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1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采用中医临床验案、图示、启发式提问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古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快速地建立中医思维方法,培养中医学表述方式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为中医学后期教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1 巧用验案 激发中医学习兴趣
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又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完善。根据学习的“先感知、后理解、再巩固、终运用”这一基本心理过程,中医的感性知识只能从临床中来获得,如传统中医学习的“家传”、“师授”等教学模式,就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医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1]。然而,现代中医高等院校的早期教学,采用的是西医院校的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纯理论的传统教学法,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基于目前中基课程的纯课堂教学设置,结合传统中医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采用中医临床验案教学,通过模拟临床,在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借养生案例设问。如时值冬令,家有一男性长辈,年届花甲,意欲进补人参(红参)。该老人患有宿疾(高血压),刻下头晕耳鸣时作,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时伴有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试问能进补否?留下悬念的同时,开始阴阳学说内容的展开,在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时,以上述案例为引子,来加深学生对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的理解,并运用阴阳学说来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后,学生往往能自行产生答案,即该老人系“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当滋阴潜阳,而红参性温味甘,属阳,故不宜补之。由此点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然也就能领会“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的意义所在。当然,案例教学的设计,应切合教学目标,力求浅显易懂,把握好恰当的教学时间。
2 借助图示 强化理性知识感知
中基课程以较强的理论性和叙述性为特点,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板书兼口述、以“经”释义等形式。然而,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原理以及具有独特思辨性的理论,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采用纯文字及文言性用语的教学形式,易产生单调、枯燥、生硬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使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掌握。故可借助多媒体等图示手段进行辅教。如在授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后,可借用太极阴阳图,对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涵义、意义,进行直观性阐释、小结;又如,在用阴阳学说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状态时,借用黑白柱状图,来表示在机体生理阈值范围内的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偏离阈值范围的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等病理状态,从而强化学生对阴阳学说理论的直观性感知。借助图示法可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使抽象枯燥、复杂难懂的理论变为具体、直观、形象、简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高度抽象、整体、动态、思辨的特性,不能单纯地用直观式图示教学来表达,因此,在设计图示教学时,须防止过于直观而影响理性认识的深入。
3 启发式教学 建立中医思维方法
教会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其后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2]。通过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问答形式,理顺授课内容中的逻辑轴线,是开启并建立中医思维方式的主要手段。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中医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自觉地运用比较、演绎、类比、司外揣内、试探和反证等中医具体思维方法。例如,在讲授藏象学说,阐述“藏”、“象”的字面含义及其基本概念后,提出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思考。又如在讲授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后,留下“试用中医诊察‘心主血脉’功能的方法,阐述藏与象之间关系”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教学互动,逐渐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从感知到理解、巩固,进而能自觉运用、分析,从而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 专题讨论 培养专业综述能力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式授课,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设置,中基本科教学中开设了讨论课,这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基讨论课中,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强化训练,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讨论专题:如人体津液代谢包括哪些生理过程?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用?等等。在引导学生主讲后,指导学生在解析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并将相关内容前后加以联系、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外,文言用语是中医学表述的最大特点,由于中基课程中大量的术语是直接沿用古代文献,如“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等,故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通过文字表象,掌握术语含义,从生理、病理角度把握深层的内涵外,还注重中医文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中医专业术语进行表述,使他们能够自觉、准确地运用中医的表述方法。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而中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是中医初学者的启蒙者,更是专业动力的激发者,合理地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于中基教学中,才能为中医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10-13.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2
在以上故事中有五个错误的观点,您找出来了吗?如果想考考自己,请在找出您认为的错误后,再与以下的答案作对照。
