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行业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行业的现状

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1

一、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范滞后

目前法律上规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主要针对一般的工商企业,银行这样的特殊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会使业务处理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适应本身特殊业务的需要,商业银行普遍在实践中灵活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方法和程序,尽管这种行为以不违反《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制度为前提,但由于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如果出现差错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内部控制系统薄弱

商业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改变了原来传统手工记账的环境,原有的内控制度在电算化的环境当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管理的需要,由于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纯粹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致使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业务拓展当中,经常出现只注重业绩而忽视内部控制的情况,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当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内部软件系统交互性差

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商业银行可将会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不仅在银行内部,甚至跨行都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但实际上,很多银行内部往往根据自己业务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电算化软件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即使是银行内部也存在着各系统数据自成一套的情况,比如建设银行,在有关牌价、利率、费率、科目、机构、柜员、会计报表等公共信息往往是一个系统一套,各成体系,不能合理有效利用,造成信息共享性差,数据重复性输入,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的要求。

(四)软件开发滞后

大多数银行软件的开发都是自主研发,未考虑联合同业共同开发,致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整体质量不高,应用上存在漏洞,维护也比较麻烦;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对业务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需要,往往有一些软件刚开发出来,就因为业务的变化而无用,导致重复建设;软件开发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要开发商业银行的电算化软件,开发人员既要具备电子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又要具备高级财务能力,并且熟知金融业务的具体流程,但目前这样的人才很少,各个银行、各个系统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和沟通,相互合作的机会较少,致使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普遍发展得较缓慢。

(五)操作风险与网络风险较高

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上存在的漏洞和内部控制上的不完善,致使操作人员违法行为,越权操作的金融犯罪案例不断出现。网络风险主要指电脑设备功能老化,银行本身出于成本考虑,未能及时更换最新的电脑设备,致使银行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当中有时会出现故障,再加上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存在的缺陷,方便了黑客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漏洞攻击,使得黑客轻易就窃取了银行大量资料,对银行的业务经营构成巨大威胁。

二、解决商业银行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电算化法律环境,加快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为了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向纵深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具体的银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法律规范,保护银行和计算机用户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严惩金融犯罪分子。在制定法律规范的过程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为依据,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以及我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同时吸取国外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在信息传递和财务管理当中的经验、立法原则和具体规范作为参考,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完善以《商业银行法》为主体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迎合当前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

(二)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会计电算化之后,银行的业务流程被大大缩短和改造,这就需要合理、准确地把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能和岗位进行重新的定位与分类,比如对不相容职位的分离和监督,在会计电算化人员授权方面,应当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相关人员的职能权限作出明确清晰的规定,一些重要岗位可实行轮换制,防止事件的发生;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档案的保管,由原来的纸质档案变成现在的电子档案,必须严格规范商业银行会计档案的备份流程,加强会计档案的磁介质的内部控制,保证磁介质的保存环境。商业银行实行内部控制应该从风险管理与控制入手,要培养银行会计人员主动识别会计风险的能力,在组织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从上往下的方式,严格执行风险控制程序,使银行的内部控制发挥最大的功效;由于会计电算化使银行管理发生技术性的改变,以计算机和数据库处理系统的技术进步在提高银行业务效能的同时,却又让银行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金融安全防范的课题,所以银行各相关部门要从软件的开发,硬件管理和维护,系统操作与环境管理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相应解决措施等方面,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运行。

(三)制定会计电算化行业标准,加强软件开发

可由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标准大纲,各商业银行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标准,在执行时,设立专门负责机构监督标准的落实,执行,从而确保银行业会计电算化标准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在软件开发方面,银行应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配备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和充足的资金进行银行软件的统一开发、测试工作。也可联合其他软件开发专业机构或是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开发团队,共同研发高新技术的会计软件,在从事软件开发的同时也培养高级的复合型人才,实现资源共享;软件的开发应注意将业务处理与监督稽查同步,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还可引入外部审计,内外结合,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有利于及时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防范操作风险和网络风险能力

防范操作风险要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稳健原则》和银监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为指导,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系统的应用的多种防范措施,如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严肃风险问责制度,明确授权制,在重要的会计岗位实行轮岗制和互相制衡机制,软件开发与应用相分离,做好会计上机记录,制订具体的操作规程,同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外部审计,必要时设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流程来识别、评估、监督、严密控制会计操作风险;在网络风险管理中,要利用银行培养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针对计算机设备,银行会计软件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行设备和软件的升级,同时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黑客精英人才,专门负责网络风险管理与维护,不让网络黑客轻易入侵并盗取银行客户资料。

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2

一、职业教育现状

1.职业学校教育理念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社会上仍存在重普高、轻职教的观念,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不高,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多数学生普遍不愿意将技术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不甘在本地就业;学校教育理念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学校仅停留在追求生源、扩大规模的发展层面,未能有效地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各项需求转化为办学行为,人才培养未能跟上我市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

