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建设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建设标准

道路建设标准范文1

关键词:道路运输经济;实证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经济效益;影响

中图分类号:X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激增。据全国机动车总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1.37亿辆 。主要是从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在此期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

车辆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流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也不断加大,安全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从而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以及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对道路运输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

(一)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和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途径

虽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样化的,但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却不外乎人、车、道路、环境以及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几种。交通事故一般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车的不安全状态、道路和环境的潜在危险隐患加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缺失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车的不安全状态,排查治理道路和环境的潜在危险隐患,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佳途径。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

1.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含义方面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

2.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方面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从源头上杜绝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和科学管理方法。

3.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方面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安全目标、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生产设备设施、科技创新与信息化、作业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16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

4.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原理方面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依据的是PDCA循环原理。而依据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是指:Plan(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o(执行) ,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heck(检查) ,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安全质量管理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最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有效工作程序。

(三)小结

近十年来,虽然机动车数量激增,但由于国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已经确立,同时各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监管部门依法严格管理 ,已经有效控制住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高发势头。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运输经济产生的影响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国家历年来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交通事故不论是从发生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还是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13.3%,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16起,同比减少9起,23年来首次降至20起以下,自1990年开始对重特大事故统计以来,属于起数最少的一年;较 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8.3%,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同比下降15%。

下面我们对2003年至2012年道路交通事故历年发生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还有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经济损失与上年同比的增减比率列表进行对比分析。表格1

通过上表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近十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不仅从发生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73%,2003年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65%,考虑通货膨胀和车辆数大幅增加以及车辆档次普遍较以前高的因素,实际下降幅度还要大。

上表中之所以自2010年开始,虽然发生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逐年下降,但经济损失从数字直观看来却有回升的主要原因,就是自2010年开始,不仅车辆数大幅增加而且车辆档次普遍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同时还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直观看经济损失好像是回升了,但实际上仍然在下降。 近十年来,我国从2003年汽车保有量2400万辆增长到2013年1.37亿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但是道路交通事故指标却大幅下降,其中:发生事故的起数下降了69.41%、死亡人数下降了42.52%、受伤人数下降了54.61%,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了65% 。

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秘诀是:国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制度,各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监管部门依法严格管理,最主要的是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已经确立并逐步完善。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所有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客运站、城市客运企业(包括城市公交企业和出租车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都已圆满完成,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货运站场、汽车维修企业在2014年底将有30%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将会完成。

三、结论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对道路交通事故及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运输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仅能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而且还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因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运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提升道路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对道路运输经济的影响呈正比关系。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对道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吉林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经济效益分析[J].吉林大学,2011.

[2]曹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投入及其效益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3.

道路建设标准范文2

年,在全区上下的一致努力下,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共建成通村水泥路42条129.38公里,砂石路14条38.3公里,通达工程1条10公里。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4414.4万元,其中,争取省上补助资金1940.7万元,市上补助资金255.96万元,区财政补助资金402.69万元,各方捐款、集资、投工投劳等累计1815.05万元。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97%的行政村已通上了水泥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继续拓展乡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村容村貌,使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就年农村道路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理清思路,正确认识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重要意义:在全面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村域道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各部门、乡镇、行政村要明确各自在村域道路建设发展问题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搞好统筹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配合服务,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交通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努力构建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和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的重要精神和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紧扣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立足点,以大力改善广大农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自愿、全民参与”的建设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以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为基础,以加快村域道路建设为拓展和延伸,大干快上,加强管理,全面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实现我区农村道路建设新突破。

(三)实施范围:

(1)通村水泥路:按照省上要求,未通水泥路的行政村,要抓住机遇,积极动员,大干快上,全区今年建设通村水泥路53.1公里(详见附表1),到年底前实现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通村水泥路建设标准不变、后山区村补助标准适当增加。

(2)村域道路:启动村域道路建设,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修建村域道路必须在村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群众积极性高,自愿筹资筹劳的前提下。今年计划建设村域道路49公里(详见附表2),使全区农村公路发展水平跻身全市前列,农村交通面貌明显改观。

二、明确目标,科学制定农村道路建设任务和标准

(一)年投资目标:全年计划完成农村道路建设总投资2328万元,其中,通村水泥路建设投资1593万元,村域道路建设投资735万元。

(二)村级、村域道路建设定义:

