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实践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实践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教学;实践探究
高三学科教学的关键在于高效二字,这同时也是高三各学科教师一贯重视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对高三文科班数学高效教学进行研究,应和了当前国内数学教育发展需求,有利于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进了教师职业专业化,对国际比较教育研究而言也不无裨益。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高效教学的概念,对高三文科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高三数学教学实践案例相结合,指出当前高三文科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效教学理念
1.高效教学理念的起源
在20世纪上半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范围内兴起了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提出了“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争论和共识,高效教学理念也源自于此。西方教育理论在20世纪以前始终将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所以在西方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学也应该是个性化行为的一种,完全由教师全权负责,且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复杂多变,很难通过科学方法加以研究。但随着科学与科学思潮的不断发展,“教学也是科学”这一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教学的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哲学基础予以关注和研究,同
时也开始通过实验、观察等科学方法来对教学问题展开研究。高效教学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高效教学的界定
当前,国内在教学效率方面的界定主要包括预期实现比例
说、投入产出比例说、时间利用状况说、学习效率衡量说等几大观点,但这些观点都尝试以测量和评价教学效率为出发点对教学效率进行界定,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试图套用自然科学内涵下关于效率的认知,同时由于教学效率相关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因而教学效率不可能通过伪科学的、片面的计算公式简单推演所得。
教学不仅是艺术,同时又是科学,这一共识为高效教学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的科学认知要求高效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而其中的艺术认知有要求我们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为人师者的教学智慧及个性;二者合二为一则要求高效教学不仅应同时体现出合理性、科学性,还应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和艺术性,既不因科学性要求而导致教学过于呆板僵化,又不会因对艺术性过分强调而与教学规律相悖。
教学观的差异必然导致高效教学观的不同,来自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的以及认知主义的教学观在“高效”方面皆有不同诠释,从操作层面而言,我们这样定义和界定高效教学――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层面成功、有效的教学行为,效能与发展是这种行为的核心,其涵盖了教与学两种行为的交互作用及高效性。换言之,高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其进步与发展,从而能够强效益、优效果、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简言之,教学行为是否高效,并非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感觉,而应重视学生的感受,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受益,那么即便教师做的再多也是无用功;学生学的虽然努力,然后没有获取应有发展,同样也可视为低效、无效教学。
二、当前高三文科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刚工作第6年,有幸带了三届高三毕业班,其中两届是学校的文科次重点班级,根据向老教师学习来的经验,以及在网络上与各地学校教师的交流沟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就高三文科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先归纳为以下几点:
1.盲目拔高、盲从而导致与实际情况脱节
有的学校和教师不从学校教学实际水平出发,盲目攀高,不
考虑学生实际学习基础水平,导致教学行为与学生实际学情不符,脱节严重。此种教学思维对高考中“变”“难”的特点过于偏重,而对其“不变”的特点却有所忽视。学生不考虑学情、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引入“百校”联考题,或者大量引用往届调研试卷进行填鸭式教学演练,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深奥,学生在这种重压下苦不堪言,其学习积极性自然也无法有效提升。
2.忽视基础知识,丢本离纲
有的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备课时往往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仅凭个人经验和各类教辅资料开展教学,导致其对于教材的研究缺乏有效深入,一部分教学价值极高的内容被忽视,甚至还有些教师在高一就大量引入高考训练题来拓展教学,导致一开始学生学习根基不稳,而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在高一对数学教学心生厌倦。
3.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对此也表示认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总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无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其自主学习,由此在整个高三教学过程中,回归于满堂灌、单向知识传授、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传统教学模式的倾向就越明显,教师对课堂教学掌控过严,而对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思考拓展的体验过于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需求、障碍以及问题得不到教师关注,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真正的了解,而无法为之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谓的教学自然也成为无源之水。
教学实践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设法规案例教学成人教育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对于案例教学,章友达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推断、演绎、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战性和针对性。”[1];傅永刚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通过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来以案说理,模拟再现仿真的情境,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掌握其内在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2];曾莉认为案例教学是以“过去或现在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的讨论为核心,通过仿真环境的创设来使学生学习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利用理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3]。他们的核心观点都是表明案例教学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的特质来加深学生对原理概念的理解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构建和实践
《建设法规》全过程案例教学设计遵循了“需求分析—设计构想—实证检验—效果验证”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从案例开发到案例课堂教学,再到案例评价的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一)需求分析在2017年对浙江电大开放学院、金华电大、丽水电大等教学点的成人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调研学生的年龄、性别、初始能力、就业状况、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等信息。此次调研共收回问卷164份,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有近80%的学生都从事土建行业或者跟土建相关的工作,但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土建行业经验,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差异大。对于案例教学,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可教师先阐述相关知识再进行案例讨论的方式,56%的学生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可以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2%的学生希望可以培养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较少学生关注。学生比较喜欢在课堂上交互询问型讨论,对学生自身主导性比较强的角色扮演或者对抗与合作的讨论方式比较冷淡,这也与成人学生的学习特征比较符合,成人的学生在课堂表现或者交流的欲望较低。
(二)设计构想
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的提升,围绕职业情境的构建和学生中心地位的转变来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真实职业的融通和对接[5]。全过程案例开发遵循工程项目建设流程,涵盖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到物业管理全过程。案例内容建立在客观、真实的素材之上,并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供学习、推广的。
1.课前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先期知识的建构
在课堂案例教学之前的准备阶段中,辅导教师先在网上学习平台上提供课程知识点和案例信息等资料,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主要熟悉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进入情境并进行分析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认知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初步的观点。这个过程是学生率先进入情境并进行思维先期整合的过程。
2.课中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知识整合和深度建构
