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的发展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1

1.1远程教学场地设施:我院的远程医学中心会议

室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远程教学、远程会诊、日常网络培训、三基考试、全军课题申报(评审)、人员数据上报及录入共用同一个教室,最多仅能容纳42人,多项任务并行时,只能调整远程护理教学的听课时间。教学场地受限必然会给远程教育造成一定影响。

1.2远程教学管理及技术保障:按要求需配备1名医务人员专职负责教学、会诊,而远程会诊的实施、协调与技术保障均由1名工程师兼职负责。全军远程医学网提供的资源分发系统客户端软件,可接收网上推送的文件,播放现场直播视频流、桌面直播视频流和视频流节目,并可录制保存视频流和在院内重播。录制的节目一般存放在教学用计算机硬盘上,没有专用的刻录光驱和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能够存储的网络课程有限,时常需要删除先前录制备份的资料,造成教学资源的丢失。

1.3远程教学实施情况:我院护理部对于远程教学比较重视,网上有课时、院里无重大活动冲突,均会派出专科护理人员参加听课,而且有专门的助理员负责,填写听课卡片等。自站点开通以来,参加讲座及各类大项活动共计10231人次,其中护理类占总听课人数的39%。医院为全军网上授课共计16人次,其中护理类3人次。但跟全军同等医院比较,我院护理人员参加远程教学的人次和授课次数明显不足,制约了全军新业务、新技术在院内的推广以及护理队伍知识结构更新的步伐。

二、对我院远程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几年来,远程护理教育在我院已经逐渐开展起来,但是教学场地受限、教学资源储备不足、教学人才发掘不够、教学渠道单一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实际,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2.1加强对参训人员的管理和增加对场地设备的投入:对于护理人员参加远程教学应当制度化,比如与年度考评、任期考评结合起来,每年必须参加教学活动15~20次,对相关课程进行相应考核等等,将听课率提高至45%左右,使参加远程教学活动成为护理人员的习惯,成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扩大教学场地和更新存储设备,为管理人员采集、存储来自全军各医院公开授课的教学资源,以及院内交流提供硬件支持。

2.2优选课程,力争推出更多授课课目展示给全军护理界同仁:在多听课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力争在授课方面做出突破。我院护理专业在全军远程网上的授课较少,2005年至今,护理类仅3项被选中在全军远程网上直播。要提高我院护理专业讲座的授课率,各护理单元需重视申报课目内容,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专业,选拔最具教学经验的护理专家授课。课前充分准备,提前试讲或者院内学术活动进行普讲,增加院内护士的交流和实际操作部分,把我院的护理精品课程充分展示出来。

2.3普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提高授课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已经成为远程网上授课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很多护理专家在自己的领域技术过硬、造诣颇深,但一用到多媒体手段授课时就显得有些相对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普及多媒体制作知识,让护理专家了解如何采集多媒体教学素材,如何编辑制作多媒体教材,可以在院内开展诸如Photoshop、Flash、Director等常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讲座,或者由专业人员做一些适合护理专业用的授课模板,供专家选择使用,这对于提高授课质量会大有裨益的。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3-03

The adap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situation

FANG Zhao SUN Hui SHAO Hongying XING Lin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Baoji 721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ap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measur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59 cases clinical teaching and 102 cases training students. Results 60.0%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57.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clinical care had unsuited problem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84.5%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eachers should regularly participate in clinical care work, 82.6%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Conclusion Students can early exposure to clinic with life care internship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care"; desig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process, fill new teaching content in a timely manner;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of full-time teachers contact the clinic;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hospitals, founder the institutions model; increase simulation efforts of the training rooms to make the nursing education adapt to the real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and culture th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Clinical development; Adapt; Countermeasure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岁,平均(35.7±7.5)岁;初级20人,中级35人,高级4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 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2。

表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3。

表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 讨论

3.1 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 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 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 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 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 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 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 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 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 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 15(5):299-301.

