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减轻;措施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多种科室中疾病类型较为丰富的科室之一,且该科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老年人占最大比例。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如此也直接加重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1]。本研究主要探讨减轻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主要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时随机抽取其他科室6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对象,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压力状况问卷调查。
1.2方法 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0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和60名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希望得到的改善措施等。②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近3年内的记录资料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从中了解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难题等,从中了解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大的主要根源。③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给予针对性的降压处理。同时对两组对象记性疗效评定。
1.3疗效评定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SAS(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分别评定两次,即采取减压措施之前和实施减压措施之后。评定的主要内容为对象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统计软件为SPSS13.0,计量平均值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比较大,相比于其他科室而言,这一科室的护理人员承受来自较多方面的工作压力了。压力来源总结起来主要有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为紧张、护理风险大等几个内容(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属于医院重要科室,每天接触的疾病类型非常多,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诊治对象的心血管内科工作量不断增加,给在其中工作的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在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心血管护理工作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后,笔者总结了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不断加重的几个原因:①工作量大:心血管内科收治大多是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需要长期给予重点护理的、生活比较难以自理的中老年患者。这些患者中很多人的反应都比较迟钝,比较难以很好的按照护理人员的要求和指导开展治疗工作。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仪器,所有的护理人员都需要了解所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很多时候护理人员还需要值夜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此繁重的工作量也直接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2]。②工作环境较为紧张: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有些患者需要日夜坚守,且病情突变现象非常多见,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精神紧张。③护理风险大: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患者一般病情都较为复杂且变化大,病情反复恶化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在着急的情况下就会将责任归咎到护理人员身上,认为护理人员护理不负责所致,如此直接导致护理人员被上级批评教育,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存在的这些护理压力,笔者人员减压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合作。即,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就应该友好的与患者交流。交流过程中尽量快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建立一种比较和谐的护患关系。②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医院应该认识到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并通过合理安排值班,争取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尽可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③医院为护理人员安排更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3]。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学会自我调整。比如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轻松的活动或者与友人、家人多交流,把抑郁和焦虑心理尽快消除掉。
综上所述,在实施减压措施后护理人员的抑郁和焦虑心理都得到明显改善,可见,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采取必要的减压措施非常重要和必要。
参考文献:
[1]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9(16):251-253.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2
1《导论》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1强调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间的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3]。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决定护理哲理的4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环境、健康和护理[4]。因此,《导论》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人、环境、健康和护理,并以此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进而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结构。
1.2倡导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过程自行发现所学习的内容。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态度,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重要的[5]。根据这一点,在《导论》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注重学习内部动机的激发。
2《导论》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2.1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哲理,然后以护理哲理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环境、健康和护理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分为四大主题。(1)人:包括“人是一个整体”、“人类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和“人的自我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的整体特征,把握人体需要的特点,做到“因人施护”。(2)健康:介绍“健康与疾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帮助护理对象促进、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和从疾病中得到康复。(3)环境:学习“护患关系与沟通”、“压力学说”,使学生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广泛联系,明确护患关系的性质、搞好护患关系的条件,掌握沟通的技巧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人产生的压力,使学生学会识别人对压力的身心反应,减少压力产生的影响。(4)护理:“护理程序”、“常用护理理论”、“健康教育”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整体护理能力。“循证护理”的介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指明了护理学的发展方向。护理伦理、护理与法作为自学内容,实现了护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
2.2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1)教学安排:《导论》课从第6学期调整到第3学期,使学生早期接触护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2)课堂教学:减少了单纯讲授,由原来的54学时,改变为36学时,增加了自学和讨论时间。如学习“护理与法”时,学生已学过法律常识,则要求学生在自学本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学的法律内容,写出有关护理与法的发言稿,在课堂上讨论,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人的基本需要”时,应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灵活。学习“人的成长与发展”时,采用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临床实践:学习《导论》期间,临床见习8学时。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学习“护患关系与沟通”和“护理程序”时,分别安排学生在临床情景下与病人沟通,学习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发现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的内在动力。
2.3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增加综合能力考核:将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理论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并各占总成绩的50%。能力考核的方法是由教师到临床选择病例,学生在特定的临床情景中收集、整理并分析资料,列出护理诊断,设定预期结果,选择最佳护理措施,写出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以评价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和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3
多媒体技术中医护理学教学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将图、文、声、像的内容编制成计算机软件而呈现给用户。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学科的内容在基础理论与现实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时如果只是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但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素材编制成课件来形象展示,从而可以更加形象的传递信息,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直观具体的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结合实际探讨了通过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来凸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医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