在面授环节主要开展课堂讨论,辅导教师根据案例邀请学生表达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法律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讨论的引导者,激励学生思考,调动讨论氛围。而学生处于具体的案例情境要通过思辨来锻炼倾听、表达能力和批判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3.课后讨论答疑总结升华:知识的深度建构和整合最后是课后总结评价阶段,要求学生在网上学习平台上进行案例总结,这是学生经过先前的自我学习、课堂讨论、师生交流和教师点评后最终形成的分析结果,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整个案例分析过程的全面梳理和回顾,进而巩固和补充先前建构的逻辑路线和寻求答案方式的能力。通过上述三个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多次的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每一次建构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表象到本质的过渡。如下图1所示:图1全过程案例教学流程图
(三)实证检验
教学实践选择了浙江电大开放学院、杭州电大、金华电大、丽水电大四个教学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串连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案例情境,通过相应的学习资源,如学习网的视频、课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完成第一次的知识建构。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学生发言、对各种看法进行点评、给出参考答案、解答学生疑问,完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建构知识。课后则让学生在线上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来完成学生进一步的知识建构。
(四)效果验证
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充分地激活学生担当决策者的职业意识,不断强化职业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用化和能力结构实践化。在对四个教学点教学效果追踪分析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案例教学对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线上讨论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为了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选择了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五项指标进行分析:说明:表中的百分比为对能力的认同度(“作用很大”和“作用比较大”的合计比例)从上表结果可以证明采取全过程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三、教学实践存在的现实问题
1.案例设计的成熟度
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案例编写的难度层次把握不够,成人的学生层次差异明显,大部分学生很难分析综合性的案例。案例中知识点的布局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教学大纲和案例知识点的融合有待完善。
2.教师的能力与背景
教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涉及到实际问题并不是很了解,相应地法律法规实际应用也不是很熟练,导致教师对部分案例的驾驭能力较弱,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讨论,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
3.学生的能力与背景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提前阅读案例,搜集资料,但是成人的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很难保障,课前准备不够,搜集资料的能力偏弱。此外对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各不相同,在分析案例的时候比较直接、本能,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高度。
教学实践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案例分析 商业计划书
一、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九门核心课之一,也是管理学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大。目前,市场营销课程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广告学、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信息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专业等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浙江经济的腾飞,市场营销专业也是连续多年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实践表明,企业中80%以上岗位与营销相关。目前,许多学校都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进行经验总结与进一步探讨。
二、案例教学改革目标与要求
1.案例教学改革的目标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理念是通过大型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贯穿整个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把学生被动式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营销理论知识与探索分析具体案例能力。案例分析重点在于概括、分析与应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PPT、电子杂志、声音、图像、广告片等,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案例分析能力与情景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而商业计划书重点在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构思有创意的商业点子,然后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重点是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撰写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要求实现创意、理论知识与实践可行性三者之间有效结合。
2.案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为了真正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提了三个要求:第一,《商业计划书》必须是原创,不能抄袭,教师将对其作业进行网络反抄袭检查,发现抄袭则本课程考核不合格;《商业计划书》必须达到一定字数要求,按照毕业论文规范要求进行排版,页数必须达到20页以上;第二,案例分析要求选择一个企业,对其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目标市场、竞争者、具体营销策略等进行完整分析,部分条件许可要求进行相应市场调研,然后要求制作相应PPT或电子杂志要求30页以上,要求投影的观看效果良好;第三,要综合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与知识,有效结合具体商业创意或案例进行分析。
三、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第1周老师授课首先告知学生整个学期的授课计划,教学任务与考核方式,并布置了案例分析与商业计划书的作业,并将此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要求学生以2~4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企业或产品作为分析,制作成PPT形式或电子杂志形式;同时自主创意和构思一个富有创意的商业点子,计划写出3万字左右的完整《商业计划书》。
第二步:在第1周至第4周的授课中,教师对营销课程的整体理论框架进行简单介绍与分解,要求学生课后先自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对历届学生优秀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作业进行分析。与此同步,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课后完成案例的PPT或电子杂志及《商业计划书》的初稿。
第三步:第5周至第8周,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次课堂公开选择一组学生的案例和《商业计划书》进行点评,在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点评。案例分析则重点从PPT的制作、案例分析的框架结构与营销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商业计划书》侧重商业创意、框架结构与基本理论方面,给出具体修改意见,达到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教师点评与学生修改的互动。
第四步:从第九周开始,每次课程分成两部分,一半时间是教师的理论教学,另一半时间则是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的演示与、讨论与点评时间。要求每一组给出案例分析PPT或电子杂志,以及详细的《商业计划书》的WORD文档,并用PPT形式介绍《商业计划书》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与点评。
第五步:对学生的商业计划书进行评价与打分,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六步:对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进行总结,并在下一学期教学中进行修正。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具体课堂组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1 营销案例课堂教学实施技术路线
四、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绩效分析
总体而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很多同学把课堂作业和准备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结合起来,涌现出了多组有创意的获奖作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绩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综合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企业或产品,《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要求学生自主创意,需要在教师没有授课之前综合相关理论进行策划或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随着理论课程的推进,不断加以修改与完善。利用《商业计划书》或案例分析来整合营销理论,使学生对营销的理论框架有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学习的能力。经过调查,制作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或精美的案例PPT或电子杂志,每个小组平均需要耗时在30个小时以上,这也促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向课后学习为主。
