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1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关键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在生活中贯通运用。培养能力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存创造能力;发展素质,要重视差异、注重个性,切实解决“智育”与“德、智、体、美”各育全面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第一,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性质上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舒展,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生活经验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起引导作用,重在激发学习兴趣,点拨学习方法。
第二,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对象上看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多种人才的教育。人的素质包含多方面内容且有优劣之别。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将重心落在全体学生身上,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实施途径上看是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较初中生有较大差别,初步形成了世界观。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超越课堂超越学校,多途径的实施,将素质教育的因素渗透到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中。
第四,高中语文素质教从过程看是重方法讲效率的启发式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创造性,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提高单位课时教学效果。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启发性,不能满堂灌,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
二、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二是日常课外阅读。建议在寒暑假,语文老师都要给学生留课外阅读作业,建议中外名著2部,《古文观止》12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3篇。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
日常课外阅读,我们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每期《中学生阅读》都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的,大体分自读篇和教读篇。自读篇凭兴趣读,靠悟性品,课外独立完成。教读篇,按要求读,靠毅力啃,在老师帮助下完成。
选读名句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三、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化被动为主动
要想真正实行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再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学生的心灵,要求他们踊跃发言,如教师可试着作主题为“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的演讲,论述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学生不敢发言的病根,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待学生敢于发言并有发言的激情后,为使学生的热情持续下去,教师可制订课堂发言竞争机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一位学生负责,负责学生登记本组成员举手次数,每周总结一次,进行评比,评比获胜的组张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在发言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错误,教师万不可批评,以免打消其积极性。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法等,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必须适应教材、学生的变化和教师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不断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独立思考,博采众长,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学法和教法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五、说话训练
训练学生日常口语的交际能力,学会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七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谈话技巧。可分为两个阶段:高一上期,培养口语单向表达能力,训练内容有即席发言、演讲、口语单向表达和双向交际的技巧;高一下期和高二,培养口语双向交际的能力,训练内容有体态语、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
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2
母亲跟孩子相处的模式可能有很多种,但情感只有一种:全然深爱,不计付出。所以,明星也好,作家也罢,不管她在自己的领域里多么风光,在孩子面前,她没有任何光环,跟所有普通人一样,只是一心守护孩子的深情母亲。
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先是一位母亲,再是一位总统。
阿根廷历史上首个获得连任的女总统克里斯蒂娜除了从政能力突出外,还是位性情中人,她漂亮性感、时尚品味不俗,而且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尽管公务繁忙,她也依然承担着大部分家务,子女的衣食住行等都要经她一一落实。
陈明:尊重孩子,才能被孩子尊重。
在《我是歌手》中表现突出的歌手陈明,曾因女儿的出生而暂别歌坛,专心在家带孩子,开心地称孩子是她的天使。某一场比赛陈明排名垫底,当她忐忑地将这个消息告诉要强的女儿时,没想到得到了 “妈妈加油”的鼓励,让她有了接下来的成功扳回。
池莉:“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混账至极!
著名作家池莉认为教育施压非常不合理,于是她带着女儿在教育的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夹缝,女儿作业做不完,她就给老师写假条说明……18年过去,女儿考上了英国名牌大学,身心健康,快乐开朗。池莉将这段教育心经写进《来吧孩子》,分享给各位妈妈。
伏明霞:让孩子多接受些音乐熏陶,对将来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前跳水运动员伏明霞已经育有一双儿女,近日又传出三度怀孕消息。生活重心转向家庭的她,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深有感触,“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他小时候画上什么,他将来就会是怎么样。”她认为孩子接受音乐有好处,就陪着女儿去报了钢琴课。
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3
广西百色德保县东凌乡塘日完小533700
当前,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发挥,以人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宗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特长为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数学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观察、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人都有创新潜能,有些人没有表现出创新才能,是由于"创新"有神秘感,缺乏创新信心,或缺乏诱惑其发挥创新才能的外部情境。所以,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观念。
1.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
大多数人虽然不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一样,具有那样非凡的创造能力,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对一个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解决,新颖的解题思路等也是创新活动。当学生完成这些简单的创新活动后,教师应及时给以肯定,指出哪些方面有所创新。这样,即使这些学生创新后有高兴感,也使其他同学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起"处处有创新之地,天天有创新之时"的创新观念。
2.让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机会
学生的发展水平、知识基础、智能水平、非智力因素等不尽相同,但都有创新潜能和创新欲望,所以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如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循序渐进;习题要体现梯度;新概念的教学要尽可能运用旧知识或生活、实验、实例引导,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活动。这样就可以营造"人人都可创新,人人都在创新,人人都会创新"的创新氛围。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富有创新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越轨"思维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而要积极的加以引导,赞赏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不唯书,不惟师,积极探究的精神。
