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体系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体系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体系培训

环境体系培训范文1

果树循环经济,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生态经济。其理念是把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置放在一个大系统内,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人、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把果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果树循环经济体系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更合理和持久的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循环型果业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它有利于解决中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果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构筑循环型社会体系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

2.1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有农村经济格局中,存在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小规模的种植结构、可耕种土地的流失、低水平的物质回报、不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以及发展资金的短缺等社会问题。迫使果树经营者们,在有限的土地上追求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品种、人工密植、过量施用化肥、不科学的使用农药等人工栽培技术,片面追求产量和收入最大化,而不去顾及环境和生态的问题。这一高产技术体系带来的物质定向输出(果实商品化后脱离生产地,进入消费市场,形成矿物质及水分的不可逆输出)成为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矛盾。同时,导致大面积的果园受到灌溉水源、土壤、化肥(尤其是劣质化肥)、农药、园内腐烂的果实和病残枝以及工厂的废气等等因素所造成的极为严重的立体污染。一边是果园土壤有效态矿物质和有机质的下降为代价,维持暂时失衡性生产的生态恶性循环,一边又是以牺牲果实中物质种类的多样性,诸如有机质、蛋白质、维生素、芳香物质等的平衡性为代价。果实风味劣变,水果品质下降,生理病害加剧,树体抗衰老、抗病害能力下降等生理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大面积的病害暴发(苹果腐烂病、苹果轮纹病、柑橘黄龙病等)已严重扼制产业的发展。据农业部统计,中国农药年用量达到80万~l00万t,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果品农药残留现象严重,危及消费者的健康以及果品的单价,商品性变劣,经济效益逐年走低,果园单产与品质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等。生态果业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果树产业经营方式,它符合人们既想追求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要追求持久效益的思路。由此,一种新的果树栽培体系——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2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

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着重点在于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的建立与链接。围绕“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核心理念,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两者并重,在特定的生态区域内,通过生物种群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养分结构与模式结构,同时将果树生态产业链延伸至加工、废物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是复合农业产业内部的一个物能互换的循环层次,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产综合体,在互惠互利的循环中,将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原则。果树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在生产实践上更是一种发展模式或技术规范。目前,中国果树循环经济建设正逐步发展,各地域、各种植业主们正在因地制宜地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探寻有益的发展模式。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模式结构:1)果树种植—全园牧草套种—畜牧养殖—废弃物利用(畜粪、秸秆、病残果、枝)沼气—沼肥还田—果树种植。2)果树种植—鲜果商品(深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肥料、农用产品)—果树种植。3)果树种植—低质产品—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肥料、农用产品)—果树种植。

3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模式分析

3.1生态栽培循环体系的构成要素

果树生态栽培循环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果树品种、土壤、气象因子、灌溉水、植被、畜牧养殖、加工技术和人。加工技术是链接果树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的关键接口,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环节。土壤是果树种植的第一要素,气象因子是必备条件,品种结构是果树生产效益的保障;适地适栽,适树适栽,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为果品的优质、高效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是该系统突出强调的内容。况且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9%。丘陵山地果园普遍为顺坡开垦种植,在高温、多雨的自然条件下,土壤中已基本不存在较易分解的原生矿物质,且长期以来的栽培方式强调清耕除草,使原有生态条件更加恶化。尤其是幼龄果园,缺乏植被覆盖,的园面及梯壁在雨季直接受到雨水的冲刷,成为远看绿悠悠、近看水土流的状况。

