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现状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研究现状;研究前景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4-0070-005

一、引 言

宽泛地说,语言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同时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国外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大致已有50年的历史,源头在北美和欧洲。一般认为语言经济学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经济学教授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2]在1965年提出的,到80年代末蔓延到欧洲的瑞士。这一学科的发展有着特殊的理论和社会背景。在理论上它以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为基础,认为语言具有经济学最本质的东西,语言学习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学习后所带来的收入的提高是预期的经济效益。从社会因素来看,这一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从使用多种语言的国家开始的,如加拿大和瑞士。这些国家移民涌入较多,如何制定合理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帮助移民进行双语培训是他们研究的初衷。

国内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祝畹瑾[3]较早地分析了“语言和经济”的关系问题,认为语言不分大小,都能为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最早把语言经济学介绍到国内的是语用学家何自然。何先生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经济投入,它可以补充和取代人类的其他本钱,如知识和技能等;学习外语也是一种经济投入,掌握这种语言就是要取得的预期效益[4]。

近十五年来国内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现状稍作梳理、回顾和总结,并就其发展前景略加探讨。

二、语言经济学研究的现状

(一)语言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1.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无论研究哪一门学科,首要任务都是要界定它的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语言经济学就是研究语言变量与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蔡辉[5]认为广义的语言经济学研究语言的经济效果,即从语言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狭义的语言经济学研究语言过程本身,即从经济的角度研究语言问题。刘国辉、张卫国[1]概括了语言经济学发展的三条主线:一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指导研究语言和经济的关系问题;二是经济学研究中语言的语用修辞分析;三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现象及相关问题。比较来看,三条主线的内容涵盖了广义语言经济学与狭义语言经济学的共同外延。

2.研究内容

语言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语言在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领域的问题[6],其内容集中在三个范畴:人力资本、公共产品以及社会制度[7]。在理论层面,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1)语言和收入问题

语言和收入具有一种正向发展关系。目前,语言和收入关系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隶属于特定语言种群的某一社会阶层的收入水平,如研究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的关系;二是研究学习第二语言对收入的影响。语言与收入问题是语言经济学中研究得最为成熟的一个领域,历年来成果显著。

(2)语言和经济发展问题

社会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都离不开经济动因的驱使,二者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语言产生的最初缘由应该就是经济要求”[8]。语言的强势发展、扩张会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如秦朝的“书同文”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强大;同样,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增强当地语言的生命力,扩大它的使用范围。目前世界范围的英语热、我国粤语的北上、当地人的方言情结以及孔子学院在国外的蓬勃发展等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3)语言政策与规划问题

语言政策与规划是语言经济学研究得较早、较为热门的一个问题,北美和欧洲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初衷就是要为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服务。国家制定语言政策,一是出于经济目的,就是要使语言的社会总价值最大化,使语言政策的费用最小化,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二是出于语言的使用目的,如为了鼓励国内民众积极使用某种第二语言或为了挽救某一濒危的弱势语言。语言经济学通过研究语言变量与经济变量的互动关系,进而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语言资源,为国家或地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

语言的动态发展说到底也是一个语言政策问题,这种研究理念大大拓展了语言政策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如苏剑、张雷[9]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语言交际价值Q值是制定语言政策的一条重要的动态标准,投资于何种语言、研发何种语言文化产品是由语言的Q值决定的。

(4)语言经济学自身的研究

语言经济学自身的研究,是指语言经济学的本体研究。其内容主要有三点: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疾病;医保

中图分类号:F40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56-03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药物经济学的定义

在药物科学中,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简称PE,英文名(Pharmacoeconomics)。医药科学的研究是有经济规律和利用的经济问题的。在医药领域中有很多关于医学的知识和要学习的技术,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也是我们要在医学方面必须要得到的突破的。在这样的医药管理中,只有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和学习,才能有效地跟进医学的前进。通过对有限的药物资源进行研究,得到最终的药物结果,从而得到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改善,这样的科学就是真正的药物经济学。进行的药物管理是医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学科,也是我国要进行全面改善和研究的一种管理学科。

(二)药物经济学的基本要素

PE要进行的重要研究因素是健康结果或是健康产出(health outcomes analysis)和分析成本(cost analysis)。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目的就是为得到研究中所得到的结果和成本找到一个最佳的点。

