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研究报告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材料收集

一、地质调查的技术原则

1.1收集材料,遥感解译现行多学科结合

在地质调查开始之前,重点需要做好的工作是收集地质材料,尤其是要通过遥感图形进行地质的解译和破解工作,从而可以准确的得出该地段的地貌、低层、结构和水文特点,同时,遥感图像还可以提供当地的环境、气候、植被等具体的数据,这对于地质的勘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综合,从而得出该地段整体的地质和环境情况,对于其中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该地段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1.2新技术 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现在的地质勘探通过一些具体的技术来完成,比如遥感图像的解析、综合性的地面和环境的勘查、合理的实验操作以及地下水为的长期监测和数据显示等,把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成型的数据库,方便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要学会写研究报告,进行图形的破译和解析工作,从而得出下步工作的方法,比如在3s系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贯穿整个报告的始终,同时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本地的水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层次性的分析模式,利用电脑等高科技的手段画图,从而制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多媒体状态图形,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技术水平,会使得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的完善和完备[2]。

1.3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水量大,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可以作为重点的调查地区,而其他的地区可通过一定的控制调节,从而达到完备的效果。现在,遥感图像技术和成果,主要是按照精度水平进行调查工作的,在遥感解析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合适的方法进行水资源和当地环境的调查工作十分必要。当然,重点的是做好各个地区的整体化的研究,就是指在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动态性的因素,比如水质,地下的岩体,植被的自身生长以及一些化学元素的不断变化,这对于当今的演化规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今世界,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各种生态环境变的异常脆弱,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地质的控制盒调查工作,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更加可靠和有代表性的方式。

1.4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分析

所谓的地质勘探和实验工作中,一定要科学的制定方法,采取智慧集结和思维相互补充的方案进行,特别是要做到到最后各方面达成共识的方法,尤其是要合理的运用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念,在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技巧,建立合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地质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抓主要的矛盾,认识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意义,进行全方面的深入调查,才能够准确合理的进行工作,做一些一般性的调查和控制,压根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之间的利弊,以及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发展起来的,利用唯物主义原理,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做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管理合力,能够考虑到各个分子在地质环境中的租用,从而更好的掌握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能够由表及里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实践发展的道路。

1.5基础性 公益性原则

在地质调查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底线和准则,首先不能够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要求,特别是一些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合理的遵守,工作的结果能够如实的表现出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特别是一些生态资源的发展状况,通过科学的研究,不断了解生态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认识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重要作用,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的,尤其在公益性战略性的过程中,是为了地方经济的不懈发展,以及城市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夯实进行的。需要十分可靠而准确的数据[1]。

二、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2.1收集资料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任何科学的图像和报告都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根据科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合理的匹配和发展出来的,特别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于现有的科学成果来说,事物和问题之间需要高度的重视和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收集的资料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十分必要。而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收集资料内容多而杂,主要内容有:当地的水田面积、机井的分布情况,各个地下水位的下降程度、水土的流失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开放状况等,尤其是一些长远的规划方面来说,具有科学的文件作为指导,具有一些文物和环境的因素作为保证,才能够保证农业的综合发展前景,才能够对于当地的水土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

2.2遥感解译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地质的工作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开展遥感解译提高了工作精确,加快工作进度,同时对全区的地址、地貌、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水系、矿产及生态地质有一个区域性的认识。能精度较高的定位、定量到地块,提取多种信息,拓宽视域,有效地分置野外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分析现有数据的时相、质量。如果为1/50万的工作区,则应用1/25万地形图校正,然后经过重采样、图像增强、制作1/50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图。建立解译标志,并进行解译。利用一体化的RS与GIS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作业方式,实现土壤、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即遥感数字影像――人机交互判断――计算机量测汇总――数据的有机综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地质调查后,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地质资源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需要的信息,而地质进行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让调查方法能够得到提升。使得调查的结果信息更全面、详细,为我国目前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测绘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technology with high resolution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ion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 of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of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With the help of photogrammetry correction model precision and appropriate ground control poi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ion.