3.2生态栽培循环系统模式的分析

1)果树种植—全园牧草套种—草食畜牧养殖—废弃物利用(畜粪、秸杆、病残果、枝)沼气—沼渣肥还园—果树种植。该循环模式以果业为龙头,以优质牧草为纽带,在果园套种南非马唐维护梯埂,百喜草护坡,在园面套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白三叶等;利用果园空间,发展养殖业,以牧草饲养猪、兔、鸡、鹅等草食性动物。牧畜粪便、多余的草料,或可作有机肥或可用作生产沼气的原料利用,利用后的沼渣肥再还田改土。果树的枯枝、落叶亦可作为沼气的原料,使果园内的地面保持清洁,减少虫卵和有害菌源。沼气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热能,为农民生活提供了生存资源,降低了生活及果园投资的成本。因此,以牧草全园覆盖方式建立山地生态果园,以经济绿肥养土,以土养树的套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不仅使贫瘠、有机质含量较低山地果园得以改良,又使果树增产、品质提高;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农民的收入成倍增长,避免了单纯追求产量所带来的恶性循环。该循环模式可根据果农的需求灵活应用,亦可将牧草代料栽培食用菌,菌基还田改土;亦可将牧草投入基塘养鱼,塘泥还田改土等。2)果树种植—鲜果商品—消费市场—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肥料、农用产品(果树种植)。3)果树种植—低质产品—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肥料、农用产品(果树种植)。该循环模式是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将商品鲜果直接投放市场,等级差的果品经深加工后投放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加工技术将果园中生产的低质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废弃果品回收利用,加工成肥料等农用产品回返果园。该循环模式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加工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利用纳入果树产业的循环系统,既保证了上市果品的质量,又提高了果园效益,带动整个种养业的快速发展,使上一级的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以整合、提升。在上一个循环模式中,减量化所提倡的清洁生产循环体系已经建立,在延伸果树产业链的同时,“再利用,再资源”的循环理念也在果树产业中形成了自己封闭式的循环链。特别是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新兴的生物质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引入到整个果业生产系统的循环路径当中,解决了农产品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途径。在整个循环路径的物流中没有了废物的概念,只有资源的概念,各环节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将污染负效益转变为经济正效益。其中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循环农业生态园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4生态栽培循环系统模式的效益分析

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是果树循环经济体系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惠互利的生产综合体,是人工干预自然,追求效益的模式效应。它的直接效益包含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

5讨论

环境体系培训范文2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HSE管理体系内容

HSE管理体系是指由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整体。许多不同的要素通过融合一系列科学的、先进的运行模式构成HSE管理体系。从其功能上讲,它是一种事先判断自身活动可能引发的后果和危害,然后做好风险分析,提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手段。从而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一部分。

HSE管理体系,依据管理学的原理,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一体化,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既定目标。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安全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者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安全的情况下生产、不损失企业财产下顺利进行。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必须是把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二、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HSE管理体系是企业现存的各种有效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按HSE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加以规范和补充。HSE管理体系是针对可能引发风险危害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其发生、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和环境破坏,最终实现企业的HSE方针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企业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HSE体系职责不清

目前普遍认为,推行HSE管理体系主要是企业安全部门的事,这是管理中的一个误区。推行和实施HSE管理体系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工作,需要安全环保部、生产部、物资装备部、人事部、财务部、工会、行政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只有明晰体系管理职责,健全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方法,才能建立起一套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覆盖全面、操作性强、执行有力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个别领导重视不够

实施HSE管理体系,从全员的初始状态评审到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文件的试运行等,每一步骤工作,都离不开企业领导的支持与全员参与。由于个别领导对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使HSE管理从组织到人、财物资源的配置不到位,未将HSE职责层层落实,没把将HSE工作放在首位,HSE管理人员没有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执行力不强、制度不到位,从而不能将HSE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文件执行不到位

按文件执行是HSE管理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方面。个别施工单位虽然有了施工设计书,但不按设计实施是作业现场中最为突出的问题,HSE作业指导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反而成为基层单位安全资料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员工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对一些关键内容,如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危害因素、风险控制、应急预案等已制定出《HSE程序文件》,但真正按程序文件做得就更少了,这与制定文件的初衷可谓大相径庭。

4、员工HSE意识淡薄

在HSE管理体系创建和运行中,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而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具体体现在:一是观念问题。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职工在思想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接受HSE精细化管理;二是作业过程的标准化。个别职工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时有发生;三是心理问题。有的员工实际操作中存在侥幸心理,感觉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四是风险识别能力的差异。员工缺乏事前防范及事后补救的基本知识,工作中“三违”现象仍然存在,极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5、培训效果与风险识别不到位

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HSE培训,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需改进。日常工作中,一些职工不能完全接受HSE管理理念,依靠老经验判断,主观臆断,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辨别不清,为图方便,简化操作,而不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习惯性违章就不可避免。

6、HSE检查流于形式

有些企业每年至少开展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多次,同时各下属单位持续开展月度、季度、节假日、年度等专项检查,检查的内容都有明确要求。但一些基层单位长期都在应付检查,平时不重视按章行事,体系不落实到工作中,形成“两张皮”,每当上级部门检查时,就组织员工突击工作,加班加点完善台帐记录及相关材料,检查后将体系执行置之于脑后,结果检查中查出的问题是屡查不改、屡查屡犯、检查效果很差,这必将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7、重安全轻环境健康管理

