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性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并且实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为了有效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就一定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可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而职业指导就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职业指导内涵及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指导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应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从高校职业指导角度而言,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是由指导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规避风险,使学生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在高校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设置相应的课程,组织相关职业指导培训人员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靠依据。现阶段,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心理测试软件,设立了相应的学生档案,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与信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方向进行指导,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就业。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对职业指导任务进行了明确:大一时,重视学生职业认知与规划;大二时,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大三时,重视学生职业定向指导;大四时,重视学生择业指导和职业服务。这样就可以很好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
与此同时,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各高校和人才市场、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设置的一些专业也脱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缺少一定的特色,课程设置不够规范,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的教育机构不够完善,相关的人员也没有落实,经费紧张,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
二、职业指导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与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促使大学生的成功就业。首先,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仅出现了期货市场、产品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还出现了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在大学生进行就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职业素质,提高择业与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就业形势与毕业生增加的需求。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此时,一定要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就业。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采用科技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职业者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学生的背景档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导咨询活动等,让职业指导者的工作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高效化。
2.强化课程教学
通过正规的教学方式,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安排专职老师或者职业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专业需求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需求。在设置教学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创业与就业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可以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创业方向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在进行择业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一定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努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可以突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优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的逐渐增加,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各高校来说,一定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努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加深教育体制改革,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创业。
参考文献:
[1] 刘玉泉,李一鸣.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02).
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含义
职业能力是人们所能从事某种职业并良好的完成职业要求而对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比如,作为一位教师,只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有效沟通能力,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教学问题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等。
二、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一般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任何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能力,比如,我校开设excel、word、powerpoint等课程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的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开展礼仪课程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开设大型室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有具体技术、技能要求的专业领域的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旅游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必要的组织、协调、解释能力,也是必备的,我们学校专门开设了《旅游过程中的问题》课程,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有建设性的处理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一家旅游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和旅游线路设计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专门开设了《旅游线路策划》培养学生在这方面更为高级的职业能力。为培养学生在酒店服务和管理能力,我们学校有专门的酒店服务和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室,用实战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以后的就业环境有一个全方面的多空间的认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3)职业综合能力。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从以下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开设的有《旅游地理》、《全国餐饮文化》等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注重学习习惯和生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旅游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跨境旅游,学好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对于在该行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开设旅游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英语解说能力则顺应时事的发展。其次,方法能力。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这种能力的培养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非凡的领悟能力,我们并没有专门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而是将这种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的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创设问题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积极的自我学习能力,并在具体的任务安排中给予实时的指导和建议。再次,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现在的工作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团队协作、个人沟通等能力提出越来越具体和更高的要求。能否在团队中准确的定位自己,则是自己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也是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最后,个人职业道德的纠错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假冒伪劣将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三、职业能力的提出对中职学校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能力的提出,对于中职学校课程的开设和改革提出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并对考核方式的改革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于中职学校以技能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改革有着极其强大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3
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被越来越多地“嵌入”工程或产品之中,渗透到技术发展的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人才市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也是学生求职竞争、任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一把金钥匙。“满足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校园往往是高职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过程的最后训练基地,理应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1 职业与职业素养
1.1 职业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定义为: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即从业人员是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同时还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特定生产技术和技能规范的要求。
1.2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职业素养是体现在职业活动中,是与职业活动的其他要素紧密相连的,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环境,是职业人在与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模仿、反馈和慎思等多种途径逐渐养成。
