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避风险的方式

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资本市场 证券业 风险 风险规避

一、天津市资本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主体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全球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已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极限预期。但随着发达经济体增长减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势头的减弱,全球经济活动正经历减速的过程。抑制经济活动的各种力量依然存在,全球增长预期减缓。由于市场经济是波动的,市场具有动态风险,证券企业必然面临动态风险,企业家自然非常关心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他们一方面关心技术进步的趋势,关心全球化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关心宏观经济。近几年我国经济逐步高涨,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形势更好。然而一些急于扩张、追求高增长、抱着抓住一切机会心态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条很紧,一旦有风吹草动,经济下滑,其企业必将破产倒闭。

(2)资本市场结构缺陷风险。在一个不健全的市场结构和单调的交易环境下,股票市场的国际化总体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实现。具有协调的、符合经济运行现实和发展趋势的股票市场结构,从总体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现实中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存在明显的弊端,使我国资本市场上互动机制相对欠缺,不具备国际上发达开放股票市场与期货期权市场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

(3)股票市场开放模式选择的风险。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是建立在国内资本市场非常不成熟的基础上的。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几千家上市公司的证券市场,具有较大市值规模,但从市场总体规模、市场结构、市场质量,市场参与主体的素质以及监管主体等方面都与国际资本市场都存在着一定差距。薄弱的市场基础意味着资本市场开放进程的长期化和风险的巨大。如果贸然选择激进式开放模式,将会给我国股市带来不可忽视的金融冲击。天津市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份子必将面临不可规避的系统风险,从而影响天津市的股票市值。

2、客体因素

(1)金融创新风险。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我国面临一个金融创新的。金融创新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它的发展打破了银行业与金融市场之间、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之间以及各国金融体系之间的传统界限,从而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通过这种联系传递到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市场监管风险。市场监管风险主要指在证券市场开放过程中由于金融监管水平落后或金融监管的无效性而给证券市场或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证券市场的开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身蕴含着极大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金融监管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无法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那就可能使证券市场的风险越积越多,甚至酿成金融危机。这种风险主要包括金融监管水平落后引致的风险、金融创新引致的难以监管的风险以及国际监管困难导致的风险。

(3)国际资本流动性风险。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游动资本通过政治压力、言论诱导等多种手段,尤其是藏身隐秘、操作灵活、行动迅速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也会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国际资本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在本国市场存在明显的盈利空间时,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将不可避免。频繁而大量的资本流动将可能干扰本国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给资本市场带来“市场波动风险”。从国际金融发展史来看,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风险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资本流动是多次金融危机和造成某些国家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

(4)市场融资主体面临的风险。作为市场融资主体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开放带给他们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丧失企业控制权的风险。企业上市,实质是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上市公司通过一系列委托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维系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然而境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巨额外资很容易通过二级市场的收购或通过大宗股权转让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控制股东。尽管我国会有一些限制性规定,但若制度设置或监管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稳定,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企业境外上市必须面对高昂的上市成本,股价容易被过低估值,还将面临严厉的境外监管。这也是天津市部分民营企业对上市热情度不高的原因所在。

二、天津市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1、正确认识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发展既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决定了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截止2008年底,天津市28家上市公司总股本334亿元,股票总市值2068亿元,上市公司累计融资91.3亿元,其中A股融资额85.3亿元,发行公司债6亿元。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资本积累,保持资本市场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不仅是融资,同时也应调整和完善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改善经营机制,树立回报投资人的理念,这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正确认识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天津市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增强国民经济活力,促进天津区域经济的增长。

2、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纵观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发展实践,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都离不开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有的由政府出资回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有的直接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有的利用货币政策干预股市,有的运用财政政策支持股市,有的通过制定发展资本市场的规划,或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推进加快资本市场。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天津市2007年和2008年证券市场市值的大幅度变化,天津市政府应明确必须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为主,应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不能让市场完全自由发展,从而使本地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股票市场上涨与下跌的关系