Key words: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影像逐渐由原先的几何测量能力不足、应用范围狭小向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影像发展,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卫星遥感影像包括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发展更为可观,已经达到一米范围之内,军用遥感影像甚至达到0.1 米;光谱分辨率更为可观已达到5-6nm(纳米),包括高光谱在内已超过400 个波段。当前随着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兴起,为建筑工程测绘生产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影像测绘生产领域现状

在现代信息测绘领域的基础测绘中,国家各种应用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生产应用和更新都是基于航空影像技术,而空间分辨率计划由于受到本身几何测量能力的限制,知识遥感影像不能在测绘领域大显身手,在地形测量制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几何测量能力要有高精度性,有较强的空间定位能力,在这一点上,航空影像就显得更占优势,在制图人员的眼里,如果没有几何测能的缺陷,遥感影像相对于航空影像在很多方面都占据着极为重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在没有专门的飞行计划和航空管制条件下,可以快速地获取相关信息。

2、通过卫星全生命周期运行(这个周期还可通过发射继发卫星进一步延长),可以在继承原始遗留下的数据而反复的获取全球各地详细的大地影像。

3、遥感影像技术地面覆盖范围广。

4、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和辐射信息相对较为丰富。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影像技术作为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代表兴起,并逐渐成为一种测绘应用技术潮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测绘领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会成为不可取代的应用技术,成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制图的重要影像源。

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

如今市场上已经相继出现IKONOS(1999年),EROS(2000年),QuickBird(2001年)等高分辨率遥感系统,并受到了良好的评价,这些遥感系统在继承老式的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高光谱分辨率、运行周期长、大覆盖范围等优点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强大的几何测量能力,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并且能够在轨道形成立体图像,进而获得地面目标的立体三维空间信息,以IKONOS 影像为例,经调查研究表明,它的空间分辨率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相比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具有以下3个有特点:

1、传感器的成像焦距长达10m,以此可以从轨道获得更加准确的地面相关地貌信息。为高精度测绘提供技术支撑。

2、CCD 线阵列立体成像传感器可以从前视、正视和后视3 种观测角度进行观测研究,能够通过轨道内或轨道间成像的方式获得立体图像,进而获得地面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

3、形成的立体目标图像的相对基高比超过0.6,接近一般航空影像的技术水平,这足以能够满足测绘的需要。

然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基础测绘生产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受大气折射和地球曲率的影响较大;CCD 线性阵列传感器的摄影测量模型不够完善;由于大气云雾覆盖的因素导致影像的可视性较低;其子项目的空间分辨率不够高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充分发挥遥感影像技术在基础测绘生产领域中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更新,不断完善,以提高基础测绘能力,促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飞跃。

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于基础

测绘在生产和发展的潜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我们国家一般比例尺的地图上应用的非常的广泛,并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测绘方面,对于所需要的影像源有着特别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影像上面必须能够提出非常大并非常细小和详细的特征物质。其次,影像上面必须要有关于特别多的地形信息和关于地形地貌的高程的信息。最后,在地面上一般的目标定位时,这里主要是指空间定位,影像必须确保有着足够的精度和几何尺寸的精度。具体的要求分析如下:

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征·地物提取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因为它有着非常高的立体空间分辨率,所以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地面上的地物的细节和特征。从外国学者的研究报告中,毫米级超高分辨率感影像已经满足了1:10 000 到l:50 000 的比例尺的基本制图的要求并且可以清晰的反应出目标物体的特征和具体的特征也可以很好的识别和提取,并且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比例尺调的更大,更好的满足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细长的物体上提取信息时,像电线、围墙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很难确定的并且也是很难提取具体的信息。

