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实践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实践目的范文1
关键词:创新实验 教学实践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36—02
一、引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2006年教育部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启动了15000个科研项目,其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科研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在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的网络时代,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文献检索知识的运用,因此,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集散中心,应该为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把检索课的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融合起来,拓展检索课教学的空间,使检索课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检索课服务定位
1.实践教学是检索课拓展知识服务的新方向。图书馆的服务目前可以概括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基本服务,对所有读者用户都进行无差别的服务;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服务,也是图书馆的增值服务,两者实现的价值是有区别的。一些高校也曾开展过一些特殊的服务,例如VIP服务,但能够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学校不多,主要是受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限制。有的学校也提出过应该为学校的规划和发展进行信息服务,但也只是个想法而已,能提供这些服务的院校也是寥寥无几。所以笔者认为要根据图书馆实际的人力资源情况,找对自己的服务位置。
探索网书馆新的发展模式,使现代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服务对接起来,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一直是图书馆界探讨和关注的课题。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图书馆发展需要培养出导航专家和搜索引擎的带路人,这样才能开拓城市教室功能,推动知识管理,提供更为宽广的知识交流空间。专家的观点都阐述了图书馆发展的未来应该是看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衡量的标准是它在社会中占的地位、在某一个范围内扮演中心角色。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这样概括:利用学校教学体系的通识教育平台,让检索课走出课堂,紧密结合学生课题进行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信息能力和图书馆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我校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理论课程平台组成,检索课被分为通识教育课的公共选修课。在对参加创新项目研究的学生调查中发现,仅有10%的学生选修了检索课,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全面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这无疑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一定障碍,基于此,从课堂走出去,参与到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在实践中教学,成为检索课拓展知识服务的新方向。
2.馆院合作教学是适应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毫无疑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以专业课为主,扎实的专业基础是进行创新研究的源头,无论学习还是创新研究,都离不开专业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但是,缺乏信息发掘与甄别能力,将会使学生陷入庞大的信息网里无所适从,创新实验无法顺利开展。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教师则可凭借熟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提高他们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将检索课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的教授、立项、考试等实践环节中,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设计授课计划、内容,帮助学生深入发掘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立项和研究,是检索课教学适应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每年要组织申请国家项目、省内项目和学校项目。以我校为例,各学院都有创新团队组织,并没有办公室、专家顾问组、信息部、项目部、资金预算部、管理部等。检索教研室直接参加了林学院的信息部,对学生参与的所有课题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制定全套的教学和服务方案,包括立项前培训、开题的查新、课题研究中的参考资料获取、课题研究中的技术方案跟踪、结题和前沿信息的获取。
三、服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检索课教学模式
1.开题前的普及性培训和引导。确定课题阶段一般是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检索课培训的内容是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的提升。例如选题的步骤和着眼点,创新人才具备的能力等。其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引导学生确定研究题目,这一环节要紧密依靠专业老师。检索课教学主要传授一些文献查阅手段和分析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创新点,这个过程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是最艰难的,但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最重要的阶段,决不可以代劳。教学的内容主要侧重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检索,注意核心期刊和SCI、EI、ISTP收录文献的阅读,让学生广泛阅读与课题范围相关的文献,从而捕捉研究热点。要求学生对专业导师提出的课题进行广泛的检索,了解课题的全貌。涉及的检索技术包括数据库的选择、课题分析和检索词的确定。这个过程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以后的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实践证明,在老师的细心引导下,学生们完全能够自主确定既有创新性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2.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个性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课题剖析,由学生自己阐述课题研究的核心,老师根据课题研究中的需要,分析该课题需要支持的文献类型,把文献类型进行划分,有针对性的组织检索课教学。每一个单元内容讲解后,学生自己检索所研究的课题。指导主要涉及研究方法、数据、公式、结构、参数等。这个指导过程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科技成果数据库、研究生论文数据库,专利、标准、产品资料、技术档案、工艺、实验方法、参考工具书等。由于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所以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课题组一般是5人左右,把一个课题组的成员,或者有相关需求的集中一起,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一些建筑和园林规划的内容,充分利用档案文献,对一些工艺和生产方法可以申请专利。一些实验数据查标准文献,这样的指导结合导师的要求,使学生的研究得以顺利的获取相关文献和数据。