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英文简称,是将健康、安全、环境工作统一管理,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采取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但是个别单位存在重体系建立,轻体系运行,对于HSE管理体系不能够真正了解其真正的用意,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片面地认为HSE管理就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而忽略了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性,不能将三者有效结合地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去。

四、推进HSE管理体系的对策

1、领导层重视并参与是实施推进HSE管理体系的保证。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是体系建立的前提,也是推进体系前进的动力,领导重视不单是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要表现在亲自参与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2、全员参与是推进HSE体系实施的关键。HSE体系建设在于实施,如果没有全员参与,就不能真正得得到贯彻实施。全员参与主要体现在全员学习和培训、全员应用和实施HSE管理要求。同时新入厂的员工及外来人员都要参加安全培训,学习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知识,并发给每位员工一本《健康、安全和环境手册,手册中详细介绍工厂的安全方针、对雇员的要求以及各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HSE宣传教育及培训是体系应用的重要保证。HSE体系培训工作,是观念树立、习惯养成、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推进HSE教育培训工作,一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灵活机动的宣传培训方式。二是培训教育内容切合实际,不仅要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基本要求,也要宣传安全与石油企业、公司发展、个人利益的关系。通过宣贯HSE培训真正达到提高全员HSE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事前预测和防范能力,力求全员参与,共同做好HSE工作。

4、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识别、评估和控制生产作业现场的风险。加强生产作业

前的危害识别,必须始终围绕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要在开展工作前进行安全分析、识别风险因素、制定落实防范措施,搞好安全技术交底。如持续开展的“消除重复患”、“安全日”、“两推广、两创建”等活动(此处是我改的,跟您的有所不同请保留),让员工从自己本职岗位的危害加以识别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大大减少施工中的危害。

5、监督检查是提高员工HSE意识的有效途经。HSE检查的本质是消除事故隐患,从我们日常的安全督查、专项检查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如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检查记录不完善、应急演练不规范、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发现和消除就会引起事故的发生。因此,监督检查是提高HSE意识、去弊除害、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自检和被检同样要做到严、细、实,不能流于形式,不放过任何疑点,注重实际效果,找准危害源头,按期整改,做好跟踪记录及整改后的复查验收,彻底消除隐患的存在。

6、推行新版HSE体系和明确清洁生产是促进HSE的有效手段。清洁生产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保护环境为出发点,使企业降耗减污、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将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工作完成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治理,以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将HSE管理与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等管理有效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更好地推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不断提升。

7、注重文化引导和制度规范相结合。HSE管理体系强调法制化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实施严格管理,这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底线,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同时也注重HSE文化建设,强调通过领导良好的HSE意识和在HSE事务方面的积极行为,培育企业良好的HSE文化氛围,引导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HSE行为。

结束语:

总之,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广泛推行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不仅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更重要的是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到体系推进中来。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掌握HSE知识技能,强化风险控制,从源头抓起,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促进HSE体系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的HSE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桂莹,刘朝晖,赵来强.石化企业HSE培训矩阵的建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05:74-77.

[2]徐峰,程慧敏,贺辉宗,孙德青,施红勋.浅议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11:7-9+26.

环境体系培训范文3

Abstract: Point out that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a core commitme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It was introduced that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always throughout standard terms and conditions such as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environment objectives and targets and environmental of compliance. A new PDCA cycle is formed surround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关键词: 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PDCA

Key words: laws and regulation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nvironmental policy;PDCA

中图分类号:X3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56-01

0引言

ISO14001:2004idt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以识别环境因素、建立环境目标指标以及完成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为策划模块,以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为实施模块,以环境因素相关特性监视监测和管理体系审核为检查模块,以不符合纠正及管理评审为提高模块而组成的环境管理PDCA运行模式。通过建立、实施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能够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取得环境绩效和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环境管理体系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遵守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法律法规是贯穿于环境管理体系的一条主线。在环境方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指标和方案、能力培训和意识及合规性评价等条款中都对法律法规有具体要求。

1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首个条款,该条款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定环境方针,以明确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宗旨和方向,并要求环境方针必须具备两个承诺,即“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为组织全体员工规定了行为准则,为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奠定了思想基础。

