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 影响分析 改善措施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取决于顺利。近年来,中国水利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建设项目不仅提供服务的社会,和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会对当地的气候,影响水质,地下水水位,物种。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和环境问题,争取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保持甚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功能。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和程度不同。
1.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水利工程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于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建设可以为区域提供发电、防洪、航运、灌溉、供水、水产养殖等方而的综合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成可以在汛期发挥蓄滞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又可以增加枯水期流量,提高抗御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为防洪、灌溉、发电、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电开发工程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水电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有着较低的环境开发成本,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与建火电站相比具有不污染环境、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危害的优势,还可以减轻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水利枢纽工程中核心部分是水库的建设。
水库抬高水位可以有效改善水库上游的天然水运运输系统,与陆运系统相比,水运可充分发挥具有运输成本低、少占地或者不占地的优点。
此外,水利工程还有拦蓄泥沙、提高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改善涉禽和非迁徙鸟类的生境、提高灌区含氧成分等作用;在血吸虫疫区,水利工程结合灭螺,血防效益显著;而水土保持工程本身就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开发目标等。
1.2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等因素,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工程对环境管理是尽量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措施探讨
(1)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设计过鱼的建筑物等设施,研究设计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研究设计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眷水或排水工程,研究设计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施,研究设计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
(2)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
(3)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
(4)研究设计水利工程,防治疾病发生和流行以及防治病虫害方面。由于现在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认识水平越来越高,通过专门的学科门类来研究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及其改善措施,将会使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
(5)推动生态水利建设的发展是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方向。在某种程度上,水利工程不仅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也破坏了水资源,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产生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基于水资源现状与生态工程的原理,提出了生态水利。其理论基础是,生态水利不仅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并突出了环境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致,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水利”是当前工作研究的热门与重点。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首先,应遵循工程安全性原则,对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保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维护河流形态奇异性,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再者,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做好水利现代化规划,使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都能结合当地河流的自然属性,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同时,继续完善环境评价、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为“生态水利”建设保驾护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更重要的是坚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努力把水利工程建设成为安全经济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环保型”的“生态水利”工程。
3 结语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水利工程师们亟须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甚至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谐统一。
参考文献: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要性;问题;对策
1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止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话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并呈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
2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被率过低,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2.2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从而导致建设工作进展慢,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等现象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2.3 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
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一些地区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带来不少问题。由于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导致劣质种苗被栽种,进而使得补植任务过大,既加大了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质量不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水平粗放
2.4.1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可操作性差
各级规划只有工程总体目标,没有分解为各个环节,未确定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没有将规划落实到地块上,不能进行质量和进度的有效监督,为不同规划的地域重叠和统计造林面积的数字失真提供了可能性,造成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植数造零”现象。
2.4.2 经济林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及数量调控
受经济利益驱动,各地明显存在盲目增加经济林面积的倾向,政府没有根据经济林的最优适生区和供需平衡对其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因而出现了果品销售难和群众忍痛砍掉果树的现象。
2.4.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普遍存在责任不明现象
据反映,受地区部门利益驱动,存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如果国家不注意及时制止,这种趋势会有可能增强,如很多县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经费由县计委这样的非行业部门掌握,但却牵头组织农业、水利和林业部门共同实施项目。这样以来,实际上县计委为项目管理者和决策者,林业等行业部门的决策权却受到削弱,对应的“责、权、利”关系弱化,极容易出现偏离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的所谓“首长工程”、“形象工程”等,造成林业生态工程投资利用方向错误和投资效益较低。
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对策
3.1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树立生态经济思想。积极搞好宣传、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追求综合效益最佳。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要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项使用,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外援助和优惠贷款。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3.3 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3.4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3
摘要: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是为了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呢?现在,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直接威胁,成为我国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从而,环境工程也将成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也是改善恶劣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本文针对环境问题,浅谈我的几点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生态危机 对策及预防 环保工程 存在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保护环境同样重要,针对环境问题,我提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目前生态环境情况分析
空前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果任由危机蔓延和加剧,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人类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成为地球上灭绝物种之一。
(一)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人类活动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能源紧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淡水减少、森林减少、野生动植物灭绝等现象。人类从未停止过身大自然的索取,不管是在古猿时代还是在已经进入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不停的过度开采能源,过度砍伐树木,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2)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过度排放,且不断扩大污染源,造成严重的水体、空气、土壤等污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化工厂的建立越来越多,对其污染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性加大。
(3)由于相关应用技术失控或滥用引起负效应,如核技术污染、转基因技术、电子技术等,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大,已经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白色垃圾、农药等等污染也在迅速向农村蔓延,有的饮用水源也遭受污染,多数地区仍未采取相应措施;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加之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所以环境污染仍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污染迅速向农村转移。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绿色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二、生态环境危机对策及预防
“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争取可持续发展,是最具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的形势来说,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做到这些,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解决过度开发和利用的问题。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防止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过度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防止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对于已经过度开发和利用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环保工程进行处理,种树栽草,甚至还原原始地貌,使过度开发的区域逐渐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
(2)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要对排污量大的工业生产进行停业整顿,制定相关规章规范管理,促进企业转型,提高生产效益;另外,对于农村污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使人民群众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对于已经被污染的领域,要通过环保治理工程,及时对水源、空气、土壤进行科学净化,且应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要控制核技术、转基因技术、电子技术等带来的污染,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及试验。避免该技术的滥用与污染,并尽快研究出更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环保工程方式应对生态危机。
三、环保工程的存在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及避免更多的环境问题出现呢?环保工程在这一角色中的意义何在呢?
