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 小组合作;护理;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士学生跨入护士行列的必经之途,在临床老师指导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训练临床思维,培养自己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过程,将影响着护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传统“一带一”的带教方法即让学生跟随一位老师共同完成同一岗位的工作,对学生没有工作职责的要求,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护生的主体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临床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难以适应将来独立工作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科于2009 年7 月起对中医学院护理本科生实施小组合作式分阶段临床带教,以探索小组合作式临床实习带教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教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5 年中医学院护理本科2007~2010 年实习生60 人,其中女生48 名,男生12 名,年龄22~25岁。其中以2007 年1 月~2008 年12 月在我科实习的30 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一带一” 方式带教,以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在我科实习30 名护生为试验组,按实习小组3~4 人为一组,采用“小组合作分阶段”带教。两组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实习时间4~6 周,对学生实习综合考核成绩、病人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

分阶段的实习内容为:按每周制定具体的带教实习目标,根椐不同阶段实习的内容和能力培养重点各不相同。①辅助护士阶段1~2 周,教学目标是: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诊疗计划,负责3~4 张床病人的辅助护工作,学习掌握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熟悉夜班护理工作。②责任护士阶段2~3 周,教学目标是:按护理程序完成所管病人的所有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的操作训练。③教学护士阶段1~2 周,教学目标是:落实护理教学查房、护理管理查房、专题小讲课。

考核与评价方法: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评定:①临床护理能力:综合基础护理技术占20%,专科技术占15%,评定占20%,平时护理程序运用占10%,专科考试成绩占50%,其中基础理论占15%。②护理教学:考核学生临床小讲课的质量,教案占40%。讲课综合评分占60%。③综合技能考试:护理评估占10%,护理病历书写占15%,沟通应变能力占10%,健康教育能力占5%,基础护理技术占35%,专科护理技术占25%,

教学评定:通过问卷调查病人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评价。

对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采用x±s,x2检验。采用SPSS11.5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t检验。对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采用x2检验。

3 结果

3.1 实习前后4 个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毕业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3.2 实习前后4 个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毕业生满意度比较

见表2。

4 讨论

传统“一带一”的带教方式局限于一位老师带教一位护生,即让学生跟随一位老师共同完成同一岗位的工作,对学生没有工作职责的要求,学生过度依赖于带教老师,被动“听命”老师的指派,更缺乏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协作,不能适应未来护士岗位执业的要求。

小组合作式分阶段临床带教,让同一小组的3~4 位护生在专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各自固定分管3-4位病人,独立完成分管病人的各层次护理工作。此种带教方式强调小组成员对各自分管病人病情和健康需求了解的基础上,能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及时解决病人所需,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同时,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工作的计划、自觉性和独立性,唤发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与自主参与的意识,激发护生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造就一个信息共享、相互借鉴、随时有同学在场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令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树立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和正确的自我价值取向。

5 结论

从实习前后4 个年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比较,试验组普遍成绩高于对照组,P值<0.05 两组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病人评价、学生的自身评价和带教老师评价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组合作方式下的分阶段临床带教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实习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激发护生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护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训练临床思维,培养自己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对分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较了解,能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为下一步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方式下的分阶段临床带教方法优于传统的“一对一”带教。

参考文献

[1] 郎玉玲,等.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8):18-20.

[2] 刘冰,王丽芹.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探讨[J].重庆医学,2006,35(21):2009-2010.

[3] 吴洁.合作学习的“形”与“质”[J].教学与管理,2005, 23(5):3-5.