[7] 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 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 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 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3

20世纪80年代初由“虚拟现实之父”JaronLanier提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原始概念[1],即综合利用当代图形显示技术和外置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VE)[2]中提供沉浸体验感受的技术。最早原型机Sensorama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理念。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载体是虚拟现实仿真平台(virtualrealityplatform,VRP)[3]。早期由于设备笨重、昂贵,且发展建立在娱乐的基础上而发展缓慢。近几年虚拟现实在微型化科技的促进发展下在科研、教育、医学这些方面发生巨大改变特别是在医学类教育方面更是如此。VR可用于探索行为健康教育的结果。VR提供的训练专注于高层次个人能力发展,VR的存在改变我们的现今学习外部世界的经验。通过感受外部世界方式的变化改造我们的内心体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个新一代提供传输知识和认识感受,改变训练方面的新帮助。

1康复护理

现今医疗模式已经由单纯的医疗护理转变为医护养结合的方式,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就包括运动困难病人。不良生活引起脑血管疾病所导致认知功能退化,以及身体不适感所导致的心理疾病都可以使这一类的病人出现相应抑郁症状,而这类病人通常需要护理人员实施职业康复护理,对病人医疗条件提出苛刻的要求,花费昂贵。因此使用虚拟现实为基础的职业康复训练计划(virtualreality-basedvocationalrehabilitationtrainingprogram,VR-VRTP)[4],并评估其可行性,以替代传统的护理人员被动康复方案[5]。使用VR开发的软件比如说以麻将为基础的精细操作训练,包括三种类型的刺激,即趣味性、竞技性、成瘾性[6],这三种特性会不断强化病人主观锻炼欲望增大病人自我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运动量。同时VR训练可以屏蔽病人对不佳现实状况的不良反应,同时提供反馈,以确保病人在训练期间产生厌烦情绪。研究表明参与者使用VR-VRTP训练8周后经临床和神经心理测验评估:曼彻斯特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雷伊-奥斯特里特复杂图形测试(RCFT)和听觉言语学习测试(AVLT),显示VR-VRTP可以改善整体社会心理功能和记忆影响现实世界表现[7]。JapanPediatricSociety以Wii版飞盘平衡为基础的视频游戏训练进行轻度脑瘫患儿神经发育治疗(NDT)[8]。结合提高静态动态平衡参数提供了对于待康复病人治疗有一新的的方向。后天残疾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病人遗留认知和运动障碍,以及影响独立生活病人的能力。以往有康复对脑卒中后认知锻炼的好处具有牢固证据,但这种方式的实现一般是由使用传统纸笔方案,针对个体个性化不充分,强度控制不理想。有研究通过量化、个性化技术支持,虚拟现实锻炼已显示出具有改善认知潜力[9]。给予病人比较感兴趣内容时表现出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执行能力表现比常规治疗更明显,但是缺陷也同样明显,由于VR用于医疗手段的时间尚浅,对于长时间的随访仍然很重要,同时大量样本的研究也更为有效。

