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的发展史

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323-04

Research on the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DONG Fang-xu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determin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university and even the quality of whole higher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cloud computing in the education field reflects greater advantag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use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learners’ learning mode, update learning resources, modify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faculty Development, to improve faculty’s professionalization level and teaching ability, need to us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 to build a unified, open, flexible and stable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faculty development;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高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学科建设的关键[1]。教师不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建立一支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2]。

伴随着各高校从“招生规模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转变,各个学科专业都在不断提升其水平和质量,各高校间的竞争亦日趋激烈,为了在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建树,各高校都亟需有一大批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勇于实践、敬职敬业的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而青年教师从“新手”通过自我发展成长为“专家”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主要应当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师德素养的提升三个方面[3]。

1高校教师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主要是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十分突出[4]。教师发展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教师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性色彩,很多老师都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加薪的需要,真正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的培训需求较少。

首先,高校教师个体培训需求的突出。教师既有学历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需求。学历培训主要是教师本人希望提高自己的学历(或学位),包括攻读在职硕士、在职博士,或者定向委培硕士、博士等,追求在学历(或学位)上更上一个台阶;非学历培训主要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及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其次,高校教师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的满足存在差距。中级职称以下的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其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加之部分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恰当、培训内容欠先进 性、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

2云计算主要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是将动态、易扩展且被虚拟化的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出来的一种服务。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技术,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与传统应用模式相比,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和极其廉价等特点[5]。

2.1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产生和获取计算能力的新方式的总称。云计算的出现,对传统IT的服务模式和部署模式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用户只需要拥有可上网的终端设备,就能享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IT服务[6]。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是指将整个应用软件集合虚拟化并提供给最终用户,是用户是按照服务水平协议(SLA)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提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带有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具有使用简单、支持公开协议、高安全保障和低初始成本等特点。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指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为用户提供应用开发和生产环境,以及相应的主机环境和基础架构,具有开发环境友好、易管理和监控、伸缩性强、多租户、整合率和经济性高、费用低等特点。

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通常以虚拟机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供CPU、网络和存储等计算服务。IaaS服务与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相比,具有免维护、高经济效益、开放标准、应用支持范围广和伸缩性强等特点。

IT即服务(IT as a Service,ITaaS)是一种更好的模型,可包含上述三种模式(SaaS、PaaS、IaaS),提供给客户所需的IT服务。IT即服务使得客户专注于满足自己业务差异化所需的IT资产。

2.2云计算部署模式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形态,云计算有三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其中,私有云和公共云的主要区别在于:1)网络连接不同:公共云和私有云都是基于互联网标准,但公共云是通过互联网(Internet)来进行连接访问;而私有云是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来进行访问的。2)服务对象不同:公共云被最终用户或最终用户开发的其他业务应用使用;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人员、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用户。3)付费方式不同:最终用户需要通过定期付费的方式来使用公共云计算;而对私有云计算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付费(如企业的供应商),也可以是免费使用(如企业内部员工)。而混合云顾名思义就是云计算平台为公共用户和内部用户同时混合的提供服务。

私有云,是指企业或单位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私有云的部署比较适合于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高校或政府部门。

公有云,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它所有的服务是供别人使用,而不是自己用。对于使用者而言,公有云的最大优点是,其所应用的程序、服务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公有云的提供者处,自己无需做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其缺点是由于数据不存储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

混合云,是指供自己和客户共同使用的云,它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供别人使用,也可以供自己使用。相比较而言,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对提供者的要求较高。

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模型

通过对高校内负责教师发展相关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就关于教师发展工作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咨询,详细了解和统计了高校组织开展教师发展工作的各方面业务内容、需求,以及希望能在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能实现的各种功能。通过对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和咨询,详细了解高校现有网络环境现状、所能提供给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及环境,以及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议和要求。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调研咨询,详细了解作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最终用户所想从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获取的各种资源、功能和其他需求,以及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议和要求。