环保工程的定义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而以某种设想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环境污染问题去处理解决的一些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噪声控制工程等。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工程是在目前生态环境背景下的重要工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环保工程,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防治及处理等相关工作将会是怎样?当我们身处在一个即将被污染而无相关防治工程或是已经被污染而又得不及处理的环境当中时,我们的生活是怎样?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生态水利
生态水利是指水资源的一种利用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明时代对资源利用的一种新的认识,其本质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的建设基于几点必要性。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需要。生物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资源的存在,而自然界物质的循环过程都要水参与其中,只有生态系统良好发展才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是现实环境的要求,由于过去人们对于水资源利用没有科学的认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及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污染严重与水资源短缺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在以往的水利工作中,没有将人类自身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进行考虑,单方面对环境进行索取,对流域内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当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人为改变河流的多样化
在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形态,人为的对河流进行改造,导致河流原有布局改变,河流自身形成的局部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比如湿地消失,水产资源的日益匮乏。河流的生态性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人类的改造活动难以在短期内有效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会受到一定程度损害。
(二)对流域内环境的影响
河流在流域内形成局部小环境,各要素在其中呈现良性循环,人为活动改变了原有循环模式。同时在河流开发之后,没有重视到生物种群恢复工作,流域内的浅滩以及湿地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被现代化设施所替代,对于水循环形成了障碍。
3.生态水利与传统水利工程的区别
生态水利与传统水利工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范围,资源利用,治理后期的管理工作,原则,对于水功能的开发,对于河道的治理,堤防的建设。可以通过图表进行直观的感受。
4.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一)观念
观念指导人的行为,生态水利的应用首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传统水利工程对环境的破坏,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发展是统一的,在自然大环境中,人类是参与循环的一个环节,对于自然环境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索取,改造,而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与自然和谐相处。水利工程不只是体现在防洪以及供水等方面,对于社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要认识到国情,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水资源是缺乏的,没有资源,社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从类文明的发祥地大多在大河流域,水资源在农业时代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在工文明时代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将资源的利用纳入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进行考虑,提升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二)方法
a护岸工程。生态水利没有固定的方法,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应对。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将防洪功能与水环境优化二者有效的结合一起,合理安排布局,保持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为河流沿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次是要考虑到流域内环境的承载能力,流域内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环境承载力,因此在对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进行优化配置。再者是水生系统的保护,该项工作是综合的大系统,体现在多个方面。生态河堤。主要是通过植物对河堤进行保护,如柳树,白杨,芦苇,菖蒲,用植物根系对河堤进行加固。自然型护岸。护底采用天然材料,坡角人为设置护岸,斜坡面种植植被。人工型护岸。该模式是在自然护岸的基础之上,采用一定的人工材料对其进行补充,主要是用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b清淤水利工程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洪,河流在人为开发过程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工作,清理工作要从生态角度进行考虑,如对淤泥的处理。水下作业会对水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c河流湿地开发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的发挥。对于河流沿岸湿地要以保护为主,对于不可避免要开发的部分,要做好规划工作,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二者结合在一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d退化河带恢复河带是指河床高低水位之间的部分,包括被淹没的河床以新及生的滩涂。恢复工作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是生物恢复,人为的引进相关物种,并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手段,促进种群的发展。其次是环境恢复,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植被对局部环境进行改善,提高环境的稳定性。
结语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满足基本用水的基础之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河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生态水利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水资源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将经济效与生态效益二者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求稳.生态水力学及其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16(03).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5
(1)对气候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特别是水库的建设,由于蒸发量增多,在大气循环中,增加了该区域的降水量,也导致雾霾天气的增多,也增加了该区域极端天气的出现。
(2)对水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水循环速度减慢,导致污染物扩散迁移能力和水汽交换速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该区域的水质,甚至会造成严重的金属污染。
(3)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从一些大型水库来看,由于水流较缓且水面较宽,导致特殊水温结构的形成,蓄水水温会高于天然河道的水温,导致某些低温生物生长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正常生长。(4)对陆地植被的破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栖息在该区域的生物也受到影响。加之污染物排放速度较慢,造成该区域内的动物、植物迁移,甚至是灭亡。
(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虽然能避免农田大范围淹没,但改变了土壤的热状况和养分,降低土壤自身的肥力和酸碱性,导致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程度加剧。同时水库水位的波动容易造成滑坡、崩岸等灾害,不仅造成环境破坏,还对沿途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6)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涉及到移民安置问题。移民对环境等的影响非常大。在移民安置中,应减少毁林开荒政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移民安置过程而言,将库区居民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本身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包括工程建设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等对库区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应该包括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破坏。
2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措施分析
为了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2.1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路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如何趋利避害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从工程建设的情况出发,以环境科学的经济价值理论对工程建设的价值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工程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社会生态等变化情况,包括有形、无形变化两种,立足现状,但也应注重长远的利益。
2.2根据生态环境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风险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建设立体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如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中,以扶助放养的措施,使原处于濒危状态的中华鲟能够顺利繁衍,从而摆脱了物种灭绝危机。再以青铜峡水库为例,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淤积形成了大范围的湿地和农田,大大改善了该区生态环境。长江三峡建设过程中,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善了长江沿岸的污水处理能力,保证了长江的水质。
2.3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移民政策的完善,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虽然高额的移民安置费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本,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等的实际意义,但也应认识到,人才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从目前来看,可以将房屋、土地等有偿设施作为股本,参与到水电开发建设中。
3结语
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not stable, natural disaster happens ceaselessly, carry out natural protection be imperativ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can slow down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ng natural forest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as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s application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and to promote our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ense.