(1)村级道路是指按照省上要求和标准实施的通村水泥路,坚持“一村一路”和“转弯不回头,直行不分叉”的定义,是由乡镇政府或主干路通往村委会、学校或最大的一个自然村的道路。

(2)村域道路包括村域内主干路和宅户门前路两类。其中,村域内主干路是指连接各行政村与行政村,自然村与自然村,组与组,行政村通自然村、组之间的道路。宅户门前路是指农村村民户住宅前的道路。

(三)村级、村域道路建设标准:

(1)村级道路:

路基:密实;边坡稳定;坡度平缓顺畅;宽度不低于6米。

基层:坚持“不见水泥就见石灰”的原则,必须是灰土碎石类基层或水泥稳定类基层;石灰不低于30%,砂石不低于40%;压实后必须板结成块状;厚度不低于15厘米,宽度不低于5米。

路面:必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砼配合比标号不得低于C30,路面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4.0MPa;厚度不低于18厘米,宽度不低于4.5米。

(2)村域道路:

路基:密实;边坡稳定;坡度平缓顺畅;宽度不低于4.5米。

基层:必须是石灰稳定类基层或砂砾类垫层;石灰不低于30%,砂砾不低于40%;压实后必须板结成块状;厚度不低于15厘米,宽度不低于4米。

路面:必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砼配合比标号不得低于C25,路面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3.0MPa;厚度不低于18厘米,宽度不低于3.5米。

三、明确职责,确保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渭滨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张万民副区长任组长,区交通局及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建设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交通局局长金护林同志担任。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工作职责。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全民参与,共同建好农村道路。区交通局作为农村道路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计划、协调、管理、指导、服务、验收和质量把关工作,重点把好设计关、招投标关、原材料关、技术关、验收关,要给建设路段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等支持,确保列一条路、建一条路、成一条路。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道路建设的责任主体,要逐路段层层落实任务,将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人;要积极动员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确保列入计划的项目如期完成。各受益村要想方设法落实自筹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建设。

(三)严格控制程序。

(1)严格控制计划审批。村级和村域道路建设项目计划的申报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项目计划的审批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要尊重群众意愿,不修群众不想修,群众不愿修的路。

(2)严格把好质量关口。从路基到基层、路面建设,严格按照村级、村域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实施,上一工序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基层工程建成后未经交通局验收审批不得进行路面施工。要严格把好工程建设主要关口,如原材料质量、水泥用量等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严格项目招投标制,严禁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坚决制止村组不顾质量自行组织村民施工。工程验收时要坚持以数据为依据,坚决杜绝仅凭个人眼观来确定工程质量。

(3)全面落实质量责任。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村委会主任对本村公路建设质量负全责。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加强工程质量督查,坚持经常下工地检查质量问题,做到每周不少于2次;监理单位和村干部必须跟班作业,监理和村组干部不在现场不得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做好企业质量自检、互检和分项工程交验工作,并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社会各方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形成“政府督导、村组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监督”的道路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对在工程建设中因个人失职造成损失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广开思路,多渠道筹集农村道路建设资金

农村道路建设点多、面广、线长,投资规模大、任务重,全区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资、群众集资、项目捆绑、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一是提高通村水泥路的补助标准:省上每公里补助15万元;市上每公里补助2万元;区上对新修的路面宽度超过4.5米的每公里补助3万元,对后山区村新修的路面宽度超过4.5米的每公里补助4.5万元。二是今年区政府对村域道路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对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新建的村域内主干路宽度在3.5米以上的区财政每公里补助3万元,对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新建的宅户门前路宽度在3米以上的区财政每公里补助2万元。各受益村要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动员在外工作人员和沿路单位、企业捐款捐物,支持村域道路建设,并通过立功德碑、道路冠名等方式大力宣传捐助单位和个人的功绩。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必须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责任,加大项目包抓力度

为了推动全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继续实行“乡镇负责、村组主建、部门包抓、目标管理”的建设体制。对年实施的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逐一安排区级包抓部门(详见附表1)联村共建。各包抓部门要切实负起包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科学设计线型,保证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项目建设资金、技术,切实从财力上予以支援;增强包抓服务意识,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包抓项目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六、加强管护,确保农村道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养护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受益村要充分认识养护管理工作在农村道路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管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建设,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各行政村要设道路管理员,专人负责各自辖区范围内的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