3.以学生独立检索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在文献查找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自己检索,老师指导为辅。这样不仅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检索技术,也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一些文献获取比较困难的文献,例如图书馆没有收藏的文献,学生掌握的语种有困难的文献,图书馆给予帮助,并免费送到学生手中。同时给学生开创一个宽松的检索环境,免费利用图书馆的机器和资源,随时接受学生的请求。同时和学生的信息部建立联合工作的程序,根据课题进展的程度不定期进行反馈意见的沟通,制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4.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交流平台。学生课题的研究都是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为了便于交流,和学生共同建立了QQ群,有问题随时进行交流。同时建立了导师信箱,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了解导师指导课题的进程及要求。并利用这个平台最新学术信息,例如:图书馆的讲座、新书报道、新资源的利用、免费资源的索取等。通过这些途径拉近学生和老师距离、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在图书馆举办的数据库讲座中我们首次发现了本科生的身影,他们真切的感到学习知识离不开图书馆,离不开文献资源的利用,在研究中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广泛涉猎知识的愿望。由于图书馆为他们开创了宽松的环境,学生由衷的感受到了图书馆的亲和力、包容性和博爱。
5.利用数据库的个性化功能进行课题跟踪。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课题研究的新动态、新资料,对每个课题组进行了个人图书馆的设置,学生到外面实习或假期也可以看到自己收藏的资料。利用数据库提供的RSS、课题跟踪、课题设定、引文跟踪等功能,把学生自己课题的检索式、相关期刊、相关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进行了个性化的制定,通过邮箱就可以了解课题的最新动态。这些在本科生检索课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到的新功能和新技术,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望。
四、结语
检索课走出课堂,在学生创新项目中进行实践,使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升。正如学生总结的那样,检索技术使我们的研究更充实和更有信心,当我们利用文献资源解决具体问题时,一种成就感总在激励自己。以我校2009年林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例,他们承担的课题有31个。其中国家级8个、校级8个、学院1个、院校共建的是14个。学生在结题时发表文章34篇。其中包括了国家A级刊和核心期刊,并有的学生准备申请专利,其中发表在国家A级刊的学生被一个研究所聘用。在林学院年度创新总结大会上,图书馆被评为最佳合作单位,检索课教师被评为最佳合作教师,学生和老师们热烈而经久的掌声,证明了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也证明了文献检索课在通识教育中的位置。在国家统计大学生创新项目所开的课程中,我校其中就填写了文献检索课的名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进行通识教育的目的,这种技能教育,正是通识教育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文为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课题项目“我国现代图书馆发展形态研究”(课题号:2011—078)、黑龙江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课题号:HGJXHC110646)研究成果之一]
教学实践目的范文2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具设计;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高超(1979-),男,山东淄博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唐文献(1962-),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43-02
“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冷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的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涉及内容多,涵盖面广,应用性强,教学难度也大。有限的学时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更增大了这种难度。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知识点抽象,模具图形理解困难,疑点和难点较多,从而造成最终的学习效果大大折扣。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1]尝试在“模具设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既发挥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也利用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将二者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是指教师在讲台上板书或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学生坐在座位上听,理解和接受。[2]传统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系统的传授科学知识。传统教学法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点系统且完整,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体系。二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起绝对的主导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也有利于授课内容的顺利进行。三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机制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传统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意志品质的培养等。
