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0 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1]。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5]: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2 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6-8]: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3 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9][10]。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门禁管理子系统
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上机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2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确反映,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必然应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1.控制的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等等,在电算化会计中这些都转移到了计算机内,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借贷平衡、余额平衡检查等。
因此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系统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数据的输入,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电算化程序的安全进行控制。
2.控制的内容不同。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处理,即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有相应权限的人签章,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而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在电算化条件下,原先应由会计人员按一定程序及授权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进行多项业务的操作,甚至不经授权也可进行某项操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会计系统控制也应增加新的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授权、病毒的防治等进行控制及软硬件、磁盘、软盘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较,控制范同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与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有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在会计业务方面的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不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中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对会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软件设计不能满足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软件功能与会计功能相脱离,导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2.电算化软件的成本与应用效果不成比例,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向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软件版本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或是相同软件版本不同。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不舍得在软件后期的开发与维护、升级与培训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造成电算化软件强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电算化软件的闲置与浪费。
3.电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及期目标、原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依据规范进行实务操作,切实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部1996年就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企业实现电算化后,会计部门人员的结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给计算机犯罪留下可乘之机。
4.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由于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给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超越权限或未经制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财务数据,达到犯罪的目的。据统计,全世界利用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0多亿,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利用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达l00多起,从1986年深圳发现的第一起案件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从类型到发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可见利用计算机犯罪数额更大,手段更先进,方法更隐蔽,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大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根据财政部的有相关制定出适合电算化特点的、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在内控制度上要有新内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的控制,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凭证、会计数据的传递方法,原有的授权、审批程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要求在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权限分配、密码设置与更改等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保证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全程受控。
2.在风险控制上要有新举措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高效更准确及时,但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利用计算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篡改原始数据不易留下痕迹,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计算机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的岗位控制;数据备份控制、凭证修改与删除权限控制,反记账与反结账权限控制,计算机接触控制等,只有控制措施得当,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在人员培训上要有新形式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机构由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共同组成,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组成形式,因此在人员的培训上必须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培训,即对会计人员在原有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时对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会计知识培训,这样会使软件的开发和编制更贴近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4.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要有新措施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不但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已经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不要让制度停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以甘肃电力公司财务处处长顾慧娟贪污案为例,她能在短时间内贪污1 707万元巨款不仅和她本人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也和一些会计人员违犯内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有关,试想如果每名财务人员都严格按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处理会计业务,那么从下属电厂汇往甘肃电力公司的资金就不可能汇到外地的一个股票账户上,顾慧娟也达不到犯罪的目的所以要在会计人员当中进行经常性的内控制度的学习和贯彻,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系统的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5.