(二)强化路政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治路,建立乡规民约,把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结合起来,坚决制止侵占和损害农村道路的行为。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依法保护农村道路的路产、路权,保障村域道路完好、安全和畅通。

道路建设标准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

由于历史认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交通需求,道路网络的交通日渐拥挤,出现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水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缓慢,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各城市人均与总量道路指标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约20%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尖锐,道路设施欠帐状况日益严重,尽管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掀起新一轮城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道路交通欠帐状况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还清。

1.2 道路功能不分,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大类,其中,中小城市仅有后三类,但目前从事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及决策的人员对快速路、干路及支路的内涵外延理解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对其理解亦不相同。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概念上的模糊造成规划思路、建设思路的失误。交通与土地使用不能相互反馈,彼此促进,这不仅影响城市道路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违背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用说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如穿越中心商业区的主干路,这些道路兼有“商业性”和“交通性”的双重职能,道路的“商业性”功能要求,干路两侧布设大量的商业设施,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行人穿越道路方便,而其“交通性”功能又要求限制非机动车、行人穿越道路,减小机非干扰,保障机动车快速、通畅行驶。不论偏向哪方,两种功能性质的矛盾都难以解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是严重制约了沿线土地开发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城市道路功能不分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交通发展战略及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1.3 道路规划建设重点偏颇,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干路、立交,忽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原则,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从决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纺锤”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其中支路网密度指标同国标差异很大,远小于国标的要求,因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交通堵塞多集中于市中心地区,而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却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郊区。笔者认为上述因素是造成我国道路建设数量不断上升但市区内交通拥挤依然严重的直接原因。

1.4 规划标准不尽合理,难以达到远近期过渡

我国不少城市道路在红线规划时,往往仅研究其路幅宽度,并未考虑快慢车道的合理分配及断面形成的远近期结合,故难以立足未来渐进发展。若道路规划标准没有周密考虑远近期结合,则已建道路设施在远期机动化前提下难以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我国不少城市为保障机动车道宽度,忽视人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存在人行道普遍偏窄,没有重视“人”的步行安全需求的现象。

1.5 交叉口机、非、行人相互干扰,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近年来,道路规划建设流行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忽视机非专用系统设计,造成道路交通流在同一断面混合行驶,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制约着路段及路网的服务水平,交叉口的不畅严重束缚着城市工业生产及城市效能发挥。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发展对策

2.1 研究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与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用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只有在科学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人大、收效小等问题,城市交通才能朝着健康、有序和良性的轨道持续发展。

2.2 进行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研究

必须改变单纯通过道路建设来满足无限交通需求的传统理念,应对城市道路设施总规模意义上的路网容量指标进行分析,应对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流需求与交通供应的互动作用及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共生机制进行研究。通过道路供应指导交通需求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缓解交通矛盾,只有从战略高度、需求与管理相结合角度分析路网设施总体建设水平与供应水平,才能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定量参考依据。

2.3 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确立通过基础设计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国将迎来世界经济的下一长波周期,因此,为跟上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节拍,促进我国经济腾飞,我国各城市必须大力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投资适度超前”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路网密度,尤其是支路及次干路网密度来调整路网层次结构,提高路网整体供应和服务水平。

2.4 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规划标准,优化断面分配

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认识,明确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用地布局及交通管理要求,倡导系统性原则、远近期结合原则、通过道路功能的合理定位,确定道路两侧土地使用特征,提高城市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道路建设标准范文4

关键词:内涵;现状;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standards more and more high, construction of difficulty also more and more big, therefore, must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a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system, and formed a set of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 proced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from the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notation,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explore the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words: connot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管理的内涵

