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1

一、教学示范,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

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他们思想观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育智慧的展示。他们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集体成员的态度与素质。

课题组认为,先进教法及模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条件,也需要时间的锤炼,学校责无旁贷。善于发现和总结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功。因此,我校每学年都组织骨干教师至少上五类公开课,定期开展“课堂”展示活动,一是以“我的特色教学”为主题,开展“亮相课”活动;二是以“我追求的理想课堂”为主题,开展“研究课”活动;三是以“教学实验成果汇报课”为主题,开展“展示课”活动;四是以“我的绿色教学和生命课堂”为主题,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是推广典型课,围绕“生命教育和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召开现场会。

一般地,我校在开学初做出公开课计划,根据骨干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影响力,采取“内部指定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出人员、地点、课题和具体时间。有代表性的优质课积极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力争形成面向全校、全区和全市三个层面的优质课现场观摩活动。课前,学校调动一切力量,整合资源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备课和上课所需要的条件,如相关资料、教学设施等。课后,召开座谈会,组织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首先由主讲教师陈述备课过程,如教材分析、目标确立、教学设计和开课前后的心理感受等;其次,由与会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专家点评;第三,整合从讲到评的全程录像,形成文字性经验材料,以备其他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从我校历年课堂展示活动情况看,主讲人认真谋划,备课组全程参与,听课教师兴趣盎然,每次活动对全体参与者的教学水平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同时学校的知名度也得以提升。

二、科研引领,做校本研修的组织者

骨干教师在学校舆论中掌握着话语权,在集体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学校应依靠他们实现“教学研究、岗位培训、科学探索”三位一体的提升式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应借助骨干教师的优良表现使全体成员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塑造教师新的角色,使他们成为智慧者、反思者、研究者,促进其专业水平、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选用认真负责,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充分利用他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组织校本研修共同体,形成同伴间互动、合作、对话和支持,带领集体成员共同发展。教研组长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一是思想引领,即引导全组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二是行为引领,即引导全组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改变教育行走方式,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方法引领,即引导全组教师学会教育科研方法,把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员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学校应要求他们组建课题组,结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发展实际来确定研修主题,承担起“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课堂”的“短、小、精、实”的课题研究任务,带领参与研究的教师经历开题、中期总结到结题的全过程,通过学习获取理论,再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最终是积累成功经验并传播和推广新成果,引领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另外,学校要为他们提供资料、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保证他们有较好的研究条件,形成互动的学术氛围,进而激发起更多教师学习研究的内在动力,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3)聘用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课题组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个人设计和奋斗是一个方面,但名师的导引更重要。因此,我们可采取“双向选择,自由结对”的方式确立师徒关系,签订协议,就时间、内容、策略和预期效果进行约定,从而使双方都承担一定的契约责任。要本着“互帮互学、共促发展”的精神,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导师要努力做好“四种人”,即做青年教师的精神楷模、心理调节师、终身学习的指导者、人生规划的领路人,高观点、宽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导”,在输出管理模式、交流教育思想、展示教学特色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使他们“脱胎换骨”,快速成长。

(4)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总结会或研究成果专题讲座。为了促使骨干教师对人生规划和关键要素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阐述他们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专业思考,学校要建立经验推广体系,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师德论坛、研究性学习、教材分析和课标解读等专题讲座,或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撰写论文等方式展示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让广大教师从骨干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教书育人及教育科研经历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5)选聘德高望重的专家型教师,领衔名师工作室。使工作室成为群策群力的智慧屋,信息交流的中心站,业务培训的大课堂。在这里,骨干教师首先要追求自身的完善,其次是为其他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服务、技术咨询和思想上的支持,第三是形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式关系,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实验研究共同体。骨干教师应成为“助推器”,主动帮扶其他教师,促使更多的教师重新认识职业内涵、重塑职业形象、充分挖掘教师职业内在尊严、快乐和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爱心育人与责任育人的统一,最终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水平。

(6)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优质资源共享体系。骨干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如果借助现代通讯网络和传播技术,可以快速地将这些优质资源与广大教师共享。为普通教师提供备课所需的各类素材、视频资料、优秀课例、辅导用书和富有创造性的试题等,对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式”流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利用骨干教师开展网络学习,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通过远程网络技术手段与异地多位教师同步互动,都利于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

总之,骨干教师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是减负增效、课堂高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者,是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先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可以激发起更多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和动力,让更多人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在自强不息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荡涤心灵,走上内涵发展的快车道,形成各具风格的精品课堂,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要想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与辐射作用,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组织、统筹与协调,以及各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等诸多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2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鼓励式教育法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鼓励式教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鼓励式教育的必备条件.

