诊、四肢绷带包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作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18个实训项目融入到各课程实训教学中,并作为主要的实训教学项目,临床护理课程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至50%。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学生每次在实训室进行练习时需签到,每个实训项目的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才能参加实训考核。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示教—学生练习—总结一贯式”的方法,学生练习时就是“依葫芦画瓢”,而临床上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护理工作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且技能抽查考核灵活。为了加强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将《标准》中的108个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预习准备—观看教学片—教师示教—情境练习—情境展示—师生评价总结—拓展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供案例和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归纳、总结,不但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4重视实训室的建设
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技能抽查融入专业护理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地点就是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本院完善了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将护理实训室均建成内、外、儿、妇、急、手术室等临床科室仿真病房,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仿真模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能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能在角色模拟时,真正融入护士角色,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争取政府支持,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采取“课程发包”、“院中办班”等方式与基地进行医教结合。
5组织专业技能活动
本院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节,其中技能比赛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开始把护理专业技能抽查项目作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并给予奖励,获得奖项的学生在年终评优、奖学金评审、实习就业安排时都给予优先,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护理实训室业余开放时模拟病床的利用率达100%。
6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标准》和题库的内容体现了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反映了护理技术的进步和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对护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护理专业教师主要由新进教师、原有卫校的老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们各有长短,新进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欠缺,原有老教师与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脱节,企业兼职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模式,于是本院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人才引进、校本培养四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管理3个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护士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本院牵头,联合兄弟院校、护理专家、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2-45.
[2]袁卓玲.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融人课堂教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4(8):119-120.
[3]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母婴护理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职助产专业;综合实训;仿真模拟实训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1-02
1 我国助产专业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和民众对产科质量的重视以及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临床对助产士的数量及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以往更甚”,这是国际妇产联盟(ICM)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目前,国际助产专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新西兰、芬兰、英国、瑞典,助产士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我国本科助产教育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江浙闽等省份的几所高校;助产士的研究生教育尚属空白;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中,助产专业多从属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没有对应的继续教育,助产士多实行护理学的继续教育;助产士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定晋升序列,目前仍按护理人员标准晋升;我国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78所学校开设了专科助产专业,但各学校间教材选编尚不统一,且因课时有限,助产专业教育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培养过程没能特别突出助产专业特色,多数是和护理生一起培养,只不过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妇产科学及助产技术的教学比例。可见我国助产士教育与国际严重脱轨,难以满足现今临床对助产人员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全高级助产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2 助产专业临床前综合实训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助产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从事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及助产工作。助产技术作为其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的产前检查、产程观察、正常产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能力,具有对异常产程、病理产科及产科急重症的识别及应急处理能力。这就决定了助产士应集助产、产科医生、护理三方面知识于一身,可见,助产士是一个对专业性、技术性和责任感要求极高的职业。而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现今,我国大多数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模拟练习的形式。实践教学主要强调操作流程的掌握、动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是不经思考、机械地模仿练习,因此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且实践教学项目以单项操作为主,对于能融入专项知识技能、综合技能、工作情境过程、整体医疗理念和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尚不够成熟。
目前,助产专业单项实践操作内容设置大体包括骨盆外测量、孕妇腹部检查、绘制产程图、产前肛查及阴道检查、临产前及产后外阴清洁消毒、产包准备及使用、接生、新生儿脐带结扎、会阴切开缝合术、阴道助产技术(产钳、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新生儿窒息抢救等。单项实践操作基础、简单,具有片段工作性质,对于学生学习掌握助产基本操作技能有益,但尚不能满足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疾病意识、评判性思维及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引下,近年部分院校尝试开展助产综合实训课程,即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各主要专项操作的学习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综合性、系统化训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3 助产综合实训的形式及内容
仿真模拟实训法
1)教学病例的设计。首先收集临床病例,并做适当修改,根据教学需要增减内容,使其既符合临床实际,又能体现教学需要。常用病例类型包括正常分娩、异常分娩和产科急重症三类:正常分娩主要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产科基本工作流程及操作等,学习分娩室工作的配合,培养沟通交流及健康宣教等能力;异常分娩主要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别、处理异常分娩的能力;产科急重症设定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抢救等产科急重症病例,主要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在面对产科急重症时的判断能力、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案设计,包括病例摘要、情境设计、操作流程标准、标准病人设置、实验用物准备等。
