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文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文明发展

现代文明发展范文1

 

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

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3] 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现代文明发展范文2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1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非常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社会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合理运用科技,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F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而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在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林业,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及治理荒漠化等一些方面,需要现代林业的支持。现代林业有利于实现空气的净化、风沙的固定及水源的涵养,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创作了条件。第二,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采取各种策略来加强绿化工作,提高生态产品建设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体系的发展,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生态产品的建设力度,最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用于制造家具,生产纸张,显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往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一味的砍伐木材,没有及时的修复森林,导致当前的森林资源极度匮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所需。为了提高木材产量,人们纷纷种植生长时间短、效益高的经济林,而生长缓慢、效益低的生态林普遍受到了忽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木材紧缺的问题,可是环境问题却在不断的恶化,这种林业发展模式必然不能够长久。近年来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气候也反复无常,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要改革林业发展模式,在林业砍伐和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促使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3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3.1完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建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将林业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打造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链条,以林业促经济,谋发展。同时,加大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宏观调控,制定林业开发和保护政策,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借助群众的力量来监督林业发展,防止,无故破坏林业资源行为的发生,确保林业的开发者和破坏者主动履行保护义务,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3.2加强对生态建设、保护的立法,做好宣传工作

从我国最近一段时期的林业发展情况来看,只有营造出社会的共建意识,全民参与,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大国发展的宝贵经验。在我国现代生态林业发展问题上,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保护的立法工作,把发展生态林业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上提升公众的生态造林意识,为现代生态林业项目的顺利实施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3.3立足长远,统筹规划

我国的发展规划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得益于科学合理的五年规划战略,使得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成绩表明,这种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的发展模式是社会发展的最优模式。在我国的现代生态林业发展中,也应该考虑长远,从国家层面出台顶层规划,并且结合各地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建设制度的优越性,把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划全面落实,扎实向前推进。

3.4增加现代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发展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真正落实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资金,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第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逐渐提高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资金的预算,从而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进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快速进行。第二,提高一些有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道路、机械设备等。加强在森林防火、林木种苗、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第三,商品林补偿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增强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现代林业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5建立推广网络

林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是国家对林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的过程中,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是与林农接触频繁的人,因此,建立健全以乡镇为基础的推广机制是推广林业技术的主要途径。建立起推广站点以后还要综合管理,要及时解决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推广机构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同时在各级政府中建立林业推广网络,这样就可以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结语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推广林业技术的力度,并且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进而使我国的林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林农没有认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还受到资金的影响,使林业技术推广不到位。这就要提高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广大林业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林业技术推广的意义,使林业技术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文明发展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现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5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批能够紧跟现代教学发展脉搏的语文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本文就如何做一名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想要做一名跟上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求教师积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是知识点输出的过程,然而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能再机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要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想要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新时期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使教师有效的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思考,为教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一)教师更加有效的认识自身的教学情况

课堂教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及时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想要更好的适应课堂的要求,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教师进行反思,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课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结合知识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思考,为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反思。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教师想要有效的把握课堂,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需要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同时,教师还要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反思进行归纳总结,为后面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借鉴。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

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脉搏,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需要

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首先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专业学习,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清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能够旁征博引,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也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步伐。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自然要学习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自然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保障。

总之,教师作为育人者,想要跟上现代教学的脉搏,具有较强的学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获取知识点,反之,如果依然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积极的发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势必要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够融入学生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而言十分必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也切实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语文教学的步伐,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述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更加枯燥。而作为一门知识点丰富,同时又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知识点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也会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能不切合实际的、生硬的将一些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与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现代文明发展范文4

摘要: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尚古的文化现象和思潮来质疑现代文明的现状,要求返璞归真。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独特视角来排拒城市文明的侵扰,把湘西文化作为审视现代都市理性文化的反观之镜。他在文字世界中构筑了一个“

原始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它推崇原始主义状态下的本真倾向,以批判文明带来的痼疾为特征。方克强先生在《文学人类学批评》一书中认为:“广义而言,原始主义是指一种尚古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反映人性的一种基本情感和特征;狭义而言,原始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倾向,以原始批判现代为主要特征,它或者重新塑出原始人的心态和情操,或者运用神话的想象方式表现原始主题。” [1] 原始主义文学创作的根本动机在于对文明的反思和改造。在沈从文具有原始主义创作倾向的作品里,他从事的方面——湘西的民风民俗和人的方面——“乡下人”原型,从这两个方面对古朴湘西世界的原始题旨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对乡村的眷念与对都市的反感,对东方传统以至原始情操的赞美和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讥讽,建构起他原始主义倾向互补的两面。沈从文的原始主义创作倾向在主观上并不是反对现代文明,而是出于对现代文明弊病的不满,希望以原始的蛮勇与活力来对抗封建文化和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摧残,从人性全面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原始人性、潜能的保存和发展,使之自然健康而具有现性。从这种意义上看,沈从文原始主义创作倾向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和在文化上的一种选择,是文明自我反思和改造的产物。