股市的涨跌难以避免,天津市的股票市场也面临如此情况。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国财政收支状况良好,我国资本市场相对独立性较强,金融衍生品较少,外汇储备较雄厚,为此应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同时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应对好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天津处于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经济和金融状况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2007年天津企业在境内股市融资568.71亿元,是此前全市历年境内股市融资总和的3倍多,然而2008年A股市值净缩水20.36万亿元。为此天津市政府、证券公司、证券协会等部门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资本市场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既要应付挑战,又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正确处理发展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发展是目的,但是监管是重要条件,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人类具有“贪婪”的本性,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在现实中,这种本性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体现出来。但若没有适当的约束,个体“贪婪”过度,“逐利”过度,“创新”过度,且监管方又片面地强调鼓励创新、市场效率和竞争,过分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市场主体的自律,放松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将使行业的潜在风险聚集并引发市场无序甚至危机,西方此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只讲发展创新,不讲监管。为此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各级管理部门必须不断加强监管,加强风险的防范与监控,不仅要把风险控制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风险,从而使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5、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范畴,而虚拟的本质和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信用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促进了信用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虚拟资本与实质资本具有根本不同,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它通过股票债权等形式,把分散的小资本集中起来,推动实质经济,提高效率,加快发展。第三虚拟资本存在自我膨胀机制,虚拟资本作为有权取得未来价值的所有权证书,其价格实际上代表着对未来的收入的预期,表现为人们对尚未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提前承认。因此把还没有实现的未来收入,加入到了现实的价格中,使得虚拟资本可能迅速膨胀。当虚拟资本过度膨胀,超过实质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不可能持久,当它发展严重,一旦破灭,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对实质经济造成巨大的危害。应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天津市的实际状况出发,不断研究和探索切合实际的途径,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防范其过度膨胀产生的消极作用,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天津市资本市场开放中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

1、谨慎选择资本市场的开放路径

资本市场开放与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化、人民币自由兑换、国内资本市场规范创新等方面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国及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来看,目前还不具备完全放开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这也是国内经济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另一方面,从调查情况看,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市场参与主体对于市场开放的态度较矛盾,还不具备完全放开的基础。从实践上看,我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也非常谨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深刻教训,因此天津市在推动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应结合实际,将风险防范和控制放在第一位。因此这些决定了目前天津市资本市场的开放只能循序渐进,以本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导向。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做大做强OTC市场

天津市应效仿美国OTC市场,把天津的OTC市场做大做强。在监管模式方面,应是以证监会为主导的、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头监管模式,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资委、地方政府、中介组织在内的不同主体协调进行;在组织形式方面,可实行公司制,同时实现场外交易场内化,即在原有电子交易系统的基础上,像主板市场一样,建立有形的交易场所,将各参与主体聚集到同一地点,提高市场效率;在交易制度方面,引入做市商制度,同时提高投资者机构化水平。同时,做市商还可以在市场非理性波动时接受窗口指导,稳定市场走势。稳定市场的另一措施即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加入。对于投资风险更高的OTC市场,应限制处于弱势地位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个人投资者进场,或者鼓励其通过持有基金来投资OTC市场,在OTC参与交易的主体应为机构投资者。

3、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及时上报,可以使管理当局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危害或危害的扩大。突发性金融风险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征兆,监管部门可以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资产损失或金融体系遭到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警,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和建议。要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科学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股指和股价波动。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各种指标体系分别设置不同的警戒值,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部分指标超警戒值或综合评价为“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加大现场检查或非现场检查频率,督促其尽快制定预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限期“达标”。

4、完善债券发行规则,发展债券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007年天津市共三家企业成功发行30亿元企业债券,是近年来发行企业债券最多的一年。这三家企业的企业债券发行进一步扩大了天津市直接融资规模,提高了全市直接融资比例,为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发行数额相对其他大的省市仍较少,且目前天津市还没有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事实上,债券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企业可以规避国内上市融资的弊端和境外上市融资的风险。二是要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要在继续完善现有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产品创新。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积极研究其他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证券品种,不断扩大结构化融资市场规模。三是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的发展,积极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5、扩大金融审计内容,强化金融风险审计

审计机构和组织在审计内容上除了对单一金融主体进行审计外,还要注重对总体性系统性信息的掌握。对查出问题的背景和本质进行分析反映,从体制制度、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抓住制度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个时期出台的金融政策进行宏观审计,评价制度、体制的完善性和适应性,政策执行的效应情况,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决策部门。应从整体上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取向、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搭配情况、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完善宏观经济决策、金融政策提供事实依据,起到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作用。其次应对监管部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对监管部门的审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管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二是对监管部门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运用政策工具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三是对监管业务的再监管,即监管部门对金融主体的监管是否到位、成效如何。另外应加大国际游资的审计,审计部门可以借鉴在“反洗钱”审计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加强对贸易企业或非贸易企业的贸易项目的审计,监测资金进出的异常变动情况,并对企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审查。

(注:本文是天津市2007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WTO框架下我市资本市场开放与风险规避问题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GL07-016。)

【参考文献】

[1] 刘义圣:福建资本市场的结构分析与新举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2]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Z].2008.

