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1
新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方面加以强调。如,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更加重视写字姿势、写字习惯的培养。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眼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基础、用大量时间分析课文内容的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加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特提出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
1.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新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1 加强字词教学。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写字量做了调整,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1.2 重视朗读训练。 教师要指导低年级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
1.3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1.4 注重语言的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常用句式和优秀段篇,多读多背。要重视常用句式的教学,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
1.5 培养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做到以上五点,就是对初入学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2. 根据新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功能,认真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新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功能有3个:帮助识字;帮助正音,纠正错误读音和地方音;帮助学习普通话。教师要据此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做到以下三点。
2.1 明确核心要求和任务。 汉语拼音教学的核心要求和任务是教会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并逐步做到熟练地拼读,而非直呼音节。直呼音节大体上要把400多个音节背下来,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2 不要提高汉语拼音书写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要求默写。对此,有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出测试题时不能准确把握,偶尔会出少量的看字写拼音、看词语写拼音的题目。这形同要求学生默写音节,拔高了汉语拼音书写的要求,容易导致教学的高要求、重负担。
2.3 注意汉语拼音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
3. 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记得牢,写得好 既然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落实这一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除了要在量上完成,还要在质上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要求,指导学生对要求认识的汉字进行整体识记并做到及时复习巩固。 对于新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的汉字,教师一般不要主动分析字形,而要鼓励学生抓住生字的特点,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自主识记。 识字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复习巩固的工作。小学生识得快,忘得也快。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识字,效果更好。
3.2 写字教学要遵循汉字书写的规律。 由易到难、由独体到合体、由简单到复杂,认认真真地指导学生练写。独体字的笔画、笔顺,主笔的占位与运笔;合体字的间架结构,笔画、部件之间的相离、相接、相交,是指导的重点。此外,认真的写字态度,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不断强调,直到习惯成自然。
3.3 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是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的重要思想。学生的识字潜能是巨大的,关键是教师要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教师对此要多提倡、指导,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自主识字的平台。
4. 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地读,不是读出感情。正确地读有很多指标。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包括生字的字音,多音字、轻声字、儿化字、变调字的字音,不读地方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更难做到的是,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无论哪个版本的低年级语文课文,都有一些长句子。成人凭语感就能断句,但低年级学生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5. 明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一方面,从新课标来看,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未提及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少量的重点词句,训练他们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读了课文能提取简单的信息,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读图、读书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在儿童阅读的初期,教师和家长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阅读,应从读图开始。儿童看到图画能够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所见所想,进而阅读绘本、读书看报。低年级阅读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境,再把画面转换成文字;又要训练学生读文字,想画面,把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换的能力。
7. 让学生会听、爱读、敢问,乐于与别人交流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听和说都是须臾不离的。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可以从听写词语、句子着手。听写词语、句子,不能只是听一个写一个,要逐渐增加难度,听两个写两个,听几个写几个,听一段话写出要点,培养专注地听的能力、记忆力以及听后能抓住要点记下来的能力。
8.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低年级学生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词后,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句子、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图画代替,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别人。汉语拼音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用拼音代替。关键是学生要乐于写、敢于写、经常写。教师可以从“每日一句”抓起,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用“画配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想象。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就会用童言童语,源源不断地写出童真、童心、童情、童趣。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作文教学必然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综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合乎时代的需要,才能充分贯彻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切实的提高,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课标的要求、理念来武装自己语文作文教学思想,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语文作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思想在写作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大多数都束缚着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过分严肃地对待每一个作文题材;过分地强调构思新颖,用词华丽,主题要高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这样导致了让学生在自己划定的思维圈内进行构思,在自己划定内容的框架内进行写作,否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浇灭了学生的新思想,新思维的火花。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有一种大胆探索、对现有的传统思想模式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的精神,并且用这种精神在教学中去影响、鼓励学生,打破局限的思维,大胆创新。
在一次七年级的《我的好朋友》作文教学中,在写作对象的讨论中,学生认为可以写儿时的伙伴,现在的同桌、同学以及外校的朋友。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可以现在身边好朋友的基础上,在用自己心中好朋友的标准去塑造一个新的“好朋友”。这样鼓励了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去构思,尊重学生的自由的内心世界,减少了学生对写作的束缚,同时体现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神。
