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1
关键词:植树造林;管理技术;造林技术
国体绿化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是目前我国需要重点开展的一项利民工程,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成活率低的问题,很多的工程完工后都达不到验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速生丰产林整地的退耕还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证明了,目前我国的植树造林技术依然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如果不及时解决,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好的采取科学的新技术以及管理办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造林业的健康发展。
1植树造林的常用技术方法
1.1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可以称之为蜘蛛在林、栽植造林,目前这种方法在很多植树造林工程中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是作为造林基本材料的苗木必须具备完整的根系,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植树造林的目的。植苗造林法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苗木的成活率依然相对较高,也具有着较强的抵抗力。所以,目前很多的植树造林工程中也都采用了植苗造林法,并且这种方法对于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适合很多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然而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根系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进行育苗,所以,植苗造林法对于栽植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从整体来看,植苗造林法目前在我国植树造林工程中的应用依然相对较为广泛,并且对于林地和树种的要求限制也相对较低,因此也被人们所广泛认可和接受。选用该方法实现植树造林,所需要应用的苗木,多为移植苗或营养繁殖苗。该方法进行植苗以后,还要看苗木本身水分的维持效果,若苗木本身可维持水分的有效平衡,那么苗木就可以成活下来。这也决定了造林过程中,在选苗、起苗等过程都要确保苗木的水分充足。尽量缩短起苗的时间,最好是随起随载,确保各环节苗木根部的湿润。
1.2播种造林法
该方法是将作为造林基础的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的一种造林方法。该方法省去了育苗过程中的各种工序,施工工程较为容易,然而一些面积较大的造林地才会适合该方法。另外,一些种粒大、种源比较充足的树种及发芽容易的树种比较适合该方法。同时要求造林地各种灾害性因素较少,且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比较适合偏远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1.3分殖造林法
该造林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基本造林材料进而实现造林的方法。其特点为有效节省育苗费用和时间,且操作容易,苗木的成活率一般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该方法下的幼苗初期生长均比较快,且可有效遗传母本所具备的各种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另外该方法的基本造林材料的来源还会受到母体分布及母体的数量等条件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柳树、杨树、榕树、竹类等树种适合该方法进行造林。
2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
结合以上国内主要的造林方法,笔者总结了以下管理措施:
2.1幼林育苗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造林以后到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措施称作幼苗抚育管理。新造幼林经过恢复、扎根及生长等过程以后会逐步完成速生过程。该过程属于林木生长过程中最关节的时期,将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存活及是否能够达到丰产效果等。该阶段幼林处于散生的状态,其根本任务也即创造最优越的幼苗生长条件,以此来实现幼苗对肥、水、光等方面的要求,当幼苗达到一定的保存率和成活率时进行郁闭。为幼林的丰产、速生夯实基础。由此来看,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必须通过除草及松土等工作来实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同时排除灌木、杂草等对幼林生长环境的竞争。同时,对林木本身也要进行适当的平茬、除蘖、修枝等抑制调节,以此来促使幼苗能够快速成长成林。
2.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最能代表我国培育成林的一种育林方法,它可以对具有萌蘖能力或天然下种的灌丛、硫林等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灌草植被或森林的一种管理手段。该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确实有不错的效果,对育林的好处颇多。首先可以减少成本;其次可以加快绿化速度;第三还可以确保森林生态的效益。该技术对防治植被的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及保护珍稀树种等都非常有利。由此看来,封山育林技术是加快绿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实现植树造林的绿化成果,应大力推广实施。
2.3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的一种恢复林木植被的方法,它通过停止耕种,来减轻水土的流失,尤其是对一些容易造成土地沙化或水土流失的耕地,可选择该管理措施来减轻水土的流失。退耕还林工程,是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提高造林成效的基本途径
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造林质量,首先必须提高造林者和管护者的基本素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对植树造林的责任感。可通过各种途径或宣传手段来让造林者和管护者充分认识到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其脑海中形成造林和管护的重要概念,并以此来指导日常的工作。其次注重造林及管护的各个细节,植树造林无论是植树技术还是管理技术均需要一定的经验性和技术性,而细节决定成败,其细节是多年实践当中总结的具体经验,如植树以后雨淋坑的预留、牛羊的管理等。总而言之,植树造林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治理沙化耕地的重要途径,通过植树造林还可有效减轻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改善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随着营造经济林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直接促动着经济的巨大效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齐海鹰,安吉磊.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05,(8):63-67.
