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排放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排放的现状范文1
>>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 关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的思考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构想 过度期内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选择 CDM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探讨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 美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启示与借鉴 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时代逻辑、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 中国碳排放权市场与欧洲市场价格波动的比较分析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特征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 加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实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及宏观调控研究 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 论碳排放交易国际市场建设与中国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8-23.
[8] 新华网:《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运行首日成交逾2万吨配额》,,2014-01-04.
[11] 修菊华、杨建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载《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Developing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hoice of Path of Our Carbon Release Right Exchange Market
WEI Zhi-min
(Chines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Study Cent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碳排放的现状范文2
摘 要:中国是CO2排放大国。内蒙古是能源大省,代表城市鄂尔多斯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高能耗,高碳排放现象突出。未来一段时间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煤炭消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高度正相关。煤炭消费比重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能源使用效率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经济 能耗值 碳排放量 碳排放强度
一、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20%,能源消费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96%。2008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CO2总量达到65.09亿吨,工业部门的排放占80%以上。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气体大幅增加,燃煤产生的CO2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已超过50%。中国已经成为CO2排放大国。为此,中国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政府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5年期间全国碳排放强度要下降17%。强化节能减排措施,走低碳经济之路,优化能源结构,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比重由3.6%增至10%-12%,煤炭比重由70.7%减少至57%左右。
内蒙古是中国的能源大省,煤炭资源全国第一, 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同时能源消费迅速增长,1999-2008年之间能源消费总量从3634.88万吨标煤增长到16268.22万吨标煤, 提高了3.48倍。伴随着能源消耗增加,碳排放量迅速增加,从1998年的2318.9万吨增加至2008年的11804.03万吨,年增长率15.9%。而鄂尔多斯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天然气储量占1/3;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能源消耗大,碳排放急剧增加,是内蒙古典型高能耗、高碳排放的工业城市。研究碳排放量是研究CO2减排的重中之重,碳排放强度是分析碳排放量与经济产出的重要指标,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指导性建议。碳排放的研究是解决能源资源结构性短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迫切需要。
二、鄂尔多斯市碳排放现状与特征
(一)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估算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碳排放量(万t);Ki为第i种能源碳排放系数;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按万t标准煤计;i为能源种类。根据鄂尔多斯工业能源消耗特征,选取原煤、洗精煤、天然气等13种主要消耗能源品种进行分析,并以各类能源对标准煤的折算系数和碳排放系数进行处理,如表1。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单位为t/104元;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总量/人口总数,单位为t/a。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来计算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计算结果如表2。
从表2来看,2011年碳排放量是2000年的12.54倍。各品种能源碳排放量逐年增加(除汽油、煤油、燃料油),碳排量主要以原煤消费产生的碳排量为主,洗精煤次之,第三位的是电力。人均碳排量逐年上升,2011年达31.8496吨每人,约为2000的10.68倍。随技术设备的改进,低碳节能技术的引进,碳排放强度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41.51%。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本原理, 长期来看, 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内蒙古作为中国一个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处在U型曲线的左端, 因而在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 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同时其碳排放量也将有很大的增长。
(二)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的特征
鄂尔多斯市的生产总值和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8.78%,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5.87%,如图1中两条曲线走势相似。但是随能耗值的逐年降低,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能耗值与碳排放强度走势相似,在2000-2004年较高,2004-2007逐渐降低,2007年后平稳波动,且能耗值高于碳排放强度。2000-2011年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为41.51%,能耗值下降幅度为43.69%。碳排放量与经济产出、经济结构、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结构等因素有关。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呈现出两个特征:
放强度与生产总值变化
1.“两个”高相关。一个是碳排放总量与生产总值高度正相关,随生产总值的增长,碳排放总量增加。另一个是能耗值与碳排放强度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曲线走势相似,这是由于碳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2.“此消彼长”现象。生产总值与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增速呈“M”型,生产总值2004年和2008年较大,2005-2006年较小;碳排放总量2005年和2008年最大,2006年较小。但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2.6吨/万元下降到了2011年的1.5吨/万元,降幅达41.51%。主要原因是:第一,技术设备改进,低碳技术的大力投入,减少了碳排放;第二,鄂尔多斯市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集约化生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鄂尔多斯市能源消费存在三条现状:(1)煤炭消费比重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工业耗能比重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在能源消费总量中,鄂尔多斯市工业消费比重过大,平均为99.6%,与发达国家平均30%-40%的比重相比明显高出很多。(3)能源使用效率低。
三、结论
近年来,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逐年增长,鄂尔多斯市尤为突出,本文通过2006年版的IPCC碳排放计算分析,是现有文献中涉及中国碳排放估算的一个通行的计算方法。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内蒙古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 鄂尔多斯市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000年的21.4倍,年均增长率为28.78%。碳排放总量也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5.87%,增速2004年达到最大,2008年次之。碳排量主要以原煤消费产生的碳排量为主,洗精煤次之,第三位的是电力消费。
(二) 随技术设备改进和集约化生产,能耗值和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的特征是:碳排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高度正相关;能耗值与碳排放强度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能耗值降幅为43.69%。碳排放强度降幅达41.51%。人均碳排量逐年上升。
(三)目前鄂尔多斯的能源使用现状是:煤炭消费比重大,工业耗能比重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能源使用效率低
依据实证结果及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减排的政策建议:优化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低碳技术进步,鼓励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
[2]刘竹,耿涌.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J].资源科学,2011(7).