2.办学经费、办学师资、办学秩序有待加强。

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缺口较大:职业学校在筹措资金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调动,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未能很好地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评价标准、培养模式来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专业设置、实训设备大体相同,水平不高,特色不明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高技能实习指导老师和高职称专业技能教师缺乏。此外,职教招生乱象迭出,招生秩序不够规范。个别地方,中职教育的常态招生已演变为“抢生”。

二、加快无锡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这既是无锡市经济社会转型提速之所需,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之所向。

1.明确战略定位,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一要创新职业教育工作理念。要借鉴其它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以“品牌战略”(培养品牌师资、开发品牌教材、打造品牌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要在国家拔款的基础上,建立对学校实行生均拨款的机制;要在安排财政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时按规定积极筹措和足额安排配套资金;要对在国家、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校和个人以及辅导教练,参照普通高考奖励办法同样予以更加优厚的表彰奖励;可考虑在中职学校开展“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要落实《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与公务员“两相当”的规定,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同步增长机制。关于这一点,2013年,多家媒体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工资待遇低的问题。

2.转变办学理念,整合教育资源,立足为地方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把工业、制造业抓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作支撑。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在无锡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密切关注和顺应地方产业的发展趋势,努力培养地方所需的高技能实用人才。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端产业服务人员。同时,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技能就是学创业”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

职业教育院校要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职教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1)着力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职业学校要积极创设“订单培养”、“冠名班”、“工学结合”、“车间进校”等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实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企业也要积极推动设备进校、客座讲师进校、生产线进校,共建校企课堂和校内工厂。

(2)依托地方产业打造特色专业。要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专业设置的战略性调整。走“课程设计——产品研发——品牌包装”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使学校和企业、职教和产业、产业和专业有效对接,实现专业适应市场、市场接纳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大力推广无锡机电高职的做法,利用企业资助引进一流生产实训设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高技能人才。如该校和北京阿奇夏米尔公司在2011年签订合作协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校企共建的数控电加工实训中心在无锡机电高职于12年12月正式落成。又如,该校的“多元合作、互惠双赢(一汽锡柴合作项目)”获得了2012年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这些充分说明校企合作大有可为。

(3)致力于产品研发。通过打造特色专业,采取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授予一批基地、中心等牌匾,争取有关科研项目和研发经费。学校要创造条件设立研发中心,主动为企业提品研发、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建立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机制,共同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政策性强、惠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合力。要优先安排职业教育发展用地;优先统筹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训设备配备、专业教育培训等中职教育内涵建设以及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和秩序;优先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主动配合协调职教毕业生就业,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3

1 当前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机组容量的快速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更是日新月异,一方面作为机组主要控制系统的DCS,已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热工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1.1 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1.1.1 DCS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

20世纪末,DCS在国内燃煤机组上应用时,其监控功能覆盖范围还仅限DAS、MCS、FSSS和SCS四项。即使在2004年的Q/DG1-K401-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技术规范书》中,DCS应用的主要功能子系统仍然还是以上四项,但实际上近几年DC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除了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不同控制结构的燃煤火电机组(如浙江玉环电厂1000MW机组)的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面应用外,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新工艺上都成功应用。可以说只要工艺上能够实现的系统,DCS都能实现对其进行可靠控制。

1.1.2 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崛起

随着一些电厂将电气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的控制(ECS)功能纳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围,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构成,DEH与DCS的软硬件合二为一,以及一些机组的烟气湿法脱硫控制直接进入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控制系统一体化,在DCS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而走向成熟。

由于一体化减少了信号间的连接接口以及因接口及线路异常带来的传递过程故障,减少了备品备件的品种和数量,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及费用,所以近几年一体化控制系统在不同容量的新建机组中逐渐得到应用,如浙江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机组、台州电厂2×300MW机组和安徽凤台电厂4×600MW机组均全厂采用西屋Ovation系统,国华浙能宁海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西门子公司的T-XP系统,大唐乌沙山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I/A系统,浙江乐清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ABB公司的SYMPHONY系统等。

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1.1.3 DCS结构变化,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DCS系统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的是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由此带来的是使用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但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不一定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反到有可能导致故障停机的概率增加。何况单元机组各个控制系统间的信号联系千丝万缕,互相牵连,一对控制器故障就可能导致机组停机,即使没有直接导致停机,也会影响其它控制器因失去正确的信号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随着控制器功能与容量的成倍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控制器)、冗余技术的采用(有的DCS的核心部件CPU,采用2×2冗余方式)以及速度与可靠性的提高,目前DCS正在转向适度集中,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多个控制系统和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对控制器中,以及上述所说的单元机组采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正成为DCS应用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不但减少了故障环节,还因内部信息交换方便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减少而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随着近几年DCS应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独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标准化的通讯协议,PLC控制器的融入,FCS功能的实现,一键启动技术的成功应用等,都为DCS增添了新的活力,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1.2 全厂辅控系统走向集中监控

