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控制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控制的方法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房地产

一、我国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活动的产生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建筑领域技术革命,催生了施工领域新型技术创新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工程造价活动中全过程管理控制的具体效果,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敦促建筑工程方面的工作人员,不断深化管理技术的信息化改革,将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贯彻到施工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中去。建筑项目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活动的成本控制,有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坚持“价格的风险由投标人承担”的原则,将生产活动中的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与市场价格的波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原材料安全的控制,给建筑活动中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工程造价管理,在房屋建筑的活动中和各种建筑辅助设备安装等具体生产作业的操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建筑项目中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控工作,有利于做好建筑活动的质量管控工作,可以很好地控制房屋建筑的工艺品质,为建筑物的合格验收提供必要的保障。

由于建筑施工活动是一项消耗时间长、人员投入多、资金供应量大的活动,因此,建筑企业相关责任人应该重视对于工程造价环节的人员投入,可以让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完全参与到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品质管控中去,实现质量验收的远程操作。对生产活动中的原材料采买,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实行“账单报销”的制度,采购部门的基层员工只有将原料购买时,厂房开具的详细发票提供给公司,公司的财务部门才能够准许其报销冲账。除了要核对各种票据以外,财务部门还应该清点所购买生产原材料的数量,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原材料的质量细节进行管控,从而提高原材料采买活动中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工程造价工作人员首先深入一线实地考查,制定配套的施工方案

建筑项目工程在开始动工之前,工程造价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首先深入到一线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生产环境和基本工程量进行估算,考核施工队伍是否具有相关的施工资质。并且,一定要向各个施工队伍的项目负责人索要相关资质的证书复印件。对于建筑活动中涉及到的“水电安装部门”、“采暖制冷部门”等部门的人员构成进行登记,一旦发现他们不具备劳动仲裁大队开具的合格证书,应该制止他们上岗,安全生产无小事,建筑质量安全重于泰山,要从源头上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把控工作。

(二)倡导信息化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提高管控有效性

在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进度。由于建筑活动涉及的部门比较多,管理信息十分庞杂,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可以推行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工程监理,倡导信息化管理模式之下的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对建筑物的整体格局和工程进度进行掌控,通过CAD软件等计算机工程技术操作系统的使用,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找整个建筑阶段每一楼层的图纸和各种施工参数,并且将建筑质量管控的重点部分标注出来。并且,建筑项目中的工程造价人员还应该与工程质量监理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为其提供建筑活动验收方面的标准参考。因此,在一线的施工活动中,工程造价的项目负责人,应该切实深入到施工现场,与一线工人进行深入交流,通过长期性的考察全面掌控好项目工程的建筑节奏。

(三)做好原材料供应管控,保证施工阶段的建设进度稳步提高

除了加强施工图纸的管理之外,工程造价项目负责人还应该组织工作能力较强的骨干分子,深入到一线的项目工程生产管理活动中去,与一线的建筑工人群体同吃同住。在建筑活动中,钢筋骨架混凝土施工是建筑质量的重点管控部分,只有重视建筑活动中的地基建设,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群体的牢固性操作。

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的初级阶段,进行品质管理工作,目的在于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稳步提高,保证相对紧张的施工节奏。除了对产品的材料进行管控以外,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人员还应该定期盘查原材料供应仓库的具体库存量。防止施工活动中,部分工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擅自“偷工减料”,从而做出有损建筑安全的事情,通过对于“钢筋”、“水泥”等建筑活动中大量耗材原料的价格把控,有利于项目建设中工程造价人员对整个建筑活动中的原料采购拨款数量进行管控,既有利于施工人员用到“物美质优”的建筑原材料,又能够使建筑活动中的工程造价操作符合“价格”与“市场波动”的客观规律。