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2
植树造林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靓丽,防止水土流失。当大风来袭时,可以抵御风沙,降低噪音;此外,植树造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重大,人们称林业资源为天然的除尘器。这主要是因为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可以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降低尘埃。同时,林业资源也被人们看作是氧气制造厂,树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人体所需的氧气。据调查结果显示,1.00hm2阔叶林每天约吸收1t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kg,所以被称之为氧气制造厂。因此,植树造林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1.1造林地块的修整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植树造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选择的地块修整工作做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幼苗的成活率。其主要是清除造林地面上的一些杂草和灌木以及采伐之后所遗下的倒头、秸秆、倒木等无用的东西,使造林地块可以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土壤的温度得到改善,对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有很大帮助。通常对造林地块的修整主要包括全面清埋、块状清理及带状清理3种。这3种模式的清理方式可以选择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1.2树种苗木的选择植树造林质量与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树种的选择。因此,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环境及土壤因素等合理筛选树种,不能因为树种的美观来做决定。另外,对选择确定的树种苗木,要检查根状是否有病虫害,生长是否健壮。而且苗木土球要大,根部多须,主根端口整齐,苗的高度在3m左右。
1.3技术与方法
1.3.1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的方法也被称之为植树造林、栽植造林等,是在选择好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之后作为造林基本材料的手段。这种方法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对造林地的环境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有一点是要先育苗,其要求的植苗技术很高。优点是节省种子,在我国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
1.3.2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枝、干、根等部位直接进行造林,选择的部位都具有生根发芽特性。分殖造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育苗,技术相对简单,并且便于操作,成活率也很高。这种模式下造出的林木成活快,能够保持木本的优良特性。如杨树与柳树等,通常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造林。
2有效的管理策略
2.1幼苗管理管理是新造的幼林在经历缓苗、生根、生长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主要包括土壤管理、修剪工作及防害等。栽后为防止树木受病虫或牲畜损害,应对树干涂白或涂杀菌剂。土壤管理是对选择的造林地的土壤进行松土、除草及改善土壤性质等。修剪工作主要是抑制和调节林木生长,及时进行间苗及修剪工作,幼苗才能真正生长成林。
2.2加强和提升造林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加强和提升造林管理者的素质和责任心,通过各种途径向造林人和管护者宣传造林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效益,使之在他们脑海中形必要的、稳定的造林和管护意识,并用于他们的实践。在植树造林中关注细节,在造林和管护中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和经验,而细节就是在这一实践中总结出现的经验。
3结语
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3
关键词 植树造林;技术;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89-02
1 概述
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树种的原因所造成森林植被缺失,森林水土流失的问题根源在于有的地方植树造林有失全局生态观念,同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监督、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上到下都要改变重森林覆盖、轻植被覆盖的观念,水上保持更应强调地表覆盖度的提高和合理的植被层次结构,过分强调森林覆盖率,反而会对水图保持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对植树造林要有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监督、要因地制宜,构建适合林地实际情况、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林相、林型结构,使植树造林真正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我国林业生产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到大,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是极为重要的,不但能产生经济效益还可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造林绿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因此,加大造林绿化林草经营的工作力度有必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使林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收和当地经济的支柱的重要途径。
2植树造林的目标及规划
植树造林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林业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加速植树造林步伐,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森林的覆盖率。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面积必须通过全体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则而且森林法实施条例与森林法也明确规定,建国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并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鸯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组织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促进并保障了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林绿化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在奋斗目标、战略布局发展步骤以及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搞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造林绿化的各项任务得到保证,既定目标能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得以顺利实现。
3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3.1播种造林法
直播造林 即在造林地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施工容易省去了育茁工序十分方便可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种源充足发芽容易且各种粒大的树种,如核桃、橡栎类、油茶、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造林地土壤水分十分充足,更为适宜比较偏僻并且人烟稀少的区域。条播、缝插、穴播、块状播种与撒播等,是播种造林的方法。浸种、消毒与催芽等是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措施,对保证在春播时候抗旱能力的增强和出芽早、降低鸟与野兽等危害也非常重要。
3.2分殖造林法