首先,教师要能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真诚无私地关爱学生.

其次,让学生在充分尊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陶冶出尊师的好学生.

再次,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用宽容来感动、感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营造师生间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鼓励式教育.

二、当众表扬,分层鼓励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偏爱学优生,冷落学困生;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鼓励和表扬的愿望.教师可以采用当众表扬、分层鼓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和成绩等差异,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解决,即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回答,复杂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当众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更应加大表扬的力度.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要尽量不批评,而是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给予表扬.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演示金属铁与酸溶液反应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现象让后进生回答,分析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让学优生回答解决.回答正确时,当众表扬;回答不正确时,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表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三、创造参与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外部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部条件.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要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多下工夫.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走访、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在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鼓励的原则

1.鼓励要适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在提问后,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学生较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捕捉到,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地体验被赏识的喜悦,又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从而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2.鼓励要适度

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师生互动频繁了,教师鼓励性评语也多了.在教学中,我们常用“你回答得真好!”“勇敢些,说错了,没有关系!”等鼓励性话语.这些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无论学生说得怎样,有的教师都给予含糊的肯定:“你说得有一定的道理!”甚至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有的教师也给予鼓励:“你的回答很有创意!” 整堂课都是表扬和鼓励,久之,就会模糊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要实事求是,要诚恳,要适度.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 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1-00795-05

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行为异常可以预测成年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性,因而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已经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较多地对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对早期气质,以及气质哪一个维度有问题,怎样与养育方式共同作用对儿童行为问题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少针对农村地区儿童的研究。本研究探求上述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家长针对不同气质“因材施教”,给予其良好的认知刺激,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为儿童以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大兴农村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属北京市农村中等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在大兴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7个乡镇,将身体健康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Screeniy,DDST)发育筛查正常的138名2~3岁农村户口儿童纳入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38份,回收气质有效问卷119份,家长养育方式有效问卷122份,行为有效问卷120份。122份问卷中,男童64人,占52.5%,女童58人,占47.5%。2岁组63人,3岁组59人。母亲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24人)20.9%,高中(38人)33.0%,初中(51人)44.3%,小学(2人)1.7%,未回答1人.父亲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28人)24.1%,高中(31人)26.7%,初中(55人)47.4%,小学(2人)1.7%。

1.2 工具

1.2.1 幼儿气质评估量表(BIS,适用于12―36个月的幼儿)

1.2.2 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适用于3~7岁儿童)

1.2.3 Achenbach的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2~3岁用) 包括80个描述儿童行为的项目,按0、1、2三点记分,请最了解孩子的家长根据最近一个月内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填写。本研究抽取内隐行为、外显行为两类进行分析。

1.2.4 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Child-rearingPractice) 包括91个描述父母教养方式的项目,请母亲根据家庭中实际的教养方式来填写。

1.3 方法 首先对测查员进行使用培训,培训合格后由查员按问卷涉及年龄阶段,向儿童父母发放问卷,并解释填写方法。一周内收回问卷,获得幼儿气质特点、抚养方式、行为问题的分数。

1.4 统计方法 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农村与城市3岁儿童气质比较

本研究选择1995年张劲松等对北京市城区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由于缺少3岁以下数据,只对3岁组分性别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反应强度外,其他八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除反应阈评分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外,其他方面均是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见表1)。

气质类型分布:难养型(13人)占10.9%,启动缓慢型(19人)占16.0%,易养型(50人)占42.0%,中间偏难养型(1人)占0.8%,中间偏易养型(36人)占30.3%。t检验没有发现气质、行为量表评分有性别差异(P>0.05)。

2.3 气质类型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表2显示在焦虑行为维度上组间差异显著,内隐行为问题组间差异边缘显著,Post-Hoc检验显示,启动缓慢型及难养型儿童得分均高于易养型儿童;难养型儿童攻击维度得分高于易养型儿童。过失、外显行为问题维度及行为问题总分组间差异显著,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得分均高于易养型儿童。易养型儿童在多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其他类型的儿童。