实施预防就是成本、治疗项目或诊断的整个项目要投入的是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这些资源的消耗,有它的费用指标就是货币。在监床试验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无形成本、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成本其中包括有直接非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是在疾病的预防、康复、治疗和诊断中所需的直接费用,例如化验费、药费和住院费等等。直接非医疗成本是指在医疗服务方面相关的非医疗成本费用,例如病人的陪护费、交通食宿费等等。间接成本指的是因失业、误工、病缺等病人及家属在这期所造成的因为病产生的经济损失,这样的计算不容易标准化。无形的成本指的是病人在患病和治疗中所造成的经济方面的无形的损失,很难进行计算。在这一点上要注意的是,医疗费用的成本不全面是因为直接使用的费用、医疗消耗成本远远高于医疗费用。

健康产出是指治疗、诊断和预防的措施而产生的有益或有利的结果。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utility)效用、(effectiveness)效果和(benefit)效益。

健康结果是用货币表示效益的,这样的结果有不可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的结果。直接测量的结果是减少的住院费、节约的药费等,不可直接测的结果是指生命延长、减少误工时间所带来的收益。将不可测量的结果转化成货币有两种方法:意愿支付法和人力资本法。传统的人力资本法的测量是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生产力为指标的,计算方便简单。这也是目前效益评价法最为主要应用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只注重于劳动力人群的价值,而在整个社会的人群价值来看却不能全方面地反映出来。意愿支付的方法是因为多样性的卫生服务结果,它的费用是人们对健康的善意的付出,计算的过程非常的复杂。

物理单位表示的结果就是效果,这是在监床中的生命延长指标、生存终点指标、疾病终点指标、监床生化指标,比如生命延长时间、死亡率、治愈率、血压降低值等等。这样的评价指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医学模式因为医学技术的发展在慢慢地产生着改变,纯生物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而在传统的医学方法中有的只是局部的躯体功能的改善指标和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即可以对健康的内涵达到社会、心理和生物的符合于人类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也产生了效果,在给人类的医疗过程中带来了健康的最佳的状态,这也是最为满意的指标指数存在着。在这样的指标中,有的是人们对医学的更高的渴望和追求,想要达到最为具体和全面的医学的方法,这样的指标在质量上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指标的方法里最为常见的有:时间权衡法(Time trade off)、标准博弈法(Standard gamble)、直观相似尺度法(Linear visual analogue scale)这三种方法是目前的医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这也是在医学要不断再研究和革新的方法。

(三)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PE在不出的产生健康的评价方法里有不同的分析方式,这样的分析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简称CUA,cost-minimizationaalysis)、成本-效用分析(简称CUA,costutility analysis)\成本-效果分析(简称CE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和成本- 效益分析(简称CBA,cost-benefit analysis)。

1.成本-效益分析(CBA)是在干预项目或治疗方案的耗费上所产生的全部资源成本的价值。这样所产生的结果是有一定的对比性的,在这样的结果和成本的最终的数据里有一个最后要被采用的方法和最后的数值使用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有增量分析法、净效益法和效益-成本比值法。这样的研究方法最终也是为了完成成本的最后确定。或者确定是哪个方案更具体最大的收益?这样的优点在于治疗方案的直接的比较,这样的方案也要有科学的依据。

2.成本-效果分析(CEA)这样的方式是临床效果或临床治疗目的做为指标。不一样的治疗有不一样的治疗形式与最终的目的和效果,这样的效果最后也要有货币作为一种数值参考的,在这样的方法里临床的现象比较多,也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方法,在这样的临床里不管是物理还是生物的指标都要达到最终的要求。这样的评价方法有: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和成本-效果的比值,每一个方法都有它的治疗单位在里面。这样的方法简懂在医学的临床史上也较为便宜。

3.成本-效用分析(CUA)在卫生的政策上是一种具有决策性意义的分析方法,这样的方法适用于任何的人群,也是在干预、疾病的措施期间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在这样的评价方法里没有行业的指导,在这样的方式中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4.最小成本分析法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这样的方法是一种费用使用最低的方法。

二、PE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993年开始研究的PE,这样的方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新的开始。这样的研究方案在我国的医学史上也是在不断进步和不断被医学者所使用,在临床的实验上也有着不同的文献表现。这样的方法更适用于PE文章的研究和检索。在这样的研究里,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这样的不同于其他方案的最为科学也最为明鲜的新的医学理念。

