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1
在以往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了解的并不够深入,且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建筑企业应加深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以及控制的研究,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从而将总结出来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之中,从而节约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1 。
一、施工前期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包含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设计以及招投标等等,其中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就是来自于招投标工作的成果优劣而决定。通过招投标阶段的工作对施工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和施工所需材料以及设备进行最优选择,进而达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在整个招投标工作的进行当中,一定要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并且对前来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全方位能力的综合考量,例如业界口碑、资质水平、契约精神等,最终选择造价合理且质量有保障的施工单位,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极大地降低了施工质量问题发生大概率。通过对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过程进行把控,有效地实现了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
从建筑工程的成本投入来看,施工阶段绝对是最多的一个阶段,所以这也是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遵循施工合同的大前提下,要认真做好各方面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工作,协调统一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2 。要对施工阶段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进行仔细研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去尽能力的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应最大化。
某城市中心区域将要在其文化广场打造高层住宅与商业步行街为一体的建筑楼群,工程总造价为15063.3万元,工程工期为660天,建筑总面积为68435m2,建筑结构为框剪结构,分为地下2层,地面24层,下文将结合此工程案列,对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实例分析。
1.在施工方案的设计方面,工程部门的技术专员队伍已经经过反复论证,选出了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且保质保量的最佳方案,确保企本文由收集整理业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在施工初期所需要搭建的临时设施,在多方比较之后,最终选取活动房安装方法,施工所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采取自有加租赁相结合的方式。
2.对人工、材料与设备费用进行把控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本项目工程的人工费用为3012万元,材料费用为7532万元,机械设备费用为1506万元,大约占到总造价的八成。选择社会信誉较好的劳务公司,在确保人工满足工程建设的前提下,费用维持稳定,实现人工费用的控制;对各大材料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在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建筑要求且多家质量一致的前提下,再进行择优选取并且与其签订供货合同,实现材料费用的控制;选择信誉较好的设备租赁公司进行合作,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让设备投入的产出比达到最大化,实现机械设备费用的控制。
3.对施工工期进行合理地安排,并且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度。在对工期的安排工作上,一定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地运用,保证工期,节约成本。此外,项目的成本与工程总体质量水平实际为正比关系,可分为质量保证费用的控制成本与损失性费用的故障成本两个层面。因此,根据施工合同确定的工期与质量标准,再喝合理安排各节点的施工进度,找寻最佳的控制成本方案。在该项目中,建设单位则要求施工方在每个月25号提供本月的工作总结(如工程进度、投资完成比等)以及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4.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管理力度。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施工中管理工作需投入费用的高低,这部分费用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并且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实现施工的标准化操作。
三、施工设计变更中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遭遇无法预料的外界因素,则需要进行设计变更。施工设计发生变更,势必就会给工程造价带来波动[3 。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变更时,一定要走合法程序,确保各方资料完整,并且由于设计变更产生的相关费用变化,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所以,为了对工程造价更好的进行管理,就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发生的概率,不管是为了节约成本,还是适应施工实际所作出的设计变更调整,都要在施工合同的造价范围内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四、竣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建筑工程的竣工阶段是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清算的阶段,此时要做好整体工程的各项环节的资料结算,确保其编制完整且正确,特别要审核好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对应的取费标准,再对成本是否大于财务成本、材料采购量与实际损耗是否一致、采购价格是否相符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向建设单位提交结算。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出入较大,一定要復核统计资料以及查明原因,保证结算收入的正确性。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显得日益重要,电气工程的质量与社会生产、生活安全紧密联系,电气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健康情况。 电气工程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更多,电气技术更新越来越快,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想把电气工程项目做好、管理好,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则需要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和更新技术,在这些工程中需要不断学习,跟紧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确保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及安全的管理。
1 电气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是复杂的,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比较复杂多面的。电气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 1 设备和材料选择不合格
