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改革 措施

Abstract: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tect the land rights of peasant is the foundation to coordina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rural land will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aced with the fierce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rural area with urban and argiculture with industry,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farmland. The former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caused a lot of conflict of land, resulting in serious waste of rural land with low utilization. And in expropriation of land, a variety of land rights competition occurred occasionally, even the frequent large-scale illegal land use. The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people's interest in land, and also causes some coordination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rural land;management system reform;measure

中图分类号:D9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合理的分配土地问题,是协调我国的城市、农村、与工业规划的基础。按照我国的土地管理的现状分析,理清关于土地现状的思路,推动土地管理的改革,使原来不完善的制度得以修正。让改革的指针落实到每个农村、每个城市、每个工业上,使其对于土地的规划也更加完善。对于农村土地管理的改革,科学的分析了我国的国土资源形势,通过系统的总结分析我国这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造就了如今的改革方案,指导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方向,对于以后的农村土地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一个目标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合理的配置安排土地使用,统筹城乡发展,为建立新农村新形势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产权的稳定管理,来保护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使用者使用用途的严格管理,来管制用地的各种建设,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以及违规的操作。通过节制用地来控制用地的资源,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利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严格的控制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节约用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的个合法权益.在改革的推动下,提升我国的农业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粮食的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益.以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农民权益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措施

农业的生产是人们粮食的主要出产地,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多,因此对于实施耕地的保护措施是非常最要的。一些人对于耕地没有进行粮食的种植而是开垦实施建设用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持续缩小,这样不仅会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粮食问题造成负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及发展。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有些市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一亩,站在了国际警戒线的边缘。面对这样的严峻现象,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势在必行。面对现在的种种现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严格的执行保护耕地制度。

对于耕地的保护是实施各项农业事项的前提,不管实施什么制度,对于耕地的保护都是必要的,要达到耕地数目不减,质量不下降的标准。在对于农村的标准的改革中,国家设定了建立基本农田制度,将一些灌溉设施好、水土保持好以及分等定级高的农田进行特定的保护,并设定为基本农田。对这些农田要进行特殊的保护措施,并且除了国家规定的建设外,其他一切用地建设都不允许,并且对于土地拥有者要进行农田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三、严格控制节约用地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2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要点

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概述

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需要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在公路项目建设阶段,要尽可能的保护土地资源,并结合施工地区的发展情况,合理搭配资源采购与资源就地采集的关系,避免因为公路施工建设而过度破坏当地土地资源,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在公路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水资源,所有工地废弃物要经处理后排放,并与水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因为工业废料而导致水资源污染。

1.2常见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1.2.1积极推广公众参与对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而言,公众参与是实现环境保护管理的主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求公众参与,通过监督本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始终处于社会监管状态下。例如,施工单位可以邀请周围居民监督本次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若发现本次工程中存在严重破坏环境的情况,要及时的与施工方管理人员取得联系,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保证整体环境质量。②发挥公众的主管能动性,尽可能的优化施工地环境。例如,针对已经出现破坏的现象,施工单位可以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取一批植被,并通过施工方与周围居民的共同努力,恢复施工地区植被,降低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1.2.2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重视应用新技术也是强化环境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施工单位可以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应用3S技术,通过3S技术中的GIS技术,建立了基于施工场地的环境模拟结构图。在该结构图中,可以清晰显示工程项目开展之前的环境信息,并与当前环境结构资料图进行比对,技术人员就可以很快的发现哪些地区遭到破坏、哪些地区的破坏现象严重等,为开展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奠定基础。1.2.3建立全面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全面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该体系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等诸多内容。例如,在施工原材料管理过程中,施工方要重视原材料管理,严格规划原材料储存位置,避免因为原材料随意摆放而破坏原有地表结构,事先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积极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各级管理人员为骨干的环境保护体系。在该体系,项目经理负责整个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条例,实现对本次工程环境管理的指导;而各级管理人员负责传递项目经理所制定的条例,并与一线员工进行协调。在该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实现了对整个项目的环境保护控制,有助于总揽环境管理工作,保证各项环境管理条例快速实施。本文认为,公路工程项目在开展环境管理中,可以借助日本的成功经验,对环境保护思想进行优化。日本对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若工程在施工中破坏了原有植被,则需要施工地区周围补偿1.1~1.2倍的植被(指施工结束后)。这种处理方法能显著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值得我国相关单位借鉴与学习。

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实例分析

2.1工程案例简介

该工程项目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周围山地众多,地表岩质松散,整体施工条件十分恶劣。该项目规划里程为188.3km,岩土穿越国道3次,河流6次,工设有隧道31处、桥梁121座,还包括服务区、停车区等诸多附属设施。