然而,传统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呈现僵化的趋势,教学过程趋于单一、呆板,讲授较为枯燥,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完全由老师来组织和决定,不能灵活机动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主要依靠课堂练习或者课后作业,应对考试测评更多依靠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动手能力,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既存在优势,也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本文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法,以期克服传统教学的种种劣势,提高“模具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项目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986年首先提出,并由其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3]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一次教育报告演示会上,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一则实例:先由教师或学生选取“造一座桥”的项目,然后由学生分组并进行项目讨论,然后编写计划书,开始实施项目,项目最后利用一种“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由学生阐述桥梁构造机理,并演示了项目结果,教师对结果进行了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海因里希教授的例子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一个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施;项目设计结果可做评价。
项目教学法存在几个特点:[4,5]第一,以项目为主线。项目教学法从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跨章节甚至跨学科整合,按照项目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第二,教师做组织和引导。项目教学法讲究探究式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第三,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围绕学生开展,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构建者。第四,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对场地、设备、设施、原材料、时间等有较高的要求,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耗费较多。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可按照下面5个阶段进行:第一,确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要紧扣教材理论,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第二,分组。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4~6人,并根据项目状况,对每组学生构成进行微调。第三,制订计划。学生自主制订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并得到教师认可。第四,实施计划。学生明确各自分工及协作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步骤开展工作,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引导。第五,结果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先由学生自我评估,再由其他组同学评估,最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估。第六,总结。教师要对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归档,以指导下一次教学活动。
四、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第一,布置项目任务。设计一套止动件冲裁模。要求冲压工艺合理,模具结构正确,相关参数与压力机参数相匹配,成型工艺性良好。第二,划分子项目。项目任务及要求如表1所示。第三,分组。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项目小组人员根据知识水平和性格做适当调整。第四,各组分工收集资料,包括设计模具,绘制图纸,选择冲压设备等。第五,制订计划。各组根据项目任务和收集的资料,讨论并制订计划。第六,计划实施。按照计划和模具设计步骤实施项目,项目实施中遇到问题,可通过组内讨论、组外讨论、老师指导等环节解决问题。第七,项目考核。对包括成型工艺性、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图纸规范性等项目完成情况考核。第八,评价。教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指出不足,并提供相应指导。第九,总结和归档。
表1 冲裁模具设计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目标要求 实施步骤 结果
1 止动件的成型工
艺性 掌握止动件的成型工艺性、尺寸精度、断面质量分析方法 介绍冲压成型工艺、冲压模具,设计成型工艺和加工方法 止动件结构成型工艺和加工方法
2 模具设计计算 掌握冲裁区域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能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能计算冲裁力和模具总冲压力 介绍冲裁变形、冲裁模具间隙;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冲裁力和总冲压力 止动件复合模的设计计算
3 止动件排样设计 根据止动件的结构选择排样方法;计算搭边值;计算送料步距和条料宽度;画出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介绍排样定义,排样意义;说明排样的设计计算 止动件排样方案
4 止动件冲裁模的结构方案 根据止动件的结构尺寸设计模具的结构方案;设计出模具各种零部件 熟悉模具装配图纸,熟悉冲裁模具结构零件,并分析模具动作 冲裁模具
装配图
5 成型设备的选择 根据零件成型工艺要求和模具尺寸,分析压力机的适用情况 介绍各种压力机技术规格并进行相关参数校核 压力机方案
五、教学效果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项目教学方法,通过近两个学期四个班级(120人)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对“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结构、基本知识有了更系统、更扎实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知识更加自如,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传统教学法中引入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家菊,罗朝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09,(34):195-196.
[2]邹新斌,肖霞.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研究[J].科协论坛,2012,(11):180-181.
[3]杨祖龙.项目教育法对高职教育教师提出的挑战[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11-13.