在电气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存在问题,例如:没有产品合格证等检测性文件;设备尺寸不合要求;电线管强度差;开关,插座等零部件接触不良,安全性差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电气工程质量,对电气工程的整个工程的进度造成影响,阻碍工程顺利完成。
1 . 2 导线的穿管和包扎存在问题
在导线的穿管和包扎过程中要严格认真地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导线的穿管和包扎不规范,留下了安全隐患。
1 . 3 电线管的铺设和安装存在问题
在电线管的铺设和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没有完全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对于管子埋藏的深度,管壁的薄厚,钢管接地与否等问题都没有注意,从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1 . 4 防雷接地的设置不合规范
在现代电气工程中,特别是考虑到现在建筑的特点防雷装置非常重要,是确保电路线路安全的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防雷项目的设置要特别重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防雷接地地点不清,防雷设施施工不规范等因素存在,造成防雷接地的设置存在问题,不能保证建筑物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2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关系受到许多方面的利益,我们不可能把电气工程的建设当成是科学实验,失败可以重做。因此,电气工程的质量必须从开始就要得到保障。
2 . 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的准备阶段也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的环节。因此,为了保证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对施工准备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对材料与设备加强质量控制。
在电气工程中,许多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材料设备不达标引起的,材料设备质量与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对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基础。在施工之前,要有专门的部门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进行审查,质量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才会被用于施工中。安装单位为了确保材料的合理和规范使用,应该严格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查材料和设备相关的质量合格证,使用报告以及检验报告等等,并且在使用前要向有关部门提交有关材料的报表申请,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也是只有经过审批才能够使用。
对工程设计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工程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工程的开展都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工程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在设计环节中,要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就应该做好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因此,选择设计单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需要和设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其次,在设计电气工程施工图的时,设计师或是设计单位要从电气工程实际状况出发,在保证施工图实际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查,以符合电气工程设计的要求。电气工程更要与其他工程进行及时沟通,各个工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的质量。最后,设计环节还包括对材料和设备的设计,因此,在进行材料和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考虑电气工程实际状况,材料和设备要切实符合电气工程的实际需要,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
2 . 2 施工阶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中,必须严格按照事先设计的并通过审查的电气设计图纸进行电气工程施工。同时,在电气工程施工中若发现图纸存在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处理,避免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在处理建筑物墙体防水之前要规范合理地完成,像吊杆,铁件,吊卡等零部件的预埋和预留工作。在主体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要,电气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线路技术的规范要求进行线路的布置和连接,保证线路的松紧度适中;导线穿管的连接和包扎要正确处理在外的导线,包扎要紧实防潮;吊顶层内的配管要尽量做到少交叉,还要做好相关的防锈和除锈工作;电线管的铺设要注意埋管的深度,保证明管和暗管都要顺直等等。安装后进行调试也要进行质量控制,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 电气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工作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在对电气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同时,更要注重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电气工程项目顺利完成以及促进电气工程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 1 强化安全意识, 时刻保持安全生产的思想
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关系着电气工程质量,同时也对电气工程顺利完成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电气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安全隐患。
3 . 2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组织定期培 训
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定期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电气工程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且能够确保电气工程的质量。因此,电气工程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特备是岗前培训。根据电气工程施工的特点,在工作人员上岗前,进行全方面的岗前培训。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不仅包括专业的基本技术,更应该包括安全措施的防护技能和工作中遵循的安全规则。通过岗前培训,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地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电气施工中各环节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是促进电气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但是安全意识的形成不能只靠一次岗前培训就可以完成的。在电气工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凡是新进的施工人员都必须先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才准其上岗。