一个火电厂有10多个辅助车间,国内过去通常都是由PLC和上位机构成各自的网络,在各车间控制室内单独控制,因此得配备大量的运行人员。为了提高外围设备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DCS技术和网络通讯功能的提高,目前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已趋向适度集中,整合成一个辅控网(简称BOP 即Balance Of Plant的缩写)方向发展,即将相互独立的各个外围辅助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全厂IT系统上进行运行状况监控,实现外围控制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

近几年新建工程迅速向这个方向发展。如国华浙能宁海电厂一期工程(4×600MW)燃煤机组BOP覆盖了水、煤、灰等共13个辅助车间子系统的监控,下设水、煤、灰三个监控点,集中监控点设在四机一控室里,打破了传统的全厂辅助车间运行管理模式,不但比常规减员30%,还提升了全厂运行管理水平。整个辅控网的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减少了库存备品备件及日常管理维护费用[1]。由于取消了多个就地控制室,使得基建费用和今后的维护费用都减少。一些老厂的辅助车间也在进行BOP改造,其中浙江省第一家完成改造的是嘉兴发电厂2×300MW机组,取得较好效果。

1.3 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如给粉机、凝泵)等控制上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1.4 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涌现,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其中一种,它和DCS紧密结合,是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快速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解决现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以及降低工程投资等的一项先进的和有效的组合。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现场总线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最典型的是德国尼德豪森电厂2×950MW机组的控制系统,采用的就是PROFIBUS现场总线。

我国政府从“九五”起,开始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HART仪表、FF仪表开始生产。但电厂控制由于其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缺乏大型示范工程,缺乏现场总线对电厂的设计、安装、调试、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近二年我国有十多个工程应用了现场总线,但都是在局部系统上,其中: 国华浙能宁海电厂,在单元机组的开、闭式水系统中的电动门控制采用Profibus DP总线技术,电动执行机构采用原装进口德国欧玛公司的一体化智能型产品Puma Matic,带有双通道Profibus-DP冗余总线接口作为DP从站挂在总线上。为了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总线光纤、作为总线上的第一类DP主站的AP和相应的光电转换装置都采用了冗余结构,这是国内首家在过程控制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火力发电厂。

华能玉环电厂的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废水系统[2],采用了二层通讯网络结构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其链路设备和主站级网络采用冗余配置。控制系统人机终端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ITP形式接口,四台交换机构成光纤高速路网。现场设备层之间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讯。主环网采用光缆,分支现场总线通讯选用总线电缆。配置二套冗余的主控制器,分别用于锅炉补给水系统和废水系统,且各自有两条由光电耦合器组成的现场总线环形光缆网构成冗余配置,所有现场仪表和气动阀门定位器(均采用带PA总线接口),通过DP/PA耦合器连接到现场总线上。中低压电器设备(MCC)采用具有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功能的智能电机控制器。加药泵的电动机采用带总线的变频器。锅炉补给水的阴阳离子床气动隔膜阀的电磁控制阀,采用具有总线接口的阀岛来控制,阀岛与现场总线连接。这是国内在局部过程控制中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首个火电厂,其应用实践表明,辅控网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已成熟。

1.5 热工控制优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随着过程生产领域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控制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火电厂热力流程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机组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燃烧优化主要是锅炉专业在进行,本文不作讨论)。由此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现代控制系统逐步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基于过程模型并在线动态求解优化问题的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法、让自动装置模拟人工操作的经验和规律来实现复杂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法、利用熟练操作员手动成功操作的经验数据,在常规的串级PID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前馈控制作用等,在提高热工控制系统(尤其是汽温控制系统)品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如宁海发电厂使用的西门子公司PROFI系统,充分使用了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其中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机组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1中,用基于状态空间算法的状态观测器解决汽温这种大滞后对象的延迟造成的控制滞后,焓值变增益控制器解决蒸汽压力的变化对温度控制的影响,基于模型的Smith预估器对导前温度的变化进行提前控制;通过自学习功能块实时补偿减温水阀门特性的变化;而对再热汽温控制,尽量以烟道挡板作为调节手段,不采用或少采用减温水作为控制手段,以提高机组效率;在机组协调控制模块中,采用非最小化形式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根据控制品质的二次型性能指标连续对预测输出进行优化计算,实时对模型失配、时变和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PROFI投入后,AGC状态下以2% Pe /min负荷率变化时的响应时间为57秒,压力最大偏差0.208MPa,汽包水位变化最高和最低之差为-38.86mm,炉膛负压变化曲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差-145Pa,主蒸汽温度偏差稳态基本控制在2℃以内,动态基本控制在5℃以内。