错误一:心情起伏大会导致肾虚。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正常人皆有之。如果当喜不喜,该怒不怒,仅仅为了保持心情的平稳而强行克制,有害情绪得不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反而有害健康。当然,凡事都要有个“度”,情绪的过激反应也可“内伤七情”:一则直接影响或损伤脏腑的功能,导致相应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二则主要表现为气机的逆乱,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持久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以造成人体脏腑功能的失调,甚至严重影响健康,而情绪起伏的大小与肾虚没有直接联系。
错误二:肾功能的慢性损伤容易导致肾虚。这是一种常识性错误,是把西医的“肾脏”、“肾功能损伤”与中医的“肾”、“肾虚”混为一谈。西医所讲的“肾脏”是人体最大的泌尿器官,“肾功能损伤”是某些临床疾病直接影响肾功能而导致的肾损害。在中医里,“肾”固然有脏器的概念,但它称之为“肾藏”,其功能主要是“受纳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的整个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又对骨骼和脑髓的生化,以及呼吸、听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显然与西医的“肾功能”风马牛不相及。至于“肾虚”,除了有阴、阳、精、气之虚的不同辨证要点外,其共性都属于肾的精气不足。
从肾脏疾病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肾虚是一切肾脏疾病发生的病理学基础之一,也是许多现代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因此,上述说法不仅混淆了中西医学的基本概念,而且因果倒置,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错误三:阴虚而阳衰,补肾必须先补肾阴虚。中医历来强调人体阴阳平衡,这才是健康的基础。阴虚者阳亢,往往是因为“虚火”造成了人体内物质的过分消耗而导致了阴气的不足,也就是“阳气”的偏亢,而不是所谓的“阳衰”。如果阴虚日久,难以支持人体的功能活动,才会发展到“阳衰”的程度,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所以,“阴虚而阳衰”的说法有失偏颇。至于补肾是否必须先补肾阴也当因人而异,如果病人表现为“肾阴虚”,那么先补肾阴是对的。如果病人表现为腰酸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频等肾阳虚症状,“先补肾阴”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此时,正确的方法是必须先补肾阳。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3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科学,对理论知识具有很高要求的同时,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相对枯燥简单,不但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某种程度上,还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循规蹈矩、惰于思考的习性。本校自2004年起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提出了建立“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理念,将三年级中医专业学生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习改为1年的床边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临床教学基地随师的同时,完成临床课程或部分临床课程的学习,自始至终全方位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培养[1]。针对这种始终围绕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结合中医外科学的自身教学特点,积极有效地探索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显得刻不容缓。
1树立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观念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作出科学判定的能力,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其治疗和诊断水平高低的标准[2]。
1.1逻辑思维能力是临床思维的核心
实践证明任何科学都是逻辑思维的具体应用,而基于朴素系统论的中医学则更加强调了一种通过对于临床表象进行客观描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推理归纳,以获取病机进而处方用药为目的的思维。正如张仲景在桂枝汤证坏病中所阐述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辨原则,当代中医学家则表述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其模型就是从纷繁的结果中去伪存真,归纳类比,推求病因,具有典型的“黑箱”特征,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当代高等中医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南。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外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一进行临床实践活动的基本思维能力,也是建立其他思维能力的基础。
1.2整体思维能力是现代医学进步的要求
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医整体观及其建立在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之上的临床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同源异构及普遍联系思维方法的具体表达,要求人们在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时,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诊疗技术的提高,中医外科不再只是“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整体思维的具体运用不能只强调局部病灶而忽略整体。实际上整体和局部是统一的,若干个局部的综合表现恰恰反映了疾病的整体情况,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再到局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理念才是现代中医整体思维的精髓,因此在制定决策时既要宏观地掌握疾病的内在原因以及对全身其他脏器的影响,又要突出人体个体差异的特点,强调扶正祛邪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
2强化床边教学综合多样化教学手段
床边教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于临床,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它改变了以往从书本到临床的旧教学模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参与,很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逻辑思维和系统分析的能力,有利于临床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1将PBL理念引入中医外科学的床边教学
