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工作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工作汇报范文1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抓经济、靠科技,抓科技、促经济”的原则,坚持把科技创先的重点放在人才上,以加大投入为启动点,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科学技术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两年来我镇科技进步工作汇报如下:一、深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程度。作为科技进步的行政推动力,不断强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年来,我镇始终将科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列入议事日程,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政府班子集体力量,明确主要领导、主要部门职责,做到科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发展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镇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不足;林业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临这样的困难仅依靠量的扩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几年来,镇班子成员先后就我镇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赋予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思路新的内涵。在处理关系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还注重发挥科技顾问团的重要作用,认真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近两年来,先后科学地作出了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对集镇实施整体经营开发,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制定工业经济发展优惠政策,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1、以科学的发展观念部署科技工作。一是在研究确立全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镇”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镇人民政府每年召开三次以上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镇人民政府每年与分管领导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形成了全镇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2、以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镇始终把科技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论证、严格筛选,认真实施。同时坚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以企业和农村为重点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在科技向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企业和农村,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狠抓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把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传授和推广给农民,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档次、科技含量和产量。如推广较为成熟的**片马铃薯、西红柿等项目。西红柿、马铃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3元。目前,全镇农业科技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1%,农业已开始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方向跨越。二是确立技术创新示范户,做好带头作用。如**村的三元杂仔猪生产基地,就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农民养殖的积极性。
4、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为了增加科技投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争取经费,保证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镇人民政府每年坚持把科技三项费列入预算盘子,优先考虑,重点保证。两年来,我镇科技三项费均达到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二是制定优惠措施加快科技进步。如20xx、20xx年为了鼓励农民进行生猪养殖,在动物防疫方面就采取政府多头财政投入的措施,减轻村民的负担。
5、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综合与单项、骨干与普及、课堂与现场、项目与生产四结合的办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进步程度。一是建立科技人才库,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编制了乡土人才登记册。同时,还采取组织科技人员到村组示范、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使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科技工作汇报范文2
一、1—10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斐然
我局紧紧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科技企业,壮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努力为生产一线服务,使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10月份,全区共申报科技项目23项,其中立项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星火计划2项,省工业科技支撑计划1项,通过省级重点新产品鉴定2项,市级成果鉴定4项;有4个成果被评定为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成果被初评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月5日,锐迈管道配件有限公司特种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上级批准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月8日,我区被上级批准成立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此平台将进一步提升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到目前为止,全区省、市级科技企业已提高到28家,其中13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我局一鼓作气,向省厅申请将河东经济开发区列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另外,今年还申报了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支撑技术引进和创新项目1个;创建优势技术创新团队2家,其中一家被初评为市级优势技术创新团队,扶持企业申请国家专利12个。
(二)开放型经济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以招大引强促集聚为目标,积极参与洽谈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今年跟踪联系的电子项目有4个。同时,咬住招商任务不放松,引进北京奥科瑞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在新圩镇投资,现已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书。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其注册资金500万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人民币,年上缴税收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二是招工任务圆满完成。截至10月底,我局帮助企业招收就业人员16名,超额完成了招收15名就业人员的工作任务。
三是地税协税工作有序推进。我局地税协税任务3万元,目前已完成20904.70元的引税任务。
(三)科技进村入园成为常规工作
工业园区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的载体,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引领,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性地开展科技进村入园活动。1—10月份,我局开展科技进村入园活动达27次,主要形式有:
(1)举办科技政策、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利知识、科技成果和科技奖励申报等科技业务方面的知识培训班。
(2)深入园区企业和农业基地了解情况,面对面宣讲科技项目申报流程等方面的科技业务知识。
(3)根据企业和基地的需求,联系专家指导并帮助申报科技项目和申请专利。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局已批准我局成立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但还有待于区编办批准。
(二)长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我区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与本市兄弟县(市)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若按上级文件要求,差距更大。加之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科技项目研发滞后,新产品的开发少,导致科技项目储备困难,当前急需加强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议区政府按“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规划的第57页),设立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并列入财政预算。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明年工作安排