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随班就读 自信 策略
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诸如智力、身体、行为等方面与正常学生有较大差异的学生,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时如果将他们等同于正常学生,进行“一刀切”管理,或置之不理,任其自流,会造成这些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对对其进行个别化教学,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健康成长。
我班上的小莹就是一个特殊的随班就读的学生。是一个轻度弱智的女孩,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但性格活泼,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总出错,语言表达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动作随意,有时自言自语,不与其他同学交流,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经过了解,其家庭情况正常,父母能够直面孩子的情况,但只是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对于学习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更谈不上对她将来的发展期望。我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后,作为班主任,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有计划的来实施对她的帮助。
一、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自然融入班集体之中
1.对于一个弱智的孩子在普通班里学习,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能够使随班就读儿童感受到理解、尊重、关爱。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把他安排在教室的前排,不让她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这样既有利于老师和同学的关照和帮助,更有利于她身心健康的发展。
2.联系各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一些最基础的问题,让她解答,并给予其适当的提示,让她知道自己也能学会回答问题,增强其自信心。
3.在班里,经常表扬小莹在值日方面的一些积极表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会经常找其聊聊天,让他能够说出心中的不快,逐渐消除其自卑心理。
4.开展“一帮一”的活动,特意安排一位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女生来帮助她,成立师徒学习小组,在课内课外,进行辅导,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感受集体的温暖,这不仅对弱智学生有好处,对其他学生学会助人为乐也同样有好处。
二、有计划地开发其智力因素
有计划地训练她的感知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理解力、语言能力等,对她的要求不能过高,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即可。数学:要求能做最简单的计算题。语文:要求能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结构,进而了解中心和写作方法。能回答简单问题,写出能表明自己意思的文章。英语:会读单词,并理解其汉语意思,会读简单的英语课文。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增强有意注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尽量用有形的、有色的、有声的、会动的教具吸引他的注意力。
2.进行读书和计算训练,会流利地读课文,算好每一个题,目的还在锻炼他的注意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善于发现她的优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赏识的渴望。”如果说儿童依赖别人的评价来控制自己行为的话,积极而富激励的赏识行为比一味地揭短更能激发孩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只要有优点,有进步就进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的同时,调动她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为了学生,我们应尽可能地给予赞扬和鼓励,为他们打造坚实的自信平台,稳稳的托着他们去摘取属于自己的成功果实。
四、帮助指导家长,为孩子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随班就读生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自身的特殊原因而对孩子有所放纵,或是因为对孩子过分失望而采取放任不管,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使随班就读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经常与随班就读生的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交流情况,同时要对家长给予家庭方面的教育指导,希望家校联合形成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让她过得欢乐愉快,心情舒畅,早日摆脱信心不足的状态。
五、营造温馨班级,使她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随班就读学生在行为上表现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孩子的心灵是相当脆弱、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因为他们经受过较多的挫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校园生活没兴趣,对学习没有信心;另一部分表现为“过于活跃”、“没有分寸”、“随心所欲”,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对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成绩基本“无意识”。我班的小莹属于第一类的孩子,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她时刻感到大家关心她,尊重她,她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和家庭的温暖,对她的成长非常重要。
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运动会时安排她积极参与、让她负责给运动员服务,给同学们照看行李,负责垃圾分类等易于完成的工作;降低要求让她参加“阅读之星”等读书活动;组织秋游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鼓励她去参加。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她获得了成就感,感受到在集体中同样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喜爱。
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以平等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有尊严地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就如同我们不能选择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学生有一些特殊时,作为教师就应该用特殊的爱去关爱他们,只有我们特殊的付出,才会换来孩子自信的笑和快乐的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弱智生随班就读工作,也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的,参差不齐的。但是,它们都在发展,都能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它们都各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随读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她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随班就读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知识,需要能力,需要情感的赋予,需要人格的塑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为他提供学习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他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2]周德林,王耀,苏俊山.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全面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研究,2001,(06).
[3]周耿.北京市随班就读综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 2000,(03).
[4]徐美贞,杨希洁.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 2003,(04).
[5]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03).
