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1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966文献标识码:A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特点是,养殖规模大,但养殖方式粗放,主要以池塘自然生态条件下养殖为主。从水产养殖业属性来看,其属于适宜发展高端农业的产业,具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在产业链下游充分整合,带动全行业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基于此基本认识,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初步实现之前,水产技术推广应以“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链建设”2个重点同时推进为主。有效的产业链建设能够提高市场需求,增强养殖户生产动力。而此时相应的养殖技术指导,尤其是促进农户转换养殖方式,实施精养高产的方式,采用人工或者半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业化养殖技术,方能更好促进水产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延伸产业链,提高养殖收益。

为实现水产现代化发展,水产技术推广应以《农业技术推广法》为根基,十“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为指导,明确未来水产技术推广趋势和路线,充分认识当前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完善推广体系建设。总体水产技术推广应向组织体系多元化、推广内容综合化、推广方式多样化、用户导向性不断强化等方向发展。

2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2.1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顺利开展还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我国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省级站、地级站推广人员素质较高,到县级及以下推广站的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乡级和村级问题尤为严重,加之基层推广员少,专业化知识掌握不足,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华而不实。基层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所依赖的都是基层的技术人员,而这些人员由于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不高,再加上上级对推广工作的不重视,根本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基层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的员工技术培训较为简单,远远不能满足新品种的培育、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等要求。正是由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然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导致了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不过,技术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难以落实到位。

2.2推广方式有待改进,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对应性强,行政部门过度干预导致上级推广部门作用弱化。此外,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水产技术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教育、科研与水产现实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低,渔民接受技术培训、高层次教育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密,水产技术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科研部门的新型技术服务于小众,水产技术成果推广受众缺乏全面性。

2.3基层水产站的推广资金缺乏

在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还面临着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情况,进而制约了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发展与进步。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做支持,然后实际情况却是经费缺乏,直接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缺乏资金支持。而且由于缺少资金以及奖励,大部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无法调动积极性,甚至是把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当成是负担,在推广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总体来说,现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下,推广组织的结构、编制、经费等由政府决定,基层推广部门得不到财政保障,不仅造成推广人才流失,也阻碍了水产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3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对策

3.1加强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

基层水产科技推广队伍的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水产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加强水产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加强和完善培训机制。对在岗人员加强培训,确保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较少的情况,水产部门可以定期派遣专家到基层进行知识技术培训,并进行新技术的示范以及指导等。此外,要鼓励以及指导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知识,降低其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排斥性,充分发挥水产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技术推广工作。

3.2加快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拓宽水产技术服务范围,加强技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在政策、经费上要对推广机构予以帮助,保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要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要做到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和市场需求、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挂钩。再者,还要丰富水产技术推广手段,实现推广方式多样化发展。推动水产技术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转换机制,规范运作方式,统一分配推广经费与物资,促进水产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教育机构把握人才与技术需求,推进教学与生产更好的结合。

3.3保障充足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

3.3.1针对于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现状,应该加大对技术推广资金的扶持力度,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每年根据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资金扶持量,使基层水产部门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的推广,进而有利于当地水产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带动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不断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3.2乡镇等基层水产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候要充分考虑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安排,并且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灵活妥善的运用多种资金筹集渠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推广资金,在推广的时候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使进程受阻。

3.4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3.4.1技术指导和培训

近年来,有些基层水产推广机构在水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例如,在新品种引进、发展集约化、健康养殖、池塘高效生态养殖、鱼病防治、生态调控水质等技术的示范、引进和推广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此外,通过组织交流学习、开展各项专题培训,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了专业骨干力量,为养殖户提高了养殖技能。

3.4.2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

近年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服务的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水产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提供苗种、饲料、病害防治技术、养殖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对水产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虽然水产养殖技术已取得进步,但在推广过程中仍不理想,因此,水产部门应该转变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思路,改进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凌宇,姚东瑞,王玉花,等.一种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及其技术路线[J].水产养殖,2010(12).

