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1

一、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发挥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应有的职能

会计管理既是一种量化管理,又是一种综合管理,而建筑企业中会计管理的综合性需要通过其量化性来体现。会计管理有效的将建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紧密联合起来,使其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分享最新企业内部的有效信息,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供应、产出乃至分销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充分发挥建筑企业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将有效提高建筑企业会计管理的质量,如何保证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基本职能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我国建筑企业会计监督管理体系的职能发挥。现在很多建筑企业中出现了一种“轻管理职能”的现象,这反映出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大部分未能做到充分履行其责任,对会计管理提倡的“决策有用观”认识不够清晰,这样就不能在企业内部充分运用会计管理的管理职能,会计管理在建筑企业内部的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立足于此种情况考虑,建筑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高效发挥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职能性能够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同时向其管理者定期展开会计管理的相关技能培训,避免在公司内部出现各种问题之后才利用会计管理来处理后续事项,而是要充分利用会计管理的职能在事故发生前能够对将要发生的不利事件进行一个有效地预测并避免其发生,同时国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联合社会以及建筑企业自身完善建筑业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一个合理有序、能够高效运作的会计监督管理系统,有效发挥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应有的职能。

二、加强建筑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建设和整体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促使着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企业会计管理智能的有效发挥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水平却仍然得不到有效提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旧处于一个偏低的状态,由于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职业道德素养有待加强、企业相关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很多建筑企业内部出现了虚假账务、核算账目失误、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信息泄露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会计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定期组织会计管理相关的课程培训并加以考核,通过者给予一定奖励,另一方面,企业可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课程培训,用以培养并提高他们的从业道德素质,定期展开与会计相关的法治课程建设,避免因会计工作人员法治知识的欠缺而做出触犯法律的会计管理行为,使建筑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有效意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提高了会计管理者的专业技能知识,又培养了其会计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当中去,为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实现会计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不断创新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我国建筑企业会计管理的单一性和陈旧性也是其管理质量一直难以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处速前进的生机勃勃的状态,但是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却未能随之一起进步和改革。因此,近年来在建筑企业中,尤其是那些强烈认识到会计管理重要性的建筑企业来说,实现会计管理模式的多元化,不断创新新的会计管理模式的呼声尤为高涨。首先,要建立井然有序的从上到下的会计管理模版,建筑企业的普通会计工作人员要在接到其上级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明确指示,才能对企业的相关会计资料及内容进行处理,同时应及时向其领导者提供信息汇报和工作帮助,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确保会计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益;其次,建筑企业应详细分析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特征和基本情况,立足于有效可靠的信息分析充分利用相关知识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会计管理制度,如完善建筑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设立合理的人性化的奖励机制,同时也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把会计管理工作做好,保证建筑企业内部项目管理能够实现职能高效、职工高薪的追求目标;最后,企业要善于发挥群众的智慧,建筑企业之间可定期展开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交流会,双方在不涉及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互相交流会计方面的最新的管理理念或者想法,共同创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推进建筑企业会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2

 

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建筑行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自2010年以后,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增长的状态,但是与以往相比而言,增长的速度已经开始变慢,尤其是在近两年来,增长的幅度呈现出明显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1 新常态视域下建筑行业的特点

 

新常态视域下建筑企行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增长速度上。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建筑行业的总产值从平均每年增长 23%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3%左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就下降了10%左右,这说明了在新常态视域下,建筑行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究其原因在于建筑行业在前期投资拉动政策的过程中,实现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而现在到了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阶段,从而使得建筑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次,体现在产业结构上。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使得建筑行业不得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转型和调整,生产方式正处于变革的阶段,新型的建筑工业化越来越得到我国社会的认可。而伴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正在建筑市场中兴起,从而促进了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次,体现在劳动力上。随着建筑行业中劳动力、材料、管理、资源、环境等成本的不断提高,依赖低要素成本促进建筑企业发展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新常态对建筑行业的创新要求,而创新将是建筑行业长期发展的原动力,建筑行业必须要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因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因正确认识到新常态的特征,主动积极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使得建筑行业的质量与规模、增长与专业性、速度与效益等实现协调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局面。