1、加快推进科技项目建设。一是继续组织向上申报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加强项目调研工作,充分挖掘和发现项目资源,为科技项目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二是进一步加大跑部跑省力度,跟踪落实已申报的科技项目,力争在省、部立项较以前有所突破。
2、扎实开展开放型经济工作。一是开展保姆式服务,主动做好引进企业注册材料准备和开工建设等帮扶工作。二是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继续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全面完成护税协税任务和招工工作。
科技工作汇报范文3
一、科技兴农工作主要成效和措施
2011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小麦千斤县创建成功,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增收,荣获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光荣称号;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6159元,较2010年增长18.2%;三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种养新品种48个,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烟农19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江淮区域小麦高产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基于“3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及应用获省政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夏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市政府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农民广泛开展培训指导服务。我们通过科普赶集、农业科技报告月、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开辟电视《服务农家》栏目、一技一训等活动,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农业技术,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平台、农技110、明白纸、科技书籍、VCD光盘等有效形式,把科技信息、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使全县农民每户至少有1—2人接受农业技术培训。二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万、千、百”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全县小麦千斤县和百万亩吨粮田创建目标实现。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2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进村到田、进村到舍,开展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技术指导,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以科技示范场、农业良种场、农业部和省级示范合作社为基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全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发挥农业项目优势,推进农业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我们充分发挥良种推广补贴、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深耕深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等项目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将项目捆绑实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地推进了我县农业发展。六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通过转包、租赁、入股,将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能手、龙头企业集中,使土地资源不断优化配置,农村土地流转得到稳步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93家,获得各级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的47家,农业部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13家,县级示范社27家。合作社共注册商标13个。全县合作社成员总数已达5.08万人,新增0.4万人,带动农户4.98万户,新增0.36万户,增长8.1%。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发展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科技兴农投入落实情况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11年落实良种补贴政策投入资金3691.66万元,落实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1260万元,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资金15524万元,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740万元,合计落实惠农资金22215.66万元。二是创建百万亩吨粮田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县财政投入扶持资金600万元。
三、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文件精神,2007年,县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通过改革,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职能机构,为了有利于县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有利于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有利于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农技人员为农民服务的要求,有利于乡镇政府日常管理,我们对农技推广进行了合理设置。全县设置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属于股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一正一副,城关镇不设站,所需农技人员由县农业主管部门派驻,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置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公场所由乡镇提供,办公设备由县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农业综合服务站实行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乡镇政府配合管理,对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全体农技人员实行百分制考核管理。按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服务对象“四三三”制比例,即主管部门占40%、乡镇政府占30%、服务对象占30%。年度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存入档案,并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当年考核不合格的,责令待岗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实行解聘淘汰;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目前,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完善,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村有植保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网络已经形成。
四、农技推广人员待遇落实情况
全县1000多名农技人员工资全部由县财政统管统发,另外乡镇农技人员每年每人安排工作经费2000元,县直事业单位农技人员每年每人安排工作经费600元。
五、科技兴农工作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科技兴农工作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个别乡镇、个别单位对科技兴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缺乏科技兴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安排农技人员抓计划生育、文明创建、社会综治工作,致使农技人员自身工作职能出现“错位”。二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不平衡。三是农技人员年龄普遍偏高,导致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展步伐和科技发展趋势。
六、意见建议
(一)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夯实科技兴农基础。农民是科技兴农的主体,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首先要造就现代化农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要与科技示范相结合,二是技术培训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三是科技促进年活动要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力争2-3年时间,使80%的农民普遍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并熟练掌握1-2门农业适用先进技术。
(二)把握科技兴农方向,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一是突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是抓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保障措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工作汇报范文4