[4] 王思琛,等.分层次护理方式下的分阶段临床实习带教[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25-27.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每组各44例。其中男50例,女38例。护理组,年龄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22±5.55)岁。对照组,年龄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23±5.5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开展一些基础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1)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患者的病程也比较长,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发现患者的心理是非常焦躁不安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指导,能够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勇气,同时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进行病情探讨,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能够着急,需要慢慢的完成整个医护过程。(2)健康教育指导,在患者住院后开始,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指导,通过将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有关的治疗过程详细的告知患者,使得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及其治疗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积极配合治疗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消除患者内心的一些不恰当的想法,比如怀疑心理等,从而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患者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了解相关的预防护理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3)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每一个患者的特殊病情状况、心理状况等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能够通过口头宣讲、讲座、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教育指导,从而使得患者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操作,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职校情况。(4)实施健康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加强宣传和指导,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良好的运动计划,使得患者每天都能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

1.3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对比护理组患者在服药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分别是(96.09±1.17)分、(95.40±2.13)分以及(93.49±3.17)分。对照组患者在服药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分别是(76.08±3.22)分(、79.99±2.12)分以及(79.89±4.42)分。护理组其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护理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88.09±5.17)分、(89.40±4.13)分、(90.49±3.79)分以及(89.49±3.33)分。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60.08±5.22)分(、71.99±4.12)分、(77.89±4.59)分以及(76.89±4.28)分。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育模式;传染病医院

[中图分类号]R8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58-01

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医疗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患者自我维权意识增强,这种形势下如何为患者提供有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医院临床护理研究的焦点。经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在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的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使实习护士护理技能得到提高,但是在护患沟通以及风险防控方面依存在着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笔者选取到院实习的23名护士作为研究组,采用了创新性护理教育模式,现将应用情况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1年3月-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46名女护士,采取随机法把其分为病例数各23名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4±1.2岁,学历:大专14名,本科及以上9名;对照组护士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1.7岁,学历:大专15名,本科及以上8名。两组护士基本对比无显著差异,即P>0.05,较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即强化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职责以及范围,选择资深护士带教学结经验和实施考核。研究组护士施予创新行护理教育模式,即事先选择资深护士构成教学小组,基于护士自身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采取集中培训教育,就传染病医院临床日常工作内容和护士所具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讲解,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讲解并指导实习,讲解医院各区域岗位分布情况以及制度规范等,由医院不同区域负责人实施分区教育。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实习护士实施考核,由之前所建立的教学小组予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和结果对教育计划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教育模式满足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1.3评价指标

两组实习护士均予以一个月的护理教育实施考核,分别从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价。百分制评分即>85分优秀,分数在60-85分之间良,低于60分差,统计分析两组实习护士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t进行对比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护理教育,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研究组优12名,良10名,差1名,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优10名,良8名,差5名,优良率为78.3%。在操作技能上,研究组优11名,良10名,差2名,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9名,良8名,差6名,优良率为73.9%,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研究组专业理论知识优良率和操作技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护生,实习,管理,问题,对策

2002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职护理教育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护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其办学已形成规模。由于办学规模和专业自身特点的限制,“时间长、分布散、岗位多、任务重、风险大[1]”成为了当前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显著特点,也是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真实写照。

在这种形式下,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保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而制定一个统一的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标准是当前高职护理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问题形成的原因

自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我的福建省福州市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以来,西方护理教育进入我国已有120多年的历史,1921年即开始高等护理教育,但1950年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断了30多年,造成了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而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始于本世纪初,属于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抛开这些历史层面的因素,结合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而言,形成这一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1办学规模增长过快

以湖北省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为例来分析:到2011年底,湖北省约有高职院校57家,其中25家开办有高职护理专业。近三年上述相关院校的高职护理专业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在300人以上,但实际招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计划,是各相关院校的招生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湖北职业技术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均为学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近两年来,湖北省内仍然不断有新学校加入高职护理教育的行列,如果把湖北省内的三本院校和其他相关院校高职护理教育办学的数据计算在内,办学规模就更加庞大。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职护生临床实习资源紧张的局面不断加剧,在各院校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1.2质量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

2006年,教育部教高(2006)16号下发后,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有了统一的认识,内涵建设才成为各高职院校发展的主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各院校间的发展又非常不平衡。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的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它们在质量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引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是100所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更多的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建设方面则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总之,我国职业院校的质量建设工程起步较晚,各地区和各院校间发展又不平衡,而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建设工作就更加滞后了。