1.6 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电网明确调度方式有非直调方式且应用软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负荷调度分配功能。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3]。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2000年提出这一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200家多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

但是自从SIS系统投运以来,其所起的作用只是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可打印各类生产报表,能够真正把SIS的应用功能尽情发挥出来的很少,其面向统计/生产管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热经济性分析的运行优化,以品质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优化,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的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基本多数都未能付绪实施。其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够完善,多数SIS厂家并没有完全吃透专业性极强的后台程序及算法,使其在生产实际中未能发挥作用,加上与现场生产脱节,因此SIS商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边搭建一个基本的SIS 架构边进行摸索。此外SIS应涵盖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缓慢了其功能的应用。

但从大的方向上看,SIS系统的建设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将给发电厂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发电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及前景

随着国家法律对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未来热工系统将围绕 “节能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向智能化、网络化、透明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新的测量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得以应用,将使机组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象操作普通计算机一样方便。

2.1 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单元机组DCS的普及应用,使得机组的监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它的监控智能化程度在电力行业却没有多大提高。虽然许多智能化的监视、控制软件在国内化工、冶金行业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并取得效益,可在我国电力行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所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电厂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一种趋势,因此未来数年里,实现信息智能化的仪表与软件将会在火电厂得到发展与应用,如:

仪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进行在线远程组态和参数设置、对因安装位置和高静压造成的零位飘移进行远程修正,精度自动进行标定,计算各类误差, 并生成标定曲线和报告;自动跟踪并记录仪表运行过程中综合的状态变化,如掉电、高低限报警、取压管路是否有堵或零位是否有飘移等。

阀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智能化阀门进行在线组态、调试、自动标定和开度阶跃测试,判断阀门阀杆是否卡涩, 阀芯是否有磨损等,通过阀门性能状况的全面评估,为实现预测性维护提供决策。

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智能管理软件将对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等,综合采用基于可靠性的状态监测多种技术,通过振动、油的分析以及电机诊断,快速分析(是否存在平衡不好,基础松动, 冲击负荷,轴承磨损)等现象和识别故障隐患, 在隐患尚未扩展之前发出报警,为停机检修提供指导和帮助。

智能化报警软件将对报警信号进行汇类统计、分析和预测,对机组运行趋势和状态作出分析、判断,用以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故障预测、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维修等专用软件,将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机组潜力中发挥作用。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将带来机组检修方式的转变,以往定期的、被动式维护将向预测性、主动式为主的维护方式过渡,检修计划将根据机组实际状况安排。

2.2 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安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通用性强、安装调试方便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尤其是燃烧和蒸汽温度优化、性能分析软件、)将会在电厂得到亲睐、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目前机组的AGC均为单机方式(由调度直接把负荷指令发给投入AGC的机组)。由于电网负荷变化频繁,使投入AGC的机组始终处于相应的变负荷状态,锅炉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辅机、阀门、挡板等设备动作频繁,这种方式对机组和设备的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发电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需从各个角度考虑如何切实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置全厂负荷分配系统(即电网调度向电厂发一个全厂负荷指令,由电厂的全厂负荷分配系统,以机组的煤耗成本特性为基础,在机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经济合理地选择安排机组的负荷或变负荷任务,使全厂发电的煤耗成本最低,降低电厂的发电成本)将是发电企业必然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单机AGC方式将会向全厂负荷分配方式转变。转贴于

SIS系统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促进自身应用技术走向成熟,在确保火电厂安全、环保、高效益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发挥作用。

2.3 现场总线与DCS相互依存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里,现场总线将与DCS、PLC相互依存发展,现场总线借助于DCS和PLC平台发展自身的应用空间,DCS和PLC则借助于现场总线完善自身的功能。

2.3.1 现场总线与DCS的关系

现场总线作为一个完整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目前还难以迅速应用到整个电厂中,而DCS虽然是电厂目前在线运行机组的主流控制系统,但由于其检测和执行等现场仪表信号仍采用模拟量信号,无法满足工程师站上对现场仪表进行诊断、维护和管理的要求,限制了控制过程视野,因此DCS通过容入通信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现场总线和适合现场总线连接的智能化仪表、阀门,并将自身的输出驱动功能分离移到现场或由现场智能驱动器代替,功能简单且相对集中的控制系统下放到采用FCS控制和处理功能的现场智能仪表中,然后由少量的几根同轴电缆(或光缆)和紧急停炉停机控制用电缆,通过全数字化通信与控制室连接。将有助于降低电厂造价,提高自身的可靠性,拓宽各自的功能,推动各自的发展。除新建电厂将会更多的采用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外,也会成为运行多年的机组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2.3.2 现场总线与PLC的关系