2.2主体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设计期的环境保护对策:①拟建的公路在线路选择上,坚持“少占地、少拆迁”的原则,尽量绕开居民集中区、耕地集中区等,并且避开了当地一处重要的天然保护林,最终确定了整个公路施工线路。②在道路平、纵剖面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顺应道路地形,避免因为施工而过度开挖地层。③在道路绿化选择中,重要隔离带均设置了高度为1.2~1.5m的常绿灌木树种,这些树种不仅很好的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也有效控制了夜间行车眩晕现象的发生。④在公路边坡衬砌施工中,施工单位考虑项目后期的绿化要求,在边坡上预留了大量的绿化种植带面积,不仅减少了总项目支出,还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保证了绿化处理效果。(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①由于该项目所经过的区域多为山地地区,因此存在大量的野生动物。因此该项目在施工前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教育,明确国家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法规,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由于该项目某路段是国家重要野生动物的迁徙地区,该项目管理人员在听取专家的建议后,尊重野生动物的迁徙规律,在相应路段设置了严禁鸣笛的警示牌,全面保护地区的野生动物。②施工前,对全面工作人员开展生态教育,并根据当地植被信息,向施工人员发放有关动植物保护的图片,保证施工人员能正确辨认国家保护植物,并要求全体施工人员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在发现国家保护植物后,要立即向上反映,保证能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③针对工程区域内有肥力的土壤,在施工前按照旱田滩涂剥离25cm,林地剥离20cm的要求进行剥离,并运送到附近的取土场、弃渣场集中堆放,以备工程后期取土场及其他临时工程用地土地整治覆土之用。④重视对施工废弃物的利用,对工程中出现的建筑垃圾进行统一处理:规格较小的统一利用,将其制作成临时表土堆,并在编织袋的约束下形成临时挡墙,避免水土流失;对于规模较大的垃圾统一处理,及时拉出施工场地并交予相应部门处理。⑤在施工期间,对于土石料场开采、路基坑开挖等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采取临时性排水、护坡措施,并对施工地区。

2.3施工效果总结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巧家县的农业与林业产业的经济效应都有所提高,但由于经济结构的发展不稳定,农业土地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导致水土资源大量流失,针对这种情况,云南省巧家县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水土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1、林业生态建设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资源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来说,都是及其重要的。国家与社会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土地资源,而人类的生存更离不开水土资源,为防止水土的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应当积极建设林业生态环境[1]。水土流失就会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容易形成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为了遏制土地沙漠化,必须大力开展林业绿化工作,这样还可以对水土污染起到净化作用,清理水土。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大肆发展,水土污染案例增加,树木可净化水资源的有毒物质,吸附固体颗粒,对净化水源具有积极影响,不仅美化了环境,保护人体健康;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控制土壤侵蚀,而且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源泉正在枯竭,积极建设林业生态环境是人类唯一的途径。

2、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联系

在理论上来说,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建设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但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持水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要从根源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就必须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并实行保持水土的措施与方案。水土保持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前提和依据,而水土保持又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有力补充。这说明水土保持事业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要积极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建设,这样可以预防风沙等自然灾害,对耕地等土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覆盖率,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对土地资源减少侵蚀,增加空气蒸发量,使得林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保持水土的完整性。如果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就会导致水土的巨大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平稳性也会有影响,在城市进行发展时,要好好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序发展,并且设立相关的水土保护措施与管理要求。

3、加水土保持的措施

3.1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云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如何科学合理地去利用丘陵是摆在巧家县面前最大的难题,根据国家土地改造法相关规定,可以对丘陵地带进行植树造林,这样能有效预防土地沙漠化,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的经济使用能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土壤和水资源的生态作用,促进林业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要将政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建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目前,在进行水土保持的同时,还有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生态环境进行实质性的破坏,巧家县当地农民对树木的乱砍乱伐,也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而通过科学技术进行造林绿化,这样可以合理有效地预防水土大面积的流失,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3.2加强森林保护体系工程建设

针对云南巧家县的水土流失情况,政府应联系当地实际,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对森林保护体系工程进行建设,要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进行资源重建与整合,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止水土资源的流失[2]。要对当前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并加强联系,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源性的解决,结合巧家县当地的绿化种植林,形成一道土地防风化的天然屏障,还可以实行退耕还林,对没有庄稼种植的土地进行回收,建立天然绿化林,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无用土地的沙化,增加了土地使用经济性,而且当地政府还可以沿着农田的坡沟,种植绿化林,建设林业与农业生态环境的相统一,实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3.3优化土地的经济结构