3 . 3 在电气工程中, 促进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
电气工程施工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应该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和促进安全措施的实行对于电气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制定电气工程中具体工程技术的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针对电气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电气设备的操作流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范操作,并且根据制定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要求,保证安全。此外应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对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进行审查,确保工程中电气设备的使用符合用电规范进行,确保电气工程设备的安全性。其次,建立和完善长效的预防和监督机制。在电气工程中,更是要注重预防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的操作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制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但是,重要的是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预防的机制,相关的部门对工程进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操作不当或是施工不规范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且及时管理,保证生产安全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电气工程的工作人员,应该在确保电气工程的质量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电气工程顺利完成,也提高了工程的效益。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税收筹划 利益最大化 有效理财 风险性
税收筹划,主要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根据税法优惠政策的规定或利用税法的漏洞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纳税人的组建、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的纳税事项的事前整体策划和事中巧妙的安排,以达到减轻整体税负和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企业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的一种理财活动,是企业最大限度节约成本,谋取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企业进行税收上的筹划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需要以一定的成本来进行规划,而且在筹划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某些不确定的或者是变化的因素而导致筹划的结果与实现确定的目标相偏离,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如何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风险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将对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存在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税收筹划存在风险的原因探析
税收的筹划必须要必须要以合法的形式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这说明税收的筹划必须要紧紧围绕现行的税法和会计政策进行,一旦与现行的相关法律政策相违背,带来的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笔者认为税收筹划过程中,之所以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的本质属性,这表明税收的征收是无偿的,以政府的权利为依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同时也说明纳税人与政府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纳税是企业的基本义务,企业不仅要依法进行纳税,同时其涉税的行为必须要合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企业虽然可以通过税收筹划的方式来规避企业纳税的风险,减少纳税的数量,降低企业的经营负担,但是必须要在政府的现行的税收制度下进行规划,一旦超出了规划的范围,触犯了税收制度的界限,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损失,另外,税收的固定性明确的规定了征税的程序与内容以及征税的比例,也就是说,企业所需缴纳的税额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随便更改,这些因素总体上决定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明显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税收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不断的改革则引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企业税收筹划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风险就会随之增大。
(三)税收筹划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扰乱 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就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另外,税收的筹划没有确定的标准,筹划的方案主要是纳税人根据对现行的税收政策以及筹划条件的理解进行确定的,因此主观性较强,完全要看筹划人的筹划能力以及对税收制度的熟悉程度和对本企业经营情况的掌握度,一般而言,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法、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比较熟悉,其税收筹划的成功率就会比较高;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就会越高。换句话来说,筹划人的认识正确与否是企业税收筹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四)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但是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比如国家的税收政策、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地点、投资对象、企业组织形式、利润分配方式等随时都有可能变化,制约着企业内部的决策。这些因素的变动,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税收筹划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 有效管理和控制税收筹划风险的相关措施探讨
税收筹划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认识不清也很可能会作出错误决定导致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失, 从而使得整体税收筹划失败。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我国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降低税收筹划的主观性
