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1
关键词:“双顺风” 高速发展 贸易条件
一、拉美经济发展现状和贸易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1%,之后经济强力反弹复苏,2010年和2011年拉美经济增长率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加勒比国家却很低,在此推测,海地和智利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这个地区的经济低迷密不可分。
2012年,拉美经济继续稳中上升,这一持续的良好态势得益于以下的几个内在和外在的原因:1、拉美地区加强了区域性合作,各类丰富的资源禀赋得到更好的运用;2、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运输、海关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上拉美的一些主要国家因为通货膨胀压力而一定程度地控制了经济增长过热,因此经济增长率大约保持在4%。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的拉美地区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进力①。
在表2中可以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失业率也在缓慢下降,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短期成反比,换来的是持续增长的物价指数和货币升值。2012年物价指数(CPI)从09年的5.5%上升到了6.2%,虽然不多,确是一个警示标志,政府需要在保持适量通货膨胀率和适量外债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以免重蹈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
从表3可以看出,和经济复苏同步的还有拉美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的初级农产品和矿石的出口,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是造成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原因。虽然,全球的经济还是不太景气,欧元区持续低迷,美国缓慢复苏,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市场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使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坚挺,使得出口大量初级产品的拉美国家获益匪浅;再加上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持续增加和本币升值带来的利率持续走高,国际投资热流涌向南美,大大刺激了该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前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大量资金的流入以及出口收入的增加导致了一些拉美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出现一些问题,其货币的升值压力陡增。2010年后,拉美的主要国家货币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升值,其中比如巴西货币升值幅度在13%以上,但也有少数的国家货币在贬值。上表中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导致在经常性项目下出现持续逆差,资本账目下的顺差弥补了这一逆差,实际上,这种情况不能长久,国际市场价格或者汇率的波动,国内的高通货膨胀使现在的国际收支平衡一直存在隐患。
最后,影响拉美地区国际收支的还有国际转移支付,近年来,拉美地区遭受了多次重大灾害,使得拉美部分地区经济呈现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海地和智利发生的大地震,这两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中单方面转移项目分别增长了80%和118%,这些国家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调整国际收支战略,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平衡政府和国际收支状态②。
二、拉美地区贸易条件分析
1.价贸易条件及其变动基础
在国际贸易中,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NBTT)亦称为净贸易条件,换句话说,就是进出口商品比价,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1)式中,Px表示出口商品平均价格,Pm表示进口商品平均价格。经济意义为:NBTT表示该国家一单位的出口商品换回进口商品的能力大小,如果NBTT上升,则说明该国出口商品能换回的进口商品增加。但是,必须指出的是,NBTT中只能表示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方面的高低之比,而忽略了其他很多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 ITT),ITT是在NBTT的基础上加入了出口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在(2)式中,Qx表示出口商品数量,既表示该国家出口商品带来的收入不只是受到价格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和数量有关。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收入贸易条件的构成,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价格贸易条件(NBTT)和出口数量(Qx)。例如,当该国的汇率持续走高,意味着其出口商品的价格走高,Px增加,但是可能会导致其出口商品数量Qx减少,最后的ITT的变化趋势就由这两个变量的变化幅度决定。
再者,在世界市场上贸易商品的竞争力又有商品本身的要素条件决定,这里引入单要素贸易条件,计算公式如下:
在(3)式中,Zx代表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即在价格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状况与商品劳动生产率成正相关。
最后,世界市场上的汇率变动也是影响一国贸易情况的重要因素,但是汇率的变动影响非常复杂,本币的贬值升值能否促进本国进出口,还受到很多其他具体条件的影响。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汇率变动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也就是对Px和Pm的影响,对此,琼·罗宾逊(J·Robinson)曾做过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她认为其中存在三种情况:
(1)Sx * Sm =Dx * Dm时,本币升值会让本国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2)Sx * Sm < Dx * Dm时,本币变化不影响本国价格贸易条件。
(3)Sx * Sm > Dx * Dm时,本币升值会让本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在上面关系式中,Sx和S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而同理Dm和Dx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③。
2.基于贸易条件拉美国家的具体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到,从2009年后,贸易商品的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在2011年达到最高的123%(2005年为基数100%),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更是同年达到144.8%(2005年为基数10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增幅超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根据式(2):ITT=(Px / Pm )* Qx ,由于国际市场行情,Qx大幅增加,幅度远远大于价格指数变化,所以ITT增加,贸易呈顺差趋势。再者,汇率角度,以贸易额巨大的巴西为例,在2012年中,巴西本国货币持续增加,在12月达到近年来最高。因此,拉美地区货币普遍升值以及国际市场对于拉美初级产品的刚性需求(需求弹性很小),并且在目前失业率较低的拉美市场,制造业的出口商品供给弹性相对教大,其他条件不变动的情况下,所以根据式(4)Sx * Sm > Dx * Dm时,本币升值会让本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最后,根据贸易要素条件式(3)SFTT=(Px / Pm )* Zx,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的提升才是使拉美地区国际贸易持续良性增长发展的根本所在。