(四)开展竣工结算阶段的有效控制,保证工程造价完整性

建筑工程造价活动是衡量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除了对原材料进行管控之外,工程造价人员还应该配合工程监理方定期对建筑项目进行工程验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中的具体操作参数细节进行对比操作,防止施工方在具体的建筑活动中为了缩短工期而刻意地更改建筑设计。通过对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措施细化,保证工程造价活动的安全。竣工结算过程中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中,普遍会出现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项目负责人应该在各个环节的控制点进行工程计量、审核和竣工验收结算方面的归集汇总工作,将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工程竣工后以货币形式体现,正确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各类费用的票据分类和造价管理工作,将项目工程的均衡造价管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以后的项目管理和二次造价检验提供方便。

四、结束语

在建筑活动中推行工程造价活动的目的,在于管控建筑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建设项目中施工进度的稳步推进。在房屋项目建筑过程中,工程造价人员应该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我国房屋建筑局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展开管控操作。必须加强建筑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项目建筑公司的行业的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协助领导层确立公司一套以“节约”为主的施工操作细则,保证整个公司从上到下、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的基础生产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的高质量建筑施工观念,全面落实和贯彻技术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做好成本控制和房屋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永斌.政府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初探[J].房地产导刊,2014,(15):228-228,267.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COSO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报告(ERM)。该报告把企业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整个企业,用于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演进

内部控制的思想和实践历史悠久,其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等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内部控制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内部牵制阶段。一般认为,20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早在5,000多年前就出现了。苏美尔文化的史料记载中会计账簿数字边的标记、古埃及古物入仓时的职务分离、我国周朝留下的记录“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等,均反映了内部牵制的基本原理,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1912年所著的《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明确表述过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内部牵制思想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内部控制概念。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的特别报告,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从内部牵制时期的账户核对和职务分离逐步演变为由组织机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1958年出于审计人员测试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需要,审计程序委员会又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由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阶段。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在实践中审计人员发现很难确切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而且后者对前者其实有很大影响,无法在审计时完全忽略。于是,1988年5月AICPA了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组成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从而,内部控制从“制度二分法”步入“结构分析法”阶段,这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变。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AA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以及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共同组成的COSO委员会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COSO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C-IF),并于1994年作了修改。该报告重新定义了内部控制,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组成,客观地指出了内部控制的局限性,而且明确了不同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责任。

自COSO报告以来,内部控制框架已经被世界上许多企业所采用,但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对该框架提出改进建议,认为其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因此,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COSO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报告(ERM)。

二、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反映了内部控制实践的发展。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防范和规避风险。而分析和辨认风险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从COSO的两份重要报告中可以看出,不论是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还是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均把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要素,强调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应针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并且在企业战略制定阶段就应该予以考虑。英国的特恩布尔报告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为一体,认为两者是近乎等同的概念。可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风险导向已是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实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实现企业目标。内部控制的起源较风险管理要早。最初的内部控制是随着生产的大规模化和资本社会化产生的,是互相牵制的思想,通常采取账目核对的方法,以确保财产安全和账目正确。风险管理则是在新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出现的,是内部控制概念的自然延伸,这可以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变化中得到证明。框架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企业内部控制更名为企业风险管理,这一变化是有特殊意义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大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大到包括对外投资,小到包括差旅费报销等,应有尽有。因此,董事会与管理层往往认为,这些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就是内部控制的所有内容。其实,企业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控制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将企业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或微不足道的控制上,往往会舍本求末。如有些企业在差旅费报销的规定上长达数十页,极其繁琐,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的重大风险。所以框架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将精力主要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上而不是放在所有细小环节上,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内容,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三、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发展运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我国。但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

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从更宽泛的管理意义上来说,真正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成法规,是受到美国2002年安然事件、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及随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的影响。2006年经政府批准专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正式开始这项工作。当年6月6日,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意味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规范》的,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有业内人士和媒体甚至称之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就目前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企业:一是上市公司,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二是国有企业。按国资委出台的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下属的企业都要全面贯彻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相通的。风险管理是战略层面,最后要落脚到内部控制。对这部分企业来讲,内控建设也是必须开展的;三是民营企业。这一类公司没有相关主管部门,在《基本规范》的实施上有较大的自由度,但从长远来看,势在必行。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并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主要参考文献:

[1]窦力鸣,王锦萍.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下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考.保险研究,2005.3.