虽然说筹划的主体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筹划的成功与否。但是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是合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的重要前提。筹划主体要进行正确的税收筹划,也必须要依据企业经营的业绩来进行。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要正确的反映出影响税收筹划的相关因素,比如企业经营的市场大体情况的变化,商品价格的变动以及商品质量等,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必须要规范,反映出的会计信息必须要客观,以减少筹划主体的主观性。另外,税收筹划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标准,重要的依据也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为税收的筹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企业应该要随时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
税收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变化,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而国家税收的政策是不断调整的,因此,企业税收的筹划必须要不断的关注国家税收政策以及税收法律的变动,广泛的收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税收信息以及国家作出的一些税收政策的决定,合理的判断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以不断调整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案,及时应对国家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外部经营的环境时时都在变动,也就意味着企业税收筹划的条件也在时时的变动,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提高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合理地控制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因素。笔者认为,一般而言,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预警机制应该要具备几下几个功能:及时收集有效信息的功能。税收筹划出现偏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自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没有及时了解到企业经营的市场状况以及各种税收政策的变动,因此,税收筹划预警机制必须要能够及时的收集各种有效的财政税收信息;潜在风险预知功能;除了能够收集到有效信息之外,风险预警机制应该要能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及时的判断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以便筹划主体能够及时的消除潜在的危险。风险管理功能;当税收筹划发生风险时,该系统要能及时查处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税收筹划与避税存在本质的区别,它是企业在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范围内进行有效理财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税收筹划风险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其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当前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主要对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解决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有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过燕琴.现代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2.1:113-114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不仅是调配水资源、防洪抗灾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一项造福广大人民的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的现状,还有利于改善与维护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极易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问题,如果一旦出现施工中的安全或质量问题,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要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和质量,使水利工程按质保量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1 概述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十分重要,这就突出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施工到竣工整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始终明确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密切关系,相关部门要时刻监督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单位的行为,只有设计方案、材料、施工质量都得到保障,水利工程才能发挥价值。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要遵守客观性和公开性,保障监督的全面性。同时,创新质量安全管理方法,坚持质量安全为上,为大众提供服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
从客观表现来看,水利工程施工更重视实施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对于前期准备阶段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安全监督管理的质量在此环节得不到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周期并不长,而参建单位对于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汇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一些项目原始资料无法及时到位,卷目不清晰的情况较多。而监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时,有时也是随着工程运行而走流程,无法从头到尾保证监督质量。同时,一些水利工程在招标时缺乏深入勘察,使得工程设计无法得到更加客观、系统的认知,进而造成施工同招标约定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会以初步的设计图为指导,但是设计图与现场施工仍然存在差异,导致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从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开挖、灌浆、混凝土回填浇筑,然后进行金属布设和机电设施安装工作。某些工程施工时,由于未能依据水利部或电力部门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好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因而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基础工程开挖施工时,部分建设单位为了能尽快完成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没有完全依据施工技术要求开展爆破控制,会引起爆破时的基岩面产生较多较大缝隙,起伏过大,从而使基岩面工程修整工作量增加,进而也会增加混凝土回填的工作量。另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没有依据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容易使层面结构没有很好的结合,从而产生了架空或蜂窝等问题。