[3] 刘忠来、冀宪河:关于加快发展我省资本市场几点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10).

[4] 庞红、蒲延杰:外汇流入:动因与预警[D].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08(7).

[5] 袁野:创新求实中深化金融审计[J].中国审计,2008(2).

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2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让手术室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可行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防范可避开的风险因素,能让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4]朱金花.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5):251-251,256.

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3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模式;风险;规避;防范

0 引言

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控制之中,我国也正在大力地推进工程量计价模式地深化改革,以不断地适应以及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然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改革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因此,当前时期下应该首先对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存在的风险提出应该加强风险的规避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探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自从引入到我国之后,在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也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改革。在对其进行深化改革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1 投标报价风险

投标报价风险主要表现在清单报价存在风险。最科学的清单报价,必须要求投标单位应综合企业现有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价格和技术优势,从而采用内部定额确定报价法。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报价风险。但由于工程预算定额报价法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很多施工企业普遍都采用这种报价方法,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定额,投标时只根据预算定额乘以系数作为报价依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报价过程中,脱离了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实力及市场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自身水平相差甚远,从而会是企业遭受损失或丧失中标机会;反之又会因报价高于竞争对手而痛失本可以有利润空间的中标机会。在投标的过程中,材料的价格投标和上报尤为重要,下表1则显示了我公司某工程在投标报价时对材料的报价表:

表1 我公司某建筑工程材料报价表

1.2 招标文件风险分析

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和判断会出现招标文件风险,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控制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关键。因此,一个不全面的招标文件,会给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带来麻烦,造成纠纷,引起索赔,其结果会突破预算,失去了当初招标投标的意义。会将一些自己能够预测到的风险因素转嫁到投标单位,而投标单位对于招标文件的内容没有认真仔细阅读,不明确的地方擅自理解,在投标答疑时也未提出,做投标书时为了中标又进行了承诺,给后续工作带来巨大风险。

2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规避与防范对策

2.1 加强投标报价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2.1.1以企业定额为基础进行初步报价决策

如何使两种不同口径的计量规则实现成功“对接”则是初步确定清单报价的关键。因此,首先要按照施工单位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和其自身企业定额以及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求出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费用,然后将该费用除以清单工程量,便可得出该企业对相应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报价。例如某基槽开挖项目,其垫层底宽w=1.2m,开挖深度h=1.8m,长度l=100m,三类干土,土方外运至50m处。依据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挖基槽土方量为216m3。如果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及施工现场情况,决定采用人工开挖、坑底工作面宽度c=0.2m、放坡系数k=0.33、双轮车弃土的施工方案。结合该企业定额及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设人工挖土综合单价为16.77元,双轮车弃土综合单价为6.25元/ m3。则该企业对上述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初步报价程序:(1)根据拟采用的施工方案计算出实际发生的挖运工程量为(1.2+2×0.2+0.33×1.8)×1.8×100=394.92m3。(2)根据算出的实际施工所需工程量,套用企业定额求出该分部分项工程综合费用为394.92(16.77+6.25)=9091.06元。

2.1.2 加强不平衡报价决策的实施

不平衡报价决策是当前工程清单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投标报价决策,它是针对平衡报价提出的一种新的报价决策。这是一种通过首先基本确定总价后,在稳定总价的前提下,单个别的调整内部个体的价格,目的是为了不提高总价,在结算时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报价策略。这项报价决策遵循的原则是调整后的报价必须与自己原定的报价相等同;与此同时。调整报价后的单位必须要符合投标单位文件的要求,应避免单价过高或过低影响报价的有效性。