2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形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具有教学情境的职业仿真性或真实性、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性、教学时间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是促进学生完整全面的职业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并重和融合的重要平台。
2.1 教学情境的职业仿真性或真实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良好的职业意识包括团队意识、沟通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从意识、纪律观念等关键词,其形成要经由从幻想到现实、从模糊到清晰、从摇摆到稳定、从远到近的发展过程。
实训教学情境的职业真实性或仿真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导入了显著的企业文化元素。如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标语、口号展板,安全质量警语牌等,让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和真实职业氛围的熏染之下,进行职业身份意识的心理暗示,加快他们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过程。第二,体现在实训教学的组织引入了企业班组作业的组织形态。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态,涵盖了企业班组作业中的技术工人、班组长、技师、施工监理等岗位角色,让学生进行不同岗位的角色扮演,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三,体现在实训教学的课堂管理融渗了企业化的制度管理情境。如人员管理,实行统一着装,佩牌上岗;出勤考核,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设备场地,实行“6S”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置于企业化的制度约束下,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职业行为引导,强化他们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第四,体现在实训教学的课程考核植入了企业化的绩效考评因子。如以作品为载体,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相结合,让学生置于企业化的绩效考评氛围中,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2.2 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执行力
有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诸如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等职业操守和道德的认知水平并不低,而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的执行力度偏低。实训教学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磨砺职业道德执行力的实践场。
实训课程体系源于生产体系,是按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单元来构建的;实训项目则是从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提炼而成。所以,实训课程与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单元之间,实训项目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映射关系。这其中既包含了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技能,也承载了职业活动过程所需的职业道德元素。只不过更多时候,是隐藏在实训项目本身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之中而已。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触电急救实训”项目,就承载了珍视生命和工友互助互救的职业道德信息。充分挖掘隐藏在实训项目中的职业道德元素,诸如职业安全、操作规程、工具摆放、设备使用、场地整理等,并将其贯穿于学生从进入实训场所到离开实训场所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实现严谨规范操作的学习过程和职业道德的执行过程有机统一。
2.3 教学时间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
一种行为要变成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实训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特点正契合了这一要求。
学生到实训场地,与教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一是教师的示范、引导和感化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模仿和学习,易于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和教师的纠偏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被纳入团队整体的行为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约束和自我约束往往就在不经意中得以实现,每个个体就会潜意识的加强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行为与整体的行为保持一致。教师在个别交流和指导的过程中,也容易在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生活和工作上的不良习惯,甚至思想上的观点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问题。这时教师如果善加利用及时纠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
2.4 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和反复性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
目前,学术界对技能的定义虽有诸多分歧,但普遍认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正如卖油翁的话“无它,唯手熟尔”。
高职学生实训课程不只限于对某项技能的了解、知晓,而应该对主要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和熟练的水平。为此,实训教学通常在一个时段里针对某个技能类别,集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体验积累过程。这种学习重复和反省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形成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和剖析问题,产生类似条件反射的动作,促使事态格局向职业愿望转化。
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实践能力 培养 重要性
1 会计人才市场现状
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会计各项能力的要求不断地提升,在现代会计市场中,大量会计人员在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之后就迅速的涌入到会计人才市场之中,然而其在会计的了解和认知还仅仅局限在考试教材的阶段,对于会计的各项能力培养上还相对较弱。在现代企业中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财务工作的任务也在不断的增长,当财务工作和会计人员能力不能协调和同步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会计人才市场的现状而言,正如上文中所说的大量会计人员的涌入使得企业在选择会计的时候也十分的细致,对于企业而言,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只有资金能够流动并且不出现问题企业才能够保障其良好的运转。所以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
2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2.1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就目前而言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还处在纯理论教学的阶段,在职业能力的塑造上,主要包括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意识、职业技术、职业道德这三个方面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在会计职业技术的培养上通过理论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上比较缺乏,会计人员在参加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之后几乎很少有主动和被动参与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课程。
就目前而言,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在学校阶段的发展相对较好,然而在社会就业之后就这方面的培养就相对的比较匮乏,尤其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这两个方面。
2.2 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人员是否能够客观公正进行会计活动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好与坏,当会计人员不能主动的进行会计活动的时候,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资金链断裂,项目开展费用支持不足,企业问题严重,企业利润得不到良好的反馈,会计报表不能真实记录会计信息,财务报表决策者不能有效的进行科学的决策等等。当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时候就能够保障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记录,保障最终的反馈结果真实有效。会计人员职业意识得到良好建立的时候能够让会计人员在开展相关会计活动的时候主动的运用会计方式和会计思维进行对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从而保障企业的决策和项目实施能够科学合理,保障企业的资金不被滥用,降低坏账的发生率等等。
2.3 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建议
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而言,首先企业应当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要让会计人员能够按时的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保障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监控。在企业的制度上,企业应当注重,一岗一员的制度规范,保障企业会计的各项工作能够职责分明,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将其进行解决。除了这个方面一起我们还需要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监管,在启用会计人员的时候需要相应的对其进行职业道德的测试,通过测试观察其是否能够胜任公司的工作,并了解其个人素质是否良好,从而保障企业会计工作能够良好的开展。
对于职业意识的培养上需要从会计人员的自身入手,要通过积极的培训和讲座让会计人员料及职业意识对于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具体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时,可以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通过让会计人员运用其职业意识对公司所下达的模拟工作进行处理,然后进行优秀职业意识员工的评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主动地锻炼自己的会计职业意识。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进行考量,便于企业管理层掌握会计人员的心理动向和能力走势,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调动和管理。
3 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会计人员的在校学习阶段,在社会中会计人员因为经常参与到会计操作中因此其实践能力发展较好,下面笔者就对各大高校的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介绍。
对于现阶段各大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而言,由于缺乏良好的统一性的教学课程标准,各大各大高校都是以自己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参照教育部下达文件来进行教学课程的设置,笔者调查研究发展,现阶段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对于理论知识方面的偏重较大,对于实践教学的偏重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院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其次是虽然学院知道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但是缺乏有效和合理的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实践课程难以开展。
重理论轻实践是现阶段众多职业会计学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们对会计的学习兴趣降低,而且只开展理论教学难以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调动,不利于各大高校的学生们进行全面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以后,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本应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很多学校依旧维持着单一记得教学模式,从而与会计教学的队伍脱轨,导致了学生们难以得到较好的提升。