2.3 监督管理形式化问题仍然存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形式化的问题仍然存在,监管方式较为机械。监督管理人员往往是基于施工要求或者流程去对应查看施工的情况,这使得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较为局限,缺乏积极性。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很多时候是简单地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测,甚至通过肉眼观察,这对于一些隐蔽的部位、关键部位等施工情况的检查不够到位; 或者因为检测难度大,会凭经验下结论。此外,在完成检测工作后,缺乏严格的审定,项目划分申报审批、质量评定申请等都无法全面保障,使得一些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不高。
3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效率的措施
3.1 强化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的,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均对水利工程质量有影响。基于此,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从根本上讲,根据工程施工合同条款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所有施工步骤,依法进行所有施工作业,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特别是对于项目内部分关键隐蔽工程,更加要做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时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定期汇总质量管理报告,并由相关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的质量检查。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时,有必要记录并及时解决施工质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
3.2 安全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① 认真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协助本工程项目领导做好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② 协助本工程项目领导做好二级教育和工种转换教育,对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和临时培训考核后上岗情况进行监督。③ 监督班组和工人保管使用安全设施、器材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等。④ 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违纪现象。对违章者按规定进行处罚,对有突出贡献者提出申请进行奖励,有权抵制及越级上告违章指挥行为。⑤ 参加事故分析处理,协助施工作业队落实整改措施。⑥ 参加工程施工项目和危险作业的安全交底,并到现场检查开工条件,督促安全措施执行。⑦ 监督本单位班前会的召开和作业程序书的实施。⑧ 接受厂( 队) 、安全监察部的双重领导,对双方负责,二级单位更换专职安全员必须经过安全监察部同意。
3.3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质检人员要组织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同时,质检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施工之前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强调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帮助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规范,及时发现一些易忽视的漏洞。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一些专业设备,例如在操作挖掘机的过程中,质检人员要核查施工人员的资质和设备情况,要求施工单位辞退不合格的工作人员,此外不能继续使用故障设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要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监测设备,同时检查相关的监测数据,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如果安全监测设备太贵,施工单位无法承担这部分资金,质检人员可以主动联系,要求施工单位租赁设备,保障施工单位可以顺利利用监测设备,质检人员结合设备数据,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在项目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利项目进行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质量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即全面贯彻质量管理理念,遵循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方法,从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全员出发,全面贯彻动态控制原则,落实项目建设单位以及人员的质量责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工程质量事故隐患问题,从而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目标。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可以进一步提升管理力度。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特别是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安全有效地施工。
参考文献
[1] 吴树银.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21).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5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才有可能健康发展,并保持自己的不败之地。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正常经营发展。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的基本趋势,引入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加强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也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二、成本费用管控原则
(一)效益性
酒店需要不断提高利润,在增加酒店营业收入的同时,应努力降低酒店成本费用。在进行成本费用管理和控制时,一方面,应考虑控制成本费用需要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面,应考虑酒店的总体服务质量,避免短期利益增加,但是对酒店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全面性
要将成本费用管理控制的理念和措施覆盖到酒店所有部门和环节,让所有员工均认识到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每个岗位职责设置均应体现成本费用控制原则,将其落实到各个部门和环节,并与个人职责相结合。
(三)权责利结合
在进行成本费用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应将成本费用管控效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将成本费用管控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对于成本费用管控效果好的部门和员工,应加以表扬,并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对于成本费用管控效果不好的部门和员工,应在经济上给予惩戒。
三、酒店成本费用主要构成