2.4 各气质因子与Achc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评分的相关性

表3显示气质的节律性、趋避性、情绪、坚持性维度与儿童行为调查表的各项评分呈正相关,活动水平与攻击、过失、外显及行为呈正相关。反应强度与攻击呈正相关。注意分散度与退缩呈负相关。

2.5 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评定结果与儿童行为调查表评分的相关性

表4显示父母抚养方式中的鼓励独立、鼓励成就与儿童行为调查表评分呈正相关,拒绝与攻击、过失、外显呈负相关。接受与退缩、过失呈正相关。

2.6 气质与家长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

选取与儿童各种行为问题相关显著的各个维度,进行逐层回归分析,考察气质各因子和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表5显示趋避性、适应性以及情绪与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可以影响儿童的内隐行为;活动度、家长拒绝、适应性和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节律性和拒绝的交互作用可以影响儿童的外显行为;情绪、适应性和鼓励成就的交互作用、注意分散度和拒绝的交互作用可以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

3 讨 论

儿童的气质受很多社交因子包括文化背景及种族等的影响,相同种族和类似环境使儿童的气质很相近。本研究显示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儿童相比,表现为活动量少、节律性强、较少退缩行为、适应性强,男童更倾向于积极情绪,女童更倾向于消极情绪、坚持时间长、注意力易于集中、反应灵敏度高。这些差异与儿童成长环境和家长的育儿方式密切相关,表明气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环境的改变气质会发生变化,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气质的性别差异是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家庭的教育、期望有关,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社会化的结果。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难养型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最高,易养型儿童危险性最低;启动缓慢型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较多;难养型儿童的外显行为问题较多。行为调查表得分高的儿童,在气质纬度上表现为活动较多、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无规律、对新环境或新刺激不宜适应、趋向于退缩;主要的情绪表现消极不愉快、专心于活动的时期不持久。提示某些气质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密切。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消极的气质特点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Gjone等研究发现,情绪性是行为问题最强的预测因子,本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与此一致。

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报告父母养育方式是对儿童行为问题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父母的积极养育方式如鼓励、接受有利于减少儿童行为问题,而消极的养育方式如拒绝会增加儿童行为问题,但惩罚和保护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不显著,与以往研究结果有差异,考虑可能与农村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有关。有研究表明农村家长对孩子较少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否认、惩罚,这和我们的生活现实经验相符。农村儿童生活空间相对开放,父母教育处于一种自发的或自然而然的状态,较少存在极端的惩罚和过度的保护,然而,农村父母更不善于鼓励儿童,是农村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问题。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4

2018年是广东中高考改革的攻坚之年,广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初中学考实施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紧跟教育改革潮流,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务院、教育部、省政府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订实施办法,既与国家和省上位文件保持了一致,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也充分发挥广东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精神,勇于在相关领域进行改革探索,为其他地区改革积累经验乃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关键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初中学考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避免应试教育的不良倾向,通过中考改革引领中学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改革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的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等的联系。改革考试方式,避免了单纯以笔试作为考核方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实行笔试、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引导初中教学关注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高。上述不仅有助于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为学生未来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树立了正确的导向。

三是评价内容与方式新颖,积极探索多元评价的方法。《初中学考实施办法》鼓励各地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英语增加口语,理化生增加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市仅以“等级”呈现成绩。道德与法治、历史可采用闭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或开卷的方式,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科目实行闭卷笔试和现场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考试,信息技术、音乐和美术3个科目采取多元化、过程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上评价内容与方式大都是之前没有实行的,本次改革立足多元评价的理念进行教育评价改革,具有创新意义。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5

伊丽莎白聘请的语言矫正师莱诺.罗格在语言矫正方面并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件,他得到了伊丽莎白的信任,从根本上分析乔治的口吃成因,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乔治,乔治对莱诺.罗格敞开心扉,说出了内心深处的隐私,对莱诺.罗格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其妻子、父亲、莱诺.罗格的帮助下,结合心理和生理教育因素,运用恰当的教育伦理学内容,乔治最终冲破了心理界限,成为一部成功教育题材影片,也是影片能够成为83界奥斯卡金像奖最终赢家的根本。