在进行PE的研究方案中有10个步骤需要进行:(1)报告研究结果;(2)进行成本增量分析或敏感分析或进行成本折扣分析;(3)应用决策分析;(4)建立结果事件发生概率;(5)鉴定资源;(6)确定结果的货币价值;(7)正确的选用PE分析方法;(8)确定比较项目的结果和成本;(9)确定研究的目的;(10)明确解决PE的问题。这样的10个步骤在问题的表现上有着不同的效果所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着眼点还有待提升

PE的研究方向是从社会开始的,出发的方向是病人或者政府的角度,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保险。这样的研究方向是最开始的研究方案,在这样的方向确定之后就要对分析方法的选择、健康产生的评价、成本测定框架进行不同的合理的具有医学基础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的选择。在这样的研究中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操作方案的不同也决定了卫生决策部门的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解决方案里就出现了医学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对医学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方案测验。

(二)成本评价不全面

在研究的方向的角度上来看成本上的界定,而成本的不同也决定了患者疾病得到了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的不同的成本角度,这样的成本角度与医院有关与医疗费用有关,而不同的医疗费用当然也会不一样,这样的成本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疾病上都有着不同,有高有低,在成本上的使用上,从社会和不同的角度来看都会得到人类的最终的医疗的费用的使用,这样会成为人类进行医疗救治时最为明显的一点。社会上的医学专家和不同的患家之间对这样的医疗费用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然后这样的隐性成本上也有医院和病患之间要承担和不同的费用在里面,如果劳动和下降了,那么这样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三)分析方法使用和选择上的误区

我国目前使用的最为常见的方法是CEA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以临床谡指标的,其效果也更为明显,更加适用于中国目前的国情。这样的效果在不同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不一样的治疗效果产生,在这样的药物作用下也会让成本在估算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样的成本估算我们要不停地进行治理和改革。而这样的药物也不符合医疗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医疗问题中会有着很多不良的反映。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进行医疗方向的研究上对象选择也有很大的不同,也要进行对象的最终选择,在样本和来源上也要进行不同的标准和样本方面的采纳和吸收,这样的标准要有排除性和不同的声明存在,在病人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案,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明确表现出了药物的成本和不同的费用的使用,。对于分析和增量产生的成本还有成本折扣方面的成本都要和国外的技术相结合,在医学研究中有着不同的研究讨论和疗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方式中所进行的研究最终的结果就是取得医疗史上的不同的结果。评价方案从经济上来看有着很多的效益与成本的比对,这样的增量和结果的分析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样所进行的没有区间的可信计算也是在评价中最为常用的。

5.对于研究结果的阐释和讨论

在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很多对病人的影响和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在研究方案中进行的不同的结果的研究和讨论,就是要进行不一样的研究报告的分析。在这样的报告中要有不同的医学测量的结果的产生才可以最终制定测量的方案和结果。研究指标的评价方案也有很大的不同,都要进行不同的研究分析。

三、PE应用前景

很多发达国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PE的分析方法,在这样的分析方法中,国外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这样的研究方案中我们看到不同的鼓励方案,如挪威、新西兰、比利时、法国、丹麦和美国都有着各自国家所要遵守的不同的PE研究守则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在这样的不同的研究中新的药物的使用和生产都会为全世界人类带来一种新的希望,在这样的不同的指导目标中也会有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和不同的结果的产生,这样的结果就是最终所要达到的结果。

(一)用于卫生资源的宏观决策

在这些年来所进行的医疗费用上的统计,我国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了很多的国家,在这样的增长环境下也有着不同的费用的占比,在这样的占比中公费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费用的报销方案,它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负担。

国家所制定的药物目录就是PE所使用的最好的报销方式公费医疗用药,这样的报销方案也是有科学依据进行参考,在这样的目录里报销的药物有着不同的范围,这样的范围要参考加拿大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药物的报销上做了很大的限制,在药物使用上也是采用一种新的使用方案,这给人们看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对于重大的疾病国家也有一定的安排和补助。

(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

在我国的临床医学表现中,有着很多对人群保护的政策和方案进行着不同的医疗保护。对于传染病,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进行应对。这样的应对方案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让治疗的费用下降,仪器的使用上也大大地减少了费用。这在卫生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在药物的使用上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药物的改进,以减少成本。

(三)指导新药定价,完善药品定价制度

在药物的价格制定上要有合理的价格安排,进行合理的价格保护,对新药的价格制定一定要有它的策略,在药品的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才可以达到最好的价格让人民大众满意。

(四)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提供指导

药物使用和开发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指导方案,这样的方案进行中会遇到很多的药物方面的了解和不同的药物的解释,从而会引发很多的药品方面的经营、生产和研发的各方面的讨论。这是医学界非常重视的问题。只有药品的最好的指导使用和销售才可以拥有最好的医药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莉,孙鑫,胡善联,等.临床试验中的成本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267.