3.1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业务需求

教师发展部门领导: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应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以及师德素养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谋划和组织。学术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议、学术报告、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示范教学、老教师传帮带、教学能力竞赛、教学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素养提升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加强道德榜样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发展平台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开展这三方面的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引导、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教师发展活动。

教师发展部门工作人员:从教师发展工作管理角度考虑,教师发展工作开展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各个项目之间既存在着差异也有共性之处。常规的教师发展工作有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课程培训、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经验交流、示范教学、微格教学、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教师发展平台应当把这些活动能聚合在一起,既便于管理和开展,又不失去各个项目的自身特色。教师发展平台应当具备功能齐全、系统稳定、数据安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人性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另外,教师发展平台还应当提供各种促进教师发展的常用资源,如教学素材、案例、软件、工具等,以及百度搜索、Google搜索、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库、视频公开课等优秀工具和资源。

网络中心工作人员:教师发展平台应当具备软件平台的基本特性,具有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安全、管理方便等特点,占用各类资源较少且利用率高,易于维护、更新、扩展和管理等。

青年教师:教师发展平台应该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自己日常教学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都能在其中找到,并能常常参与一些能促进个人教学、科研、素质提升的活动或项目。教师发展平台应当有个人主页、微博、QQ、WIKI、论坛等功能,要有个性化,方便、美观等。

3.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功能架构

根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需求分析,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设计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功能架构

3.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服务模型

根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功能架构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具有统一、完善、强大的功能。结合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和现有SaaS服务模型可以画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服务模式图,如图2所示。

图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服务模型

青年教师:登录高校教师发展平台,访问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各类资源,并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中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学习完成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师德案例学习提升自身师德素质,参与社区、论坛的各种活动,通过与同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让专家、同行分析、解答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点和帮助自己快速地成为教学能手,让自己快速健康成长。

专家名师:通过参与课程辅导、在线交流、教学问诊、教学沙龙、专题培训/讲座、微格教学评价等指导青年教师发展,组织和建立各类学术、教学梯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以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工作人员:组织和安排各种在线活动,如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讲座、教学问诊、微格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沙龙、学术交流等,组织、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参加各项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

学校领导:登录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查看青年教师在线学习进度和学习考核成绩,参与互动论坛中关于教师发展相关讨论、听取和解答青年教师关于教师发展相关意见或建立,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师发展工作。

其他用户:其他不确定或临时用户,可以访问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网站页面,查看相应信息、访问和下载相应资源等。

4结束语

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和完善高校教师发展的网络技术应用平台和运行体系,以开展大规模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有利于推广和传播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和专业发展,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以资源、情境、活动、任务等为要件,以教师发展需求为内容开发导向,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以专家指导、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经验分享为特色,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解答教师教学中的疑惑,解决遇到的困难,提供提升教学必需的技能与手段,创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追求教学卓越,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依托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创新高校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既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又可以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适合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解决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和教学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形成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 [3]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4]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7-60.

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 虚拟化技术 网络 信息

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72-01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深入,使网络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海量的数据资源难免会影响到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虚拟化技术为云计算的一项核心技术,通过对物理设备、逻辑业务层进行解绑定来实现对软件驱动资源的配置。既满足了网络服务需求,也有着较高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通用性,故被视为升级版网络计算。该技术概念体现在计算、网络、桌面、存储、应用等诸多方面,基于提供IT基础能力的角度可将之分为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等,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契机,并逐渐推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虚拟化已发展成现代信息产业领域极受关注的新兴概念,而虚拟化技术作为信息资源方式先进使用技术也愈发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云计算也逐渐从新兴事物渗透至信息产业各领域,产业界各大公司正投入大量资源对云计算产品进行研究与开发。

二、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1、相关性

虚拟化计算模型为云计算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将计算任务分布于大量计算机所组成的资源池,以使各应用系统可根据自身需要来获取相应的计算力、信息服务与存储空间。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可根据需求提供动态可伸缩廉价计算服务,以创新计算模式确保用户经由互联网随时获取大量计算能力与多样化信息服务。