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高程信息的能力

(1)投影差在地面起伏中的应用

为了能更好的测量高程的信息情况,一般的遥感影像上务必存在一些起伏形式的地表相对起伏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反映出和提取出高程信息。比如,在地面上的事物的高度D 米,以日为飞行高度,焦距为厂,传感器在地物距离正下方的距离地面点为R,从而得到由于高差的原因得到的地物地面起伏投影差为d 为d=Dh。f/H'R/(H-Dh、)。详细的分析如下:

①卫星遥感的高度已经远远的超过航天飞行器的拍摄高度,所以因此而形成的成像的焦距是非常的大,这样就使得航摄比例尺能够和影像的比例尺厂/日的大小接近。

②然而对于卫星正下方的物体来说,投影的差距是非常的小,然而因为遥感卫星的摄像范围是非常的大,因此在影像的边缘处,所拍摄到的分子半径是非常大的。因此,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表征地形信息的地面投影差是相当大的,接近于航空影像上的水平。

(2)立体相对模型的基高比和视差

然而对于制图的精度来说,影像的立体像对模型的基高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航空飞机而言影像的基高比一般在0.8 左右、置变化所产生的在飞行方向上的地物点的位置变化称作视差。有时单张的影像上的地表特征的地貌信息的高程差,视觉也是可以用来表示影像是否能够真正的反映特别的多的地形地貌信息。

五、结束语

如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更新,已经形成了集高程信息获取能力、高精度纠正能力和地表物体提取能力等技术优势于一身测绘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地图比例尺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其目前的应用水平,已经基本可以取代过去的航空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基础测绘生产对航空影像的依赖。由于发展的需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需要通过更加严格的摄影模型实验,结合其自有的覆盖面广、高光谱分辨率、重复获取性以及在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增进获取与传送能力,提高测设地面物体空间位置的精度,以促进基础测绘生产的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 鲍建宽.陈文慧基于QuickBird 影像和GPS RTK 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测绘[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1).

[2] 何金学.航空摄影在尼日利亚铁路建设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7(6).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物探;遥感;基础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确保设计和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仅要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要提出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并给出预防和治理的措施建议,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1水文地质的描述

在研究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现场重点调查,为方案选择及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对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河谷、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长大隧道、大河桥渡等重大工程地段,应充分发挥遥感和物探作用,采用以遥感和综合物探为主,辅以必要钻探、测试的综合勘探技术,查明重大地质问题,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内,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我院是云南省勘察设计单位50强之一,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察、矿产勘查及钻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物探勘探、岩土工程测试、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及开发整理等业务。持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地基基础一级施工资质;地质灾害勘查甲级、设计甲级、施工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地热水资源开采施工、评价甲级资质;固体矿产勘查乙级证书;工程测绘甲级资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

云南省水利厅颁发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凿井乙级资质,我这里指的基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这项工作是基础的基础,就是立足野外实地调查才能编好勘探设计,来指导工作。反之,不作基础工作而盲目打钻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在很多勘察报告中,仅仅提供勘察期间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及其高程。其实在工程设计中,对地下水的评价将对工程安全与造价产生极大影响。

2 水文地质的工程勘查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工作领域方面,提出进一步增强地质工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新型工业化与优化布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国土规划与整治、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拓宽地质工作领域,开展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及非常规能源、低品位矿的利用及尾矿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等专项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应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前四纪地质测绘可采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15万手图资料,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需要,做必要的补充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应布置在地下水天然露头、人工露头、地表水体分布的地点以及对水文地质单元界线有控制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地下水动态监测各项实际资料,必须及时整理,认真审查,最终应编制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实际材料图,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动态单项历时曲线及综合历时曲线,必要时,应绘制地下水动态与开采量、气象、水文等关系曲线图,地下水补给资源。主要计算天然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天然补给量也可以用地下水排泄量与储存量的变化量的代数和计算。当地下水排泄量是河水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时,地下水补给量可采用水文分割法计算。