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质量管理是一种建设工程的全面管理,它是指从道路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到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直至最终的施工监测、评估与实施阶段整个进程的全过程管理。整个道路建设主要涉及了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材料采购、现场作业以及各种人员的调度等工作,而在这些工作进行的同时,工程要素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人员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等,这些都是道路建设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若是按工程项目划分,道路建设包括事前控制管理、事中控制管理和事后控制管理,这也是根据一项道路建设工程的完成程度进行划分的。针对道路建设的问题,其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保道路建设项目能够按期完成,保证正常的城市运作; 2) 保证整个道路建设的过程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以确保项目的正常运作; 3) 保证道路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这也是整个道路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整个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二、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

相对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准备阶段时间短,开工一般比较急促,缺乏一定的周密性; 施工场地比较窄,地下工程比较复杂,导致投资费用过高; 建设工程往往会出现“只求进度、不求质量”的现象,导致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其独有的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工程的发展状况,道路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1) 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意识过于薄弱。

安全质量原本是一项道路工程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关系到群众的正常生命安全等,是不容有失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施工单位及监管单位为了眼前的或个人的利益而忽视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偷工减料现象此消彼长,难以控制。此外,由于工程的普遍特点,一般都是短期项目,因此其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 道路建设程序不规范,质量管理严重不足。

由于项目的特点,导致其存在“快、短、平”的特点,使得很多的单位不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进行,而是投机取巧,删减了很多环节,也就给道路建设项目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在某省部门的 9 项工程进行抽查,发现有一半左右的建设程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比如缺少用地许可证、施工图未经相关部门审核、质量监督程序遗漏等现象,建设程序规范化严重不足。

3) 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不合理。

其实,造成建设工程程序不规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监督部门工作不到位,存在放水的现象,对各种偷工减料以及删减规范程序的工程视而不见,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泛滥。同时,腐败现象也是监理环节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建设存在的难以控制的问题。

4)在道路建设中的各个阶段测绘技术不到位

道路建设从初期设计到施工建设直至施工结束的工程竣工验收,始终都离不开测量工作。测量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道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认真做好测量工作是对每一位测绘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基础。但是在现阶段,并不能把测绘工作做的很到位。

三、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管理的案例与启示:

杭州湖墅南路道路工程,笔者参与过,在工程的前期准备中,业主重视,施工方重视,并召开了相关的协调会,由业主,施工,监理,材料检测,交警等部门参加,制定了在晚上零点到早上四点的的施工方案,由于各方的重视,并从各自的角度参与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在湖墅路的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夜间排水沥青砼施工的温度控制问题,因为市区的交通情况只能在夜间施工,但排水沥青砼的施工特点又最好能避免夜间低温施工,所以经过协调,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适当提高排水沥青砼的出厂温度,选配熟练的操作人员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旁站监理随时监控沥青砼的到场和摊铺温度,允许排水沥青砼的工作温度在国家相关规范的范围内浮动,不要求达到最高标准,交警出动警力保证施工中排水沥青砼路面不受人流和车流的影响。

总结以上案例,说明道路工程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工程都受到特定材料,特定地形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因此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也需要在实际中,加以改进和优化,不能拘泥于以往的工作流程。

市政道路区别于公路,有自身的特点,处于城市中,施工进度要求快速,但质量又要求较高,要求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尽量减少路面破损和修复,所以在建设工程各方做好自己的质量工作外,在工程的前期准备(人员,材料,机械,组织体系)和工程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减少主管的管理方法(减少人的主管参与),增加客观的管理方法,比如做好工程材料性能方面,应以材料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决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无论是业主,施工方还是监理等,都应该根据客观数据说话和管理,只有在事实的基础上管理质量才能保证质量,否则各方就失去了协调的平台,质量管理只能流于形式。不论工程建设的那个方面,都要以科学的数据为依据――这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制度设计和基础,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四、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4.1 图纸会审,现场考察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结合图纸,仔细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这样可检查出:设计依据是否充分计算数据是否正确、与周围环境是否相符合、工程地基处理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施工是否安全、施工图纸和说明是否清晰和齐全等。图纸会审后,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和研究确定的修改方案,要由有关部门写成文件,并由设计部门签发设计变更通知单和设计修改图,作为工程施工依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技术规范。按图施工,如果发现图纸不恰当之处和职工提出的修改设计建议,及固施工现场条件的要求或材料代用等事项时,必须按规定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4.2 做好技术交底