1.3校行院间工作不同步

当前高职护理教育质量建设的另一个现状就是,行业、医院和学校三间之间的动作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行业与医院之间合作非常紧密,尤其是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但二者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明显不同步,主要原因是学校在护理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2、原因分析

2.1办学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

2.1.1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大

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存在较大需求是导致高职护理教育办学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医疗服务的 需求不断提高,对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工作范畴由医院开展到社区,工作内涵也进一步深入,对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 年,全国在职护士国专科学历护士人数应达到护士总人数的50%,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应达到10%。其中三级医院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少于护士总数70%,二级医院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50%。《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护士数从2006年的1,426,339人增加到2010年的2,048,071人[2],连续四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3]”的目标;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1.2参与办学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

导致高职护理教育办学规模增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间的生源日趋紧张,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均选择了护理专业作为新的增长点,纷纷加入到高职护理办学的行列中来。

2.2质量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原因

高职护理教育在高职教育是领域的新生事物,许多高职院校的高职护理教育始于本世纪初,从事高职护理教育的院校其前身或为各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或由各地方卫生学校(中职)资源整合而来,发展之初,各相关院校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目标存在不同认识,有的院校以升本为目标,有的延续了本科院校“压缩饼干”的办学模式,有的办学理念还停留在原来中职办学水平上,导致了高职护理教育质量建设工程滞后,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建设,这一状况在2006年以后才逐渐改善。

2.3校行院三方工作不同步的原因

而导致校行院三方工作不同步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校的办学机制体制建设滞后,无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有护理行业发展中引领作用;其次,行业(医院)对于高职护理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缺乏足够的认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应对办学规模快速增长措施。当前,对高职护理教育的投入力度与其办学规模增长的步伐并不同步,导致了教学资源高度紧张,尤其是在高职护士临床实习的环节表现得非常突出。在一些地方的中心医院,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已达到过饱和状态,带教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护士临床实习的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通过完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估引入淘汰机制,提高高职护理教育办学门槛,改变高职护理教育遍地开花的局面,将高职护理教育办学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3.2应对质量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的措施。关键是要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改革办学机制体制,尤其是要适应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统筹区域内的优质办学资源,统一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3.3应对校行院三方工作不同步的措施。

解决校行院三方工作不同步的关键是,学校要改变办学观念,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在坚持办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做到:

3.3.1以医院利益为中心。以医院利益为中心,适应医院需求来培养人才,寻找校院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让医院更深入地参与到高职护理教育活动中来,使医院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尤其是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标准建设和护生实习的过程监管过程中,坚持标准共建,过程共管。

3.3.2强化行业的指导作用。要发挥行业的高职护理教育的作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行业需求相适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组建以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每年的专业调研与分析,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及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要求,真正做到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标准建设过程中,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强化行业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总之,不断适应护理行业新的要求,增强质量意识,通过加强高职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标准建设力度来完善高职护生临床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就一定能够切实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琴.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10):854-855.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5

Abstract: To present that systematic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can promote nursing practice which is under the new medical situation, via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in the hospital. And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both opening a system and culturing elite nurses in the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nursing practice.

关键词: 护理教育;体制;实践

Key words: nursing education;system;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15-02

0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改变着。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开放人们就医条件,去掉定点就医模式,三级甲等医院的就医人数不断递增,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发展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运用,促进医疗队伍中医师结构的优化,导致本发展较迟后的护理队伍其结构与医疗队伍结构差距增大,传统护士职后培训模式受到挑战。在现条件下,护理知识结构还不能马上快速提高的今天,等着专科护士的到来是空话,他必须是在临床的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发展。因此,脚踏实地地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做好护理职后培训,不仅为医疗和护理安全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为专科护士乃至护理专家的培养都是一个铺垫。

1医院护理培训传统模式被挑战

1.1 传统医院护理培训模式中中级与初级职称能力无显著差异传统的医院护理人员培训模式,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通过岗前集体培训,进入科室,通过一到两年的内、外等科室轮转,并通过一年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考核,取得国家统一护士注册考试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接着进入医院每年按规定的每月一次业务听课,记入听课证或参加有学分的听课;中专或大专学历的护士到达一定年限参加全国注册护师资格考试,获取初级职称,依次类推逐步达到护理高级职称。

