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学生主体;现代化教学;考评制度;创新意识;教师素质

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2020年)”,需要对工程类课程的体系进行改革,以满足对卓越工程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高等院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我国在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管理工程方面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差距,但近年来,在无数科研和工程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管理工程已取得不少进展。同时随着社会文明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对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处置以减少环境危害、回收有用资源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作为环境工程类专业的工艺技术主干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1.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由于固体废物本身种类多、性质成分复杂,包含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废物以及危险废物等,针对不同性质的固体废物又有相对应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因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多且复杂。近年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发展较快,原有教材的内容老化,虽然近年来有多位资深学者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和修订,但仍然难以将新技术、新工艺概全。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补充和更新;与此同时还应选取实际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贴近实践。

由于专业设置和学科特色的历史原因,在很多院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这门课程都设置为短学时课程(约32学时)。在这样的短时间教学中,难以将全部内容讲授完毕,更别提有充足的时间来补充行业的最新进展,难以达到系统、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如何在短学时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重点知识,实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是对授课老师的一个严峻挑战。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满堂灌”的问题,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单向输出,而没有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被动地听课、学习兴趣差,课堂里毫无生机。虽然大多课堂已经实现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但一些教师在电子课件中呈现的内容还是以文字为主,图形不够丰富,而且以片面的、静态图形为主,不利于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来理解固体废物处理过程的动态工艺过程和运行状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要求,还希望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接触足够多的实例,最好能有亲自动手的实际操作经验。但短学时的教学安排,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验课都是先由指导教师介绍实验流程,学生按部就班地测定几组数据,很少主动去思考实验的内部规律,以至于在完成实验之后印象淡薄,对实验原理以及所用仪器都是一知半解,因而收效不大。而我院的实验硬件建设不足,目前没有开设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理论课程对应的实验课,学生更是缺乏动手机会。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和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固体废物的基本知识与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对固体废物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知识需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艺的发展,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内容面临着改革,其目标应是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能教会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环境工程中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基础课。

(1)首先应明确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学习脉络

该课程内容由三大核心部分组成: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和固体废物性质等概述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授课时应对学生强调固体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化”指导思想,要按照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处置”来理解和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相关知识,以便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以“三化”为主线,从处理设备等方面来全面系统地讲解每一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2)在短学时教学中,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要求对所选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精简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中的焚烧烟气处理、填埋垃圾渗滤液处理等内容,实质上也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核心内容,如果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则应适当精简。同时也应适当拓宽课程内容,补充介绍先进技术成果,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高校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各种各样的生产任务和新的技术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去熟悉和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应对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一种平等、相互交流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授课内容和实际应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将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问题。如在讲授“危险废物鉴别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哪些是危险废物,然后再指出其危险特性,从而归纳出危险废物的特性鉴别方法。此外还可以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前提下,请学生来讲授相应章节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针对授课内容提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总结归纳能力。

(2)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具备直观、方便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来理解工程工艺过程的动态运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电子课件、案例等信息,也可以在网上提交习题、阶段测试,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融合起来。电子课件的有效利用,也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避免单纯使用多媒体导致教学速度过快等问题,多管齐下,保证教学效果。

(3)改革考试与考评制度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期末考试外,学生成绩的评定还应包括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表现、阶段性测验等情况。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并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指出应着重注意的学习方面,使要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强化。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分阶段进行小测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原理、概念等细小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期末考试,应适当增加主观题所占的比例,为学生发挥创造力留下一定的空间。在传统的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丰富题型,例如可以增加判断分析、工艺流程图绘制并阐述工艺过程等新题型,活跃学生的思维。

(4)科研思路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巩固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的相关知识。应重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垃圾分选工艺设计”“沼气池设计”等课题开展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验活动,尽量为他们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制订科研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并定期交流与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并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

高等院校的教师尽管都具有硕士或博士文凭,但有很多没有亲身参与过工程设计、工程运营等实践,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认识也是局限于书本的理论内容,因此自身的工程概念也不强,在教学中难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思想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工程素质的高低。因此,应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产学研践习计划,走入企业和现场,深入工程实际,直接参与解决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把第一手资料带回课堂,融入教学。同时联系相关的实习工厂、实习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程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盛广宏,郭丽娜,张新喜.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9-71.

