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环保的现状

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1

中图分类号: F 323.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1、低碳经济及环保资源内涵

低碳经济是新时期为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全球性合作可形成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双向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环保技术的科学创新应用,提升传统资源应用效率,并推动各类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等环保能源的科学、广泛应用,逐步降低GDP单位碳排放量,创建低碳环保新型生活方式与环境。低碳经济发展包含显著优势特征,首先体现在全球性,其产生于全球气候变暖主体背景下,因此全球中任何国家均不能进行低碳经济的独立建设发展。同时低碳经济还具有主动性,其发展需要国家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通过主动干预营造安全保障,而不能仅依靠市场调节发展手段。另外,低碳经济还呈现出了技术性特征,其实质通过各类减排节能高新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科学目标。环保资源主要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令传统可再生能源实现现代化的利用开发,进而实现环保、节能、低碳与持续利用的优质效果。

2、低碳视角下利用环保资源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2、1环保资源利用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环保资源利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其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由我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到明确增长GDP碳排放指标,目前我们已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期,令能源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环保资源的应用比例持续上升,并为再生能源经济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发展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决定,各类资源能源相对较为贫乏,需要依据外调手段补给,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较多区域面临着巨大资源缺口,并受到环境因素等各方压力的影响,为给持续经济增长提供可靠、优质且大量的资源支柱,就必须继续寻找清洁、环保资源,方可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2环保资源发展利用现状

新型环保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范畴,并伴随各类能源的研究发现呈现继续扩大趋势。例如在利用生物质能源层面,最初只是利用直接燃烧薪材、秸秆等农作物进行直接燃烧进而获取煤炭传统能源,而当前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的剩余燃烧能力持续提升,并可转化其为化工优质原料。环保、可再生资源、能源产业的最初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较为迅猛,其核心主要通过制度、技术的创新及转变发展观,最大化降低温室气体的大范围排放,抑制全球温室效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清洁与持续发展。另外在开发可再生、环保资源层面也体现了自主研究能力持续提升的发展趋势,在一些领域则体现了先进发展水平,例如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在制造业、建筑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涌现了大量节能产品,打造出一批规模化、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

3、低碳视角下资源利用环保策略

3、1 加块推进环保资源技术设备的商业化与本地化发展,完善构建环保政策体系

环保资源技术设备的本地化发展将成为全面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同时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创设更多利润价值,地方生产的环保资源产品可推向海外市场,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并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及效益,因此我们应大力推进环保资源设备技术的商业化、本地化发展。同时为促进低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完善构建环保资源、再生能源科学政策体系,发展初期由于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政府推广目标与价格承受力间包含较大差异,因而往往政府会借助政策建设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政府的有效激励与全面支持是加快推进环保资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应围绕低碳经济目标构建完善配套机制与政策,例如创设定价机制、目标机制、补偿及选择机制,进而构建切实可行的环保资源、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体系。

3、2专业化创建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明确管理职责

为提升环保资源利用效益,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应专业化创建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明确各机构管理职责。同时环保资源建设中应尽量简化实践方式,便于环保产业投资人与开发商顺利进入市场,开展投资建设并推进环保资源研发、推广、应用的快速、稳定与高效。另外我们可通过政府机构的积极干预创建以环保资源、可再生能源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地位,对可再生低碳能源、新型环保资源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可吸引广泛投资、税收与产出补贴的科学政策,将民间闲置资本广泛引向环保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产业中,进而有效解决建立主导产业需要的投资与积累资本问题。另外还应采取一系列补贴消费与宣传活动对消费者展开科学有效的观念引导,逐步培育良好的需求环保再生资源市场。宣传阶段中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媒介,资源信息广泛的网络系统平台、各色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单位现场培训等多样化形式打造有效舆论引导,并结合补贴消费令消费者在选择环保再生资源时承受较传统高污染、不可再生化石能源低出许多的代价与成本,进而体现高能效、低能耗的应用优质效果。再者我们应立足地方区域发展特征、现实状况广泛积极的借鉴吸收国外先进产业发展建设经验,深化环保再生资源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以共赢互利为原则,积极调动全球环保资源,弥补我国在产业化建设与环保可再生资源层面存在的差距问题。

4、结语

总之,基于低碳视角,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与环保资源开发建设重要内涵,开发利用环保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必要性,我们只有明晰我国发展利用环保资源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发展建设思路、策略,才能全面激发环保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效能,令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丽贤,张寿庭.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0(9).