2.2 加强招标文件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招标文件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招标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招标文件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招标的具体内容、目标以及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地有效控制的细节之处。由以上阐述可知,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和判断会出现招标文件风险,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控制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关键。因此,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招标文件出现一系列风险,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加以规避与防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程项目招标的结果,加大招标的失败率。具体而言,主要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方能对招标文件风险进行规避与防范:(1)招标文件首先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编制,对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学识水平,力争写出思路明晰、过程控制有效的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要保证大部分人员能够理解。对于大部分人员看不理解的或是不能接受的则是一份失败的招标文件,因此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实际招标。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新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各种国外的成功模式也逐渐引入我国,其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不断开放的背景下引入至我国的,从而为我国的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当前摆在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规避,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当前时期下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的有效控制;(2)当前时期下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技能,进而促进施工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3)当前时期下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为同行业的工程量清单制定工作提出了相关的风险控制标准,这就为其实际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殷铁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J].安徽建筑,2008(2).

[2] 李超.李惠玲 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方造价风险控制对策[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 2010(12)

[3] 王雅.浅谈青海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的合同管理[J].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4).

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4

论文摘要:以房养老,是养老保津的街模式,是很值得给予深入探讨的。此种养老思路的推行,可以应对当前的老龄化危机,带来一种全街的养老模式并真正发挥其重大之功用。本文谨对其中内容之一的售房养老模式给予说明,尤其是对其间可能会出现的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等及其风险防范等予以较深刻的揭示。

一、售房养老模式介绍

售房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是我们试图增加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新途径。这一模式是指房屋持有者(特指年龄不低于一定程度的老年人)与特定机构订立合同,把自己手中握有的房产的所有权有偿转让给保险公司、银行或特别设立的特定机构(以下简称为特定机构),而自己持续保有住房的使用权,一直居住到自己去世,然后再把这一使用权移交给特定机构,使产权得到全部转移。特定机构在订立合同到房屋原持有者去世的这一长时间区间里,分期等额向房屋原持有者支付合同约定的房屋出售款项,直至房屋持有者去世.然后,特定机构全权拥有该房产产权,自行处置,以牟取利润.

售房养老制度的推出,对所有当事人都是有益的.房屋持有者把房屋所有权出售给特定机构后,定期从特定机构得到一笔补偿,再用这笔款项用作养老,即可大幅提高生活质量,使养老水平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对房屋持有者来说,用自己身故后遗留住房仍然具有的巨大价值作提前变现套现,作生前的养老使用,是非常有益的。对特定机构来讲,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未来十数年乃至数十年内,仍将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健康发展,前景十分诱人。售房养老制度的实行,将给特定机构进一步投资于房地产行业以新的契机,开辟了新的利润来源。只要特定机构运用自身丰富经验运作得当,必然会在这一房产养老制度中大幅获益.另外,房屋持有者以房养老,自养自老,也大大减轻了政府、企业、子女的养老负担,特别是减轻了子女的赡养负担.我国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到全部家庭总数的多数,且这一比重还将会越来越大,如让子女完全承担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到将来必将会出现的一种局面,就是两个独生子女将赡养四个老人,养育负担将是异常巨大。售房养老制度的实施将可大大缓解这一压力。从宏观角度来讲,售房养老制度的实施,将使老年人将手中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原准备用于养老的资金用来买房,然后再用房子来养老.这将起到优化配置资源、活跃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等作用,是值得大力推行的。

售房养老制度理论上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但真正实施起来可能并非如上描述的那么简单,运行过程中将会碰到太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种种风险,从而使实施效率大打折扣。这正是本文撰写所需要特别给予考虑的。

二、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及逆向选择的风险

售房养老模式的运营中,特定机构对售房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预期寿命及尚可存活年限等因素的调查和预期,对决定整个寿命期内每期应向售房者付教倾度的多少,是至为关键的。作为售房养老者对自己的这些状况最为清楚,但购房养老机构对此却并不了解。如要专门确认和查询老年人的病历情况,如走访老年人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朋友,请权威医生对老年人的未来健康状况作全面检查等,似乎是必要的,但事实上特定机构要得到这些应该得到的全部信息,最少是要取得与售房者相对称的信息,对这些事项的测定、调查,又需要较高的费用成本,是花费代价巨大,时间精力多多。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花费如此之代价,将此事项完全搞清楚的。另外,像预期寿命及尚可存活年限等信息,特定机构固然是难以预料,就是售房养老者个人一也无法说对此就把握得非常清楚.