[2] 杨莉,胡善联.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健康结果测量[J].中国药房,2004,(2):91.

[3] 张钧,郭震洲,王力强,等.药物经济学概论及在我国运用的几点设想[J].中国药房,1993,(5):11.

[4] 许世斌,俞顺章,陈洁.上海市2所医院鼻咽癌病例诊断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1993,(5):38.

[5] 陈文,高继明,毕康宁,等.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估[J].中国药方,2004,(1):28.

[6] Jolicoeur LM.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a pharmacoeconomics analysis[J].Am J Hosp Pharm,1992,(49):1741.

[7] 顾海,李洪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应用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2004,(11):674.

[8] Glennie JL,Torrance GW,Baladi JF,et al.The revised Canadi an guideline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J].Phar-macoeconomics,1999,15(5):459.

[9] Langley PC.formulary submission guidelines for 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of Colorado and Neavda.Structure,application and manu-facturer responsibilities [J].Pharacoeconomics,1999,16(3):211.

[10] 陈宇萍,胡善联.卡培他滨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医疗成本的分析[J].中国药房,2004,(7):415.

[11] 陈征宇,祝汇江,何志高.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药房,1999,10(4):163.

[12] Henry D,Lopert R.Pharmacoeconomics and policy decision:the Australian health care system[J].Clinical Therapeutics,1999,21(5):909.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3

【关 键 词】 职前数学教师培养;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现状;途径

现阶段,中学教育在不断改革,有教材方面的改革,也有教师培训方面的改革,但改革如果要真正地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能够让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就必须对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而在各种培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要重视关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就调查而言,对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知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国内的研究大多在宏观层面上探讨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作用,而深入到中学数学学科研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培养很少。此外,国内也有部分研究关注到已经成名的职后教师身上。对于中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人们更加看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所以,有大量的中学领导督促其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并且也想大量引进研究生和博士生到中学从教,他们认为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就能使其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然而,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应在加强的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资深教师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才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培养机构也唯有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联系起来,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才能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性,通过调查分析了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探讨了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基本途径。

一、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

就目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虽然教师中大多数还是师范生毕业,但数学师范生独占“数学教师”岗位的历史已渐成过去,一切有数学能力的人,均可在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之后,应聘到中学数学的教学岗位上来。

从中学近几年选聘新教师来看,很多师范生并没有展现出比非师范生更强的竞争优势。虽然师范生在大学的几年里学习了初等数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和中学相关的理论课程,并且在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的实习,但是通过对数学师范生实习以后的调查来看,学生普遍反映的是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中学教学差异悬殊、对课堂学生的突况无法掌控等,表现出对形形的学生依然手足无措,通过高等数学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与中学数学教育的初等数学课程结构难以对接。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当前,我国用“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说法的同时,仍用传统师范教育的思维做着教师教育的事,缺少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对待的实际行动。在数学教育专业中,为了拓展数学师范生的就业和发展渠道,高校比较重视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述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属于专家型的培养模式,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教育类课程教学过多强调理论学习,课堂中任课教师与师范生之间缺乏思想上的互动和交流,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2. 教育类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实践类课程的指导教师没有或不能经常深入中小学校,不能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指导。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中,一名教师往往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谈不上对职前教师的真正指导。大学的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是一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中学的协作教师也有类似的情况,许多教师唯恐实践指导工作会影响其正常的教育教学,不情愿做这项工作。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评没有真正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致使许多教师不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指导工作。

3. 在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考评方面,我们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与制度,常常“凭感觉”行事。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在理论课程考评中,一般都有一些学生成绩不及格,但在实践类课程的考评中,一般没有学生不及格,而事实上并非所有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都达到了要求。