3)综合实训的实施。学生在常规单项专业操作考核合格后进行综合实训。学生预先分组,在实训课前教师不预先提供任何病例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标准病人”身份出现,学生需依据“标准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标准病人”依据学生的反应及处理措施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场景发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4)实训总结与反馈。在模拟实训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回放录像,进行总结与反馈。评价方式主要通过演练小组自评、观摩同学他评、主控老师录像回放点评和反馈总结等步骤实施。
角色扮演法 教学病例、教学场景的设计及用物准备与仿真模拟实训类似,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巡回护士、助产士等角色,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课后进行训练,撰写实验报告。考核采取操作小组自评、观看组他评、教师最后总结评分。
过渡式综合实训法 部分院校在学生临床实习前利用5~7天时间,通过实习前动员、医院参观见习、常用妇产科单项技能操作强化考核、病例讨论、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等环节,消除学生临床实习前紧张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
4 助产综合实训中心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建成融教学、科研、培训、竞赛、技能鉴定和教学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室。目前多数院校妇产科实训中心设有产房、妇科检查室、产科检查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沐浴抚触室、儿童体测室等仿真实训室,拥有高级产床、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台、早产儿保温箱、新生儿蓝光箱、高级助产训练模型、高级孕妇检查模型、肛查及阴道检查模型、会阴侧切缝合模型、分娩模型、高级婴儿抢救模型等教学设施。但临床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日新月异,操作程序逐渐简化,而学校教学内容、设施更新换代速度相对滞后。目前,多数院校会通过安排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培训、请临床工作人员参与教学、引进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教师队伍的方式增强师资力量,因此具有“双师”资格教师比例逐渐增加,以保持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方面与时俱进,与临床接轨。
5 讨论
国际妇产联盟中定义助产士为:在以“妇女为中心”服务中与妇女结成伙伴并对其负责,提供孕期、产期、产后护理的支持和建议,把分娩服务作为独立职责的人。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助产士的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对助产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助产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在我国,助产士的作用被严重忽视。
目前,我国依旧沿用以医生为主导的产科服务模式,助产士在医疗和护理的夹缝中生存。助产士的独立工作范围逐渐缩小,几乎仅剩下处理正常分娩。助产士在临床工作中常处于被支配状态,且其自身也缺乏积极能动性,可见我国助产士在产科领域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现状的成因,主要是我国落后的产科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这也直接影响着助产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一直以来,助产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不多。而且在校实践课程安排以单项练习为主,学生临床思维及团队合作意识较差。这也注定我国助产教育质量不高、岗位胜任力较差。加之近年来医疗环境差、医患关系紧张,临床工作中助产士为了减轻责任,发现患者稍有异常就请示医生处理,致使其自身业务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因此,要改变我国助产教育尴尬的现状,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其次应注重助产士临床综合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把分娩服务作为独立职责的人”。
参考文献
[1]闫育敏,刘晓英.我国助产教育的起源与发展[J].护理研究,2013,11(27):3559-3561.
[2]陈顺萍,林翔,等.高职助产专业实训指导团队的建设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59-61.
[3]郑琼,朱晓玲,等.本科助产专业仿真模拟实训课程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022-2023.
[4]盛夕曼,夏晓萍.高职助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妇幼综合技能教学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
7(35):1041-1042.
[5]向罗B.助产专业模拟产房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4(32):77-78.
[6]郭娟.助产方向护生临床实习前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综合实训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3(31):108-109.
[7]赵巧红.浅谈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87-88.
母婴护理实训总结范文3
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能直接、真实地与患儿接触,面对患儿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同情心、义务心、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同一个护理操作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大多患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具备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与之有效沟通,完成护理实践或操作。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激发获取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儿科学科的专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儿科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业自豪感,有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索取儿科护理学专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结
母婴护理实训总结范文4
一、带教计划的制订
1·1系统组织管理。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生在产科的实习质量,我科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分带教三级共同抓好其管理工作。总带教老师要具有一定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计划和目标,分带教教师要求专业水平高素质好,热衷于教学工作,并能按总带教计划及目标,制订出由浅入深的学习带教计划,使护生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更合理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1·2科学地制订带教计划。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训目标,决定带教质量极其关键的阶段。因此,必须在有限时间内,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特点,做出合理安排。
第一阶段:熟悉环境期(入室1~2d),让学生熟悉环境,了解产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急诊工作规程;第二阶段;集中训练期(入室2~4d),采取讲解-示范-操作-纠正-摸拟的方式,使护生初步掌握产科护理常规急救流程及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即老师先讲解再示范操作,让护生实际练习,老师及时发现纠正错误,护生再通过情景摸拟反复练习。第三阶段:实际操作期(入室4~10d),在分带教老师的带教下,有目的有计划参加实际操作和开展整体护理实习。第四阶段:实践能力提高期(到实习结束),在分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产科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参加急诊急救的配合工作,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继续实施整体护理,每周完成一次护理小讲课,每月完成一份护理病历。第五阶段:总结考核期(实习结束前2d),总结实习内容,点评护理病历,对护生及教师进行双向考核。分带教老师在总计划的指导下,对护生的实际情况如学历、心理状态,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完善带教计划。