2疼痛护理

疼痛对生理影响明显,目前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已经把疼痛作为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而疼痛的评分方式一般有视觉模拟量表(VAS)、描述疼痛量表(VRS)2种评估的办法,其中心理疗法在慢性疼痛中起重要作用。通常的心理疗法一般通过语言从个体以及群体暗示催眠,但是由于设备单一单纯语言诱导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10]。钝器创伤的多发性骨折和内伤重症病人医疗救护期间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活动能力受限最严重的非恶性健康问题的常见原因是肌肉骨骼疼痛(MSP),选择治疗方法以改善运动而不加重疼痛的为迫切需要。VR可降低慢性疼痛,护理人员协助病人被动的活动。病人因疼痛剧烈不遵守医嘱,改变后病人在总共没有VR辅助物理治疗与有VR辅助物理治疗。病人的自我疼痛评价表明沉浸式虚拟现实可以有效辅助抑制疼痛[11]。同时也有研究证明即使不是慢性疼痛,也具有一定效果,大多数烧伤损伤病人烧伤清创缝合的伤口疼痛严重到难以忍受。辅助使用沉浸式虚拟现实在水疗烧伤创面清创过程中分散病人手术疼痛[12]。意义在于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可以为烧伤病人伤口护理过程中遇到严重到难以忍受疼痛时有效的非药物减轻疼痛的技术。VR镇痛潜在价值在于相较其他镇痛的方式运动或电击疗法[13],采用了非药物非物理刺激减轻了病人创伤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从而VR镇痛护理有更多积极的意义[14]。VR也能缓解精神上的疼痛,EFIC研究截肢病人在对空间感受和肢体感受中恢复自主运动的感觉和缓解幻肢疼痛这项研究揭示了定量虚拟现实康复运动使用减轻幻肢相关联双手协调运动的疼痛[15]。而且手术焦虑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容易导致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并延长恢复时间。病人术后重症监护病房的放松可以适度改善病人的生命体征,减少不适。特别适合针对经历心脏手术病人术后痛苦体能下降,通过呼吸速率和李克特评分之间呈正相关[16],表明病人疼痛和压力有关,进一步研究对病人疼痛分类,提供用于治疗特定病人群体的方式。现今护患关系紧张,病人往往被告知手术失败、麻醉或死亡等不良情况。同时医院运营效率,与不断增长老龄化社会护理需求矛盾,导致医疗护理人员在每位病人平均所花费的时间更少。病人焦虑很容易影响生理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胃淤滞,手术痛苦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调免疫功能。通过VR治疗,提高术后效果,保证病人心理生理健康。就目前国内工作主要集中在医疗干预术前焦虑,如咪达唑仑和治疗的尝试,如音乐候诊室[17],已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尽管VR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但是可以在病人意识清楚情况下使用。VR已被证明是改善术后痛苦中一种无创、无害化的过程。使用这种技术允许病人在许多层面进行交互,使用多个感官,并鼓励他们成为沉浸在正在经历的虚拟世界[18]。以这种方式,虚拟现实提供用于再现或增强疼痛治疗的效果的有效中介,以避免和减少术后病人痛苦的压力创伤的巨大社会影响[19]。

3护理教育

护理人员在现今时代是责任相对较大的人群之一,经历长时间学习与练习过程。国内大部分针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练习一般为在校期间实验室模型授课,第一次独自操作一般在教学医院的病人身上进行,而这种训练方式有可能会侵犯病人知情同意的权利,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有引发潜在矛盾可能性。因此实际上护理学生目前临床实践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并且由于缺少练习以及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使护理人员在临床环境工作中常呈现焦虑状态[20]。为了改变这种教育条件,办学单位一般采取增加实验室预算,购买更多相应的医疗模型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实际上已经有相当多的医学模型设备用于医疗护理教育系统。目前比较流行的美国ImmersionMedical医学公司研制CathSim静脉穿刺训练系统[21]。为训练初学者Port-ACath皮下植入与护理知识技能的注射虚拟模拟系统(VRsimulationsystemofPort-Acathinjections)[22]。瑞典的MeleritUrecathVisionTM导尿技能真实触感的便携式虚拟训练系统[23]。以上这些设备都具有高仿真和无风险特性,已在全球众多培训机构和医学院校得到应用但多由于花费高昂需要更多的指导老师使其使用时间范围受限,同时医学模型的老化也是不得不令人担心的问题。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辅以医疗模型用以虚拟临床实际场景为前提,利用虚拟技术设计并创造出模拟病人和各种危险情况相应的场景,护理人员在学习的时候会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不断强化练习,同时可以展示出当施救措施不当时会使情况发生变化,这对目前来说的技术性职业教育相当的重要。

4VR护理未来发展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 校园英语角;建立;维护与发展;交际能力

近年来, 英语角蓬勃发展,市民英语角,网络英语角比比皆是。而本文要谈的是校园英语角。

为检验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否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了口试内容,对四级达到85分以上,六级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考官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学生对问答和看图陈述两项做得较好,合格率为70%,而话题讨论或命题发言则做得较差,合格率仅为30%。可以看出:参加口语考试的学生绝大多数已经达到大纲规定的基础阶段的口语要求,具备了初步的口语能力,但离高级阶段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学习必须依赖语言实践,而英语角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一种仿真环境。因此,英语角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其建立、维护和发展进行探讨。

校园英语角的建立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这一环节中,重要的因素是前期的宣传,形式不拘一格,如校园海报,电台广播,各系传达等。当然,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对于英语角的顺利展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间固定安排在多数人时间宽松的晚上比较合适,如周三或周五晚上6:30-9:00。地点则以广场为好,方便学生的加入或退出。与封闭的环境相比,开放的广场更能使人心情放松从而进行愉快的交谈,效果自然也会更好。此外,氛围的营造也不可小视,建议拉一些横幅,贴一些提示语如“No Chinese”,“Don’t be shy”,“Speak lovely” 等。