4.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资培养责任由高等院校独自承担,职前教师到中小学实习是高等院校与中小学联系的唯一途径,但仅局限于“联系”而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虽然许多高等院校与部分中小学也签订了相关协议,将一些中小学列为实习基地,但没有专人负责,也没有建立起经常联系的长效机制,基地学校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仍然呈现松散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我们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问题,没有为职前教师习得实践性知识提供充分的支持性条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专任教师,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没有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致使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欠缺、工作适应期延长。

二、中学学生对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调查及分析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西南大学附中高一年级学生

重庆市第一中学(大学城)高一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

调查中以问卷法为主,主要涉及了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数学教学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要求。

调查分析结果

第一题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具备全面、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毋庸置疑的,课堂中,除了抓住要点和理解概念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能把握难度恰到好处,擅长创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则并不是主要的,对于老师自身,学生希望自己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正派的人并且能与学生轻松沟通,相互尊重,乐于帮助指导每个学生。

第二题调查结果分析:数学一直以来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门很困难的学科,对于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数学成绩这一观点,很多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数学中不可缺的方法,并不是只要练量的题就可以提高数学成绩,数学作业量太大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布置作业应当挑重点、适量,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三题调查结果分析:关于老师下课拖堂问题,两所学校的学生态度相差不大,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讲完课时中未讲完的题目,而我们则认为上课把握时间也是教师业务素质能力的体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拖堂的现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休息好。

第四题调查结果分析:谈到了中学数学教师是否需要是数理化的全才,绝大部分同学相当敬佩这种老师,我们知道数理化这三门学科是相通的,了解物理和化学方面常识也非常必要,重要的是当学生开始敬佩你时,你就更容易开展各项工作,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并非强硬的需要数学老师懂得其他科目的知识,部分同学认为数学老师只要教好数学这门课就可以了。

第五题调查结果分析: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普遍出现在课堂上,虽然各个选项比例区分不是很大,但我们从结果可知,更多的学生则认为在课堂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则是最为主要的,多媒体作为讲课的辅助工具,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便利,同时它也有本身的一些制约,只要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就能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不会有速度太快而不能有效理解的问题出现。

第六题调查结果分析:以往的课堂往往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就沦为学习的机器,因此很多学生偏好于启发式教学,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问题设计得好,提得发人深省,问在点子上,问到要害又疑之成理、信之有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不过他们也表示不要一味地追求启发式教学,各自参半比较好。

第七题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于教师采用简单、粗暴、压制的办法对待学生这种现象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由此可见,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数学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热情、耐心地指导他们学好数学,他们对于用“简单、粗暴、压制”的态度,扼杀他们学习热情和创造性精神表示不满。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数学教学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提高自己,以便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三、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途径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处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阶段的职前教师培养,其对象虽尚未从教,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培养,不但对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益,对其成为合格教师也是必不可缺的。那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途径。

(一)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1. 教育教学实习是催生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环节。教育教学实习使准教师超前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习中,他们成为很好的参与者,能够实践他们在大学课本中没有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真实的活动,将实习生放在教学真实的场景中,他们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在这里,真正和学生接触,使教育教学实习成为催生准教师很好成长的重要途径。

2. 在大学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各师范院校把教育实践时间纳入了教学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讲课实践活动,有指导地对师范生进行备课、小组讲评、大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模拟教学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职前教师训练,在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当中感受不同的上课模式,磨炼做教师的意志,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准确分析自己的教学素质,明确提高自己教学素质方向,逐步内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进而习得实践性知识。

3. 在“家教活动”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家教活动”是大学生开展勤工俭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缺乏学校的组织与指导而变为学生的自发行为,这一活动对培养“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良好的课程资源,通过大学生与学生课程的辅导,能尽快熟悉中学教材的内容,和同学间畅谈活动的体会分析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活动效果,为更快熟悉中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案例教学”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总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具有非常明显的案例性。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同样也是促使师范生快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中穿插案例的做法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性知识。

(三)在教师基本功练习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高校对准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作了深化教学改革,把教师基本功的练习作为提高师资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所以,准教师应加强老师的基本功培养,如加强黑板粉笔字,钢笔字的练习,加强表达能力的练习,加强对课堂控制力的练习。同学间应做到及时总结和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以保证准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有效实施和目标达成。