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标准4.3.2条款是专门提出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个条款,条款中指出[1]:“组织应识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应充分收集适宜的法律法规,收集的法律法规是针对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而不是盲目收集。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具体要求,方便组织使用,标准还要求将收集的法律法规应用于重要环境因素,从而了解法律法规对组织重要环境因素具体的要求。为组织遵纪守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3目标、指标和方案

标准4.3.3条款中有这样的要求[1]:“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要求组织在建立环境目标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但不否定和超越法律法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对象即重要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管理的目标考虑法律法规要求,这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遵守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4能力、培训和意识

在该标准条款中虽未直接提到法律法规要求,但对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以及其工作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人员接受的适当培训中就包括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所使用的相关程序,以及对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后果的培训,并通过这些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意识。

5合规性评价[2]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按照策划的结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能力,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控制,以实现环境目标指标和法律法规要求。在运行中组织能否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标准4.5.2规定: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以形成自我检查、自我发现、自我改进机制,确保组织活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6围绕法律法规形成的PDCA运行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不但在上述条款中明确了法律法规要求,同时4.4.6 运行控制、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等条款中也涵盖了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内容。体系从4.3.3策划、完成目标指标的4.4.6运行控制、4.5.2的合规性检查到 4.5.3发现不符合纠正等围绕着法律法规形成了如图1的 “PDCA”运行模式。

因此,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时要对法律法规进行策划,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时加以实现,并通过组织自我检查和最高管理者管理评审时确保其合规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法律法规始终贯穿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参考文献:

环境体系培训范文4

关键词:三标一体 整合 管理体系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Q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环境管理体系(EMS)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

“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是指实施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资源、程序和过程等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

一、邢台矿ISO9001、ISO14001和OHSMS18001管理体系整合的必要性

邢台矿于1999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3年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18001)。由于贯标的时间有先后,又由不同的部门主导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开始由运销科主管,2005年由于人员的变动,这项职能划拨到企管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安检科主管,体系文件有两套,各类工作记录超过一千份,两个管理体系各自为政,检复,每年都要进行至少两次内审,两次管理评审,两次外审,接待不同的第三方定期审核的队伍与人员,招待费与认证费重复提交,让领导与员工疲于奔命、增加了工作的繁琐。当2010年公司下达《关于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通知之后,邢台矿还需要重新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更是无法正常工作,邢台矿决定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能满足标准要求,所以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进行整合。

不同的管理体系的结合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实现组织对产品全过程控制的需要,也是企业节约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率的需要。将三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

二、“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的架构

邢台矿“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包含了三个层次:1、构建适应“三标”一体管理的组织架构;2、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形成完整的“三标”一体管理组织体系;3、建立一套完整的“三标”合一的管理体系文件。

邢台矿“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合一管理手册》,《机电设备管理程序》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程序》、《外购煤控制程序》等42个程序文件,以各科的管理办法为支撑性管理文件组成。这些文件覆盖了全矿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全员参与,确保了“三标”一体运行的有效性。

三、构建“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邢台矿成立以矿长为最高管理者、总会计师为管理者代表的贯标领导小组,聘请了世纪万安的老师对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组成了以企管办为首的贯标攻关小组,划拨经费,制定奖罚办法, 展开了项目实施。

1、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认识

虽然邢台矿已经建立了两个体系,但是很多人都把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体系活动相分离开,造成资料的重复整理,无法正确运用,针对这种情况,邢台矿首先聘请老师对高层领导进行了培训,让各分管领导对所属的单位的体系活动进行把关与审核,最高管理者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工作要做实做细,不换思想就换人。通过广泛的宣传、严格的管理,提高了全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进行职责明确划分

成立了以矿长为最高管理者、书记为顾问、总会计师为管理者代表,主持日常工作,任命工会主席为员工代表,各分管矿长为副组长的管理领导小组,以企管办牵头组织对体系的建立和文件编制;各基层单位的行政正职是本部门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者,负责本科体系活动的实施和操作性文件的编制,各科设有联络员,协助做好本科的体系工作。