上述因素具备之后,只要举办一次开幕式,便可宣告校园英语角的成立。应该说成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成立之后,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了,在实践校园英语角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前几期轰轰烈烈,一位指导老师被数十个学生团团围住,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此后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少,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经常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交谈的情况。因此如何维护、发展英语角,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稳定和扩大学生参与人数,需要我们的探讨、摸索和尝试。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I.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英语角当中的定位。

既然英语角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仿真环境下提高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为了更好地发挥英语角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各位参与的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此活动中的角色。我认为教师应该是引导者(instructor)、鼓励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资源的提供者(resource person)等,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话题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师是鼓励者,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提供语言和信息咨询,指导学生语言技能的恰当运用。每位英语教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参与英语角教师人员的安排上,应当遵循期期变化的原则,尽量做到每期人员都不同,话题不同,涉及面广但重点突出,从而给学生以不同的感受。

II. 形式多样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关键。

交际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也称语法能力,即linguistic competence),指掌握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能力。(2) 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即关于如何使语言运用得体的语用方面的知识。(3)语篇能力(discoursal competence),即掌握和组织联贯的话语而不是孤立的句子的能力。(4)会话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即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后面三种能力都与语言使用有关,可统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不难看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具备正确理解和正确造句的能力,才谈得上使用语言的能力。但是语言能力必须和语用能力相结合才是完整的交际能力。因此校园英语角也应围绕着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有效结合这一点来进行。

1. 提倡和鼓励词汇短语的运用。

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默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们不会生成规范的句子,不知道如何用外语来传递信息,词汇短语则可以帮助尽快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有研究表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般都掌握数以千计的词汇短语, 使用非常频繁。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言语交际与其说是以句法为基础倒不如说是以词汇短语为基础。 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通常都比较重视语法规则,总是小心翼翼地根据语法规则生成句子,相对忽视了词汇短语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掌握的词汇短语也远没有本族语者多, 不得不更加依赖语法规则造句。 例如,英语本族者评价一件非常容易做的事情时,很可能会使用a piece of cake,no sweat 这一类词汇短语,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则很可能使用 “It's easy”或 “It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 ease”之类的句子。 注重词汇短语,可以使学习者学到更多的“真实的”(authentic)语言材料,有助于缩短学习者在词语选用方面同本族语者的差距,使他们的词语使用更加地道,更具“洋腔洋味”,获得“立竿见影” 的效果。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 词汇短语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某种特殊的作用。 在外语学习中,通常有不少学习者由于外语不流利或不能用外语获得所期望的交际效果而灰心丧气, 甚至对外语学习感到厌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词汇短语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总之,词汇短语有利于改善言语流利性,有利于提高近似本族语的词语选用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可以使外语学习产生“立竿见影”的交际效果, 而所有这一切又可以使学习者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而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稳定英语角的参与人数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英语角的实践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学生运用短语交谈。那如果学生想用短语交谈却不知如何表达该怎么办呢,这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参与英语角,和学生广泛交流,详细总结学生表达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由此可见,英语角不但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2.培养提高社会文化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如何生成语法规范的句子,还要使学生学会得体地运用语言,所以必须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我认为学生在英语角的交流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地道的语言。因此开办一系列讲座,全面详细介绍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学等必不可少,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和录像节目,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去了解异族文化习俗及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方式如体态语、目光语、时间语等。我们要通过以上途径让学生尽快获得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角为学生们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的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对于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

校园英语角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实践机会,各校应多设计一些高级阶段的交际活动,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上,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既可以设计虚拟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role play),如面试,也可以采用通过题卡提示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各种任务,解决各种问题。 还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如大学期间要不要做兼职,应该住在校内宿舍还是校外租房居住等组织讨论会和辩论会。所有这些活动不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相对课堂的弱语境而言,也能营造更接近真实的交际语境。

参考文献:

[1]杨庆萍.现状与对策:大学英语口试引发的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5): 61-63.