酒店成本费用主要构成包括几个内容:(1)主营业务成本;(2)销售(营业)费用;(3)管理费用;(4)财务费用。从与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来看,主营业务成本所占分量最大,是成本费用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主营业务成本又分为人力资源成本、能源供应成本、客户成本和餐饮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与酒店管理者、员工及服务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和福利费用支出。酒店业由于行业特点限制,人力资源成本占酒店整个成本的比重较大,通常为主营业务收入的30%左右。因此应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主要是提高人员素质,尽量使用具备较好职业素质的员工,降低员工数量,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应核算较为合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标准,恰当使用相关财务费用,加强员工管理,通过合理排班、强化培训、加强激励等手段,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提高员工工作质量效率,提高服务效果。
能源供应成本,主要包括供水、供电、燃气、供暖等酒店需要的燃料能源的供给,这部分支出占酒店主营业务收入10%左右。由于酒店经营中能源供应必不可少,因此更需要在这部分成本控制上下功夫,不仅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维护环境。
餐饮成本,餐饮成本主要由材料、人员、物料、能源动力、折旧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包括餐饮过程中直接使用的食品和饮料所支出的成本,也是餐饮业务最主要的成本。间接成本通常包括餐饮业务操作需要的其他费用,例如人工成本、能源能力、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设备装修摊销等费用。通常情况下,餐饮成本又占酒店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大,因此,应有效控制餐饮成本,提高酒店生产经营效益。
客房成本,主要包括客房折旧、物耗、维修耗用、人工等,如果为经营租赁场地的酒店,需要支出客房租赁成本。客房收入也是酒店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而降低客房成本,对于提高酒店经营效益,促进酒店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酒店成本费用管控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成本费用管理流程
1.优化采购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程序酒店所需物资品种繁多,日常物资采购须根据物资的种类、用途和紧急程度制订不同的采购流程。。
2.强化价格控制。对于日常使用的需要购进的原材料,应组成询价小组,定期走访市场,货比三家。
3.制定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整的物资原始记录,形成有效成本控制体系的基础。酒店应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对库存物资的数量、价格进行完整详细动态记录,及时掌握存货的进价和数量。酒店应制定严格物资的出入库、领用保管制度。建立严格的报损和存货清查制度。月终,财务部要对存货进行盘查清点。
(二)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强化餐饮成本管理
1、强化餐饮成本管理。加强餐饮成本管理是酒店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酒店竞争力,强化酒店在市场经济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餐饮原材料采购的管理和控制,更是其中的重点。在餐饮原材料采购方面,可以制订规范的采购流程,确定书面形式的合理的采购标准,并根据酒店具体情况确定最优采购批量,以提高采购效率。应建立定期询价比价制度,由专人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进行了解和对比,合理确定价格。原材料保管和使用方面,可对原材料进行定期抽查,盘点原材料有无保管不善和积压的现象,对厨房库存量、标准用量、实际用量进行分析和比对,加强差异的控制,作为对餐饮部门考核的依据,并与厨师的奖金挂钩,提高厨师节约的积极性。同时,应制订完善的餐饮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特别是制订不同菜品成本账,根据不同菜品,确定成本标准,强化成本的标准化管理,使得菜肴在成本控制和制作方面均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降低人为浪费。
2、采用科学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财务部门应当制订科学的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和方法,并分析成本费用增加的原因。应设定科学的成本费用指标,并按季度或者月份召开成本支出分析例会,对每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同比、环比增加较大的部门,应要求其说明原因。通过成本费用指标分析,帮助酒店管理层了解成本费用增长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三)合理规划人力组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合理规划酒店人力资源,有效设计企业人力组织和岗位结构,不断提高酒店人力资源效率。根据酒店经营的季节性差异,调整用工计划,并确定合理的正式员工和临时人员的比例。
强化员工管理。目前,酒店通常面临着人员流动性较大等困难,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有助于保持员工稳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酒店应重视和关心员工,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实施效益工资和奖励的形式激励职工,同时对于工作态度和质量不好的员工加以淘汰。
(四)制订定额标准,降低客房茶房成本
应制订客房消耗定额标准,对照酒店规格和等级,酒店客房间数,入住率高低,合理制订客房消耗定额,使得在客房消耗品支出方面有标准可循。应落实客房消耗定额,按照客房实际入住情况对客房消耗物品进行核对,并按月监督考核消耗物品领用情况,按职责将消耗情况划分到个人,并对每个人在管理客房消耗品情况进行考核和评比。在监督考核过程中,应尽量将考核制度具体化,防止物品浪费、丢失等现象发生,更应杜绝私自拿取客房消耗呼啦啦 情况,定期统计消耗品情况,对于节约情况好的个人予以奖励,浪费较大的个人进行经济考核。
相应的,对于茶房应制订茶叶等物品消耗标准,按照每月客人消费次数,核算茶房消耗物品数额。对于物品消耗过大的情形应查找原因,杜绝消耗物品过多的情况,确保茶房消耗品耗用在定额标准上下波动。
(五)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成本费用节约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大力引入信息化管理思路,可以使成本费用管理效率提高,效益更强。在具体思路上,首先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酒店系统内部的管理,使各部门对于信息能够在一定权限内共享,这样可以减少成本与费用的浪费与重复开支。其次,酒店的管理系统要与互联网对接,通过网上订房、订餐,以及与商旅网站的对接,及时获取客情资料与客情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及相关服务安排。此外,财务信息系统还可以对各部门成本费用进行统计,并将实际成本与预计数进行比较,对差异进行分析,并将比较结果反馈给各个部门以便加以改进。在具体实施中,对于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客房、餐饮和茶房作为成本费用消耗的重要部门,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运行系统,出具成本费用开支分析报告。
五、结论
酒店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关系着酒店的经营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应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制度,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思路,优化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强化内部控制作用,加强成本费用分析,并结合绩效考核,有效降低酒店成本费用,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及菲.关于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23).
[2]刘迎霞.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J].科技资讯.2009(25).
[3]寇翠兰.新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0(05).