[3]钱贵霞,张一品,邬建国.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分解分析[J].技术经济,2010 (12).
[4]巩芳,王芳.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内蒙古碳排放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 (2).
[5]史安娜,李淼.基于LMDI的南京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 (10).
碳排放的现状范文3
1997年,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签署《京都议定书》,承诺于2008年2012 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 年实现平均减排5.2%,以欧盟为主的经济体率先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近年来,全球碳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至2013年实现交易总量10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总额约549.8亿美元。《京都议定书》中虽未对发展中国家做硬性要求,但我国一直积极参加国际节能减排,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至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较2005年水平降低40%60%的减排目标。
为实现减排目标,我国各行业的高耗能企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碳排放权交易中,在履约过程中,我国目前主要以清洁能源机制(CDM)参加碳排放权交易,注册项目数量逐年增长,减排规模不断扩大, 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统计,截止2012年4月16日,我国共成功注册CDM项目1912个,占注册总数的47.7%,至此我国已成为全球CDM市场的最大供给方。近年来,除了参与CDM项目,我国逐步在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发达经济地区及重要省份建立起能源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所以及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参加碳排放权交易活动。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扩张,企业的碳会计核算问题也日益备受关注,如何公允准确地反映碳资产价值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的损益,客观披露企业碳交易的风险与价值是当前碳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碳会计实务
碳会计目标及职能是向信息使用者披露与碳交易相关的经营状况与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反映企业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便于其做出有效经济决策,是对传统会计不能反映的环境问题所进行的补充和完善。
碳会计的基本假设为可持续性,并需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多种核算方法;但由于碳排放交易目前仍处于初探时期,其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碳会计的及计量尚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主要有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碳收入、碳成本以及碳利润。碳资产确认包括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如碳项目工程建设、低碳专利技术等;碳负债包括为碳交易活动而产生的借款等;碳权益包括企业的碳资本以及损益转入等;碳收入包括碳交易活动中获得的交易所得及政府奖励等;碳成本包括碳交易活动中的费用、折旧等;碳利润包括碳收入扣除碳成本及税金后的碳交易活动收益。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碳排放权交易的碳会计核算中,根据碳排放权获取方式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确认与计量:购买所得,应以购价按历史成本计价,确认为无形资产;政府免费发放所得,则应以公允价值计价为无形资产,另一方同时做递延收入。同时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后要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差额记入损益。
碳会计披露,目前碳会计并没有纳入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内,需要独立编制碳会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碳排放量、碳交易量、实现减排量、碳交易损益情况等,披露与碳排放权相关的资产收益与或有负债等不确定事项,同时对无法以货币计量的碳会计信息,如企业是否通过减排及碳交易实现对政府的承诺等情况可以附注形式进行说明。
三、我国碳会计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一直积极践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要求,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实现节能减排指标,但同欧美等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相比,我们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碳排量与减排当量的核准、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碳效益的报告披露等问题的相关法规制度与会计准则等规范性文件还不完善,使得碳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标准和依据,而缺乏法规的强制要求,企业在碳会计核算与披露上往往存在自主选择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时,我国碳会计研究也处于初期,对碳会计理论缺乏统一的认识,实证研究更是难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者与专业人才也极度缺乏,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碳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推进碳会计规范准则
制度与标准是发展碳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根基,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将使得碳会计实践无所适从,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碳会计研究成果,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我国碳交易及碳会计发展现状的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明确规范碳会计的目标假设、信息质量特征、要素、制度设计和信息披露方式等,使碳会计有法可依、有则可循。在实践中规范企业对碳会计信息的披露,督促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碳会计信息。
2.完善碳交易体系建设,建立碳计量核算账户
碳会计确认与计量是建立在完善的碳交易数据统计与核算基础上的,近年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碳减排,这涉及各种碳减排量的核算,如植树造林的碳汇核算、CDM项目的碳减排当量核准、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抵减量等,因此建立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核算账户,记录、核算并反映碳减排相关数据,从而为会计计量提供公允的数据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在会计处理的前期数据统计方面加强体系建设,将碳金融与碳会计有机结合,合理发展碳减排市场,推进我国碳经济发展。