当然,实际情况比理论实际更复杂,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以目前拉美地区的国际贸易现状发展下去,一定存在很多经济隐患需要防备,政府必须做出一定的政策方面的调整,以防患于未然。从之前的表1也可以看出,GDP在2011年之后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也放缓,这可能就是经济亚健康的标志,不容忽视。
首先,“双顺风”容易导致“荷兰病”。本币升值导致出口遭受打击,进一步导致经常项目逆差的加大;再者,现今拉美的发展趋势使拉美国家经济更加脆弱,长期而来的低储蓄率、低投资率和高负债率,使得拉美经济更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最后,拉美地区的长期的巨大贫富差距、低教育程度和复杂政治宗教问题,使得其在国际商品竞争力的提升上更容易出现瓶颈。
3.中国对拉美国家国际贸易的契机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拉美地区的现状,我认为现在是中国对拉美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良好契机,操作得当会迎来双赢的局面,理由如下:
(1)中国正处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初级产品及各类矿石、原材料等需求量大,而拉美地区物产丰富,要素禀赋和中国正好互补,可以互相带动双边经济发展。
(2)拉美地区经济金融由于容易受到世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低储蓄率和低投资率且负债率偏高可能引起较大的经济起伏,甚至是经济发展受阻。而中国的高顺差和高外汇储备可以顺利流入目前利率较高的拉美地区,得到较高的收益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拉美地区货币市场。
(3)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和拉美货币的持续走高也使中国出口拉美的商品贸易增加,商品价格下降导致竞争力上升,进一步增加拉美国家进口量,减少顺差额,进一步抑制不断升值的货币。
(4)目前是中国跨国公司投资拉美的良好时机,拉美的众多自然资源和同样廉价的劳动力是对跨国公司的巨大吸引力,配合拉美地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值得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带来的技术资本外溢,市场规模扩大,税收创造,同样给拉美地区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双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洛林,张宇燕.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阿莉西亚·巴尔塞纳.2012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12(12)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2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和教师授课的原因,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有的学生觉得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该放松一下了,将大多数精力放到了课外;有的学生觉得上了大学后接触的知识量大了,觉得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找不准切入点,一时变得难以适从;另外有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造成了影响,进而造成了对学习的浮躁情绪。
二、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利用网格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共享教育资源,缓解师资紧张
网格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格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格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网格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针对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紧张,教室不够用的情况。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格技术,通过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各个角落,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可以通过信息接收设备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如精品课程教学、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学公开课教学。只要教师安排好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教学课时,组织好网上的实时答疑和课后辅导就可以了。避免了学生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依赖,可以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
(二)及时更新、更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
高校要及时更换教材版本。有的学校数十年只用一版教材,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其内容很多都落后了,需要更新。要使国际贸易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尽快的更换教材版本,甚至教材。教材编者也要及时更新国际贸易的内容。比如说一些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2010通则》、《UCP600》。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的做法,和世界接轨,避免贸易纠纷。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高校现在大多数年青教师都缺乏企业实战经验。要想获得,不是靠等、要就能够得到,教师应主动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多到外贸企业去参观学习,和相关企业人员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就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实际。可以通过网络相关门户网站提供的案例、信息增加实践经验。还可以和企业联合做横向课题研究。这样可以跳出教材的条条框框,结合企业实际,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学科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2.教师应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必须要创新,才能迸发出生命力。