一、构筑“

沈从文政治文化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时代要求的近期效应的严重错位,注定了其人生道路和文化人格在现代

再回首,这应被理解为一种历史记忆的重新定位,它的作用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未来。传统文化是在隔绝的情况下形成的,封闭性是它与生俱来的弱点。

现代文明发展范文5

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花费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时光。她和自己进化过程中的外界环境是相应相合的。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和外界环境是和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断地改造自己,逐步适应了这个地球的生存条件,或者说是人按照自然的要求塑造了自己。当然,不排除局部的改造自然环境,如建住宅,用火熟食等等。即使这局部的改变也带有渐进性和地域特点。比如草原民族长期以食动物性食物为主,农耕民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植物食物为主的人的肠道要长于以动物食物为主的人,因为肠道长,有利于植物性食物在肠道中细菌发酵分解,这正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如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长的人大量食用动物性食物,由于在肠道中停留时间长,可能大量分泌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养生家提倡中国人以素食为主,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现代文明急剧裂变和无限膨胀,打乱了人类几十万年形成的自身原本和自然界和谐的运行机制和规律。现在提倡生物钟养生。什么叫生物钟养生?就是人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生命规律。科学家发现,人体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作息时间,如果硬是违反了,这些器官就会“罢工”。照明设备的出现,现代夜生活的冲击等等,打破了这个规律,所以各种“综合征”出现了,各种现代文明病症出现了。返朴归真,人们开始提倡生物钟养生。

“辟谷”又重新被提起,原因也在于此。在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漫长岁月中,在形成现代人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恶劣,生存的艰辛,人类往往处于饥饿状态。那时可能有传染病使大批人死去,但绝不会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现代文明病这么猖獗。适者生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这种半饥饿状态。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每周饿一顿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适当减少进食有利于增加对细胞的压力,从而使得细胞增强了它们对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

现代文明发展范文6

关键词:重新审视 中华传统文化 加强创新 社会管理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日本与池田大作的谈话中,在客观研究了历史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正能够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与大乘佛法。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发表了一个重要宣言,针对世界范围的道德危机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

一、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科学进步、民主法治的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

一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对现代文明追求的历史证明,西方的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社会混乱的根本。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便开始了对所谓现代文明的追求,自工业革命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相继超越了中国而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几百年来这些崇尚科学和民主的西方文明一直在全世界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健全并不能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这些国家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足。由于缺乏道德规范教育,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下一代由于缺乏道德教育和引导,普遍缺乏理想,只知道贪图享乐,吸毒、酗酒、枪击案件等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民主意识膨胀为极端的个人私欲,利己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早已根深蒂固。这样的国度没有整体意识,没有集体观念。这些国家对内没有给国民带来安宁;对外则为了自己狭隘的民族利益大肆侵略掠夺。在21世纪的今天,那些贴着现代文明标签曾经在19世纪掠夺过中国的西方列强们,仍然在掠夺着世界。他们掠夺的借口居然是兜售其包裹着人权外衣的民主和法治。

由此可见,西方现代文明对科学技术和所谓的民主法治的追求,虽然造就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唤醒了个人意识。但由于缺乏起码的人伦道德和责任意识的教育,人伦道德观念严重缺失,责任意识普遍缺乏,导致人心涣散、社会动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不仅没有带来幸福和安定的生活,反而使人民生活在惶恐混乱之中。西方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西方一些开明的哲学家开始对什么是“文明社会”的问题进行重新反思。很多开明的思想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重视人心治理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二是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证明: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主法治意识的提升同样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获益最大的是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通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300年所走的历程,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从世界的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但是受冲击最大的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并维系中国社会发展几千年的社会共有的价值体系。随着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全世界的各种思潮纷纷涌入。西方文化以其貌似先进的面孔开始潮水般涌入中国,极端个人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拜金主义、只知行乐不知奉献的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开始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在趋利最大化的诱惑下,有的人不顾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意识开始在国人的心目中被质疑、被曲解、被淡忘,甚至被嘲笑、被遗弃。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间,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开始不断出现,官员开始贪污腐化,人伦开始滑坡,道德开始失范,民主法治一度成为个别人维护一己私利的幌子。传统文化所建立的社会共有价值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繁荣而层出不穷,社会管理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由此可见,如果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思想出了问题,实施民主法治的主体不按常理去操作。科学技术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少数人利用而违背科学家的善良初衷,民主和法制也将成为这些人用来谋取个人私利的最好的工具。以科学技术的进步,民主法治的完善作为最终追求的所谓的现代文明并没有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当然也就无法解决社会管理的根本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