合格护士的尺度以取得护士注册证书以及独立完成临床一般护理工作为医院考核指标,初初级护士、初级护师、中级护师等除工作年限以及工作经验上存在差异,达到一定年限后临床工作经验差异便不明显。

显然,以一个独立完成一般临床护理工作为一名合格护士是最基本的条件,而仅以完成临床一般医疗医嘱及一般护理是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也难以适应人们日益健康的需求,导致临床护理工作得不到医务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而使护理人员压力倍增,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难以提高。

1.2 医院护理培训传统模式难以适应快速递增的新增护理人员培训近十年,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对护理职业的不断重视,医院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递增,大量的新护士培训,使得原负荷较大的医院护理工作,又增添大量培训工作,传统的高年资护士带新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各大医院新增护士人数达50-100人次,一组数据显示:某医院病房护士平均护龄为:27.6岁,最低平均年龄为24.82岁(见表1),护理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护理人员成长也是后成才的过程,虽然具备执业资格,但医院是以不确定因素多为特点的场所,大量的新注册护士能以应对应急情况,给医院以及护士本人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患者满意度也难以提高。因此,必须寻找一种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护理培训模式。

2医院护理在职教育的系统化管理势在必行

在医院护理规模不断发展的今天,单项护理技术考核和理论考核以及部分课程培训和轮转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和快速递增护理需求,医院护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起建立较为完善的护理在职教育体系,并赋予相关制度的保证,使护理教育系统化,规范化,有利于护理的持续发展。

2.1 三级护理管理中的不同职责,决定了医院护理教育必须建立“三级护理教育管理”的管理体制所谓“三级护理教育管理”,是指护理部、大科(护理大单元)、病区护理单元三级护理教育行政部门按其职责范围,分别对所属单元的各级护士职后临床护理教育实施管理。管理主要包括制定相应制度和规范,制定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培训过程进行指导和协调,对培训工作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等。

在护理部层面,建立护理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理教育主管、各科教育科护士长组成。教育委员会确定教育委员会成员职责,建立较强大的护理技术与技能的支持系统。调整和改革护理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护理教育培训的管理逐步向柔性化方向发展,减少单一的集中培训方式,把部分精力放到战略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以及各种间接调控手段上,将系统中的资源在信息服务、经验交流、学术研究、联系协调、顾客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及时掌握和了解培训需求与不足,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护理大单元层面,护理教育委员会成员是某护理大单元教育科护士长,落实教育委员会关于护士的教育培训目标,制定护理教育培训计划,整合和协调教育培训资源,提供强大的教育培训技能支持系统,沟通各病区护理教育培训需求并与护理教育委员会联系,有效利用教育培训成本,追求培训效益的最大化,监控各病区护理教育培训质量,保证护理教育培训的层次性和普及性,保证培训进度和培训覆盖面,总结教育培训结果,并与护理质量和护理学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病区护理单元层面,病区护理单元是护士培训的主要场所,该层面教育由病区护士长落实病区教育培训计划,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个案管理能力培养。因此,加强病区护士长继续教育管理的同时,加强各层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就成为三级护理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

2.2 护士在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建立(附图1)护理人员在成熟、成材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护理人员必须逐步培养成为一名实战性较强的独立护理工作者,这就决定了病区护理人员的层次性。就护理培训对象层次多样,需求各异,教育内容广泛的特点,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化保障需要临床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建立。

在职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教育培训与被教育培训,即“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在教育培训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和技巧,促进护理持续发展。护理实践就是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护理专家的培养。

3临床护理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化

医院护理培训有医院层面的授课和外出学习进修以及医院内部的轮转,也有科室层面的讲课和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医疗护理、护理与法、护理服务等,但就护士个体发展的系统性仍比较缺乏。随着护理职业生涯引入护理管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及护理人员能力建设,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的内容系统性不足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如何促进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给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带来了挑战。

