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护理新生;入学教育
以多种途径探索、多方位育人为出发点,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在教学一线与学生的接触,同时通过与各用人单位及护理专家的交流,笔者越来越意识到护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为突出其重要性,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
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成绩中下)或初中毕业生,以培养高技能、实用性的人才为目标,这些与普通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也使高职生成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学生经过中高考的考验,都有很大的挫败感;再加上整个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充分,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混”的心态来到学校。这样的心态在刚入校时与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环境的适应、同学的相处、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使得矛盾尤为突出,如果不及时地引导、调整,将导致学生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校及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班风建设,为新生营造友善和谐的人际氛围,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二、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实验设备,还是在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对新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多为女生,交往较为单一,因此,在矛盾尤为突出的新生人群中更应加强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心理咨询中心应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指导新生自己解决心理困扰。对于个别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援助和辅导,做到知根知底,防患于未然。
三、讲解课程设置,合理规划学习生涯
职校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前初高中学习中养成按照课表来上课的习惯,对于每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理由不是很清楚,再加上刚入学的不适应等,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护理作为一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护理工作任务为主线架构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是“三线”的平台,护士执业能力培养是最终的目标。同时,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职业通用技术平台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这当中又可以分为必修、限选、任选。因此,作为辅导员或学分制导师,在新生入学后就应该给学生做具体的讲解,使其对整个的课程设置理解并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重视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对于护理专业,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不能仅仅是一个操作者,而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尤其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及今后的校园学习中,都应该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了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并打破思维的定势,注重反省思维,增强学生对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在思维的训练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四心”,即雄心、决心、耐心和自信心。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有理想、有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表现出坚定的决心,执着的追求,不为内外环境中的各种纷扰、诱惑和困难而放弃自己的信念、持续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我校的人才论证交流会上,各个医院的护理专家都提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紧缺、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的环境中,新进护士的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而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两天、一个学期就可以得到成效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岗位的需求,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刻就开始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及培养。
五、认清自我优势
护理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多,因此提高我院护理专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但是,竞争力的提高不仅靠学校、教师,还得靠学生。刚入校的新生,自信心严重缺乏,连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能去竞争。因此,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分析自己的优点,在有限的校园生活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我价值。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在这个社会中才能立足,才能够去竞争。
六、明确专业特色,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护理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的特色,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院护理专业自1951年创办以来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是学院办学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并与2011年被列入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因此,我系的培养理论及培养方式都较为成熟,同时能够结合护士这一职业的特点,不仅开展在校教育,还开展了一系列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继续教育,让学生把学校当做其职业生涯的起点。
七、培养母校情结,学生与学校共同成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一样,每个学生总有离开的那一刻。口号、标语总是在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前面是对学校的要求,后面是对学生的要求。作为学生工作者,好像已经习惯了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对自我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自己,爱上学校,并能够用包容的心去看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学校共同进步、成长。
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提及母校时能有一种自豪感,这既是对学校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老师都不爱的话,那何来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母校情结的培养也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体现出来,同时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
参考文献:
[1]沈兴华,饶红,王成洲.多途径探索 多方位育人[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3):209-210.
[2]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6-98.
[3]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43-245.
[4]宋华.医护人群心理卫生调查[J].医院管理杂志,1999,6(5):389-391.
