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案例分析互动教学多媒体知识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LI Chunyi[1], CHEN Jie[2]

([1]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2]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Researching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is a permanent topic for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Moreover, existed problem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were analyzed. At last, according to self teaching experience, whole fram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Key wordscase analysis; interactive teaching; multimedia; knowledge feedback

教学始终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互动教学是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所在,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可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1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案例分析方法作为几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得以快速发展。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初创于哈佛商学院,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有其独特性,不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因此,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选的案例,使得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得以充分扩展。而互动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 启发学生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参与课程某些环节, 提供平台让部分学生展示其个人创作成果, 从而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和信息反馈渠道, 达到共同促进, 提高教育实效的目的。此时应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融,以产生教学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仅以“黑板+粉笔”为媒介,单纯采用纸质的教学素材,通过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讲授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更忽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案例互动的多元互动因素。而广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基础设施之上,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以往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强调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漠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法是目前高等学校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但案例教学法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呢?二者的关系如何,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夸大案例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而完全忽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作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首先,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法贯穿了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模式下,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适应,教师也比较适应。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方法符合并体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其二,传统教学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宽,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而从另一方面考虑,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显然的,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

2.2 案例的选择不精细,达不到学生反馈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与教授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的老师交流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穿插了不少案例,也能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学的效果仍然不佳,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仍然不知所措,考试的结果很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发现,是案例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事倍功半,达不到学生利用案例,反馈新知识的目的。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案例的要求有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学生能够从该案例得到启发,进行拓展性思考。这是利用案例教学中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没有深度的案例会让案例教学纯粹流于形式,在课堂上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那末,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由于教师所选案例没有深度,学生没有从案例教学中获得创新性思维方式,导致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2)对于同一问题,前后案例应具有关联性和时效性。众所周知,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发展运动的。在利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掌握这一规律并为我所用。对于同一问题,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所讲理论,若所选的案例互不相干或联系不紧密,那么案例教学则起不到所能期望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快速、海量增长,新旧知识的更替更是今非昔比。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 世纪是每50 年增加一倍;20 世纪初是每10 年增加一倍; 70 年代是每5 年增加一倍; 而近10 年为每3 年增加一倍。知识的更新在加速, 教学意识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也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应具备时效性,与时俱进,案例应尽量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让学生获取更开阔的视野。

(3)案例应具有实践性,不能凭空想象。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提供典型而真实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选择与教学内容、课程特点、教材体系紧密相关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4)案例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度过大的案例,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更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与反馈;相反,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深刻思维,达不到学生掌握事物本质的目的。

2.3 互动教学流于形式,其本质被淡化

目前,互动教学法在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被广泛采用,其优势是毋庸讳言的。但互动教学的效果如何却是值得商榷的事。如前所述,互动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相应的平台,启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情感和觉悟,将理论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但互动教学的问题在于:

(1)缺乏对互动教学本质的认识。有些教师把互动教学的理解简单的停留在上课时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简单对白,并没有把握互动教学的本质所在。事实上,教师在讲课前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精心准备课堂内容和所需讲义,必要时还要把讲义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上课要讲什么,案例的内容如何,怎样从深层次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哪些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等等。

(2)教学“六要素”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利于现代信息技术上课,有“六要素”,即互动的主体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四种道具,黑板、投影片、粉笔和激光笔。教师不能做“机器的操作者”。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变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课件演示却成了“教”的主角,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这种“机器本位化” 的课堂,只不过是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而已,即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单纯的“口灌”变成了“口灌”加“电灌”。六种要素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课堂才会精彩,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3)互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互动教学还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仅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导致课堂上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这种低层次的互动教学流于形式,多元互动“元素”之间没有矛盾与交锋的存在,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只是“有形无神”。

3 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方法的实践

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本质,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多元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是关键,它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互动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效果的手段。因此,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教学效果取得成败的关键。但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从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1 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如前所述,互动教学是本质,良性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师生关系有平等互尊、相吸互助的意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成长的需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争取学生意见, 哪些是学生最重视、最需要理解的内容,哪些是他们需要提前预习的内容,这样在讲课之前会有针对性。例如,笔者所讲述的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开采沉陷学》,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测量、采矿、地质、水文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煤矿开采方面的专业课更需要提前告知学生,把先前所学的主体专业课《采煤概论》进行复习,这样在案例讲授中,遇到与采矿有关的概念和相关问题时学生就不会不知所言了,在此基础上,应重视案例的精挑细选。