因为作为大学教师来讲,其和中小学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交给他们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少,没有将教和学很好的结合,为此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来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课之前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查阅指定的资料和参考文献,搜集必要的信息,正式上课时先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解,然后通过PPT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案例,然后让同学按照3—6人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言,就案例的分析结果和原因进行表述。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员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主持人和组织者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延展学生的知识及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例如,在讲到贸易术语部分时,先让学生预习及查阅《2010通则》的相关内容。正式上课时我先讲贸易术语的作用,再分析主要的六种贸易术语。第一个FOB,给学生讲清楚其含义、风险划分、交货地点、买卖双方的义务、应注意的问题。讲完这些之后,通过PPT展示一个案例: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口一级大米300吨,成交价格条件FOB上海。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要求,货物出运后,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是航运途中,因海浪过大,大米大半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价格出售,于是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问应该如何处理这一纠纷?提出问题后,由事先划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由一个代表来发言。这样我就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及他们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最后由我来总结案例:因为FOB的风险划分是在船上,所以这个损失应该由买方自己承担,无权向卖方提出赔偿差价损失的要求。如果买方办理了保险,包含水渍险的话,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通过这个案例,要明确FOB风险的划分,及买方的义务,另外买卖双方应该配合,因为国际贸易不是“一锤子”买卖。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锻炼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第二、学生自主演讲法。这种方法是上课前由老师布置相关题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写下演讲稿做准备。等正式上课时,由学生轮流发言演讲。老师对每个发言学生逐一点评,提出问题,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演讲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协调性。例如:在讲到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题目:家乡自然禀赋介绍:你家乡当地的外贸主打产品是什么,比较优势是什么,如果没有比较优势,你认为该如何发展对外贸易?让学生提前一个星期准备演讲稿,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正式上课时,拿出2-4个课时,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轮流发言。发言完毕,再对其提出相关问题。最后再统一进行小结,这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分清孰是孰非,以便用正确的观点统一大家的思路。另一方面,老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点评,理顺学生的思路,指出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3.教师要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同于备课,它有着比备课更丰富的内涵。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再学习和努力,更需要教师之间经常的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最终才能达到合理的教学设计,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4.要重视课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为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可以带学生到外贸企业参观,或到海关参观,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运作,可以达到课内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外贸公司生产经营部门真正参与外贸活动,培养其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四)积极改变学生思维,端正其学习态度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3
然而,贸易大国并非贸易经济强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极具重要价值。
近些年,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新情况与国际复杂多变发展形式,我国外贸主要以调结构、稳增长以及促平衡等为着力点,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平稳态势,同时又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
但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主要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对外开放后,我国外贸始终保持迅猛发展态势,该现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近些年的外贸额不断增长,从2005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连续四年的外贸额超过20%,2012年我国外贸规模达到25641.8亿美元,相比于2011年增长3369.1亿美元,同时实现8542.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外贸出口额度为10254.4亿美元,回落增幅为1.2个百分点,同时进口额为8953.5亿美元,增幅提高大约3.1个百分点。
依照我国商务部所提交的《2014年中国外贸形势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表现为后低前高的走势,而且2014年全年进出口额度在5.1亿美元左右,提升大约20%。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存在较低的整体层次,而且多数出口产品均为较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我国贸易额中所体现的利润少于数据中所反映的利润。
其原因是现阶段我国优势主要集中在密集型劳动产品方面,也就是说,尽管我国存在较大出口总额,然而,我国通过贸易所得到的利润相对较低,基于该情况,若采用提升数量的方式增加利润,那么就会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由此降低出口产品贸易利润。
2、贸易机构和产品结构理论问题
我国在近些年的贸易结构调整目标和产业结构差异性比较大。第三产业在我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比较低,2014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0%;2008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7%;2005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1%;2002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5%。尽管近些年第三产业在我国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然而,其上升速度依旧比较缓慢。