通过近三年的在校课堂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理念,具备了一定的文献检索和自学能力,思想上也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开展床边教学结合PBL模式可使学生尽早从学生式的思维模式转向医生的思维模式,能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临床实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笔者发现在进行床边教学授课时,教师应事先讲授教材的总论及重点内容、基本概念作为过渡,介绍中医药在有关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外科的兴趣和信心;带领学生模拟住院医生参加各级临床医疗活动,熟悉医院的正常工作程序,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选择典型病例,如以肿块为线索确立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内状瘤、男子异常发育、乳腺癌等疾病模块,由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并向学生提供预习指导和预习资料;带领学生到病床旁,结合实际病例,以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代表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照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各疾病进行对比讨论,打破现有学科界限,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相关知识系统回炉,结合中医的四诊和辨证施治内容做出相应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措施,也可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专业教材等途径获得最佳解决方案及了解相关最新研究动态;最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陈述不同观点及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出总结,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和修正,突出重点,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使其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临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充分利用医院教学查房及专题讲座制度
结合医院三级医生查房制度,从教学角度出发,高标准、严要求,在查房中有准备有计划的体现正确的操作指导和临床分析,加深学生对“三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言传身教下,将学生的知识循序渐进的引向深入。同时,带教老师能在查房过程中动态检查学生熟悉了解病情的程度、技能操作及临床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学相长。坚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丰富拓宽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一般由科室高年资医师负责讲授,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内容涉及中医外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最新研究进展、学科发展动态等,讲座结束后大家一起就该问题及临床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组织参加讲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培养其主动了解掌握本专业前沿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p#分页标题#e#
2.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动静结合、视听相兼、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只要适当结合讲解,避免形式单一,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开展床边教学模式时,可组织学生观看“中医外科特色治疗”、“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等多媒体教学录像,生动、立体、逼真地向学生展示临床课程的特点,利于学生接受。同时,重视收集临床典型病例,不断积累大量丰富的图片、录像等教学素材资料,组建影像资料库,可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乃至病例讨论中加以分析运用。针对中医专业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存在的劣势,在临床带教时务必做到“放手不离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查体、换药、无菌操作、清创缝合、脓肿切开、药线引流等诊疗操作,锻炼学生的中医外科基本外治技能,培养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独立参与临床工作的信心,从而为最终的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握学生心理增强床边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学生初次接触临床时,大多带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在床边带教过程中,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临床问题参与真实环境的实践,体验作为一名医生的酸甜苦辣,带教老师的人格和习惯、带教的规范和质量,都会对他们生产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和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和感染学生,要求学生从思想上、仪表上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高尚的医德医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遵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原则。除此之外,学生对临床实践还存在特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恐惧心理、畏难心理、收获心理、耕耘心理、无所谓心理等。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掌握这些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不同的带教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才能尽快解除困扰,契合床边教学的初衷,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有恐惧心理、畏难心理的学生,带教老师可从积极配合的病例入手,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有耕耘心理、收获心理的学生,老师在带教中要应从易到难,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对有无所谓心理的学生,带教老师则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教育他们端正态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知音、益友、严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 心脑疾病;情志;中医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4-01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心脑疾病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真心痛、眩晕等范畴。古人认为,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脑为髓之海。心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1],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受损亦可涉及其它脏腑。《内径》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若情志变化剧烈,阴阳平衡失调,则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致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或加重病情。
本人从事中医护理工作多年,在临床护理中观察到,患心脑管疾病的病人,极易产生精神活动障碍,导致情志方面的失调。并且这类病人的各种症状都和血液循环方面的改变有关,尤其是心肌梗塞、高血压或神经官能症等。临床若治疗护理不当可使病情迅速加重而导致患者死亡。若能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并加以正确的中医情志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此举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就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情志护理的内涵