[2]莫老九.浅谈我国近代水产养殖技术的规划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3(03).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2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开展投入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监管工作

为保障我区渔业生产资料市场经营秩序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上半年,我站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印发法律法规、养殖投入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强化水产品生产经营户安全生产要求,提高养殖户对投入品质量安全判的别与防范能力。同时,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的使用。督促各渔药经营单位建立经营台帐,完善产品溯源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渔药流通领域的监管。把渔业投入品市场纳入到有序管理的轨道上来,严防禁药、假、劣兽药等流入市场,坑农、害农。并与投入品经营等单位100%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经营氛围。同时根据苏州市农林局《关于加快推进渔药GSP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展开渔药GSP工作的前期准备。为渔药GSP工作的后期实施提供保障。上半年,我站出动执法车12台次,执法人员46人次对辖区内所有渔药经营单位实施例行、突击检查17次,对少数不符合经营规范的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抽检渔药1批4个品种;抽检水产品3批4个品种;抽检产品全部符合相关标准。有效的促进了我区渔业生产有序、健康发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五一”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对重要渔业生产基地和渔药经营单位的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和水产品进行清查,严厉查处绿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用药和非法添加剂,累计出动执法车5台次,执法人员24人次,检查渔药经营单位和养殖场33家,没有发现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剂的行为,抽检水产品10批次;抽检产品全部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要求水产养殖户建立健全健康养殖档案,准确登记渔药(饲料)购买、使用及水产品购销往来情况,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渔药、饲料的使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此,开展了对水产养殖场的执法检查,检查了新南渔场等5家养殖生产单位的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检查没有发现使用禁用药物和违规使用添加剂等不法行为的现象,但少数单位养殖档案不健全。为此,我们现场要求并督促水产品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健康养殖档案,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

2、开展病害测报、防治服务

目前,已在区内重点水产养殖区域设立了6个水产病害测报点。并选择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硬的技术人员,作为病害测报员加以重点培训与培养,采取定期上报、扎口管理等方式,形成了覆盖全区,监测品种齐全的监测网络,为全面掌握区内水产养殖品种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提供了硬件保障。上半年,通过分析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系统收集的基础信息。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预报一期,分析了当月发生的病害情况及流行趋势,及时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并预测了下月可能发生的病害情况,反馈到养殖户手中,以做到无病早防、防治结合,降低养殖风险。保障全区无重大疾(疫)病流行,有效控制水生动物疾病漫延,减少因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并针对上半年气候多变、气温不稳定,水质清瘦,水草长势不好,清泥苔疯长、河蟹脱壳困难等的特点,及时组织水产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下到乡、镇、村及鱼塘边,指导渔民调节水质,对症用药,尽量使渔民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

为了适应东*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打造新形势、新机遇下沿*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使农业真正成为农民持续致富的源泉、农村改革发展的动力和社会文明和谐的保障。*区人民政府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区现代渔业示范区,20*年年底已完成了主体工程的施工,2009年开始我站积极协调后续配套设施的建设。

到目前,已在*路示范区入口,中心路东入口设置形象展示牌楼二座,在示范区管理中心科教培训室外广场处设置渔业科普长廊一处,在示范区管理中心北门建设传达室用房60平方米,示范区管理中心装修工程基本竣工,完成了示范区内景观绿化工程,水质在线监测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今年以来共接待中外渔业考察团、各级领导参观考察31次720人。

4、实施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渔业科技服务年行动

今年是我区第四年承担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示范工程的主要实施部门,我站在总结前三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将河蟹作为本年度主推品种。同时,围绕*综合整治工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将池塘水质生态调控技术、优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和河蟹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作为主推技术。从建立完善的渔业科技入户服务体系和专业、负责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队伍,优化优势产品,打造生态、健康、可持续的渔业主导产业着手,确保今年的科技入户工作在产量效益上取得新成效、入户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增收上取得新成果。