利用树木的根、枝等及其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是分殖造林法。其特点是操作容易、植树造林技术简单且成活率较高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初期幼树生长较快,母本的优良品性在遗传性能上能够保持。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限制分殖造林材料的来源,营养繁殖的树种主要用于适用这种方法,如杨树、松树、柳树等。
3.3栽植造林法
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称栽植造林。其特点是生长稳定对不良环境的抵抗病害的能力很强,对造林地的条件要求相对来说不十分苛刻。但是,菌木根系在造林时有可能挤压变形和失水或受损伤,可以有效节省树种是栽植技术要求必须先育苗的好处。栽植造林法是一种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它不受树种和林地条件的限制。造林应选用的原生苗、移植苗与营养繁殖茁。人工更新可以利用野生苗在采伐迹地上进行。近年来,有些区域大力发展营养器苗造林的方式均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是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因此,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各环节要保持茁根湿润从苗木的起茁、选酶、运输、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保水尽量缩短时间随起苗随栽植。
4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4.1封山育林的管理措施
对具有天然树种灌木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地、荒山,通过人工辅助手段封山育林与封禁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使其成为灌草植被或森林。封山育林好处非常多森林生态效益好,不但用工少成本低还可以加快绿化速度;通过封山育林对提高土壤肥土、保持水土、保护珍稀物种和防治病虫害十分有利。建成的林区大部分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封山育林不但可以培育森林资源还能极大第加快绿化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实施。封山育林必须贯彻封育结合、以封为主,的管理原则。只育不封没有可供林木繁衍的适宜环境达不到育林的目的,只封不育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封与育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4.2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
在郁闭前至造林后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叫做幼苗抚育。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过渡到速生的过程是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的。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在林木一生中非常重要对它以后速生关系极大。这个阶段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是满足幼林对水份、肥料、光线等方面的要求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条件,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保存率和成活率并适时郁闭,奠定速生、丰产、提高品质的基础。因此,土壤管理人手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是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除草、松土,排除灌木对幼林的竞争杂草,必要的抑制调节对林木本身进行,如修枝、间苗及平茬等,使成品林健康、迅速地长成。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一些经济条件限制,造林成效受到幼林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等严重影响。据统计,全国造林保存率历年保持在40%左右,“造管并举”的原则必须坚持贯彻,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巩固造林成果、保存率,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推广先进经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
4.3退耕还林管理措施
对宜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以减轻水土流失并恢复林木植被涵养水源,叫做退耕还林。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予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重大战略决策的做出,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地眼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论
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因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方面,没有起到更好的效益。我国林业存在多方面的劣势但是又有很多优势,劣势与优势共存。所以,营林建设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加快我国林业与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尽快溶入到国际林业体系中,更加广泛地合作。因此,我们要科学发展,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迅速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参考文献
[1]周祖光.海南岛水土保持中的植树造林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8):262-264.
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4
关键词:森林碳汇;森林增汇;森林法
一、森林碳汇的作用
面对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大主因,国际社会正在采取两大应对策略:一是直接减排,即通过高新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因能源利用不充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间接减排,主要是利用森林的碳汇作用,达到固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目的,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含量。[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推进,各种工业直接减排措施的采用和实施,人们不断的发现,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潜力大、见效快、成本低、对经济增长影响小等是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
二、《森林法》中森林增汇法律制度的不足及缺失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的植树造林制度、退耕还林制度、封山育林制度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对扩大我国的森林面积,提高林木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采伐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的推行,对增强林农的营林积极性,扩大森林面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木质量是增加森林碳汇的重要措施,即上述各项制度的实行对增加森林碳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明确把林业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开展森林碳汇相对较晚,所以森林碳汇并未在现行法律中得到直接明确的规定。作为林业方面的基本法,《森林法》也缺乏对森林碳汇的直接明确的规定。虽然植树造林制度、封山育林制度、森林分类经营制度、森林采伐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森林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但都不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