鉴于此种状况,可以认为,在住房产权完全易主的售房养老模式中,交易双方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及把握程度上,存在着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问题。特定机构对客户的相关信息掌握不完全的,交易双方占有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会使特定机构在未来长期的交易中处于一种劣势。非对称信息是指在交易行为中,某些当事人拥有另一些当事人所不拥有的信息。未来信息的不完全及不确定性,会对售房养老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交易双方对掌握信息的不对称,也同样会对售房养老的推行,带来众多不利影响。

在售房养老模式中,由于模式运行的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或数十年,住房购售双方在事项的长期性、极高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及严重的不对称的状况下,类似寿险业务开办中经常谈到的“逆向选择”现象及道德公害行为,就极可能发生,并引发相当高的风险,如果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没有其他中介机构的参与。

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当事人拥有而另一些当事人不拥有的信息。前面简要讲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售房养老制度的影响,鉴于本模式只有房屋持有人和特定机构两个当事人参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本模式的执行成本和效率的影响,将十分明显。在没有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下,一方当事人极可能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优势,仅仅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引致相关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事项,从而危害了对方的应有利益。其实,信息不对称对售房养老制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没有其他中介机构的参与,仅有房屋持有者和特定机构两个当事人,信息不对称对售房养老制度的执行效率的影响将十分明显。在没有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下,当事人很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此而引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来自特定机构不能观察到在订立合同后的房屋持有者的防范措施,从而房屋持有者的防范措施偏离订立合同时的约定,逆向选择来自特定机构事前不知道房屋持有者的风险程度,从而使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

应当说明的是,这里谈到的机构愿意接纳的客户,同健康医疗保险正好相反。对该特定机构而言,客户存活年限越短,机构需要花费的款项就越少。因此,客户是身体越差越好,疾病越多越好,存活年限越短越好。如该客户是身体健康,疾病全无,预期存活寿命会很高时,该机构为客户支付的养老用费,将会远远超出住房的实际价款,这笔交易则明显亏损。反之亦一样。但对该客户而言,情况则是正好相反。客户的要求同该购房机构的利益要求,在这里是完全对立的。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下,该购房养老机构参与此项业务即表现得很不合算,从而丧失对参与此项交易的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机构在购买老人的住房时,一般会采取平均寿命预期、平均定价的方式来支付住房价款。但对于预期存活年限大于平均存活年限的老年人,由于支付的现金流的折现总额会大于住房余值,会纷纷争相加人交易;那些预期存活年限小于平均存活年限的老年人,则由于住房余值会大于折现后的现金流总值,加人此种模式的不合算而纷纷退出这一交易行为。在此种状况下,该特定机构必定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从而也退出市场,即放弃开办这一业务。

对交易双方信息不完全、不对称风险的防范是必要的。除了尽可能地使特定机构占有较多的信息外,还需要在制度设计方面,对此作根本性的防范。应当指出,当售房养老以传统的“遗赠扶养”的形式出现时,是一种个体、个案的形式,其间蕴涵的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很难预期。但当该模式以大规模的机构操作的形式出现,且成为一种带有普遗性的养老行为时。这种道涵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预期和测度,并在事前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得到各方都较为满意的结构。最少是将其中隐涵的系统性风险予以极大消除。至于说具体业务执行中可能出现的某些个别行为,即其中隐涵的非系统风险也就容易防范,最少是不会造成太大的风险。

对房屋持有者和特定机构,面对这一信息不对称而带来风险的具体举措的探讨,是有必要的。房屋持有者相对于特定机构的最大信息优势在于,他对自己房产的使用情况比较了解,同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非常了解。而特定机构在没有合理的信息获得渠道的情况下,在这些方面将处于信息劣势。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房屋持有者为了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在订立合同前后采取隐瞒事实的态度,从而使特定机构遭受额外损失。如房屋持有者与特定机构订立售房养老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每年由原房屋持有者必须对房屋进行整修,以减缓房屋的损毁。但如果特定机构事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房屋持有者很可能为了节约开支,而放弃对房产的维修。其实道理和房屋租赁一样,因为房屋所有权已不属于自己,维修投人不能得到事后回报,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一般会采取逃避措施。