 

2 新常态视域下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办法

 

2.1 创新经营管理

 

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创新。加强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财务管理,引入现代先进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促进财务管理向现代化的转变。将建筑企业的财务资金和资金统筹管理有效的集中起来实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次,重视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利润和工程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措施用以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尽力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根据预算方案将预算有效地落实到实际之中,并全面监督执行过程;再次,加强建筑企业的投资管理。将公司的组织模式和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充分保证施工质量和建筑企业的效益;最后,促进建筑企业的资源整合。改善企业资源的布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企业的成本费用。

 

2.2 创新战略性人力资源的管理

 

第一,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加强招聘工作,重视培训、薪酬、绩效考核、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内容的建设,将人力资源的管理重心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同时,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建筑企业应该提高对管理人员的吸引和培训的重视程度,建立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利用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立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从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出发,提高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管理制度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人才的选拔,给所有的管理人才一个公平选择和平等竞争的机会与平台。只有通过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才能使得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并将其聪明才智完全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软实力。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例如,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条件。

 

2.4 加强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创新和科技创新

 

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创新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向行业上、下游领域进行转型,这是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要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在当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只有坚持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才能促进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而科技创新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建筑企业的创新建设,在新常态视域下,只有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才有发展的动力。建筑企业可以加强同行之间的联系,实施多方合作,加大科技创新的工作,加强与各个高等学校合作,引入大量的新鲜血液,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研发实力,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想要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建筑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的特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将质量与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实现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保障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体系;经济品牌效益;关联性;文件制定;PDCA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4-01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4.086

2009年5月,将原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总公司)管理部门隶属的直属一、二、三、四、五、六公司整合成一体,一个新型的“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直属工程公司”诞生。新的直属工程公司是依托集团总公司房屋建筑特级、公路、水利水电、市政、机电安装、钢结构等总承包一级资质或专业一级资质的二级经营单位,主营房建、市政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等。依据集团总公司发展战略,按照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直属工程公司设立了综合办公室、工程部、经营部、财务部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涵盖了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历经6年的培育建设,公司员工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团队不断优化,公司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年年攀升,工程品牌创优成绩喜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软实力不断增强。

1 直属工程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与运行情况

直属工程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体系管理的理念来指导公司健康发展,在确保满足集团总公司“1+1”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一体化、三级安全管理台账目、“收支报表”等各项管理要求的同时,坚持“建体系、制标准、抓培训、搞考核、做服务”的全员管理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管理体系,推进了公司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管理质效持续提升,集团总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

1.1 管理体系组成部分

直属工程公司管理体系包含公司的组织与机构、职责、资源(人力、物资设备、技术、资金)和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公司管理体系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主线,全面建立并落实公司管理体系要求。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分为A、B、C三级,以公司管理手册为A级文件,公司管理办法为B层次文件,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标准)为C层次文件。详见图1:

图1

1.2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情况

直属工程公司成立后,结合行业政策性文件要求和集团总公司管理制度规定,立足公司实际,相继了《项目管理实施手册范本》(第一版)、《公司管理手册》、《项目现场管理制度》[2012(一)]、《项目现场管理制度》[2013(二)]、《直属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及管理岗位职责标准》、《直属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管理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标准》、《直属工程公司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示范工程)工作方案》、《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建筑施工安全资料管理标准》、《建筑工地农民工学校资料管理规程》、《施工质量自检评价报告编写范本(A、B、C系列)、《直属工程公司竣工项目成本审计方案》、《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指南》等21个管理标准、《项目底线管控办法》、《直属工程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工程标准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员工工作日记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项目信息化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竣工资料管理办法》等13个管理办法,了《分供分包招标文件、合同范本及合格名录》45个。对体系文件公司做到了动态管理,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1.3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运行情况