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20个技术指导员、420户河蟹养殖示范户的遴选和基本信息采集工作,确定了在*镇*村、*镇*村、*镇*村3个渔业村实现区域性整村推进,确定示范面积9240亩。其中:*村--示范户226户,指导员11名,入户指导面积4385亩;*村--示范户106户,指导员5名,示范面积1662亩;*村--示范户88户,指导员4名,示范面积3193亩。其中,25户为河蟹良种养殖户,面积259亩。同时,辐射我区及周边地区6000户河蟹养殖户,辐射面积90000亩。组建了由一名研究员、两名高级工程师、两名工程师组成的科技入户专家组,已报送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入户信息10条。

制定并落实渔业科技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邀请水科院淡水所、市推广站等的资深水产专家、学者,在全区组织举办塘水质生态调控技术、优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河蟹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18期,受训渔民4000多人次。组织编写发放实用技术资料6种,举办技术指导员培训1期,组织赴高淳、新建参观学习一次,补贴发放急需生产资料优质河蟹环保饲料2吨、生物调水王(复合芽孢杆菌粉剂)等微生物制剂2吨,折合人民币80000元。赠送各种专业宣传资料、《科学养鱼》、《水产养殖》期刊12000余份。深入塘边生产一线现场接受咨询指导近2000人次。同时向社会公布两部技术咨询电话,全天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技术服务无盲点,截至目前,累计解答电话咨询100余人次。

5、强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加强全站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制度,保证学习质量,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术、法律知识及办公自动化知识学习,选送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将业务学习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行技术服务。

6、其它工作

撰写渔牧简讯9篇,及时相关信息。

结合*区第九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开展渔业科普宣传活动。

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室已建成,正组织实施内部装修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

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下半年我站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大渔业法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渔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努力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水产品。

2、继续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服务。在做好养殖病害预测报工作、相关信息的同时,针对发病情况,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巡回服务,为基层解决病害防治技术难题,服务渔业生产。

3、继续做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在生产关健时节,积极深入养殖一线,做好各类病害的检测、预防及治疗工作。

4、抓好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狠抓配套措施落实,加快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时做好示范区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服务工作,把示范区打造成*区渔业特色示范区。

5、继续抓好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切实作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集中推广,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入户指导、中期检查、测产评估和统计汇总等工作,确保本年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6、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对池塘水质生态调控技术、优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和河蟹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水平。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3

采取的技术措施

鱼种放养放养大规格鱼种,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存活率。水温调控一般掌握在17~27℃之间,为鲟鱼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水质管理鱼池水使用无污染、清洁、杂质较少的水,由于鱼池内载鱼量较大,必须保证一定的水体交换量,一般控制在1~4h交换一次,配备微孔增氧设备,提高水体利用效率。饵料投喂成鱼完全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水温高低、鱼种规格进行调节,鱼体越小投喂越频繁,根据其生理习性和摄食规律,晚间适当加大投饵量,白天稍减。日常管理定期清污,测量溶氧量、pH值、做好记录、根据生产情况适时调整放养密度。鱼病防治搞好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技术培训组织举办培训班,共培训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和养殖户400人次,利用广播、电视及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咨询和宣传。以点带面县确定3个场点,作为新技术示范点,县站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场(户)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全县推广。

邯郸市冷水鱼养殖示范结果

产量、经济效益情况示范点总面积为10.8hm2,测产显示放养密度平均为24尾/m2,平均规格0.905kg/尾,平均产量为217328.61kg/hm2。平均投入成本约375万元/hm2,产值约为782.4万元/hm2,效益为407.4万元/hm2。与2010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产量17228.61kg/hm2左右,平均平均产值增加约为61.95万元/hm2,平均新增效益约为32.85万元/hm2。冷水鱼推广示范区面积为9.33hm2,放养密度平均为18尾/m2,平均规格为0.787kg/尾,平均产量为141670.8kg/hm2,投入成本约210万元/hm2,产值约为465万元/hm2,效益为255万元/hm2。与2010年 同 期 相 比,平 均 增 加 产 量13606.8kg/hm2左右,平均产值增加约为43.5万元/hm2,平均新增效益约为23.55万元/hm2。项目示范点和项目推广区加权平均得出涉县冷水鱼项目区平均规格0.8676kg/尾,平均单产为182285.25kg/hm2,项目区冷水鱼产量为367万kg,已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对本地区产业的带动、提升情况一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冷水渔业迅速发展,使冷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丰富城乡居民的“菜蓝子”,改善人民的食品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每年培训养殖技术人员400余人次,将直接带动1000余户群众从事冷水鱼养殖;三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4