因为各大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缺乏良好的课程设计,从而导致学生们对于企业的一些常规操作的学习能力较低。实训的作用的不到体现,导致了学生们难以快速的融入到实操工作中去。虽然现阶段学校都会与各大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到企业中进行培训和学习,然而学生们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其实训的主体还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对动手操作方面的较少。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现阶段很多各大高校的教师们都是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年轻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这部分老师的学习也主要局限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就较低那么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3.2 学校对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对于现阶段会计人才培养问题而言,首先各大高校要了解清楚我国的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式,通过对我国经济形势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现阶段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并通过明确会计人才的培训目标从而实现对会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
对于学生而言,端正会计学习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要认识到实践操作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要充分的了解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点和技术要求水平。在学院方面而言,学院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摆脱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的发展。要通过将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进行结合,从而推动学生们的能力发展。
就目前而言,在各大高校中开展会计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已经成为了推动现在学生们实践能力发展的首要办法,在现如今各大高校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开展相应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们的时间技能,现如今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提升,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通过运用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校中进行会计实践能力的提升,保障学生们在踏入社会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
总 结
对于会计职业能力和会计实践能力而言,笔者在本文中分别从企业方面和学校方面这两个角度进行了培养方法的概述,在本文章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会计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会计人员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就需要在企业和学校中重视这两方面的培养。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快速的提升,会计人员应当自觉主动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让自己的能力始终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刘玲雪.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2] 黄铁梅.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及应用[J]. 价值工程,2009,08:48-52.
[3] 朱红梅. 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4] 原和平.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 孙永军. 会计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62-64.
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就业形势 大学生职业道德 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9-01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来受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如何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如何在平时高校教育中融会贯通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与教育,为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问题都非常现实的摆在广大高校教育者面前。
一、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一,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所谓的爱岗敬业精神是指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从一定程度上,在工作过程中,一个人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反映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爱岗敬业也是衡量个体职业道德基础的重要一环。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应聘者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同专业技术能力等同的位置予以考察衡量。培养大学的爱岗敬业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 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 在奉献中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爱岗敬业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 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 因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动力, 是一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表现, 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
第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掌握的专业技能再丰富,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和协同,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推动作出的贡献也只能说是有限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都充分认识到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协同精神,这种要求也是时代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异军突起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要为大学生灌输当前形势下单枪匹马、 孤军奋战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从众、沟通、合作意识的团队精神;要鼓励大学生走出恃才自负、孤芳自赏、不善于沟通、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自我封闭世界,抛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傲慢自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错误做法。作为高校来讲,在平时教育管理中,要尽力为大学生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团队合作训练,开展团队合作活动,让大学生在校园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学会如何入他人配合,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提高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第三,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过程中,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职业活动不能缺少的重要道德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讲,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必须遵守契约, 任何违约毁约、以假冒真的行为, 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同时随时都会摧毁你的事业。遵守契约、言而有信是每一个经济主体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本条件。没有好的信誉, 就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 而无良好的形象, 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企业是这样, 个人也是如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要向大学生灌输诚实守信是个体成功立足社会、赢得竞争主动的思想意识,鼓励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要自觉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品质,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面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第一,当前就业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课堂教育。对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积极利用好课堂这一重要阵地,在课堂上为大学生传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精心设计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主渠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主动自觉的提升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发挥课堂优势,需要高校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要拿出一定的专门课时开设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课程,通过辅修课、选修课的形势向大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分步骤的渗透职业道德建设意识;要结合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职业道德践行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型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不足,让大学生在掌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更加明确在职业实践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
第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全面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已经基本全面展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积极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重要阵地,结合课堂教育渠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类型不一、分门别类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激发大学生学习情趣和职业情感中的积极作用;举办以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职业道德规划设计,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善于开展类型多样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全面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 形成真正的职业意识, 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