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将借助于PLC,这不但因为PLC已广泛应用于电厂辅助设备的控制,将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溶合到PLC系统中,成为PLC系统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PLC系统的延伸部分,在辅助设备的控制中将直接明显地体现其经济效益。还因为现场总线和PLC的制造商间关系密切,如Contr01.Net、ProfiBus等本身就是由PLC的主要生产供货商支持开发。

由于电厂现场的环境恶劣,温度高、灰尘多、湿度变化大,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质量。

2.4 辅助车间(系统)集控将得到全面推广

随着发电厂对减员增效的要求和运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辅助车间(系统)通过辅控网集控将会得到进一步全面推广。但在实施过程中,目前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辅控系统I/O点数量大(浙江宁海电厂已达到10000点),各辅助车间物理位置分散,存在远距离通信、信号衰减和网络干扰问题,因此监控系统主干通信网宜采用多模光缆以确保通信信号的可靠性。

(2)各辅助控制系统采用不同的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协议不同,甚至不同的物理接口,因此须解决网络通信协议的转换问题,选型时应事先规定好各系统间的接口连接协议。

(3)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为不同的厂商供货,由于使用的软件不同,其操作员站的人机界面很有可能不一致。因此选型时应注意上位机软件,设计统一的人机界面,采用统一的风格及操作方式,以便方便各系统画面接入BOP网络。

辅助车间集控系统能否实现设计目标,除了自身的技术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系统本身的自动投入情况。因此高可靠性的执行机构、动作灵活可靠的限位开关、智能化的变送器将会得到应用;

2.5 单元机组监控系统的物理配置趋向集中布置

过去一个集控室的概念,通常为一台单元机组独用或为二台机组合用,电子室分成若干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分别布置在锅炉、汽轮机房或其它主设备附近。其优点是节省了电缆。但随着机组容量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深化,近几年集控室的概念扩大,出现了全厂单元机组集中于一个控制室,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集中,现场一般的监视信号大量采用远程I/O柜的配置方式趋势,如浙江省国华浙能宁海发电厂(获国家金奖),一期工程四台机组一个控制室集中监控,单元机组电子室集中,提高了机组运行管理水平。

2.6 APS技术应用

APS是机组级顺序控制系统的代名词。在机组启动中,仅需按下一个启动控制键,整个机组就将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规定的时间和各控制子系统的工作情况,自动启停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协调机炉电各系统的控制,在少量人工干预甚至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整台机组的启停。但由于设备自身的可控性和可用率不满足自动化要求,加上一些工艺和技术上还存在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改进,所以目前燃煤机组实施APS系统的还不多见。

由于APS系统的实质是电厂运行规程的程序化,其优势在于可以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机组整体自动化水平,增强在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会成为未来机组控制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导设计、控制系统厂商和电厂人员更多地去深入研究,设计和完善功能,并付绪实施。

2.7 无线测量技术应用

无线测量技术能监视和控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更多情况,获得关键的工艺信息,整合进入DCS。除节省大量安装成本以外,还将推动基本过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改善。如供热、供油和煤计量,酸碱、污水区域测量等,都可能通过无线测量技术实现远程监控。

2.8 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由于热控系统硬软件的性能与质量、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连锁信号的定值和延迟时间设置,以及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使得热控保护系统误动作引起机组跳闸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本着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效益优先原则,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是热工自动化系统近期的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完善等。随着机组控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重要控制子系统的硬件配置中,将会采用安全型控制器、安全型PLC系统或者它们的整合,保护采集信号将会更多的采用三选二判断逻辑。独立的测量装置需要设计干扰信号抑制功能。此外基建机组一味以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模式也应得到扭转(最低价中标,迫使厂商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投标价,导致控制系统可靠性下降)。

2.9 火电厂机组检修运行维护方式将改变

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发电企业将趋向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结构扁平化,为提高经济效益,发电企业在多发电,以提高机组利用小时的同时,将会通过减少生产人员的配备,密切与外包检修企业之间的联系,让专业检修队伍取替本厂检修队伍的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检修维修工作社会化将是一种趋势。此外DCS的一体化及其向各功能领域渗透,提高电厂整体协调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将会使电厂原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分工重新调整,比如热工与电气二次回路的专业划分打通。为了降低成本,电厂不再保持大批的检修维修人员,因此检修维护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比如让生产厂家和公司承担DCS和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

电厂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热工自动化系统所依赖的测量仪表也大量增加。在现场总线和智能仪表未全面使用的情况下,这些仪表还需定期校验。为提高测量仪表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测量仪表从校验、基础数据台帐的建立、设备校验计划和日常维护工作的产生、执行、校验、数据输入、终结及统计分析,周期调整等的全过程自动管理代替人工管理,将是电厂仪表管理发展的趋势,因此全自动仪表校验装置和自动管理软件的需求量将会迅速增加。

