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社会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很好地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因此,将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引入到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授、学习、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
行动导向型教学最早起源于欧洲的德国,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理论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活动作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行为活动加以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2、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二是教学的目标制定的不够清晰,且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运用行动导向型方法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在这三个目标之中,知识目标必须要以具有可以量化的标准为前提;而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强调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在畜牧兽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基础。
2.2借用实际案例。在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教师可以配套展示相应的照片、实物,让学生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任务,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将更有针对性。
2.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重要保证。以下介绍几种比较适合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防治手段和鉴别诊断等知识进行学习时,这种方法效果更加明显。
卡片技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将对问题的分析填写在相应的卡片上,然后将卡片汇总后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一步加以引导,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卡片技术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
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病例的图片,动画,同时,结合老师适当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临床症状、案例分析、鉴别诊断等项目的教学上,效果尤其明显。
3、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分析
3.1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将行动导向型教学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型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积极鼓励其自己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二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更突出强调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型教学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形式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此过程过,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形成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行动导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行动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对于教学的场地、设备以及班级人数规模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有一些教学方案会很难落实。尽管如此,由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优点明显,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应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行动导向型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深刻转变,中职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它的特殊地位,要完成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方法变革与更新思想,达成目标。以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为例,探讨专业改革方法。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民生温饱诸多问题。故搞好养殖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1.教学设施及条件
畜牧兽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中小城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难以投入资金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教学设备不足、设备老化是普遍现象。专业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对畜牧兽医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是无法提高畜牧兽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现状
中职学校入读门槛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1、荣誉感和自信心不足;2、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3、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较差;4、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5、部分学生有与智力因素无关的“读写困难症”。
3.内容、方法和手段
目前中专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较早的水平上。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和笼统,所学的专业课程中,部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太大用处,而许多实用性强的课程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却又没有学到。学生除了学习畜牧兽医的基础理论、简单的动物饲养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最新畜牧兽医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特别是新的畜牧兽医概念和专业化、规范化的应用技能的培养。
由于中职学校对畜牧兽医教学投入的缺乏,学生的实践机会不足,缺乏系统的畜牧兽医操作实践的培训,我们花二至三年培养出来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其畜牧兽医操作实践能力而言,只能比社会上初中毕业的饲养员略强,一些畜牧兽医的基础操作能力如静脉注射和接产等甚至还不如他们。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如果不进行改革,很难有出路。
二、专业建设和课革思路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近年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动荡,更加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对于当前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的自信心、职业生涯中的合作精神、纪律性和组织性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模块来实现,贯穿干整个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手段上必须抓住学生的特点,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切实收到教育之实效。
2.改革专业课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1)进行课程改革、突出技能培养。畜牧兽医专业范围广、课程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职业实际需要,部分课程以及内容应该进行调整。《宠物驯养与疾病防治》课时量大,缺乏材料,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的机会,学生学习难度大但一般来说,和应用类课程关系不是很大。这类课程内容可以精简,或作为拓展型课程来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突出实践教学。在突出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概念的掌握能够满足职业需要即可,这也适合于现状。事实上,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
任务驱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任务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实践活动。在畜牧兽医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先创设情境,既而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并着力去解决。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成就,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三、评价体系
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
1.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2.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四、结语
一切从实际出发,中等职业教育也需要顾及现状,以就业为主,再兼顾提高。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开通学生提高学业水平的可能通道。使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根据各自能力和可能,各得其所。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专畜牧兽医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专的畜牧兽医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家驹.外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77-81.