二、带教队伍的选择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2·1带教老师既是护理实践者,又是教育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所以对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培养其严谨的科学作风,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护生,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2·2带教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必须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进行培训,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教育理论知识、带教能力,培养“三能”老师(能讲:培养表达能力,能将标准化操作程序科学地表达出来;能做: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细心、耐心地指导护生操作;能写:注重病历及论文书写,培养护生法律意识及思维能力),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护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3·1强化风险意识,培养慎独精神。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它担负着对孕产妇及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直接影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医疗效果。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带教老师详细介绍产科病区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产科护理工作特点,采取“一带”、“二看”、‘三放手“的工作方法。一带:由带教教师带着进行规范的操作;
二看:看着学生做,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三放手:让他们独立操作,此时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严格把关,增强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工作中认真按操作程序和要求完成各项同护理工作,自觉履行对孕产妇应尽的义务,确保其生命安全,从而培养护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崇尚“慎独”精神。
3·2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实习信心。鉴于产科护理责任心大,注意力集中,应急反应快,心里压力大,比较辛苦,加上护生对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改变,业务的不熟悉,容易失去实习信心,因此带教老师要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因人施教[2]。对护生做到“三心”(即关心,关心其生活进步;耐心:耐心讲解帮助;细心:细心检查操作),以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具备同情、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的心理素质。①实习初期:护生初入产科病区,往往充满好奇、胆怯、恐惧等各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带教教师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位实习生,向其介绍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其他病区不同之处,并带领参观,通过介绍使护生在头脑中对本科有初步认识,意识到产科是关爱母婴健康安全的地方,使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而对于工作表现胆怯、恐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冷静沉着,胆大心细,以树立实习信心;②实习中期:护生进入产科病区一段时间,对本科室环境及常规工作已较熟悉,但是由于实习紧张,加之跟班工作,往往情绪不稳定。此时要加强沟通,理顺心绪,缓解压力,关心其生活。帮助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使其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实习,部分护士此期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带教老师要引导其从基本技能入手,刻苦训练,循序渐进,以提高实习积极性,保证实习质量;③实习后期;护生进入产科后期,环境相当熟悉,各自实践技能基本掌握,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此期护生往往以完成某一项技能来评价自己的水平,盲目攀比,而缺乏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全面了解。老师要端正其学习态度,纠正护生对产科护理的片面认识。注意引导护生树立整体化护理观,以身作则,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使产科护理人性化,满足孕产妇的全方位需要。对工作能力强,产生自满精神的护生,要在鼓励其成绩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主动性差的护生,应多督促,增强其参与意识,并及时肯定其进步,不断促其提高。
3·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①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力包括对孕产妇、新生儿的观察和各班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观察,从实践经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应急能力的培养。产科也是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场所,在抢救过程中如何做出准确判断,争取时间,掌握时机对产科护士尤为重要。
因而平时更应对学生加强应急训练班,带教老师应认真给学生传授抢救规程,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加强基本训练,使护生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提高应急能力;③专科能力的培训。紧扣教学大纲,为护生准备一套带教预案,老师指导鼓励她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老师示范,护生观摩,反复情景模拟训练,纠正偏差,独立实践,专科讲座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护生在实践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实际操作过程,多提供实践机会,激发护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护生能体会到“产科护士”的真实感,经常提问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以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加强实践技能的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使护生对孕产妇情感关怀,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最佳发挥,丰富临床护理实训内容,建立护理基础教育、技能训练教育、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四、教学效果评价
4·1总带教老师听取分带教老师意见,定期检查分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操作情况,同时要求护生及时反馈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征求护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在护生出科时,结合科室工作特点,重点考核护生的运用护理程序能力、无菌观念、观察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理论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平时提问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说明理由,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以使护生在今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胜任工作。
4·2通过新的带教方法,产科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对护生做定期考核考评,成绩均为优良,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平均91·5分,实习期间护生均未发生差错事故,实习结束后,护生对带教老师临床带教情况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
五、讨论
5·1系统组织和科学制订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
系统的管理可明确带教目标,细化带教职责,使带教老师有章可循,合理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使他们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5·2带教老师队伍的优化和建设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与水平。严格选择带教老师,加强自身素质修养,调动带教老师积极性和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制订培训计划,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增加护生的学习热情,以保证实习质量。
5·3培养护生职业素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确定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应急反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实习质量。
5·4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学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对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对护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由护生和护士长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方法、能力等进行考核,带教教师根据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