在内部监督上要有新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部门,企业内部审计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采取新的审计方法,在会计实现电算化后,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过程、会计账簿、凭证进行审计,还要对原始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审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和核算流程,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现象,及时整改,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济工作的高效、有序,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
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安全 措施
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只有通过反复的研究和督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隐患,时时刻刻把系统安全问题提到日程上来,计算机使用者要做好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测。同时,利用好科技的手段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的保护和革新,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得到科学化的保护。
1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和计算机病毒分析
1.1 计算机漏洞
计算机系统漏洞严重威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访问者未经管理员的允许进行访问计算机软件或硬件,这是系统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这种问题,包括:软件系统内部漏洞,或者由于软硬件不兼容而产生错误等等,使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排异反应,失去了计算机应用的安全性。使用者要针对具体的软硬件版本对计算机实行有效配置,确保正常运行时系统安全的基础,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运转。
1.2 干扰计算机安全运行的几点因素
计算机的安全性往往受到几项因素的干扰,例如:使用者操作不当,把重要的计算机程序误删;计算机硬件时间长发生老化,或者存在质量问题或主板出现问题等等,导致运行时发生错误,这是比较严重的计算机故障;使用者在应用软件过程中也极易发生错误,编程出现差错给计算机的安全性造成隐患,往往一个细小的程序问题对计算机的影响后果是不可估量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病毒问题也愈加升温,它能够针对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某些漏洞进行攻击,严重者会导致系统整体瘫痪,也可能会有泄露资料的现象发生,对使用者的生活或工作造成困扰,触犯其权利,涉及到法律关系;另外,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黑客技术得到广泛的恶性传播,很多不法网站上都存有黑客攻击的步骤或指导,令网络安露于众,造成正常计算机使用者的恐慌心态,给人们带来不利影响。
1.3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1.3.1 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普遍特征,病毒通过修改磁盘扇区信息或把自身文件嵌入到其中的方法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一个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不会将其代码强制植入到其他文件之中的,所以我们能很好地判断一个程序是否是计算机病毒。
1.3.2 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极强,可使计算机中的数据打乱或抢占,影响其运行速度,也有可能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造成烧毁和破坏。
1.3.3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在强行植入后,有可能暂时没有对计算机造成影响,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影响,很多病毒都是有一定的潜伏性和可激发性的,一旦达到某种条件,病毒就可能运行,进而对计算机系统造成迫害。
2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病毒防治的措施和策略剖析
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特殊性质决定,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有效可行的方式来应对其更新换代快速和易传播等特性。而且,不能只采取一种措施来维护系统安全性,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计算机实行监控。
2.1 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运行和方法及措施
现代的计算机大多依托于网络来运行,这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加大安全保护的难度。从网络覆盖的各个地域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局域网、区域网及广域网。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资源子网中各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通信网络中设备及线路的安全两种。
2.1.1 应对不法分子对硬件破坏时的措施
不法分子试图通过破坏系统网络的硬件设施进而对计算机网络实施迫害行为,窃取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侵占网络资源等。这就需要使用者要及时勘测网络线路,检测硬件设备,维护软硬件系统的安全,不能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2.1.2 应对不良自然环境的措施
有时,自然环境对计算机本身会造成影响,例如,气候环境、磁干扰等,这就要求使用者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使用计算机,及时观察计算机的使用环境的变化,留心计算机硬件显现出的各种异常反应,避免自然环境因素对计算机产生损害或影响,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是极为不利的。
2.2 运用科学化的手段设置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由于网络本身的复杂性,要求使用者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时要对其资源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泄露。对于网络用户只可以在具有授权允许下才能进行,在一系列存储以及传输过程中不得修改,对于信息的浏览性也要严格把控。
2.2.1 基本防护
网络安全机制应该具备一些基本防范功能,以应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缺失的现状,例如进行身份识别、存取权限或浏览权限的界定、保密钥匙等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2.2.2 加密防护
加密措施可以防止重要信息的窃取,这种技术是以难破解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线路传输后到达指定位置可以将难破解的代码自动转换,完成整个文件的有效传递。
3 结束语
虽然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是伴随着计算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来,但是我们不能任其猖獗。计算机使用者一定要重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应对新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把计算机的系统安全措施做到事前维护,减免计算机病毒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恶劣影响,完善我国整体的计算机安全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功申.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03):113-114.
[2]邹爱琴.浅议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及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3):123-124.
[3]方春金.论教务系统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措施[J].计算机时代,2012,5(09):238-239.
[4]陈松.教育管理系统数据库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软件,2012,2(04):118-119.
