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1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等特征,其能够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来获取更大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则属于低碳流放,即是在旅游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低能耗和低污染,是环保旅游的一种深层次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旅游为基础的一种旅游模式。因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来发展生态旅游,这对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及环境保护的实现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内涵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利用技术、制度和观念等的创新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即采用低碳的旅游方式来实现旅游区内的节能减排,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升级及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当前对于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在生态旅游中更强调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保证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即通过旅游生产低碳化、旅游消费低碳化及旅游产业低碳化来促进低碳经济时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时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环保理念下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绿色出行、绿色旅游,不仅可以实现旅游成本的节约,而且有利于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低碳经济时展生态旅游,需要及时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扭转一些不良风气,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的效率,同时将节能减排技术全面引进旅游产业中业,降低碳消耗量,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在旅游中应树立低碳出行理念,将低碳环保用到实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加大支持的力度,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做为生态旅游的支持和引导,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和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做好对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引导工作,利用低碳旅游的理念来达到旅游过程中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目的。同时还要创建和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企业,使旅游企业能够充分的利用新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环保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示范工作,以此来改变传统企业发展观,在旅游地开发低碳环保景区,使旅游者能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构建管理制度,规范低碳旅游发展。为了促进低碳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构建低碳发展经济战略,从而促进低碳化生态经济的发展:
构建低碳经济的组织机构与战略规划,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低碳化,需要以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旅游相关协会为主体,从而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发展组织结构,将减排的目标层层分解,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采用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景区内的旅馆、娱乐以及交通运输等产业实行低碳认证,并且采取严格的评定分级,保证旅游产业消费符合低碳标准。同时需要选择低碳产品,提升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不断的推进旅游产业的低碳标准建设,从而实现旅游消费、旅游运输等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建设,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低碳旅游消费。低碳时代的生态旅游的低碳发展,首先需要以低碳意识的推广为前提,从而对生态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消费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的推进低碳旅游消费,从而减少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压缩天然气;低碳经济;措施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粉尘及其它一些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这是导致我国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CNG是压缩天然气的简称,属于比较清洁的一种能源,逐步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一、低碳经济介绍及我国的发展目标
1、低碳经济介绍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目标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它所涉及到的技术有清洁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低碳经济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首先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即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本要有市场竞争力;其次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以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代价,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更好地造福人类,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2、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与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们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但与此同时,基于我国不断恶化的环境条件及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庄严承诺。2010年,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表示,到2020年我国的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下降40%-45%。
天然气虽然也是化石燃料的一种,但在燃烧产生相同热值的情况下,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为煤炭的40%多,因此通过发展压缩天然气清洁能源技术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CNG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为3.6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4%,差距十分巨大。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天然气在我国的使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提高压缩天然气发电在我国电力生产中的比例
我国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电力近七成来自于煤电机组,火电站既是耗能大户,又是污染大户,而天然气发电相比煤电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时,由矿区来的天然气首先经过加压处理设备处理成CNG,然后CNG被送往发电机组的储气装置,经减压以后送往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利用压缩天然气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发电效率较高,目前最先进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也仅为40%-45%之间,而采用天然气发电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可高达55%以上,燃气发电的经济性更高;其次,燃气发电机组中减少了脱硫、脱硝、除灰及除尘设备等,电厂的投资大大减少,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轻,机组的环保性较好。基于以上原因,国家在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增加燃机电厂的数量,并且这项工作已经逐步开展。