[2]周兆生.C0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文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2004.

[3]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审计研究,2003.6.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3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很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造成我国很多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原因也就在于此,进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从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着手,论述并总结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 abstract 】 with China's growing strength,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a good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various influence, causing many Chines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lso has a lot of deficiencies, lead to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 frequency of this is the reason also, and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cause great threat. This paper,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som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 key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是企业生命力的保证。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建筑施工工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水平,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慎重选用工程原材料,不断完善建筑施工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握控制。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全权负责;二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具有时间控制性,也就是施工项目的运作周期;三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中,根据阶段及要求的变化,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四是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1 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界定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企业质量管理同项目质量管相比,其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两种质量控制时要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这样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范围,使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合理有力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在管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职能人员;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组织、制度、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检查、检测、指导为手段。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涵义更明确地阐明了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管理都是项目质量控制的范畴。2 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控制是一定的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所以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2.1 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2.2 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例如为了达到某项城市道路工程的优良,就必须要达到各种预埋管线工程、路基工程、基础工程、路面工程等分项工程优良,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工程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标为依据,对实施工程过程中的瞒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灼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2.3 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控制活动其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准备搞优质工程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施工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这样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2.4 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单打一”、就事谈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3 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可以依据“TQC”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管理的理论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3.1 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丁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3.2 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3.3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3.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建筑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3.5 产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控制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产成品保护的重要性。分项工程的完成对单位工程来说仅仅是产品完成过程中的一个工序,对已完成分项工程的保护养护对整个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保护养护好已完成的分项工程。总之,项目质量控制与企业质量控制不同,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赋予项目经理相应的权利,明确其相应的职责;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要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为前提抓工程质量:在施工全过程中,要严格目标计划和规范的执行,要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规范管理,要严格实行奖惩制度,要严格检查检测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的质量,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就近几年的管理情况来看,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形式并不乐观,且呈现出了一定的下降趋势,在工程开工阶段是较为良好的势头,随着工程的进展却逐渐走下坡路。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进度。下面就从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进度管理和控制方法进行论述。

一、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因素

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设备材料、施工设计以及施工环境等,下面对这三个方面因素作简要分析。

(一)工程施工的设备材料

设备材料在任何工程建设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的工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首要因素。所以,需要采购一些高质量的设备材料,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建设能在计划的工期内完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损耗。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签订采购合同时,要严格规定供货时间和违约条款。另一方面是加强设备性能的监督,通过派驻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监督设备的各项主要性能试验,以确保设备出厂时的质量。现阶段,虽然国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但仍有生产厂家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出售假冒伪劣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购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将会严重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

(二)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的变更

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的变更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需要变更施工设计,而施工设计的变更可能会导致停工、误工情况的出现。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施工图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工作,选择与资质神、设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合作,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的效率与质量。近年来,我国由于施工设计变化而影响工程进度的电力工程建设非常常见。一旦出现一个新的设计方案或者一种较新的材料,就会在施工设计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得施工设计变更较大,对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进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设计的起初阶段,即使设计的非常完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会不断的停工、再施工,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科学把握和控制工程建设的施工设计变更。

(三)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

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是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另一重要因素,不同于其他影响因素,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是施工单位难以控制和预见的,其具有客观上的不可抗拒性,例如天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但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仍然无法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的进度,一些大风天气或者强降雨天气会对电力工程建设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出现返工的现象。对于这些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只有做好预防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缩短工期。

二、强化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机制

高效的管理流程是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机制必然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流程。伴随着各类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电力企业正采用一种新型的流程式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职能式管理。建立高效、正规的管理流程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工作的关键,为此,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对工程进度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保证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环节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各个环节不同问题的出现,保障工程建设的进度,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二)加强对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的监督与检查