中医学说喜为心志,心主血脉,主神志,过喜则会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悲伤欲哭、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即中医里的“喜中”。情志护理是一种心理疗法,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减轻或消除一切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 情志护理的原则
2.1 开导 这是一种基本治疗方法,就是讲明道理,《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1]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产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给以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使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益于身体健康。要懂得以“和其喜怒、喜怒有度”的养生之道,引导病人自觉地解除烦恼和消除不良情绪,从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日康复。特别是对那些与情志变化有直接关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着重大的意义。
2.2 分析 就是主动针对病人的病情,讲清一些有关病人疑虑心理方面的医学知识,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原因,发展及转归,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紧张情绪和一切思想顾虑,深入浅出地讲明情志因素致病与治病两方面的作用,使患者懂得“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道理而主动配合治疗。《素问・汤液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合,故病不可愈。”主张治疗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内在的治疗作用。
2.3 暗示 暗示疗法在临床运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尤为突出,故我们不容忽视。近几年来,有的心理医生应用“安慰剂效应”[3]治疗某些精神性疾病,取得好的效果。所谓的“安慰剂效应”指在临床实验中,人们以为自己服用了具有某种疗效的新药,或者接受了某种治疗手术,之后产生了疗效反应,但其实那些“治疗”都是假的。安慰剂效应是信念或者心理暗示对生理的影响,可以治愈疾病,也可以导致病,因为一般患者对疾病的治愈心理非常强烈,对一切与其疾病有关的刺激物非常敏感,因而也极易被暗示。医疗文献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果患者被误诊,被医生错误的告知“只能再活几个月”,果然在几个月内患者死去,而尸检结果显示这种过早的死亡无法用误诊的疾病来解释。有人调查了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一些人认为直接“死定了”,另一些人只是对死亡过分担心,结果手术后前者几乎都死了。在著名的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一些自以为容易得心脏病的女性比不相信自己会得心脏病的女性死亡率高4倍,她们的饮食、血压、胆固醇、家族遗传史等心脏病危险因素基本相当,只不过是前者相信了暗示。暗示心理人皆有之,且患病病人尤为明显,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往往应用一些暗示的方法。如:采用古人吐“虫”泻“疽”刺“虫”式疗法可消除患者疑虑,使病渐转愈,身体逐渐康复。
2.4 安慰 就是给病人以宽心和安心,病人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如果通过各种形式给以精神上的安慰,则有利于病人康复。一位患病的病人,不管意志多么坚强,一旦患病后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碎,因而再心宽量大,乐观豁达的病人,也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鼓励。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易狂躁、心悸、失眠等,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应该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即要做到“怡情放怀,可愈此病”又要做到实事求是,说明治疗的难易,克服病人的急躁和忧虑抑郁的心情,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安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5 移情 就是利用语言或行为,通过和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态,将病人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它方面,以使患者减轻思想包袱,使其逐渐痊愈。
2.6 适应 中医非常重视情志相制,即以情治情,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中医以情治情的心理治疗,可通过一定的形式,解除病人因对某些问题过于敏感所产生的精神紧张症,必须针对病情采取以情治情的方法,引导病人解除忧虑,以达到治疗目的。
3 情志护理的方法
3.1 热情诚恳、全面照顾 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新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
3.2 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
3.2.1 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
3.2.2 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2.3 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新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志。
3.2.4 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
总之,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受情志等诸因素影响,所以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的情志状态,分析其心理病机,有计划地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改变患者不良的心态,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尤其对因七情所伤而致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便秘;阳虚证;辨体
Abstract:Yang constipation generally longer course, there is the new hair Yang Permit. In its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to be based on the existing disease symptoms and signs identifying diseases, differentiation,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physical disease occurs in developing the role; In actual treatment, we combine the "syndrom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physical identification, both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proper treatment,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Constipation;Yang deficiency;Distinctions