二、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写作,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大量地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等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开阔,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摘录别人文章的美文佳句,更加有益于提高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喜欢阅读、大量阅读。读完之后,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且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经历、性格爱好等都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鼓励他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打消了他们担心自己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创意,感情不够高尚,思想不够深刻,语言不够成熟,只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内容健康就可以,因为“文章应该是思想和感情的真性流露,不管什么文章,只要是艺术地真实反映生活的真实,才能动人。”
三、创设作文教学情景,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农村生活让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让学生感觉没有内容写或者不知道从何写起。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迈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收集资料,获得感受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训练写说明文的能力和写作技巧,我经常利用作文课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参观各种建筑物,介绍各处的功能,甚至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霍山风景区,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生活,同时增强他们的写作灵感。学生作文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指出自认为其他同学的写作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对于不足之处,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写才更加合适。这样通过交流对比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学生增强写作技巧。
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初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它能崔人发奋,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究底地追求更深刻的东西,从而走向创造。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写作欲望。
我在九年级的一次关于环境的作文教学中,介绍地球环境近20年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天灾频频发生的情况,特别是今年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大干旱,提出了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环境变化,特别是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地开发利用,大肆地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试想再过几十年后,我们的环境又将怎么样,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更深层地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度进行思考,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观。
当然,语文作文教学是教无定法的。农村的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一样能使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性地去反思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既要发扬传统的优秀方法,又要形成我们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更成功,更优秀。
参考文献: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3
一.教师启发阅读,改变“杰克现象”
国外一个叫杰克的学生在校缺乏阅读兴趣,觉得听课没味道,但对课外阅读却过分迷恋。阅读学家卡罗尔把这“杰克现象”形象地概括为“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实施阅读教学的首要一步。
教师在启发阅读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充当“营销员”的角色,在课堂上做做“广告宣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讲到《守财奴》,尽可能要求学生读原著,并开出一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展示“金钱社会生死搏杀”的书单,再绘声绘色地介绍“四大吝啬鬼”,引导学生由19世纪读到17世纪,读到文艺复兴时期,由小说读到戏剧文学。只要教师声情并茂地“推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定会课内“心动”,课外“行动”。通过教师的启发阅读,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兴趣再反作用于课内阅读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课内海明威”可望与“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
教师的启发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教师要拟出阅读目标,使学生对“读什么,学什么,怎样读,怎样学”心中有数,并按目标努力去实现。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予他们求异的机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③教师要启迪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所表达的特定含意,理解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
教师启发阅读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积极地读书,主动地领悟体会。在重点难点处,以巧妙的导语,提问以及点拨,使教与学契合。
二.学生自主阅读,张扬“鉴赏个性”
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就包含了本身的价值,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有教学个性的张扬,才有学生鉴赏个性的张扬。
例如阅读课文《项链》,评析作品的主旨,传统的定论是“讽刺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但换个角度阅读,若玛蒂尔德不安于清贫,想过好日子就是“追求享乐”,去跳舞想借项链就是“虚荣心”作怪,那么是否见到“炖肉”就心满意足地赞叹不已的丈夫才应是肯定的对象?还不是在肯定“安守本分”的价值观吗?所以有人认为文中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极细小的一件事可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是点睛之笔。这两种评价哪种更“合理”?是否还有更令人信服的评价?教师大可不必越俎代庖,急于下结论,何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自己去“说长道短”呢?其实,结论本身并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张扬学生鉴赏个性的阅读教学方法是“附加值”很高的艺术。
学生自立阅读,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让学生独立地读书,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做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进入自觉、自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展开想象、联想,活跃思维。教师通过对阅读目标的启发,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自己沉思,自己感悟习得。
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的核心,不仅仅在于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引发想象力,激发思维、诱发创造力。
三.学生群体互动阅读,相互“启迪感染”
在《关雎》这篇文章中,可以采取学生群体互动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位女子为什么值得君子“寤寐求之”?学生通过群体互动阅读,经过充分的切磋,分析找出答案:如“窈窕可见身材苗条”,“淑女”说明气质美丽而高雅,“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体现了女子的勤劳与动作美。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学生通过群体互动阅读,感知了爱情的痛苦是深切的痛苦,很快找出了“君子”采取的措施:“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教师适时要求学生讨论出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学生会设想出三个:第一,君子淑女终成眷属,进入了美满的婚姻生活;第二,爱情故事并未有圆满结局,只是在追求之中;第三,“君子”相思成狂,幻想与“淑女”最终结婚的喜乐场面。这时学生们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向往幸福的生活,肯定健康的爱情。情感的相互感染使小组学习更具和谐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敢于发表意见,谁也不愿落后;讨论的相互启迪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同学间的思维碰撞促使了创新火花的迸发,课堂上多了“我有不同意见”,“我有补充”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7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新课标的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就中学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收什么,而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活跃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
