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科研知识及护理管理为最终目的[1],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关注的热点。沈宁等[2]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是临床护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能力。李小妹等[3]根据我国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的临床疾病护理人员培养目标,提出了应通过增加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和教学职能的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因此,我国护理人员的培养应以能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咨询、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人才,形成新时期下中医护理转型的开拓型力量。徐燕等[1]提出,护理人员教育为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李英等[4]提出,护理人员教育应成为医院及周边服务社区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军。

二、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发展贵州省中医护理事业的先决条件,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高经验的创新型人才,才是贵州省中医护理事业发展壮大的关键[5]。当前由于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理念起步较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

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内涵模糊,贵州省还未完全形成独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因此很难清楚的划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未能清晰明确的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中突显中医医护的特点,大多数的中医护理人才不能讲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工作中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工作诸多方面不能展现处中医护理区别于西医的特色与长处。

(二)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贵州省的护理教育起步较其他发达地区晚一些,因此贵州省在护理教育领域基本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护士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都直接借鉴或模仿西医护理教育体系。经调查发现,贵州省的护理教育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偏向于西化,且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现象,致使中医护理本科教育体系西化倾向严重。

(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突出

目前,贵州省现行的中医护理规范教学中没有能突出中医护理的专业特色,而只是简单的将中医培养体系简单的压缩成为中医护理的标准,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过于简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没有一套完整的阐述中医护理知识的专业体系。此外,课程设置较为重复,未能将中西医护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这不仅加重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导致了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组织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中医护理专业的专业特色。

三、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一)应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为发展趋势

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职业特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中医护理为特色,保证知识层次规格,培养基础知识宽、专业能力强、人文素养深、职业水平高的多元复合型人才,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按照人才规格满足社会的需要,组织满足学生就业的教学培训,使实用性与适应性并重,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型[6]。

(二)应以中医传承与护理技能培育为发展趋势

贵州省应在临床护理培养中围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结合当代先进西医诊疗护理技术,以“学习、思考、塑身、实践”为重点,将我国的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及中医护理理论通过深入的实践活动得到系统、全面的整理,开发出具有以贵州省为代表性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培养,开拓实践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医护理的过程中验证中医护理的专业独特性,传承中医护理的特色,以讲带干,在丰富学生中医护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主观兴趣意识,从而推动贵州省中医传承和护理技能培育的步伐。

(三)应以教学内容与执业能力融合为发展趋势

专业基础和理论技术体系的构建需要尊崇“强化知识、突出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满足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对中医护理人员实践能力的考核将成为下一步贵州省中医护理医师考核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强化教师对学员的培训引领作用,在日常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加入实践目标的考核机制,通过实践锻炼,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的操作流程,使实践能力培养常态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穿插、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并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探索实施“双证书”制度。

参考文献

[1] 徐燕,张广秀.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培训目标及实施.护士进修杂志,1997;12(10):15-16.

[2] 沈宁,顾询.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683-686.

[3] 李小妹,顾炜.优化本科护理课程结构的策略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18-121.

[4] 李英,万宏伟.改革护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建立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7-238.

[5] 范宇莹,赵士斌,郭盈.护理本科生就业满意度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0;24(5):1151一1153.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字】中专;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8-02

通过对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校中专生及在职护士对未来的护理事业的希冀,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对中专护理教育及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浅显的分析。

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1.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

从中专学校的学生生源来看,多数学生因在校成绩不理想,自己又无心学习,无奈之下而选择就读中专;也有一些贫富差异明显的偏远地区中的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境贫寒,大多数也不会选择继续考学,而是选择就读中专学校,以便尽早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从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如此一来,中专护生的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心里状态不稳定,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进入学校后,由于新鲜事物的诱惑和对未来的过分憧憬,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无法安心学习,有的甚至误入歧途。在跟踪调查我校09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这大大的暴露了中专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护理事业的发展隐患重重。中专护理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1]

1.2中专护理教育的潜在问题

1.2.1生源年龄小

中专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概在14―16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年龄较小,具有心里状态不稳定,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对老师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护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护理事业更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因此必须加强中专护理教育。

1.2.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护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伟大的事业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灵活性。从事护理工作避免不了的就是与人交流沟通,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个人修养、恰到好处的举止、稳重大方的仪表、张弛有度的处世能力的基本素质。而对一个护生的评判,不仅要通过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来考核,更要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提高综合素质要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抓起,虽然现在国内各中、高专学校已开展心理、政治、伦理、就业等方面的课程,确未见得有明显的效果。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应是喊空口号,要脚踏实地,在保证专业课、基础课正常开展的同时,增加这些学科的授课课时,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专业以外的内容,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提高护生护理水平的基础。