教学实践目的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 UG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79-01
UG课程是一门偏重于实践的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由老师来讲解一大堆命令、按钮的使用;然后,老师会给出一个实例,并且老师自己先将实例操作示范一遍;最后,才是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将老师给定的例子练习一遍。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绝大多数的同学模仿着完成老师给定的实例,但是当要求学生独自去完成比较复杂的造型时,很多学生会被一大堆命令困扰,不知从何下手,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这充分说明了上述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1 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和优点
1.1 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在项目进行中,老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演讲者”变成教学活动的“导演”;学生的角色由“听众”转变成“演员”。它在兼顾教法的同时,更注重于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以生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方针;它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学到技能;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1.2 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项目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它将对项目的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改变了以往“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被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想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新型教学模式。
2 UG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般按以下四个过程进行。
2.1 明确任务
该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阶段,老师把设计和制定好的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向学生作详细说明,让学生知道项目的目的和要求,知道完成项目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命令,有怎样的评价标准等。
2.2 制定计划
每个小组根据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出一份项目实施计划。该计划应该包括:项目任务、项目目的、项目结果和项目评定标准等。教师应对各个小组的计划进行检查、修改和点评,以完善学生制定的计划。
2.3 实施计划
实施上一步制定的计划,在该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2.4 总结和评价
项目计划实施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分小组内部自我评价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总结在评价完成后由老师来进行。
3 UG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体系
3.1 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让学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项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2)整合知识点。一般的教材是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时不能按教材本身的编排顺序来进行,要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项目。
3.2 教学内容处理
按照“整合知识点”的原则,打乱原有的章节顺序,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划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每个大的项目又划分为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从而形成了项目教学法的三级教学体系。
例如:曲线、草图功能项目分为曲线的绘制和草图的约束两个子项目,曲线的绘制包含绘制直线、圆弧、圆、矩形、派生直线等知识点;草图的约束包含尺寸约束、几何约束等知识点。
4 践行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制定的项目要适当,所需的知识点要提前告知
所谓“适当”,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能力。项目既不要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项目涵盖的知识面要比较全面,但也不能过大,项目过大学生完成不了,就没有成就感,就会挫伤积极性。因此,在使用项目教学法之前,项目中所使用的命令最好是绝大多数都讲过,使学生对完成项目有一定的基础,便于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否则,如果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增加许多命令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不连贯,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2 指导要点到为止
项目实施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在教室来回巡视、指导。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主要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就可以了,提倡让学生讨论解决,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解决问题全过程,使他们对知识的获得感触很深,从而对知识点也记得更牢。
4.3 总结要兼顾一题多解
好的总结可以把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升一个高度,使各个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小组内部的总结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方法;小组之间的总结主要侧重于发掘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老师总结的重点在于归纳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更好的方法。
5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由传统教学方法的“灌输”变为各种能力的培养,避开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的实施,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学习讨论氛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以前更牢固。
参考文献
[1] 莫文锋,苏磊.计算机辅助设计UG课程项目教学法开发[J].大众科技,2009(2).
教学实践目的范文4
关键词:会计教学;项目教学法;实践
近年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人才供应,我国各种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中职教育也在该种背景下,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可以说,我国中职教育取得了较高的成果。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中,经济模式的变更,当前生产力也在不断细化。对于人才,更加注重其专业性,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具体的岗位需求,这也就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人才发展受到制约。面对该种状况,必须要针对中职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解析出原因,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其教学质量。尤其是,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却难以得到保证,更加需要实践研究。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掌握度较差由于大多数中职生都经历过中考失败,其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且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乏自制能力,对应试教育存在严重的心理排斥感。这种排斥会在其后续的学习中残留。而中职会计专业所采用的教育模式也相对传统,这就导致其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该种状况本身对学生教学来说,不存在任何不足。但学生存在排斥感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量自然会存在一定的瑕疵。(二)会计教学重书本轻实践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制约,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各种教学中,都会将理论性教学作为重点。而在理论教学作为重点时,自然也就会将原本应该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缩减,从而导致理论课明显多余实践课程。在该种模式下,学生用于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和实验的时间明显不足。而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中,需要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达到一定的程度。这就导致,很多中职毕业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对应的技术操作。(三)知识设计不合理在我国当前很多的中职院校教学中,都沿袭了一个深入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希望通过短期的培训就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绝对的专业性人才。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追求的内容过于细致,程度较深。然而,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深,如果不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结构与规律,就难以达到对应的教学效果。再者,当前中职教材的很多知识,都相对落后,缺乏社会岗位实用性。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项目教学法其最早起源于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设计教学法”,其内涵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方式相对会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其具有如下几个优势:(一)综合性较强在该种教学方式中,其本身就包涵了一定的实践。另外,它所提出的实践,实际上是在完成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所制定的一个特殊的针对性的项目。然后,再根据该项目进行一定的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这点可以看出,其实践能力相对传统讲授教学而言较强。(二)实现有效的能力培养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数侧重于学生本身的知识系统学习。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很多学科教学都是讲授性教学。而讲授性教学导致,我国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在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时,无法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而项目教学法,可以将其设定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了对应的解决。