2、云计算服务层次

根据云计算服务集合提供的服务类型可将其服务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平台层、虚拟化层、应用层与基础设施层,这四个层次的每一层均有着一个子服务集合与之对应。应用层主要任务为软件实时服务;基础设施层其主要任务为软硬件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实现;平台层的主要任务则是以网络通信为基础的平台构架的实现;虚拟化层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提供强大“云”网络,通过连接并发网络设备来完成实时计算与服务。

三、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在此期间,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概念。目前,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1、虚拟化平台

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虚拟化的运行平台,通过此平台虚拟化网络来实现将计算资源转化为远程资源的输送,这个过程是具有实时交互性的。而事实上,这种运行的虚拟化平台在数据共享与数据实时运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多层模式的在线业务系统

以多层模式为基础的在线业务系统是利用数据虚拟化技术,并结合着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进而成功完成对信息资源的统一部署、、继承与共享,还可以同时为不同用户提供在线服务与信息资源的开发。这种在线业务系统,可实现分布式资源数据的整合,促使各项资源能够达到互联互通。该业务系统对多组用户模式在线服务及开发予以支持,可以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并按需分配资源,促进分布式资源数据间整合的有效实现。同时,利用在线业务系统,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分配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有效避免产生数据孤岛。

3、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指的是通过网络技术、集群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等相关功能,利用软件将存储在网络系统中的不同类型设备集合起来保持协同性,同时对外提供必要的数据存储与业务访问。这一系列过程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在该系统内,云存储就是将数据存储与管理作为中心内容的云计算服务系统。在分析云存储服务系统时,发现该系统的由存储层、基础管理层、访问层以及应用接口层组成。在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中,云存储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云存储服务系统,既能保证系统信息存储的有效性,也能提高信息的存储率。与此同时,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云存储服务始终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云通信服务

云通信是以云计算模式的应用为基础的通信平台服务,在分析云通信原理时,发现不同的通信平台软件均集中于云端且能兼容互通。用户在使用时,只需登陆云通信平台,不需要再单独登陆其他软件。从当前的应用情况看,云通信具有的灵活部署促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通信分配与消费,已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总之,云通信服务在信息提供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平台开放化

作为基础平台,封闭架构带来不兼容性,无法支持异构虚拟机系统,也难以支撑开放合作的产业链需求。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虚拟化管理平台向开放平台架构转变,多种厂家的虚拟机可以在开放的平台架构下共存,不同的应用厂商可以基于开放平台架构使其应用不断的丰富。

2、连接协议标准化

目前有VMware的PCoIP,Citrix的ICA,微软的RDP等桌面虚拟化连接协议,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虚拟化软件公司―方物软件的FAP。多种连接协议在公有桌面云情况下,将带来终端兼容性的复杂化,终端将需要支持多种虚拟化客户端软件,对于嵌入式的云终端来说,限制了客户采购的选择性和替代性。未来桌面连接协议标准化之后,终端和云平台之间的广泛兼容性将会解决,从而形成良性的产业链结构。

3、公有云私有化

在公有云场景,政府/企业整体IT架构构建在公有云上,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也可以说,公有云的安全性没有得到解决,就无法推进企业IT架构转变为公有云模式。在公有云场景,需要提供类似于VPN的技术,把企业的IT架构变成叠加在公有云上的“私有云”,这样既享受了公有云的服务便利性,也使私有数据的安全性得当了保证。

4、虚拟化客户端硬件化

当前的桌面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技术对于富媒体的客户体验和传统的PC终端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其原因是对于富媒体,如:2D/3D/视频/Flash等都缺少硬件辅助虚拟化支持。随着虚拟化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广泛应用,终端芯片将会逐步加强对虚拟化的支持,从而通过硬件辅助处理来提升富媒体的用户体验。特别是对于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如果对虚拟化指令有较好的硬件辅助支持,将促使虚拟化技术在移动终端的落地。