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野生观赏型乔木;现状分析;城市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2005年至20010年春天大约5年的时间里,我们经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广泛调查、收集、观察、整理,初步认定 :产于我省各地区、观赏性状突出的野生观赏型乔木大约有160种左右。其中,最值得开发的野生多功能观赏型乔木不下70种(见《河南省野生多功能观赏型乔木名录及简介》)。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野生观赏型乔木的引种现状和前景作以论述。

我省野生观赏型乔木资源的相关特点:

经过近7年不同时期的调查、观察发现:我省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资源十分丰富。笔者认为:极有应用价值的常绿多功能观赏型阔叶乔木有8 种以上,落叶多功能观赏型阔叶乔木有70 上。

我省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资源有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部分珍贵树种数量较少:如槭树科的观果树种—金钱槭,仅发现于伏牛山北坡,且在林下为非优势木,于原产地大别山、桐柏山几近绝迹;集观叶、观果、观花、芳香于一体的大风子科山桐子,于调查地新县仅有200多株;胡桃科(Juglandaceae)观果树种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 Lljinsk.]仅发现于商城的长竹园乡,在调查地仅发现7株。

第二,种类丰富多样,在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分类上呈系列分布。如:蔷薇科以观花为主的稠李属系列高大乔木树种、以观花、观果为主的樱属系列中小型乔木树种、以观果为主兼观花的花楸属系列中小型乔木树种;又如:槭树科以季相变化为特色的槭属系列观叶树种在我省多达20种以上,其中最具特色的有青榨槭、葛萝槭、血皮槭[Acer griseum (Franch.)Pax.]等,它们不仅秋季叶片变色,同时具有树皮青绿或发红、幼枝亮红或嫩叶鲜红等特点;山茱萸科系列乔木十分美丽:或花序硕大、或花型奇特、或树型优美、或果繁色艳;如冬青科冬青属系列乔木,在树体高大、遮荫效果好的基础上,还具有常绿、观果效果好的优势。

第三,种质资源及相关数量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明显梯次递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绿类野生阔叶观赏型乔木树种的种质资源及其相关数量在我省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以大别山最多。

2、 落叶类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种质资源及其相关数量的分布特点有两个方面:

(1)、北亚热带类的种质资源及其相关数量在我省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例如榆科朴属的紫弹朴(CelitisbiondiiPamp.)、大风子科的山桐子等。

(2)、典型的温带野生落叶乔木树种则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例如典型的北温带乔木树种桦木科(Betulaceae) 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在我省淮河以南地区无分布,于伏牛山北坡海拔1500米以上有一定的分布。而我省的林县海拔800米至1000米、自然植被保存完整的林区均比较常见。

(3)、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 中,典型的暖温带落叶类资源及其相关数量在我省则呈现平行分布。如榆科的大叶朴、青檀,漆树科(Anacardiaceae)的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等野生观叶树种,其分布及数量在我省南北两地区无明显差别。

我省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引种驯化现状:

长期以来,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一直未引起相关部门与社会的足够重视与支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两类树种”在当前园林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巨大反差现象:

“两类树种”是指“国外引进的园林树种”与“野生观赏型树种”。

行业管理部门对“野生观赏型树种”与“国外引进园林树种”两者的支持力度不平衡,直接导致两类树种在市场经营中和商品价格上的巨大反差。尽管野生树种已被证实了对当地立地条件的可靠适应性,但由于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士过于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直接导致近几年“泊来品”在市场上一再俏销,野生树种则因“乡味浓”而多被冷落。

第二、野生观赏树种的引种开发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

(1)、对野生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认识不清,绝大部分野生乔木树种未被城市园林工作者所认识或认可。原因是野生树种属于“乡土树种”。目前“泊来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野生树种的引种、驯化、开发工作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对野生观赏树种的相关理论掌握不深:园林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苗木培育者对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如:野生观赏树种的生理生态习性,生长特点、培养技术等等。

(3)、组织不力。主要表现在:

 当前,对野生观赏树种开发引种及栽培工作缺少相应的得力组织,不能作到统一的、精细的长远规划。存在栽培零散、 多处于自发状态、缺少市场竞争力等现象。

随机性太强,主要表现在树种选择的随意性、自选性、盲目性;引种方向不明确,自繁自育,零星分散。

引种技术落后且不统一、不规范,难以形成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难以形成市场,缺少应有的竞争力。

第三、政府行为、行业行为及技术行为不够到位:

当前,园林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忽视野生树种研究、引种及开发工作的现状,从客观上分析,其原因与和目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直接相关。市场的走向决定了野生观赏树种开发前景的黯淡。由于市场经济的左右,赖以生存的经济利益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园林科技工作者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行为。