[3]谷晋川,梅自良,江元霞,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短学时教学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37-39.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鼓励教育 作用 要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10

鼓励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鼓励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优势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生环境,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跨越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年代鸿沟。它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鼓励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

一、鼓励式教育的三点要求

(一)鼓励式教育首先要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鼓励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二)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也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之前,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烈方法,以免学生对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质疑,怀疑教师的同时,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教师如何实现了解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呢,其实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家长交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次,教师要根据平时收集的学生资料,以及自己对学生观察做出相应的个性评价,将此信息全部归档总结。通过学生信息归档总结,可以将学生个性的优缺点进行区分,在进行激励性语言教学时,才能做到因人而异。

(三)要发自内心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个人魅力,由内而外的,以独特的激励教育方式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面对众多学生,教师如何做到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呢?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究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对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进修。良好的教学素养,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也是教师独具一格教学风格、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并且,良好的教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演化而成。最后,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语言时,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而使用夸大其词的激励性语言。例如,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与不同程度的激励性语言,就算学生有微妙的小进步,教师应将其进步放大,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加强课堂鼓励

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利的环境,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鼓励中教会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够展开丰富想象,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一)以导促探,以探解疑,让学生在鼓励中完善自我

在教学上,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鼓励中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一个大石头,并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石头有多大?”另一位学生则问:“‘石头奇怪在哪里?”还有的问:“这么大的石头是哪里来的?”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都情绪高涨,纷纷愿意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拼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趣促思,以思求异,让学生在鼓励中升华自己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学生;鼓励;教育;表扬

鼓励,即激发和唤醒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鼓励教育就是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社会的终极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也说明了鼓励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基础阶段,孩子由这段时期开始开发智力、认知社会,养成个性和行为习惯,这就使得小学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崭新的,成功的教育便是让孩子养成对学习的渴望,自主地去积累知识、参与实践,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被规定的成长。这里就出现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就像是一块香气十足的蛋糕,引诱着孩子的行为方向,有时候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那些出现于各种领域天才的少年们,没有听说过谁是被逼迫的天才,兴趣和想要去学的欲望都是他们背后最原始的动力,如果没有了本能的喜欢,不可能画出打动人心的画作、写出引人共鸣的歌曲、提出拓展人类认知的理论。

于是,这样就有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鼓励,这也是我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领悟。记得我刚开始给孩子教授音乐课时,由于缺乏经验,觉得课堂简直就是灾难,孩子们一直吵闹不停,原本准备好的教案最后总成为一张废纸,每堂课我总少不了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一顿,音乐课变成了纪律课,而每次的斥责也没有一点作用,过不了多会又闹成了一锅粥。长此以往我对教学的热情也扑灭了一大半,而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越来越小,我一时也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

办。直到有一节课才让我顿悟过来,那次课上我点名一个学生起来独唱,她唱完后我无意间表扬了她一句:“唱得真好”,之后的课堂上这个孩子表现得特别开心,在我又试着表扬了她几次后,她表现得更认真,主动与我互动,而之后这个学生也成了我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经过这次的经历我开始思考: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课,是给孩子减压,是给孩子带去轻松和快乐的课堂,只要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非常容易建立,学东西也更容易集中精力,甚至开始自学。在认识到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我在接下来的课堂里都会时不时表扬学生,渐渐地孩子们从原来的不听招呼变得安静下来唱歌了,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我甚至可以看见孩子们眼中求知的欲望,看到了成果我不甚欣喜,日后教学的过程也越来越顺利。

理论分析和我亲身的经历都说明着鼓励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巨大的积极作用,找到了这一中心教育观点后我们就要来讨论教师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践鼓励教育,这也是我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学会“激励式”表扬

所谓“激励式”表扬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以及当前的思想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找出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闪光之处,建立自信心和努力目标。对学生天性的开发与早期成长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2.学会“成功式”表扬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这时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就犹如催

化剂能激发孩子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这时候教师再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相信孩子更能事半功倍,同时对其他孩子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这就是所谓“成功式”表扬。

3.学会“辩证式”表扬

表扬是鼓励教育方法的核心,但是并不是要鼓励表扬一切。从这一层面来说“辩证式”表扬就是适当批评。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首先要做的必须是严肃地告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批评,如果对于学生的错误还在一味地表扬,当然不能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批评也是有度的,毕竟儿童和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是正在完善中的,犯错然后吸取教训