五、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逐步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深入。云计算时代是开放、共赢的时代,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虚拟化技术,将会不断的有新的技术变革,逐步的增强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以及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3

关键词: 多式联运;时间;费用;置信水平;蚁群算法

中图分类号:E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319-030引言

后勤保障过程中的军事运输行为,需要实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战场情况复杂多变,实现军事效益要求在规定运输时间内,找到最大置信水平的运输路径;实现经济效益则要求在规定运输费用内,找到最大置信水平的运输路径。此外,现代战争中的交通运输包括众多运输方式的组合,多式联运是指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把物资从起始地运送到目的地。因此,研究多式联运的运输路径优化更加贴近于实际,也更有意义。

笔者基于多式联运,考虑当各路段通行时间和物资中转时间为随机变量时,在给定的时间和费用指标约束下,建立时间和费用的最大置信水平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1战时交通运输路径优化模型

1.1 路网建立根据战时的军事运输任务,建立从运输起点到终点的网络图G=(V,A,D,T1,T2,K),其中:V代表节点集,设节点总数共计n个,节点序号采用自然数序列编码,起点编为“1",终点编为“n”,即节点的总个数,A代表弧的集合,即路段集合,D代表各路段的距离集合,d■■∈D,表示路段(i,j)之间第k种运输方式的距离,T1代表各路段的时间权集,T2代表运输方式转换时间权集,K表示运输方式集合(公路、铁路、航空等)。

在战时的军事运输中,必须考虑必经点和禁止点、必经路段和禁止路段问题。对于禁止点和禁止路段的处理,在赋权图中可将与禁止点和禁止路段相连的路段以及自身从网络图中删除,因此最后得到的节点集合V应该是除去了禁止点和禁止路段包含节点的路网节点集合,而弧集A则是除去禁止路段和与禁止点、禁止路段相连路段的整个路网路段集合。对于必经路段,可将路段的起、止点转化为必经点,这样与原有的必经点一起构成必经点集合,设为VM。此外,设Vk表示所有可能存在运输方式转换的节点集合。

1.2 时间的确定运输分队通过各路段的时间变量,以及运输方式转换时间变量可能服从某种分布函数,可以为正态分布、均匀分布等等,则时间权集集合定义为T1=t■■(i,j)∈A,k∈K,t■■表示节点(i,j)之间,以k种运输方式通过该路段的时间;T2=t■■i∈VK,m,n∈K;,t■■表示在阶段i从第m种运输方式转换到第n种运输方式的转换时间,节点i前后运输方式相同时,t■■=0。如当通过某一路段的时间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时,可以记为t■■~N■,?滓■■2■,其中■表示节点(i,j)之间,以k种运输方式通过该路段的时间均值,?滓■■为时间的均方差;某一运输节点运输方式转换的时间变量服从均匀分布时,可以记为在t■■~U(ta,tb),其中ta和tb分别为时间的上、下界。另外一些情况下,以各种时间通过某路段或完成维修器材从一种运输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运输方式的的时间可能无法获得它的准确分布函数,只能根据先前经验获得估计时间变量的概率(或称为频率)。

1.3 模型建立设X=x■■(i,j)∈A,k∈K表示起点到终点一条路径,其中x■■∈{0,1}。如果x■■=1,则表示运输分队经过(i,j)这条路段,且采用的运输方式为k,否则x■■=0,则表示弧(i,j)不在这条路上或未采用第k种运输方式。假设维修器材在两个节点间只能选择一种运输方式和一条运输路径。

结合各路段的通行时间和维修器材运输方式转换时间,可以得到运输分队通过该路径的总时间函数定义:T=■■t■■x■■+■t■■

多式联运下的运输费用由各路段运输费用和节点运输方式转换费用两部分构成。

设c■■表示采用第k种运输方式时,单位维修器材的单位运输距离的资金耗费,则当采用第k种运输方式时,路段(i,j)间进行单位维修器材器材运输所需的费用C■■可表示为:C■■=c■■×d■■

设C■■表示在节点i,单位维修器材从第m种运输方式转换到第n种运输方式的转换费用, 则可建立从运输起始点到运输终点之间,多式联运下的运输总费用函数C可表示为:

C=■■x■■×C■■+■■C■■=■■x■■×c■■×d■■+■■C■■

这样,当运输路径决策同时考虑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目标时,就可以建立起随机机会约束优化模型。

min Tmin min C s.t.