3、搞好体系的教育培训,提高技能

邢台矿针对基层员工开展“双述”活动,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让每一位一线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职责烂熟于心,能够熟悉并且流利的背出自己在岗位应知应会的一切技能,邢台矿发放各岗位的个性化的手指口述卡片。培训教师由内部骨干、矿领导、外部专家担任。培训形式不拘一格,有班前会、班后会,周三周五培训和交流互动。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一律从严,实行闭卷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通过培训,使每一名职业对本岗位涉及的人、机、料、法、环、制度、流程、注意事项清楚明白,对于自己认知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让管理者感到了压力,中层领导在积极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识与业务水平,彼此形成了一个赶、学、超的局面。

4、成立考核小组,提高文件执行力度,增强体系的有效性

考核小组是由14名内审员构成,涉及安全、培训、企管、机修等多个部门,审核知识经过培训后,有一定的提高,邢台矿定期组织内审员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兑现。在落实上,从来不把体系工作单独进行检查,坚持这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常抓不懈,讲求实效。

邢台矿突出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环节,第一次内审中出现的293项问题和第二次内审中出现的261项问题,实行内审员包干出现问题的9-10个单位,经过督促整改,均已完全落实。最高管理者与各分管领导参加管理评审环节,对环节出现的不足进行认真点评,督促各科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的纰漏,提高了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中国质量协会质保中心于3月22日和4月21日对邢台矿进行了两次外审,得到了审核老师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中质协质保中心的认证审核。

四、构建“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的效果

1、通过对“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的贯彻实施,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体系管控范围,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边的全覆盖管理活动,管理流程清晰,过程透明,管理成本显著下降。

2、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环境体系培训范文5

一、绿色就业与绿色职业

当今社会面临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能源紧张等多重挑战,摈弃传统发展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就业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就业由此而生。

2007年,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绿色就业全球倡议,并将绿色就业定义为:在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中创造的,可以减轻环境影响,并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面工作。

发展绿色就业,相应地就产生一批绿色职业。200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了《绿色职业:在一个可持续的、低碳的世界里实现体面工作》的报告,该报告将绿色职业定义为: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有助于持续保护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职业。

我国修订版《大典》(征求意见稿)所标识的绿色职业,主要包括监测、保护与治理、美化生态环境,生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供大运量、高效率交通运力,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域的生产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以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设计规划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活动。通过分类标示绿色职业,旨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注重生态平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引领我国职业发展;充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形成环保、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源规划,促进劳动者培训与绿色就业,引导社会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流动。

二、绿色职业与职业技能培训

绿色职业的产生,对绿色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应运而生。在国外,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制定一系列绿色技能开发计划,以满足绿色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例如,美国为了培养工人的绿色工作技能,联邦政府提出了一项“绿色就业与培训计划” ,并以社区大学为主开展绿色技能培训;加拿大实施绿色技能网络培训项目,推动绿色技能培训;德国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基础上,增加适用于绿色技能培训内容,以适应绿色技术应用要求。

我国政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需求,已着手实施绿色技能培训计划,并对有关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绿色技能培训。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绿色职业岗位和绿色职业能力研究,开发绿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快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绿色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1.加快绿色职业标准开发

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应达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职业标准是引导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专业、课程,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依据。修订版《大典》一旦颁布实施后,相关部门就应及时对已确定的100多个绿色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规范,依据职业标准开发绿色培训专业标准,完善绿色职业培训标准体系,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绿色技能教育和培训计划,逐步开展绿色职业从业资格认证和绿色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2.加快绿色技能培训教材开发

实施绿色就业的关键是大力开展绿色就业技能培训,开发绿色技能培训教材。根据我国实际,应建立以职业技术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绿色技能培训体系,培养发展绿色经济所需要的技能人才。要建立覆盖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各类培训的绿色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绿色技能培训所需的教材,形成覆盖各类劳动者的绿色职业技能教材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绿色技能水平。这里所说的绿色技能也并不是说存在一种全新的“绿色技能”。现存职业的基础能力同样适用于绿色职业,只是在原有技能培训体系中,增加一些新的课程,要求受训人员掌握更多的绿色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传统职业和专业课程中,更新并增加绿色知识和绿色技能要求。

3.加强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全力扶持绿色技能培训健康发展

环境体系培训范文6

按照《关于开展“十一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依照《规划》,从环境[文秘站:]应急管理及协调机制建设情况,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等4个方面逐项开展了分析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市危化品单位的监管,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来,我局着力推进危化品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组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使区县环保部门对危化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部门报送辖区内重点危化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使用及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应急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二是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并准备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为下一步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三是我局一直将建立危险废物和危化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我局以12369应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与市安监、市交通、市公安、市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涉及危险废物、危化品的环境污染事件,我局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等。