3、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相对比较少,就算是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依旧大多在装配、组装等环节集中,在国际分工方面,我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而且在国际分工中存在较低的位置。比方说,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实际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为75%,而非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为53%,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为1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旧选择的是非技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
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改善策略
1、提升我国消费率,不断扩大内需
应该不断提升我国普通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因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消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不断推进内需发展模式,确保国民经济中消费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国内经济能够平稳运行。
2、不断优化相关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有助于降低国家外贸依存度,同时对国家贸易市场竞争力进行不断提升,在对GDP经济规模予以扩展的同时,对国家产业机构进行不断优化,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充分挖掘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对我国第三产业空间予以充分利用,以优化我国当前的相关产业结构。
3、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健全汇率形成机制
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使稳定汇率机制得以形成,应不断提升国家与区域中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贸易联盟与经济合作组织中人民币的地位,同时展开亚洲货币合作关系,因为我国主要选择浮动汇率体制,所以我们可在一篮子货币中适当提升欧元权重,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欧盟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我们应该正视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认清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形势,紧抓机遇,以不断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信心,从而巩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大国、强国地位。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4
走出负增长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后首次负增长,世界贸易也呈现70年来最大跌幅。自2009年11月起,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品的贸易额与上年同月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主要贸易国的外贸也几乎都在12月转入正增长状态。此后,国际贸易进入稳步增长期。据WT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世界贸易名义增长23%,彻底摆脱了上年名义增长-23%、实际增长-12.2%的阴影。可以说,世界贸易已经走出2009年负增长的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上半年的增速快于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同比增幅达25%。而下半年,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先扬后抑、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外溢、各方纠正失衡进展缓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季度世界贸易额增长放慢至18%。
二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外贸均增长迅速美国2010年1~10月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19.3%;欧盟分别增长22%和23%;日本增长28.4%和18.1%。
三是“金砖四国”依然是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从201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5.4%、35.4%、37.6%和37.9%。特别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口增长均超过了40%,为世界贸易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亚太地区FTA向无税化方向迈进
据WTO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世界上已经签署的双边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有187个(包含关税同盟)。其中2000年以后签署的121个,占全部FTA的64.7%。从地区上看,亚太地区是FTA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亚太国家的FTA覆盖率都在50%以上,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的FTA覆盖率更高。
日中韩三国是FTA覆盖率较低的国家。但近些年,三个国家均加快了FTA谈判的步伐。截至2010年7月,日本已经与10个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墨西哥、智利、瑞士)和一个地区(东盟)签署并实施了11个自由贸易协定。到目前为止,日本的FTA覆盖率达到16.5%。
目前韩国的FTA覆盖率为14.4%,低于日本。但由于韩国加紧了FTA谈判的步伐,2007年与美国签署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由于美国国会内部有争议一直未能实施,但最近奥巴马表示要敦促国会尽快批准并实施)。2010年9月16日,与欧盟的自贸协定已获欧盟27国的一致同意,该协定将于10月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韩国峰会上签订,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如果加上这两个协定的话,韩国的FTA覆盖率将上升至35.6%。
亚太地区的FTA正逐步向无税化迈进。自2010年1月起ASEAN+1的FTA(ASEAN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间的FTA)均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中,东盟(ASEAN)原加盟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自2010年1月起。几乎全部品目(品目总数的99%)实现了无税化,ASEAN和中国的FTA也于2010年1月起对大半品目开始实行无税化。ASEAN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FTA以及ASEAN与印度的FTA也于2010年1月起生效。
