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繁荣,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市场投资不断增长,引起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我国的建筑事业、装饰行业也都随着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装饰工程项目具体来说,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而进行的,借助于不同类型装饰材料对建筑物进行装饰处理的工程施工建筑活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作为建筑施工的一个环节,是完善最终建筑施工效果、提升建筑施工档次不可或缺的工作。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对住房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再加上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促使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不断进行调整,以提升自身管理控制能力。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活动的后续工作,是社会专业化分工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外部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为经济发展添加动力。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分析
装饰工程管理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对建筑装修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装饰工程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管理质量直接反映着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实际的建筑施工质量。
具体来说,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可以按照施工顺序分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三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开展以前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装饰材料、人员分配、以及装饰设计方面的管理工作。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对装饰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管理,对装饰施工进度、施工周期的控制,装饰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问题管理以及对装饰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装饰施工完成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需要对建筑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保证建筑的后续使用质量。
提高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水平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合理的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提高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水平必须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以及规范化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建筑装饰企业经营活动追求的根本原则,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经济效益原则的理念是装饰企业以最小的建筑装饰成本,在保证施工装饰质量的基础上,获取利润最大化,其中包括对装饰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科学合理原则是装饰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其要求装饰工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切实可行性,不仅对建筑装饰设计图纸有一定要求,也对装饰施工中的施工工艺有一定的限制。规范化原则就是指建筑施工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筑质量监督标准的标准化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的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
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水平需要从装饰工程项目的多个角度入手,需要加强对装饰过程中多种相关要素的控制管理,下面就如何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提出具体的措施。
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
装饰工程最终施工质量受到内部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是企业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直接体现着装饰企业的工作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装饰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必须是一个相对全面、完善的控制管理过程,必须对装饰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隐蔽性工程是指那些隐含在建筑内部,没有明显外在表现的施工部分,由于其特殊性,导致大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这一部分建设时往往会偷工减料。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尤其是要加强对装饰施工中隐蔽性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装饰施工技术,借助于先进的、高精度的新型设备完成装饰工程的管理监督工作。
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管理控制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程度有增无减,对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要求越来越短,给装饰管理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管理控制,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装饰工程施工进度。加强装饰工程施工周期管理控制,需要制定明确的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并且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计划书来完成装饰施工工作。具体来说,需要事先对装饰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人员合理配置,根据装饰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及以往装饰施工的经验,分阶段做好管理控制计划与标准。并配合以适当的应急预案,应对施工进度与计划不相吻合、出现偏差的情况,最大程度的缩小差距,将施工周期控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2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管理 意义 现状 完善策略
前言
内部控制,它是一个组织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由全员共同实施的旨在保证财产安全,单位经营合规合法以及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战略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的控制活动。具体到医院来说,其内部控制则包含对医院的授权审批、各项收入费用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不兼容岗位分工、会计电算化系统、预算以及医院投资等方面的控制。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内部控制成为医院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提高医院内部管理的整体水平不仅是当前也是未来我们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意义
医院作为特殊的组织机构,其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与实施,对医院的正常运营与高效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确保整个医院又快又好发展意义重大。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医院可以更好地对我国相应的政策及法规进行全面贯彻和执行,通过政策法规的约束作用,推动医院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2)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医院的财会工作可以得到标准化的管理与控制,财会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3)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医院内部各种财务资产的领用、检查、保管及验收记录等工作可以更规范,资产浪费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医院内部资产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因此而提高;4)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医院内部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以及制度建设等将更全面、更细致,医院业务流程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运营成本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医院运营的整体效益也因此而有所提升,如此以来,医院的管理目标也可以从理论变为现实。
二、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由于医院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和严格意义上的医院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进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到医院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既要注重医院的短期目标,又要符合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2)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医院必须以国家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的准绳,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内,结合本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在机构设置、治理结构及业务流程、权责分配等方面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同时也要考虑到运营效率。4)公益性原则。尽管目前我国医院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快,但是不管怎么变,医院救死扶伤、保护增进人民健康的使命没有变;医院作为承担一定社会公益性的性质仍没有改变。因此,在制定医院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公益性。
三、当前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