(四)在各门课程的学习实践中习得实践性知识

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或缺乏实践性经验的数学教师常常感到在大学学习的各门功课之间联系不大,不能整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知识,特别是与中小学的数学教学的关系不大,因此,应加强高校课程和中学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联系非常重要,师范院校已开设中学教育,竞赛等课程,准教师应加强各门课的联系,整合相关知识,从而在对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的整合过程中习得实践性知识。

(五)通过专家型教师的经验传授获得实践性知识

学校为了给准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增设了诸如请中学骨干教师到大学课堂讲课,教学叙事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平台,鼓励准教师主动去听名师讲课以及与其探讨,剖析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真实想法,彰显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引发其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思考,在交流与对话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瑞. 教师实践知识的延展地:课程评价[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

[2] 王传金,王林. 论准教师实践知识的习得[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经济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及内涵

1.1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3%,为调查所列12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位,比排列在第1位的“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和第2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低15.3%和7.9%。20世纪末,我国4.6亿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有1亿多,占22.7%,小学文化程度2亿多人,占45.5%。1960 年以前, 法国农民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总数的15%。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青年农民已有60%以上具有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的水平。

1.2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对于农民科学素质,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华指出6种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识;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中期、远期的发展意识;既要考虑本户、本村发展,也要照顾周边农户和地区发展的意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意识。要提高6种能力,即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的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组织、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就业、城市生存的能力。

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经济学思考

2.1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成本分析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受政府、农民、企业三方理性的选择性博弈制约。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间接成本在增大,而且农民对间接成本认识不足。从农民的角度来看,间接成本表现为外部的推力成本。

2.1.1制度成本

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功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但是,土地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

2.1.2技术转移成本

在市场化中,农民自然而然成为农业技术需求主体。由于农民素质偏低、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经营风险过高等原因导致农民对农业科技产品应用成本增大、投资效益不明显。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比较效益低,客观上造成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

2.1.3规模约束成本

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近十几年的追踪调查表明,分户承包经营以来,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在逐步缩小。一方面是产值成本增高,另一方面又是成本收益率下降。

2.1.4产业转移成本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成本支出和生活费支出都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但是发达地区更高的务工收入在弥补了较高的成本支出后仍然较之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较高的务工纯收入。产业转移成本的增大客观上对农民科学素质提高产生了挤出效应。

2.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直接成本

2.2.1教育成本

农民自身教育的低成本投入,没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低投入-低产出-低就业机会-低收入,形成了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的恶性循环。农民直接支出的教育成本的受益主体是处于初高中阶段和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青年。

2.2.2科技投入成本

农民科技投入成本情况差异较大,由于智力投资跟不上物质投资的需要,农业设施、设备、生产资料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导致无效劳动增加,产投比失衡,增大了成本,降低了收入。

2.2.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隐性成本

这里提出的隐性成本是指影响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心理、态度、行为改变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往往变现为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时滞性。隐性成本主要有心理成本、时间成本、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成本。

2.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效益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直接表现为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等,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和标准化、新农村建设等许多现实问题都依赖于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教育和培训是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形式。

2.3.1教育的产出效益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教育投入效益十分显著。“教育投资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

2.3.2培训的产出效益

农业部门调研表明,农民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增加收入2.13亿元,人均年增收496元。金湖县通过培训让制种农户掌握了制种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加强技术管理,实现亩均纯收入924.4元,户均收入10345元,比常规稻种每亩多收入600元左右。教育的受益群体大,覆盖范围广。培训的受益群体小,覆盖范围窄。

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3.1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

农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后备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在87岁的老教育家方明看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农民培训应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村组干部等三大对象作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农村村组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市场经济和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先行者。

3.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就业问题,形成有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职业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手段,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体。

3.3高度重视组织开发

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强化为农村服务的功能。在做好科技入户工程的同时,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入村工作、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入村工作、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入村工作。以基层政府为主组织开发,根本的思路是垫补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盲区。教育培训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但是解决不了社会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5

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在农村环境教育和农村环境改善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但因大学生涉及此领域起步较晚,一些教育机构本身在环境教育的专业性和持续性方面存在问题,并且缺乏一套可供参考、内容相对固定和全面的环境教育材料,造成农村居民不能得到持续、固定的环境教育,因而使他们的环境意识难以得到持续、有效的改善[1-3]。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条件为农村环境教育服务,为改善农村环境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4-6]。