2、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汽车的使用
天然气汽车的运营成本比燃油汽车的成本要低,每立方米CNG的热值约相当于1.1-1.3升汽油,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同时,有害尾气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可使CO2的排放量降低25%、CO的排放量降低96%、SO2的排放量降低90%。目前天然气汽车推广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是有天然气产出的地方,如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市,现在东营市大部分的出租车都是采用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推广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其他没有天然气产出的地方,天然气汽车的数量还比较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加气站的数量不多,汽车加气远远没有加油方便。因此,在未来应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使城市压缩天然气的供应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应加强汽车压缩天然气技术改造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人们能从观念上真正接受这一技术[1]。
3、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行业是耗能和污染大户,在化工生产尤其是化肥的生产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压缩天然气是主要的原料,而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制造化肥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煤炭。以煤炭作为化肥的生产原料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因为需要对煤进行煤气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CO2的排放量增加,同时由于对煤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使生产的成本增加较多。以氮肥的生产为例,在2007年以煤为原料生产尿素的企业华鲁恒升的毛利率为21.5%,而以CNG为原料的企业云天化的毛利率为47.2%。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世界上其它国家80%的氮肥都是以CNG为原料生产,由此可见我国与世界的差距。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积极推进CNG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工作。
4、积极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能源的利用率较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高能效、低排放能源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环保效益特别显著,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在过去十年虽然能源消耗增加了一倍,但CO2的排放量却并没有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大力推广。目前我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家的重视力度很大,根据最新规划,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将建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总容量为50000MW,这意味着可以减少1000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建设,可以减少4亿吨CO2气体的排放。在未来,国家需要制定更完善的政策,通过价格补贴等手段加大对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单位的支持力度,以更好地在我国推广这一技术[2]。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CNG清洁能源的广泛利用,我国虽然逐渐开始加大压缩天然气的利用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本文对低碳经济进行了一些介绍,并对如何利用压缩天然气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3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进而利用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许多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在财力薄弱的状况下,要落实省委要求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
一、我国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截止2008年6月,我国共有地方金融机构8839家,资产总额为19.21万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大约2万家法人机构,资产总额为4.4万亿元,农村信用社结束连续10年亏损的局面,经营效益明显好转。
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实践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的模式并取得重大突破。安徽、江苏等省相继实现地方性中小银行重组联合;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在省(市)外设立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3家地方金融机构成功实现国内A股上市。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风险责任和管理职责顺利移交省级政府,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地方金融机构正在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总体来看,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有效支持了地方经济和“三农”发展,城乡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二、陕西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金融业有了较快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但全省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结构性矛盾明显,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不能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相比全国其他省市,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地方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多,种类齐全,但是自身的实力较弱,地方金融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大。由于政策扶持缺乏力度,一些比较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以地方财政或国有控股为代表的大股东对其发展的支持和重视力度还不够。具体来讲,我省的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省内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境内一共有三家商业银行,分别是西安商业银行、咸阳商行和宝鸡商行。与其他银行相比,西安地区商业银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包袱较重,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较低,法人治理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差。与几年前相比,西安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量仍徘徊在300亿的规模,发展较为滞后。
2.省内证券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西安地区注册的证券公司一共有三家:西部证券、华弘证券和开元证券。这三家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尽管国家邮政入主了华弘证券,西部证券正积极争取上市,但都尚未发展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券商。
3.省内保险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永安保险作为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保险公司之一,基础条件较好,在全国20多个省市有近500个网点,截止2007年12月,保费收入达53亿,在全国数十家的保险公司中,财险排名位于全国第七,发展前景较好。但也存在资本实力不足,法人治理不完善,管理滞后等问题。
4.省内信托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有三家信托投资公司,分别是陕国投、西部信托和西安信托,其中陕国投是国内仅有的两家上市信托公司之一。我省信托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城市,但其发展状况与东部地区和国内领先的信托公司相比有着较大差距。特别是2007年3月新的信托行业管理办法出台后,我省三家信托公司都面临机构和业务转型的挑战。