体质是先天形成的,定型于后天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的特性[1]。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体质的基本概念、形成、类型特征,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影响的学说[2]。并以此学说指导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如“酒客”“尊荣人”等含有体质意义的名词的记载,并十分重视体质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关系,以体质学说理论指导临床辨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调理体质不仅可以养生保健治未病,还可以在慢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病同人异论》中记载的: “天下有同此一病,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此病同而人异也”。这句话就强调了辨体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体质的形成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生命特征,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3]。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虚证又有阳虚与阴虚之不同,本文以阳虚便秘为例讲述辨体疗法的应用。
阳虚便秘一病,无论新发或日久,证候类型与体质类型难免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已经辨证属阳虚型便秘,但患者体质类型为气郁质或血瘀质等非虚性体质,若单用补阳法,则难获良效,而在常规补阳法治疗中加入调理体质的方法,并与辨病、辨证有机结合,每每取得较好疗效,下文将对治疗阳虚型便秘出现不同体质情况时的用药加以详述。
阳虚便秘患者主症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s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基本治则:温阳通便;以济川煎为代表方加减进行治疗[4]。
1 阳虚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阳虚质,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一致,在常规治疗阳虚证的同时加入调理阳虚体质的药物以改善体质状况,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可选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等[5]。临床中发现加入羊藿、紫河车、续断等补阳药效果亦较好,另外可适当加入养阴药以“阴中求阳”。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治疗阳虚证的用药和调理阳虚体质的用药有雷同,但出发点是不同的,体质类型和证候类型本身有质的区别,体质类型是非疾病状态下的正常体质与病理体质,其形成因素有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社会因素等,它的形成过程缓慢但相对稳定,且长期存在,表现与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中,反映的是机体整体状态的特质特性,可见于多种疾病与证候;而证候是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病理特征,是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类型,多由致病因子的作用而形成,它的形成时间短暂、演变较快、短期存在,表现于疾病过程,随病而来,病愈而消,反映的是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病理特征,仅见于疾病证候的自身范围[6]。
2 阴虚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阴虚质,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不一致,说明患者长期处于阴虚体质状态,而此时仅有阳虚证的表现,说明长期的阴虚体质状态已经对机体内的某一脏腑引起了损伤,其他脏腑有可能已经处于损伤状态但尚未有临床表现,故此时在滋补肾阳的同时应兼顾阴虚体质的内在,根据王琦教授调理阴虚体质的原则[7]:①滋阴与清热并用:阴虚易生内热,滋阴同时注意清热。取其清热亦可存阴之意。②保血、养血即可生津:在调治阴虚的同时,注意结合填精、养血、滋阴的方药。③养阴兼顾健脾理气:滋阴药多性柔而腻,久服易伤脾阳,容易引起胃纳呆滞,腹胀腹泻等。临床上常加入沙参、麦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生地、陈皮、木香、内金、神曲等药。
3 气虚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气虚质,气为阳,长期气虚体质状态会导致阳虚体质的形成,进而加重阳虚证的表现,所以在常规补肾阳治疗便秘的同时加入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调理气虚体质的药物[5],有助提高疗效,补气药性多偏热,易伤阴,故应用时要视病情加减,又“肾为气之根”,可稍加补肾纳气之品,如蛤蚧、菟丝子、核桃、五味子等,临床效果较佳。
4 痰湿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痰湿质,在补阳药应用的同时可加入祛痰化湿的药物,如半夏、瓜蒌、厚朴等,脾为生痰之源,故又可加入健脾理气之药,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砂仁、陈皮等,但用药时需注意化湿药多有伤阴之弊,需谨慎或减少用量。
5 湿热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湿热质,根据王琦教授常用调理湿热质的方药可选择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龙胆草、当归、茵陈、大黄、羌活、苦参、地骨皮、贝母、茯苓、泽泻等[5];临床治疗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加入如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等效果亦佳,湿热表现明显者可酌情加入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力重者药,但须注意苦寒或可伤阳,故此时就应适当增大补阳药的力度或减小化湿药药量以中和苦寒药之伤阳。
6 血瘀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血瘀质,便秘日久,因虚致瘀,阳虚证与血瘀体质常同时存在,故养阳的同时加入调理血瘀质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当归、川芎、丹皮、茜草、蒲黄、丹参、山楂等[5]。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调理血瘀质的同时适当加入行气药疗效更佳,临床中常选择元胡、陈皮、木香、枳壳、香附等,有助于提高疗效。
7 气郁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气郁质,说明便秘日久,患者情志不遂,其本身已经对疾病产生恐惧或忧虑,故而此时在补阳治疗便秘的同时,更应该积极的改善其气郁体质的状态以提高疗效,临床中常加入一些具有行气、舒缓情志、开郁的药物如柴胡、香附、郁金、百合、陈皮、木香、玫瑰花、佛手、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等,每每效佳。气郁质者以“气郁”为先导,常可兼血郁、痰郁、食郁等,故兼血郁者可加丹参、桃仁;兼痰郁者可加半夏、竹茹;兼食郁者可加神曲、山楂[5]。
8 特禀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特禀质,说明患者本身可能就长期处于一种容易过敏的状态,这种体质给患者心理及身体都带来极大的不便,鉴于疾病本身就可能缠绵难愈,此时就应该更加注意体质的状况并加以防范,可加入一些现代研究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如紫苏子、辛夷、姜黄、麻黄、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苦参、丹皮、生地、蝉蜕、苍耳子、黄芩等[8]。
9 平和体质
患者体质辨识结果为平和质,则以常规辨证论治补阳法为主进行治疗,可适当使用扶正之品,但不应过于强调进补。
以上就是根据“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强调治病时不可孤立的看待病证,还要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在重视整体观念的同时也重视个体差异,强调个体差异。因体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且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是治疗的重要依据,按体质论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所在,体质又有强弱之分、寒热之别,因此,结合体质而辨证论治势在必行,临床中治疗阳虚便秘疾病本身时,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加以辨体,加入体质调理,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也只有善于运用“因人制宜”,加强辨体疗法的应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佳,李其忠.中医体质理论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2,01:52-55.