政府及行业部门支持不力:野生园林树种的引种驯化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支持及园林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才有可能得以完整的开发和利用。园林植物的选育、开发、引种、驯化、推广只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及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才有可能成为一项事业得到发展。如近几年杭州市开发应用并推广的的珊瑚朴(Celtis jujianae Schneid. )、安徽的黄山栾(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var.)及北京的华北五角槭(Acer truncatum Bunge.)与“北方栾”(Koelreuteria paniculataLaxm.)等,均是借助政府行为得以“走出深山”的。

简评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开发前景:

应当肯定,作为园林植物材料—行道树、绿地树乔木树种,在苗木培育、园林应用的过程中,正在由当前的单纯遮荫型向观赏型方向转变——这是园林乔木树种的发展方向。观赏型行道树、庭院树于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园林应用必将占据主导地位。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引种、驯化与推广势在必行!

野生树种的引种、驯化、推广需要经过一个认识、掌握、应用和发展的长期过程。目前的偏见与狭隘,致使多种野生园林树种未被引种或开发。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引种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野生树种尤其是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的应用现状将会得到极大的转变、 野生园林树种尤其是野生观赏型乔木树种在园林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前,野生观赏型乔木市场潜力的挖掘仍是园林经济市场中的一块“处女地”,其市场竞争力及其经济效益潜在的暴发力是巨大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河南省野生多功能观赏型乔木名录及简介》

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机电安装;发展现状;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06-01

一、机电安装工程的地位与作用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水平的发展,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地要求建筑产品使用功能不断地扩大,而这种扩大则大量地表现在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更高要求上。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电梯工程、管道工程、动力站工程、通风空调与洁净工程、环保工程、非标设备制造工程等。目前,在高层和高级民用建筑中,安装工程投资的比重从过去一般工程中的10%-15%提高到现有高级民用建筑中的30-40%左右;在石油化工项目和一些工业建设项目中,安装投资比例有的已超过70%,并且这种趋势只会有增无减。

二、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1.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周期比较长,涉及到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等各方面的工作,直到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为止。

2.施工人员素质要求高。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的面非常的广,需要施工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

3.技术要求高。在机电安装的过程当中,“高、精、尖、难”和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具有普遍性。

4.协调管理工作多。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专业非常多,需要频繁的和土建、监理、咨询单位及消防等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

三、当前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机电安装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当前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作为机电安装行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的局面。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机电安装行业需要根据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提高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水平。

1.机电安装技术有待于提高

机电安装行业的技术在机电安装行业的工作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机电安装技术的落后不仅仅影响到机电安装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整个机电安装行业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当前随着建筑施工难度的增加,对于机电安装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加上机电安装行业的竞争逐渐激烈,机电安装技术更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另外机电安装行业的技术人才比较少,这对于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机电安装行业的规范不完善

机电安装行业需要健全的规范制度保障机电行业的发展,但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机电安装行业的改革,导致一些规范制度不健全影响正常的机电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机电安装行业缺少相关的制度规范导致机电安装行业工作的混乱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严重影响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

3.机电安装行业的劳资矛盾有待于解决

机电安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都缺少相关的技术,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自农村,很多施工单位对于机电安装工作人员存在着不公平的待遇,产生了比较大的劳资矛盾。当前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加剧了劳资矛盾,这对于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保障机电安装从业人员的利益成为当前机电安装行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四、机电安装工程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和所有的建筑工程一样,机电安装工程涉及到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监督以及监理等众多单位和部门,因而事故的发生具有多发性、可变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机电安装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复杂而多变的。综合上面提到的关于机电安装的现状分析,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物、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因素四个方面。

从项目负责人到工程的设计、安装、验收人员,其专业水平,职业素质以及相关的法律素养都和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密切相关。还有机电设备、材料应用、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全面考虑并分析各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有效地提出应对措施,促进机电安装甚至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机电安装工程发展的几点建议

1、重视机电工程的设计与审核

质量是一个工程的生命,技术又是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要尤其重视对工程设计的严格要求与审核,其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设计初期和工程施工过程两个方面。

首先,企业要严格对工程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相关素质的审核,提高设计行业门槛准入。工程设计人员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审查和反复修改,既要重视创新又要考虑到设计图纸的实际效用,重视深化设计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在审核完全通过的情况下再交付施工。

其次,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企业更要重视技术和质量上的一些细节,很多时候如阀门的渗漏、螺丝的松动、控制回路的短路等小问题往往会成为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罪魁祸首,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分管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安装技术员等关系,因此,必须要明确所涉及部门以及工程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建立健全各专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度,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进而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贯穿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各部门的相互衔接合作关系,自上而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目标控制与工程进度控制体系,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3、严格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管理制度