[5]陈晶,吴均林.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07,20(12):6-7.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自我修养
当前,每年从高职院校护理毕业的学生,已经慢慢成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一支重要的队伍。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自我要求也能比较贴近企业的实际要求,因此被广大用人单位所接受。从2008 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劳务市场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时过八年,如今应该可以说这项改革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延续以往的教育模式,在学校里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走出校门进入职场要成为职业人的高职学生,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较低水平的职业素养却不相匹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观念,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即在办学过程中不仅仅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职场认识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1、职业的内涵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从目前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劳动方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方面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往往需要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加强,增加了一些以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为表现形式的内容,职业的内涵也由此扩大了。
2、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有着共同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受到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特征。职业情感是人体对某种特定职业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职业人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地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形成对职业的长久注意力,时刻关注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新技术。
二、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措施
1、按行业、组织特点确定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标准
在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的标准要明确,什么标准才算是有素养,在很多国家是有标准的,把标准定下来后,就按此培养。
确定标准,让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在完成专业学习之前,规定在完成专业教育计划以取得毕业证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获得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
参照标准,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学生可根据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参照所确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能力要求,评价自身职业能力的优势与缺陷,平衡其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的发展,同时可通过确定的职业能力框架为学生制定即将从事的职业标准提供指南。
按照标准,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时,集中衡量通过学习之后职业素养的获得与保持情况,比衡量已完成的各种学习活动更优越。也就是说,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时,应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职业素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而不是评价其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2、结合专业开发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因地制宜,可开发相应的选修课程,加强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而加深对专业的研究。
3、在专业教学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创设职业问题情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如通过模拟学习,可让学生扮演职业人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模拟各种真实情境。有意识地了解行业的历史,激发对职业的情感体验。培养从事该行业的自豪感和意志力,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由此产生对从事该工作的强烈职业情感。
在专业教学中,有些行业岗位有其特殊性,无法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因此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职业习惯的养成因缺乏恰当的环境而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仿真环境,让学生扮演职业人角色,这样也可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养成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3
一、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又被称为人性教育,是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外,在学生的人格、修养、思想境界上的一种教育,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现代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人文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中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中职院校在护理教学中添加了护理心理学、伦理学、沟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在中职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二、人文教育在中职教育的现状
1.教师自身素质欠缺
中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招生量非常多,但是学校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缺乏。老师本身的素质就比较欠缺,在进行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做到人文教育与正常教学的兼顾。
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职护理院校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的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市场需求。老师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不利于人文教育的渗透,人文教育需要老师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3.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学校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人文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
三、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老师是影响学生教育的重要因素,中职护理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与中职院校人文教育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提高人文教育师资力量也是中职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关键。护理专业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中职院校的许多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人文教育培训,在教学中很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培养。所以学校应该定期对护理专业的老师进行人文教育方法、理念的培训,或者请人文教育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演讲,让护理专业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
2.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会遇到许多医学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许多人际交往、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将医学知识与人文精神进行结合,通过引导与示范将人文素质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
3.人文课程的设置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尤其重要。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外,学校还应该开设专门的人文精神方面的课程。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学、人际关系沟通学、法学、美学等方面的课程。考虑到有些学生对这些课程不重视,所以学校可以将这些科目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
四、小结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教学模式
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临床护理教育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在护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临床护理教学更是组成护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临床护理教学也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实现的一个过程。但纵观近年来的护理学科虽然进展较大,且教育界也逐渐提高对按照学生需要进行临床护理带教观点的重视度,不过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仍旧还有部分潜在性的问题,故而必须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以下将通过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教学的潜在问题,提出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临床护理教学的潜在问题