特定机构相对于房屋持有者,拥有的信息优势较少,但也有一定的优势。如特定机构对房地产的发展方向比较了解,知道房产的增值潜力,而房屋持有者对此知之甚少。举个例子说明,郊区的一幢住宅,在现在看来价值并不大,但特定机构通过有关消息知道,不久的将来,那里将通轻轨线,城市建设将向那个方向延伸,该房产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房屋持有者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个人与庞大的保险机构相比,其信息获取渠道必然闭塞得多。如果特定机构在订立合同时,不告诉房屋持有者这些信息,房屋持有者将遭受很大的财产损失,保险水平不可能达到最优化。

三、售房养老制度中的不确定性

房产是售房养老制度安排中的关健。房屋持有者只有拥有完全独立产权的住房,才有资格与特定机构签订售房养老合同,从特定机构得到养老寿险金。而特定机构正是看中了房产的保值增值的前景,才会开设这一房产寿险业务。因此,房产是售房养老制度推行成功的关健。但问题就在这里,一般寿险业务的运作工具是货币,是投保人在中青年时代持续长期地向保险公司交纳保费,保险公司则保津他们在晚年养老期间的持续长期的现金流人。房产寿险业务的运作工具则是住房,是投保人在退休后用自己的住房的产权交售于特定机构,以换取特定机构在其养老期间的长期持续的现金的给付。一般寿险业务只需要考虑资金、利率、费率及被保险人预期存活寿命等因素。而房产养老寿险则是将住房与保险连接一起,既要考虑资金、利率、费率、被保险人预期存活寿命等传统因素,又需要额外考虑住房的价值变动、住宅抵押物的存亡以及住宅最终的价值变现等内容,风险则明显加大。 具体而言,售房养老制度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房地产市场发展及住房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特定机构开设售房养老业务的初衷,是通过对房产的保值增值或开发新房产来谋取利润。但是,售房养老合同的期限一般很长,特定机构直到原房屋持有者去世之后,事实上才完全获得该房产的处置权。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健康发展,但要在未来数十年内仍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不出现任何波折,这是大家不敢乐观加以预期的。如果房地产市场一且进人低迷期,特定机构注定将陷人亏损状态。

目前,京、沪、杭、穗等地的房价,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价位,即使在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都是明显偏高,甚至有人说这些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泡沫经济”。鉴于后期住房价格的变动趋向并不明朗,不确定性很大,如特定机构贸然开展这一售房养老业务并大最购进住房,这种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就无法得到合理分摊和转移。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势必陷人亏损境地。这与特定机构一贯的稳健经营原则是相背的。特定机构很可能为了防止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而在售房养老业务上采取过于谨慎的方式,这将使售房养老的执行效率打折扣。

2.合同期限—售房养老者预期存活寿命的不确定。售房养老合同的期限和房屋持有者的寿命直接相关。虽然从全国范围内我国的平均年龄比较稳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异比较大,东部居民的平均寿命要比中西部的平均寿命长一些,特定机构要想制定相应的支付费率有一定难度。从房屋持有者的角度来看,其不确定性更大。就个人来讲,人是无法准确预测自己的寿命的,而房产是个人的主要财富,其财产价值很大。如果房屋持有者在与特定机构订立合同之后,不久便意外身亡,那将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根据经济学理论,同样的受益和损失对一个理性人的效用是不同的,损失造成的效用损失将更大一些。而对于风险厌恶型的个人来讲,由于自己寿命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售房养老合同期限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自己的重大财富损失。个人可能因此放弃这种养老途径,而另觅房产养老的其他通道,如房屋出租、大屋换小屋、资产置换、资产租换、遗赠扶养等。

总之,售房养老制度由于合同期限长、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幻莫侧等等因素,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这种不确定性不通过制度设计创新等途径加以分散和确定化,将使售房养老制度的执行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使之不可行。

四、售房养老中的风险规避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高风险的产生。但是售房养老制度安排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并非其固有缺陷,通过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观念创新,即可以大大削弱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达到风险规避的效果。这方面,政府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如房产评估机构、银行等等)需要扮演重要角色。