落实质量管理计划。做好技术交底,是为了使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解施工任务的工程特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及施工方法。技术交底的内容:讲解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施工操作方法与技术措施、质量标准及质量改进措施等:对于重点工程,关键部位以及质量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程,还要作书面交底。施工企业制订的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管理改进措施,要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交底或下达年、季、月施工计划.并及时进行检查。

4.3 工前检查、复核

经甲方或测绘单位交桩、交水准点及切施工要求的文件和事项后,要对基准轴线测量定位、各种标准桩引出护桩、水准点的复核、水泥标号、砂浆配比、砼配比的试验、各种管道的标高坡高进行检查等。

4.4 做好材料试(检)验工作

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试验、检驻机构,配备适当的人员和仪器设备。工程用各种原材料、构件、设备等必须按规定由生产单位或供应单位提供合格证,重要的材料、设备除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外,还要在使用前进行抽查、复验。证明合格后才可使用。

4.5 做好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对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是工程交工验收的重要凭证,也是工程交工后使用、维修改建的技术资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井妥善保管。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检查还要有社会群众的监督和各施工队之间互检等。

五、总结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工程质量高,社会和群众所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因此工程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工程的迅速发展,工程的质量管理必将会进入一个法制化、标准化、系统性的轨道,各项先进的技术都将融入到其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正确认识我国道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透析我国道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积极强化道路建设的安全质量意识,认真做好相关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确保整个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得到整体的提高和进步。

道路建设标准范文5

【关键词】交通枢纽;道路设施;问题;建设对策

现阶段,我国加强了交通项目改革力度,号召各地区做好供输水调度建设方案,为地区现代化发展提供综合保障。市政道路工程关系着地区水资源调配建设,对农业生产、水力发电、资源调配等均有战略性意义。为了摆脱传统交通建设存在的不足,要积极调整原有的工程建设方案,编制一套符合区域改造要发展需求的方案。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综合调度与管理工作,避免工程建设问题对后期运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1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趋势

1.1结构化交通枢纽是为满足各项交通工程兴利除害的目标,在河流或渠道的适宜地段修建的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综合体。交通枢纽是服务于地区水资源开发的项目,其在建设阶段要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按照不同结构实施改造建设。交通枢纽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和专门性建筑物组成,每一类建筑物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满足了区域水资源调度运营需求。1.2功能化交通改造建设本质上是功能的升级与转型,按照地区实际发展变革需求,调整交通枢纽及建筑物形式。坚持功能化原则是建设重点,这不仅要求工程单位保持原有的交通布局方案,更是要在功能规划中实现综合改进,把交通枢纽及建筑物形式相互整合,编制出更具实用性的输水、配水区域。例如,公路设施、绿化区域等结构布局,要考虑常规状态下市政道路域作业要求,以及高峰期交流运行功能标准。1.3安全化市政道路域安全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地区蓄水量、储藏量等存在密切关系,做好市政道路域改建必须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工程勘察发现,交通市政道路常面临多种地质灾害,对交通工程建设造成结构性病害,如:裂缝、沉降、坍塌等,这些都是影响工程建设效率的关键。为了避免工程病害隐患造成的突发性事故,要做好“边施工、边防护、边监测”等现场调度工作,维持交通安全运行。

2市政道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责任问题市政道路域作为交通枢纽的分支构成,其结构改造对区域调度影响较大,现场必须严格落实责任管理机制。但是,由于责任制度落实不全面,导致现场责任管理机制不达标,限制了区域供输水分配效率。对项目建设过程缺少责任机制,导致整个项目规划与执行失去了指导下,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建设问题,对工期、质量、监管等带来了帮你影响。对于传统责任机制来说,这也是影响整个项目规划的一个潜在性因素。2.2招标问题“招投标”是市政道路建设的初始阶段,从这一阶段实施综合管理,有助于实现市政道路优质化发展,降低各种因素造成的风险隐患。市政工程建设阶段,对招投标操作流程失去了监管体制,破坏了整个项目流程的有序性,容易引起不利的规划与改造影响,尤其在项目建设与改造阶段,导致了整个招投标流程的失衡性,这对项目建设机制来说也是不利的,容易导致工程资金流失、质量标准偏移等问题。2.3监督问题缺少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市政道路域建设是不利的,一方面影响了交通项目的安全指标,另一方面,也容易降低水资源分配效率。目前,监督管理机制处于调整状态,多种监督方案尚未落实到实处,限制了市政道路改革建设进程。监理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不够重视,导致整个监管方案执行力不足,一些潜在性的结构病害未能发现,这些都引起了道路结构改造分析,破坏了整个工程的协调性。2.4验收问题“验收”是为了更好地记录项目建设情况,对市政道路域改造实施详细记录与总结。验收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道路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道路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这些都降低了影响市政道路域指标,也影响了后期竣工效益。