施工进度是考核施工企业施工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是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前提下衡量工期的指标。加强对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保证整个工程在计划的时间内完工。电力工程的竣工一旦超过了双方合同规定的期限,不仅仅是损耗了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甚至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内部都忽视了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监督与检查的重要性,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监督检查机制,为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进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可见,完善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检查机制是加强工程施工进度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的排除安全隐患。

三、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建议

鉴于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管理上的不足,除了上述两点加强进度管理控制的方法外,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首先,全面了解相关风险因素。任何工程建设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进度,全面了解各种风险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性。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很多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加强对各类风险因素的评估就显得格外重要。较为详细的风险评估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便于在在未知的工期内更好的应付风险。

其次,将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些电力企业忽视了工程建设的成本与质量,在成本方面大额超支,间接的影响了工期。所以,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将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便于较好的控制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同时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电力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以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为核心,他们的工作态度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进度,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就是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板报宣传、定期开展讲座的形式强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模拟试验的形式熟悉工作环境与方式。

四、结束语

综合上文对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管理和控制方法的论述,可以看出工程施工的设备材料、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是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在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缺失的现代化的今天,只有不断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的监督与检查,才能在进度管理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相信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力企业工程建设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张思.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进度管理[J].广东科技,2010(06)

[2]王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四要素”――之进度管理[J].科技资讯,2010(26)

[3]姚千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企业导报,2010(04)

[4]孟新春.浅谈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J].电力建设,2008(5)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62-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今房地产行业已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房地产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越来越严厉,房地产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们房地产企业的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息息相关,不注重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局。所以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为了在行业的逆流中生存乃至增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房地产项目开发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结构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土地成本,约占项目总成本的30%左右,主要指土地获得阶段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偿费、耕地占用税、安置被拆迁户所需的费用、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作价补偿费用、被拆迁人搬家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土地契税等。

第二部分是前期费用,约占项目总成本的10%左右,主要指规划设计费、各类报建报批报审费、土地测绘费以及可研费用。包括勘察费用、规划设计费、项目的报批报建费、工程预算编审费、工程监理费、三通一平等临时工程费。

第三部分是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作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主体,约占项目总成本的50%左右,主要是指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等。其中在建筑安装工程成本中,材料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60%左右。

第四部分是期间费用,约占项目总成本的10%左右,主要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其中管理成本比较固定,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有一定控制空间。

二、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例如,某些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做可行性研究就直接做设计,这使得项目的开发成本无法预知。

有些房地产企业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不注重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管理,部分项目工程甚至发生“倒签”的情况,导致超合同付款,无法准确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最新动态成本状况,难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所有这些都对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控制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一)无法准确预估项目成本

在项目开始投资之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目前编制的许多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细节,没有有效的控制项目物资的数量,出于严谨的考虑,投资估算值往往偏低。此外,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查,不能有效地识别一些潜在的地质缺陷和其他一些未知风险,从而导致预算超出估算。

(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难以有效控制

很多房地产企业虽然都很重视成本管理,由于缺乏经验,一方面难以及时掌握最新的变更情况,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各类不必要变更的发生,“变更黑洞”使很多地产公司的成本管理体系成为一纸空文,部分公司甚至屡屡发生“倒签”的情况。

(三)无法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最新动态成本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要等到项目完成后才能核算出项目的实际成本,无法在项目开发的周期内随时了解最新的动态成本状况,这样也就难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而在项目完成后才发现问题已经与事无补了。

(四)不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无法控制成本

对于一些项目,由于时间紧迫,造成边设计边施工,因此,设计也不完善。在施工中不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有时,先作设计后做可行性研究,有的项目甚至是工程完工后才补做可行性研究。其结果便是:投资估算和预算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五)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过于依赖

目前,中国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来源较少。虽然融资方式很少,且不成熟,限制更多,造成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房地产企业不得不从银行贷款。因此,大量的建设资金为银行贷款,然而信贷周期长,无法保证投资回报。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决定投资回报的滞后性。只有一个融资渠道,会增加风险和成本,银行贷款余额的增加,会带来日后建设成本的增加。