碳排放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 碳金融 市场 发展现状 建议
一、碳金融市场的产生背景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为此,世界各国已进行了各种研究及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碳金融市场也应运而生,它是将碳排放权作为交易对象,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金融活动。
2006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为280亿美元,2007年激增至600亿美元,年增长幅度高达114.3%,如果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碳金融市场将代替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目前,全球已有四家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交易的市场(欧盟的EU ETS,澳大利亚的NEWSOUTH WALES, 美国的CHICAGO CLIMATEEXCHAGE和英国的UK ETS),交易量共计27亿吨。碳金融能大大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而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发展碳金融也变得日益的迫切和重要。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根据《京都议定书》核心原则之一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规定,发达国家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在2008年-2012年(即第一个承诺期)阶段,使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而发展中国家暂无强制义务。因此,这项机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向节约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二,可见面临的压力十分巨大。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碳金融市场也因较大的排放基数而极具发展潜力。我国企业减排的碳排放量越多,可以为发达国家提供的二氧化碳交易量越多,企业也可以从中得到越多的利益。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主要表现在初期没有大力建设碳金融的意向,意识上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有着CERs(核定减排量)的巨大价值和外国投资者资金的吸引,我国已有很多企业积极的加入申请CDM项目的队伍中。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项目批准数达到3823个,企业的积极行为以及中国碳排放的巨大市场潜力。这也让我国成为已注册项目数及签发的CERs首位的国家,拥有世界CERs的55.64%(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现已成立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所,武汉、深圳等城市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成立环境交易所,研究碳交易制度和减排规则。
同时,在碳交易的重要中介商业银行方面,我国已有不少的银行涉足CDM项目,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贷款融资等方式来迎合碳交易市场的需求,这也引起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追随,都开始尝试进入碳交易的市场,同时借鉴国内外其他相关机构的发展经验,建立起越来越完善的交易市场秩序以及规则,对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碳交易定价的话语权缺失
我国是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供应者,但参与项目单一,且碳交易的定价权掌握在买方手中(国际碳交易平均价为17欧元/吨,而我国的交易价格只有l0欧元/吨),这不利于提高我国在碳交易中的地位。因此,虽然我国的碳交易数额巨大,却仍然算不上是碳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碳金融市场不成熟,体制上存在缺陷
相较于欧盟、美国等建立的相对成熟的碳金融体系,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金融衍生品、保险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支撑;较强地域性的市场也一定程度与国际脱轨,这也一部分影响了资金分配的合理性;现有的三个碳金融市场,但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来约束碳交易行为。
3.对于碳金融市场认识不足从而直接导致不成熟
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碳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政府不敢于接受新的金融模式;企业不敢提出CDM项目申请或项目申请的失败;而由于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的CDM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是中小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项目是遭遇资金缺乏的瓶颈。这也更多的阻碍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从而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四、对于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碳金融法律体系
只有有了稳定的法律法规支持才能正确的引导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明确对碳金融市场的扶持措施,尽快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健全我国的谈金融法律体系,以更好的规范我国的碳金融市场。
2.增加对碳金融市场的宣传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培训指导
要认识到碳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不敢大力推进碳金融的发展。有关部门应积极也要向相关企业或工作人员宣传碳金融市场,让他们认识到碳金融能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及推动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
3.加快商业银行等碳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碳金融中介机构应雇佣和培养对减排技术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这些专门人员可以从多角度为商业银行带来利益:面向企业的咨询业务的开展、对CDM项目合理的评估、为减排项目提供会计账目方面的协助、降低对减排项目投资风险等。通过自身作用推动企业CDM项目的实施。
4.加强与国际市场、中介机构的协同合作
我国应当加强与国际主要交易市场的交流和合作,增加交易品种,建立起统一的场内市场,制定规范的交易规则,逐步实现与发达国家碳交易场内市场的接轨,提高碳交易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佳,王大飞.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展望.经济论坛.2010(7):154-157.
[2]岳红.碳金融、节能与环保。2010(4):61—62.
