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1

【关键词】 大众心理;展示空间;上海自然博物馆;照明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一、大众心理概念解读及主要特性

大众心理是指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社会及其群体所呈现出来的统一化的、规律化的心理状态,可基本表现大多群众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1]大众心理的概念不仅仅可以通过这样系统的一句话概括,还可以通过其字面的含义进行解读。首先,大是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主体人群,同时是能够接受任何传媒途径所传达的信息的人群。其次,心理是人们在精神方面意识形态的体现,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人们内心或大脑中、他人无法体会的心灵感受。而大众心理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来刺激和激发,它是立体化的,是人们思想和情绪达到变化的过程,从而使人们有所感所思。因此,大众心理是指具有意识的社会群体通过传播媒介而达到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严格来说,大众心理并不属于心理学的知识范畴,但也存在于心理学之中,同样具有心理学中社会心理、知觉心理等心理学的特性,是一种与人类情感更贴近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众心理是将心理学与普罗大众生活中的一些个性心理活动和感受相结合的一种情感表达。当人们处于一种新的环境时,其感官与心理联合产生的体验就是大众心理的一部分,而这些不同的心理体验也同样对应着大众心理中的部分心理特性。

1.知觉心理

知觉心理是人们在接受外界事物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来达到促使人们观察、了解事物的目的,利用受众的直接知觉来接受信息,间接知觉来总结经验,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开端。知觉心理受到人们直观感受的影响,其中空间秩序和人的通感与联觉(即人们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能够产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统一)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期待的行为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从众心理是带有一定贬义性质的,多指社会中“随大流”“跟风”等现象。但同时,从众心理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2]而对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大众来说,从众心理更偏向于一种求知心理和猎奇心理,即从众心理中的求知性与新奇性。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所观所听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所感所思,受之于众而感知于心,这种体会既是普遍的,同时也是个性的。

3.色彩心理

英国著名的学者约翰・拉斯金曾经说过:“当你在绘画时,你在画布上添加的每一块颜色都会因为你在其它部位添加的别的颜色而有所不同。”[3]色彩心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不同的色感,使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人们的年龄、情感、和情绪等因素影响着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例如看到红色时想到热情,看到黄色时想到温馨等。色彩心理也是人们接触设计作品与空间时最为直观的心理特性。

二、大众心理在展示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说照明是展示空间的灵魂,那灯光就仿佛是灵魂的指引,既照亮了展陈,也为人们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欣赏氛围。通过对大众心理的了解进行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站在大众的视觉角度,进一步体会大众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营造空间照明环境的方法。笔者将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分析大众心理中部分心理特性在其照明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利用知觉心理营造空间真实感

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中,知觉心理的应用多体现在其空间性与通感性上,从而呈现出展示范围的空间感和内容的真实感。

首先,展示空间中人们的知觉心理来源于对空间环境的直观感受,因此利用灯光营造空间秩序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按照地面上、或墙壁上具有指示性质的光斑行走,这样的灯光可以通过射程较远、色温较为舒适的筒灯或射灯达到空间导向的效果;自然光的结合也使人们能够在出入主题展厅时与外界得到某种关联,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建筑物的外形来确定窗户方向与形态,采用自然采光的两种基本模式――侧向采光和顶部采光,达到空间与空间、人与空间之间的连接[4](图1);在“生命长河”展厅,悬挂在半空中的海洋动物模型灯光设置根据人流走向、人的视觉习惯进行布置,调整射灯的照射角度,避免眩光的产生(图2)。

其次,知觉心理强调人的通感与联觉,即人们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能够产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统一,从而得到更具体的心理体会。在展示空间中,通觉与联觉需要让人们参与到展示的内容中,结合灯光营造出的真实氛围来体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动植物演化区域的展柜里运用了软包天花的灯光处理方式,结合设置在角落的两盏LED窄光灯进行局部照明,同时展柜下面设有一个可以排放气体的小孔,参观者走到展柜前不仅可以看到柜子中的动物模型,还能够闻到相应的气味,对所营造的场景有更深入的体会(图3);鸟类展馆中某一展示区域,眩目流动的灯带起到了指示性的作用,让人们对所看到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图4)。

(二)利用从众心理萌生新奇感求知欲

在展示空间中,人们根据个人喜好观赏展陈区域,并带着一定的好奇心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意识。因而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中,更多的是利用从众心理的求知性与新奇性进行灯光布置。

首先,求知性心理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的求知欲望、对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领域的探索、对自己专业兴趣所在的求知欲望等。[5]而展示空间中人们的求知性心理一般体现在展示板和展柜的陈设区域。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展示板周围采用可以单独调光的导轨射灯,并且根据展示板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布置,同时为了保持天花板的整洁,选用尺寸、系列相同的灯具,并且为了防止直接和间接眩光,灯具上都配有挡板等防眩光的配件,使人们能够舒适阅读展板上的文字(图5)。展柜的灯光布置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软包灯光形式之外,还在大型展柜周围设置面凹槽,安装线性荧光灯带,产生柔和漫射的均匀灯光,同时展柜内采用小型LED灯珠与防红外线的保护膜相结合,使展品暴露在红外线照射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既使人们感受到了展示内容的知识性,又对展品进行了保护,一举两得(图6)。