(一)医院内部组织控制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组织体系控制,可以保证医院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然而目前,很多医院在制定制度时,未能构建完善的内部组织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很多工作流程原始,所谓的内部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地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应有的效用,从而不利于医院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二)风险评估意识薄弱
在医疗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的会计控制系统尚处于建立阶段,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可操作性差,内控系统和程序尚不完善。医院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机制和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内及对外的相关投资风险,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当前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还缺乏一个统一的体系,虽然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但这个规范仅适用于企业,确切的说还只是处于企业试行阶段,而目前关于医院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因此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致使医院的检查和监督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流于形式,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因而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最终决定内控管理实施效果。现在不少医院会计及审计从业人员,一方面,素质偏低,知识更新速度慢,实际运作能力差,职责操作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心,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和前瞻性,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四、医院内部控制的具体完善策略
(一)加强医院内部组织体系控制
首先,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管理组织结构,主要由分管经济的院领导、财务部门、质控办、器械部门、药剂部门及各业务职能部门室等组成。其次,建立岗位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要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权限,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对敏感岗位实行人员轮换办法,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之目的。再次,建立会计系统控制程序,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原始记录填制人、审核人的责任;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登记会计账簿符合要求,会计报表内容齐全,报送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3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原则;资源优化配置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劳动力、生产物资的供应、社工设备的合理配置、施工技术等方方面面。然而其最根本的关键内容就是要突出“成本”这两个字。企业应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始终贯穿在建筑施工的整个阶段,树立“整体”成本意识,强化集体观念,是每个项目的成员都有所担当,有所回报。把工期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最佳有机的结合起来,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要效益。运用价值工程相关原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合同管理及索赔意识,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
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节约的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是要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监督;其次,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
1.2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问题,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
1.3 目标管理原则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要确定既定的管理目标,他是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建筑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成本执行结果到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确定目标之后,要落实到各部门、各组、各人;目标要同时包含工作责任和成本责任两方面的要求。
1.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肩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以此来形成了整个企业的责任网络。为使成本责任得到切实执行,那么责任人就必须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考评和监督,做到与奖金、工资、职位挂钩,奖罚分明。
2 建筑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
2.1 建筑成本的动态控制
由于建筑企业的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将原材料,机械成本管理,工程管理进行综合考虑。从建筑工程的投资来看,总投资是由流动资金和工程造价两方面组成的,建筑项目投资取决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和流动资金使用成本。从建筑流程上看,建筑工程分为组织,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几个方面,建筑成本动态控制就是要对建筑工程的几个方面进行动态管理控制,将几个方面的成本实际值进行汇总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进行各个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进行成本汇总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信息系统,保证各方面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汇总。保证建筑成本、建筑质量、建筑工程进度三者保持平衡关系,协调发展。
2.2 进行项目工程成本的合理分割,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方法及程度,在《建筑法》、《合同法》等适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进行合法的有条件的分包制度。因为对于较多的国有控股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成本分为分包成本和施工队成本,而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分包成本的管控,在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控制下,逐渐增加分包成本的比例,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在进行分包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招投标方式,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选择合适的分包建筑商,保证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
2.3 加强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提高各级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第一,在建筑施工人员工作安排上面,定岗定责,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力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加强生产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保证正常的建筑工作进度;第二,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对材料操作损耗较大的工作流程,设定专人负责制度,完善奖罚措施,调动各级人员的节约积极性;第三,在建筑工程设备使用方面,结合施工方法,对施工机械进行最优化的使用方案,同时严格设备的保养制度,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第四,加强各级人员的成本意识教育,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进行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加强造价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在进行建筑成本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中,一定要注重坚持动态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对工程流程管理进行分析,保证建筑成本控制达到建筑成本、建筑质量和建筑进度的平衡统一的目标,将建筑成本的控制优化工作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廖翼华,蔡岱峰.当代建筑成本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J].科技传播,2010(16)
[2]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7)
[3]杨俊林.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解决办法[J].财会学习,2006(3)
[4]唐业尧.关于项目管理中工程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4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围绕所有者和管理者两个不同的概念,采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管理手段,使经营者能够行使自己的职责,保证董事会的决议得到贯彻,保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以总经理负责制管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它包括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每个员工的工作流程及人事管理。
采用现代化的机系统,对供应、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编制目标程序,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采用定岗定责,建立记录、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控制流程,使每个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使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够得到落实。