(一)植树造林方面。我国《森林法》第十一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对保持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的位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森林法》中规定的全民义务植树不具有强制性,更多的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对不能完成义务植树的公民没有任何的强制性和责任追究,使得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在现实执行中缺乏操作性和责任保障。这种由政府组织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虽然对提高我国的森林面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却并没有起到充分发挥公民义务植树造林积极性的预期目标。同时不断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功能也不在其预设的目标之列。因此在未来《森林法》的修改中应将增加森林碳汇作为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的目的之一,规范义务植树造林的操作细则,增加责任保障条款,最终实现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终级目标。
(二)封山育林方面。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天然更新能
力,使森林自然恢复的一种育林方法。主要措施为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的垦荒、牧砍等破坏活动。[2]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育林方式,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一样对于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扩大森林面积和增加森林碳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法》只是在其第八条第一款中将封山育林作为一项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予以规定,缺乏对封山育林的对象、方式和时间的具体规定。由于封山育林制度的法律地位不高,封山育林的对象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且《森林法》没有规定划定封山育林区的统一标准,所以在现实中基本上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封山育林区进行随意划定。
(三)森林分类经营方面。森林分类经营对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林木储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目前我国的森林总类共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种。随着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问题的不断关注,碳汇造林活动的不断发展,“碳汇林”这一新兴林种开始应运而生。然而这一新兴林种却无法归入我国《森林法》原有的五种分类当中,使之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而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四)森林采伐方面。《森林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是国家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的唯一原则。虽然现行《森林法》对限制林木采伐及伐后更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不难看出,限于时代的原因,《森林法》中规定的森林采伐制度更多的是侧重于林木的取得而非促进林木更好的生长,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考森林虑碳汇的增加减少问题,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森林碳汇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从当前我国《森林法》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规定来看,其对森林碳汇补偿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补偿范围过窄。根据现行《森林法》的规定,目前除了重点公益林,其他分布面积很广的公益林全部不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范围之内。这极大地打击了那些私有林被划归公益林却没有得到相应生态效益补偿的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补偿资金来源途径单一。再次,补偿方式单一且标准偏低。
三、《森林法》修改中完善森林增汇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植树造林制度。鉴于我国《森林法》中规定的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制度存在着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和责任保障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森林法》的修改中,可对植树造林制度作如下修改和完善:第一,明确将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碳汇,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植树造林的目标,鼓励全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造林。第二,增加义务植树造林强制性条款和责任保障条款。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植树造林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并且应按期组织公民进行义务植树活动。设立义务植树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期向不能完成义务植树的公民收缴,义务植树金收缴后应及时出具相关发票证明。义务植树金只能用于植树造林,可作为其他有能力植树的人及其他公益组织植树造林的经费。针对不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又不按期缴纳义务植树金的公民,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第三,针对有些地区植树造林成活率不高的情况,可以增加规定公民植树造林的专家或林业相关部门的指导条款。由专家或林业相关部门对公民植树造林的树种选择及幼苗种植时的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指导说明,以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行信息公开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公开植树造林的相关信息,便于公民查询,接受公众监督。第四,建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碳汇信用档案,实行植树造林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评制度。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所种树木的成活率和树木成活后的碳汇聚集量记录在碳汇信用档案中。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碳信用额可以折抵其相应的碳排放量,同时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的碳信用额作为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遏制植树造林中“只种不养”情形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封山育林制度。鉴于封山育林在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保障森林碳汇的持续增加,在《森林法》的修改中应首先提高封山育林制度的法律地位,将封山育林制度确立为我国的森林保护基本制度。其次,明确划定封山育林区的标准,提高封山育林制度的可操作性。将封山育林的对象、方式及时间,封山育林区内的禁止性和限制性活动做统一明确的规定。最后,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评制度。定期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政绩考评,考评标准为封山育林的具体执行情况,封山育林后的森林覆盖率提高指数和森林碳汇增加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封山育林制度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发挥封山育林增加森林碳汇的作用。