P{T?燮Tmin}?叟?琢 (1) ■■x■■=1 (2)

■■x■■-■■x■■=0,?坌j=2,3,…,n-1(3)

■■x■■=1(4)

■■x■■=1,■■x■■=1,?坌m=VM(5)

x■■∈{0,1} ?坌(i,j)∈Ak∈K(6)

其中:(1)式中T为运输分队的运输总时间函数、?琢为置信水平、Tmin为优化目标,即T的?琢悲观值;C为运输分队的运输费用函数。上述优化的含义是运输分队以时间T不低于置信水平?琢,在时间Tmin内到达终点,且费用要尽可能低。(2)式为起点约束方程表明运输分队从起点出发,只能选择一条运输路段和一种运输方式作为运输道路。(3)式为中间节点约束方程,该约束符合中间节点的流量平衡要求,即运输分队进入某一中间节点必须还要从该节点出发,不能停留或消失。(4)式为终点约束方程,该约束表明,运输分队最后到达了终点。(5)式为必经点约束方程,该约束方程表明运输分队出行的路径中必须包含每一个必经点。(6)式为0-1约束。

通过求解所建立的模型,就可以搜索出给定运输时间要求下,运输费用最小的最大的置信水平路径。

2基于蚁群算法的模型求解

2.1 模拟求解方法各种分布随机数的产生参见文献[12],假定已得到了一条路径,路段总数为m,途经了n次运输方式转换,由该路径包含的各路段通过时间和维修器材运输方式中转时间所得到m+n个随机时间变量记为t1,t2,…,tm+n。则有模拟求解算法为:

Step1:给定模拟的总次数N,置i=1;

Step2:分别依据第j个时间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或经验分布,产生满足需求的0-1之间的随机数,进而得到对应的通行时间tj,其中j=1,2,…,m+n,计算;Ti=■tj

Step3:令i=i+1,如果i?燮N,转Step1,否则对得到的T1,T2,…TN,按降序排列,取第[?琢N]个,“[]”表示四舍五入,即为所求。

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4

云计算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互联网将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可以实现数据上的远程交换与处理。在企事业单位中运用云计算技术,不仅能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1 云计算的作用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在日常的运行管理中包含了设备、人力以及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成本。所以将云计算服务运用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上的绝对值,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与人力物力上的节约,从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云计算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要借助最小的资源分配来满足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在财务管理控制理念的影响下,企事业单位如果采取了云计算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硬件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同时也可以借助云服务来实现在线上的云计算功能。将云计算服务运用到信息化工作中同时也可以减少成本上的支出,实现安全与专业化的服务。就控制成本来说,就是要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在云计算的有效运用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保证自身管理思路上的通畅,实现运行结构上的优化。

其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会计管理上运用云计算可以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快速提高的基础上,云计算服务为财务会计信息化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为移动办公提供了可能。在云服务中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平台,只需要人们按照特定的软件来实现服务上的框架对接,就可以保证财务管理上的灵活性与自由性,这样也就提高了移动办公的效果。