碳排放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碳排放权;不确定性;碳信息披露;碳排放会计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国际碳交易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气候变化引起的会计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会计学界的关注。虽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就碳排放会计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碳排放会计进行了阐述。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为着手点,从碳排放的会计处理和碳排放信息披露两方面对我国碳排放会计进行梳理评述。
一、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研究
自碳排放会计成为环境会计的新分支后,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其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而我国学者对碳排放会计不确定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周志方、肖序(2009)在阐述国际碳会计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碳排放会计有必要对其潜在风险或不确定性引致的收益和损失进行核算和报告。陈蕾嫣(2011)则分析了由碳排放本身引发的碳排放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企业可以根据碳源进行碳排放核算。
总之,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是其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财务会计研究中涉及的不确定性问题,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内涵。首先,碳化气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滞后使得企业难以测量其具体的排放数量,只能估算,而估算势必带来一些不确定性问题。其次,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企业购买碳排放权的意图在持有期间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对碳排放进行相关资产项目确认及后续计量时也会带来不确定性。最后,碳排放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其在报告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使碳排放问题成为了研究者深入探讨的热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学者们对碳排放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本文接下来将对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进一步阐述和讨论,以期理顺脉络的同时做出些许贡献。
二、碳排放的会计处理研究
由于碳排放会计的研究对象碳排放量是碳排放权交易形成的基础,所以碳排放权会计隶属于碳排放会计,是涵盖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会计计量和核算的体系。通过文献阅读,笔者发现我国目前关于碳排放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从2008年涂毅、郝玲首次关注碳排放权会计以来,国内学者在近几年里阐述了对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不同看法。
(一)关于碳排放权会计确认的研究
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碳排放权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但到底归属于哪类资产项目,却持有不同的看法。王艳、李亚培(2008)认为,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具有自由交易市场和具体产品定价机制,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且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具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应该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张鹏(2010)则认为对于目前我国CDM项目而言,碳减排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并且碳减排量就是为了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其最终目的必然是出售。所以,碳减排量符合存货的定义,应确认为存货。而彭敏(2010)、邹武平(2010)认为碳排放权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也有学者认为碳交易市场的成熟度不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便不同;另外,碳排放权对于不同的交易主体具有不同的经济性质,所以不应用一种类别加以概括。其中,李晨晨(2010)认为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所以基于CDM项目的碳减排量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待交易机制成熟后确认为金融资产。张姗(2011)则认为我国碳排放权存在两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把经政府批准的碳排放权作为已经签订了销售合同的存货来确认;第二阶段是政府把温室气体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后,我国的碳排放权便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并有自己的定价系统,这时可以确认为金融资产。
(二)关于碳排放权会计计量的研究
对于碳排放权会计的计量,学术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资产归属类别看,王艳、李晨晨等认为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碳排放权,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张鹏、张姗认为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应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进行计量。何洪峰等认为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应按照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在后续计量中则按照实际排放量对其进行摊销,摊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彭敏、邹武平等认为作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可以采用多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有偿购置的碳排放权,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为其后续计量问题提供参考。
纵观以上对碳排放的会计处理,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都是从商品属性去认识和确认碳排放权的,而排放权交易制度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制度因素构成的综合体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从而将其确认为不同的资产类别。所以,可以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如货币属性)去认识碳排放权的本质,以便合理地进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就碳排放的会计计量而言,其不仅仅对货币化的碳排放权进行计量,还应包括碳排放量的测量。笔者认为,碳源和碳足迹是碳排放会计的起点,也是其执行的关键,而碳源的识别需要借助物质流方法,这就促使企业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碳排放的量化问题,实现碳排放核算的价值流与物质流结合。另一方面,碳减排量的测量也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碳排放的测量技术,努力推动其技术标准化发展,为碳排放提供更准确且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减少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
三、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研究
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国外创建了碳信息披露项目,旨在促进机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就气候变化开展对话,并为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提供决策参考。国内有些学者在介绍和分析碳信息披露项目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张彩平,2010;谭德明等,2010)。有些学者则以《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国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参与碳信息披露项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徐颖,2010)。
除对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研究外,近两年国内研究者还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张萍(2011)以全球500强企业为样本,参考碳信息披露项目研究了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经济因素和监管体制是影响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碳交易、碳基金、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等碳金融活动的蓬勃发展,碳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必将成为碳会计的新的研究方向。
从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研究方面看,笔者认为,对企业而言,其反映自身碳排放信息时不仅要满足传统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还要反映碳排放会计本身特点所要求的相关性、完整性、准确性等信息质量标准,所以,企业在报告碳排放信息时,要根据具体需要科学地选择报告边界和营运边界。另一方面,目前关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大多属于自愿披露,在披露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发展。所以,制定全世界适用的碳排放报告标准化指南,实现披露信息的可比、一致,是推动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基础。就披露内容而言,企业不仅要披露减排目标(强度目标或绝对目标)、减排措施(如投资节能项目或新能源项目、绿色办公等)、核算方法和具体的减排数据,还要披露气候变化政策、风险或机遇应对等战略计划,以及企业的治理措施等。就披露方式而言,可以选择设置独立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报告,也可以选择将碳减排信息反映在企业战略、财务资源等方面的分析中,后者将会实现碳排放报告与主流财务报告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郝玲,涂毅.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初解[J].新理财,2008,8.