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要设立专门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实行适时监督、检查,随时向总经理提出报告,以利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个层次是股东大会作为企业的权利机构,要保证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董事会作为日常管理机构,要将股东大会的决议贯彻落实。企业监事会代表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对董事会的成员和工作,对总经理的工作和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这是公司章程赋予的职责,它可以使董事会成员的工作及总经理的工作、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有效的监督。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各级权力机构和决策者都受到有效的监督。
为此,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通过常规、专项审计,检查评估企业的经济运行成效。发现和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建立举报、监督程序。董事会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基础上,定期向股东大会或监事会做出报告。监事会可以组织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发展决策、企业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检查、评估,向股东大会做出报告。
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有效运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直接有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有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它是以国家法规和制度为保证,用一整套的管理手段和独立的核算形成,能够渗透于企业各个方位的管理控制工具。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是从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可靠着手,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建立以会计为中心,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建立主要会计机构和分支管理机构,启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计算机管理网络等项工作。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和财务两个方面,会计控制具体包括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债权债务、成本费用、采购、销售、担保、涉税等业务。财务控制的内容则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约束和监督,包括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就财务控制而言,无论哪一项都是以资金为核心,最终以资金形式体现,结果都会形成可观的会计记录。但它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它主要控制涉及到预测、、决策等经营管理性行为,其控制对象中人的比重大大增加,因此财务控制的主观能动性整体上比会计控制要强,应居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地位。
内部会计控制的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应该达到以下基本目标: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护投资者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发挥内部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保障作用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是指与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件,同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在于它是以的系统管理流程目标制度、检测评估、风险控制等控制企业运转的全过程。
企业在经营目标、决策等重大事项上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市场调研、测试和评估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一套内部评审、监督的内控系统,确保决策的安全实施,从而把决策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从企业运转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营销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要建立目标责任制,要落实到每个岗位、员工,用企业科学管理的认证标准来确定每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并用流程管理制度来记录、考核、评估工作质量,这样由点及面,通过机,从而达到适时控制的目的。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规范的以产权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最佳组织形式。企业要想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必须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股份制的经济杠杆作用,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扩股及送红股等方式,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使员工有了股东意识,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任何管理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约束入的基本因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个的最好途径。而另一方面,企业避免了由少数大股东操纵,而导致决策偏向、主观臆断、利益分配不公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5
在单位内部的管理中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单位内部除了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多级经营管理的管理制度,为适应各种管理制度的需求,由此产生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构成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为了进一步解决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防范审计风险,本研究从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目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对策,目的在于为单位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系统的完善尽一份力。
关键词: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控制;新经济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单位除正确制定经营、生产、开发、销售政策之外,还迫切需要对影响其效益的一切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科学评价。2011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整合审计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指南,展现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向国际准则靠拢的趋势。单位内部财务审计是在单位内部的管理中应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单位为适应各种管理制度的需求,为迎合除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之外的多级经营管理的管理制度而出现的产物。单位内部的审计有很多的本质要求与基本原则,由于内部审核是以单位为主体的产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以单位内部的管理为出发点,切实考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要求,不断发掘单位的发展潜力,以优化单位管理模式:由从上到下的单向管理模式向多级多向的管理模式转化、建立优秀有效的单位管理控制规则、健全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为目标。内部审计在运行过程中要明确审计的目的和服务责任,为企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服务,本着确保内部管理过程单位各项资料信息数据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以确保单位经营战略目标的完成。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构成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供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单位内部管理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
二、单位管理基本特点
创新和顾客至上是目前单位管理的基本特点。新经济时代,需要超竞争环境时代的特点和旧经济时代中顾客至上的固有思想两者共同兼备。首先,新经济下,各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同时单位面临的环境时刻高速地巨变着,环境中对单位而言的各种利弊条件交错,单位面临更大的挑战。“超竞争环境时代”意味着单位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迅猛。创新在单位企业竞争中举足轻重,一定意义上企业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决定了企业单位生死存亡。举例来说,单位摒弃传统信息交换传递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交流形式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省去各种麻烦并节省费用提高效率,比如在单位之间进行商业谈判时可以利用网络、电话进行视频通讯,单位之间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流也可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分享,跟以往面对面的方式相比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十分高效。更重要的是使得市场不再是单纯的卖方市场或买方市场,有利于市场信息共享,公平竞争。其次,无论是旧经济还是新经济下,对于任何一个单位,其存在发展的最根本相关者就是顾客,顾客群体作为企业单位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其取向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市场的走向和发展。所以无论新经济还是旧经济,“顾客就是上帝”的准则永不改变。
(一)单位管理逐步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的新时代,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运作都发生在高程度信息化的信息时代中。信息化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所表现出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对各项单位活动的影响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单位集体被卷入数据划时代。在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现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在提升单位管理效益和利润中发挥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是企业在新经济下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