[2]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02:6-15.
[3]刘伟锋,蒋玉萍,黄永光,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4,01:51-52.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6.
[5]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4-336.
[6]王琦,高京宏.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及临床创新思维[J].中医药学刊,2005,03:389-392.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范文6
生物医学工程(Bio毗dieazEngineering)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学科,从技术角度肴,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其形成与发展的模式墓本上可归纳为: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物理、化学以及技术科学中新的技术、原理、方法应用于研制医疗装!、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的物理、化学方法和工程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医学,医用产品越来越多.在工程学(含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的同时,生命科学也在迅猛发展,近年来迅速兴起的生物技术对给生物医学以极大的推动,将产生分子医学.因此我们对理工学科与生命科学交叉结合而产生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必须有新的认识.美国学者指出,新的生物医学工程定义是:“生物工程学结合物理学、化学或数学和工程学原理,从事生物学、医学、行为学或卫生学的研究;提出基本概念,产生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的知识,诱发创新的生物学制品、材料、加工方法、植入物、器械和信息学方法,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病人康复,改菩卫生状况等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生物医学工程学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工程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结合,也包括所有其他学科和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结合;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相应理论方法与生物医学中人体结构功能的交叉结合,而且要考虑工程技术的相应理论方法与生物技术的交叉结合.因此,我们引用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有关名词命名专家组最近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定义:焦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结合物理学、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厚理,从事生物学、医学、行为学或卫生学的研究;提出墓本概念,产生从分子水平到导官水平的知识,开发创新的生物学制品、材料、加工方法、植入物、导械和信,’.学方法,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病人康复,改善卫生状况等目的.”
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类型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理、工学科和生物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与其他诸如材料、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并在不断发展之中.根据学科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因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我国仅设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
1.信息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InformationTeehno一osyBiomediealEngsneering:IT一明E.)其知识体系的组成特点是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知识为主线,以生物医学方面相应的领域为交叉、结合对象,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2.材料技术型生物医学x程伽aterialTeehnologyBiomedicalEngineering:盯一翎E)其知识体系包含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力学、化学、生物化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墓本知识,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包含新近发展起来的组织工程.
3.生物技术型生物医学工程(BiologiealTeehnologyBiomedicalEngineering,BT一BME)在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生物技术,使得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结合.美国实验生理学学会联合会(F^SEB)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分析是“分子医学将在2020年成为人类健康的基础.分子医学的实践将包括新的预防方法、新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方法将直接针对造成疾病的分子、细胞或生理缺陷.这些新医学方法的墓础将是精确的和无创的成像及诊断技术,……”,这充分说明了在新的时期,生物医学工程必然和分子水平的诊疗技术交叉结合,也就是说生物医学工程必然和生物技术交叉结合,因此必然会产生生物技术型的生物医学工程.其知识体系包含数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等.
4.生物医学研究型的生物医学工程(BiologiealMediealstudyBi二。dicalEngineeringBMS一BME)由生物医学工程的定义和它的研究内容知道,我们要为深入研究生命过程的规律,揭示生命的本质.因此这类学科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在于应用,而在于用目前的一切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技术以某一生命过程为研究对象.所需的是所有理工科、生物学、医学、哲学知识的交叉融合.