四是以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为纽带建立了跨省、市流域断面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环保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和整改落实情况检查为抓手,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减少较大、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局对全市200余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保部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两套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定期修改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纵向、横向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确定了万州、涪陵、永川等七个环境应急分中心区域职责,并构建了市级与区县(自治县)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网络体系,使我市环保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三是从机构与职责、接警与出警、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应急考核体系,实行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半年工作情况公布。

四是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在汛期、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及节假日期间等特殊时期,积极督促各区县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检查和演练工作。做好环境应急准备,确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应急人员迅速到位,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车辆等状态良好,环境应急指挥决策、调度安排、信息反馈等应急环节衔接有序,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五是组织督促隐患排查、检查。围绕一年一度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上报信息。严肃值班纪律,要求各区县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区县、有关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时报市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七是妥善处置,保障安全。我市环保系统在抓机制、抓建设、完善预案、排除隐患的同时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近三年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00余件。

三、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是在环保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加强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监察、监测、预警在内的环境应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我市环保系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上半年,我市40个区县新增应急执法车辆25辆、应急监测车2辆、环境应急监测设备35套。

二是强化了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强了环境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开发了《__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应急平台,完善了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 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资源库相关子项目的信息整合工作,使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快速。

三是加强了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指导,我局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环境应急人员的应对水平,每年通过督促全市40个区县进行突发环境应急演练等手段,锻炼了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和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整体实力。

四、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市环保系统已经制定印发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1个,各重点环境风险防范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共计244个,初步建立了__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近三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举办事故灾难类(含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6次、科普宣教13次。市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40个区县环保部门均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并根据应急预案确定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相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目前,全市环保系统拥有各类环境应急监测与防护设备780台套、专用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测车13辆。目前,我局与相邻省环保局正协作调研制定我市跨区域、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全市尚未完成统一的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判断能力,采取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个别企业环境意识较差,诚信排污信誉度低。特别是极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不时有不正当排污或擅自停运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给环境应急工作造成潜在压力。

三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给环境应急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此函。

附件: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规划评估

__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0月23日印发

附件:

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__市环境保护局(10月14日)

序号建设内容“十一五”规划前建设情况“十一五”规划

实施至今建设情况备注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部门(单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12369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环境响应系统;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预警队伍,各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急机构。二是整合12369中心功能,建立了以投诉、应急、在线监测(控)三个平台合一的环境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制定__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由我局宣教处统一信息

利用媒体及其他方法预警信息情况通过我局网站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信息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部门(单位)应急平台建设未建立已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未建立已建立

3专兼职队伍建设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武警应急装备建设//

相关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建设已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库(点)及种类、数量建立了以市监测中心为重心、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库、并在各区县环境监察部门中基本建立了应急处置扩防护设备物资储备

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平战结合、战备交通与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建设/市环境监察总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辆、市监测中心配备应急监测车4辆、40个区县均配备了1-2辆环境监测、执法车辆。

铁路、公路、水交通应急( )抢险能力建设仅在巫山配备1只监测船新增监测船5艘(市监测中心、库区四个区县各1艘)

应急交通“绿色通道”落实情况//

警务航空、空中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无

6

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卫星、集群通信配备)未建立已初步建立以cdma无线网络为主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但区县尚未配备,未形成网络

部门应急移动车、应急通信配备情况/除应急指挥车1辆、尚未配备

7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生命工程恢复重建能力(包括水、电、气、油、市政设施等)建设//

突发事件救助、补偿、怃恤、安置标准修定/

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能力建设/

受突发事件影响群众心理援助、社区捐助站(点)情况/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

8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情况正在推行

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况正在实施

市级部门(单位)应急实验室建设已建立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应急实验室

应急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和考核情况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9

应急培训演练与宣教工作学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相关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情况/

编印发放公共安全宣传册(图)/

开展公共安全专题宣传活动情况/

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情况每年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举行各类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情况从以来每年将各区县开展应急演练纳入年终考核,十一五期间各区县累计进行50余次。

应急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出境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情况十一五期间选派10余人次自主组织或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出境应急演培训。

10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11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建立万州、涪陵、黔江、永 川、江津、合川、长寿7个环境应急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