3 工程勘察工作要求

在实施地质调绘和开展综合勘探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合理布置钻孔;提高布孔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保证钻孔间距和钻孔深度满足客运专线各勘察设计阶段,特别是无碴轨道沉降控制的精度要求;钻探工艺、钻探记录和钻探取样必须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钻探资料及钻探岩芯鉴定的准确性。要按现行规范、规程,将地质、调绘、遥感、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各种手段取得的数据、图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互相补充验证,综合编制地质报告和图件,在文字报告和地质图件中应充分反映遥感、物探和原位测试资料信息,各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地质、遥感、物探、原位测试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程地质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时总结客运专线勘察工作经验,提高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水平;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位以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土体从上到下,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大小,压缩模量、承载力由大小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部位,经长期淋滤作用,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粒间连接力,往往形成”硬壳层”,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小而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减小,压缩模量、承载力增高。但应当指出,残积土与强风化岩接触部位,由于强风化岩中往往含有风化孔隙裂隙水,直接作用于残积土底部土层,因而往往在残积土与强风化岩接触带形成一个软塑土层。

4 结论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工程勘察中要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据此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响,有助于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之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因此如何合理的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经济可靠的防护措施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工作。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以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咸恭等.专门工程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水文地质 工程勘察探讨

中图分类号:[P34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研究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现场重点调查,为方案选择及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对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河谷、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长大隧道、大河桥渡等重大工程地段,应充分发挥遥感和物探作用,采用以遥感和综合物探为主,辅以必要钻探、测试的综合勘探技术,查明重大地质问题,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内,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我院是云南省勘察设计单位50强之一,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察、矿产勘查及钻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物探勘探、岩土工程测试、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及开发整理等业务。持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地基基础一级施工资质;地质灾害勘查甲级、设计甲级、施工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地热水资源开采施工、评价甲级资质;固体矿产勘查乙级证书;工程测绘甲级资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

一、工程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的概述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1)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

2)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人为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按照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从工程的角度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当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液化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等。

2、岩土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在以往的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较为重视,而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勘察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不同,而且影响程度与岩土类型有关。岩土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如下:

1)软化性: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透水性: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一般用渗透系数表示,而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注水和压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

4)给水性: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二 水文地质的工程勘查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工作领域方面,提出进一步增强地质工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新型工业化与优化布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国土规划与整治、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拓宽地质工作领域,开展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及非常规能源、低品位矿的利用及尾矿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等专项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应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前四纪地质测绘可采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1﹕5万手图资料,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需要,做必要的补充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应布置在地下水天然露头、人工露头、地表水体分布的地点以及对水文地质单元界线有控制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地下水动态监测各项实际资料,必须及时整理,认真审查,最终应编制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实际材料图,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动态单项历时曲线及综合历时曲线,必要时,应绘制地下水动态与开采量、气象、水文等关系曲线图,地下水补给资源。主要计算天然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天然补给量也可以用地下水排泄量与储存量的变化量的代数和计算。当地下水排泄量是河水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时,地下水补给量可采用水文分割法计算。

三、工程勘察工作要求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测;水文地质;危害影响

1.水文地质勘察设计

所谓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是指通过多种勘察途径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以及分布情况。在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地下水运动进行科学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总量和地下水性质。在勘察过程中,需要站在施工角度预先处理各类问题,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埋藏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可能会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整体造成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若地基基础压缩层所在范围内有松散或者是饱和的粉细砂、粉土等,就需分析产生液化、流沙的可能性。若基础下部位置存在承压含水层,则需要对基坑开挖结束后承压水是否对基坑地板造成破坏进行研究。若工程建设中需要在地下水位之下开展基坑开挖工作,则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壤渗透性以及富水性进行试验分析。另外,还需要对人工降水造成的土置下降和边坡稳定性变化等进行评估,还需要对可能会对周边事物造成的影响类型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判断。