1.2.3师资力量不够权威

若要对中专护理教育进行改革,解决其存在的弊端,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蜕变、不停完善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中专护理教育中。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的引进高水准、高素质的权威的师资力量,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多学科间的融合。要想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首要问题就是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2.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现今,国家已对医院内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做出调整,但仍未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比例,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仍是我国紧缺人才专业之一。

2.1课程改革

从中专护理教育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来看,课程改革是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对现有的学科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专业、心理、政治、伦理、就业的实践课等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进而调整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实现以理论为基础,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2多方面考核

在过去的护理教育中,对护生的考核无非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固然有其特别的优点,但是现今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护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实则是帮助她们更好的提高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可通过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考评、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护生进行考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审核、自我审核和考核他人,让护生亲身参与考核过程的本身,了解各项考核的要求,以便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2]

2.3明确培养方向

近年来,涉外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新的护理形式已慢慢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新的护理发展趋势下,学校应该明确培养方向,让学生了解当下的形式,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4自我实现

在跟踪调查我校09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这种现象暴露了中专护生多半不安于现状,心高气傲、追求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心态,但是这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认为,作为教育者本身应该鼓励、支持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的深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更深层次的投入护理事业的发展当中,了解人类护理的发展的新趋势,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

3小结

通过对我校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中专护理教育日益发展、不断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其发展的进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更加明确,使得护理专业能够良性发展。[3]

参考文献:

[1]甄小鹃,徐淑秀,谢虹.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7-9.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3

1.师资团队结构及范围变化

对经济贸易本身而言,引致其影响的将会是教育、经济、文化等全方面和长远的。自从贸易城堡倒塌后,国外的许多企业群体流入中国,企业管理方面他们会用优厚的待遇、条件大量招收我国国际专业人才。在这种诱惑下,高校教师会有许多的就业机会和展现的空间,由此会导致我国大量人才流走。有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教师都去国外或者国内待遇好又能适合自己条件的学校。如何吸引招收人才,就要看学校是否有实力及发展前景。另一点,教师们如果不想在教育国际化的冲击下被舍弃,必须得让教师团队和能力调整以适应国际化教育对师资素养的要求。

2.生源的抢夺

以前,我国学生通过高考就可以上国内的大学,当然也有出国留学的不过占少数,这对当时国内生源的全面拥有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自人世后,国内面临的就是人才抢夺赛,那种理所当然的模式全部转变了。随着中国世道的发展,许多来自国外的学校及群体来中国招生办学校等,现在初中毕业就准备出国上学的占绝大部分。这样做肯定会流失一些杰出的人才。就拿前段时间在北京举办的首次“海外优秀科技大学推介”活动,国外40余大学来参加展览,3天的展示就有20000人咨询。这就足够证明上述所说的观点。

二、解决措施

总结第一部分可知入世之后,国内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多新型课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使高等教育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充满机遇与挑战。就国内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来讲,对当前发展的现状、日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格式都用过有良好的认识,进而采用相应对策。

1.目标培养

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在教育改革中起到知道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对其改革需要育观念。入世之后,对于培养高级护理人才来讲,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临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还要满足国际市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以国内医学的教育传统及本土文化为基础,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传统护理教育的束缚,在当前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创新,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扩大服务范围。

2.教师选拔与培训制度的完善

当前,国内教师的培训拥有完善的计划与组织。在法律的保障下,多以学历补偿进行培养。但是此类培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对教育技术以及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重点完善护理教师的选拔制度,提高教师聘任的要求,确保教师素质优良。此外,对于护理教师而言,应该提高福利待遇,完善教师晋级与培养制度,进而稳定护理教师的队伍。

3.课程设置创新改革

就高等护理教育来讲,其主要任务一直都是为国内的护理领域培养管理、临床等多种专业人才,使护理人员可以满足医院、学校的需求。但在现实中,护理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入世之后,护理人才流失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还出现了生源向国外流失的问题。所以对于国内护理来讲,想要求得更好的发展,就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将培养护理人才作为重点教学中作。除此之外,我国还应该以发达国家模式为基础,培养适合其模式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还应该吸收国外学生就读,从而拓宽国内护理教育在国际的影响力、凸显国际化教育办学的理念。因此,高等护理教育在日后的发展中,应对课程结构进行完善的改革。

4.提高英语在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6-01

前言

社区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历程、专业理念、服务内涵始终伴随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的发展。社区护理学在护理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护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在我国护理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后,重新审视和分析社区护理学的发展现状,融合国际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深入探究社区护理学的定位、学科内涵和服务外延,将有助于我们对护理学科定位的研究。