5.医疗器械产业型的生物医学工程伽ediealDevieesBIOfnedicalEngineering:MD一BME)生物医学工程所有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各种不同的产品服务于社会,在各种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中,医疗器械(含各种医疗仪器、医疗设备和耗材等)产品占有很大比t.要过渡到产品必须有由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度的研究阶段,就会形成产业型的生物医学工程.其知识体系包含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生物医学的基本知识、管理学、市场经营等.以往我国医疗界械产业化的发展较发达国家滞后,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力t相对薄弱,因此一方面应该在医疗界械的公司强化这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的交叉结合.科研成果的产品化研究在医疗界械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6.在医院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一临床工程随若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对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所居的地位更为明显.医疗机构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快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进程中,生物医学工程的分支学科一一临床工程已成为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工程师、医生和护士共同构成现代化医院的三大支柱川.临床工程在医院中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问翅.临床工程的定义:前面讲过生物医学工程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学科,它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从纵向看,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组成除了研究开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在医院中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的所有成果---一临床工程,临床工程则是为了利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将现代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新技术和成果安全、可东地应用到临床,以提高医疗水平为目的的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分支.那么,什么是临床工程呢?目前,一般认为在医院中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就是临床工程,我们认为,在医院中所有为了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的工作都应该属于临床工程的范畴.在医院临床工程墓本上由五大部分组成:一是以医疗设备的全程技术管理为主,解决医院装备现代化中技术、设备、质t保证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包含了医院中的设备工程和设备管理工程;二是医疗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一Hls(HospitalInfor.tionsystem)系统:使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采集、存储、处理、传翰和翰出门诊、住院息者医护和管理信息,包括临床辅助科室的信息,形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商医院工作质t和效益;三是和影像存档和通讯--一P^cS(Pict盯e^r。hi,ing.eo二unie。tson:system,):是医院用于管理医疗设备如CT,MR等产生的医学图像的信息系统;四是远程医疗网络系统等:远程医疗就是利用电子通讯网络以电子信号来传递有关医学诊断、治疗、护理、咨询及教育等的信息及数据,其即可以为偏远地区的息者提供医疗服务,也可以作为医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五是参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例如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虚拟手术、理疗和康复等等.临床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必要环节,又具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前者的发展,也要重视后者的发展,在医院中更应将后者放在发展的重要的地位.
三.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棍况
科学与学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学自身的规律决定学科的规律,科学发展决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当然,学科的建设反过来形响科学的发展.随若人们对健康的关心程度的增加,医学上疾病分析、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仪器设备逐年增多.因此,在教学科研单位需要有研究人的生命的物理原理、控制过程和研究新的检测、监测生理、生化物理指标的原理、方法、仪器设备;在工业部门,需有设计、制造适于医护人员操作和人事科医学要求的仪器设备的工程师.在医院里,需有掌握医学设备的均t和维修以及培训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员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有一个系统地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师的教育计划.生物医学工程师要用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生命科学上的难题,因此,要求有一些涉及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训练,使得学生既要性得工程原理,又要了解如何应用知识来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上的问题.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在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趋向于培养博士水平的高级人员.后来由于注意到实际应用,产生了硕士和学士水平的教学计划.
1.国外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情况
目前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学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系,仅美国就可在Inter网上查到近百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主页.《共国新闻》及《世界报道》两媒体2002年联合公布的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佳研究生院的排名(根据设施、人员、研究成果引用系数等)前十名的学校。.设有叫S方向与BT的较多.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本科为附在我国,涉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早的是中专教育、大专教育(1,60年成立的北京商学院就有医疗器械系),真正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开始于70年代未,19,8年国家科委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组.从此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很快地发展起来.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己有近几十所高校建立有该专业,这些高校均系国内工科、理科、医学的著名院校.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墓本情况见表2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非常迅速,据不完全统计,52个院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有37个理工或综合大学,15个医科院校.