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4
1系统设计与原则
1.1系统流程设计。
在对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进行设计时,要符合一定流程,还要保证系统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将pH值试验流程转换为计算机逻辑流程,要合理确定系统数据结构。棉纺织品pH值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账户登陆、样品信息输入、试验检测、数据录入、结果输出。在对系统流程进行设计时,要做好业务流程模块的优化工作,要注意模块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主模块。棉纺织品pH值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是以pH值检验为主模块,所以,在对系统流程进行设计时,要保证检测模块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人员要合理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高数据查找的方便性。
1.2系统模块关系设计。
在对系统模块进行设计时,要处理好模块之间的关系,试验系统是由用户登录模块、主操作模块以及子窗体模块构成的,其中用户登录模块主要是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操作人员需要输入正确的账号与密码;主操作模块主要是执行pH值检测任务;三个子窗体模块主要是执行文本框、命令按钮以及下拉列表操作的控件,不同的窗体模块执行的是不同的任务,并且有着不同的操作步骤。
1.3功能设计。
在对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时,要保证系统功能的完善性,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取样、试验、计算、辅助评判以及打印记录等,系统要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在取样时,要对样品信息进行记录,在取样的各个阶段,要将取样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便后期查找、使用。试验功能是系统的主要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录入、保存以及自动生成功能的正常发挥。试验功能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计算,其工作效率比较高,而且出现差错的概率比较低。数据处理也是系统重要的功能,其需要与《国家纺织品安全规范》中pH值的大小进行比对,并自动生成检测的报告,并将这一试验报告打印出来。
2开发工具
2.1开发语言的选择。
本课题选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Basic6.0(以下简称VB)编写前台辅助试验系统。VB具备自身开发环境,可打包制成安装盘并生成可执行文件,打包后不依赖VB开发软件而独立运行,对计算机要求低;VB拥有用户界面(GUI)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RAD)系统,可轻松使用ADO,RDO,DAO实现多种数据库的访问与连接。
2.2数据库的选择。
本课题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程序为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界面,利用前台应用软件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查找、添加、删除及存储操作。Access2003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小型关系数据库,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机制的新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使数据库的运用更加灵活。
2.3系统界面。
系统界面的开发对系统功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样品信息的记录工作,还要做好数据的保存工作。在系统登录界面中,操作部分是由登陆、清空以及退出这三个命令按钮构成的,如果这三个按钮出现问题,则可能无法运行系统。样品信息登记完成后,还需要将样品按照标准的尺寸进行制备,要将其统一装在烧瓶中,并一一编号。这项操作对后期样品烧瓶的查找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编号错误或者重复,会影响检测的结果。pH值试验报告生成界面包含三个标签控件和一个命令控件。标签按钮分别用来显示试验样品的编号、样品名称和测试人员姓名,命令按钮用来输出数据库信息并将其写入Excel文件。
3系统运行结果
3.1减少报告编制人员判断失误。
应用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可以减少报告编制人员出现判断失误的次数,根据《国家纺织品安全规范》对棉纺织品pH值的要求以及安全范围,可以对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一般B类纺织品的pH值范围在4.0~8.5之间,C类纺织品pH值不能超过9.0,如果样品的pH值小于4.0,报告显示为红色,pH值在4.0~8.5,则报告显示为黑色,pH值在8.5~9.0之间,报告显示为蓝色,而pH值大于9.0,报告也显示为红色,更加这一标准,可以准确的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3.2杜绝试验人员计算失误。
应用该系统有效降低了pH值检测的误差,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具有自动计算与查找的功能,可以避免出现人为失误,有效保证了pH值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棉纺织品pH值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可以根据设定任务的要求,自行查找出烧瓶对应的样品编号,这种工作方式查找的时间不超过20s,而人工查找一般需要4~7min,差距比较大。
3.4节约办公用纸。
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5
关键词:轧制力自适应模型 在线自适应模型 离线自适应模型 轧制精度
