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1

一、架桥铺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应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桥和路”,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1.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可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了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2.下载与课文相关资料导入课文。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画内容,创设情境。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影视作品的片段,就是极好的导课材料。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加以点拨,在直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视知识的迁移

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常见的通假字:“说”通“悦”,“不”通“否”,“见”通“现”,“有”通“又”等。又如词的古今义,去(离开、往),于是(“于”、“是”连用,今是表顺承的连词),妻子(妻子和儿女,今仅指妻子)等。再如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1.疑问句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强语气。某些重点文言虚实词的多种用法,如“之”,“其”等;某些词类活用;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古代的文化常识……掌握了这些规律,也就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学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善学。

三、注重诵读,体会内在之美,增强语文素质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

1.读顺、读准、读懂。

2.读出神韵。读出神韵,是指通过读,表达出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又有哪些内在美呢?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是读时必须表现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触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如教学《醉翁亭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见过的熟悉的景色进行联想,体验作者生动的描绘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所蕴含的感情,这样,读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读出神韵,可以使我们在读时被激起的感情通过熟悉的表现形式自然流露出来,有时能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甚至会产生认识的飞跃。

四、知识拓展,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