3.2 注重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手段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互动性是其根本特性和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学生真正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主体不能取代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决定着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主导作用毋庸置疑。而且教师在知识结构、社会经验、能力锻炼和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比学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体验, 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示范意义,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主导表现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自我教育中,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满堂灌”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与课程学习有关的讲义和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的研究、提供平台使作业优秀者能展示其研究结果,同时锻炼和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效果归根结底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和价值选择的学习提高上,所以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人而异,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收获成效各有千秋,其效果取决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图1基于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的整体框架

3.3 注重对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框架的整体把握

不管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方法如何重要,案例分析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其选择的优劣,精选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程度。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笔者谈一下如何从全局上把握教学的整体性,并寓案例分析于其中,如图1。首先在学生预习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多媒体手段,对章节中基本概念进行必要的诠释与分析,对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推导与探求,讲解时要充分发挥教室“六要素”的功能,不能仅限于多媒体的应用,还要借助于传统的元素“黑板+粉笔”。然后,为了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入理解,真正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优选的案例进行指导教学。当然,相关讲义可提前发给学生,让其对案例有个初步理解,以便提出疑问,节约课堂时间。

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所讲的基本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交流,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班级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到寓学于乐。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每组的讨论成果,针对具体问题共同分析和讨论,取得共识。潜移默化之间,学生达到了对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反馈。由于《开采沉陷学》这门课是学校特色很鲜明的一门专业课,其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因此,可以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进入煤矿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

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本身又反作用于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

4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专业课的教学,使许多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也使得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方法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又要注意案例的精选与优化、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J].大学教育科,2010(1):21-30.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龙慧灵,熊黎,龙海明.论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2010(8):119-122.

[4]徐春景.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70-171.

[5]熊筱燕.对推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两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3(3):131-131.

[6]杨建强.案例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0(27):132-133.

[7]何秋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的意义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94-100.

[8]冯博琴.多媒体上课六要素和四大忌[J].中国大学教学,2008(2):4-5.

[9]杨新宇.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0(27):134-135.

[10]周玄毅.互动式教学应始于互动式教案――以本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7):55-56.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护生;临床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59-05

临床能力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获取相关技能的能力,包括临床处置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因此,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是护理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护理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

1.护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社会,护理教育要以现代护理教育观为主线,注重护生多元文化的培养,使其获得专业护士所具备的技能、态度和行为。因此,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基于临床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2.1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

临床处置能力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技术向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是护生应该具备的首要能力。然而我国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却是各项能力中最薄弱的方面。为此,护理教育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教学改革。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整合,如开设《护理实务临床处置》课程,具体包括课堂模拟训练、开放式实训、综合实训、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小组演练结合录像反馈法、模拟教学法、AIDA教学法(即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和促成行动四个教学步骤)等;此外,教育者在临床带教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如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和操作分级模式等,都可以提高护生临床处置能力。

2.2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沟通交流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沟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能力,是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护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护患关系、护理质量及专业承诺等方面。因此,护理教育者非常重视通过教学改革培养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具体体现在:(1)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增设沟通交流课程、人际沟通技巧讲座等方式培养护生沟通能力。(2)在理论教学方面,教育者针对各专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如高保真模拟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式学习法、角色扮演、同行评审、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结合规范化用语培训、网络虚拟临床模拟教学法等;(3)在护理技能教学方面,研究者主要侧重沟通交流与技能的融合,如“模板式”操作用语与技能流程相结合、标准化病人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将沟通交流内容纳入护生技能考核标准之中等,使该能力与技能有机结合。(4)在临床教学方面,主要包括经验学习圈理论带教法、反思性学习法、护患冲突案例培训、参加临床服务活动和人际沟通培训等。

2.3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能力。其目的是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然而研究显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水平不容乐观,而对健康教育知识和实践却有很大的需求。目前,对于该能力培养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面。护理教育者通过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和拓展护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健康教育能力,如参与式教学模式、阶段式目标教育法、经验学习法、情景模拟演示、标准化病人、实际承担健康教育项目以及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健康教育讲座等方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可能与临床带教老师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意识不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目前,这方面的培养方法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路径模拟教学法、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等。