公司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通过把好“三关”和做好“两大评审”来科学全面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三关”:一是把好以“项目开工交底会、项目现场服务和指导”为主的项目启动关,项目开工前,公司召开项目交底会,分部门进行交底,学公司、直属工程公司系列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有针对性地讲解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管理重点,起到了“提示、提醒、提供”的作用,实现了公司管理团队与项目管理团队有效对接和融合;项目开工进场之初,公司管理团队深入项目部进行服务和指导,面对面解决项目初期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公司管理制度和标准分部门、分岗位面对面、手把手的详细交底,通过全面深入层层交底,确保了项目从一开工就按公司管理体系要求实施运行。二是把好以“每月例行检查、项目‘四大专题例会’”为重点的过程管控关,通过例会检查和四大专题例会这两项工作的常态化,及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生产的顺利实施。公司根据项目的差异化情况,每月都有针对性的开展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根据例行检查和公司项目实际情况,公司定期召开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经营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综合管理四大专题例会,通报项目实施情况,学习讲解规范文件、工作标准和各类政策性文件,使公司每位员工很好的掌握国家、行业和公司的管理要求。三是把好项目竣工审计关,为完善竣工项目的后续管理,公司编制了《直属工程公司竣工项目成本审计方案》工作标准,每个竣工项目均要实施竣工项目成本审计,通过审计理清项目债权债务及盈亏情况,系统总结、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及得失,详细地披露相关经济数据,为项目的结算及后续管理提供了经济依据,堵塞漏洞,以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两大评审”:一是指贯标审核,按集团总公司QES管理体系要求,对公司的质量、安全、职业健康运行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进行持续改进;二是指公司年度管理评审,对公司部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情况、部门工作绩效情况、部门管理工作改进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评价,真正实现PDCA管理和管理闭合,达到持续改进。此外,公司加强年度经济运行分析,通过全面分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发现问题,作好预警,及时整改,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保驾护航。

2 公司创经济品牌效益情况

直属工程公司成立六年来,由于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有效地防范了风险,提升了管理质效,公司经济效益稳步攀升,从刚成立初的几百万元利润到现在的年利润几千万元;公司也形成了以合同约定创优目标、以优质服务带动工程创优、以工程创优促进质量安全、以创优品牌赢得经营市场的创优模式,工程创优成绩喜人,2009年至2014年,公司累计承建施工项目近百个,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1个、芙蓉奖5个、湖南省优质工程7个、四川省“天府杯”金奖1个、江西省优质工程奖1个;获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3个;获全国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个、全国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优胜工程金奖1项、全国工人先锋号1项、获国家专利证1个、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1个;通过省级工法立项2个。公司所属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等均良好运行,未发生任何质安事故,无市场不良行为,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省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100%,多个项目获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示范工程、市优良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广泛应用与推广绿色施工,项目管理规范有序,平稳可控。同时根据管理体系要求,公司人才建设和工程品牌成效突显,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从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融资・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的高端经营,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直属工程公司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生产经营、经济品牌效益、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公司先后获得了集团2010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文明单位;获集团总公司本部2009年度、2011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文明单位以及获援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有效运行,给企业创造的经济品牌效益,对企业管理体系与经济品牌效益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交流。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2012D).

[2]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直属工程公司.公司管理手册(2012A).

[3]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直属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实施手册(第一版).