2.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每一份的作业,都是经过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不断沟通中进行不断修改而完成的。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与修改意见,学生创意与想法也促动教师的想法。通过面对面沟通,尤其是课后交流,增进了师生的理解与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整体理论框架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相应理论去撰写商业计划书,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切实提高了学生理论水平与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基本的理论素养与逻辑框架,激发出学生的创意与创新,为学生参加相应比赛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与培养了相应的能力。实践也证明,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部分同学在课堂作业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参加了学校及省教育厅主持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优秀成绩。案例分析与商业计划书相结合运用,有效培养了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认识、理解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点过渡到理解与运用营销理论知识点,实现 “认识―理解―运用”教学效果的提升。
4.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或《商业计划书》的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性学习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类似的能力,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课堂知识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教学素材或《商业计划书》的优秀模板,供以后的课堂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1).
[2]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01).
[3]杨林等.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及其目标选择模式[J].渤海大学学报,2005(03).
[4] 姜锦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分析与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
[5] 贾艳瑞,王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作者简介:
教学实践方案范文4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中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得就是作为学生要有先学的意愿,然后老师再适时点拨,这才有效果。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念,主张对学生的学习要诱导指引,开拓学生的思想,不要强牵、代替。这些思想无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你给他的即使是美味佳肴,他也食之无味;即使是琼浆玉液,他也饮之不香。显然,我们当前许多学校思想政治课陈旧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
笔者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政治课教学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只有在学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加以归纳和总结,这样的政治课才有效果,因此,政治课教学课前预习方案的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一、预习方案要精心准备
激起学生兴趣,拓展想象空间。课堂预习方案应激起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想象。预学方案中课堂的引入,问题的设计,教师提问的方式,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转换,等等,要做到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与想象力,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方案紧扣教材,开阔学生视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准绳都要围绕教材,帮助学生达成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能正确地用好教材内容,并把教材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话题的引入和材料来自最新的社会新闻背景,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重视学法,着力培养能力。好的学习方法,能成就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应体现在课前的预习学案中,政治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应融为一体,并且能做到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预设。因此,一个好的预学方案的设计要能做到通过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多样性。政治课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要做到学生大都能完成任务,因此,材料和题目的综合设计的问题要精巧,密度、难度与梯度不要过大,应把关注全体学生与重视个体差异结合起来,做到层次性和多样性。
二、预习实施要有效果
设计好的预学方案要及时贯彻实施,首先,要求学生要通读政治课教材。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载体,又是联系其他知识的纽带。要利用政治自习课或上课前,让学生按照预学方案的要求,全面仔细通读相关的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抓住重点,特别是列出的考点重点内容,同时,还要积极思考相关联的学习内容,再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并尽可能的做好方案中的课前练习。
其次,在自修课上可以参加小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以班级以学生座位为单位,以前后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前后左右拼凑在一起,在自习课上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在一起研究、探讨疑难问题,交流预习遇到的问题,充分运用各自的学习资料,交流预习心得,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的小组碰到很多难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长汇总交给任课老师,或者问其他小组成员,总之,根据方案要求不折不扣解决好问题这是达到定向预习效果的关键。
三、教师收集反馈问题
及时收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个过程是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疑难问题,这样老师在政治教学才能做到“教什么”和“怎么教”,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控制、及时点拨、全力提升提供了保证,也为有效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重点奠定了基础。
教学实践方案范文5
摘 要: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案对于教学反思、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具有现实意义。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重构为例,简要分析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案重构;人教版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教学评价体系的多重维度化,提出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主张。基于这一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如何进一步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一、教学评价标准重构
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实施的前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标准应当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短期、中长期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顾此失彼。
具体而言,即是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前瞻性特征。评价标准应当同教学目标保持步调一致,不仅考虑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还应当对中期教学目标、长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后盾支撑。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现实具有连贯性,例如有关分数的教学,三年级上册有《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4课、第6课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课、第3课有《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等内容。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促进长期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教学评价标准。五年级学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方面内容之后,教师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学生运算规律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进行科学评价,为今后分数乘法与除法教学奠定基础,不能单纯就本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粗暴地给学生打上学习成绩好、不好的标签。
二、教学评价主体重构
斯塔弗尔比姆强调: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参与,如果始终将学生置于评价客体的消极地位,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势必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无法很好促成改进这一教学评价功能的实现。
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新课程κ学教学评价方案重构提出的重要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新评价体系,转变学生被动参与评价的不良局面,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一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多元评价主体当中,不同成员评价内容应当有所侧重。有关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主要由学生和教师完成;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可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