最后,云计算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不论是在决策管理上还是在采购销售等方面上都可以在云计算中所提供的平台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也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的信息在线沟通与写作等成为日常的工作形式之一,这样也就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提高了工作的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对于云计算来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渠道之一,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了对计算机进行有效整合的理念。在云计算的影响下,可以让计算机群组资源实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来为更多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内容。但是通过简单的整合还是难以满足现阶段云计算中的全部运用功能,其中也就涉及到了许多的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当前,云计算在我国依然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在云计算服务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上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云计算还不成熟,而这一问题也与供应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在正式投入到使用以后,其实践方式等方面也比较简单,但是在早期的建设中还是需要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等来提供支持,在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上也相对较大。就我国来说,由于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也就难以保证客源上的稳定,最终也就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2.2 形式上的不足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在云计算供应商服务上主要运用到了财务会计管理中,并为财务会计管理提供服务。但是在实践中只是单纯的从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上出发,并没有从企事业单位的整体上来进行转化,这样也就将财务会计管理与整体发展区分开来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流之一,所以就要做好拓展工作,只有真正让云端成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平台,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2.3 自身安全性上存在不足

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并不是绝对的安全,主要是受到了计算机技术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其虽然具备了相对的安全,但是并不是具备完全绝对的安全。也正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云计算在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与推广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受到自身安全性的影响使得整体信息容易出现外露,这样也就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想要更好的运用与推广云计算,就要从技术与管理的角度上出发,提高其安全性。

3 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运营供应商自身的技术与水平

由于受到云计算在我国刚刚起步的影响,所以也就使得我国现阶段的云计算运营商在资金的投入等方面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使得我国在云计算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为了保证运营商自身技术与水平等方面可以实现快速的发展,政府方面就可以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在掌握好我国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出有效的整合措施,通过对资源、技术以及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可以解决好云计算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投资上的风险,从而满足发展的需求。其次,对于我国来说,还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此来为云计算技术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建设出相应的发展园区,以此来开展示范项目,实现自主研发。

3.2 保证云计算服务的多样性

对于云计算平台来说,在研发的过程中就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部门加强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管理上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上实现财务的决策与分析等工作。其次,对于云计算服务来说,还要做好适应与调节工作,这样才能满足信息上的沟通需求,同时也可以成为企业中的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的建设。最后,对于云计算工作来说,还要对市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出定制化的服务,从而满足不同单位中的不同财务会计管理要求,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3.3 确保服务的安全

对于财务信息管理来说,对企事业单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对于云计算平台来说,就要做好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还要完善好财务工作。首先,要坚持找出技术水平上的问题,解决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是要坚持站在企事业单位的层面,及时对云计算的运营商资质进行有效的审查,同时还要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技术的服务。最后,对于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来说,还要坚持从我国相关法律与制度的层面上出发,为云计算技术提供出适宜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促使云计算服务可以更好的运用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去,从而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发展 概述 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11-01

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的,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近代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人们获取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它们的出现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每个时代的最新发展。帕特里斯・费里奇的《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从光学电报、电报、摄影、唱机、电话、电影、电视到互联网,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书中从技术的来源到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如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都给出了详细的阐释。在横跨两个世纪信息交往的历史中,以技术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勾勒出其中的精彩篇章。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传媒文化方面的著作影响极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体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思想深刻之作。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信息时代新概念,如“媒介即是讯息”、“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地球村”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上面两部著作是信息技术的历史,那么威廉・J・米切尔的《伊托帮――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则为我们展望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书名采用了一个新造的词“伊托邦”(E-topia),明显是与“乌托邦”(Utopia)相呼应的。本书的作者威廉・J・米切尔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的现任主席。他对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回味。

在以事件为主线的书籍中,还有一类对我们系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有帮助的书籍,就是年表。年表通常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年表中,由利萨・罗斯纳任编撰顾问的《科学年表》毫无疑问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信息技术发展史时手头理想的参考用书。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在男女老幼都逐渐熟悉了手机、电视、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并不等于就都懂得信息技术了、就可以不学了。“会用”和“真懂”不是一回事。如果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仅会用信息技术,而且会创造发明新的信息技术,甚至引领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光是会用是远远不够的,何况,信息技术不等于就是手机、电视和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要把学生放在未来生产力的主人公、生产主体的位置上来看,他们必须要挑起社会发展这个重任。