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设计

1.低碳环保建筑的作用

首先,低碳建筑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能耗,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其次,低碳建筑设计使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建筑设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环保建筑是指按照环保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同一般建筑相比,低碳环保建筑有以下4个作用:

1.1低碳环保建筑能耗显著降低。据统计,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消耗50%的能源,并产生34%的环境污染物。环保建筑则大大减少了能耗,和既有建筑相比,它的耗能可降低70%~80%,在丹麦、瑞士、瑞典等国家,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

1.2低碳环保建筑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千城一面,而环保建筑强调的是突出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气候条件,这样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建筑美学。环保建筑向大自然的索取最小,这样的建筑,让人在体验新建筑美感的同时,能更好地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

1.3低碳环保建筑可适四季之景。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对健康不利,而环保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如小鸟的羽毛,可根据季节的变化换羽。

1.4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传统建筑多是在建造过程或使用过程中,考虑到环境问题,而环保建筑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环保、环保理念贯彻始终,强调建筑要对全人类、对地球负责。

2.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现状

2.1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有所觉醒,一些公益性环保组织也逐渐建立。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公众在低碳环保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社会公众的专业知识贫乏、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同时参与的方式过于单一、层次也略显低下,这就导致低碳建筑发展缓慢。

2.2政策和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低碳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但是低碳建筑的推广力度不够,技术政策成效不明显。在政策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与低碳建筑相关的政策体系、政策传导的记住不畅通、并且没有实行一定的经济激烈措施和优惠政策,使得建筑企业不愿意增加成本支出来建设低碳建筑。

2.3低碳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低碳建筑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虽然我国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低碳技术市场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数量有限,阻碍了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同时,低碳建筑材料的质量不高、碳检测系统缺乏等都是低碳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3低碳环保建筑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大低碳环保住宅政策的扶持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抓住低碳经济发展契机,在发展初期,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向低碳住宅建筑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建议鼓励建立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同时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对低碳住宅消费者提供绿色信贷、减税等优惠政策。在达到逐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可借鉴发达国家采用的低碳政策工具,如政府管制、、财政补贴、碳排放交易、生态工业园规划、能源合同管理等,以加大低碳政策力度。

3.2制定并完善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标准,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形成共识,通过合作把低碳进行到底。低碳建筑标准主要应围绕低碳设计指导原则、低碳建筑技术规范、低碳等级认定等方面进行制定。制定确实可行的低碳等级认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并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出具建筑物能耗等级的证明,并将此证明作为低碳建筑政策扶持对象的依据之一。

3.3倡导低碳环保的住宅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低碳社会生产方式是前提,而低碳生活方式是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首先,要整合低碳住宅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感,达成低碳生活的共识,形成发展低碳住宅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次,要调整住宅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循环利用率,并倡导以TOD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紧凑的土地开发形态,发展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鼓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4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趋势

4.1低碳住宅规划设计将是未来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的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环保墙体、地源热泵、外遮阳、环保窗、环保屋顶等材料、设备的应用上,而建筑设计环保技术还相对落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自然环境进行建筑环保方案优化已有长足的发展,例如日本在90年底提出了“与环境共生住宅”的低碳理念,强调建筑立面设计技术、水回收系统等设计与环境、气候协调的建筑是低碳环保的重要方法。

4.2加大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

未来,建筑环保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一大重点,低碳住宅技术市场巨大。而市场的扩容也将导致吸引更多企业的进入,致使竞争加剧。因此,现有技术提供企业需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开发更多的核心竞争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3开发企业需要紧抓市场机遇,引领低碳住宅的潮流

当前,我国低碳住宅发展时间较短,数量较少,住宅开发企业对其重视仍然不足。据国外经验,低碳住宅将是我国未来住宅建筑的一大主流趋势,开发企业需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低碳住宅的投入和开发,尽早抢占市场份额,做低碳住宅的弄潮儿。

5.结语

低碳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缓解能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低碳建筑设计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低碳建筑行业发展较晚,还不太成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我国低碳建筑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环保;节能;践行;调研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7]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校报2011(7):61-71.