[2]万军.浅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2(5):357-357.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教学模式;畜牧兽医;效率;多媒体
伴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进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在寻求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改变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法、转换教育结构,助推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这样的新型理念给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办法及教学方式带来了许多机遇。在为推行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动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出现了更多挑战。
1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广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持续施加压力,特别是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大多数教师的短板所在,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基础,掌握新型教育方法能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以往的课堂结构进行改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用时也对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任务进程进行组织,以课堂主导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并且将教学主导权在手中牢牢把握。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则是把课堂的主导权交付给学生,树立起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从台下走上台前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主动接收知识。而老师也应该从思想上树立角色转变意识,从主导的理念转变为指导和辅导,烘托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鞭策学生去学习,转变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以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从理性教学更快的将学生带入到感性教学之中,通过展现多画面多直观的形式,采取PPT及Flsash等方法,将原本无法展示,只能通过老师描述、黑板板书的枯燥无味课堂,营造出活跃的气氛,增加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利用情景搭建的方式,使用代入感极强的畜牧兽医专业影视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实操兴趣,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专业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多元化的教育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多元化的锻炼,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直面困难的能力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教学资源来选择,找出自己喜欢的知识点,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还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大胆展示自我,表达出自己独到的想法,与广泛网络信息进行交流,以多角度眼界进行分析。巩固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过程中持续增强对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或课余时间跟学生交流,不但能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还能抓住学生们交谈的热议点,也能在交流中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切入点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来传播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2]。
3模拟临床教学,增加实践阅历
临床病例教学有的特点就是有较为明显的随机性和实践性,有些病例也许长时间都不会遇到,而有些病例可能会在一定时间段大规模的暴发。在实际临床中,有一些病症的发病率较低,也许有的师生从业一生都无法遇到,既然无法遇到更无法谈论实际医治的问题[3]。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同多数文化课不同,他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架构动态且立体的生物概念,那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轻易达到。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情景架设,在模拟系统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出仿真的病例信息和临床诊疗的场景,让学生在无医疗风险的情况下得到实操的机会,以直观的形象将学习知识带展现至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悟,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现在教学技术在畜牧兽医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着重的体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突出教学侧重点,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的创造性,在学习中展现自我,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教师也应该主动去了解新型教学技术的动态,不断研发新技术,利用新技能,向学生展现更加直观的知识平台,也为畜牧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胜.关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2):3-4.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5-01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而提出的在当前我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理念。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和坚持的重要改革精神。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1.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内涵
中央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根本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要强调学生的就业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真正就业是以技能、理论、素养三者共同来支撑的,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观,是一种全面的就业。它除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之外,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根据国家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从专业角度讲,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具有动物疾病临床诊断能力,具有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及防控能力,具有动物药理知识和兽药临床使用及营销能力,具有动物繁殖改良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繁殖调控能力。
3.教学中如何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3.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就业能力培养转变,要从 “满堂灌”的传统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转变。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3.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如在《饲料与营养》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国情和人们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明确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列举“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危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饲养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好专业,将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3.3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和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3.1创设情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地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如在教学《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畜禽日粮配合”一节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的饲料配方,并引导学生分析配方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然后讲解饲料配方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学合理的畜禽日粮,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日粮,配方,然后在班内评比。看谁的配方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3.2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意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3.3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笔者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作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5
一、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构建应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大部分中职生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就读中职学校,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学校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就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将学科体系中适度够用的知识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我们深入养殖企业,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意义,确定职业岗位中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从而确定工作任务,并将其归类为8个行动领域、22个学习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综合素质课、技能平台课、技术课和拓展课。其中,猪病防治是技术课的核心学习领域之一,是由动物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外产科学和中毒学等传统学科有关猪疾病部分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后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该课程按照养猪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课程成绩评价。学生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如猪病预防、诊断、治疗、保健等职业岗位能力,为我国养猪业保驾护航。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各种规模猪场、动物医院和兽药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猪病防治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猪病防治课程学科体系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深入养猪企业,对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由养猪企业的猪病专家、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研讨,最后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按照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第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根据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健技术和综合技能,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归纳为5个项目(猪场预防保健技术、哺乳仔猪疾病防控技术、保育猪疾病防控技术、育肥猪疾病防控技术、种猪生产疾病防控技术)和14个能力目标。
第三,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及时将猪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第四,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猪病防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实训场所,如猪病诊疗实训室、动物医院、校内实场和校外养猪企业等场所建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一,猪病诊疗实训室,包括猪病诊断室和猪病治疗室。猪病诊疗实训室内病理标本充足,诊断仪器先进、治疗设施完善,能完成常见病毒性、细菌性等猪病的实验诊断,能满足猪病防治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还对校外养猪企业开展常见猪病病原的检测与诊断。
第二,动物医院为周边养殖场开展常见猪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并充分利用门诊猪病病例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为学生学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等知识技能提供了与兽医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校内实场为猪病防治课程的猪场消毒、猪疫苗免疫接种、猪药物保健预防及驱虫实训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实习情景中培养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四,校外养猪企业,即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养猪企业基本满足了学生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先后与广西畜牧研究所猪场等10多个养猪场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猪场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猪场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可以将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服务于养猪企业的同时,学生的猪病防治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