2.我国离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情况分析
(1).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国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共同点①学科发展迅速国内外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70年代、80年代迅速发展•国郎20世纪’0年代末,8。年代初仅有几所高校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短短二十年就发展到50个院校建立该专业.②从比较知名的重点院校开始形成辐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西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都是较早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都是我国著名的科研水平很高的大学,也是我国首批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在国外,很多大学招收研究生的数t超过本科生的数t,研究生的来源更强调从理工科或生物医学专业中选拔.在我国50多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有17个博士学科(14个也收本科,3个仅招收硕士、博士),6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长江学者学科,11个招收本科、硕士,8个院校仅招收硕士,U个院校招收本科、2个招收大专.这充分说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相比,生物医学工程科研占的比重更大.
3.我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国外的不同点(差距)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发展很快,如前所述建立本科教学的至少有35所院校,通过分析不难发现:①学科模式(研究方向)设!较少所有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都是以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与医学结合为目标,只有个别学校在培养目标中增加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方面的内容.本科教育的专业设!面比较集中在IT一明E,没有川S一SME,各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科研方向)基本以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医学成像、医学图象处理、医学仪器研究为主,部分涉及到分子电子学、分子光子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人工器官、组织工程等方向,只有少数大学比较集中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研究生培养的专业面比本科生的专面相对宽广.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搜盖面相比显得专业面过于窄.而国外的专业设t显然比我们有优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很多“生物移植、心血管电生理、脊健损伤研究、功能生物技术、心肺动脉、临床整形外科研究、临床整形外科研究、细胞影像、疼痛神经生理、分子及细胞生物、重组蛋白质表达、药物传输、.生物界面现象、生物热传递、麻挤研究、听觉研究、神经肌肉研究、神经系统分析、视觉研究”一的研究方向,在我国,这些研究方向都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的研究内容,而不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②以科研带动学科的特点不如国外突出我国本科教育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些没有科研方向的学校纷纷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③没有重视传统中医工程研究④生物医学交叉结合的程度我们不如国外,我们的叫E没有研究生命系统的就是个证明.
4.就业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师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主要就业单位是研究机构、公司和医院.研究机构可以是研究所或大学里的研究中心,他们从事设计和研制医院里所铸的很专门的新设备,也有一部分作为外科或生理研究组的成员参与复杂电子系统的选择使用,也可以研制新设备公司,可以是仪导及制药公司,他们参与新的医疗仪器以及医学及生物学研究用的仪器的研制和生产.他们能够决定一种新的设计是否有藉要,有梢路,能否满足各种要求并符合政府的法律规定,他们也可做为公司产品的推销及售后服务工作.在医院里,他们从事自动化、研制实验室用计算机,病人一一计算机的接口以及有关计算机软件.他们也可以在某一科室〔例如:内科、外科和临床实验室工作),也可以在医院里直接经管生物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他们是医院中工程情报的主要提供者,负贵所有仪器的使用、维修和采购的任务,研究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生物医学工程师亦参与许多国家研究计划,如在空间计划中设计遥测装I,生命维持系统,人一一机接口设备以及参与空问医学.他们也参与国防计划,环境研究,也可做为环境开发及污染、医院自动化方面的顾问等.
5.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继续教育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较完菩的学科体系,开设了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而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发展较慢,在国家成人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该专业.我校1,%年首次在全军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科升本科的函授教育,现已招收7届学员,深受全军各医疗单位技术人员的欢迎,目前地方许多医院有关技术人员也来信询问要求学习.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继续教育有着广泛的前景和开展空间.主要原因是:
(1).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各种诊疗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多,高新技术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参与,现代化医院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管理和诊疗水平.
(2).从医院实际看.医院医学工程科、信息科、放射科、放疗科、超声科和理疗科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业本科毕业的为数不多,大都是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毕业,知识结构和实际水平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必然有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提高的问题.
(3).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现代化医院的科技水平、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必须满足实际,若眼未来,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6.在医学院校内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科学,它要求有深厚工程墓础知识,学生的大部分时问都是在学习工程知识,因此,很容易认为在工科院校开设此专业有优势,在医学院校开设这个专业有很大困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医学院校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始时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工程葵础课教研室和实验室,,这样需要的经费、人员较多,起步比较困难,但只要具备了墓本条件,会有很多优势.
(1).生物医学工程是工程科学对医学的渗透,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了本专业以后,工程人员和医务人员思想上的沟通就比较方便,较能做到互相理解,这样就便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