5.省内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经过改制后,成立了省联社,交由政府管理。我省的农村信用社有近1000亿的资产规模,是全国信用社改革的试点省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一的经营管理,规模不大,客户小、户数散、地域散、实力弱,形象力弱。软、硬件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业务层次较低。
综上所述,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中主要不足表现在:在资产和负债业务的规模上偏小,从业人员较少、人员素质较低、在发展速度上明显偏慢;资金实力相对单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关制度不完善、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不佳,较全国地方金融机构平均资产利润率低;市场定位不清晰、新的业务拓展不快、功能不全,品牌不响等问题,缺乏竞争的优势。
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上存在的不足、问题和困难,既有自身深化改革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也有先天不足和外部条件不够的因素。
三、陕西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总体思路
沿海发达地区高度重视地方金融机构的建设,把发展和搞活地方金融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来抓。如深发展、浦发行、兴业银行、广发行等都是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控制和激活本地金融资源而设立的。通过十几年发展,不仅为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成为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与中部和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发展的总量较小,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还相当缺乏和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在国家大型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的分配中不具有优势,因此更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既要结合我省经济和金融发展特点,突出重点,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建立多层次,多种类金融机构并存、互为补充的完整的金融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在理念上要更加重视金融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将金融产业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来,提高金融产业的行业地位;在策略上要把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发展全省金融产业的重点,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改变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通过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全面增强西安地区金融实力。
其次要优化金融结构和信贷结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要促进城乡和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加大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抓住国家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机遇,争取三板市场早日在西高新挂牌运作,推动更多西安企业在主板、中小板以及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上市。
(下转第7页)
(上接第4页)
三是积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逐步补充资本金,支持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支持民营担保机构发展;积极催生地方金融业商会、协会,协助金融监管部门保持对金融业商会、协会的指导与监督;维护金融秩序,重点放在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是政府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如减免或返还所得税、营业税等,降低抵押或担保财产的评估、登记过户、公证等费用,支持、引导地方金融机构确立“服务社区居民、服务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目标。
此外,由于我省的地方金融机构分属省市所辖,因此可由省市政府协商陕西省银监局,出台统一协调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使金融生态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四、陕西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具体措施
发达地区的实践表明,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增强了地方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力,使其能以地方金融主体的身份发挥资本经营管理,壮大激活本地金融市场,按地方政府发展战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我省要借鉴发达地区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经验,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通过合并重组,充实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降低风险,增加盈利,加强产品创新,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将西安地区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一个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是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资本实力,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运作能力。在不断改革完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要稳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将自身发展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尽快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保险集团和全国知名保险品牌。
三是积极推进西部证券的上市融资,增强资本补充机制。对于省内将要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西部证券担任上市辅导人和保荐人,将其发展成为实力优强、治理完善、内控健全、资质齐备的创新型证券公司。
四是充分发挥陕国投上市优势,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其引入战略投资者扩充资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各部门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联系机制和金融风险的应急处理机制,以准确监测和及时化解金融风险,为混业经营留下适当的发展空间。适时对全省信托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统一管理。加快改革进程,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资本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经营业务,同时增加对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农村信用社整合成为一个优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着制度供给的外生性、民主管理的局限性、参与主体的弱势性、组织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加强政府干预十分必要。
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4
低碳经济的宗旨是推动经济行业行为能够更合理、更迅速的前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完成地区社会、经济、生态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前进。低碳经济并非只是转变了排放程度,而是对其前进形式的本质改变,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改革、经济前进形式的转变。低碳措施改革是地区低碳经济前进的重点,其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低碳减少排放直接与新资源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排放等低碳措施相结合,进而能够控制地区碳排出量;
(2)产业措施的改革,发展中区域尤其是迅速前进的区域关键的是其产业经济转变,减少碳排放,推动三次产业的前进,提升三次产业能源使用状况,提升商品经济利润,提高经济生长的品质以及速度,改变撑持经济前进的重要支柱;