一、前段科技转型发展情况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按照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技术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注重筛选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企业组织申报,敦促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的研发,注重规范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有圆友重工、华光精工、华铃动力等5家企业。今年组织了幸福药业、奥博仪表等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已报送到市局。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目前全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华光精工建立了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4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智新材料公司与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了建筑保温材料研究中心,华铃动力与清华大学建立了双燃料实验室,华光精工与加拿大Escher-Grad公司共同实施了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与喷墨数码印刷设备联合研发项目。
三是科技计划立项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扶持,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把科技项目立项和实施作为中心工作,择优筛选一批整体实力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高、精、尖项目进行了推荐和申报。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管理,确保科技项目的实施落到实处。2011年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9项,华光精工的“新型自动数字化印刷制版设备CTP联合研制”被列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计划,创智新材料的“年产1000万平方米膨胀玻化微珠建筑防火保温板”和奥丰公司的“中药杀菌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创智新材料的“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已列为2012年省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并列为2012年国家863计划预备项目,将于近期启动。
四是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1年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创智新材料的“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巨龙实业的“新型智能蒸汽回收机”等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今年已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申报科技进步奖10项。
二、科技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科学技术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1、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全球和区域间平等、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将为我区科技转型升级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从国内环境看,经济结构转型日益加快,区域发展布局日趋完善,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升,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3、我区科技转型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机械铸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一直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任务非常艰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承接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制造、仪器仪表、生物技术和软件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项目,以此引领科技转型发展的快速推进。我们必须正视机遇和挑战,迎难而上,努力开创科技转型发展工作新局面。
三、科技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区科技转型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科技工作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技转型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科技新成果转化率及其规模效益仍然较低;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还不够等等。所有这些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区科技事业的发展,必须在今后认真加以解决,以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科技进步的新要求。
四、加快科技转型发展的思路措施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强化自主创新、完善支撑体系、加强对外合作、实现重点跨越”为总体思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首要任务,以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为重点。着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能力”,健全完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服务“三个体系”,完善科技运行机制,培植科技资源,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形成经济、科技、社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大力实施新兴产业示范带动工程,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国家、省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信息产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规模膨胀,打造全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强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核心力量。着力推进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扶持圆友重工、华光精工、双骏动力等企业,带动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动圆友重工、百德生物等企业创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亚康药业、华光精工等企业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针对我区具有区域优势和特点的产品、技术,广泛吸纳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以提高全区的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推动力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发挥各方优势,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科技工作汇报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树上摇”为你整理了这篇团务科1-8月工作总结及亮点工作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全力推进“命脉工程”,提升团的自身建设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智慧团建”工作,2021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83个社区团委换届;深入推进“两新”团建工作,共摸底排查企业1942家、已建党“两新”组织420家;推动“智慧团建”平台入驻工作,完成了已建党已建团“两新”组织进驻“智慧团建”36家,100%完成入驻目标,已建党未建团“两新”组织新建团60家,108%完成建团目标。二是夯实团的基础性建设工作。一竿子到底全面调研基层团组织,通过走访调研10个街道团工委,梳理出11项问题、9项需求,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方向,联合区委组织部制定办法配齐配强基层团干队伍,夯实基层团建基础。
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讲好罗湖青年故事。
一是推选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其中,罗湖区驰援武汉雷神山抗疫的“罗湖女战士”杨艳和文锦渡边检站民警杨中原荣获“深圳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荣誉;罗湖区渔邨社区工作站荣获“深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二是开展“我们都一YOUNG”-“五四”青年展,共展出12名党史人物与12名罗湖青年代表事迹,展览紧贴“奋斗”主题,引领凝聚罗湖青年激荡探索之心,坚定奋斗之路。举办“万象罗湖-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罗湖“五四”青年说主题活动,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从不同的视角分享拼搏和奋斗的故事,通过“线上+线下”为市民带来一场特别的青年交流分享会。
三、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一是举办“兰馨湾区·万象罗湖”深港澳青年兰花“家”年华活动,以亲子游+兰文化体验的形式“以兰会友”,并在“罗湖共青团港澳青年服务年”启动仪式上正式服务港澳青年的行动方案,方案从方面建立全方位、立体的港澳青年服务体系,进一步助力深港澳青年交流交往交融。二是开展“我们都一YOUNG”-“五四”青年展,共展出12名党史人物与12名罗湖青年代表事迹,展览紧贴“奋斗”主题,引领凝聚罗湖青年激荡探索之心,坚定奋斗之路。举办“万象罗湖-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罗湖“五四”青年说主题活动,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从不同的视角分享拼搏和奋斗的故事,通过“线上+线下”为市民带来一场特别的青年交流分享会,展现当代罗湖青年的亮丽风采,激励更多的青年创造出新的业绩,为推动罗湖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四、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志愿服务力量,凝聚群防群治的合力,发出倡议书和招募令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和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以街道为单位成立10个中队,以社区为单位成立83个小队,建立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伍120支,超9000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无接触式辅助志愿服务,累计上岗4.2万人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切实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罗湖志愿力量。积极推进青年突击队组建,发动全区各单位组建青年突击队150支,队员超2000人,其中组建团区委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突击队先锋带头作用,利用工作下班时间分别在核酸采集点、疫苗接种点、社区小区卡口等防控一线点位协助开展家户排查、设卡测温、采集检测秩序引导等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疫情期间团区委青年突击队累计出动85人次,服务时长超300小时,展现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为做好罗湖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五、开展春运志愿服务工作