1、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对学生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提倡、鼓励、引导学生多疑、多问,使学生逐步养成爱问、愿问、善问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我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我是怎样知道的?”使其“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而对于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教师要适时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要把教学重心从“重教”转到“导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并不是说一堂语文课,教师又教会了学生读几个字,写几个字。一节课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如同在战斗中选择正确了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开展多种形式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人人都有好胜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比赛的开展正能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我们的学生在竞争中往往是非常活跃的,就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语文教学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领会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可以采用分小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比比谁读得有感情,声音最洪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设计各种形式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开课之前的一段幕启,也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主要手段,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第一步,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为此,语文教师的导入也就成了一门艺术,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为:
(1)由揭示题旨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名不正,言不顺”,作者选题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而标题常是文章的精义所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2)由故事、趣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平时可以结合课文实际,从听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故事讲起,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自然趣味盎然。
(3)由制造悬念导入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开讲制造悬念,使学生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于学生天性好奇,用问号来打开新课的大门,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也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艺术空间。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语文课堂 先学后教 合作阅读 思维激发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可以从先学后教,在课堂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授课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探讨。
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看谁对教师的提问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是在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同时也是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进行的问题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探究,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范文6
一、教学方法特征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目的,使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因而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其致命弱点是:强调教师如何去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的积极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正是以纠正这一错误偏向为突破口,进行不断实践创造出许许多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强调教与学并重。
新课标认为,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人们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钱梦龙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教育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等,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法也是教师教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教学并重。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的方法,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首要特征。
2.注重智力与创造力的培训。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出发点,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而学,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广大语文教师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位置。如陈钟梁老师的“问题教学法”、洪振涛老师的“语文教学八字法”等等,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展,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3.突出教学放啊的情绪性。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比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冲满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得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生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发展趋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但就宏观而言,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它们将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大趋势。
1.追求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
教育方法是一种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主体间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之间对教学方法使用和控制的互动性。师生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 主体,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对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运用起决定作用。教学方法主体间的互动性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当师生配合默契、合作和谐时,教学方法才能最有效的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和谐则表现为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即师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和相互促进。民主合作精神的发扬,能促进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创新和探求能力的培养。魏书生老师民主化教学的探索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运用的效益,乃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民主气氛,追求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将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主题之一。
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光柱智力因素在学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情谊侧面重视不够。近年来,心里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认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活动所起的动力、定向、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观由“智能教育”向“人格教育”的转变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会更对的关注语文教学方法的情谊性。可以说,如何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实现理智和情谊的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