1.灌输式讲授过多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其也需要基本理论来支撑,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以理论为基础,熟记理论知识。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中医护理学内容枯燥而抽象,主要讲述的是与阴阳、五行等相关的哲学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方法来传授书本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记忆,教学中过多的使用灌输法,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适得其反。
2.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动脑、动手去实践,掌握不了临床实践问题也等于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看来,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很难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途径,其所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中,所学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很难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我国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多媒体,逐渐取代了之前的传统教学媒体。它将声、形融为一体,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动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学科内容抽象且难以理解,对于专科层次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只通过传统面授教学方法对于所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掌握的。为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实践积累能力,同时又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教、学生只听的非互动模式的缺陷,从而有助于加大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上课情况,来制作一款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软件,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置于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对阴阳、五行理论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制作形象化的PPT幻灯片,来直观的表现阴阳、五行理论,让学生可以从图片资料中真正认识、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录像展示中药的煎熬方法,让学生可以了解中药煎熬的全过程,这样让他们学起来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可以对于煎药的正确方法了如指掌。
2.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会在图片或影像的引导下尝试主动去了解中医护理知识及临床实践想象,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真正自我临床实践的画面。中医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应用学科,由于针灸、推拿、拔罐等护理技术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并不理想。而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会得到很好的融合,老师可以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利用多媒体将护理技术示范步骤直观的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准确掌握实践技能,并更好的使所学内容归纳、吸收,更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技能,对于学生日后临床实际操作及解决临床中医护理问题具有很好的帮助。
3.帮助学生记忆深刻
中医护理学有很多知识和问题是通过灌输式教学难以解决的,特别是课程重难点:如脉诊、经络、五行、临床各种常见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根本无法深刻记忆,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来教授学生,让学生在动感的学习环境中领会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阔学生认知领域。
4.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调控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节奏,解决学时问题。由于中医护理学所涉及的中医临床学科知识较多,老师在讲解中很难取舍,很多内容不能全部讲到,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作一些形象、逼真的课件,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化繁为简,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呈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形象感受,化难为易,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同时还是加快了他们学习进度,提高了老师的教学速度,解决学时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师的劳动,节省了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综合上述,传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凸显出中医护理学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控制教学节奏,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符合现代教育的普遍趋势。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代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封银曼,王玉华,张晓红.中医护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47-48.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4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哲理的形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与学的方法、评价过程这5个连续的过程。护理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在字面上理解卫生部制定的护理教育目标而简单地贯彻执行,还应是现代护理观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护理课程设置现状以及趋势等方面内容,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和对策,供我系和其他院校参考。
1研究背景
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使人们也希望在没有生病时得到健康指导,寻求健康保健的群体扩大,这样大大增加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和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原本已经不足的卫生资源更加紧张,同样也使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和扩展,对护理人才的数量、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教育也出现新情况。面临新任务。因此,要求护理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顺应社会的需求,其中护理课程设置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 国外现状 国际上护理教育的改革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总的来看,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和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本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并体现在综合课程体系中,这同医疗专业的分类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护理专业知识的内容都是按照护理程序组织的,在内容的确定方面,注重对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和尚未生病的人)的全面评估,评估侧重的是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对患者患病时的护理,还包括对尚未生病的、但有高危因素的人和家属的护理和教育;护理课程中均有较大比例的精神、心理卫生的内容,以及社区和家庭护理的内容。
2.2 国内现状 护理教育的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但国内一些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目标主要是掌握各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仍以疾病为中心,没有突出现代护理的观念。仍着眼于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课程体系陈旧,多数院校一直延用公共必修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技术的“老三段结构”;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医疗加护理,较少涉及人的心理、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的关怀性学科涉及更少,未能体现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也不能体现现代护理专业化特点;除此之外,中专到大专,大专到本科各层次的课程互不衔接,致使各层次毕业生的再提高教育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国内外课程设置特点
3.1 国外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理念: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美国护理协会联合会(从cN)对其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规定了标准,具体的课程教育计划由各护理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专业行为能力和概念框架自行规定。同时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2)课程设置目标:在护理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与蕴涵于专业基础教育中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其解决问题和评价事物的能力。(3)课程设置依据: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制定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有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关系性质的认识和定位)、毕业生的特色(各校都力求使自己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理论模式(美国中、南部学校一般都选择一种护理理论模式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东、西部往往是多种模式互补)和学校资源。(4)早在上世纪60年代,护理教育中就引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上世纪80年代就更为加强,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尤其强调加强对学生经济学、伦理学、计算机和判断力、管理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有关这方面的课程。(5)发达国家课程设置也随不同层次学制而侧重点不同。大专:着重基本护理技能、责任制护士的职能,毕业后获得准学士学位。本科:着重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着重学习护理理论和护理科研,毕业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6)多数护理学沿用传统与综合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但学科之间进行适当的综合。充分重视在护理课程设置中体现当前卫生保健的重点与护理实践的变化。(7)课程设置中除了体现各级护理教育课程的系统性,还根据专业需要、社会需求的改变及时开设特色的护理课程。如家庭护理课程、远程教育课程、跨文化课程、护理学发展史课程等,课程中反映时代的变化。(8)在课程设置上自成体系,体现护理学的特色。美国、韩国、泰国大多数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基本不按临床分科设置,而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人的生长发育阶段设置,与护理学的实践对象相吻合,例如,泰国的护理专业课程包括:精神护理、家庭护理与助产、意外事故与灾害护理、营养与健康、社区健康护理、护理职业发展趋势探讨等;韩国护理专业课程分为儿童护理学、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等。(9)课程发展趋势:在未来的10年里,美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卫生保健和教育改革、与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合作、学生毕业后所能取得的成就、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缺乏,护理教育者的年龄老化等,这就急需培养出一批稳定的、高层次的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护理人员和护理学专家,也使得课程设置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从侧重临床转向社区,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