水土保持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前提与依据,而水土保持能给予林业生态建设的有力补充。根据云南巧家县当地实际分析,在当地的经济发展结构中,占比例最重的要数林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两大块,对林业与农业间的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这样实现土地的可持续使用与建设林业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政府在这方面要为当地农民提供保证,做农民坚实的后盾,指导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作物,提高农民的农业素养,并且要及时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应。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政府要积极扶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开拓各项产业均平稳发展的形势,加快当地经济与素质全面发展的进程。让农民不再处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处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护水土,防止水土的巨大流失。

3.4推进当地人民素质与法制教育

有许多水土资源的流失都是因为当地人民的乱砍乱伐所造成的,因此巧家县的水务局可以与司法局进行合作,对当地人民进行素质与法制教育,让他们明确保持水土的利处,水土流失的弊端,以防止有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出现[3]。对于水土流失问题,国家已经特别重视,并且将保持水土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政府要对巧家县地域进行重新划分,对乱砍乱伐的现象较严重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的严抓严打,除了要有严格的执行力之外,还要让全部干部与民众对水土保持法进行学习,我们要加大对保护水土资源的宣传力度,例如:贴海报,广播,手机信息等宣传方式,这样可以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从根源上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解决。

结语: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保持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云南巧家县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云南水土流失现象,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大力宣传“保持水土,人人有责”,让民众都参与到这项环境建设活动中来,治理水土的流失情况,防止水土资源的流失。

【参考文献】:

[1]李永宁等.森林经营管理系统的多层次结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24)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4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宏观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39-1

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划土地布局,进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不仅能够增加土地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说,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问题的重要措施,势必会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

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追求良好的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土地整理活动是指通过生态措施,或者工程措施,改变土地资源的状态,进而对其涉及的区域中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生态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生态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土地整理的开始阶段,主要的整理工作是集中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土地,进行配套设施的安置,进而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就逐渐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了,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可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进而实现土地资源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1 未利用土地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耕地的规模越来越小。要想保证耕地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本来就相对脆弱的地区,以及一些已经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都必须要慎重处理。未利用土地主要有林草地开垦、河滩湿地开垦、荒山坡地开垦,以及围海造田等几种类型。一旦出现了不合理开发的现象,势必会导致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并且还有可能导致周围环境发生水质富营养化、水文环境恶化,以及洪涝等问题。

2.2 土地复垦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复垦与工程复垦两个方面。土地复垦的目标是使得土地的利用价值发挥出来。诸如在煤矿区进行的土地复垦工作,常见的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有堆置耕层土壤、改良土壤,以及修建排水网、复垦区等。生物复垦的主要措施包括恢复沃土、肥化土壤,以及建造农林等。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土地复垦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诸如进行矿山废弃物的复垦工作时,很有可能导致耕地的二次污染;施工破坏土地复垦很有可能导致土地的地力下降;灾害地进行复垦很有可能导致抗灾能力减弱等问题。

2.3 综合开发利用耕地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

综合开发利用耕地是指重新规划基本农田的使用,实现综合性治理,进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可耕种面积率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综合开发利用耕地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归并零星土地、规划道路渠林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能导致水资源、气候因素等发生异常变化;第三,改良土壤、使用农膜、施用化肥,以及喷施农药等措施容易污染耕地和地下水等。

3 土地整理的宏观管理对策

3.1 加大废弃地复垦的力度

首先,要整体规划居民点,复垦利用废弃的建设用地,其不仅能够使得耕地的面积得到增加,而且又能够有效地治理环境。其次,我国在进行资源开采工作时毁坏了大量的耕地面积,耕地复垦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是有效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实现占补平衡,而且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2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该在满足耕地面积与旱涝保收面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生态永恒发展,促进各种生物的持续繁衍。我们必须要将生态、景观视为整体进行考虑,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科学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科学指导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强化环境保护策略。由于开发建设工程必定会消耗一定的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3.3 客观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前的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评价时,要保证土地开发活动在一定的区域内,要同时对周边环境和土地整理区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区内的环境要素比较多,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进行评价工作时,要全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林奇胜,刘红萍,张安录.中国农地整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生态农业,2003,(10).