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5
一、发掘共性,理解认同
在学校中,学生的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归属和爱的需要等。我们利用“后进生”对归属和爱的需要, 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发掘其与教师之间的共同点,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予学生归属感和爱。通过走进其内心世界,嗜返匕盐昭生思想动态,确定突破点,对他们的现状抱以理解和认同的态度,及时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举个实例,笔者刚从事教育工作时,班里有一位“后进生”特别叛逆,故意搞怪,什么事都与教师对着干。笔者所用的教育策略:先冷处理――“你故意出新搞怪,我偏偏不为所动”;后理解认同――“我理解你认可你,尊重你格格不入的言行”,通过这种方法对其进行转化,当学生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其恶作剧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减少了,逐步地脱离了“后进生”的队伍。
二、赞美赏识,保护自尊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现今社会,小学生的自尊需要越来越强烈,而“后进生”同样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那么,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时,保护其自尊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再让其分析自身问题,让其感觉自己做了不恰当的事,进而完成自身心态的转化。笔者曾经有这样的真实事例:班上有一位学生陈杨倒垃圾时把一部分垃圾倒在楼梯上。另一学生马莉向我汇报情况,我没有马上指出陈杨的不是,而是对另一学生说:“陈杨是个负责任的值日生,应该不会这样做的。”此时,我看到陈阳的脸刷地红了。于是,我马上说:“陈杨,要不去做件好事,把垃圾扫干净吧。”“好的,老师,我马上去!”在他扫完了垃圾后马上向我承认垃圾是他倒在楼梯的,于是我对他刚才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并对他知错就改表示赞许。如果学生没有自尊心,我们也不要急,先培养再指出。作为教师,应时刻铭记:批评学生的前提是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心,认可他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
三、承诺要求,逐步递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显然,“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生相比明显较低。几年前,我们班有一位“后进生”数学成绩很差,只有23分,缺乏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很低。我发现他的试卷上多处空白,判断题亦未完成。我主动找他谈话,并未马上批评他:“你看你的试卷多可惜,判断题可以有5分的,乱填也应该有两分吧。以后你认真听课,下次你把判断题完成了我就有奖励,好吗?”学生觉得要求很低,马上答应了。当他认真听了几节课后我有马上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你每天都认真上课,你提高的可能不止是5分”。他再次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扬,认真听课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不停地增加要求,同时也提高了他的自我效能感,而后他的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四、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及时强化
鼓励教育的好处范文6
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发展。幼年对老师依恋。少年渴望独立、竞争,班主任如果以理想化的标准,要求整齐划一向同一方向发展,学生感到老师剥夺其独立发展的空间,彼此之间便形成一堵“墙”。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风暴期”,需要班主任走进心灵,若不能尊重教育规律,学生体会不到老师的关爱,久而久之“,墙”更高、更牢固。所以班主任要放下高贵的姿态,主动亲近学生,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表现出热情关心,并采取共同商量、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一些不良苗头,要做好预防工作,因为这些苗头可能像“破窗效应”那样会演变为大问题,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感到老师是在真心关爱自己,觉得老师的温暖和可亲可敬,就有信心沿着光明的未来,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个性的创新一代。
二、班级管理需要“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式的管理,抛给学生的是“苦口良药”,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学生定会断然拒绝接受,也使日后教育艰难低效。“和风细雨”式的管理,使用的是“糖衣炮弹”,学生感激老师,使教育变得甜蜜而意义深远。班级的小洁(化名),每节课都和同桌搞小动作,还不时转身和后面同学讲话,显然讲的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那天,我漫步走到她身边,她才静下来,当我刚离开,她的声音更大了。我没有大声训斥,而是恳切地问:“为什么上课讲话?”她小声嘀咕:“反正我也考不上高中。”面对此情此景,我却态度更温和“,和风细雨”地引导:“还没中考,你怎么知道?”她抬头看了看我,然后低下头看书,不讲话了。之后,我惊异地发现她学习态度彻底变了,不但不讲话,还认真听讲。后来,她如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教师节那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她的贺卡,她用蘸满感情的墨汁写道:“老师,您情真意切的话语、和蔼的面容、善解人意的心灵,让我终身难忘!您还记得‘还没中考,你怎么知道’这句话吗?它对我影响多大呀!那时,我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教师节,祝您笑口常开,全家幸福!”读着真诚祝福的话语,我感动不已,泪水盈眶。我仅仅尽一个教师的职责,就换来了这份无价的师生情,我很欣慰,也很幸福。“和风细雨”的管理,处理问题学生要避免情绪化。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要多讲道理,多呵护关爱;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及时提醒,表明观点,学生才会不断进步,茁壮成长。此事让我更坚信:管理需要有智慧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真正池塘;没有智慧的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三、班级管理需要把握好“分寸”。
恰到好处地把握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成就教育的大智慧。一渔夫靠鸬鹚捕鱼为生,每次从鸬鹚脖子挤出的“战利品”,都要留下三条小鱼犒赏鸬鹚,不多也不少。为什么给三条是恰到好处?原来,给多了,吃饱不干活;给少了,无法调动捕鱼积极性。哪怕贮进脖子不吃也不能少给,否则会罢工。一次,老渔夫少给一条,鸬鹚们两眼都紧盯渔夫,好像在说:“还有一条呢?”眼神真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直到每个给三条,它们才愉快地跳进水里捕鱼。这则故事启发我们班主任:管理要恰到好处,学生才能享受美的陶冶,情的感悟,理的启迪。班级时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离家出走、突发疾病事件,需要班主任启动应急机制“急诊”,但由于这些突发事件有情绪性、伤害性等特点,所以处理时要恰到好处地把握。记得一次,班级的小明(化名),突然离家出走,家长打电话,责难数学老师批评不当造成。作为班主任,我一边安抚家长,一边联系这位学生走得近的同学,最后在一家网吧找到。事后,我对家长、小明敞开心扉。恰到好处的真诚沟通,换来家长的坦诚相待和学生的愧疚,化解了矛盾。
四、班级管理需要理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