3.2 国内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目标: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较为重视,但是,我们往往将总的目标定位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于如何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护理专业中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思维能力则缺乏具体目标和详细内容。我国的护理课程设置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往往强调传统的“双基”,较少意识到当代社会的需求及必须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2)课程设置依据:我国的课程设置的依据基本上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要求和基本一致的护理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当前有部分学校尝试用
国外护理理论模式构建课程。(3)课程理论体系、课程设置不完善:我国现有的高等护理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专业化),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护理实践涉及较多的人文学科、行为学科等内容方面显得较为贫乏。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学历教育(三年脱产大专、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等)设置的课程与中专教育重复内容较多,对帮助在职护士知识更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个人专业方面的课程教为缺乏。护理教育基本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4)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大多是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医疗学科设置课程,基础医学课在课程内容上沿用医学教育的内容体系而且比例较重(尤其是五年制本科教育),护理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内容组织基本上采用疾病加护理的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重形式,轻实质。(5)课程发展趋势: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来设置,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摆脱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使用性来设置课程,以适应护理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当缩减某些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增加社会、人文学科;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新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
4 建议
4.1 强化培养目标 根据对人、健康、环境、护理、教育、学习的概念来指导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学科界限,增强课程间联系。教材应紧随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体系,应用国外护理教材必须结合我国护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广泛推广应用,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课程的选择和组织应从培养目标出发而不是过分考虑原有学科的完整性。应根据培养目标,根据“整体和综合”的原则,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的重组,使之融合为新的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同时必须注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各个环节的一致性。
4.2 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护理课程安排应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注意处理好学科理论教学与临床、社区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增加专业课课间见习时数,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培养其探索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和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在社区实践中与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培养健康的心理及情绪。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sychiatric Nursing
LI Xiaolei
(Lianyunga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nurs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Methods: Choose the third grade80student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fter the research of theory and test, and made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self-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psychiatric nursing; application
精神科护理学是精神医学与护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学科,以护理心理学为导向,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护理学科。①由于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以及学科内容的抽象、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影响,精神科护理学是被老师认为难教、被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笔者从事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和教材编写多年,结合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情况,探索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之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8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分组前各组学生所学内容、教材与授课老师均相同,学生在之前从未接触过精神科护理学相关内容。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来源于真实情境或事件即精神病患者真实的疾病,案例多,选择范围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教学。
1.3 精神科护理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因为精神病的案例在临床上比较多,故在进行案例教学准备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疾病,结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合高职护理学生的案例应用于课堂。
在进行案例教学课前,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标记出自己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而且,老师针对所要讲述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经典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的前提。
上课中,讲述完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后,即可引入相关疾病的案例,鼓励学生们对疾病进行讨论,授课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对于讨论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同时引入所要讲述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对课前的案例进行讲解。
教学结束后,授课老师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设置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后能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1.4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立即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课的考试,考试成绩由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组成,主观题占50%,客观题占50%,所有题都按照统一标准来评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理论成绩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比较(SSD,分)
2.2 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有表2可看出实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
表2 实验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人,%)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这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基本技巧的一种教学模式。②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与乏味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通过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在精神科护理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摸索与学习,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较好提高自身应对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3.2 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对精神科疾病及护理的理解
精神科护理知识具有理论抽象、知识量大、内容繁杂以及交叉学科知识多的特点,④容易记忆也容易遗忘。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并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典型案例,从中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精神科疾病及护理,并学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案例教学也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有效组织,尤其是精神科的案例是需要精选出来并能说明问题的,因此所受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很难完全用于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毕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将案例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能在教学上产生最好的效果。
注释
① 吴黎明.精神科会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14.