三、会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一)合理的设计教学中的会计工作项目中职院校实施会计项目教学需要根据其教学的现状,制定合理的项目。在现状的确定上,不能盲目地跟从教师教学进度,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可以采取测验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具有该种知识水平,以及其掌握程度达到何种状况。再者,还需要以当前的就业市场作为主要的导向。学生参与的项目实践,必须要与岗位需要想挂钩,从而加强其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在实施该种教学方法时,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个“材料成本核算综合实训”项目。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材料,企业原有的凭证等。让学生基础知识不断强化,加强实干能力。(二)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项目实施教师在进行项目内容与项目要求介绍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保证其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在项目中,充分感受到岗位的需求,根据已经设定的内容,来展开整个活动。再者,教师需要适当的开放式教学,将其中的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内容,适当的给予学生操作,从而使其出色的完成整个任务。(三)设置问题引导项目进行中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培训。而知识培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融合知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因此,要给予其适当的思考机会。通常来说,教师在设置项目地某些内容时,需要适当的留出余地,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去进行思考。(四)项目检查在学生根据对应的步骤完成了项目后,教师必须要从其整体给予检查,从而保证其整个操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从而达到对应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的存在,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将问题改进。(五)项目总结在整个项目教学的方案加以实施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出一定的总结。而教师根据总结,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总结,从而保证其教学中的缺点可以在下一次完善,实现教学的优化。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好。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使得我国中职会计教学中,对于该种教育方式的运用力度相对缺乏,且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实现,教师本身的经验也相对缺乏,因此,导致其实践效果缺乏。面对该种状况,本文针对现状加以分析,并且指出其优势,提出具体的实现途经,希望能够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小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09,03:29-32.
[2]张晓霞.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18-119.
[3]李家政.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03:84-86.
[4]吴丽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教学实践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163+165.
[5]王秀凤.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0:29-31.
教学实践目的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总结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提出了“融入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了项目教学过程项目的设计方法以及项目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
一、引言
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并颁布了相关专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高职教育强调专业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带有一定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等。这样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的教学项目开发。就成为我国职教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点。这些教学项目应当与企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统一。
二、项目教学的原理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及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70年代以来,国外职教界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职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一些职业院校对项目教学法进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完善。
1、项目课程的构成
项目教学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课程中的“任务”,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如开发“××电子商务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从定义就可以看出,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反之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却不一定都是项目教学。这取决于教学实践和任务的“质量”。
2、项目课程标准
一个设计完善的项目任务应当能够准确而全面地确定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包括“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的整体化的工作。项目课程应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包括技术矛盾和社会矛盾,并为自己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寻求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一个合格的项目教学任务应当满足:(1)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2)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规划、思考、反馈和分析等。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更高目标,设计完善的项目任务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能呈现出该职业典型工作的内容和形式;(2)在整个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3)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3、项目教学的过程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达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归档。(1)任务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2)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制定工作计划。(3)实施阶段: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结果。(5)评价总结阶段: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心得。(6)归档与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通过努力开发的项目得到实际的应用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和嘉奖,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有帮助。
三、项目教学实施
1、阶段性项目的设计
项目教学的一个难点是项目的设计。项目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反思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项目课程的重要功能是整合理论与实践,但是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使用任务驱动方式或者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而不一定要全部使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对于项目跨学科跨领域的问题,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的综合项目拆解成几个阶段性的项目.这些阶段性项目在内容和难度上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在知识上应该是相关的。
2、“融入式”工学蛄合的实戢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好专业技能。文章提出“融入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企业的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引入学校,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提倡“环境真实、管理真实、项目真实、过程真实”。其中:(1)环境真实指实验实训的环境与企业真实环境相一致。(2)管理真实指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中,按真实的企业员工岗位分工进行组织、按实际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考核。(3)项目真实指学生实验实训的项目都取材于真实的项目。(4)过程真实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完全按照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要求。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推行,将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真正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