二、令人释怀的教育思想

释怀代表一种解脱,没有任何压力,人的身心也获得同样的理解。释怀属于一种理解,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一种释怀的心理应对问题,才能达到相互理解。教育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的实施手段不是单独的说明就可以表述清楚,还需要理解作为铺垫。被人理解也是人自身生命活动的表达的一种把握,也包括对生命以及社会互动的把握。相关学者将理解总结为三个要素,包括亲情度、交流、一致性,又被称为(ARC)要素。其中亲情意味着被人去爱,去喜欢,是能够达成良好沟通的基础。生活中善意的去理解人会使人心情愉悦,减少误解,心身也会变得阳光活泼。作为乔治妻子的伊丽莎白针对乔治就采用了理解性的释怀教育。他从心里上理解丈夫,面对话筒和大众的时候口吃带给他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窘迫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圣诞讲话中,乔治由于没有信心失声哭泣的时候,伊丽莎白说了这样一段话,她说“我两次拒绝你的求婚不是不爱你,而是我受不了王室的生活,四处的走访和安静的生活可以让我过上安心的日子,但是我后来想,你结巴的可爱,我还是从心底喜欢你”。这番语言使被压得喘不过气的乔治感到一种释怀,窘迫的心理渐渐得到抚慰,逐渐平息,开始有一种勇敢的信心去面对问题。在于莱诺.罗格发生冲突后,又放下姿态重新与罗格学习语言。其实故事的最大亮点在于伊丽莎白,她的理解和信任以及锲而不舍的鼓励,对乔治心理产生一种极大的抚慰。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妻子在我身边,我不会走到今天,也担负不起我身上的重担”。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在登基纪念邮票中印下了他和妻子的投向从中可见伊丽莎白对于乔治的影响有多大。

三、侧面的激励性教育的应用

侧面激励性教育又叫做鼓励教育,采用这种教育方式要找准教育实际。罗格作为乔治的语言矫正师,细致的分析了乔治的特点,影片中他的每一句台词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都渗透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对矫正其口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侧面的激励教育是其教育方式的两点。例如,当乔治知道哥哥宁愿放弃王位也要硬气辛普森夫人,情绪激动。他表示我不想替代哥哥,但是罗格回答说他会比哥哥更称职,他的一些话中蕴含让乔治不要被恐惧吓到的内涵。乔治的表面表示自己对哥哥的退位表达无奈和担忧,内心却感到一种极度的不信。罗格正好把握这一点,适当的激励对乔治也起到一种的作用。乔治气氛的离开以后,静下心来深切体会罗格的一番话,从中体会到一番鼓励的寓意。正是这种鼓励,使乔治再次掀起学习语言的热情,为最后乔治成功的完成演讲奠定了基础。罗格的教育重点在于从乔治的心理出发,以树立自信为主,最终得到了乔治的信任,也成为了乔治的挚友。如果没有罗格的鼓励,乔治很难走出心理阴霾,也很难站在那个讲台上,英国也就缺少了这样一位临危不惧的国王。当国王完成演讲的时候,他获得了各方面的信任,受到了大家的额赞誉,当群众爆发出雷鸣般掌声的时候,在乔治微笑的背后蕴含一种坚持。

四、暗示教育的应用

暗示性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暗示性也是教育的一种灵活性运用。积极的暗示会对被暗示者起到非常好的引导性作用。相关学者表示,暗示性教育能够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心理活动会被震撼。心理学研究发现,教育的方式不能采用命令的形式进行,一旦人们的自尊心受到影响的时候,心理会产生一种抵抗的力量,所以命令的教育形式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影片中正反应出这样一个道理。乔治父亲的出场似乎已经病入膏肓,儿子的严重口吃根本不具备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能力,更不用说继承王位。他的哥哥固执的非要赢取辛普拉夫人违背了宗教教义。在这种形式下,老乔治对乔治在心理上给予乔治一种暗示,在乔治的改变方面起到一种促进作用,使乔治变得勇敢担当,更具王者风范。当乔治没有见到自己父王最后一面的时候,老乔治留下遗言说乔治比哥哥更加勇敢,虽说没有亲耳听到这种赞赏,但是也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在极度悲伤中,这句父亲的暗示,使乔治更觉信息,其暗示的力量超出所有范围,使乔治具有极大的自信,明白了自己一定要实际行动去回报父王。当他与罗格见面的时候表达出极大的自信,是罗格也感到以意外,他坚持学习的决心让罗格坚信乔治能够取得成功。老乔治的暗示性语言在乔治的今后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乔治逐渐成长成为有信心的人,使他在困难面前战无不胜。暗示性教育对乔治后来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一个孩子得到父亲的赏识,得到父亲的赞誉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能够激发男孩在困难面前战无不胜的勇气,从侧面也反应出乔治能够战胜口吃顽疾的信心。