通过FTA的实施,亚太地区的关税不断得到削减,域内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9年ASEAN+6的域内贸易比率达到43.8%,比2008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与2000年(41.9%)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随着域内贸易比率的不断提高,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环境产品贸易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对环境产品进行界定存在很多困难,多哈谈判已进行近九年,各成员对环境产品的概念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目前WTO的成员国大多采用的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环境产品清单方法,包含了HS6位码中的153个产品,也有成员国采用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出的43个品目。
尽管WTO在探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产品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的世界环境产品出口额达到1825亿美元,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1.5%。如果以HS6位码中的153个品目为对象的话,出口额为685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其中,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关联制品(发电机、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也占碱。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品贸易增长较快,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7.6%和28.9%。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环境产品贸易虽然下跌了,但下跌的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环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其占世界环境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快速上升,由2006年的占比23.7%快速升至2009年的30%。相信随着人们对低碳、环保认识的不断加深,世界环境产品贸易将取得更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世界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国际自然资源贸易备受关注
自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有五大鲜明特性: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可耗竭性,市场漠视资源开发的经济后果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一些经济体对其高度依赖性,市场价格的高度波动性。正是由于上述特征,使国际自然资源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技术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身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部资源,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加入到国际资源关联与贸易的网络之中。世界资源贸易一旦出现阻滞,就会引起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给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
由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在经济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资源贸易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7月23日WTO的《2010年世界贸易报告》以资源贸易为主题,报告了全球自然资源贸易的发展状况,表明自然资源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5
一、引言
双语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双语教学则产生于20世纪初期,在20世纪60年代被各国广为接受。不过,对于“双语教学”,目前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双语教育”历史悠久(主要是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但以中外文进行双语教育形成一种规模为时则不长。教育部2001年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在本科教育方面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自那以来,高校双语教学才得到较大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主流地位的优势更加凸显,国际贸易领域工作的涉外性决定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至少还要精通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目前单纯的专业英语教育的低效能,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
二、苏信院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现状
笔者在苏信院从事国际贸易的教学,在2011年的两个学期分别对商务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等3个专业、2个教学大班实施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双语教学也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但与其他很多同行一样,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双语教材选择困难
目前,我国在双语教材的开发建设方面还很落后,姑且不论是否适合,笔者在市面上能见到的只有清华大学出版社、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少数几个出版社有英文版的国际贸易教材。而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在教材的选择存在两种情况,第一,选择原文教材,这种做法优点是提供给学生接触地道外语的机会,但主要问题是对学生的外语程度要求高,相对于高职高专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外语基础,这种选择存在很大弊端,有可能导致学生最终对专业知识掌握不了,一知半解,最终反而害了学生;第二,选择中文教材,这种选择通常是教师将相关内容翻译成外语进行教授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和自学的方式掌握知识,但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称为真正的双语教学。
(二)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