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93-01
离线自适应是一个钢种在轧制一段时间之后,采集其数据通过离线工具进行模拟,以此为依据修改与之相关的底层参数表,从而对轧制参数进行优化。因为轧制力模型的预测计算精度直接影响轧制规程设定精度、板厚精度及板形质量,轧制力模型是轧制过程控制基础,而自适应模型对轧制力模型精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所以自适应模型的学习调整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模型的优劣。
本论文立足于离线轧制力自适应模型,结合大量生产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将在轧制新钢种过程中对自适应模型计算及参数优化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在实际生产中将优化前后的对轧制表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检验。
1 自适应模型计算
由一级稳态时传输上来的实际值且根据实际值计算自适应模型如下所示:
(1)每一机架的压下率:sr=(H-h)/H
(H:每一机架的入口厚度h:每一机架的出口厚度)
(2)每一机架的入口总压下率:rb=(Ha-H)/Ha(Ha:一机架入口厚度)
(3)每一机架的出口总压下率:rf=(Ha-h)/Ha
(4)每一机架的平均压下率:rt=(1-0.75)*rb+0.75*rf
(5)轧制时的平均变形率:eps=ln(1/(1-rt))
(6)静态变形抗力:(L,M,N均为常量可调)
(7)应变率:
(V:轧辊的速度R’:工作辊弹性压扁之后的辊径)
(8)工作辊压扁半径:R’=(1+GH*P/b/(H-h))*R
(R:工作辊辊径)
(9)动态变形抗力:Kp=Ks*
(a=5/(Ks+23)-0.04615
(10)摩擦系数:其中均为常数(可调)Nr:当前工作辊轧过的卷数
(11)张力影响系数
tb:后张力tf:前张力
(12)以实际值为输入的轧制力计算:A0=K*Ks A1=1.79**sr **R
A2= A3=1.08-1.02*sr A4=
A5= Pca=b*(A4+
(b:带钢宽度q:轧制力补偿系数为常数可调)
(13)自适应系数:Zp=(Pa:稳态轧制的实际轧制力)
(14)自适应计算后的轧制力:P=b*kp*k*Dp**Zp
2 离线自适应模型应用及参数优化
以新轧制高强钢为例,下文为大家讲述离线自适应模型的应用以及参数优化。
2.1 自适应曲线
将同钢种的自适应系数按照每卷一条线的方法绘制成图就得到了自适应曲线。自适应曲线反映了轧制表设定的底层参数的合理程度,一般使自适应系数Zp在0.9-1.1之间为较理想的参数,如果自适应系数超出了这个区间,要通过调节变形抗力参数(LMN),轧制力补偿值,摩擦力系数等进行调节。
2.2 模型优化前的自适应曲线
由采集的实际数据和离线自适应模型可得出的优化前的自适应曲线,自适应系数超出了合理范围大于1.1,Zp=这说明实际的轧制力比理论上的实际轧制力要大,我们通过调节变形抗力参数来调节自适应曲线,使其达到合理的范围。
2.3 模型优化后的自适应曲线
由于
计算变形抗力主要有L,M,N3个参数。
(1)L表示变形抗力的绝对值。如果把这个值调大的话,那么变形抗力就会变大,相应ZP就会变小。相反的情况,如果把这个值调小,那么变形抗力就变小,而ZP就会变大。(2)N表示变形抗力的斜率。压下率变大的话变形抗力就会变大,这个值是由它们的比值决定的。把N值调大,ZP变小,把N值调小,ZP变大。(3)M一般不调整。(4)调整LN之后的自适应曲线合理范围之内,修改参数表,继续观察轧制情况,如果过一段时间又出现上述情况,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调节.(5)轧制力补偿对自适应曲线的影响。
由于L,N的调节,自适应曲线已经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有时某一机架的偏差比较大,这就要对轧制力补偿表进行修改,以使理论值与设定值更加契合。
3 自适应模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时代在发展,每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加新型的合金材料可能要应用于轧钢工艺中,这就使得热卷的性能可能会与以往的钢种有很大区别,要想轧制符合规格的精品钢,就要增加控制的精度,增加控制影响因素,增加控制的实时性,增加检测设备以达到提高控制精度的目的。随着钢种强度的增加,也许文中的变形抗力曲线已不能满足要求,这就要通过材料的实验增加新的控制曲线,调试新的轧制规程,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这将是我们以后将要继续努力完善的方向。
4 结语
通过对自适应模型的应用和参数的不断更新优化,使得酸连轧生产线二级预设定值的准确度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同时因为有了准确的预设定轧制表,大大提高了各道次轧制力控制水平和性能,为一级的执行机构提供了可靠的预设定支持,带钢的厚度控制、版型控制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断带事故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自适应模型的完善和开发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精品要求。
计算机系统知识范文6
[关键词]移动网;微型计算机;智能系统;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13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66 [本刊网址]http:∥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网络运行模式,以移动、快捷、高效为特点的智能网络日趋形成,用户在网络数据处理中享有多元化数据服务。由于互联网走向移动化方向转变,传统计算机也开始转变为微型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同时升级而创造了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基于移动网时代背景下,要针对微型计算机拟定可行的智能控制方案,进一步优化智能系统的可操作性能,维持服务器内部数据处理流程的有序进行。
一、移动网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相对统一的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移动网也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因此,移动网具有兼容性、广泛性、功能性等特点,为网络数据传输处理提供了虚拟化平台,提高了网络用户的实际操作服务水平。