[2]张鹏.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J].财会研究,2010,1.
[3]彭敏.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研究,2010,8.
[4]李晨晨.不同市场成熟度下碳排放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10,12.
[5]张姗.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两阶段性[J].会计之友,2011,3.
[6]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11.
[7]谭德明,邹树梁.碳信息披露国际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1.
[8]张彩平,肖序.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0,3.
[9]陈蕾嫣.企业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J].广东:集美大学,2011.
[10]张萍.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碳排放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碳金融业务;发展趋势;启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低碳经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碳排放超标对空气造成了污染,继而产生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制定了碳排放标准,在此背景下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商品,并逐渐产生了碳金融业务。
一、碳金融概述
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并由此衍生出来了一种新的产品――碳金融。它主要涉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或技术有关的金融业务,如银行贷款、碳交易权和直接融资等金融活动。发展低碳经济符合人类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而碳金融能够把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以及民间资本等聚集在低碳经济领域,从而解决控制气温的资金短缺问题。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实施使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国际化商品,与碳排放相关的产品开始出现,一些基金、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其中,促进了碳排放交易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碳金融业务起步早、发展快,并具有了一定规模。我国关于碳金融业务研究起步较晚,而且规模较小、品种单一。借鉴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碳金融业务,以便为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外碳金融业务现状
1.就碳金融发展速度而言欧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欧盟自上世纪末开始了对碳排放的研究,并就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先后了绿皮书、制定了交易体系指令和交易制度。2005年后,其它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排放交易日趋增多。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碳交易平台已有近50个,遍布南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等地,其中以欧洲的交易所最多。
2.碳金融业务的核心是碳交易权,碳交易包括配额交易市场和项目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的交易目标是最初分配给企业的配额,而项目交易市场的交易目标是通过开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项目而取得的减排凭证。其中,配额现货及其衍生品交易最多,占世界总量60%以上。
3.碳金融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碳交易风险管理业务、碳处理及碳管理业务、银行业务、碳清洁业务等。其中,碳排放权是最基础的业务,主要经营碳排放的“权”与“责”。碳金融业务与货币存贷业务不同,是一种关于碳排放权的资产。
三、国外碳金融衍生品状况
1.与产业链相关的碳金融。开展碳金融业务可以从产业链着手,如与再生能源、天然气及石油开发、能源交易或基础设施等相关的产业链都能开展碳金融服务,并研发出更多的碳金融衍生品。比如,为支持碳金融业务和开发项目,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碳排放,因此要控制碳排放量就必须严格把关,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与生态链相关的碳金融。从生态链分析,树木有较大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途径。因此,可以把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并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买卖。在碳银行,森林拥有者可以把储存碳作为商品换取报酬,而碳排放者则可以向碳储存者买碳。
3.碳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期货产品、远期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等,银行系统在参与碳金融业务过程中可以开发研究新产品,使碳金融产品种类更多。因为碳金融市场交易工具不同,因此碳金融产品价格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四、我国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发展中国家的一半以上,占全球总量的近1/6,而且这个总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再过10左右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当前,我国建立碳金融交易所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上海等,业务范围小、品种单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工业企业是碳排放主体,要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就必须改进企业排放技术。但我国企业的减排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具备排放技术,而解决技术问题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
五、对我国碳金融业务的启示
1.碳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当前,我国处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完成上述目标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借鉴外国银行的碳金融业务经验,我国银行应开展关于节能减排的抵押贷款、信贷支持等金融业务,为企业研发或购买减排技术提供帮助。
2.开展与产业链相关的碳金融服务。从产业链出发是减少排放的关键。为满足企业对减排资金的需求,银行可以开展与产业链相关的碳金融业务,向相关企业提供项目开发资金支持,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3.试水生态碳金融业务。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能吸收并贮存二氧化碳,拥有森林的人员把碳排放权储存在银行,而需要者可以通过金融系统购买碳排存权。开展生态碳金融业务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增加林木种植户收入。
总之,低碳经济是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向。目前,我国关于碳金融业务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发展模式,加强碳金融业务及其衍生品的研究,以促进碳金融业务健康协调发展。(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施建富.从碳资产质押授信看我国碳金融业务创新[J]时代金融(中旬)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