(四)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猪病防治课程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创新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它是指在猪病防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包括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式教学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典型的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先让学生在具体的病例情境中主动参与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提出初步的诊断意见、诊查思路和防治措施,最后,教师进行常规讲解。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就是在一个猪病讲授结束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猪病临床案例,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得出初步 诊断结论,分析诊断依据以及所须的进一步检查,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
二是现场病例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动物医院或猪病诊疗实训室接诊病例,根椐临诊情况把接触到的典型病例进行现场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对病例展开讨论,并针对疾病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依据和防治措施等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要让学生成为现场病例教学的主角。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达到复习巩固、加深理解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文本、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平时拍摄的猪病症状和病变彩色图片、视频,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制作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归纳,以加强学生对猪病症状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信息量,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
(五)完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
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也是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学校教学改革前,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主要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即考勤占10%、实验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这种课程成绩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猪病防治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的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校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猪病诊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因此,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成绩评价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4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学习过程考核占3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病例分析报告;职业能力考核占30%,这项考核根据现场教学过程、实验实习操作过程和猪病例诊疗过程中学生表现及团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成绩评价制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
由以上对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课程改革后,在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课程教学资源更充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对学生考核方法更趋合理化。课程改革主持人主编并出版了《中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习题集》,发表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猪病防治”教学中的应用》等3篇论文。
第二,课程改革制订的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等在畜牧兽医专业试验班学生中试用,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对猪病防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为93.2%。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猪病诊断和防治技能有了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参加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达95.2%,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猪病防治的课程改革后,最终集成了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习题集、授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创建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其教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同类专业课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猪病防治课程经过近四年的改革与实践,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实训环境的创建、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猪病防治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紧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滞后等问题都有待今后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在钜.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8)
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19-01
一、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1.现有的实验教材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实验教材虽然经过多次更新,但实验项目和内容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介绍的一些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课中逐步被淘汰,新的仪器设备在教材中又没有介绍;有些实验由于内容重复或实验手段的更新近来已经不适宜开设;而社会有需求的,目前已经具有的新实验方法,很多还没有纳入实验指导书中。以上情况说明,为了适应课程的发展及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合格劳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进新的教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中职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需要端正。虽然大多数中职生学习态度端正,重视专业教学,但仍有部分中职生上实践课时表现出怕脏、怕累、怕辛苦,有的干脆不来上课;即使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专心做实验,得过目过,马马虎虎。还有的中职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按照实验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按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做,结果配置的实验药品达不到要求,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中职生对实践课不够重视,是由于实践课是附属于本门理论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实践成绩只是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占的比例也不是最大的。
二、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教学改革
1.转变“填鸭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务必要明确“教学工作实际上是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这一概念,在课前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解。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知识,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听课、问答、讨论、设计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学习。以《猪生产学》为例,课堂讲授占课程总学时25.7%、现场教学占31.4%、媒体演示占11.4%、讨论分析占8.6%、作业训练占5.7%、论文写作占5.7%、专家报告占11.4%等。
2.推广现代教学方法,试行网络和或明天教学。科技水平的进步让网络互动系统、多媒体技术走进教学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学生也容易被此吸引,进而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目前《畜牧学各论》的品种介绍、设备观摩、养殖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家畜、家禽的饲养管理等均可用多媒体或录像教学,鲜活生动的画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革考试形式。以前各门课程均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考试,以百分制来进行成绩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畜牧兽医专业考试的形式,按课程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开卷和闭卷)、口试、实际操作、写小论文或小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的考试形式。
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可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或小综述形式进行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及格五档记入成绩,控制优秀比例,优秀生的评定在选修和考查课程合格的基础上按主干课程的成绩计算。促使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主干课程上,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三、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1.对所使用教材进行优化。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具备新、实、变的特点,其中,“新”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及时纠正传统教材中滞后性和理论验证性问题,与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保持高度同步,且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实”指的是教材不仅要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必须与企业、单位目前或将要使用的设备、技术相关联,也要避免过分超前技能的出现;“变”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应处于变化状态,随着技术、设备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使学生所学技能有效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校方也应责成专人做好教材的审查工作,避免因教材质量低下而影响本校的教学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能使深奥、概念抽象的动物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技术联系更紧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例如,将一些常见的病理变化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动物解剖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临床诊断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纵向或横向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既巩固已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临床诊断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
3.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与专业和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本专业强化技能训练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将畜牧兽医的必备技能单设畜牧兽医技术课程,以保证足够的课时安排实训;②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实践训练课与理论课之比为7∶3),把重实践、重技能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③将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引入学分制,学生达到规定学分才能毕业;④将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设施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实习顺利进行;⑤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记入学分。
4.增加学生到基地或生产单位实习操作的机会。过去上动物病例解剖实验课时,通常是指导教师一边解剖一边讲解,学生则在一旁观看,这样学生一是没有动手的机会,二是由于实验经费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做大动物解剖的实验次数不多,导致学生对这些实验不太熟悉。要实现教学改革,可安排学生到校内宠物医院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多接触病例,要求学生做好病历记录,解剖记录、学习治疗用药。回校后,由教师组织大家进行病例回顾,分析讨论病例中诊断、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的合理性等。实习过程中,有时碰到新的典型病例,可让学生采取病料回学校进行实验室培养、分离、镜检之后确认。通过这种走出实验室实习的方式,使学生接触更多、更复杂的各种禽畜病例,与学生的共同分析讨论、诊断和处理,可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炳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运用项目教学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