② 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澳洲 护理学教育 比较 借鉴
澳洲的医学和护理学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促进健康、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教育,注意学生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专业设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一、澳洲的护理学教育体制
澳洲医学专业学制为六年,分为基础学科的教学(包括少量实习)、辅助临床学科的教学、临床实习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体时间分配各州有一定差别。各年级临床实习的特点和力度也有所不同:二年级每周有一天的临床实践,侧重了解诊疗的基本程序、询问病史及书写病历的方法等;三年级每周两个下午为临床实习时间,学习写病历、给病人做基本体检、利用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对简单疾病进行判断推理,参加内外科讲座、学习普通疾病的处理,每周写一份完整病历;四年级5周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包括临床、社区医学、病理学、临床药学、内科、外科,另外36周都在医院实习;五年级除3周的理论课、8周的社会实践外,有30周的内科、外科、远郊医学实习、急诊和监护等科室以的临床综合性实习;六年级学校不再管理,学生经过毕业后一年的轮转实习,即可取得医师资格。
澳洲的护理教育分为三种:有职业教育层次的Certificate 4证书,Diploma和Advanced Diploma,也有本科Bachelor,更高的研究生阶段的学历,如Graduate Certificate,Graduate Diploma,Master Degree,甚是P.H.D。凡是完成了12年的高中毕业证书,再经过护士学校的1~1.5年培训后,就可取得Nursing Diploma,其教育程度类似于中国的中专学历。获得了Nursing Diploma的人员可以在医院从事基础的护理工作,类似于中国的护理员,在澳大利亚称其为Enrolled Nurse(EN)。EN在医院里只能为病人做生活护理,而没有权力为病人进行药物治疗、抽血、更新护理计划等。他们的一切工作都在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的指导下进行,病人有了任何变化必须先向注册护士报告,由注册护士负责处理。
二、我国与澳洲护理学教育体制的比较
(一)教育理念。澳洲护理教育理念以科学认识论为哲学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并注重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及奋斗的精神与毅力。而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层面上。
(二)培养模式。澳洲护理教育较为重视对学生个性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强调实用性及满足社会急需,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将主要精力用在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忽视了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澳洲课程设置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其发展趋势为课程设置短程化,课程组织小型化。我国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课程体系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最后是医院实习。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澳洲的医学教育注意学生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专业设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我国教学中多注意知识的传授,不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注重师生的互动有交流,学生学习较被动,缺乏独立思考。
(五)评价体系。澳洲的教育评价对要求记忆及理解的知识多采用书面考试形式。对需要综合及分析的课程内容采用病例分析、实验报告分析、书写科技文章等形式进行综合考核。对学生的临床能力,采用在模拟标准病房进行考考核。我们目前的护理教育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多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多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
三、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一)更新教育理念。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及全面发展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人格。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跨学科、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多层次,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网络教育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并存。
(三)改革课程设置。完善专业结构,增加相应专业如社区护理专业、老年护理专业。
改革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专业课程侧重社区,侧重预防疾病,加强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及整合,实现课程的整体化。基础课程设置注重文化修养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四)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造性、开拓性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启发、讨论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能力方面,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