2.4临床管理能力的培养

临床管理能力是指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必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目前我国护生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理论教学方面,将护理管理学的实践内容贯穿到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如实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举办技能竞赛活动、设立小值日制度和仿真模拟教学等,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运用纽曼系统模式、高保真模拟教学、护士长一对一带教模式和“层级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管理水平。

2.5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完成科研活动所需的能力或本领。研究显示护生的科研水平较差,具体表现为科研意识欠缺、文献检索和统计知识薄弱、科研设计能力低下等。为此,护理教育者主要从两方面对护理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巩固、理解和强化护生科研理论知识。如在开展《护理研究》课程的同时,将护理科研设计嵌入所有课程当中,并选用资深教师任教,同时进行文献检索、科研写作、统计分析和循证思维等培训和讲座,为护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其理解理论和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性;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护理研究》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利用博客作为科研知识的传授工具,能够增加护生学习的便利性。其次,科研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鼓励护生亲自参与护理研究,采用“最佳实践”合作模式(CMBP)、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MCQ)教育模式、SCI论文讨论、PBL与导师制教学、开展护生研究助理项目(NS-RAP)以及将毕业论文设计植入临床实践中、进行科研实习等,能够促进护生保持积极的科研态度,深刻理解科研知识和研究过程。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 ( a)-0000-00

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正处于不断变革而又充满活力的阶段,护理相关教育和实践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循证护理逐渐被护理教育者采纳,因为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医患关系的改善。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循证护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阻碍我国循证护理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为我国循证护理教育发展给出有效措施和建议。

1、目前国内外循证护理教育现状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在全球卫生保健领域文献信息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要求卫生保健实践活动“既要有疗效又要有效益”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护理理念[1]。于1997年,Tilley等首先提出了“循证护理教育”的概念。Linda等[2]研究了循证护理教育的概念,教师需要通过质和量的研究来证明该护理教育方法的效果。通过精确的调查和研究以促进护理教育学的持续发展。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循证过程的能力和锻炼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循证护理教育。

McMaster大学在1982年将循证医学引进了医学教育,自此以后很多国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华西医科大学率先于1999年开展了对护士的循证护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在1999年也发表了一些关于循证护理的相关资料。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2004年护理本科中开展了相关循证护理课程[1]。

1.1国外循证护理教育现状

国外循证护理模拟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高度贴近真实临床环境为前提,主要采用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Robinson[3]将ADDIE模型应用在临床实习护生中,调查结果显示, 该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对医疗环境的认可度。

目前国外关于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问题导向、小组学习和杂志俱乐部等几种方式。研究表明,问题导向的形式为学生研究病人问题的提供了机会,这种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协作互助。小组学习包含三个阶段,第一,学生在课外独立学习掌握规定的教学目标,第二,用一套多选题试评价他们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个人将答案提交后,小组共同完成这次测试病将小组答案提交。第三,各小组在课堂上完成相同的作业,这期间需要各成员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并相互合作,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自己的答案,全班讨论的同时老师来梳理要点。杂志俱乐部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文献和提出相关问题来训练临床工作者或者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以跟上文献的更新速度。

1.2国内循证护理临床及教育的现状

循证护理教育在我国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循证护理理念已日益渗透到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在具体的循证护理教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各大护理院校在理论教学方面严重缺乏有循证护理科研经历的专业教师,此外,还存在循证护理课程设置不健全、缺乏相关教材和信息资源短缺等问题。临床教学方面:临床护理教师虽工作经验丰富,但一般学历较低,理论功底较差,且不能很好地掌握循证护理思想,同时缺乏相关循证护理科研经历。以上诸多因素严重制约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发展,相对国外国内循证护理教育发展较为滞后。

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学校及医院在一些护理领域中开展了循证护理教育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出一些可贵的经验和体会。陈亚华等[4]借鉴国外医学教学中流行的WORKSHOP的方法,在护理本科生中尝试循证护理WORKSHOP,同学们反应热烈,效果显著。陆爱平等[5]介绍了循证医学与护理的教学设计方案。钟玉杰等[6]对护理本科生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效地对策。刘丽等[7]研究了PBL教学法和循证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黄惠桥等探讨了循证护理教学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循证护理的知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循证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周明芳等总结了在护理本科生中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循证护理的相关课程,同时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郑云慧等对护理学基础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渐进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为后续的专科护理进步开展循证护理教学和临床循证护理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2、影响循证护理在我国本科教学中的因素