3.1 医院能级护士管理模式的出现促进护理培训内容逐步系统化近几年来,护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护理管理,为使护士个人成长目标与医院护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护理组织在护士成长的不同阶段建立不同阶段的能力标准,使护士明确自己能力标准的方向,以不断给自己建立成长标准而努力,从而在促进个人成长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然而,在能力标准建立的同时,如何使护士达到各阶段的能力标准,而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级别,教育培训内容的匹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化。

3.2 教育培训横向内容的建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运用素质冰山模型,使护理临床教育者觉悟到一味培训护理知识和技术而临床收益欠缺的原因之一是培训内容的局限性,护理知识和技术提高的有力支撑在冰山下暗礁的力量。“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是比较难以测度衡量,即使通过教育也一时难以改变,必需投入相当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转变过程,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触及灵魂的“痛苦”过程,并且不能保证都能转变成功。然而如果忽视这方面的教育,那么护理教育培训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不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横向内容在实践中逐步被建立起来。当然在培训中,教育培训的指导者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个过程的艰难性,如何培训提升这些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考核测量这些能力的大小等具体问题,也给教育研究者留下了很大的研究、探索的空间。

3.3 教育内容的纵向发展在教育培训的横向内容的保障下,教育培训的纵向内容得以发展。护理的任务,它的实践领域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疼痛。”[1]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通过学校的学习,护士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及技术,但让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真正成为护士在临床工作胜任的技能,则有待临床教师的带教和指导,同时也需要临床老师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护理科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总结护理实践经验,以帮助自己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也为护理专业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和理论。

护理教育内容的纵向发展,在于每一天的护理实践过程中,体现在临床护士对患者的整体护理中,通过护理查房和疑难个案讨论等形式,将所学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术加以融会贯通,将临床困惑的护理问题通过护理科学加以探讨与研究,逐步建立护理个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专科理论和技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3.4 教育内容的分层培训过程在教育内容框架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达到教育培训目标,促进教育培训的系统化。将教育培训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每一个护理人员层次中展开,形成护士成长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学习阶段,到被动输出而促进其主动学习的阶段,学会指导和帮助所需帮助的人(患者、家属和同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诞生的意义,逐步稳定其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及形象,努力培养护士达到主动输出阶段,使护士在内驱动力的召唤下,不断进取,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4护理教育培训体制实践感悟

护理教育培训体制在本院实践三年来,其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内容不断被充实,促进了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化。

4.1 护理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护理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下的一个子系统,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该系统得到医院大系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输入,在大系统内建立护理教育培训运作机制,使护理职称晋升与护理教育培训的能级晋升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职称与护理实际能力欠匹配的现状;在医院内部横向系统的辅佐下,教育培训资源得到保障,同时该系统与医院外部同行联系,吸收外部同行精髓,注入本系统,促进系统内部优化组合,努力使教育培训内容符合护理临床实践和护士需求,充满活力。

4.2 临床护理教育培训师资培养的重要性临床护理教育培训老师的培养是护理教育培训委员会职责之一,在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系统中,临床各级带教老师肩负着不同范围和不同能级护士的培训任务,有效的各级带教老师的甑选和培养至关重要,也为营造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环境打下基础,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职业规划,达到个人护理专业发展目标,从而使护理组织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4.3 临床急需护理人才虽然临床护理人员具有很大的奉献精神,但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和人力不足等因素,使一大批愿意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的护理人员,很难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80年代至今培养的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如何在护理临床中开创一片护理工作前景,促进护理质量内涵的提升,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的患者,有待管理者的思考。临床护理教育体制只是在医院内部进行工作环境的优化,吸引有志护士在临床发挥潜能,培训仍停留在护理专业的普及程度上。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失是有效护理教育培训的瓶颈。呼吁在医院能级护士培训的基础上创新一种新的护理专业发展机制,或许在国家层面,或许在省、市级层面,突破目前护理专业发展的瓶颈口,使护理专业人士为护理专业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 护理模式 护理教育 转变