师资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背景,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外语修养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教学管理、课程资源、评估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体系。加拿大规定:当法语作为教学语言时,必须由本族语为法语或法语水平相当于本族语的教师施教;当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时,必须由本族语是英语或英语水平相当于本族语的教师施教。美国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双语教师要是双语、双文化者;要持有政府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要具有较高的学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现状是,专业教师外语水平有待提高,不能自由有效的用英语进行授课和交流,而外语水平较高的外语教师则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从而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非常稀缺。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国贸专业教师一般都缺乏系统的英语培训,没有教师在纯英语的环境下学习、工作过,英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方式及双语教学经验的积累等方面水平都不高,难以用英语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更加不能用英语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沟通,这样双语教学的品质就得不到保障。
(三)学生语言基础差
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课功底和外语能力等素质构件,也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基础。根据双语教学的阀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双语教学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的双语水平均达到中级层次,同时要求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力争达到高级层次。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外语基础差,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外语词汇都没有掌握,更不要说对一门课程用外语听说读写了。而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条件按照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分班,这样的结果就是外语水平高的学生对教学很感兴趣,而外语水平差的学生则采取抵触态度,甚至白暴自弃。
三、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对策建议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觉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语教学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对于遇到的几大难题,也应按照高职院校的现实逐步解决。
(一)教材的选择
由于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对于教材的依赖远远大于本科院校学生,所以教材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息息相关。笔者在实践中采取的是使用中文教材,但课件和练习题等内容则使用英文,并且逐渐加大英语的比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还不至于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当然,要实现真正的双语教学,还要编写适合我国学生的双语教材。考虑到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和定位,可以校企合作编写双语教材,教材中还要体现专业的特色,尤其是校本双语教材的开发。例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吴江地区丝绸纺织业发达,这是专业特色确定的方向,也是开发双语教材时要考虑侧重的问题。当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做到难易适中。
(二)师资问题的解决
笔者所在苏信院的国际贸易教师,大都是相关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任何的外语类培训,也没有国外留学及工作的经历,对于英语语言的运用还很不熟练,出了基本的交流、函电、合同等的阅读和专业知识外,还没有办法自如的驾驭和控制好课堂自由讨论和师生交流,尤其外语听说的能力亟待提高。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师资匮乏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选派本校教师在国内或出国进行专门的双语教学培训,并且其他院校的实践表明,送教师去国外进修进行语言强化培训效果明显。令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国外工作或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辐射和带动,提高双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课堂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现状与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企业普遍采用赊销等买方信用结算方式,在国际、国内贸易中就产生了大量的应收款。而企业受大量的应收款影响负担沉重,举步维艰,急需通过应收款转让进行融资,加速资金周转。然而,应收款转让融资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法制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因此,在国际经济法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后危机时代,探究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措施十分必要。故本文从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应用状况和立法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为繁荣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市场献言建策。
二、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状况
(一)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应用状况
1.我国应收款转让处于“含苞待放”阶段。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与西方国家相比开展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不过目前规模还相对较小,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作为应收款转让的主要融资形式之一的国际保理业务于1987年正式登陆中国,比欧美国家晚30年左右。然而,虽然我国保理业务发展迅速,但与我国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的国际地位还相差甚远,与我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极大不相称,发展水平还很低。其次,福费廷业务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迅速发展,90年代传入我国。再次,应收款转让在证券化方面在我国最早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2年三亚市以800亩土地为标的物,以该地产销售收入及相应利息为收益来源首次发行证券,随后在融资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应收款转让在项目融资方面,多表现为对项目未来收益的转让,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比较集中在对BOT项目融资方式的运用上,如了深圳沙角B电厂、北京京通高速等BOT项目。