(六)成本管理不科学、缺乏成本控制理念、制度不完善、管理成本高

通过很多项目的工程结算审核,我们发现,管理不善是造成预算超支的因素之一。造成超支的主要项目包括管理费、拆迁补偿费和工程设计变更及签证增加费。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无法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成本。缺乏成本控制和约束机制的理念。项目管理人员只注重质量和建设工期,而不注重成本控制。该这种情况之下,将会使项目的投资无法控制。

三、房地产项目开发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

(一)建立起房地产项目开发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1、成本控制的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配备的措施,以及实施“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分离。

2、改革现行建设程序、使工程建设更加理性。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完善审批制度。

3、建立和完善政府的监督。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完善工程的建设和监理。

4、规范项目建设当中的勘查、设计、招投标、建设过程。

5、建立对勘查和设计监督制度。使成本控制一开始就行之有效。

(二)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并实现基于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形成一个在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成本控制的组织。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建立一个以项目负责人为控制重点的成本控制制度,其可以帮助预测成本,并作出决定。建立成本控制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反馈,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提供错误的预警,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并实现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建立成本控制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成本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三)强调设计,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是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可以直接影响工期和投资规模的成本控制的所有要素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实行设计方案招投标制度和对设计单位提出限额设计要求是很有有必要的。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合同条款的签订应严谨、细致,工期应合理,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日后扯皮的现象,有关的责任人都要熟悉合同条款,各尽其责。加强图纸会审工作,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杜绝不合理的设计变更。

(四)扩大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风险,降低资金成本

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吸收更多的资金来参与到房地产项目开发。降低银行贷款规模,避免过多依赖银行,降低资金成本。房地产企业应该尝试获得政府补贴。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如资产重组,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BOT方式,拍卖,在市场上市,吸收外资。

(五)控制拆迁费用

1、政府在土地征用和拆迁中占有主导地位。只有政府参与进来,项目开发企业才能解决拆迁补偿这个最困难的问题。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它比由项目开发企业自行解决这个问题更为经济的。

2、建立补偿标准体系。由政府出台一系列的补偿标准,项目开发企业按照补偿标准补偿到位,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

3、确保补偿。在开始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到补偿,避免滥用补偿。补偿是否能达到其所有者的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设计尽可能严谨。确保土地征用的可预见性。同时,项目开发企业应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缩短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时间距离。

(六)控制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管理成本、风险管理成本、供应链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各个方面,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机构要精干,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高,人员职务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要严谨等。风险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切实减少各种可变因素带来的工程风险,要做好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供应链管理成本指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材料、设备、服务等供应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是在工程项目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控制,选择高素质、高技能工作人员,合理安排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成本优化整合。

结论: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取决于所有参与者的奉献精神。本文探讨了中国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当中的成本结构、成本控制和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可以采用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房地产项目开发上面,我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碍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不利于总体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当然,许多专家学者和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管理者都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我国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基础,本文也希冀靠自己的思想的火光,来启发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中的参与者。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与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本文应贡献自己的作用,以利于中国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在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作者单位:云南西双版纳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l]史影.谈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1,08:2-6

[2]戚安邦.项目成本符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英)费雷德里克·哈里森,丹尼斯·洛克著.高级项目管理:结构化方法[M].操先良译.北京:经济箭理出版社,2006.

[4]满其忠.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时代经贸,2011,02:43-46.

[5]熊克屏.浅谈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J].企业管理,2011,05:27-28.

[6]陆颖青.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前期的成本控制[J].建筑施工,2010,07:36-45.