3、项爵的实施的建议
第一,在项目教学中,许多教学项目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生产实际共同设计的,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问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第二,在项目教学中,围绕着教学项目,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会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一个系列的项目应该由一个团队来设计和实施。这个团队应该包含有项目开发经验的项目设计者和负责课程指导的助教组成,最好有企业的工程人员参与。
第三,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面对问题情景,师生是共在主体,双方同是学习者、探索者,地位是平等的。
第四。在项目教学中.尽管教师与学生是共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主体.但师生的互动作用并不是对等的。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都要高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实践目的范文6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法;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为掌握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的理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实践目标教学的主要依据,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总目标(揭示)—分目标(感知、论证、巩固)—总目标(强化)”实施[1]。目标教学法需要教师以教材的总目标为根本,进行教学设计,并选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以致于课堂的针对性不足,且课堂的有效性降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包括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思想品德课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目标的指导下组织教学活动,它包括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实施、目标的检测和目标的跟踪。
一、剖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法的前提。思想品德课的每课内容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应先分析教材的主题是什么,以此确定课型,即是以明理为主的课型,还是以导行为主的课型等。但不论是哪种课型,都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确定好教学目标和要求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按照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对教材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剖析分解。剖析分解的过程就是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例如,对“集体力量大”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剖析后,就可以将该课的认知目标确定为:知道集体力量大,个人离不开集体;情感目标为:愿意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喜欢过集体生活;行为目标为:要心中有集体,爱集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二、驾驭教材,实施教学目标
全面实施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关键。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施,就需要教师驾驭好教材。
(一)用好教材
教师想要用教材就必须要吃透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教学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例如,在教学“行行出状元”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介绍劳模的事迹和思想品质、行为,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明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不管他们从事哪个行业的劳动,只要干一行,爱一行,懂得这项工作的意义,认真钻研本行业务,努力劳动,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能手和专家。
(二)恰当选用补充教材
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多数教材用书中都附有几个故事来补充教材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恰当地选用,以充分发挥补充教材的作用,从而促使教学目标得到全面的落实。补充教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这样的教材,具有说服力,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我的绿色日记”这节课时,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时,可选择如下思路进行实践: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其次,精心设计关于“环境亮‘黄牌’”的问题,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问题。如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你身边看到有哪些污染现象?”生1:“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生2:“过去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郴江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生3:“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学生依次阐述完所看到的污染现象后,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解决环境污染的建议,如生1建议:“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生2建议:“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上述问题环节的设置,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补充本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补充了教材中缺少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目标教学法前,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并参照教学步骤来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步骤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导课后明确教学目标;②明理时突出教学目标;③训练中强化教学目标;④课终时围绕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分享,我们快乐”这节课时,可按照上述四个步骤实施教学。①导课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②明理时突出教学目标。为了表明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教师应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前后两排学生为一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③训练中强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如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田芳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田芳该怎么办呢?教师可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在小组内以活动的形式演一演、说一说。④课终时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交往互动,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新的启迪。
三、把握信息反馈,检测教学目标
检测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必要手段。检测的办法有两种,即课上看反应,课中搞测试[2]。所谓课上看反应,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感表露和举止动态,如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愿意积极举手回答,回答的是否正确;在进行行为训练时,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道德观点,是否明确了行为方式和要求等。如果教师发现问题,可在课堂中灵活应变,及时补救,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所谓课中测试,就是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教师设计几道简单的测试题,检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
四、观察课后表现,跟踪教学目标
跟踪教学目标是实施后续目标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外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跟踪,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调查,及时掌握目标教学的效果,以便在下节课教学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实际,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3]。古人云:“行成于思。”长期以来,笔者坚持让学生做“一课一得”笔记和课后实践活动。例如,几位五年级学生学习完“振兴中华”后在笔记中写道:以前我总觉得建设国家是大人的事,电视播放的新闻我一点也不关心,成天只想看动画片,有时无心学习。但现在,我认识到要从小关心国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养成经常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的好习惯,再也不迷恋动画片了。通过“一课一得”笔记和课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思想品德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将目标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需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及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