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形势为社区护理学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并且开始将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环节。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我国社区卫生事业转变服务模式开辟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动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我国医改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承担者;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落实者。当前在我国医改的进程中逐渐明确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向区域医疗中心及可能作为补充的中间体系转变,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必然应顺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和探索其发展领域。

目前,社区护理学在整个护理学科中的定位和专业内涵尚没有明确。在知识体系上,一部分是沿用国外的体系,另一部分就是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知识简单拼加,使得在高层次社区护理学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其次社区护理学与临床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与长期护理,社区护理学与预防医学等的区别与联系尚未得到细致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再者在面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过程中,社区护理学的发展如何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社区服务人群的需要,也是社区护理学定位所必须考虑的领域之一,也可以说社区护理学的发展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仍然需要考虑本土化的需求。对医疗性的服务考核标准,也主要沿用临床护理服务标准;所涉及到的其他服务领域,特别是在与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中,社区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分工不明确,三者的职责没有明显区别,一方面使医生的专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给社区护士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目前无论是在政策、法规方面,还是团队合作模式中,以社区护士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慢病管理的工作中,社区护士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其工作职责定位也未能得到普遍认可。目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的学历、职称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现有的人员结构很难高质量地完成社区护理服务工作,满足居民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显然,在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阶段,社区护士的培养还停留在学历教育的通科培养;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对于系统化的、有目的的社区专业化培养上未形成体系。当前我国社区护士的知识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这一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 社区护理学发展愿景的思考与展望

纵观以上存在的问题,反映了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需求。如何在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社区护理的借力发展,是现阶段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这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是继国家卫生部将护理列入重点专科项目后,国家层面的又一大支持。在?o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其下设的二级学科层次结构的划分目前尚存在不少的争议,但社区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二级学科的观点基本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这将有利于社区护理学的定位,对其内涵、研究范畴、研究方向等,有积极的意义。社区护理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出院患者的延续、需要长期照顾的患者的居家或社区服务。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医学、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中都更加重视预防,更加重视以人的健康为核心,更加重视综合性、跨学科的服务,我国医改的目标对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都涉及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结合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应进一步界定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范畴,明确社区护士的岗位设置和岗位分类,严格社区护士准入制度,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规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细化社区护理考核指标,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社区护理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5

一、PBL的概念及特点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指将学习设定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真实的问题,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由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的特点表现为问题是基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无学科界限,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PBL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它不是直接提出来的,而是由真实的情境展现后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复杂的,必须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的;PBL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每个学生分工不同,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PBL教学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选择学习资源、在学生讨论时给予监督和启发、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PBL护理教学现状

自20世纪末期PBL引进我国医学院校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时间有限,但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在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各层次开展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护理教学PBL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部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如何解决并形成适合我国护理教学的PBL模式是当前教学研究的趋势。

(一)PBL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PBL教学对学生的理论及实践成绩的提高都有作用。如在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选取部分章节采用病案法进行PBL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满意,理论成绩提高,PBL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医院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生的专科操作学习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根据专科操作流程图,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受学生欢迎,有助于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问题及对策

1.学生

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突然使用PBL教学法会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直接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采用PBL 教学法时,对于基础较差、适应不良的部分学生,要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否则PBL的效果会达不到效果,甚至不如传统教学法;而对于适应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

2.教师

PBL 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对PBL教学法熟悉,具备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目前达到标准的教师数量有限,有些教师由于对PBL不是很了解,本身都不太能接受,因此需要应有计划地对教师加强PBL的培训,并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及信息采集能力的培训,保证PBL 教学法达到有效的实施。

3.教材及教学设备

目前国内还没有护理PBL教学的专门教材,多为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自编教材,其科学性有待考证。解决这一问题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护理各层次各科的PBL教学教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PBL 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的,面对的问题又是开放的、复杂的,学生需大量的信息来源如电脑、图书馆书籍等支持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学校提供信息检索工具和大量的书籍,对教学设备要求很高,学校需增大图书馆及藏书量,添加教学器材等。教学设备需要相关部门对护理教育的大力投资才得以实现,特别是硬件教育环境的改善,以保证PBL教学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4.评价工具

目前国内对护理PBL教学效果的评价多用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来反映,其信效度的可信性未做统计学验证。有部分研究涉及到学生学习后的效果使用的是中文版的批判思维意向量表(CCTDI)。但目前国内尚没有公认的PBL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不便于我们对教学的评估,PBL的评价体系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三、PBL在护理教学中的发展

经过30多年,我国护理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成熟,而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外有关PBL的研究已经呈现在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下进行教学,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我国护理教育也在逐步向这方面发展,即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主要的解决问题的资料,学习小组的合作方式可通过网络上咨询、网上交流与讨论等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通过网页上传。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国家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