(3)低碳措施的升级,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创新,进而转变人类现在社会经济前进的资源根本。在低碳经济环境中,地区前进主要是以经济前进为根本,朝着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发展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地区经济前进是从以往的能源、资源等元素中开展创新改革、机制改革、整治形式改革等改革支配前进形式改变,区域间的连接从之前的在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划分合作转变为改革协作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地区前进形式改革是低碳经济前进的根本,经过地区学习、地区改革、地区合作制度,变成以地区改革制度为重点的新形式。低碳目的以及改革目的同时当做权衡地区新式前进样式的重点审核标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
2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2.1重新构建区域发展支撑要素
传统的商品、服务和生产环节的资源、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影响下降,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技术创新等要素的作用上升。
2.2重新确立区域关系
低碳经济条件下,影响区际关系的要素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经济要素向民生、民权要素转变。对区域内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传统发展之路必将走到尽头,人们将逐步认可合理的区际生态补偿。
2.3形成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
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很多,牵扯到机制、措施、文化等部分。关键在产业、施工、交通、资源、整治等低碳需求部分开展体系改革。对此要引起多方面的关注。
3区域差异和低碳发展模式的差异
3.1欠发达地区基于区域学习的低碳经济发展
(1)区域内核心企业间的交流式学习过程。区域核心企业间在空间上、产业的关联、社会文化等因素作用下,核心企业通过交互式学习实现低碳知识的共享和再创造。
(2)区域低碳知识在系统内的交互式学习过程。以区域内科研院所等组成的低碳知识创新中心、中介、信息中心、风险投资等服务机构构建的专业服务通道,实现创新性的低碳知识持续地向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生产体系流动,促进区域向着以创新主导的低碳化模式转变。
(3)区域的网络向核心网络的低碳知识流动,跨区域的交互式学习与创新过程。前面两个层次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最终需要建立在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发挥的基础上。区域外部低碳知识的融入,以及内部相应低碳知识的调整与重组,构成了区域低碳知识的再生产,产生新的低碳知识进入区域内外的流通。由此,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实现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的跨越。
3.2发达地区基于区域创新的低碳经济发展
由于发达地区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济、技术、制度等基础。其区域发展核心是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构建,包括创新知识,创新制度与文化,低碳创新系统等。
4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主要路径
4.1区域治理模式的创新
区域治理模式创新突出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市场配置机制及公共产品与完善的服务。以此为据,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引领区域低碳建设方向,规范区域低碳建设行为,调控区域低碳建设进程;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类商品和服务市场体系,突出生态环境类商品和服务的经济属性及其市场体系的建设;构建区域低碳发展公共服务机制,不但完善基础设施等物质性产品,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体系的建立;建成区域低碳发展的经济利益协调体制,充分发挥居民参与区域低碳的积极性。
4.2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转变
地区低碳经济前进的基本道路是经济前进形式的改变,要调节地区产业前进形式,调节需要调配构造、产业构造改善、进出口构造调节、资源构造。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主动培养地区改革系统。地区生态条件、本区域民众生存、地区经济对策等衔接式制造程序,慢慢成为关键的要素。在地区分工合作系统中,促进区域联系由以往的产业结构朝着改革协作的关系改变,同时调节以往能源新条件下低碳市场价值的研发,改变以往的制造形式。
4.3优化地域系统
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5
低碳环保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经济形势,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要求低消耗、低污染,是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创新的技术和模式为依托,对能源的利用率高,产能效率高,以低碳化的生态绿色农业为目标,是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有利发展模式。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宗旨,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循环和高效利用,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创新的科学技术,形成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增长形态的形成。此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将自然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促进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形式多元化的良好经济环境。在我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阶段,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够调整产能结构,又有利于社会建设,在发挥生态农业的价值作用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想着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在资源优化的背景下,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农业经济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的社会功能性。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尚处于转型阶段,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技术或制度上的问题,与社会其他元素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必须深入的分析当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出优化的措施。当下低碳农业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缺乏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体制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体制仍是承包责任制,由于缺乏接耐性和创新性导致低碳农业经济缺乏实质性的发展基础和体制。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不能满足低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分散,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低碳农业经济具有特定的发展模式,投入大,获得经济效益的周期长,也使得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到群众的支持。此外,传统的农业经济法发展模式缺乏创新,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在此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和生产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2农业经济的生产理念和模式相对落后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由于农村的知识普及性差,信息获取不及时,因此人们对于低碳农业还缺乏认识,也没有形成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理念,对于投入较高,经济效益获取周期较长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接受程度较低。而且由于人们缺乏生态农业的理念,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生产过多的依赖于农药和化肥等,导致农田土壤的质量严重下降,直接阻碍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实施和发展。
2.3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和科技的创新
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低碳农业经济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核心的科学发展元素,发展基础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故而,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必须要以科学技术为发展基础,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才能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形成。