关键词 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原因;防治措施;;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42-02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qua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6

WU LANTUOYA LI Zhi-ming ZHANG He-ping ZHANG Li LIU Hui WEI Na JIAN Teng WANG Zhe-q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Extend Station of Fisheries Technical,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Aiming at threats of all kinds of disease have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aqua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detection methods of aquaculture disease monitoring of Inner Mongolia in 2016 were introduced,combined with the test results,the main cause of disease was analyzed,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aquaculture;disease monitoring;reas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2016

水产养殖业正朝着高密度、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养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病害的威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2016年内蒙古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及防治措施。

1 监测方法

1.1 监测点的设置

水产技术推广站每年组织全区12个盟(市)、30个旗(县)的80个测报点,组成测报队伍,对内蒙古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监测。

1.2 测报方法和测报品种

各有关县(市、区)确定测报点,并指定专人作为测报员,每月依次前往各个测报点取样,实时监测病害发生情况,采用目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确定病害种类与病害面积。2016年对草鱼、鲢、鳙、鲤、鲫、鳊、鲶、t、池沼公鱼、银鱼、乌醴、罗非鱼12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取3―10 月的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

死亡率=监测放养面积内某一种鱼类某一种疾病的死亡率的死亡数量/监测放养面积内某一种鱼类总放养数量

存塘量=放养数量/放养面积

发病种类规格为发病鱼体长(cm)或体重(g)。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016年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全区各盟市测报人员对本区逾4.67 hm2养殖水面进行监测,特别是沿黄集中养殖连片地区,监测出养殖鱼类病害9种,其中细菌性疾病4种(烂鳃病、打印病、细菌性肠炎病、竖鳞病),寄生虫性疾病2种(锚头鳋病、三代虫病),真菌性疾病2种(水霉病、鳃霉病),非病源性疾病1种(气泡病)。

根据病害发生的种类统计,在本区鱼类养殖中,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是主要病害,6―9月为发病高峰期。各种病害种类所占比例:细菌性病害占62.50%,寄生虫性疾病占16.67%,真菌性疾病占12.50%,非病原性疾病占4.17%。

草~病害有3个种类:水霉病、锚头蚤病、烂鳃病。4―10月是草鱼发病的高峰期,鲤鱼监测有竖鳞病、水霉病、气泡病、三代虫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鳃霉病,共计7种病。3―10月为鲤、鲫鱼发病、死亡高峰期,对鲤鱼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疾病是烂鳃病和竖鳞病。鲢、鳙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 4―10月,在6月鲢鱼监测有打印病。

2016年对内蒙古地区鱼类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疾病是烂鳃病和竖鳞病,烂鳃病的发病率平均为33.33%,死亡率在17.24%,竖鳞病的发病率平均为20.83%,死亡率在4.90%。而细菌性肠炎病发病率平均为4.17%,但死亡率在1.20%。真菌性疾病主要为水霉病和鳃霉病,发病率平均分别为8.33%、4.17%,其中,水霉病的死亡率在0.4%。寄生虫性疾病主要为三代虫病,发病率平均为12.50%。

3 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3.1 淤泥导致水质恶化

由于养殖池塘多年使用,淤泥加厚及饵料肥料的逐年沉积,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会产生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导致池塘老化现象较严重,致使养殖池塘病害多。