(三)退耕还林制度。 退耕还林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对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进行耕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树造林,从而达到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面积,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包括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两种工程。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一样,对扩大我国的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2002年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使得退耕还林工程走上了法制化的管理范畴,但当前我国的《森林法》并没有规定退耕还林的相关内容。所以在《森林法》的修改中应明确规定退耕还林制度,将退耕还林制度同植树造林制度、封山育林制度一起纳入我国森林保护基本制度的行列。同时明确规定退耕还林过程中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等相关具体内容。实行和封山育林制度一样的以碳汇量为考核指标的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评制度。将退耕还林后增加的森林碳汇储量录入农户的个人碳汇信用档案,作为对林农进行生态效益补偿的补偿依据,以此调动林农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的作用。
(四)森林分类经营制度。随着国际社会和我国森林碳汇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展,迫切要求我国的《森林法》改变其对森林的分类,将“碳汇林”纳入其保护和管理的范畴,给予“碳汇林”应有的重视。所以为了适应林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及更好的加强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在《森林法》的修改中,应该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改变传统的森林分类方式,将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类型,把碳汇林纳入公益林的范畴进行经营管理,促进我国碳汇造林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立森林分类经营规划制度,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森林的类型、分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明确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经营目标和方向,形成国家、省、县三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将碳汇量的增加作为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及规划实施的参考因素和检测标准。
(五)森林采伐制度。碳汇林同用材林、薪碳林不同,碳汇林的培育目标不是为了提供木材,而是为了增加森林碳汇减缓气候变化。我国现行《森林法》规定的森林采伐制度不利于碳汇林的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森林碳汇量的增加,必须在《森林法》的修改中完善森林采伐制度。
鉴于《森林法》中规定的森林采伐制度缺乏对碳汇林采伐更新的明确规定,建议在《森林法》的修改中明确规定碳汇林的采伐更新管理制度。明确碳汇林采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林木质量,增加碳汇储量。对碳汇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即根据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通过适度砍伐调整林分密度,提高林木质量,最大限度的促进林木碳汇储量的增加。进行采伐前必须编制采伐和抚育计划表,对碳汇量的变化做评估预测,明确只有在碳汇量的增加量大于林木固碳流失量的前提下才可对碳汇林进行采伐。
(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众所周知,森林碳汇是一种公共物品,超强的外部性是其内在的缺陷。必须通过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来弥补其外部性的缺陷,给予森林碳汇贡献者应有的利益补偿。建议在我国《森林法》在修改中,设立专章规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基于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公益林确立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客体,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确立为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补偿资金、市场碳汇交易资金、社会及个人捐赠基金等。明确提高基于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同时改革单一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式,根据各地区林农森林维持、增加森林碳汇成本的不同,实行分类补偿制度。
(七)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碳汇交易制度是在《京都议定书》中创立的。森林碳汇交易是将碳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利用区域间碳排放和碳吸收量的差异,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由森林碳汇的购买者向森林碳汇的供给者提供有效支付,从而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碳汇交易开始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碳汇交易起步较晚,所以基本上仍处于起步试验阶段,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尚未在《森林法》中提及。
由于国内碳汇交易市场及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碳汇交易市场严重依赖于国外市场。我国作为碳汇市场交易额的第一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却对碳汇交易的价格完全没有话语权。要想在国际碳汇交易市场上掌握主动权和应有的话语权,必须通过国内立法确认和完善森林碳汇交易法律制度。所以笔者建议,在《森林法》的修改中明确规定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建立森林碳汇交易管理体制,明确森林碳汇交易的管理机关及森林碳汇交易的基本程序、规则等。
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在未来必将面临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采取间接减排措施,增加森林碳汇储量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森林法》的修改,完善我国的森林增汇法律制度,对增加我国的森林碳汇储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5
[关键词]环境问题 山区 植树造林 技术与管护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56-01
引言:在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地方政府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发展当地经济,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整个治理过程耗费周期长,治理效果不明显。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工作能够有效减缓地方的空气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出现了像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植树造林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山区地质特点复杂,缺乏科学考察和规划,植树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导致山区植树造林活动一直不能高效进行,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树木管护工作。
一、山区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