[2] 王秀茹,韩兴.张国超等.关于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5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意义是不以破坏未来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强调合理利用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因此,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分和不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带来了诸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对环境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高度重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一旦开始实施,那么就必须落实到区域内部进行操作,全球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

目前,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是指,在综合考虑环境资产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生产力。一方面从整合科学、土地的合理保护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进行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可预见未来人类发展的生存需求,建立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则是高效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基本数据的综合或集成。实现高效产出、保障高度有序和维护生态稳定平衡,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结果功能突出、稳定,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适度开发、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杜绝资源浪费、逐步完成土地资源内部的质量优化和结构优化,这些是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的主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结构和构建原则

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出发,构建了准则层、指标层、分目标层和目标层四个层的评价体系。可理解为,评价目标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行安全性、多元效益性、生产性、社会可接受性、保护性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评价,严格遵循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全面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区域性和相互独立型的原则。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无法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评价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是由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开放式系统。因此,在分析指标的过程中,应围绕评价准则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互协调制约因子,加强其对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对比性,从而衡量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层,应该由各自目标指向的影响因素组成,以生产为目的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由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来组成生产性的分目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控制对土地本身的危害、影响和某些制约因素,要既合理又安全的利用土地资源。要严格遵循土地保护性准则,例如:植被对土壤的保护程度,系统内部的保护程度,工业生产的污染对周围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控制,土地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控制等。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保护性准则是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的控制,是对资源环境损坏的控制。在土地资源系统生产过程中,会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一般指,增长的持续性和产值的高低,间接的经济效益一般指,由土地资源利用所带动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效益。

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一个城市或乡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反映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总量指标,更要结合他们的结构关系,而且还要符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目标的内涵,结合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科学的反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层次性的指标需要具有实践意义,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全面性的基础下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由于理论分析在实践中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所选指标一定要以现实统计数据为基础,指标含义要清晰。

只有表述特征的指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评价性指标,这样才能全面的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个评价过程中,要以成熟可靠和科学的方法为理论基础,要客观实际的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描述和分析,因为各类指标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上都具有明确的意义,须以客观事实的存在为基础,所以数据必须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必须能够反映出政策的关注点,所以在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时,要综合分析各影响要素,紧密结合特征和可持续性相关的各类要素,要分析动态趋势和静态水平。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采用多目标的方法进行评价,最终给出合理有效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

总结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涉及的因素很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分析过程中为避免对不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或者重复分析,在选取指标时,应采用有效方法来提高评价的现实性。

参考文献:

[1]谭少华.我国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47-50.

[2]王振宇,王治民,孟维彦.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J].地下水,2002,12(4):246-247.

[3]贾绍风,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538-545.

[4]高桂枝,刘俊良,田智勇.城市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化的关系[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32-35.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范文6

关键词:农业;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70

引言

受到黑龙江省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业耕作技术长期没有根据环境条件予以创新,必然会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肇东土壤效能低的问题,需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当地的土壤予以保护,使农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界定

中国虽然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长期的耕作而不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会导致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农业发展中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在农田耕作的过程中,实施必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调整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土地耕作价值。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考虑到农业耕作中的各种干扰因素 [1]。农作物生长的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都要对其在农业耕作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实施综合性管理办法,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农业耕作的同时必须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就需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性耕种技术,降低农业耕种中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缩短耕种周期,使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改善当地的土壤状况。由于在农作物种植中采用了保护性耕种技术,黑龙江省的空气质量得以改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黑龙江省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2.1 注重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种植上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的生长形势良好,农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肇东为了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增长,引进了农作物保护性耕种技术,在玉米的选种和培育上,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注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民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农民已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农作物种植,会有低温效应产生,表现为农作物的前期发育速度比较缓慢。黑龙江省肇东的年平均气温比较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就会因秸秆分解少而玉米发育迟缓的现象。当农作物进入到中期的生长阶段和后期的生长阶段时,氮、磷、钾肥等都在秸秆分解并溶解到土壤中,农作物就可以吸收充足的营养,此时,农作物生长的速度就会加快。黑龙江肇东在农作物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前期的生长速度迟缓是物质积累的过程,有利于增加玉米的产量。为了避免影响农作物的前期生长,就需要在选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上,注重选择品质优良、抵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向农民传授新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2 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布局得以优化

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对耕作技术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黑龙江肇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用相应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作物质量。比如,在黑龙江肇东的农作物种植地栽培新疆甜玉米杂交品种,考虑到玉米品种的生长要求,对土壤的排水性进行调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所增强,为玉米创造了更好的生长条件。具体的操作中,在新疆甜玉米播种的当日,要对田地的温度进行测量,田地温度_到18~19.2℃为宜。在耕种新疆甜玉米之前耕地中种植了小麦作物,就要清除病害根茎,以防止病菌传染,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当地的春季气候偏低,为了更好地控制田地温度,可以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玉米,注重科学的田间施肥管理,可以确保玉米的生长质量良好。

2.3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防止病虫害

农作物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很容易引发病虫害,这就需要配合使用化学药品做好防治工作。要根据黑龙江肇东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具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方式,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播种农作物种子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拌药消毒处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耕种,对农作物的茎腐病和黑穗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果农作物在生长期间有病虫害发生,就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病症喷洒药物,以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

3 结束语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水资源匮乏的省份,要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得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就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对农业环境也实施了必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杰,姜玉英.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07):27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