3.2 操作不当致鱼体受伤

拉网捕鱼、鱼种运输和人工授精时操作不当,常使鱼体受伤,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同时伴有出血现象,易被致病细菌、水霉菌所感染[1]。

3.3 高密度养殖

养殖户为追求产量、效益,没有按照健康养殖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随意提高苗种的放养密度,加重了养殖环境的压力,池塘养殖密度高使水域湖龄、库龄增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造成养殖鱼类病害的重要原因。

3.4 体系不健全,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执行力度不够,用药不当,造成养殖品种抗药性增强,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凭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且设备配备不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2]。

4 病害的防治措施

4.1 启用农业部渔业局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发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

渔业局高度重视病害监测和测报工作,于年初下发了关于举办全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信息报送系统及水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3月举办了全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信息报送系统培训班,对全区各盟市、县、测报点和测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经过1年以来使用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网,本区测报人员基本能利用该系统及时准确地填报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数据,并对测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使用,为测报人员信息报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

4.2 鱼塘清淤,加强水质监测和病害检查

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3]。以保证养殖中水质稳定,防止养殖中因水质恶化而诱发各种疾病。

4.3 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队伍的建设

切实抓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是保证本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积极开展鱼病调研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把测报与病害防治工作紧密结合,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既有利提高测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提升病害防治技术服务水平。监测人员掌握被监测地区苗种来源、水源情况、病害情况、饲养管理、水化指标及历年渔业病害情况等信息,使测报工作有的放矢[4]。

4.4 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V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4.5 加强健康养殖技术培训

水产技术推广站举办全区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班,对渔业工作人员和渔民进行培训,对水产养殖关键技术要点、新型渔业装备技术原理和使用、稻渔共生技术及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渔民坚持健康养殖理念,从片面追求高产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4.6 控制养殖密度,监测养殖环境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因养殖区域密度过大、用水交叉使用而导致的相互污染。在水域饵料种类、数量,鱼类组成及食物链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营养级饵料资源利用程度、鱼载量的饱和度、鱼类对水域生态适应能力等,来确定放养种类、密度。

5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田飞焱,欧阳敏.2015年江西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及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6(1):30-34.

[2] 李立华.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8):274.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5

关键词 生态渔业;发展优势;成效;问题;对策;广东河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25-02

1 新时期河源市生态渔业发展的优势

1.1 良好的生态渔业资源环境为河源市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河源市有水域面积6.4万hm2,可养鱼面积4万hm2,现有已利用面积仅0.68万hm2,有三大江(东江、新丰江、韩江)、两大库(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未受工业污染,发展生态渔业的资源空间极大。全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6~21.3 ℃,年平均降雨量1 694.0~1 936.2 mm,年日照时数1 638.3~1 967.8 h,无霜期296~336 d,台风在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破坏力,极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河源市得天独厚、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渔业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增强河源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生态保障。优越丰富的冷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为发展该市生态特色渔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河源市冷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5~23 ℃,热水方面,温泉随处可见,是有名的“温泉之都”;特色的资源为河源市丰富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和温水性经济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场所,有利于加快该市生态特色渔业的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渔业经济的大发展。

1.2 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从客观上为河源市生态渔业的生产发展抢得先机

河源市地处沿海与内陆的结合部,毗邻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是珠三角的“后花园”。特别是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河源市南接穗深港,北连大内陆,区位枢纽作用十分突出。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带,养殖水域普遍受到污染,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产业转移步伐势必加快。因而,河源市承接珠三角转移的水产养殖业的优势和为穗深港等地提供优质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言而喻,这就为该市生态渔业发展、水产品流通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 新时期河源市生态渔业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河源市渔业各级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积极构思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在该市渔业基础差、底子弱、起点低的客观实际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政策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河源市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方法,使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生态渔业基地迅速崛起,成为渔业经济的主力军。如新丰江、枫树坝等水库银鱼移植增殖基地、斑点叉尾鮰养殖基地、虹鳟鱼养殖基地、甲鱼养殖基地、光倒刺鲃养殖基地、四大家鱼种苗繁育基地等。