针对近几年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来分析,目前临床护理教学存在这几方面问题:第一,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对滞后,虽然教学医院针对临床护理教学制定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但该体系的滞后性较强,且缺乏健全的临床护理教学考评系统以及监督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因此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出护理教学的质量;第二,无明确的护理教学和培养目标与方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无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形式仍旧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偏离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第三,带教老师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的临床护理教学均是由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带教,但鉴于部分带教自身护理教育不够丰富,而部分带教虽然护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却缺乏教学能力,同时以培养护士为教学目标,导致专科性较强,造成学习知识面被限制,而无法得到切实的实践锻炼;第四,教学方法及评价不够先进完善,即便临床护理教学在不断改革,其具体规定也在不断进步,可实际上大部分改革措施都还流于形式,并未在护理教学之中得以落实,特别是教学方法上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灵活性严重被制约,教学手段也不够多样性,教学内容更偏向于理论性,缺乏实践性操作,学生基本上没有兴趣,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第五,教学评价不够多元化,主要按照传统表格问卷进行,不仅缺乏灵活性的考核手段,带教教师及学生的压力也相对较大,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管理不够严格,学生不愿甚至不敢开口询问,以免留给教师不良印象。
二、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采取双导师临床教学模式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的双导师就是指的两位教师。通常这种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本科教育中,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分别聘请一位临床教学和生活导师,临床教学导师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高资历的护理人员;而生活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和生活中的辅导管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双导师教学模式,其一,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二,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明确教育培养的目标
每个教学医院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但要注意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层次,有效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在开展临床护理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加强技能实践指导。同时护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及目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意识。
(三)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
实质上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护理知识基础教学的同时,又要积极参与各个医院组织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既能进一步增强护理基础知识,也能实现技能水平提高,进而为今后护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重视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主要作为辅导员,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中心点是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妥善解决。
(五)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标准
临床护理教学效果并不能由传统表格问卷形式体现出来,即便能够体现也不具备客观性和真实性,特别是其中的问题无法反映出来,严重制约着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淡化以往条款死板的考评标准。由于临床上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制定各种标准必须基于不断实践之上,才能制定出更合理完善的内容。同时,临床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要促进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同步进行技能培训和护理工作,通过不断实践,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要。
三、结束语
临床教学是综合训练学生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角色转换到护士角色的重要阶段。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仅仅依靠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满堂灌模式的教学,不利于平等权力关系的构筑,实际上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并非单纯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分享教学成果的权利。为此,必须合理选择临床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完善的教学管理,并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梅.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模式[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43.
[2]张永霞.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5:119-120.
[3]施向宁,施承宏.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1,34:258-259.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儿科护理 教学 人文关怀 关怀照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美的模式,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关注。关怀照护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和方式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行为,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与精髓[1]。21世纪医疗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关爱理念,人文情感,因而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注重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关怀照护理念的培养和训练,树立人性化护理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
1、护理学科中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
护理是由“nursing”演绎而来,含有抚育、扶助、保护、照顾幼小、病患等概念。护理,有时被称为科学是要有自然科学的世界观,被称为艺术则是因为护理对象是人,在照护生命的生、老、病、死历程的基本需求中,护理不仅体现着自然学科的科技成分,更体现了人文学科的艺术性、关怀性。杜友兰博士认为关怀是一种人性,是一种伦理的章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护理介入,没有关怀也就没有护理[2],由此可见,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已渗入到护理学科中,护理专业关怀教育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对生命关怀的强调。
2、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护理学会强调:现代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和促进健康和治愈所需要的、体现关怀的关系。护理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是专业道德,其中关怀是护理专业道德和准则的重要一条,关怀要超越情感,具有科学性和医学性。护理专业为人类提供关怀,护士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护理关怀并具备关怀的能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影响关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成长经历,周围环境等的影响外,关怀能力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必要的实践、反思和体验,使之成为内部信念和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护理专业中关怀教育的另一特点即它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3]。
3、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特定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
4、关怀照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由于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和特殊需求,尤其在护理内容和护理技术要求方面,更是内容繁多,护理难度大。这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关怀照护理念,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强化关怀照护理念,有助于护生早日培养关怀照护意识,为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人文关怀知识,实施人性化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关怀照护意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
作为儿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护生真挚、稳固的道德情感,有责任心;待人诚挚、亲切、温和、充满同情心。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护生介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且在教学中贯穿关怀照护意识,使护生懂得关爱、接受关爱、表现关爱。如教师讲解小儿解剖特点时,可强调新生儿、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肌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并示范正确抱婴儿的姿势。
儿科护理有一节是对新生儿的清洁护理,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我先讲清操作流程,然后把要用的物品准备好,在展示物品时告诉同学们所用的香皂是小儿专用的,以防伤害他们娇嫩的皮肤;在模拟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既要保证小儿的安全舒适又要防止给家长增添忧虑。每一项操作教师教的是学生,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他们要教会家长,他们操作不当或过久感到疲劳腰痛,患儿的家长也会的。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可加快护生人文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4]。
6、结语
加强护理教学中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是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顺利转换的有效保证,它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5]。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更应加强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以培养出符合临床实际要求的更多、更优秀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胡月娟.关怀照护行为内涵的探讨.护理杂志,1994,41(1):34-39.