五、其他教育思想的分析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协同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128-02

1协同学理论的一般概念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和学,协同概念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的。协同学是一门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协同学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旧结构变为新结构,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该理论的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从旧结构到新结构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的领域。

2协同学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协同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在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横断科学,它横跨自然、社会科学,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许多学科。协同学为科学界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武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当协同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时,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系统的功能,使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各层次要素和结构、结构与功能等,形成协同效应,推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而达到优化整体的目的。

素质教育系统符合自组织原理,因此,音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旧结构到新结构的自组织结构,前提是:第一,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第二,系统必须远离平衡;第三,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

首先,素质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素质教育从开始到现在,素质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功过得失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会影响到素质教育本身。而从另一角度来讲,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客观生活在社会中的群体,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和信息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素质教育系统是开放的系统,要受外界的影响。其次,素质教育系统的各子系统间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是指事物之间多方位、多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联运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教育过程中对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教育等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而这些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音乐教育的特点也不一样等。因为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又相互渗透。这说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全方位、相互渗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再次,素质教育系统中,存在着非平衡。如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同地区,不同的老师,在同样的学生群体中教同一门课程时,教学效果也会存在差异等。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系统属于自组织系统,因此,音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协同与合作。而且,要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素质教育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加强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与合作。

3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协同策略

3.1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从创作到表演、欣赏的过程,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协同契合的基本诉求。

(1)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利用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注意学生的基础,由浅入深。音乐作品中,无论是声乐或器乐作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联想。特别是现代的多媒体教学,通过MTV画面的引导,学生一般都能把握音乐的意境与主题。由于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不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有差异。其次,结合作曲家的创作经历及作品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产生相关想象,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在欣赏作品时,绝不会简单地接受,而必须细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人生命运、作品所具有的典型风格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握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对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学生音乐欣赏经验的积累,视野的扩展,便能培养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端性和灵活性。最后,结合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以权威者的角色出现,而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仔细的倾听,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完整的表达出来。因为,就音乐而言,欣赏者的经历不同,分析作品的角度不同,对作品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应让学生自己慢慢的领悟,学会辨别。同学间、师生间经常的讨论和交流,能开拓学生思维,避免定式效应的消极影响。

(2)在音乐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音乐实践的演唱、演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本身就是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不同演唱、演奏者在表现相同的作品时,由于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角度不一样,会出现不同的表现、表达方式。因此,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提倡学生对艺术大胆的幻想,积极探索,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对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思想,唱、奏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充分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多多鼓励,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其次,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文娱节目的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走艺术创新之路。再次,平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会演,既是音乐课外活动,又是音乐教育的辐射与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做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体现、发挥。

3.2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精神

进取心、自信心同样是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其次,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锲而不舍追求进步的精神。

(1)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自信心与进取精神。首先,要保护好部分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保持和发展部分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和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做到两者兼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再将这种自信心扩展到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中去。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心与进取精神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音乐实践活动是表现性很强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不断鼓励,细心开导,使学生在音乐中找回自信,继而自信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3.3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

(1)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通过欣赏作品,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欣赏作品心得。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的聆听与观察。首先,对于学生对作品了解中存在的,属于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其次,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利于同学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言辞或举止,更要适当的加以提醒。让学生学会在尊重对方观点的同时,有理有节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在我们的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人生观与世界观。要逐步学会在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也要对别人的不同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给予理解与宽容。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无论是合唱或合奏,都是以集体的面貌出现的,即使是独奏或独唱,演唱者、演奏者与伴奏者存在合作关系,与观众之间也存在着上下呼应的关系。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多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协作过程中促进感情的交流和友谊的发展,增强集体凝聚力。

3.4在音乐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运用音乐作品的情感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它们或旋律激昂,催人奋进,或哀转幽咽,引人深思。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这些作品的精神意蕴,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达到心意相通、潜移默化的移情效果。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歌唱训练或器乐练习,都是在掌握演唱与演奏的技能、技巧。而技能技巧的掌握不是懂得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学会的,必须通过自身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对学生来讲,是对他们意志的一种磨炼。让他们在日常的音乐实践中,在理解、欣赏、感悟和创造美妙音乐的过程中,走向心灵的成熟,体味生命的含义。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影响人、教化人是多元化、多侧面、多层次和多反复的。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协同起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