2.水文地质对工程勘测的不良影响

2.1潜水位上升危害

对某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发现,施工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主要是孔隙潜水,年水位变化幅度较小,主要分布于砂砾层,通过大气降水与地下径流补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当地河流、湖泊及天气环境因素等没有充分考虑,在建筑工程施工影响下导致潜水位出现起伏,最终导致潜水位上升,建筑工程难以顺利展开施工工作,对工程的影响较大。如当潜水位上升时,会使沙质土或粉质土的含水量增大,含水量出现饱和状态时,造成流砂、管涌、砂土液化等现象,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当潜水位上升时,易造成工程地基隆起或发生侧移,地基侧移会导致工程主体倾斜,出现墙体破裂;而地基隆起则会导致工程稳固性下降,出现地基上浮。当潜水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地下室会发生漏水、渗水等现象,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潜水位上升后,建筑工程地基中的粘性土质含水量增加,地基软化,从而导致地基稳固性下降,出现工程的主体结构发生沉降变形;当潜水位上升时,土壤化学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出现沼泽化倾向,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地下结构发生腐蚀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地基稳固。

2.2地下水波动危害

地下水发生波动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大气气压及水库水位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根据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发现,水文地质波动会导致岩土产生收缩及膨胀现象,水位变化频繁,当岩土收缩膨胀的幅度较大时,或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时,会导致地基出现裂缝,从而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破坏。不仅如此,地下水位发生波动会导致含盐地层溶解,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发生位移,从而影响了建筑结构的稳固性。最后,当地下水位发生适当波动时会增加土体的压力,提高土体密实度。但当外界的压力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时,会出现管涌及基坑突涌的现象。

3.应对措施

3.1勘察施工基本要求

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内容繁杂,要求高,需要注重细节处理以及对各环节的严格管控。在勘察之前,需进行环境调查和地质勘测,在调查勘测结果的基础上就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M行研究,制定科学的钻孔方案。在钻孔时,结合现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钻孔的布置工作,保证布孔的合理性,相邻钻孔之间需保持适宜的距离,钻孔深度需达到勘察的基本要求。钻探工艺、钻探记录以及钻探取样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进行。按照当前行业规定和技术要求开展地质勘察、测绘、遥感、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以及土工试验等工作内容,并整合相关勘测资料,相互补充和验证,编制最为完整和准确的地质报告文件,在总结报告中客观和完整反馈地质信息和测试结果。为了保证勘测结果的准确,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在地下水位和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以下,其变化规律一般如下:

土体从上至下,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压缩模量和承载力会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以上经过长时间的雨水侵蚀,铁铝元素不断富集使土颗粒不断粘结,形成“硬壳层”,所以含水量和孔隙小,但是压缩模量和承载力不断增加。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因为地下水的反复运用,土壤中的铁铝元素不断流失,土质松软,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而压缩模量和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因为地下水运动较为缓慢,对土层的影响较小,但是因为覆土层的负荷,土壤密实度较高。

3.2重点测试水理性质

岩土的性质如硬度、强度和易变形度等都严重受到岩土的水理性质的干扰,进而影响到工程勘测的安全性,在进行岩土勘测的过程时,应该主要勘测这些因素:柔软性、吸水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等。地下水根据其具体的物理属性分为毛细管水、结合水以及重力水。三者的内在含义与具体区别在此就不做过多的介绍。通常在自然和人为作用的基础下,重力水可以随意活动在岩土层中,是岩土层水理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重力水是狭义上的地下水,也是我们工程勘测中水文地质分析的主要对象,要充分对重力水的地质参数进行测试,从而分析水文地质可能带来的危害。