1岑溪市大业镇部分农村环境现状

在寒假期间,笔者对大业镇周边地区的农村环境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家庭组成、农村环境教育情况、农民的环境意识、农民的环境理解能力以及农村的环境现状。调查表明:农民生活状况一般,日常生活的需求基本能得到解决,大部分时间在日常耕作;留守农村的基本只有老人和儿童,青年以及有劳动能力的中年人都已外出务工。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1.1农村生活废弃物污染严重

农村生活垃圾及废物的污染主要包括菜叶、废塑料、废纸、碎玻璃、废纤维、废电池、废金属、废衣物、生活废水、煤灰煤渣、蛋壳和废弃食品等。这些农村生活污染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土壤、地下水、大气受到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严重后果[7-9]。

1.2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大多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缺乏相应的配套耕地消纳其产生的畜禽粪便,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农牧脱节状况,污染现象较严重。

1.3乡镇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大业镇的乡镇企业增长迅速,但环境保护步伐跟不上,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也逐年增加,并成为危害性最大的环境污染之一。乡镇企业的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接近甚至超过所有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50%。

1.4化肥农药污染

过量及不科学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使土壤肥力下降、板结,加深盐碱地土壤的盐碱化、地面水体富营养化等后果。氮肥的氨挥发及氮氧化物的释放,可导致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现象。农药的污染同样严重,施用的农药除10%~20%附着于作物表面,其余的则散落于地面和空气中,造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还可因风吹雨淋而污染水源。农药在土壤中发生化学、光化学和生物降解作用,残留量逐渐减少。但是在一些化学变化中,一些污染物又形成新的有毒物质,土壤又受到二次污染,导致耕地质量逐年降低。

2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环境保护教育效果宣传力度不足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已经逐渐展开,形式各不相同,有板报、宣传画、会议等,但是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在大部分乡村没有收到效果,后续工作不足,农民的环境意识得不到巩固,仅仅进行宣传而没有指导他们实施各项措施,无法有效改善当地环境。农村普遍存在垃圾乱扔的现象,虽然村庄响应号召修建了集中堆放垃圾的垃圾池,但是村庄无力支付垃圾车的运输费用,导致垃圾池里废物堆积如山,成为新污染源[10-12]。

2.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足,投入不大,后续工作跟不上。宣教工作主要停留在一般口头或文字的宣传和教育如何保护周围的环境,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以致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对环境宣传的理解不够等。各级政府下发了有关环境教育宣传的文件,但多数文件基本都没有站在农民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内容有些脱离实际。农民和宣传者之间的双向选择难以真正实现,不少激励措施在土地所有制的限制和市场的作用下难以兑现和继续实施。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是区域性、分散性和差异性,一些政策文件都脱离了对这些特征的理解。

3大学生在农村环境改善中的作用

3.1大学生在农村环境改善中的工作内容

3.1.1辅助工作。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也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也可以参与到环保局与检测站的工作中,如化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工作,环境专业学生的可以参与采样等,降低各环境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1.2信息员工作。前期对要进行环境宣教的农村进行调查,包括对当地环保机构的资料查询,对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做调查记录,呈交环保局后由环保局制订适合当地的环境宣教计划。后期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经进行环境宣教的农村地区进行探访,调查环境宣教的结果,并进一步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向政府、环保局等及时汇报情况,并做调查记录。

3.1.3做环保志愿者。每次到农村中进行宣教的时候为村民解答简单的环境问题。学习农业知识的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向村民传授适宜的生态养殖技术与科学耕种方法,并进行现场传授。如有条件可在当地开设试验田,方便村民学习。

3.1.4监督工作。大学生可以参与环保监督工作,监督后期为农村建设工作,避免农村环境宣教过程中带来的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3.2环境宣教注意的问题

例如,广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地,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的传统习俗。大学生在进行宣教时一定要尊重民俗,各项工作都必须给传统民俗让位。在与村民交流时尽量使用当地语言,以较快地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方便工作。要热情、真诚地为农民服务。环境宣教人员应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注意自身的言语举止对农民的示范作用,由此可给村民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环境宣教的所有人员要明确目的,以达到预期效果。

4结语

大学生是主要的活动群体,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人数庞大,将在农村环境教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的有限能力是环境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环境教育制度是可行的,但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目标的制订以及完整的宣教体系。在尚未建立健全的农村环境教育体制的情况下,真正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农村的发展特点,指定和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农村环境教育。每次宣教后的后续工作更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因而大学生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业产值。

5参考文献

[1] 纳成仓.对青海省大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的认识[J].青海环境,2011,21(3):136-138.