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低碳环保;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与低碳环保的关系

低碳环保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层面,还必须落实于国家环境治理的过程之中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事实和科学为基础指导低碳环保生活。而环境监测所发挥的正是这样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监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有效承担应有的技术和社会作用,因此分析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的关系,提高对于环境监测的认识,以更好的环境监测工作指导低碳生活势在必行。

二、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所应发挥的的科学功能和社会功能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数据进行时实监控并科学进行预测的工具,环境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广义上的环境数据包括生态环境中的各种数据,本文的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环境中各项污染物和污染程度的监测。一般来讲,环境监测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普及性的环境监测,所产生的是环境监测的普及性数据,也就是一些环境监测中与普通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居民关注度较高的数据信息,例如当前许多气象预报中会播报的雾霾水平等,普及性的环境监测对于监测标准、数据类型、数据种类等的要求都相对比较低;另一种环境监测是科研性的环境监测,主要是指监测各项环境数据指标,对当前环境质量作出全面评估,对未来环境做出科学预估,科研性的环境监测对于数据种类要求全面,数据精确度要求高,数据长期连贯性要求强。与两种环境监测相匹配,环境监测的职能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监测的社会职能,一种是环境监测的科学职能。环境监测的社会职能是指以环境监测结果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环境数据信息服务,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或者宣传某种环境保护理念,引起社会对于环境中某项因素的关注度;环境监测的科学功能则是指,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对未来环境发展走向进行科学预估,对环境建设作用提供指导。当然,如果我们以功利主义原则看待科学价值,环境监测的科学功能是统一于环境监测的社会职能之中的。

三、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漏洞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导致环境监测的科学职能和社会职能难以发挥,具体来讲,我国环境监测事业中的漏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环境监测理念落后。环境监测不是为了监测而监测,而是以检测为社会服务,环境监测的最终价值也并非在于当前的数据信息本身,而是在当前的环境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科学预测未来环境态势,并对环境建设工作作出指导。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理念仍十分落后,环境监测只注重对环境数据本身进行记录,不注重数据的后期分析,以及环境数据信息应有的科学和社会价值的发挥。另外,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人员职业素质普遍有待提高,许多环境监测工作者仅仅掌握简单的环境数据信息读取和记录的方法,环境数据和信息后期分析力量严重不足。另外,许多环境监测工作者看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巨大科学和社会意义,所以在工作中责任感不强,缺乏上进心。除了环境监测人员素质比较低外,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也较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首先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不健全,国家的环境监测能力和地方环境监测能力之间差距悬殊,许多地方不能提供有效的环境数据信息。另外环境监测工作仍以人工数据收集和记录为主,自动化记录和后期处分析技术明显不足。

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未来的发展策略

首先,必须更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理念。低碳环保生活理念指导下,居民需要更加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也要更加贴合居民日常生活实际,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后期分析和处理也需要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例如,之前我国气象数据公布的空气颗粒物数据是pm10的数据,但自从各地雾霾污染愈演愈烈之后,居民对于只公布pm10的做法已经相当不满,要求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更为密切的pm2.5的水平,各地环境部门也根据居民需求变化情况,加大了对于pm2.5的监测工作。另外,例如日本核电站事故之后,沿海居民也要求环境部门能够空气和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这些都说明,低碳环保生活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未来的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必然要更加细化,结果面向群众,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功能。其次,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创新。还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可以采取与企业或科研单位合作的形式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分析处理环境监测数据,利用网络平台做到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职能。总结:环境监测无论是对个人的低碳环保生活还是国家的低碳环保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康雷.浅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6(17)

[2]丁庭华,宋秀杰,王绍堂.北京市环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环境保护.1998(01)