循证护理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在本科护理教育中进行教学尝试。评判性思维是进行循证护理教学的基础,临床护士具备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满足各种病人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的问题。现阶段大力开展循证护理教育工作还受到大量因素制约:

2.1迄今为止,大部分院校的教师对循证护理的了解处于初步认知阶段,临床带教者更是知之甚少。现在大多数临床带教者都是通过期刊杂志等了解循证护理。对数据库、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等循证护理常见的基础方法、手段了解较少,对分析文献、系统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循证护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教师都未接受过相应的系统培训,因而教师缺乏培养护生循证护理的意识和能力,要短时间内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掌握最新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2.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知识时容易盲目地全盘接受,而毕业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是习惯性地执行医生的医嘱。难以在循证护理实践中提出问题,也就不能为病人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服务。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靠教师将循证护理理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备课时不局限于教科书,查询最新的临床证据和科研成果,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2.3循证护理教育尚未引起管理层重视。尽早将循证护理课程纳入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变化并建立一整套评估、评价体系。改变已成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是难题之一,而目前学生课程多、学时少、课业繁重、课余时间不足,又要忙于实习、就业等事务,为大力推动循证护理教育发展,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3、为改善医患关系,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学生循证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3.1与临床课并行开展循证护理教学。刚进入临床课的学习,兴趣较浓,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学习方法,此时受就业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小。在学习循证护理的同时可结合各门临床课的学习。

3.2有必要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一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循证护理教材。为促进循证护理的发展,也可以将循证护理理念与护理相关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等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穿插或合并。

3.3提高老师循证护理教学的能力。应加强培养护理教师与循证护理有关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系统评价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3.4学生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循证护理教育通过论证实践标准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她们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判断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护理学科将会不断地涌现出新观点、新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3.5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目前缺少既有护理专业知识,又有循证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师,针对这种现状,要加强循证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高校有必要推荐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以循证护理机构为依托进行专门培训后从事循证护理研究与教育工作,通过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交流,可以提高自身循证护理能力。

总之,循证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指导护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护理教育阶段大力开展循证护理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员和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目前循证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国外相比相对滞后,因此,循证护理教育工作仍任重道远,循证护理的发展对于护理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参考文献

[1]李迎春等.国外循证护理教育现状及启示[J].循证护理,2015,1(1):46-48

[2] Linda FL, Renea D. Evidence-based nursing education: Myth or reality[J].J Nurs Educ,2005,4(3):107-118

[3] Robinson BK.Evidence-based nursing education:Effective us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imul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o enhance knowledge transfer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4):203-209

[4] 陈亚华,季晓鹏.循证护理WORKSHOP在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护理,2006,12(1)67-69

[5] 陆爱平,高钰琳.《循证医学与护理》教学设计方案介绍[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6)541-542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 高等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衔接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16-01

最近以来,很多现象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临床实践和高等护理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一直都被护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所重视,并且这也成了护理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为了研究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特选取我市的21(8所)家不同等级的医院护理部门、高等护理教育院校和10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将所研究的对象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类,单位分为高等护理院校和医院两类。其中高等院校8(2)家,医院13(6)家,护理人员 106名,包括男性护理人员13名,女性护理人员93名。

1.2 方法

采取调查的方法对我市的21(8)家各级医院护理单位及高等护理院校以及10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本调查面向106名护理人员发问,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发问,内容包括高等护理院校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标准、所选医院今年录用的护理本、护士的毕业情况等。最后对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衔接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秩和检验对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做出分析。

2 结果

4家医院、高等护理院校以及23名护士认为当前环境下存在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完全存在或存在部分衔接脱节情况。

3 讨论

3.1 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通过本次调查,医院和临床护士都将这项原因列为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而高等院校也同意这种观点。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起:首先,在我国高等护理院校的教学实践都普遍偏向于临床实习和临床见习两种[1]。最近几年,因为各个院校的普遍扩招使得护理学专业的人数开始增多,但是符合见习和实习带教要求的医院数量却没有响应地增加,这就使得见习和实习的模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很多学校移至新校区,这些新校区大多在偏远的地方,与市区相去较远,不利于学生的实习和见习;最后,绝大多数病人都不愿意自己被当成“实验对象”,这位见习或实习的带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带教老师为了减少麻烦就往往降低了带教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自己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2]。