[7]王洪,陈健编著.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蔡东明.浅谈房地产项目开发全过程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22-25.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应用方法;研究

一、前言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造价管理方法,全过程造价管理在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其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其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整体效果。

二、概述

全过程造价管理又称全面造价管理,其基本定义是:有效的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必须通过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才能实现。

工程造价控制是全过程的,即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开始,到工程实际造价的确定和经济后评价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中,要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内。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

其次,工程造价控制是动态的。任何一个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预计工期内,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期中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同时,项目的造价控制紧紧围绕着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目标也是动态的,并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始终。

三、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建筑工程的生产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工序多的生产消费过程,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结合成一个整体。从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的概算、施工图设计的施工图预算到招标承包合同价,再到各项工程结算价和最后在结算价的基础上编制竣工决算。整个计价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最后确定工程实际造价的过程。计价过程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制约着后者,后者补充前者,是一项系统工程。

2.实事求是原则

工程造价控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个项目标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保证工程造价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控制作用。

3.效益原则

工程造价投资在计价上具有单件性、多次性、方法多样性等特点。为了获得投资预期效益。工程造价需要按照设计和建筑阶段多次进行计价,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应用中的问题

1.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的计划阶段没有得到落实

在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中,大多数项目的施工阶段很好的运用了造价管理,但是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却被忽视。很多单位忽视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后期的施工中精打细算,大力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以期缩减成本,却常常事倍功半。其实,在工程建设的计划阶段也就是前期阶段才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如果在前期不做好造价管理,在后期的建设中,建设规模就会轻易被建设单位随意更改,对建设成本的估算也变得更加困难,更容易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2.投资决策在工程造价中没有得到应用

工程造价源于投资决策,如果在投资决策这一阶段能够科学规划,科学的选择建设项目,就能更直接的优化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投资效益。许多发达国家在投资决策上都不惜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就是因为投资决策能够直接影响着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帮助做出更精准的工程造价。但是在我国,投资决策一直得不到重视,有的为了得到审批,弄虚作假将投资估算降低到审批要求之下,而在施工阶段,为了使建设项目能够正常使用,加上施工阶段的随意增加建设面积,更改项目设计等情况,就不可避免的会超出预算。

3.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都是以监理的方式进行。目前的监理人员大多是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进度进行监督,而在合同、信息管理等管理方面也涉足不深。对于监理人员所说的全方位监督也只是集中在付款、决算等方面的局部管理。而且,在施工阶段,很多单位随意变更设计,不办理相关设计更改的审批流程,没有登记设计更改所引起的相关成本以及工程量变化的记录,还有的单位在施工时临时提出超高要求,这些情况在施工阶段中屡见不鲜且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五、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应用对策

1.决策阶段的优化方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影响下,建筑方做好在决策阶段上的造价控制是降低造价对策的首要工作。要求竞标负责人高度重视对招标文件的解读,全力维护自身利益,根据当前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做可行性分析、工程造价估计以及相应的投资经济评价,制定合理的标底,避免标底过低。在签订合同时,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审阅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对合同中的各项价格认真的进行估计和预算。

2.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工程设计环节中,要遵循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高效益的原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强对设计单位图纸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图纸审查中心要发挥自身部门作用,确保图纸设计中遵循造价控制的原则。第二,要规范好设计中的概算方法,设计概算应该是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全面审定,要以具体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以有效防止出现冒算费用现象。第三,要实施具体的奖励制度,图纸的设计被图纸审查中心审查为优秀的可以给予奖励,设计人员也可以得到奖励。第四,要制定限额设计的标准,针对投资规模、投资项目数量等等做出有效预算,对工程做出有效的约束。第五,要重视工程设计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以确保节约资金和材料,节约工程造价。

3.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招标是控制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也是规范完善建筑市场的重要举措,工程招标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一般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定招标方式;选定承包方式;编制招标文件,确定工程标底;评标定标,签订合同。在招标过程当中控制造价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招标工作应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认真编制招标文件;综合考虑项目要求,合理选取标底价格;仔细比对竞标者综合实力,防止投标方的不平衡报价;细化合同条款,签订项目合同。

六、结束语

通过对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应用方法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对多项技术优势因素的利用,有关人员应该从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客观需求出发,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军.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方法和步骤[J].广东科技.2010(0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