3交通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改革对策

3.1责任管理机制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化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各种因素导致质量检验不达标,约束了项目投资建设的有序进行。为了更好地发挥市政道路结构性能,必须要坚持科学的病害检测决策,从多个方面实施市政道路域建设方案,为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例如,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对市政道路结构施工进行质量管理,增强了现场作业的目标性,以质量为标准引导人员参与施工。3.2监督改革机制针对早期交通建设技术推广存在的不足,施工单位要做好各方面的调度工作,以科技创新为指导思想,带动地区交通建设规划与发展,发挥科学技术在交通建设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挥监理单位的工作有事,对项目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调度,确保整个项目符合标准要求。对于施工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对科学的质量管理决策,从多个角度展开质量监督工作,这些都是提高项目施工效率的有效方式。按照行业标准规定进行监督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与风险系数,从而提高了项目施工与规划水平。3.3图纸审核机制市政道路结构病害对交通系统具有破坏性,易引起交通运行耗损率上升。新时期国家对市政道路监测研发提出新要求,号召各地区重视市政道路监测推广与发展,加快地区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图纸”是整个项目正常运行的关键,只有按照图纸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质量管理目标,为市政道路改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都是图纸审核机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对维持道路施工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按照图纸审核机制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施工目标。3.4竣工验收机制交通行业长期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工程改造与施工必须符合安全准则要求。市政道路是交通规划建设重点,能够为生产与加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验收机制建设中,整顿规范交通建筑市场,广泛融资建立有效的交通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

4结论

据此,市政道路工程关系着区域改革建设水平,对地方交通调度与发展具有保障性作用。面对早期道路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功能化、安全化、结构化等改造趋势,严格落实责任管理机制、监督改革机制、图纸审核机制等,为市政道路域建立精细化管理方案,不断提升交通枢纽改造水平,落实各方面资源调度与改造指标。此外,还需建立针对性的工程管理方案,提出符合市政道路管护标准的作业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求书,高峰.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

[2]马飞.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

[3]冯树文.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污水管顶管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6).

[4]曹德财.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9).

道路建设标准范文6

一、项目总体概况

“十三五”前三年,即2016-2018年,省厅落实精准扶贫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预下达我县建设计划810.912公里,其中乡级道路畅通工程19.772公里已全面完工,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已完成625.878公里,剩余计划于2018年全面完成。

二、2017年建设情况

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2017年我县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07条路228.52公里,估算总投资1.14亿元。一是乡级畅通银孔至落儿岭公路2.523公里,已全面完工通车。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工程106条路218.35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硬化32条路38.027公里、撤并村路面硬化48条66.186公里、老村道加宽26条路114.137公里,现已全面完工,正在组织交工验收及决算审计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我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财政、交通、扶贫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保障四个工作组,实行分片包保乡镇制度,确保每个乡镇工程都有专人分片包干抓落实。各乡镇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组建专抓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为规范项目工程实施程序,我县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农管办主任及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了两期业务培训,统一设计了撤并建制村与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通用图纸,供乡镇参照选用,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为全面掌握工程进展情况,我县抽调县督查局、县民生办及县畅通办工作人员分别于5月15日、7月3日开展两次联合专项督查,召开了6次调度会议压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三是印发工作方案,保障配套资金。今年我县在总结去年畅通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年初便启动了工程前期工作,春节就下达了年度建设计划,会同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17年霍山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技术标准、工程管理、资金。鉴于我县鉴于我县环境整治造成砂石地材供应严重不足,地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建设资金缺口过大问题,县政府不等不靠,召开专门会议,提高了资金补助标准,撤并村路面硬化、贫困村道路硬化,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30万元、28万元,调整为3.5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5万元,4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8万元;老村道加宽1米,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16万元调整为25万元,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及2米,每公里补助30万元。虽然县级财政压力很大,但仍然挤出资金全力保障畅通工程建设,今年全县乡村畅通工程补助资金达到6813万元(省补3226万元、县配套3587万元),确保了畅通工程的顺利推进。