为做好春运期间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团区委积极统筹组织开展春运志愿服务。于1月28日至2月10日为期14天的春运期间,每天招募150人次志愿者,在深圳火车站、深圳汽车站的售票厅、候车室、电梯口等重要场所,为市民及旅客提供秩序维护、咨询引导、重点旅客帮扶等便民服务,并在深圳火车站站前广场设置暖心志愿服务摊位,为有需要的旅客送上温暖的姜茶。春运期间,志愿者热心呵护市民的出行安全,服务市民及旅客约26万人次,赢得了市民群众的信赖和满意。
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一是根据区文明办总体部署,按属地原则,统筹安排各街道团工委、各街道义工联配合交警部门在辖区54个重点路口(市级8个、区级46个),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维护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服务时间以早晚高峰时段为主(即7:30-9:30,17:30-19:30),组织志愿者参与路面站岗、执勤,对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开展“一盔一带”宣传教育活动,提升驾乘人员交通安全意识,营造浓厚志愿服务氛围。二是组建团区委本级志愿服务队,利用每周五上班前半小时,在单位周边交通节点,以“文明出行”为主题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并动员辖区志愿者争当交通安全管理的“体验者”,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志愿力量。三是指导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医院、交通场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政务大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的主导单位,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常态化提供志愿服务,做到“有标识有人员有台账有制度”的“四有”。四是以“志愿罗湖、温暖邻里”为主题,开展“10+1”志愿服务项目(10个主题志愿服务项目+1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充分用好“双工联动”(社工+义工)工作模式,由社区党委牵头,社工负责、志愿者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邻里志愿服务工作,丰富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居民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截止2021年7月底,罗湖区共开展4872场次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五是安排了团区委机关工作人员2人一组方式,对辖区各样本框重点督查点位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及54个重点路口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开展巡查,并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负责人,同时将问题形成工作提醒反馈给相应的街道,目前已4次志愿服务巡查提醒,督促街道要严格按照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工作要求,进行排查、整改,查漏补缺。
七、搭建心理志愿服务平台
以罗湖区志愿者服务大厅为载体,建立罗湖区未成年人心灵关爱中心,整合区域内心理志愿服务资源,紧紧聚焦未成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向全区广大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心理评估、情绪压力、亲子教育、人际关系等咨询服务,为辖区家庭在遇到困惑挫折时开辟守护渠道。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置沙盘游戏室、心灵涂鸦室、音乐舞动治疗室、情绪宣泄室等功能空间;开通未成年人24小时心灵关爱热线,配备专用的热线接听、记录、转接、录音、存储设备;开设线下未成人心理健康驿站,采取社会服务+专业志愿服务+个案转介服务“三位一体”相融合工作模式,面向对全区广大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个案咨询、家庭治疗、团体咨询、公益咨询服务,对未成年人心理风险提前研判,服务呵护辖区未成年人的心灵健康陪护。
八、开展2021年上半年各城市U站安全巡检工作
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决策和部署,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罗湖区城市志愿服务U站的正常运行,保证值班义工的自身安全问题,6月9-10日,团区委、区义工联联合罗湖区消防救援大队组织防火巡查员对罗湖辖区9个城市U站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针对U站存在的灭火器过期、室内电线未套PVC绝缘管等安全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整改;对U站值班义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详细介绍消防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并现场操作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同时,讲解了如何对站内电器线路、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等内容。使U站值班义工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的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科技工作汇报范文6
一、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赣府厅字〔2014〕63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以“五个有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一)有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一是行政审批信息实现了全公开。对行政审批事项做好了“接、管、放”工作,及时重新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和政务服务指南,全面梳理、清理过期政府信息公开事项。今年1—11月,共公开政府信息50条,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事项6项、行政职权事项3项、便民服务事项5项和行政处罚事项0项,每个事项均明确了具体内容。公布区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项。在区便民服务中心和家具配套市场开设了知识产权和技术市场等行政服务窗口。
(二)有力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我局认真落实财政预算收支和“三公”经费情况公开工作,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公开平台上了本单位的预算收支和“三公”经费情况表。
(三)有力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加多元。我局在家具城设立巨型广告牌并开设服务窗口,开展知识产权受理及维权服务,并开通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电信电话12330”,区维权工作网站;二是在区政务公开网站相关服务信息。截至目前,我局政府门户网站累计公开各类信息500多条,其中2014年公开50条。
二、对政策措施和热点舆情解读回应情况
今年,根据工作需要,我局在区维权工作网站了知识产权申请、维权等相关知识信息,并通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电信电话12330”电话接受群众对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投诉,及时使群众的诉求得到回响。
三、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等情况
近年来,我局在国家、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大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一是平台建设不断强化。以“依托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系统”,结合本局的实际,实现了部门信息公开和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健全。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基础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更新完善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开指南,细化公开范围和目录,方便公众查询和获取。三是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对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了明确分工,及时对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限等具体工作进行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政务公开水平,提供了政务服务的制度保障。建立了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主导作用,加强信息公开培训力度,使信息公开培训范围覆盖各公开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较大,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如下:一是领导意识还不够,信息上报不够及时。二是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健全,人员紧缺,职责也明确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