3.2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以及课程比例安排的不合理性也对高等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因为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学生没有办法赶上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化,而且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使学生在课本上几乎学不到什么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东西[3];其次,课程的设置存在极大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院校的办学经验并不充足,在对学生的授课中,理论课明显多于临床实践课,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是教学器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器材都很陈旧和落后,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时代,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都相继问世,而学校的临床器材却还停留在很古老的层面上,使学生没有办法掌握更多的新兴操作技术。

3.3 护理师资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脱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高等护理学校的教师缺乏熟练的临床经验,而且相对而言,临床实践的教师更少一些。很久以来,护理教育界都在一直呼吁着,要求高等护理学院的教师要多多到临床上去参与临床实践。但是因为局限于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的差异性,使得各个学校的临床实践都成为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难题。也有很多学校对于培养、选拔临床实践教师的体制缺乏必要重视,这样就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相脱节,不能更好地和临床实践衔接起来[4]。

3.4 强化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结合的对策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造成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因素是多样的,所以,高等护理教育应该着眼于当前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这样才能够寻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说起。

①对临床护理的实时动态进行把握,对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要根据临床需要来修订适用的教材,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临床护理的新突破,调整课程的实用性。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避免压缩和取消实践的情况出现;

②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这样可以增多学生的学习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对符合条件医院的选择;

③壮大师资队伍。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够将临床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师资队伍。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教师需要先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如果长期的脱离实践,那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将有效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08):2354-2355.

[2]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10,21(10):3642-3643.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自我管理;老年糖尿病;自护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on self-care abi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 12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patients at baseline and 3 months after education of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Results 12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rough self diet,exercise,blood sugar and mood management education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the patients'self-care 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team of self management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Self management;Senile diabetes;Self-care ability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包括在60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和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得到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相对较少,@得信息及知识的途径及量相对匮乏,导致自我管理水平低下。自我管理教育是近年来在糖尿病管理领域应用较多的教育方式,它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更利于糖尿病综合管理[2]。通过对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0±5.6)岁。文化程度: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105例。其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国际糖尿病学会和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意识清楚,有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③知情同意,自觉参加;④在泸州市居住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智能和意识障碍;②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③不愿意参加本项研究者。

1.2方法

1.2.1自我管理教育团队 建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师3名,糖尿病专职教育师2名,营养师2名,心理咨询师1人,运动治疗师1人,所有成员均具有相关教育资格证书。

1.2.2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系统软件建立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独立的电子档案,初始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

1.2.3自我管理教育的方式 ①集体教育:由糖尿病专职教育师1次/w将入组患者集中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相关糖尿病知识的指导;②小组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每月进行2次小组讨论,由自我管理教育团队、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团队进行答疑解惑;③个体教育:糖尿病专职教育师对入组患者进行首日教育,并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咨询等方式动态掌握患者的相关情况。

1.2.4自我管理教育内容 ①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技术;②掌握不同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方法和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时间、部位、方法、剂量、副作用及低血糖反应的判断和急救处理;③了解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对患者病情的重要性,掌握简易饮食食谱的制定;④掌握运动治疗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评估方法;⑤掌握日常生活和基础护理,注意个人卫生;⑥了解情绪管理对疾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压力;⑦掌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病情评估方法。

1.3评价指标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此量表是美国学者于1979年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制定的测量工具。目前此量表的英文版本在国外的许多护理研究中被认为是自我护理能力较为可靠的测量工具之一[3]。该量表由43个条目组成,分为4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5分制计分(其中11个条目是反向评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

1.4资料收集方法 分别于入组前及自我管理教育后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自护能力。由研究人员现场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患者单独逐一认真填写后由研究人员逐项审核,核对补漏,统一收回,研究者逐一记录。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患者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较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为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它是形成个体自我护理行为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较教育前明显提高,这表明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均有明显提高。通过自我管理教育,使患者糖尿病相关理论和操作实践均有所提高,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教育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管理策略。自我管理是一种患者易于接受的经济、实用的教育方式,通过定期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教育,逐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控制疾病进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将具有重要意义[5]。自我管理教育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医患合作、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管理,患者是自我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自我管理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鲁亚平.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0.