4.水文地质危害的对策研究

工程地质勘测的最终结果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报告的基本依据包括地基设计、施工条件等。研究报告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可靠。根据以往的经验表明,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地下水的种类、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岩土种类、岩土高度、地下水位的变化状况、水文地质的相关具体参数(渗透系数、给水度以及膨胀率、软化系数等)以及水流量等等。除此之外,工程勘测过程必须在查明工程地质的条件之后,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和地质特点,分析地质环境会给工程实施带来的影响,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运用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相结合的手法,将调查的重点放在平时普通勘测难以进行的地域上,确保勘查的深度与准确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前的设计工作,重点加强对潜水位上升、地下水波动等情况的分析,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遵循基本规范要求,做好水文地质危害的预防工作。希望本文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建鹏,王兴春,冯林传.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思考[J].城市地理,2016,24:72.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6

越南棱皮树蛙原产越南北部深山中,首次发现于1903年。它的皮肤棕绿相间,好似披着一层苔藓,堪称自然界“伪装大师”。这种蛙最长可达9厘米,通常雌性蛙体积比雄性蛙大。越南棱皮树蛙非常罕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曾将其列为“受威胁物种”。(来源:《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3月11日)

天宫一号全面完成在轨试验任务

已在轨飞行了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了与三艘神州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测试任务后,由于已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于3月21日正式终止数据服务。

超期服役期间,有关部门精心运营维护、严密实施监控,继续利用天宫一号开展了航天技术试验、对地遥感应用和空间环境探测,验证了低轨长寿命载人航天器设计、制造、管理、控制相关技术,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成果,为空间站的建设运营和载人航天成果的应用推广积累了重要经验。(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6年3月21日)

中国首颗暗物质卫星发现高能粒子

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于3月17日正式交付用户,至今“悟空”已在轨飞行92天,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

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说:“卫星已完成三分之二天区的扫描。目前正在紧张进行数据分析,预计年底将公布首批科学成果。”(来源:中国新闻网2016年3月18日)

“人造太阳”实验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加入美、法等国于20世纪80年起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后,在今年1月底的实验中,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时,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是“人造太阳”重要的阶段性研究进展。(来源:观察者网2016年3月15日)

科学家发现比恐龙还早的未知爬行动物

近期,科学家在巴西发现了一种存在于2.5亿年前,比恐龙出现的时代还早的爬行动物。

据介绍,这种动物有四肢,并能长到1.5米长,是一种食肉动物。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帮助他们了解导致恐龙出现的古生物进化工程。(来源:中国新闻网2016年3月14日)

天文学家发现真实版“死星”

目前,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真实版“死星”,他们认为这颗白矮星可能吞噬摧毁了至少15颗星球。

白矮星是燃料耗尽的小型恒星,这项发现有望证实当太阳停止燃烧时,太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研究报告作者、英国华威大学天文学家鲍里斯・甘斯克说:“未来有一天,我们的太阳将膨胀成一颗红巨星,逐渐摧毁水星、金星以及地球,最终成为一颗白矮星。通过观测这颗白矮星,我们可以洞悉未来太阳系的模样变化。”(来源:腾讯科技2016年3月13日)

“倾听”火星的声音

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发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下一代:火星2020探测车。该机器人探测器预计将于10年内发射,届时还将携带一台非常特殊的装备:首台火星麦克风。

加装麦克风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利,从工程角度来看也有很大益处。如果在火星上安置了麦克风,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感官,能让我们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利用这些录音,科学家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火星上的风速,甚至能识别出沙尘暴,让工程师能够及时注意到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16年3月8日)

耳道也能当“指纹”

日本电气公司(NEC)研发出一款内置麦克风的耳机,可将声音传送到使用者耳道,再借由回音特征判别耳道形状。由于每个人耳道形状均不同,故可用于辨别身份。

新耳机运作原理是,耳机传送数百微秒的声音讯号,由麦克风接收回音,其间耳机程序分辨声波形状,同时去除杂音,并可在约1秒内得出回音特征。新耳机辨别身份的准确度逾99%,同时无需扫描身体部位,这意味着使用者即使在移动或工作,仍可使用耳机确定身份。(来源:《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3月9日)

“不耗电”WiFi技术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