[2]廉洁.词汇短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外语界, 2001,(4):29-33.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森林保护;林业生产;经济均衡

森林保护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性,木材砍伐数量超过一定的上限,会弱化森林的自我调整能力。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森林保护的持续性应与地方经济发展达成一定的均衡状态,否则难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争论的起点在于要不要对其进行经济开发。支持进行森林经济发展的学者认为森林存在一定自我调整的能力,不超过森林经济开发的上限,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反对者认为,人类在利益驱动下会进行过度开发,最终产生不可估量的破坏性后果。

从产权角度考虑,森林资源属于共同财产,不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等特征,说明全体公民享有收益权,如气候和空气改善等收益。这部分收益者就存在一定搭便车行为,因为获取经济收益者并没有付出相应的成本。从收益者角度出发是不支持森林砍伐的。对于处于森林周围的当地人们而言,森林是其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其必然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实现经济收益。为保护森林而不对其进行利用,则林区周围居民的生存基础将会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对森林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森林保护与产业经济之间的矛盾

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森林不仅巩固水土、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促进人类进步也起到重要作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离不开对林木的使用,而由于我国森林面积的恢复程度远远达不到人类采伐的速度,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洪涝水灾等自然灾害加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害,造成损失,因此,近年来我国不断重视林业部门,大力呼吁种植林木,加大我国森里覆盖率。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林木经营者而言,维护环境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林区开发生产的盈利多,因此许多经营者会下意识选择忽略对环境的重点保护,而是依然把精力放在采伐工作上,造成我国许多经济落后地区的森林保护与产业经济工作严重失衡。因此,我国有学者提出,想要改善我国森林保护现状,并加大法律管理力度,提高我国执法部门对林区的监督管理,并利用对林区进行投资贴金等支持形式减少林农、林业经营者以及林业部门的经济损失,并通过加大保护森林宣传力度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思想,从而促进森林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首先,必须讨论补贴范围的界限问题,范围越大导致政府补贴总支出越多;其次,具体到个体的补贴金额多寡是问题关键。补贴过少会造成林区公民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地方群众出现不满情绪,甚至不执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过多势必造成财政压力;最后,如果补贴达到一定均衡,则闲置的劳动力配置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从国家财政支出水平而言,这部分森林保护补贴资金过于庞大,势必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压力。因此,从财政补贴和法律约束视角,并不能完全解决经济发展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内在矛盾。通过补贴和法律形式禁止了林区居民和政府的砍伐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发展问题。

而实际上,我国许多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在发展经济上主要是依靠森林资源,而国家一旦将砍伐渠道封闭起来,这些地区就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许多采伐人员也面临着失业等困境,使我国劳动力得不到合理配置的同时加重了这些家庭的生活负担;而采伐人员在失去林业经济后进入到其他城市务工时又因为并不具备其他技能失去就业机会,加重这些地区落后现象。因此,在我国森林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存较多矛盾的现状中,我们必须寻找出一条使二者平衡的道路,在提高我国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对森林进行保护。

二、森林保护与产业经济发展均衡新探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人要保持行为长期稳定状态,需达到一定的动态利益均衡。从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内在矛盾的角度出发,参与此经济行为的“理性人”(经济人的理性假设,即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者,此定义来自于经济学基本假定)达到一定利益均衡,其行为就会表现出长期的稳定性。首先,要有效解决林业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必须能清晰描述出经济人的利益所在。对于林区所在区域,森林的林木是主要经济资源。这部分经济利益是林区当地的经济收入,如果国家采取禁止砍伐行为的强制性措施,需满足地方居民的这部分利益的平衡,或者更多,才能有效与地方达成经济均衡。

实际上,林区除了林木等经济资源之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如森林中的蘑菇、木耳等。市场对这些资源存在一定需求,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产业化生产,以实现上面缺失利益的补偿。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通过产业化道路解决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但仅仅在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是关键问题所在。虽然地方具有天然产业化条件,但需要一定技术和早期资金的投入。且不同林业地区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发展特征和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不同的技术。技术引入需要地方政府和国家大力支持,尤其要积极建立科研机构与产业发展内在桥梁,实现双赢的利益均衡目的。原始资金的积累可以通过部分自筹和国家支持等方式实现。此外,市场的需求开发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冯绻.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04).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6