[4] 王彦伟,孙志强,赵青.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兼从国际比较视角论共性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J].科技管理研究,2014,(23).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项目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常见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需求,建筑项目管理理念也需要顺应时展的步伐,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对建筑项目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和行业建设者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对建筑项目管理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在摸索中寻求新的进步。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意义

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与新时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依据,因此,推动项目工程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筑行业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作。创新推动企业的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建筑经济迅速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因此,企业需要有一套全新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设施,企业建筑者只有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保障企业顺应时展的需求不断进步。

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强化首要条件是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创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突发建设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企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缺失造成的,所以,创新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保障工程的安全施工,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的必然保障,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需要依据相关的建设原则,才能确保创新方法的可实施性。

(一)安全性原则

任何企事业单位在工程建设时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实施。企业建设的安全性原则主要包括建设材料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创新管理办法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性原则,保障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还需要适应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不相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建设的管理水平,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根据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来实施科学有效的创新办法。

(三)适应市场的需求

企业的建设项目是依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必须依据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想要获得效益,就必须遵循市场变化规律,企业建设者应该把眼光投入到市场内部,在市场动态中挖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办法,并及时在市场中实践运用,从而保障管理方法的可行性。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创新

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所以,企业建设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不仅表现在企业职工对每个部门人员的服务意识,还表现在企业建设者对企业职工的服务上,企业建设者应该同等地尊重每位职工,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每位职工的生产生活状态,只有得到每一位职工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工作。另外,企业建设者代表的是企业的外在形象,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还需要企业职工对项目管理创新有全新的认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最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工作,还应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坚持创新方法的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策略,完善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下,企业的竞争核心由技术竞争转移到企业人才竞争上。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应该从管理机制上入手,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拥有全新的管理机制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企业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促使企业职工积极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需要企业管理者从人才管理机制入手,从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工作。

1、物质激励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加薪、奖金等手段激励职工。目前,很多企业采取绩效工资制度来激励职工,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利于职工之间互相竞争,从而将职工的潜在能力最大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也需要以这种激励措施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从而起到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作用。

2、企业建设过程中,仅仅有物质激励是不够的,企业职工在精神上也有很大的需求。企业管理者对职工的精神激励主要有肯定职工、鼓励职工以及表扬职工工作等多种形式,这种精神激励法不仅可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以此为约束,保障职工认真踏实地为企业建设作出贡献。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还需要企业内部的舆论控制,企业建设者可以通过通报、会议等手段对职工的行为予以批评或者是肯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控制建设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还可以使职工之间互相督促,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创新工作的顺利完成。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不仅包括物质激励法、精神激励法、舆论激励法,还包括民主激励法等等。建筑企业在改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办法时,应该严格遵循这些管理办法,将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创新

企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求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机制的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创新首先需要有确定的项目组织目标,企业建设者应该对企业建设的项目目标进行准确的分析,把大的目标细小化,再安排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单项管理工作,把责任细化到人,从而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另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创新还需要创建企业内部人员提升机制,管理人员的派遣最好是以企业内部职工的调升为主,这样不仅方便管理者今后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行,还可以将企业职工的才能最大化,增强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还应该考虑到项目造价层面的创新。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创新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建设需求构建完善的企业造价管理体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好建筑项目负责人、法人以及建设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支出,保障企业最小支出的同时获得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求企业建设者严格遵循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市场需求等原则,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以及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制度等进行创新,为今后企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劲松,祝仁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2).

[2]肖科.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3]徐福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5

一、窗口工作:

1、继续做好施工许可工作,严格审核建设各方主体及执业人员资格,把好市场准入关。

2、摸索建立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加快建筑业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登记、评价、制度,营造建筑市场诚实光荣、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

3、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推行便民服务,树立窗口良好形象。

二、招投标管理:

1、规范招投标市场各方行为,继续做好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工作,规范投标单位市场行为,对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业主行为的监管,加强对评委的教育和管理,努力提高评委评标水平。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结合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修改出台《*县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实施细则》。

2、规范招标机构行为,重点是检查招标机构资质是否与所工程相符合,承接业务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提供服务是否履行合同约定,有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等,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三、资质管理:

以建筑业类企业资质管理办法重新调整为契机,积极引导企业资质升级,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县建筑业企业专业结构层次,尽可能地满足我县城市建设对各个专业的需求,指导好现有建筑业企业顺利完成企业资质重新就位。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指导好我县造价咨询、招标、工程监理等中介企业逐步按新标准就位,并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和考核力度。