积极引进、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水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步伐[1]。水产养殖结构正在逐步向特色养殖方面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四大家鱼为主、本地品种为辅、结合特色品种养殖的特点,为生态渔业发展注足了后劲,为渔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一方面根据各地的客观实际和传统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全市水产结构进行有效调整,重新整合、配置资源,切实推行“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的生产格局;另一方面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在稳定常规商品鱼生产的同时,在品种选择上向名优特新方向发展。胜斑、鳗鱼、光倒刺鲃、斑点叉尾鮰、加州鲈、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甲鱼、胡子鲶、湘云鲫、虹鳟鱼、鲟鱼、巴西鲷、中华绒毛蟹等一大批名优特品种的养殖生产方兴未艾,极大地丰富、优化河源市水产品品种结构。

3 河源市生态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渔业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河源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缺乏宏观调控,市场驾驭能力差,渔业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化链条较短,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渔业基础相对薄弱,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3.2 结构性矛盾突出

区域性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渔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程度还较低[2]。全市生态渔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上规模的渔业基地覆盖面不大,龙头效应差,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缺乏产供销一条龙、加工贸一体化的渔业龙头企业和联结市场与养殖户的中介组织、专业化合作组织,极大地制约了河源市生态渔业的发展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3.3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力量储备严重不足

目前,河源市水产科研机构仍处于空白状态,对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形势等方面的研究滞后,难以适应渔业发展的科技要求,严重制约了水产科技的推广和渔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3.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河源市财政财力不足,相应的投入和扶持渔业发展的资金极少,造成渔业发展速度缓慢,渔业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齐,配套服务水平低,原良种体系建设与渔业发展不相适应。

3.5 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相当部分基层科技网络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特别是乡镇级水产站的撤并尤为凸现。对引进的新品种由于缺乏科学中试阶段,农户盲目引种,一旦失败便会降低养殖积极性,影响了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工作的开展,导致河源市生态渔业的科技含金量较低。

4 河源市生态渔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

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在指导上要跳出水产抓水产,由指导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政府要真正把水产养殖业当作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来抓,进一步优化生态渔业发展环境,更多扶持发展水产养殖企业,切实把河源市的生态渔业资源管理好开发利用好。

4.2 建立和健全适应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水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和健全六大体系:苗种生产体系、病害监控防治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场服务体系、渔业法制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机构,理顺管理机制,保持队伍稳定,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技术服务。

4.3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生态渔业经济

水产主管部门必须统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培植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形成特色养殖群体。

4.4 大力发展“两新”渔业

一是引进、推广新品种,要引进当地渔业生产亟需、增产潜力大、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优良品种并予以推广;二是引进、开发养殖新技术,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养殖方式,开展生态养殖及休闲、设施渔业、观赏渔业开发等[3]。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品种模式和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和科学养鱼意识。

4.5 调整结构,开拓市场,确保渔业质量效益提高

在渔业结构调整中,注意一、二、三产业结合和种养配套。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市场,品种向新、奇、特、优方向发展,抢占市场,确保渔业增效,渔农增收。

4.6 创办基地,办点示范

集中技术力量,引进人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苗种繁育基地和龙头公司,开发生产种质纯正、无病无害、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优质种苗。通过承包水面、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或自行创办示范基地,不断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学习,言传身教,从而达到典型引路的效果,实现群体致富[4-5]。

4.7 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生态渔业投资格局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水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必须坚持投资多元化、品种名优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市场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及项目资金并发挥其导向作用,广泛吸纳社会游资、商业信贷及境外资本,也可通过兴办实体,扩大经营收入,增强“造血”功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多元化渔业投资格局,从而促进水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4.8 优化环境,依法兴渔,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营造良好的渔业环境。以《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准绳,加强渔政队伍建设,打击渔业生产违法行为,维护渔业生产流通秩序。二是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当地实际优势,切实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特色渔业”、“生态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全面推进河源市生态渔业的调整、发展和壮大[6-8]。

5 参考文献

[1] 刘广根.浅谈我县渔业发展思路[J].江西农业科技,2002(6):37-49.