三、构建和强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
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强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具体措施。
3.1深化低碳农业理念,改革农业生产体制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难以在农村得到推广,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农业经济体制的陈旧和人们生产理念的落后。在农村要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的理念,明确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意义,使低碳农业思想深入民心。还要改革农村的农业经济体制,在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农业经济体制,制定有利于推广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从而使低碳农业经济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3.2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低碳农业要求低污染、低消耗等,所以构建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发展节约水电、合理用药施肥的清洁、科学的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选用效果好的肥料和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调整农药化肥的使用结构,增加杀虫和育肥的效果,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在化肥使用方面,可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和使用农家肥(动物粪便等)、有机化肥、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等,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农药使用方面,要大力研发生物农药,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选用抗病植株等方法措施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低碳农业经济的绿色、有机发展。此外,在农业生态化发展中要积极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料的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低碳农业的低耗能、低污染。
3.3创新和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创新和完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创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鼓励发展碳融资,通过鼓励和采取相关措施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并加强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四、总结
低碳发展的措施范文6
1、制度保障
1.1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政府要将发展低碳农业纳入中长期规划,明确低碳农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开展调研,尽快研究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如:《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福建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等,以明确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规划要把发展低碳高效农业放在突出位置,除了中长期规划目标外,要有阶段性目标和年度目标、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的项目和措施、明确投入渠道,做到切实可行。
1.2 建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机构,如成立省级促进低碳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发展低碳农业的领导,负责协调各个阶段低碳农业发展战略及重点项目,解决低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低碳农业碳排放强度评价、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示范试点工作等。
1.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奖惩机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将低碳农业的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针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报告和评价体系,设立能效和排放标准,建立节奖超罚机制,制定以有机碳含量为基本指标的耕地地力升降的财税奖惩条例、对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施用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利用、商品有机肥等)生产、运输、利用制定集成式的激励政策及措施。
2、经费保障
2.1 加大财政扶持 在财政安排中,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投入,逐步探索形成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投入低碳农业项目试点,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在土壤保护和改良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与改善节能、节水等低碳农业的基础设施等。
2.2 加强金融支持 发展低碳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支柱和导向作用,通过示范、引导将资金合理配置到低碳农业:①制定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综合利用项目、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扶持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集中信贷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低碳农业项目、低碳农业示范园、低碳龙头企业,给予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以促进低碳农业规模效益的形成。
2.3 拓宽投入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实施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同时,在低碳农业领域引入科技风险投资,建立低碳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积极争取外资、台资赴闽投资低碳农业技术和项目,促进低碳农业对外、对台的合作交流。
3、政策法规保障
3.1 健全低碳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分别于2003年1月1日和2009年1月1日施行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促进循环经济法》,这2项法律成为我国发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基本法制保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还应考虑就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农业生产排放物等问题进行立法,制定专门规范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其成为今后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依据。同时,在制定与修订与农业有关的其他法律过程中要融入低碳农业的理念,如应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要贯穿低碳农业的理念,对农业资源的节约、废弃物的回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等作出特殊的规定。福建在遵循现有法律的前提下,还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福建低碳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3.2 制定财税优惠政策 ①鼓励企业参与低碳农业发展,完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如:对企业采取低碳农业技术进行财政补贴;对企业从事低碳技术研发给予一定程度的所得税减免;对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引进、转让和使用予以税收方面的激励等。②出台政策优惠措施鼓励低碳农业发展,如新增清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的补贴转自LUNWEN.1KEJIan.com品种,对增施有机肥、能源和资源节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实施低碳补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