1.促进和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大力促进二手房市场的培育。特定机构开展售房养老业务的利润最终要在房地产市场实现。如果房地产市场低迷,处于无序化状态,特定机构的利益无法保障,特定机构可能因为风险太大而退出这一业务。我国房地产业虽然改革开放以后进人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但也有发展过热的迹象,全国商品房积压面积目前已经达到1. 7亿平方米左右,某些地区房价居高不下,超过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同时,我国的二手房市场仍处于无序的“地摊式”状态,规模不大。其实,我国居民购房需求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中低档房和二手房的需求非常旺盛。政府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等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抑制过热供给,刺激需求,促进二手房市场的成长,从大方向上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定机构如果能将收购来的房产顺利投放市场,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将大大增加特定机构开展售房养老业务的积极性。

2.培育和规范中介机构。房屋持有者和特定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规范的中介机构来解决。房产评估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一员,房产是大宗商品,是个人财富的主要部分,在订立售房养老合同之前,需要对房产的使用情况和房产的当前价值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个评价不能由特定机构进行,需要与当事人双方无直接利益关系的房产评估机构来进行,房产评估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房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当然,政府需要通过立法或条例建立对房产评估机构的约束机制,对房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防止他与当事人一方申谋,损害另一方利益。另外,需要建立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及时相关信息,如房地产信息、政府政策、老年人医疗保健、平均寿命等等信息,为当事人双方进行必要的信息服务。总之,通过培育和规范中介机构,营造一个规范的外部环境,对房屋持有者和特定机构形成约束机制,规范当事人的行为。

3.创新特定机构支付制度。前面曾讲过,房屋持有者对自己寿命具有不确定性,如果特定机构将约定支付款按约定年限等额支付,如合同约定支付款是30万元,约定支付年限是20年,每年支付1. 5万元,房屋持有者可能估计自己寿命不到20年,而在售房养老上采取谨慎态度。因此,这套支付制度是不科学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反抵押贷款或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经验,采取首付加后期递减支付的制度来进行支付。仍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合同约定支付款是30万元,约定支付年限是20年,首付20%即6万元,然后按一定的比例逐年递减支付。这样,既避免了纯粹的房产买卖行为,达到养老的目的,又将寿命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潜在的财产损失风险降到很低的水平。

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5

近些年来,关于户外运动所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不免有些让人们谈虎色变,也极大的降低了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虽然有时伤害事故不可能完个避免,但是我们不能谈事故而色变,更不能因此而不进行合适的积极的户外体育运动,我们应当积极、客观的面对伤害事故,对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和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加以研究。从而科学地进行规避,可以将其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运动风险”即在运动过程中利益得失的不确定性,具有鲜明的特点,运动获益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由于户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也是种不确定性的事件,所以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规避,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那我们就能从运动中获益,从而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所以运动伤害事故是一种风险事件。目前社会现代风险管理发展比较完善,尤其在对各种存在已知风险的控制上已经十分科学和细致,所以在此我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对户外运动伤害事故的致因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规避。

正确认识风险的发生,通过对预计风险的判断和前期准备,积极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如果发现某此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出现发生损失且损失程度很严重时,主动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完全杜绝承担这种风险的行为方案,这就是回避风险。从处理特定风险的角度来看,回避风险是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为零,完个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降低损失风险条件而且无法转移风险时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是相当明智的。然而,回避风险的这种行为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活动采取规避的态度也具有的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某此风险是无法规避的。如地震、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工作停滞和人员伤亡等;其次,风险的存在往往伴随收益的可能,回避风险就意味着放弃收益,在人们改变改变工作性质或方式的措施来回避某种风险时,有可能产生另种风险。

从上述分析不难着出,回避风险的决策主要放在制定户外活动的计划阶段确定,以避免前期不合实际的计划制定和中途改变方案的因素产生,根据前文的分析要对以下几种情况采用回避风险的方法。首先,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都有较大的特定风险;第二,损失程度虽不大,但损失后果严重且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具体说要避免恶劣环境下的户外运动;第三,个体差异无法完成的户外运动。例如无安全防护措施的户外极限运动;第四,地形不熟,无安全措施的户外运动和野外探险;第五,身体有某种疾病不能参加户外运动的个体。

与上文提到的避免风险相比,损失控制则是种更为积极的风险规避对策。损失控制是在承担方愿意承担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损失过程,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控制技术。虽然损失控制和避免风险都是以风险为处理对象,而非以行政手段来消纳损失,但损失控制是积极改善风险的特性使之能为户外运动群体所接受,而不是避免风险那样消极的放弃,损失控制的标准有两种,首先是在损失发生之前,人为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二是在损失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相对来说着眼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亦有所不同。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把规避户外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运行体系,从系统运行的角度考虑其规避的具体措施,利用风险管理正确的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科学方法,对户外运动伤害事故进行合理性规避,才能有效的降低户外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唐海燕.风险管理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规避风险的方式范文6