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促使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利用家长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有助于动员家庭力量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在课下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方法重构
通过教学评价的开展,学生应当学会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个性,了解自身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促进终身学习品质的发展。但是那种以卷面成绩作为教学评价方法的单一评价体系难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违背了教学评价目的。为帮助学生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建设一种实践性强、开放性强的新型教学评价方法,将书面考试这种单一教学评价方法引向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后访谈、建立成长档案袋相互结合的评价方法。
例如《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练习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当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顾整数乘法与除法知识、小数乘法与除法知识、分数加法与乘法知识,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期末数学成绩,以实现教学评价方法的开放性。
教师在选择具体方法时,一切以学生学习特点为依据,只要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都可以采用。此外,教师还要特别注重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加强优势、克服弱势的建设性意见,推动评价对象的主动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是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素质教育理念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教师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素质的提高,就应当以现代教学评价方案为准绳。虽然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尽完善,但只要诸位教学工作者持之以恒探索,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科学的教学评价之路,引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朝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教学实践方案范文6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 实施研究
1.引言
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的定位日渐清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引入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使职业教育者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由教师对项目分解并示范,然后由学生对该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
2.《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项目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模式,不仅学生认可度高,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架构也基本形成。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项目设计缺少系统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项目化”的课程标准,教学项目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系统性设计;(2)项目教学的资源严重不足,项目驱动教学法还处在推广阶段,大量课程还处在资源少甚至空白的状态,急需加快建设步伐;(3)项目实施的外部条件有待改善,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然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使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很多束缚;(4)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应用项目驱动法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3.《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3.1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用人标准,从而进行课程改革;(2)研究基于技能培养要求的课程标准体系,重点研究课程教学标准;(3)编写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4)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重点研究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5)研究影响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6)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机制;(7)具体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
3.2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标准;(2)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料;(3)通过课题的研究,明确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课堂的组织形式;(4)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成果;(5)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完整的针对具体课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3.3要解决的问题:(1)编写的《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要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项目及项目化教程、电子教案、课件;(2)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中课堂的组织形式和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方法;(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4)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3.4研究的主要特色:(1)借鉴国内其他学者就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性研究,这里的研究侧重应用性,强调项目驱动教学法与课程教学的实践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社会效率,使得研究更具有应用价值;(2)研究利用合作企业和学校实训条件开发真实的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改变了现有的教学状况,增强了教学效果;(4)针对具体课程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安全技能人才,随着合作的深入,对其他课程教学有比较大的指导意义;(5)研究的成果将首先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将在取得经验后向学校其他课程教学推广。
4.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实施与构建应取得的效果
需要对《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并实施。应该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即“会用”,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为课程建立起一整套项目驱动式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3)为项目驱动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一个参考的范例,有助于其他课程的研究开发;(4)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下企业锻炼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驱动法教学的应用能力;(5)学生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学习方法;(6)某些学生直接到合作企业参加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就业前直接体验就业岗位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5.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安排的实际工作
具体为:(1)下企业考察,进行市场调研;(2)设计方案研究,搜集有关研究资料;(3)课程标准的调研与修订、实训项目开发;(4)校企合作教材、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5)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技能;(6)组织部分学生下企业实习,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7)课题项目成果投入教育教学实践并检验;(8)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安全类技能大赛;(9)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10)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6.结语
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项目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即“会用”,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中,推行项目化教学,引入实际工程项目和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思想的建立。围绕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进技术、主流产品,引导院校、教师、企业促进教产互动、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郭芙琴.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6).
[2]马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5).
[3]刘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初探——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潘文群.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的考核评定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