二、微型计算机智能系统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取得先进成果,在传统计算机操控平台基础上,研制出了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中介,提供更具便捷性的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微型计算机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子计算机,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0)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智能化”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的主流趋势,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为稳定的计算模式,由人工智能系统取代手工数据操作流程。
(一)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统将通过集成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操作系统结构;智能化资源调度;智能化人机接口;支持分布并行处理机制;支持知识处理机制;支持多介质处理机制。由于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微型计算机需要处理大量的原始数据,操作系统功能减弱而影响了服务器运作效率。智能技术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升级,用户可在短时间内按照数据要求进行处理,并且利用智能技术执行对应的数字转换功能。
(二)语言系统。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相应的编译程序所组成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将有效地支持智能软件的编写与开发。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是人机交流的主要工具,微型计算机智能系统必须配备专用语言系统,根据人工语音输出提供语言信号转换模式,快速地掌握微型微机服务器功能定位型号,向用户传送有效的语言指令。例如,智能数据库可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及时扫描识别不同用户的身份,体现了移动网时代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三)支撑环境。又称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辅助系统,它利用与软件工程领域密切相关的大量专门知识,对一些困难、复杂的软件开发与维护活动提供具有软件工程专家水平的意见和建议。移动网时代改变了许多数据操控方式,人工处理数据的精确性较低,数据结果失效而降低了用户服务质量水平。微型计算机内部设置了智能运作环境,用户根据个人操控标准筛选数据指令,由专项服务器执行动作程序,快速地提供程序控制环境,突出人工智能系统技术的可利用性。
(四)专家系统。不仅在基于计算的任务,如数值计算或信息检索方面提供帮助,而且也可在要求推理的任务方面提供帮助。这种领域必须是人类专家才能解决问题的领域;其推理是在人类专家的推理之后模型化的;采用有限的自然语言交往的接口使得人类专家可直接使用;具有学习功能。此外,应用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或知识工程技术于某个应用领域而开发的应用系统。显然,随着人工智能或知识工程的进展,这类系统也不断增加。智能应用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进展之一。
三、基于移动网智能系统的应用
当前,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得到大范围推广,用户使用手机、掌上电脑等通信设备完成数据传输,这些都是具有移动性的网络信息交换方式。基于移动网设计计算机智能系统平台,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用户操作要求,以智能控制平台实现数据的优化配置。笔者认为,基于移动网计算机智能技术应用中,可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系统、数字操控系统等方面,综合阐述智能系统的应用优势。
(一)分散控制系统。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合理的软硬件功能配置和易于扩展的能力,能广泛用于各种大、中、小型电站的分散型控制、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改造以及钢铁、石化、造纸、水泥等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以企业办公自动化为例,分散控制系统可在有限范围内实现分布式传输,根据计算机连接方式完成办公数据传输任务。此外,对于远程网络办公系统来说,分散控制也减小了主机工作承担的数据荷载,避免数据库信号传输不畅带来的异常影响。
(二)现场总线系统。系统内测量和控制设备如探头、激励器和控制器可相互连接、监测和控制。在工厂网络的分级中,它既作为过程控制和应用智能仪表的局部网,又具有在网络上分布控制应用的内嵌功能。现场总线系统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以及企业内部监控管理系统,能够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最稳定的现场控制平台,加快了计算机智能技术升级与改造进程,扩大原始计算机数据的服务范围。面对一些高难度的数据处理任务,现场总线系统也可拆分为不通的程序语言,逐一执行命令。
(三)数字操控系统。现代数控系统是采用微处理器或专用微机的数控系统,由事先存放在存储器里系统程序(软件)来实现控制逻辑,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并通过接口与设备进行联接。微型计算机与数字化系统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转向微型控制平台之后,数字操控系统功能优势更加明显,摆脱了旧式计算机操控时的功能缺陷。例如,数字操控系统可以为用户建立个人计算机服务中心,完全按照自主控制要求提供智能服务项目,让用户体验到移动网平台提供的可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