护理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各种医疗机构都相继实施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护患比例合理,护士素质全面,护理方法先进,护理教育管理科学。实践证明,整体护理理论的确立及机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和医院的形象,而且使护理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体现。由此可见,推广整体护理模式并使之转变成政府行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概念的界定,是当代护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显著特征。整体护理模式的核心是围绕病人这个中心,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系统的、适应的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它适应了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人们对疾病护理的需要,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护理教育发展对策

护理教育的变革形式:WHO建议所有的会员国都应把护理教育放到大学中去,以保证护士能胜任时代的要求。因为护士素质的高低受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制约,护士自身努力是有限的,难以实现较大跨越,社会必须建立从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立体教育体系,真正使护士拥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质,能对所从事的专业作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加速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将传统的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加大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课程体系转化,针对这一方向,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新制订教学目标,既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也应体现教育者对所培养人的期望及教育者的价值观。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型的时期,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减不必要的基础课,增加现在教学中没有或所占比例较小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美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宗教学等课程,并把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始终。并强调文化因素和人的积极性与捍卫健康的潜质在医学行为中的作用,强调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因人施护,并在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士-病人-社会”三者之间真诚和谐的护

患关系。为适应这一新型护患关系的转化,迫切要求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念的教育,使系统化整体护理真正变成全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科学护理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即是把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变革为“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同样重要,把讲与学、讲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技能,赋予护士创造力发展时机,而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另外,采用目标教学法,运用角色表演、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护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护患感受,在分组讨论中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专题讲座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衔接,加大实践学力度。完善教学评价,把知识和技能评价,教育内容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完善全面评估制度,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育层次:高等护理教育停办30年,造成了高质量护理师资的严重短缺。现阶段可通过临床进修、研究生教育、国外培养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次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考虑我国的实际,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院校之间相互的协作交流、教师互访、毕业生互换、图书资料信息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另外,要注意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减少人才流失,以师资的完善为基础,为逐步建立健全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打下基础。基于我国的国情,特别应加强护理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制度化、网络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由于我国地域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稳步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应立即停止招收初中毕业的中专生,原有中专卫校有条件的可通过合并、升格等途径,招收文化基础较扎实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医学专科教育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教育层次,适当发展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尽快完善护理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以完善护理教育层次。为适应经济发展,护理院校的办学形式应向开放型发展,一是发挥院校合并优势,利用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拓宽人文知识面,加强基础知识,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与国外护理院校合作办学,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趋势;三是通过向国外选派护士进修学习,增强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放性,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广泛开展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护理教育是一种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其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在现代护理教育中,必须注重护理的行为和技能的训练,切实解决其动手能力问题,礼仪训练、美学行为训练、护理技能训练、交往能力训练等都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身心有疾病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才讲究态度目标的实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为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对象执着的爱,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否则将来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时就无心去创新,无力去探索,或者一次探究失败就退缩,那么我们的护理专业将停滞不前,发展不堪设想。因此在课堂、实验室及病房护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应加强素质教育,尤其要贯彻伦理,以培养护生的创新人格,使其养成良好的护理道德。丰富护生的课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能工巧匠小制作展览、趣味运动会、伦理道德演讲辩论、特长小组交流会、护理操作比武、护理礼仪表演、病区教学查房及文化娱乐活动等。寓教于乐,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利个性的良好发展,并从中启发护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加强临床实习护理带教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适应护理模式的需要,也是护理教育摆在我们面前的几个新课题。临床实习带教对护士掌握并巩固在校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强化护生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更新护理理念。以往护生的临床实多安排在校内课程结束后由各实习医院负责带教,这就出现了知识掌握与巩固之间的脱节现象。应适当增加校内学习期间的临床见习时间,边实习边实践,并根据

新的培养目标制订出较为完善的临床实习计划以及详细的实习目标和达标计划,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医学、人文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有效地运用,从而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总之,护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教育的拓展必须顺应护理模式的转变,要从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层次与水平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狭隘的生物医学的护理模式,建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使我们的护士不仅是医学护理专家,更应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思想工作专家等。

参考文献

1 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