2.我国对应收款转让有极大需求。首先,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有望通过应收款转让得到缓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99%。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稳定性差,经营风险较大、财务记录不健全、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等原因,寻求担保困难,很难达到银行贷款条件。此外,由于严格的上市要求,通过发行股票证券融资也很困难。中小企业尽管固定资产较少,但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普遍采用赊销等现代结算方式,致使拥有大量的各种应收款。因此,应收款转让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经营困难有实质性意义。其次,大量应收款亟待通过应收款转让回收处理。目前,中国企业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款逾期无法收回,并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在增长。此外,我国银行业也拥有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款项可通过证券化、打包出售等应收款转让方式进行融资,加速呆账变现和债权流通,极大地使有限资本利益最大化。再次,大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以未来应收款转让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在整个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急需引进非政府资金。而项目融资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办法,其典型的做法是以项目未来现金流量为担保或在一定期限转让项目未来收益进行融资,而这些是应收款转让的,确切地讲是未来应收款转让的典型特征。
3.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应收款转让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立法尚不健全,准转让人可能因为法律环境考虑对应收款转让持谨慎态度。另外,开展应收款转让业务的机构或个人由于可能为接受转让而承担的风险较大,因此提高交易费率,增加转让人融资成本,使得准转让人对融资形式望之却步。因此,我国应收款转让的应用状况呈现规模小、交易额小的局面。
(二)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立法状况
我国没有规范应收款转让的专门立法,有关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票据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中。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关于应收款转让的立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关于债权转让或应收款转让的立法层次较低,没有专门立法,涉及应收款转让的立法或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规中,且有些规定有矛盾的地方,比如《合同法》采用的是通知生效主义,而《民法通则》采用同意主义,二者有本质区别。
2.关于应收款的可让与性问题,虽然在《合同法》中给予了界定,但对未来应收款的可让与性及禁止转让条款的效力问题尚不明确。依据《合同法》51条和132条的规定转让人对所转让的应收款应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否则将因标的不能或标的不存在而使转让无效。因此,将来应收款由于受转让人是否能够实现其所有权或处分权也具有不确定性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况且未来应收款中有基础关系的未来应收款和无基础关系的未来应收款地位是否等同也没有明确界定。
3.《合同法》虽然规定了通知生效主义,但对相关问题难以调整,比如受让人是否有权对债务人发出转让通知问题;受让人对债务人如果发出了转让通知对债务人的效力问题;如果不通知债务人,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及债务人收到转让通知如何响应等等。
4.虽然《担保法》解释97条和《物权法》223条允许以应收款出质,但是对可以转让的应收款范围缺乏界定,哪些应收款可以质押,哪些不能需要予以明确。
5.我国立法中关于应收款转让缺少平衡各方利益、维护交易公平、有序进行的优先权准则,难以用我国现有立法确定应收款转让中受让人与其他权利竞合人之间的优先权次序。我国现有优先权制度,过分保护担保权人,对应收款转让所涉及的优先权冲突并未涉及。
三、对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相关建议
(一)对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应用方面的建议
在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应用方面,我国应优先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在应收款转让方面应重视和发展应收款资产证券化融资和项目融资。在应收款转发让风险防范方面,首先,货物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及工程承包商应对其合作对象的资信状况及其所在国法律法规、金融货币政策深入了解,从源头上减少应收款权利无法实现或受到损害的风险。可以通过网络、国外的行业协会、我驻外的商务参赞、银行、国外著名咨询机构、国外的宣传媒介或者通过与进口商打交道的其他企业、实地考查等方式来获取对方的信息。其次,应熟悉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及其他有关金融方面的规定,尤其是有关债权转让方面的规定,避免因选择转让人所在地法律为准据法是可能产生被动局面。再次,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和受让人。
(二)对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立法方面的建议
针对我国应收款转让方面的立法状况并考虑与今后国际公约接轨,在立法方面有以下建议。
1.提升规范应收款转让的立法层次,关于债权让与或应收款转让专门立法,更好规范应收款转让经济活动。
2.明确应收款的可转让性,尤其是对将来应收款和约定禁止转让应收款的可转让性做出明确规定。
3.应允许受让人向债务人发转让通知和付款指示,但对债务人的通知不影响转让合同是否生效,仅作为排出第三人和实现债务人向受让人付款的依据。可以针对债务人较多、债务人不明确或不确定的情况进行适当公示或登记。
4.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优先权规则,完善我国优先权制度。可以在我国《合同法》强调转让通知的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以通知时间为准的优先权规则,规范受让人与其他权利竞合人之间的优先权争端。另外,也可以借鉴《物权法》关于不动产交易需采用登记进行完善的办法建立已登记时间为准的优先权规则。
5.尽快批准《国际保理公约》,尽早加入《应收款转让公约》,以便为我国进行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营造国际保障和良好国际法制环境。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规模、交易额、法制环境与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的国际际地位很不相称,如果加入上述公约,会促进我国应收款转让的立法完善,拓展我国开展应收款转让的国际平台会,有效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国际分歧和法律障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应用状况和立法现状,找出了阻碍应收款转让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用和立法实践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市场向繁荣、稳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先玲.项目融资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千亿海外欠账 凸显信用缺失[N].大公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