1.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

大学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社会建制,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级人才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体,是护理知识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美虽然都已经完成了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并且都在建制化中成绩斐然,但其建制化过程长短、方式、社会背景以及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教育观念、教育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材建设、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及管理模式等。显而易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护理特色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慧玲,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段志光(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见,这些差异均是可以看见的外在差异,即现象差异。我国护理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只关注现象差异并不能为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找到根本出路。

1.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

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众多,而本质差异只有一点,即“植入”与“生成”。这也是我国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各自本质所在。这种本质性的差异造成了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距。从学科建制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整体上属于植入式发展。从19世纪后期“出自泰西,传于中土”、效仿欧美,到建国后以苏联为榜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借鉴,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借鉴的过程。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直到今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以“植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这种被动“引进”和“移植”,必然带有某种生吞活剥的意味,消化困难在所难免。本土化护理理论的不尽人意即为例证。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理学科从一种“职业”跨入到“专业”的步伐也很大,但这种植入取向仅仅初步解决了护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框架性平台问题。美国并非护理教育的起源地,但高等护理教育却以美国为始端,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成而非植入基础之上。美国在引进了英国护理观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之后,并未一味学习照搬,而是勇于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未根深蒂固之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完成了护理学从植入性到生成性的根本转变,生成了美国本土化的高等护理教育,取得了世界护理话语主导权。可以说,美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事关护理学科全局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恰当举措。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产品———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出现,必然导致护理学科其他社会建制的生成,促使护理理论的生成,护理科研的活跃以及护理实践的进展。美国在进一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将生成主体、生成环境以及生成成效很好地结合,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事实上,正是由于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美国走出了护理学科非本土化的现实,走出了护理学科“盲区”,开创了护理学科发展的巅峰时代。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原因

2.1国家实力背景不同

国家实力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领,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大密不可分。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的完成以及20世纪美国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强国的过程,为高等护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标志都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有学者提出,综合国力由硬国力、黏性国力(制度因素)、软国力组成。可以说,19世纪、20世纪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制度基础以及精神动力,如联邦政府和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资助、国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视、独特的教育机制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弱的一个基础原因。

2.2高等教育发展不同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向欧美各国学习,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约在1910年,美国成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巨型大学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大发展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也进行了改革。这些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楷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现代美国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国的学院模式、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以及服务社会的美国观念,不仅为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跨学科人才。许多护理人员在其他学科接受了硕士或博士教育,如美国很多护理理论家都曾获得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拓宽了护理学科的视野,为护理学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为高等护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缓慢,教育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建国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建国后,以苏联为样板,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博采众长。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国家的经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迟滞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3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不同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在研究基础上改革和实践。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发展。美国在借鉴了德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国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标志,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科学。研究型大学的设立直接推动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带动了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护理新知识的拓展。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下生成、改革和实践的高等护理教育,最终取得了世界护理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不足30年的时间,虽然在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动性,但从国际护理发展形势来看,总体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一个被动发展的阶段。

2.4护理理念不同

学科理念的更新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现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南丁格尔护理观念曾经占据着美国护理话语权,但在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护理中心的过程中,变革了的护理理念起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过程中,美国始终将创新理念贯穿其中,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为关键途径,培育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拓展了护理新知识,开创了护理新技术,展开了护理新实践。创新不仅存在于护理界每个人的意识中,而且渗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转化为创新活动。创新理念导致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产生,直接促进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一领,使护理学从一种长期的经验性技术逐渐转变为一种科学,均得益于其先进的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理念局限于奉献和服务。这种理念限制了学科的发展空间,遏制了学科的发展活力,也影响了非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等平行的一级学科,确立了护理学在医学大厦中的合法地位,我们需要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引领护理学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3.中美高等护理教育差异的应对建议

3.1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创新护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我国护理学从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转变的基础。首先,以社会需要为起点,大力支持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用20余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对护理学科的宏观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对护理科研的支持以及护理科学博士学位(DNS)的创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护理中心。

3.2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背景。国际化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学习资源与渠道,成为我国护理学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础。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根本发展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当前,需要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以国际化为生成起点,以本土化为生成路径,以具有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高等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生成目标,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

3.3塑造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