机电安装工程必须符合合同规定和实际文件要求,符合我国现行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主要的设备设施调试合格,交工资料齐全按要求归档,在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以及消防设施方面完全符合规定才能正式竣工验收。机电工程的竣工验收一般会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然后交付项目负责人复检,最后是项目的竣工验收。因此,机电工程的验收管理要贯穿工程实施的整个环节,要建立起以分管项目经理为主的,由部门负责人以及监理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工程快速合理的安装和投入使用。

4、重视创新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电安装企业想要立足市场,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创新,拥有自己的科研队伍与技术研发中心,重视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经验。在机电加工制造等行业要有自己的品牌,拥有相当水平的创新团队与技术安装人员,在技术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方面做出成绩,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从市场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

机电行业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机电安装;可持续发展;规范

中图分类号:[TM-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66-01

当今的企业大多数都具有自动化机器设备,机电安装行业也变应运而生了。作为“大建筑”之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电安装业,涵盖了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且已发展到“大安装”的行业范畴,即是将制造业、公用事业、特种行业以及高级民用建筑提供的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装备和器材,按照特定的施工技术组成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有效系统,从而完成向现实使用价值转化的主体。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活动覆盖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此机电安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载体的质量优劣,以下将就机电安装行业的存在问题及持续发展条件进行研究。

一、机电安装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行业规范不健全。2001年建设部87号令层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其“资质等级标准”所确认的总承包序列中,机电安装工程首次进入了总承包行列。但在此之后在资质就位中取得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基本上都是2001年以前就开始从事综合性安装的企业。这样一来就违背了管理层按照资质细分的初衷,反而无意中滋生了规避监管的无资质公司。据统计,上海市场有约400家机电安装公司,但仅有不到25%具备合法资质。一个正规的机电安装公司上马至少需要上百万元的基本投入,因此中小型企业要继续发展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准则来规避不正当的市场行为,这也是目前机电安装行业亟待解决的。

(二) 设计及安装技术落后

机电安装行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非单纯的体力劳动,它包含了设计与安装两方面的内容,必须通过先行合理设计以满足机电安装能匹配于建筑载体。现行市场竞争下机电安装市场的无序状态日趋突出,对机组的安装验收缺乏统一标准,对于机组系统的设计规范亦存在缺失,同时行业内缺乏具备人性化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的相应专业资质设计人员,如此混乱的市场状况下必定难以保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劳资矛盾凸显。机电安装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有80%以上来源于农村,如何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保障从业人员的利益是管理人员时刻应考虑的问题。目前行业利润较薄且呈下滑态势资,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劳资矛盾的不断深化,如何通过给予公积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补充福利的方式,提高行业员工的被认知程度,是制约机电行业能否顺利实现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机电安装行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化大建设的不断深入,为保证机电安装行业能随之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方面加以改进:

(一)确立行业总战略。机电安装行业欲迎来大发展,必须首先从成立强有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做起,逐步完善行业新战略,进而向行业协会下述公司会员推广“建设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机电安装队伍”这一战略思目标。通过促成国家标准,制订并推广行业规范的方式,逐步完善机电安装企业的进入门槛要求,摒弃无资质、无实力、无诚意的“三无”皮包公司以及小公司,杜绝因层层转包而导致行业利润稀释状况、以及因恶性竞争导致利益摊薄的不正当行为。通过新的资质改革及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整个机电安装业的改革与发展。依据施工企业的能力,压缩总承包、扶植专业承包、发展劳务分包,以便分清层次、调整结构、拉开挡次,使其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

(二)推动企业性质、人事改革。在保证行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企业人事改革的方式来实现。首先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坚决实行按劳分配以及末位淘汰制度,以提高各岗位人员的竞争意识。其次引入合同劳工制度,通过此方式激活内部无活力的劳动力元素。然后对关键管理岗位取消委任制,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并定期对管理岗位人员进行考核。最后全面推广薪资改革,实行班组承包责任制,以完成任务的多少及质量制定奖金额度,管理人员则依照其岗位级别确定工资额度。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建筑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也在扩大,这往往表现在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更高要求上。机电安装业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除机电安装工程在建设项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之外,且专业化程度以及技术手段也逐渐复杂。目前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安装工程投资的比重已有过去一般工程中的15%提高到现有高级民用建筑中的40%左右,甚至在一些石油化工和部分建设项目中,安装投资比例已经突破了70%,这一切都说明了机电安装行业在建筑行业中的关键地位,因此为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机电安装行业也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行业规范的健全、行业内部问题的解决,行业状况的改善,使得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除此之外机电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当今世界其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亦即环境、社会和经济,这也是机电前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忠刚.对机电安装各行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当代人(下),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