关键词:金融工具;创新;财务管理;影响

金融市场是众所周知的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的市场,参与金融市场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市场态势,及时规避风险,否则就很有可能卷入金融风险中,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金融市场风险较高,但此市场发展依然较为快速,伴随着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也逐渐地创新,创新后的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更好地利金融工具来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金融工具创新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概念

所谓的金融工具,就是指双方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所应用的金融资产。而金融工具创新则是指金融工具不断向多系列化以及多形式方向发展。创新后的金融工具应用更加灵活,而且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将会逐渐增多,这样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2.意义

金融工具的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这些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内容如下:

第一,能够为企业规避金融风险提供依据。在金融市场中,金融风险可以说是“第一杀手”,若是企业没有在第一时间规避风险,那么企业即使“不死也会受到重创”,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使金融市场主体有更多的选择,能够促使金融主体在投入市场之前完成自己的资金组合,这样金融主体规避风险的能力就会增强,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让更多的人投入到金融市场中,实现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第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实力。当金融工具实现创新之后,我国金融将会和世界金融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我国企业就可以引入世界企业中的一些先进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同时,和世界金融市场的密切联系还可以拓宽我国企业的资金、客户来往,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经营实力。

二、对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1.对投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原有的金融工具种类比较少,而创新后的金融工具种类繁多,类型不断增加的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因素然后确定金融工具组合,这样企业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收益,同时又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是一举两得的措施。比如说,企业在实际进行投资之前,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进行思考,实物期权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对冲风险,适合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投资;回购协议的流动性十分突出,而且投资周期也比较短,相应的风险较低,所以企业可以开展滚动隔夜回购协议投资,这样企业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

2.对融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离不开资金支持的,若是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不开,那么企业就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此来维持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当金融工具创新之后,企业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创新权益性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资本结构进行有效地改善,这样企业的融资渠道就更加的宽广,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3.对风险管理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信用以及市场风险却变得日益复杂,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了帮助,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贷掉期类似的新型风险管理工具来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效转移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对外汇期货以及商品期货等创新的金融工具进行有效地应用,以此来帮助自身有效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

另外,金融工具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衍生工具,这一工具在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若是企业在应用衍生工具过程中出现了操作失误等问题,那么企业就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说,企业在应用金融工具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好其中的度,在合理范围内应用创新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规避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经济收益的目标。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创新开展财务管理

1.对融资管理进行有效优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若是缺少流动资金,那么企业的很多生产经营活动都无法有效地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若是不对现有的融资管理进行优化,那么企业融资困难这一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所以说,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来对融资管理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企业可以构建新的金融财团融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企业若是想要有效地融资,就可以构建新的金融机构,然后由此机构开展企业特定范围内的融资工作,此种类似自我滚动的融资方式一方面可以确保企业经济利润不会减少,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资金被充分利用。

其次,应该采用认股权融资方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股票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董事会成员所持股票份额多少直接影响其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同时,股权也可以通过转让方式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认股权的方式来吸引更多投资者,以此来增加企业周转资金。

2.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优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若是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不到位,那么企业就无法及时有效的规避风险,而和风险直面相对的后果是十分严峻的。因此,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来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优化,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促使企业能够稳健地发展下去。

企业在利用金融工具创新之后,应该先对金融工具进行深入地了解,然后将金融创新作为发展中的重点,通过对企业经济进行转变的方式来融合金融工具创新,实现两者的强强联合,以此来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到位。

同时,金融工具创新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对其进行利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企业的承载能力,然后权衡风险以及利益一体化的金融工具,以此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

另外,企业还应该强化流动性管理,通过这一管理的有效优化促使内部资金能够实现转移,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周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即迎来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企业想要规避风险,就必须要对金融工具创新对自身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创新进行有效地利用,这样企业才能够优化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英英,萨如拉.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1,(3):67-72.

[2]王海红.试论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冲击[J].中国总会计师,2011,(8):76-77.

[3]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有限公司课题组.促进黄金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创新[J].南方金融,2015,(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