低碳环保的现状范文6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发展低碳经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研究热潮。从研究的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低碳工业和低碳城市,且诸多学者(张安宁和唐在富(2009);郑晓松(2009);陈新平(2010);郑小鸣和谢晶莹(2010)等)②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策略,进而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的内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上;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大都是规范性分析。总体而言,低碳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在现有的有关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文献中,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低碳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在有关低碳农业建设必要性的研究上,李晓燕和王彬彬(2010)从低碳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认为低碳农业是我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符合在WTO条件下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趋势。[1]漆雁斌和陈卫洪(2010)在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杜受祜(2010)则认为农业剩余物、畜禽养殖、林业碳汇等也都是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因素。[3]有关低碳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学者们(吴一平和刘向华(2010);陈晓春、唐姨军和胡婷(2010)等③)大都从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尽管学者对发展低碳农业研究的比较细致,然而农业建设不等同于农村建设,农业是基于产业理论视角,农村则代表着一个综合性的生产生活区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相比而言,国外学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可持续发展上。KlausHubacek、KuishuangHuang和BinChen(2012)运用IPAT模型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4]YannickGlemarec(2010)则具体研究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问题。[5]综上,当前国内学者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或工业方向,在现有的关于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研究中,低碳农业研究的相对比较充分,由于低碳农村与低碳农业范围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而专门从财税理论视角探究低碳农村建设路径的相关研究略显不足。国外研究文献不仅没有系统的阐释低碳农业、低碳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更没有涉及到低碳农村建设的财税政策扶持,因此就国外研究现状来看本文的研究也是有价值的。不难看出,探究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扶持实现低碳农村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一是具体阐述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内在机理,深入剖析二者的传导机制;二是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双重视角具体研究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宏观上讲,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的,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资源配置的作用,出现“市场失灵”,而财政、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通过收支数量、结构的调节发挥相应的引导、激励或制约作用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然而,低碳农村建设有其特殊性,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性与外部性低碳农村建设要求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低碳经济组成要素的资源和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生产上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要求政府成为资源与环境的提供者。而且,建设低碳农村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关系到政府职能实现和投资决策,也就决定了低碳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而在政府主导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财税政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弱质性和风险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具有弱质性和风险性。其受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明显,生产力水平较低,组织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另外,低碳农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匮乏是其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加大对低碳农村建设的资金配置,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示范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调整,从而带动整个农村走上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市场信息的不充分性市场信息的不充分性同样是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主体具有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和实现帕雷托最优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现阶段农村网络、通讯设施尚未完善,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具有滞后性和不充分性。为避免农村发展继续走高碳道路,需要通过财税政策的积极引导,有效地改变农民的生产、消费观念,进而使得农民对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充分的认识,推动我国低碳农村建设。

三、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建设低碳城市,更要建设低碳农村。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建设主要面临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单一且效率低下,乡村企业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农村环保投入不充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制约因素。具体如下:

(一)农业生产污染日愈严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和畜禽的高碳养殖方式等,都会增加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制约我国低碳农村的建设。1.农用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化肥施用量过多。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化学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为增加农业产出,大量化肥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且近三十年来,单位面积农用化肥的施用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1)。而单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土壤圈是碳素重要的储存库和转化器,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加速,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仍旧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化肥,故伴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生产化肥所耗费的煤炭总量也在不断上升,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增加。通过对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极大,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化肥利用率不高。化肥施用不合理导致大量的化肥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水体的富营养化。2.农用机械的迅猛发展。随着国家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用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见图2)。当前农业生产所使用的机械多为汽油、柴油或电动机械,所需能源大都为高碳能源,加之地块分散、农业生产人员操作水平低等,导致机械作业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废气排放量大等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当前我国农用机械的迅猛发展也是影响低碳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3.畜禽的高碳养殖方式。随着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随之增加,畜禽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等,严重影响农田环境和农村地区水体质量。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更是加剧了这种有机污染。国际粮农组织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仅畜禽养殖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就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8%,其中氧化亚氮约占65%,甲烷约占37%,且二者的“增温效率”远远超过二氧化碳。由此可见,畜禽的高碳养殖方式对气候变暖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当前制约低碳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上述是制约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等问题同样应引起重视。据国家统计总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公布的数据,我国农药使用量由1990年的73.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75.8万吨,增幅达128.10%,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由1990年的48.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7.3万吨,增幅达316.39%。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危害土壤和水体,而且其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而也是低碳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单一且效率低下低碳农村建设不仅要求农业生产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而且要求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当前我国农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和煤炭为主,可再生清洁能源则应用较少。农村生活煤炭消费量不仅绝对数量大,其在城乡生活煤炭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见表1)。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大都采用传统的非省柴灶,且对煤炉的使用也是在正常的使用后任由其随意燃烧,导致能源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能源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统计显示,每燃烧1吨标准煤,会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由此可见,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且效率低下问题也是低碳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农村工业化以农村资源的就地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以乡村企业的发展为主要实现形式。它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并最终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步骤。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乡村企业污染严重。由于乡村企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之许多乡村企业是被城市淘汰的高碳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成为制约低碳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其他问题低碳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工业化在内的综合性较高、难度较大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环保投入不充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1.农村环保投入不充分。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在“城市偏好型”发展路线的指引下在城市投入多,农村投入少,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其中农村生态保护型公共产品更是出现严重的“短板”,其结果是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堆砌、排水不畅、绿化面积逐渐减少等问题的出现。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10年全国各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6691亿元,其中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额为2493.9亿元,仅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0%。④另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430.9亿元,其中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额为22333.7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25%。由此可见,与城镇相比较,农村环保投入不够充分,农村生态保护型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2.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的日常活动。当前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总体上偏重城市和工业,涉及农村和农业的较少。据对武汉市周边农村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有91.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第一次听说低碳经济,在有关“村庄绿化”现状的调查中,要求农户就当地现有的14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按需求的迫切程度进行打分,统计得出,在享有度仅为46.58%的情况下,农户对“村庄绿化”的需求强度却排在第13位。⑤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导致农民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外部自然环境随意施加影响,加剧了对农村环境的破坏程度,制约着我国低碳农村的建设。综上所述,我国低碳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既存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其他环节之中。建设低碳农村要以低碳技术为保障,以低碳农村发展政策为支撑,以农民的广泛参与为保证。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低碳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激励或约束机制,规范相应市场主体的行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农村建设。

四、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低碳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也至关重要。财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笔者认为,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路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我国建设低碳农村的关键就在于财政资金的投入。低碳农村建设应从两方面考虑,即同时实现农业生产低碳化和农民生活低碳化,这要求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的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用品(如节能农用机械、高效生物农药等)的研发生产,农村现有环境污染(如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乡村企业污染等)的治理,环保知识在农村的宣传等,基于低碳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生活水平落后的现状,以上项目的建设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不仅要保证每年低碳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同时要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在这些领域间的支出结构,例如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不充分的特点,应该考虑适当提高农村环保资金投入规模。分析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可以看出,现有的财政投入侧重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直接针对低碳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这就成为农村低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农村污染治理等领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总规模的同时优化其结构予以解决。

(二)合理设计财政补贴制度,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财政补贴制度应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激励以广大农村为目标市场的企业研发和生产节能减耗的低碳农用产品;二是鼓励农村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些新型低碳农用产品。首先,低碳农用技术的研发具有正外部性和风险性导致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不够,其次,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和收入水平不高使其对低碳环保产品的偏好性较低。因此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政策目标,就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考虑合理设计补贴制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供给方面,通过财政直接或间接补贴,例如给予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等,提升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利润空间,从而引导企业进行新技术研发和环保型产品的供给;在需求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低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节能型农用家电价格补贴的力度,从而鼓励农村消费者购买并使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产品,同时也促进了低碳农业生产资料的推广。

(三)安排低碳预算支出项目,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是一个城镇化水平尚低的国家,而低碳农村建设又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因此其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则更为依赖。政府财政所承担的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预算支出的安排来实现的,通过把扶持农村低碳产业推进农村低碳建设的财政支出纳入预算的范围内,并设置低碳预算支出项目,将有利于政府把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在低碳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在客观情况允许时可以通过立法把每年低碳预算支出的基本规模与增长速度进行确定,保证用于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的规模,从而增强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财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