[2]杜友兰.护理理论与实务的应用[M].台北:华杏出版机构,2002:5-6.
[3]黄双英,杨郁文,祝亚男等.刍议我国关怀照护现状及对策.护理研究,2007,5(5):1131-1133.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6
1评判性思维的课程设置
鉴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护理教育者必须评估护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换句话说,在设置与评判性思维相关的护理课程时,护理教育者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组织方式以及学生如何吸收及评价这些知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理论知识或短时间的临床实践,学生应主动参与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例如,老师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易行的护理操作,并让他们分析操作中包含的护理知识和关键的概念,逐渐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情感倾向。通过练习,护理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辨证分析的思考能力,并且使评判性思维变成一种日常的思维习惯。正因如此,美国护理联盟要求所有的护理课程都应包含和注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将评判性思维设置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融合了有效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的护理课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考能力。正如Conger等所说,学习知识不止是获取事实,更是一个通过主动审慎的思考和理解以获得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的过程。
2评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教学困境。第一是教育工作者本身评判性思维知识的缺乏。如果老师不能评判性的思考,他也无法培养和传授学生高水平的评判性思维;反之,如果老师不固守陈规,信任和重视学生的观点与想法,愿意接受学生的质疑和挑战,则他的学生更容易学习和领会评判性思维的技巧和倾向。Facione等认为,角色示范对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倾向十分有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然而,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多维的概念,护理教师应认识到评判性思维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思考的策略和技巧、相关知识和使用评判性思维的倾向。护理教育者应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研究证明,死记硬背,课堂教学和老师的绝对权威不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的技巧和能力。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国内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提出问题,质疑老师的观点。很多学生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犯错或是太专注于正确答案。因此,我国的护理教育者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Mangena等研究指出,参加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比上课或记笔记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他们提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因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评判性思维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向学习法,概念图、询问法、反思写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3.1问题导向学习法(PBL)问题导向学习法是目前在护理教育中最被广泛研究和运用的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国外许多护理和医学课程都已运用问题导向学习法,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演绎推理、独立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Tiwari等纵向研究表明,采纳PBL学习法的护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明显高于普通课堂教学的学生(P<0.01)。PBL组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经历是非常愉悦的,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而普通课堂教学的学生认为他们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极度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Ozturk等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的确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卓有成效。
3.2反思性写作指的是学生将其参与过的活动,例如课堂阅读、临床实践、小组讨论等内容记录下来,并反思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反思性写作可以给予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以供他们不断地总结和回顾所学知识,纠正学习中的误区和偏差,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护理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内容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建议。国外学者认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反思性写作对于评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因而推荐护理院校应在护理课程中加入反思性写作的内容。Naber等研究表明,观察组学生在完成6次反思性写作的作业之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比对照组学生有了显著提高(P<0.05)。因此,研究者们建议,反思性写作可用于培养或评估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方法,从而弥补传统考核方式不能衡量学生评判性思维的缺陷。Fonteyn等研究也显示,相比于写普通的护理计划,学生更愿意完成反思性写作的作业,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作业能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3.3概念图是一种应用于护理或其他学科中的评估学生思维过程的学习方法。概念图是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从而达到对这些知识的长期记忆。简单来说,概念图是一个促进学生将新接触的知识与以往所学组织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种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实现从记忆知识到自我思考的转化。除此之外,概念图能够减少实践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差距。研究表明,使用概念图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评判性思维的水平。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