如果问到“信息技术课程会不会消亡”?那要看是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程。那些不符合认识规律和不能反映知识认知层次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循序渐进(因而教学效果不好)的“信息技术课程”肯定应当加以大力的改造,代之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信息科学技术认知层次而且教学方法上能够循序渐进和引人入胜的“信息科学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

2. 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云计算的发展史范文6

【论文摘要】 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而国外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笔者认为,剩余产品的出现、数学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三者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本文欲对此作一简要分析和回答。

一、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是指人类早期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它是人类早期原始计量、记录思想的体现,是会计的萌芽阶段。关于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何时的问题,国内外会计学者均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郭道扬教授认为,会计的萌芽阶段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而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会计特征,直到原始公社制末期或到达文明时代的初期才表现出来。1982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湖北财经学院郭道扬编著的《中国会计史稿(上册)》一书,标志着中国会计史系统研究的开端。随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郭道扬的《会计发展史纲》,1988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郭道扬编著的《中国会计史稿(下册)》。郭道扬著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会计史教程(第一卷)》也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郭道扬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会计史研究》一、二、三卷也已经出版。这些论著都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观点。但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治宇的《中国会计发展简史》,他认为,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追溯到原始公社末期。而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文硕著的《西方会计史(上)》。书中的观点与郭道扬教授的看法一致,认为人类原始计量和记录时代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则普遍倾向于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1605年,荷兰数学家、会计学家西蒙·斯蒂文所著的《传统数学》一书出版,其中第七章“古代簿记探测”,是最早的会计史研究专论,但当时会计史尚未发展成为一门科学。1933年,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著的《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问世,奠定了会计史学科的基础。1912年,英国律师沃尔芙编著的《会计师与会计简史》在英国伦敦出版,人们习惯称该书为《沃尔芙会计史》。1977年,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的《会计思想史》一书在美国问世。1985年,前苏联著名会计学家索科洛夫著的《会计发展史》一书由莫斯科财政统计出版社出版。西蒙·斯蒂文和A·C·利特尔顿均未在其论著中对会计萌芽的起源问题作专门论述。沃尔芙认为,尽管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文书是在公元前3 500年以前,但可以推断,记账在公元前4 000年左右就开始了。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则引用Richard Brown的观点,认为约7 000多年以前的巴比伦地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记录。前苏联会计学家索科洛夫认为,人类对经济事项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活动开始于6 000年以前。这些论断都说明人类早期会计行为出现在新石器时期。

通过比较上述国内外会计学者的不同观点可知:国内学者倾向于认为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而国外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二、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条件

解决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问题,而会计行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郭道扬教授认为,人类最初的会计思想与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是衡量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而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与陆续增加则是衡量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发生的具体条件。正是由于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才有可能在思维活动方面将生产、分配、储备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而萌生了一种计量、记录思想,进而便产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最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

高治宇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当人们有了剩余生产物,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计量、计算和反映时,会计的原始萌芽就产生了。除了生产发展这个先决条件外,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了计量、计算和反映的方法,这两个条件相结合,才可以说明会计的起源。总之,研究我国会计的产生,必须明确认识两方面,一方面,它的产生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数量概念的形成,计量、计算和反映方法的采用,为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重要条件。

索科洛夫认为,核算(即会计,下同,笔者注)的起源或萌芽状态对我们来说,将永远是个谜。我们只能确信:核算不是一下子产生的。最初人们还不需要核算,因为凭人的头脑就足以容下所有的经济情况,这倒不是说某人有其特殊的记忆力,而是由于经济的规模太小,有关的信息不多。只有在具备了某些条件后才有可能出现书面核算与账簿登记。首先,经济活动的发展应该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其次,必须要有文字和学会初等算术。文字的出现与算术的发展为核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经营活动则有助于它的全面推广。