四是严格设计规范,提高建设标准。今年,我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设标准。按照全市交通扶贫工作要求,到“十三五”末,所有行政村村部所在地通往乡镇或附近干线公路的主干道,必须达到5.5米的宽度。我县在设计窄路加宽项目时,便将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或2米,以满足相关要求。对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及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路基宽度具备条件的,尽量要求设计4米以上的水泥砼路面。所有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方可投入使用。

五是严把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确保畅通工程依法依规顺利实施。发挥交通质量监督职能作用,强化现场检查、跟踪督查,对关键环节、关键工艺紧抓不放,对检测、监理、监督程序执行到位,力争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招投标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施工全程进行跟踪检测,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及所在村组群众现场监督,采取拿尺子、数袋子等多种方式,做好畅通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县交通运输局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牵头部门之一,主要是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积极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总体概况

“十三五”前三年,即2016-2018年,省厅落实精准扶贫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预下达我县建设计划810.912公里,其中乡级道路畅通工程19.772公里已全面完工,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已完成625.878公里,剩余计划于2018年全面完成。

二、2017年建设情况

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2017年我县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07条路228.52公里,估算总投资1.14亿元。一是乡级畅通银孔至落儿岭公路2.523公里,已全面完工通车。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工程106条路218.35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硬化32条路38.027公里、撤并村路面硬化48条66.186公里、老村道加宽26条路114.137公里,现已全面完工,正在组织交工验收及决算审计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我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财政、交通、扶贫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保障四个工作组,实行分片包保乡镇制度,确保每个乡镇工程都有专人分片包干抓落实。各乡镇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组建专抓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为规范项目工程实施程序,我县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农管办主任及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了两期业务培训,统一设计了撤并建制村与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通用图纸,供乡镇参照选用,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为全面掌握工程进展情况,我县抽调县督查局、县民生办及县畅通办工作人员分别于5月15日、7月3日开展两次联合专项督查,召开了6次调度会议压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三是印发工作方案,保障配套资金。今年我县在总结去年畅通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年初便启动了工程前期工作,春节就下达了年度建设计划,会同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17年霍山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技术标准、工程管理、资金。鉴于我县鉴于我县环境整治造成砂石地材供应严重不足,地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建设资金缺口过大问题,县政府不等不靠,召开专门会议,提高了资金补助标准,撤并村路面硬化、贫困村道路硬化,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30万元、28万元,调整为3.5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5万元,4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8万元;老村道加宽1米,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16万元调整为25万元,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及2米,每公里补助30万元。虽然县级财政压力很大,但仍然挤出资金全力保障畅通工程建设,今年全县乡村畅通工程补助资金达到6813万元(省补3226万元、县配套3587万元),确保了畅通工程的顺利推进。

四是严格设计规范,提高建设标准。今年,我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设标准。按照全市交通扶贫工作要求,到“十三五”末,所有行政村村部所在地通往乡镇或附近干线公路的主干道,必须达到5.5米的宽度。我县在设计窄路加宽项目时,便将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或2米,以满足相关要求。对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及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路基宽度具备条件的,尽量要求设计4米以上的水泥砼路面。所有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方可投入使用。

五是严把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确保畅通工程依法依规顺利实施。发挥交通质量监督职能作用,强化现场检查、跟踪督查,对关键环节、关键工艺紧抓不放,对检测、监理、监督程序执行到位,力争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招投标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施工全程进行跟踪检测,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及所在村组群众现场监督,采取拿尺子、数袋子等多种方式,做好畅通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完成交工验收,完善相关内业资料。针对我县今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艰巨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严格序时进度,尽快完成交工验收,完善相关内业资料,积极做好省市年终迎检工作,并为明年省、市开展的绩效考评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积极谋划2018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我局与各乡镇积极对接做好项目计划申报与审核等前期工作,积极谋划明年农村道路畅通建设,确保明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早开工、早实施、早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