Keyword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economy
中图分类号:S718.5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天然林保护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比如由于人们对珍贵树种的认识不够全面,而导致大量的资源在无知中被消耗,或者对天然林整体保护意识不足导致天然林遭受破坏,而且严重影响天然林资源的稳定与保护。针对我国天然林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天然林保护不彻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不足,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天然林管理,增强保护意识。
从生态建设观念提出后,保护天然林备受关注,天然林保护的实施要以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与改善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 生态建设与天然林保护的含义
生态建设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对人为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前提。由此可见,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生态建设与天然林保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天然林保护是指对天然生长的森林和经过砍伐或破坏后天然更新的次生林采取各种保护措施,防止人为和自然的破坏,维持它们的结构与生产力,使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其目的是保护、培养森林资源,使其稳定的发展成长。
天然林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天然林保护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保证其顺利进行,就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社会工作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
2天然林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2.1天然林保护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天然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天然林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经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对涵养水源、增强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好天然林,更对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与有效实施。
2.2 天然林保护的实施意义
生态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自然,经济及整个社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核心工程,天然林保护的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实施意义。天然林保护的意义在于完善生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稳定性,保护物种多样性。洪灾的屡次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国内森林资源的滥砍乱伐,使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森林植被必须要严加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必须严格执行。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其实施的意义更在于对林业价值的重新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价值的认识局限于经济意义上,显然不够全面。 实际上保护天然林工程为林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要比经济价值高出数倍。天然林保护的实施更要转变经营思想,将过去以利用木材、经济效益为主的思想改变为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营思想,改变林区单一的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这项复杂庞大的工程是林业的复兴工程,也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为社会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效益与价值。
3天然林保护对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天然林保护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生态建设的必要措施。近些年来,天然林的破坏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我国过度采伐树木,生物种类不断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洪涝,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在此情况下不断发生。而种植树木可以更新空气,减少大气污染,更是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从而维护生态稳定。实施天然保护势在必行,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管理,增强其保护的意识。
实施天然林保护是建设祖国,美化环境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亦是一条经济、有效和快捷的保护生态建设之路,天然林完善、强大的生态功能对防止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关键的作用。对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国的均衡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天然林物种多,群落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天然林里的许多动植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有待发掘,具有人工林所不能替代的生态价值。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加快营造速生丰产林及果林等商品林,还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使林业经济走出困境,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天然林保护是禁止乱砍乱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并没有改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而是要林业部门改变传统思想,将砍伐树木向营造树林转变,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切实保护森林植被。只要调整思路,坚持改革,尽管任务艰巨,林业经济一定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4 总结
随着人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天然林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保护天然林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刻,并且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科学实施工程的力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护天然林。
在保护现有天然森林资源的同时,要大力实施人工林营造计划、封山育林,使受到破坏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加强林业法制建设,重点加紧天然林管理和保护;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严厉打击无证采伐和运输行为;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林地的征占实行严格审核,坚决制止和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违法犯罪行为。
天然林保护工程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的特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组织管理实施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运转自如的运行机制,现代的科学手段,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建设,人们对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将会越来越顺利,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成效将会越来越明显,而天然林将会我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加富.在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J].林业经济,2003,(9):4—7.
[2] 张德朋,张铁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多种经营发展[J].中国林副特产:2000年04期.
[3] 郭胜军,张恒.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内容和目标[J].民营科技:2007年09期.
[4] 郝淑清.浅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应做好的工作[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