(二)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所构建的管理模式,在新经济下,发生剧烈变革。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逐步取代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多层次;民主化管理成分逐渐取代集权化管理成分;人和信息的管理的重视逐渐取代对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的重视。单位的营销模式、营销理念、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也同时发生巨变。会计的基本假设、管理的基本假设也面临着重新定位。
三、单位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构成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单位内部的控制过程与内部审计控制密不可分,分别从控制技术角度和独立性角度考虑,内部审计控制都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发掘新的审计控制模型,是单位内部控制一项新任务。应做到以下几点:单位内部审计控制需继续改观,拓展审计领域,适应新经济发展;强化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系统中的智能审计软件建设;单位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深化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增强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制化建设,明确内部审计控制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审计控制方法。
四、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定义与内涵
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指单位财务控制主体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既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并总结新经济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采取应对策略;构建同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运行系统;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务评价系统。
五、新经济下深化单位内部财务审计控制的举措
面对新经济下单位内部财务的审计,有以下四个措施:第一是明确单位内部财务监察审计的重要性;第二是注重组织协调,令审计、监察都具有经济监督的功能,分工不同,处置效果不同;第三是对审计人员中进行培训管理,坚持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令内部审计人员明确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明确岗位责任和内部审计单位执行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杨倩.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总会计师,2004
[2]孙国明.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5
[3]王棣华.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5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6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科研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制度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本文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科学构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科研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科研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高会计资料的质量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宏观控制
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要求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四)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经营效率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科研事业单位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科研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约束机制
(一)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种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真正适合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讲应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的原则。即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
2、有针对性的原则。针对性是指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不是照搬其他单位的做法。重点考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
3、全面控制原则。一是指内部控制的触角要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二是指内部控制应贯穿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全面规范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使经济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4、互相牵制原则。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不允许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经手办理。
5、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比例。单位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6、有效性原则。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事后控制,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考核并做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改进,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互相制衡的内部约束机制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权限,确定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4、规定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5、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等的依据。
三、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特别注意点
科研事业单位一方面具有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公益性、效益性和非营利性等性质,受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领导;另一方面,因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等,又具有经营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科技服务等方面。因此,在健全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以下方面:
(一)合理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专项经费支出,加强对成本核算
在对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中,应该合理的区分这3项的支出,以保证财务核算的真实性,防止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的情况。事业单位在不断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成本的核算,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制定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保障资产的安全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国家拨款购置,在核算体制上执行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购入后一次性进入成本费用,不计提折旧。由于这些原因,所以目前很多科学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明细核算体系,资产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处置制度,防止资产的流失。
四、案例分析
以广东省某研究所为例,探讨如何建立健全严密的和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广东省某研究所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认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只需要用老实可靠的人,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因此在财务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的漏洞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该研究所财务科每月需要支付很多给外单位人员的劳务费、稿酬等,因不少这些需要领取劳务费的外单位人员(包括一些专家、实习学生等)有时不方便亲自来领取劳务费,为了工作的方便,该所的财务科采取了由业务科室人员代为发放的办法。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了业务科室中有的人代领劳务费后私自截留的问题。
第二,各业务科室的业务收费自行收款,再统一上交财务科。这个漏洞出现的后果是,业务科室将不用开发票的部分收入截留下来。
第三,业务科室办公用品的采购由科室自行购买,然后到财务科报销。这种做法也存在漏洞,因为不论是仓管员还是财务人员都无法确认科室人员所购买的价格是否真实。
因此,针对以上所出现的经济问题,该研究所加强了内部控制,填补这些管理的空白:一是一切现金支付(特别是属于个人劳务性质的支出)必须按制度规定和各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出纳人员对支付给外单位人员的劳务费用,应由当事人亲自领取,本单位人员不得代领。如其本人没空来领取,采取通过邮局寄款的方式。二是所有的业务收入都必须由财务部门统一开票收取(包括现金、银行收款、邮局汇单)并及时送存银行。任何科室不准私设“小钱柜”,截留各项业务收入。不准利用不开发票、使用非法或自制票据收取各种费用。三是属正常办公消耗品的开支由所办公室统一采购,属科室需要增添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核后,按规定的程序购买。
新的会计控制制度试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堵塞了原来存在的漏洞。由此可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先进管理理论和规定贯穿到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和完善各种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而能够有效的防范经营中的各种风险,确保单位经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谭善华.完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2).
2、赵兵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