[2] 马焕鹏.浑江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3):12.

[3] 高洁.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16-120.

[4] 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68-70.

[5] 张宝根.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行为模型及其治理探究[J].农业考古,2010(3):210-212.

[6] 王文举,范合君,刘硕.“大学生村官”在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7):72-79.

[7] 杨红英,彭家新,杨志松.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村村大学生工程”的若干思考[J].今日民族,2009(6):57-59.

[8] 董大方.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N].协商新报,2006-12-05(B).

[9] 杨明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莫成“盲区”[J].中国建设信息,2008(20):36-37.

[10] 刘黎丹.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2009.

经济学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生物相容性;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引言

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种毒副作用较小,生物相容性比较好的具有特殊性能和特殊功能的一种医用材料,它对人的生命,组织器官是无害的。它的发展是以提升人类卫生健康水品,疾病治疗,医疗保健为目的一种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主要以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及生物金属材料和生物医学衍生材料为主。现如今生物医学而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科研领域。

一、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1、医用高分子材料

所谓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发展最好的领域,医用高分子材料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发展非常迅速,现如今医用高分子材料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性能量好,应用广泛的制成品。医用高分子材料有很大的便利之处是原材料比较容易获取,加工制成品比较简单,而且研究发现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的软组织部位,比如血管,呼吸道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这一特点使得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也可以因为其化学组成而被叫做生物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也是具有大部分生物医学材料共有的生物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医用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陶瓷材料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从性能上来讲,生物陶瓷材料与生物体具有高度亲和性,毒副作用非常小,也很少与生物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由于生物陶瓷材料的这些良好特性,近年来也逐渐被研究开发,现已经普遍受到关注。生物陶瓷材料可以分为惰性生物陶瓷和生物活性生物陶瓷。每类生物陶瓷材料都逐渐被广泛利用。

3、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金属材料顾名思义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因为这种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或者合金,它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此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抗疲劳特性。钛合金和钴合金就是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为人所熟知的医用类金属材料,另外还有不锈钢。它们三者常作为植入材料,主要运用于骨和牙等硬组织的替换。比较常用在临床上的是贵重金属例如金,银和铂,当然一些常见材料比如铁、镁及铜等都有应用于临床试验上,只是这些金属的生物特性不是很好,因此尚未受到专家认可。

4、生物医学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混合而成,比如现运用于临床的一些生物传感器就是由高分子材料结合生物高分子形成的。另外,人工骨头也可以有碳和钛复合而成。

5、生物医学衍生材料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是将生物组织进行特殊处理形成的,虽然它已经不具有生物活性,但是由于它有着天然生物相同的构型因而在人体修复和替换的过程中成功率比较高。

二、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现状

生物医学材料作为一项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现如今随着分子材料和人造器官的广泛使用,生物医学材料交叉着诸多学科成为创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材料的运用虽然在亚洲地区发展较快,但目前还主要在经济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现已逐步形成生物材料工业体系,创新材料制成产品比较多,每年的销售额也非常巨大,甚至可以达到药物市场的销售额。目前,主要的生物材料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工器官、人工关节、人工股骨头都是运用生物医学材料来替代的。

三、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材料作为新技术革命中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我国而言,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及卫生医疗状况需要改善的国情来讲,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行业创新的提升具有迫切需求。生物医学材料工业体系解决了众多疾病难题,促进了医疗水平和提高了疾病治疗成功率。现如今,国家已经充分认识生物医学材料的V大发展前景,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究、仿制到创新。在全区,如今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已经能够与汽车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比,销售市场和销售额大幅度扩增。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如此强大的经济竞争实力,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我国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不仅面临国内设施条件的制约,而且被发达国家的材料工业体系所发展的巨大市场所冲击着。我国争取在新技术革命中能够占一席之地,必须加大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从仿制到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迅速转化成产业成果,重点突破,追踪生物材料的前沿,形成竞争优势。在国家的重点关注和支持的情况下,生物医学材料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即将在中国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天白,胡汉杰.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5~98.

[2]冯凌云,陈晓明.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评价[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