是成长的过程,如果过分训斥伤了孩子自尊和自信,使孩子心灵受到打击一蹶不振,那么过后再多的表扬也收效甚微。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名言。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践行鼓励教育的教育理念,不吝啬我们的一句鼓励的话语,要知道对于孩子,这可能比千言万语还有用的多!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4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事物)、新思想(方法),努力探索并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为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鼓励冒尖,允许“落后”,不求全责备,让学生的个体得到发展。

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方式。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终将被体现“教学相长”思想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所替代。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

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即使提一点“离奇古怪”的问题也无妨。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老师确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只因“闻道在先”才多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老师要敢于说让我想一想,查一查,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防错和纠错……教育的民主,可以模糊师生的角色界线,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

教育方式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讲。创新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惟书、只惟实。通过教育,使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搞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固此必须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中职英语;重视程度;学校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只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的中职教育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多地关注专业技能,没有对英语等其他教学重视起来,造成了教育的缺失。

一、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大多数中职院校中,因为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育课程的安排过程中还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对文化课加以重视,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密切,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中职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应该高度重视起来。

2.教学方式较为落后,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的改革是近年来提倡较多的问题,也是国家较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的受教者一般都是在文化课方面较为薄弱的学生,本身对英语的学习就存在抵触情绪,再加上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初中高中那种单纯的输入式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真正体会英语的重要性。

3.学校制度不完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因为中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师的招聘和教学设备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许多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师的选择,没有对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重视起来。另外,在教学设备的引进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课教学设备花费较多的成本,但是对于文化课教学,就会出现资金划拨较慢甚至不到位的现象。

二、中职进行兴趣教育的方法

1.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于学生来讲,要改变传统的思想,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还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仅仅凭借专业知识根本不能保证今后自己职业的更长久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样重要。特别是英语知识的积累,在目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更要重点掌握。这样通过对学生思想上的干预,使其认识到英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励其学习。

2.改善课堂环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通过组织各种英语游戏、教唱英语歌曲、播放英语短片等活动,寓教于乐。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学生往往是由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实践证明,能够吸引学生的老师一般具备亲切、事业心强、幽默、思想开朗等特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热情、和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4.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

采用鼓励性评价,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往往就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鼓励性评价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多种方式。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英语教学中要更加关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水平,进而促进英语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6

摘 要:英语教学的秘诀在于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教学是一种以全面鼓励学生为核心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鼓励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激励性;教学;技巧;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应给予他们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去感受和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存的开端,是一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如何帮助学生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可见适当的英语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鼓励式教学是一种以全面鼓励学生为核心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激励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全面提升自己知识的黄金时期,无疑鼓励式表扬就是一种催化剂,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促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所以这个时期,老师要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学习基础英语创造良好的情景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老师可以鼓励那些刚刚入门的学生,进而产生“以点引线,以线及面”的效果。

二、激励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是一个塑造人物形象的起步阶段。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自己产生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增添自信。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作为教师,在英语学习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三、激励性教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鼓励式教学正是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充分展现语言亲和力的方式。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语言,赞美的语言应该是真诚情感的传递,所以鼓励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向学生传递情感的传递,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老师,也只有在富有人情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处处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有喜欢英语教师进而热爱英语学习

四、激励性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言形式鼓励、行为活动鼓励、实物形式鼓励等等。语言形式鼓励是在鼓励式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鼓励方式,它发生的周期最短,与学生最为直接。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此过程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发他们的情感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

实物鼓励是一种以物质鼓励学生的鼓励形式。实物鼓励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应用在教学、练习、游戏等各个环节中,它能调节课堂气氛,给课堂气氛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更加轻松有趣。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如其分地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环境中,随时随地进行积极的情感态度的熏陶,使他们在非预期或非计划的情况下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如教师可以收集媒体英语中一些简单活泼的表扬语言,作为补充的教学资源,并用这些语言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或用书面形式表扬学生的优秀作业,或者用于表扬考试成绩有进步的学生。

五、激励性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本人提升个人魅力,增强师生的亲和力。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闪光点。

3激励性教学要讲究一个“度”的问题。

4. 激励性教学讲究时效性和公平性。

总之,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面向全体学生,把英语真正作为工具去教,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

参 考 文 献:

[1] 炼九峰,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J]教学交流2009年第七期

[2] 张素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3).

[3] 王金萍.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应用研究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 (18).

作者简介:

彭跃萍(1970-01—),女,江西萍乡人,本科,芦溪镇中学,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