作者简介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财务控制;关系
一、价值链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1、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对于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查阅文献可知,价值链管理理论是在1985年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率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一理论来讲,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归根到底是由于财务控制和社会需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社会生产进步很快,生产的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了提高生产组织效果,人们开始运用分工与合作的理念组织生产。这就导致了管理职能与生产职能的完全分开,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了企业能否实现预期效益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时期,许多管理学家都围绕着价值链管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对当时的生产管理过程,以及生产力发展的研究,当时的管理学家一致认为价值链管理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2、价值链管理的特点
(1)价值链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实现了对业务流程的改造。价值链管理与其他管理手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将企业的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人为的分割成若干个价值链环节,在管理的时候,只需要加强价值链环节的管理即可。
(2)价值链管理所遵循的原则是要保证顾客的价值能够达到最大化。从原理上来说,顾客的价值和企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只有顾客价值得到提高和实现,企业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3)在价值链管理中,讲究的是多部门配合和协作,通过加强多个价值链环节的管理来实现最终的价值链管理效果的提升。价值链管理比传统管理手段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良好的协作和沟通。
二、如何理解财务控制是价值链管理内涵的具体体现
1、对于财务控制和价值链管理来讲,二者有相同的管理目标。从管理学上来看,管理思想能否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目标是否明确,如果管理目标模糊、管理目标定位不清晰,将会对管理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在企业的财务控制中,会有比较清晰的目标,财务控制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而在价值链管理中,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加强价值链环节的管理,实现整个管理过程的优化,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由此可见,二者目标是相同的。
2、对于财务控制和价值链管理来讲,二者有相同的管理对象。这从财务控制和价值链管理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财务资源,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对财务资金以及财务人员进行控制。而对于价值链管理来讲,其管理对象是企业的所有具有价值的活动。而对于企业而言,有价值的活动主要都是围绕着财务资金和财务人员展开的。由此可见,财务控制和价值链管理在管理对象上是相同的。
3、对于财务控制和价值链管理来讲,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流程。企业的财务流程主要是先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然后根据财务目标制定具体的财务战略,最后编制企业的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而价值链管理的过程主要是先制定宏观的价值链管理目标,然后制定明确的价值链管理手段,最后制定价值策略。
三、如何理解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财务控制过程中
对于企业的来说,基本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及后勤保障等。除了基本活动之外,企业的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活动以及原材料采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价值链管理都体现在其中。企业要想保证有效经营,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就必须在财务控制之下。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财务控制过程中。从目前企业的财务控制来看,主要包含多个控制过程,为:预算控制过程、资金控制过程、人员控制过程、审计控制过程、业绩评价过程。在这些财务控制过程中,价值链管理始终体现在每个具体的控制过程之中。
例如,对市场销售这一价值链环节进行管理,就要以顾客价值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出为确保某一时间段内企业增值所需要的销售额这一预算。在销售过程中,要随时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委派财务人员对销售业绩进行审计,并在期末根据事先制定的预算进行奖惩,确保该价值活动为企业的价值增值作出贡献。所以对于价值链管理而言,不但贯穿于财务控制方法之中,同时也贯穿于整个财务控制过程中,为财务控制带来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丰富了财务控制的手段和内涵,使财务控制更能取得积极的效果。由此可见,价值链管理对财务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保证了财务控制的有效进行。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价值链管理与财务控制的关系主要在于两个方面,财务控制体现了价值链管理的内涵,而价值链管理则贯穿于整个财务控制过程中。对于价值链管理的理解,我们应重点理解其对财务控制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对价值链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要正确处理价值链管理与财务控制的关系,使价值链管理能够在财务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财务控制取得成效。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正确理解价值链管理与财务控制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钟高.价值链与价值管理问题研究——面向价值创造的成本管理创新模式[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付涛,谭凤国.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企业理财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经济师,2008(1)
[3] 张磊,杨雨泽.企业价值链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