四、市场管理:

1、进一步规范我县建筑业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特别是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针对施工企业管理体系薄弱、项目部管理混乱的现象,尽早出台我县《关于加强对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化项目部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彻底扭转今年我县施工安全的被动局面,实现行业管理从全面监管向重点环节监管过渡。

2、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和各类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项目要控制设计这一关。

3、在今年监理市场整顿的基础上,组织“回头看”,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4、加强对外地进盐施工、监理企业的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完善市场考核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坚决予以清退。

五、安全管理:

1、继续严格执行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备案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列出重点监控项目,布置重点防控内容,杜绝我县建筑业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2、加强巡查和处罚力度。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建筑业企业联合工会的作用,大力对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业主及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

4、规范施工企业项目部的管理,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资格、数量配备的管理,并逐步建立考核机制。

六、质量管理:

1、继续深入开展、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各项制度的同时,完善考核办法,督促和指导企业建立现场质量的保证体系,依法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建立保证工程质量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质量事故隐患的发生。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建筑企业职工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在分批对施工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进行建筑质量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学习培训的同时做好施工现场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人的施工技术素质。

3、加强建设工程日常质量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抽、巡查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小、散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平。

建筑企业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办法,自从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以后日渐完善。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分为三方面控制:即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资金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三方面的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着深刻联系的,在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三方面控制中,如果由一方发生调整,那么另外两方面的管理措施必将发生改变。在我国施工建设过程当中,施工过程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就需要对管理办法不断地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建筑工程施工建。这种调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将现场管理办法不断的进行优化,运用其中最为有利、最为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文章就关于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从哪方面展开优化进行了相关阐述。

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首先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避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的做法。现场应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其次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做到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施工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充分利用。最后施工现场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施工生产活动有效协调的进行,现场的诸要素就必须坚决服从一个明确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2.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等。通过对施工现场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从而实现最终的优化目标,使企业达到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组织作业;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技术素质;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优化现场协调作业,有效控制现场投入;均衡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优化现场管理主要是通过强化项目领导班子,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这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争创优质工程的必要前提。现场项目部是实现创优目标的关键。项目部必须由懂管理、懂技术、责任心和创优意志强的人组成。制度是实现创优目标的保证。现场同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项目部要结合工程实际,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有效的创优规划,编制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各种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时间的形成过程,着重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施工统计管理

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统计资料,明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物资消耗,质量和经济效益状况,进而起到检查计划,考核指标,促进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熟悉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经常到各工程现场查看施工动态,掌握施工形象进度。根据施工进度,概、预算审查施工月统计报表,并按时向业主提供工程项目月统计报表,建立台账,为拨款提供依据。编制下月各单位工程施工计划,并责成各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施工单位按期、按量完成。系统地搜集各单位工程统计资料,为开展建筑经济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服务。

4.加强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控制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必须全面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工程正常施工。合理组织材料使用,避免材料损失。加强材料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等。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案。

5.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监控是工程创优的根本保证

项目部在招投标过程中就要参与项目有关工作,中标后在施工前要熟悉和参与设计图纸会审。详细审阅设计图纸是否有差错,是否有利于施工。若设计图纸不符施工规范或不利施工时,应及时与设计、建设部门沟通,求得合理解决。搞好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监控。检查进场实物和质保书,看其型号、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易碎品、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对进场材料还必须按规定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监控中严抓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前提下,分部分项的监控工作重点应放在按规范、规定施工,出现问题立即纠正。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也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行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办法只有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能更加符合现场施工建设的环境,才能更加合理的对工程建设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工期,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建设资金。现场施工管理优化的过程需要将施工过程中的因素考虑进去,认真的分析其中可优化之处,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整。市场经济体制下残酷的竞争中,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办法优化在现阶段更是尤为重。 [科]

【参考文献】

[1]陈子山.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科学之友,2011,(02).

[2]刘振东.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策的几点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3]高淑荣,赵兴芳.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