[2]赵爱平,贾芸.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研究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07(03):9-12.

[3]邹树芳,黄永丽,徐芬.糖尿病76例自我护理能力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47-49.

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6

1.1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强。在很多临床实习生中存在理论和实践无法灵活运用的问题:一方面,课堂上只是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践之时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1学生临床实践时间较少

我国大多数院校采用一致的教育模式,即所有理论课程结束后最后1年才集中进行实习,而实习期间还要进行各科轮转以及各科出科考试与相关作业。由此造成毕业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还相对欠缺。

1.1.2护理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发展

我国护理院校课程大部分有统一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基本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教材,由国家规划或委托统一编写、发行。因此国内的护理教育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无法与国际接轨;而临床实践又随着国际发展。从而造成临床实践时无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是实践先于理论。

1.2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是发展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我国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双师型”护师。很多教师都只善于理论或实践中的一种。②护理师资来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临床护师、具有临床专业工作经验者、高等医学院校护理研究生、临床医生或医科大学毕业生。不同来源渠道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着重点不同,擅长的理论或临床实践不同。

1.3临床带教教师存在问题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要想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提高带教教师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带教教师存在以下问题:①学历层次较低;②教学时间不足:③自身专业素质低;④缺乏对现代护理教育观的理解。

1.4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理教学课程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教育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我国护生综合素质偏低。另外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医学模式的发展相脱节,没能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教学特点。

二、如何通过行动研究发展护理教育

2.1行动研究应用于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行动研究

能够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菲律宾在护理教育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紧密结合,临床实习贯穿于整个本科4年教学中,学生学完一部分理论内容后及时到社区和医院实践。如此就可以让所学理论能及时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将学生与教育行政人员作为行动研究的主体,将菲律宾的教学安排经验应用于我国的护理教育,让教育行政人员从学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继续应用于护理教育,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Adamson大学护理学院的教材呈多样化,一纲多本,在学大纲规定的前提下,每门护理课程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设置了教材2本~4本。每个学校的教材都没有硬性统一规定,由任课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科书,只要经过学院领导的审批通过后即可使用。教学大纲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制定,同时会在开学之时连同教科书一起将其发给学生。以上的教学方法有可用性,能解决护理教育中护理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发展的问题。教育行政人员可以将其理论通过行动研究应用于护生的教学之中,从中发现适合各自院校的教材。由此可以让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同步发展,从而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2行动研究在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Arieli等在构建一个和谐的护理学术团队的过程中,通过行动研究化解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效果非常显著。目前,越南护理协会已与澳大利亚1所大学合作,通过行动研究摸索出一套培养护理师资的有效措施,其成果已被越南教育部采纳并已付诸实施。在国内关于应用行动研究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在近2年内也有发表。如赵书敏等将参与性行动研究应用于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发现,研究组成员通过不断地修正和改进,使研究组培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使研究组教师的自身能力不断得以肯定。综上所述,通过行动研究不但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而且完善了各种来源途径的老师的水平,使其相辅相成,提高其教育水平。

2.3行动研究在临床带教老师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适用于教师的工作,能帮助教师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反思和归纳,使其成为研究者,可以提升教师的学术地位。临床带教老师要通过行动研究发展自身成为研究型教师,就必须热爱所从事职业,有责任心与信心。研究型的教师善于不断将思考付诸实践,通过“学思并重”,在成长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中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要义。要想提高带教水平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实行带教老师竞选制;其次,优化带教队伍,让带教老师继续再教育;最后,加强带教老师的培养,提高其评价行为和评价水平。同时让护士长合理安排带教老师的班次,让其有更多时间专心于带教。带教老师通过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理论与实践经验;然后通过行动研究应用于学生,同时也与护理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从中再次获得适合的新理论;最后将适合其理论普遍应用于临床带教,让带教水平蒸蒸日上。

2.4行动研究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方向之一。护理关怀是护理的核心能力之一,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要想发展护理教育就应该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同时也应该设置更多的人文关怀课程。通过行动研究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中,将护理关怀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病人生理护理的同时也兼顾病人的心理、社会支持,使病人在关爱中恢复健康或安详的面对死亡。病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满意,就表示加强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是一种有效方法。有个好的实践效果就可同护理研究人员共同创建出新的适合理论,从而应用于护理教育并发展护理教育。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