[2] 张云龄.山西渔业发展战略探讨[J].山西水利,2001(1):19-20.

[3] 王文彬.山区渔业发展出路何在[J].渔业致富指南,2011(11):15-16.

[4] 陈媛媛,封平安,周小愿.陕西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5):43-48.

[5] 王文彬.贫困地区水产业发展措施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2):58.

[6] 尹惠敏,徐帅琳.临汾西山地区淤地坝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水利,2006(6):121-122.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范文6

一、钦州市水产名特优新养殖品种方兴未艾,态势良好。

自1995年以来,全市已引进繁殖了10多种海、淡水名特优新养殖品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止,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到3.08万lunZ,比1995年底增加了0.50万腼罕,其中海养面积由1995年底的1.巧万肠2发展到1.67万仙产,产量由3.6万多吨增至24万t,产值由3.43亿元增至巧亿元;淡养面积由1.13万hm平发展到1.41万腼辛,产量由3.8万t增至10.56万t,产值由3.5亿元增至8.05亿元。1999年全市的水产养殖无论是产量或产值都超过历史记录,而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在面积上和产量、产值上都占有相当的份额。

更可喜的是,水产名特优新养殖品种的发展,使全市的水产养殖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如由钦州市淡水养殖公司进行的南美白对虾幼体中间淡化培育、成虾淡化养殖试验取得进展。该公司于1999年9月从广东引进了钓万尾南美白对虾幼体进行淡化中间培育,成功培养淡化虾苗巧万尾。同时,该公司还在钦南区沙埠镇海棠养殖基地利用8(X)m平淡水塘试养“淡化南美白对虾成虾养殖”,经有关专家验收,成活率达印%,放养的1.9万尾虾苗,经70多天的养殖每尾虾长达10一12em,即m2产量13Ikg。该公司在鳗鱼场利用70m平淡水面积进行高密度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成虾也获成功,放养9(XX)多尾虾苗,经70多天养殖,收获80吨成虾,折合“7时产700多公斤。市场价格每公斤也比当地的斑节对虾多ro元。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为淡水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钦州市近年来积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其主要特点是:

1.实行四个结合。一是水产养殖与市场紧密结合。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在市场中生、在市场中长,先天就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钦州市地处亚热带,有很好的农业综合开发优势,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与开发性大农业结合,可以使两者得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开发性农业发展了,水产养殖就有了广阔的天地,而水产养殖的发展,又可使开发性农业朝着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三是与科技结合。利用科技推动水产养殖业向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出率、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的方向发展;四是与外引内联结合。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实行优化组合,集多方资金为我用,把船小好掉头变成船大抗风浪。

2.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市企业办、机关办、乡村办、农户办、合伙办、外资办、中外合资办,谁有能力条件谁上,能快就快,能“洋”就洋。乡镇引进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项目,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模,只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就会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辐射基地。联户具有门路广,规模小,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等特点,在全市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刚起步的地方更应大力提倡。这既符合市情,又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联户、个体开展水产养殖引进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就有10多个,成为带动农村发展水产业的龙头。

3.高大深粗并举。高就是高速,大就是整体实力增大,深就是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粗就是增长方式主要是靠上新项目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上仍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二、钦州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的实践,较好地解决了水产业深层矛盾的问题,对建设“万水工程”带来便利和作用。

1.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效地引导渔民进人市场。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可以通过渔业科技一手拉着千家万户,一手牵着市场。向渔民提供市场信息、种苗技术和销售服务,引导渔民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解决了生产与流通脱节的矛盾。如地处沿海的钦南区在“龙头”的带动下,全区有千多户农(渔)民参与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去年就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放养海养面积超过3333h时。