第三,当前就业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无论是开展课堂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还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还需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加强,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如何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如何更加灵活自如的运用职业道德理论,如何用职业道德素养来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练习,让大学生在校园内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真正牢固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践行职业道德理论,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为大学生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既需要广大大学生从我做起,牢固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践行职业道德理念,还需要高校积极创设各种环境,为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精神,从高度重视课堂教育、全面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重视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角度予以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养殖业的重要性范文6
论文摘 要: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是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的一个方面,是每个从业者综合素质的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增加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升职可能性,适应现代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发展管理能力作为通用管理能力的一个基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却对职业群体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构建起到了基石性作用。所谓通用管理能力即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而管理自我的能力是管理者乃至每个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最基础的一项就是自我规划,包括个人的自我认知、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职业活动中,具备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有效地设计达到目标的步骤,规划自我活动和团队活动,控制自我行为与调控团队行为,组织和协调各类可控制资源。
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地实践,其教育量大面广,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主力军。面对国家越来越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一个必然走向。职业教育要现代化,就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技术大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长期把工作重心集中于职业特定技能,为数以百计的职业(或工种)制订了国家标准,在近千个职业(或工种)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但是,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对通用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事实上,新时代除了技术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更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归宿。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对加速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个人得到职业满足和获得成就创造条件,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有效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也要提高人的社会化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往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主要模式,高就业率是其稳固立足、不断发展的重要秘诀。也正是由于其直接面向就业岗位,更加需要有效合理地进行自我发展管理能力培养,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呼唤学校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对象往往是16——20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形成阶段。从心理成熟性来说,这一年龄层渴望独立又缺乏阅历、往往情绪动荡且草率,为增加自身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拉帮结派,从而形成一种团团伙伙的形式。从价值观成型性来说,青少年尤其是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价值观模糊、道德观淡漠,这些学生不是比谁成绩好,而是比谁消费高,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和表现欲。从文化素质水平来说,职业教育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往往会造成自身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人生观来说,职业学校所面向的对象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更由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认真地进行自我规划和人生设计。
因此,在职业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人生、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和团队、组织的沟通技巧。面对青春期阶段和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阶段的学生,职业教育学校要给予其行之有效的引导,纠正其偏离正轨的社会心态。使学生在步入职业轨道之前,已经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赢在起跑点。
社会对职业教育理解的误区迫使学校培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它带有浓烈的专业性特点。只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对口性很强的一线从业者,这类教育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职业教育生产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学生乃至家长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社会需求性,认为职业教育只关注就业,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其毕业之后社会上急需的技能、技术。同时职业教育教师也往往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就业代表一切的社会误区一直存在。
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时也承担着学生人格养成和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素质本身就相对较低,就更需要大力培养其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反思,每一个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其首要目的都是能获得一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而往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但是有了一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之后的发展呢?能否快速适应一线生产工人的角色转变?难道一辈子都在某一个岗位作一线工人?难道不管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作一线工人?这些问题往往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和社会在学生职业教育阶段并未深入思考。同是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一线工人,如果在教育阶段就能培养其良好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使其能在教育阶段就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必然大大加强了其就业之后的工作适应性和升职空间。面对社会对职业教育理解的误区,必须大力加强自身规划、认识和管理能力才能使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完全胜任一线的生产工作,也有足够的心理建设胜任管理工作。
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要求学校培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1、个人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大多数从业者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管理者开始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从业人群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深入分析面向21世纪的七种人才特质——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融合者、三高(iq+eq+sq)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乐观者,更多的是要求从业者的通用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最为基本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决定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可能性。随着社会效率化和多样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转变为以综合性能力素质为基础。这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化能力培养才能养成,且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职业领域。
2、企业需要
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淘汰也更加残酷。如何使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管理层必须具备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却也关系着每一个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如今的企业管理往往不仅仅依靠管理层的直接领导,同时也强调每一个员工自身和团队的管理能力。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大大加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拥有通用管理能力尤其是个人和团队管理能力的职工,更有终身从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对于直接面向就业一线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附带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赢在就业的起跑点。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也更适应于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3、政府需要
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与人事部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能力分成了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目前通用管理能力成为国内第一个以管理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国家级认证体系,强调了我国企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系统化、实用化。政府对通用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更加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自身管理能力的加强。
因此,职业教育中引入和加强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青少年正确、积极社会心态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只面向就业、只重视技术的思维定式的重要因素,是适应国家和现实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karen holems, corinne leech著. 天向互动教育中心译. 个人与团队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施展. 职业教育管理理念浅谈[j]. 科技信息, 2008, 31:243.
[3] 孟令臣. 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