本文把郭道扬教授的观点归纳为“一条件说”,即剩余产品的出现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虽然郭道扬教授分析时提到了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为先决条件,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和陆续增加为具体条件,但本文以为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和陆续增加是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如新技术(石器打制和磨制技术、石器钻孔技术、摩擦取火技术)、新工具(石球、标枪、骨器与角器工具)的相继发明和应用,因此,这两个条件实则表现为一个条件。本文把高治宇的观点归纳为“二条件说”,即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数学的出现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本文把索科洛夫的观点归纳为“三条件说”,即剩余产品的出现、数学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三者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

三、人类早期会计行为与数学的关系

(一)郭道扬教授在分析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条件时,只提到了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这个条件,而没有提到数学条件和文字条件

其实,郭道扬教授是提到了这两个条件的。郭道扬教授认为,人类最初的计量、记录行为,其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原始的“数学”行为,原始的会计行为与原始的数学行为是同时发生的。本文虽不同意郭道扬教授的这一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即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人类最初的计量行为(表现为数学,此时的数学为萌芽状态)、人类最初的记录行为(表现为文字,此时的文字为萌芽状态)到了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剩余物品时才出现。

高治宇在分析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条件时,提到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了剩余生产物”,另一个是“有了计量、计算和反映的方法”。仔细分析第二个条件“有了计量、计算和反映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条件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有了计量、计算的方法”(表现为数学),第二层意思是“有了反映的方法(表现为文字)。

剩余产品的出现、数学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三者共同促使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

(二)由于国内外对“会计”、“数学”、“文字”等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国内学者基本上以“早期的萌芽状态”来理解这些概念,而国外学者却按“后期的特征状态”来理解这些概念。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一早一晚结论的出现,即:国内学者主张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距今约十万至二、三万年前),而国外学者则认为会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千至五千年前)。

(三)会计与数学的关系源远流长,会计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和帮助

早期会计的出现依赖于数学的产生和运用,后期会计的发展更是依赖于数学的支撑,如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也译《数学大全》),1605年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出版的《数学惯例法》(又译《传统数学》),均把会计作为数学问题的一部分进行论述,详细介绍了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复式簿记是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在会计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产品成本的计算等,都是数学原理在会计学中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著.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译.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人民出版社,1965.

[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72.

[3] 中外数学简史编写组. 外国数学简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4] 李迪. 中国数学史简编[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5] 解恩泽,赵树智.数学思想方法纵横论[M]. 科学出版社,1987.

[6] 傅钟鹏.中华古数学巡礼[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7] 周金才,梁兮. 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8] 成圣树. 会计审计史辞典[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9] 孙邦治. 会计发展史[M].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10] 李孝林. 从江陵凤凰山10号墓简牍研究西汉早期会计史[J]. 北京商学院学报,1996,(2).

[11] 文硕. 文明古国的会计[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12] 高治宇. 中国会计发展简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13] 文硕. 西方会计史(上)[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14] 卢永华. 广义会计理论[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5]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上册)[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16] 郭道扬. 会计发展史纲[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17]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下册)[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18] 钱雪门,赵佩珏. 现代会计入门[M].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2.

[19] 郭道扬. 会计史教程(第一卷)[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0] 汤云为,钱逢胜. 会计理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1] 刘文龙. 古代南美洲的印加文化[M]. 商务印书馆,1983.

[22] (美)A·吉特尔曼. 数学史(欧阳绛译)[M].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23] (苏)鲍尔加尔斯基. 数学简史(潘德松、沈金钊译)[M]. 知识出版社,1984.

[24] (英)斯科特. 数学史(侯德润、张兰译)[M]. 商务印书馆,1981.

[25] (英)L·霍格本. 大众数学(上册)(李心灿等合译)[M].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26] (苏)索科洛夫. 会计发展史(陈亚民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7] (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 会计思想史(文硕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8] (荷)海渥. 会计史(文硕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29] (美)A·C·利特尔顿. 会计理论结构(林志军等译)[M].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