2.有利于解决传统水产养殖生产方式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矛盾,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现代水产养殖的转变。如在发展淡水养殖生产中,围绕提高单产,普遍开展池塘改造,提高水体利用率,扩大池塘精养,全市池塘养殖年均667甘单产达522吨。同时,全面开发利用水域资源,不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效益,并充分利用江河水库开展网箱、围栏、围网养殖,发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给鱼、水鱼、七星鱼、本地塘角鱼、美国青蛙、金钱龟等名特优新品种的人工繁殖和养殖。

3.有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和增加资金的投人。钦州市水产养殖业由于注意发展名特优新养殖品种,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吸引了外商的投资,仅1999年9月至2以X)年2月,全市水产业招引外地资金项目达25宗,开发虾、鱼塘面积833hm2,投人资金4《刀〕多万元。如1999年底市淡水公司成功地对南美白对虾幼体中间淡化培育、成虾淡化养殖的消息传出后,1999年11月底,广东省新会市沙堆镇农行已直接与养殖户到钦州市淡水公司订购了4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和500多万尾罗氏沼虾苗,发放贷款13万多元。广东电白某个体老板也投入印多万元与淡水公司联合建成27hinZ虾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4.成为农村经济支柱。钦州市水产养殖业总产值从1995年的6.93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23.05亿元,增长3倍多,占全市大农业总产值20%,为全市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5.成为地方财税收人的重要来源并增加了外汇收人。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提高了渔业产量,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沿海一带,水产业的特产税和因此拉动的各项加工服务业的税源将成为当地财税收人的重要来源,同时,水产品的精加工和鲜活产品也将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6.壮大了集体经济和增加了农民的收人。钦江农场于1995年前未将咸酸低产田改造为对虾养殖塘时,连年发不出职工工资,集体也没有多少积累。自从养了虾后,仅1999年放养的73lunZ对虾就盈利300多万元。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收人,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去年水产业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加了31元。钦北区青塘镇农民苏安全去年放养了本地塘角鱼o.shmZ,677扩单产714kg,收人8万多元;放养美国青蛙1667衬,阂衬单产gookg,收人3万多元;同时还孵化培育了30多万尾本地塘角鱼和4O多万尾美国青蛙苗。其特色养殖效应直接辐射到8个镇,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大搞水产名特优新品种养殖。

三、钦州市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水平还不高,目前急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扶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

1.强化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的政府行为。一是政府部门或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水产业生产发展综合体系的要求,研究出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编制和监督计划实施,应把扶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的目标列为各级政府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保证实施。二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措施推行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规划布局和筹措资金,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近年来,灵山县政府每年都从地方财政拨出10多万元给水产部门开展名特优新鱼类养殖试验示范,对发展渔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政府协调解决方方面面的有关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是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的动力,也是个难点问题。从近年钦州情况来看发展水产养殖所需资金,转向了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筹集,并已形成多方投资体系。为此,除了解决认识问题,必须在政策、机制上作文章,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用活机制,走出一条“政策+机制”的筹资路子。例如广东省新会市沙堆镇农行采用的封闭运行贷款方式扶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就很值得借鉴,其方式是:一是成立有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评估小组,对养殖户申请贷款养殖的场地进行技术鉴定;二是资金使用从种苗、饲料、药物、出售、税收、还贷进行直接操作;三是联合水产技术部门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四是统一规划,定拨贷款。1999年对此项目就拨贷了5(XX)多万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抓好龙头的建立和基地建设。在抓好龙头的建立上,要按照“大、高、外、强”要求组建龙头。“大”就是上大项目,建大龙头,形成大规模;“高”就是高起点;“强”就是带动力、辐射力强。在抓好基地建设上,应逐步做到:一是布局区域化,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二是经营集约化,要围绕水产业的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实行定向投人,定向服务,引导渔民逐步规模经营;三是服务条列化,扶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要按照“配套、有效、及时”的要求,加强服务组织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做到产前统一提供良种、信息;产中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物资服务;产后提供销售、加工信息并尽力组织协调,以保证适应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