由于山区地形地貌起伏较大,地质特征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植树造林工作前必须要针对山区的地域特点展开细致研究,根据山区的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分类种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后,对于选好的种植地段,首先要进行地块修整工作。通过修整,能够除掉地表上的杂草、杂木和其他覆盖物,优化造林的立地条件,同时也能保证阳光的充分照射,使得白天地表温度更加快速的上升;修整工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的充分吸收,从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山区植树造林地段的修整工作可分为全面修整、带状修整和块状修整三种方式。地表清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通过人工打扫清理或机器清理;火烧清理是在割除清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将割除堆积的杂木杂草进行集中焚烧,防止火势蔓延给林地造成安全损害。化学药剂清理可以是针对清除地面杂草进行,也可以是在火烧清理后,进行地面进行药剂喷洒,防止新的杂草生长。
二、山区植树造林的具体方法
1、新幼苗栽种法
所谓新幼苗栽种法指:使用根系各个部分完好的全新幼苗培根根性造林,这种造林方法是最有效的、应用最广的,因为新幼苗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并且在恶劣的成长环境中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具有抵抗能力强、成活率高的优势,而这种造林方法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低,因为植物本省就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新幼苗造林对幼苗的选择有一定的科学性,幼苗可以分为插种苗、移植苗、营养繁殖苗以及野生苗。如果采用新幼苗移植造林要十分注意幼苗成活期。
2、插苗造林法
插苗造林方法具有很强季节性和规划性,插苗栽种一般分春秋两季进行,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土壤开始解冻,有机物才会开始生长,这时候选择插苗栽种法效果最佳,这种插苗造林对胚苗的粗细和长度都有一定要求,并且母本是成活两年以上的树种进行插苗栽培,不仅如此,插苗栽种还需要对栽种土地进行规划,栽种要成行排列,保持一定的行距,在插种前先对土地进行扦插,还要采集土壤并进行试验。在插种时插种的幼苗露出要距离土壤表面3cm,如果插苗土壤缺乏水分,比较干燥,就应该用细土覆盖原来土层,然后用塑料膜遮盖,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土壤干燥问题,直到插苗生长出新的叶子,就可以撤掉塑料膜的覆盖。
3、分生造林法
分生造林是选取树木的干、枝、根作为造林栽种的树苗,这种造林方法也可称为分殖造林法,分生造林最大的优点就是造林成本低,造林原料是从原有的成活树木上选取,所以能有效的节省育苗成本,并且分生栽种能减少育苗时间,这种造林方法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进行栽种的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也不高并且移植的新幼苗的成活率还能的到一定的保障,分生造林的幼苗生长期很快,只要移植的母本的品种优良,就能保证分生的幼苗成活率高、生长快。一般选择分生栽种造林的树种有:杨树、松树、柳树等,采用分生造林技术必须要选择较好的造林地域,这种地区的土壤要肥沃、疏松、充足水分,这样才有利于分生幼苗的成长。
三、山区植树造林的管护
做好山区树木的种植工作只是造林工程的第一步,还需要保证后期林木的管护工作及时到位。只有保证林木的成活率,才能使山区森林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实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目的。
1、封山育林管护
封山育林就是将整个山区的林木种植区域进行封锁,以方便进行树苗管理和避免外界因素的破坏影响。这种方法是我国林业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山区造林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地狱特色。封山育林管护主要是针对自然下种或生命力较强的灌木、幼林、疏林进行培养和养护工作,通过人为方式(山区贫瘠地带施肥、干旱地带灌溉等)创造有利生长条件,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封山育林管护需要对整个山区进行封锁,需要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工作,保证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人员的使用量也比较大,控制流程繁琐,在工程实行时存在一定难度。但是由于受我国山区造林技术的制约,相比之下封山育林更加具有时效性,因此该方法仍然是国内主流的管护方式。
2、幼苗管护
幼苗管护是造林管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保证林木幼苗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高质量育林效果的实现。新的幼苗在培养阶段需要经过缓苗、生根、生长等一系列过程。幼苗管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幼苗阶段的自我生长比较困难,加上山区特殊环境因素的制约,土壤养分不够充足,水分难以充分吸收,都会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幼苗管护人员要时刻关注幼苗的生长状况,对幼苗进行细心呵护,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水分等条件,最大限度的保证幼苗的成活率,为植树造林提供基础。
3、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山区造林技术是我国植树造林人员长期工作的智慧结晶,是具有实用性和地域性的传统造林方法。面对新时期的新造林要求,相关林业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造林育林方法,并与国内造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新型的、符合我国造林特点的高质量植树造林方法。地方部门要加强对山区造林意义的认识,为山区育林的管护工作提供帮助。
相关立法部门要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对于林木破坏分子要进行惩处,保证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好苗木采购工作、造林现场管理工作、后期管护工作的全程监控,保证苗木质量,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有效。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作用及意义范文6
植树节即将到来,为开展好我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广东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特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植树造林是治理河山、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各镇(街、场,下同)、各单位要把全民义务植树作为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创建林业生态县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指派1名领导专抓此项工作。要制订义务植树的计划和工作措施,按属下单位适龄人数下达相应的义务植树任务。
二、抓住时机,加强宣传教育
在植树节前后,各镇、各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认真宣传义务植树的有关法规和开展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宣传,提高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积极性。教育部门要把义务植树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广大学生开展爱林、护林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良好思想意识。同时,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是组织学生美化、绿化校园、圩镇、村庄和参与农田林网建设。
三、抓住重点,讲求实效
今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主题是:植树造林,建设山川秀美新侨乡。义务植树的重点是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和圩镇的绿化美化。各镇要在本地主要公路两侧山地建立50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因地制宜,选择种植优良阔叶树种。同时,根据圩镇园林规划做好圩镇的绿化工作,落实好景点设置,把植树、栽花、种草与圩镇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结合起来,以促进圩镇城市化的进程。乡村义务植树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绿化美化村庄,建设环境优美的文明乡村。
四、做好植树准备,加强管护
各镇及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义务植树的地点和面积,做好造林规划设计,抓紧时间完成整地、打坎、施肥、回土等各项造林准备工作,要按质按量备足苗木。林业部门要当好参谋,加强技术指导,检查、督促落实林木的抚育、管护工作,做到种植一片,绿化一片,成林一片。
五、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