其次,从众心理的新奇性促使人们对展示空间产生新奇心理,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视觉刺激和感官体验应用在展示当中,空间面积上要相对大而空旷,借助舞台灯光的照明形式对空间进行照明,凸显身临其境的展示氛围。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的“走进非洲”展厅运用了多种营造舞台效果的灯具,例如景幻灯、天幕效果灯、追光灯和电脑灯等,控制灯光照度和照射角度,避免直射动物模型防止曝光,结合可以收起、放下的幕布播放动画,使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非洲辽阔的草原之上(图7);动物标本展示区采用重点照明的方法,利用电脑远程控制的成组LED射灯及筒灯对标本进行照射,对毛发、头部进行重点照明,对局部具有特色的皮毛、脉络进行均匀照明,突出纹理细节,增加光影效果,展现标本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图8)。

(三)利用色彩心理促进情感体会

在展示空间中,人们会根据肉眼看到的色彩对空间环境产生进一步的心理感受,融合灯光与色彩,营造出该空间独有的主题氛围。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宇宙起源”展厅,整体采用蓝色的环形荧光灯带与导轨灯相结合,在蓝色荧幕和展板的背景衬托之下凸显宇宙的神秘感。同时因为空间环境光较暗,而出口处与下一个空间的连接较明,为了避免明暗空间交界处灯光对人们眼睛产生的刺激,设计师们在这个区域设置了一些照度相对低的展柜和展板,使人们能够适应明暗光线的变化(图9)。

三、结语

光可以是我们探究室内空间,建立视觉层次的强大媒介。[6]展示空间中的照明系统是以具体而精准的形式传播光源,通过灯光的设置和应用使人们由认识到产生情感和意志,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大众心理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并非直观的一种意识形态,有时它能够通过人们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有时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照明是具有心理价值的,大众心理与照明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也是展示空间独有的一种空间特性。如何在进行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将大众心理的特性融入其中,探索新的灯光布置和照明方式,使人产生更多的心理变化,是我们今后仍要继续研究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奉彬.大众心理在广告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5(1).

[2]侯桂红.从众心理现象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

[3]王子健,马振庆.色彩心理作用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舞台,2013(2).

[4]姜萌.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

[5]王悦.受众心理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受众选择心理在大众传媒中的定位[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2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这一概念是以“接受”为基础而形成的,最先对“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进行论述的邱柏生,他认为:“主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特别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性活动”,该定义强调了思想症教育接受的内化,却忽视了外化的重要作用,与实际不符。之后,张耀灿克服了这一局限性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是接受主体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内化并转化为外在行为的过程。”该理论接受的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加以叙述,因而得到了学界的认同。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

由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即“社会发展程度与人们的道德水平不相适应”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大学生的接受问题。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问题。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接受主体通过一定的接受中介对接受客体产生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接受主体的心理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

人的活动是在需要的驱使下得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需要的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同样也为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谓需要,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渴求或欲望,是对客观的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主观反映”。大学生一旦产生需要,继而会产生动机来支配行为,并以主动积极的行为来满足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首先要满足大学生的低层次需要,马斯洛的需求称此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底层需要得到?M足,才能进而满足高层需要,也就是抽象的精神需要。教育者只有先满足大学生低层次的需要,才能让大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而实现自我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其次要引导大学生追求高级需要。马斯洛认为。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但是有一种需要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由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过程是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

(二)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影响。

1.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影响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内容有理论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身心素质。

首先,教育者的“值得信赖维度”由理论、政治、道德素质所决定。教育者的“值得信赖维度”越高,越能增强所传播的知识的可信度,越能增强大学生学习该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教育者身心素质中的外在表现也就是教育者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会增强其对接受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个性化特征、专业化程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都会对大学生的接受产生直接的影响。

最后,教育者的个人情感会对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发挥作用。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真正将学生置于内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育者传授教育内容的影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许多大学生反映教学内容空洞无趣,甚至出现了厌烦心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与学习。

首先,教育者传达内容的真实性是首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最真实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其次,教育者教授知识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是重要因素。在网络发展日益丰富,多种声音并存,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时代下,大学生对于一些实用性的知识的呼声较高,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个体接受才具有意义。

再次,教育者教授知识的是否紧跟时代步伐是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思维更加活跃,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因此教育内容的新鲜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积极性。

3.教育者教育方法的影响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些内容学生不愿意接受,甚至出现厌烦心理,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未能达成。

“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育学方法的影响,忽略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的个性特征与其本身的多样性。其次语言上缺乏生动性的影响,采用与现实生活相接轨的一些网络用语以及一些重大影响的时事会激发大学的兴趣。最后,教育媒介运用的影响。在各种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采取多样化的新鲜方式。

(三)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受到环境的的影响。环境最主要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网络环境、来对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产生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大学生的高尚品德的追求。

首先社会的转型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产生影响。当前大环境下,我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种价值体系涌现出来,,有些大学生的价值受到冲击并发生了消极变化。

其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做出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反之,这会引起社会道德滑坡,会产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侵蚀。

2.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校园。学校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良好的硬环境有利于思想政治的接受。良好的软环境即为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3.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也产生较大的影响。网络自身所具有的传播快、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塑造社会舆论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应用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其开放性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认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起妨碍作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对策

(一)从接受主体的角度出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优的化对策

1.提高大学生接受动力

首先,寻找学生能真正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使其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必要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接受热情。

其次,利用需要发生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动机。途径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途径,即引导学生探究“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究“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另一种是间接途径。

最后,满足引导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基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导性。但是也不能忽略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切实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采用相对应的教育方式,避免出现偏差。

2.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理性认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教育者应对大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提供必要的条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首先,要吸引大学生并维持其注意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最后要优化学生的认知图式,利用原有的认知图式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更新相关知识来优化原有的认知图式。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认识。

3.提升自我意志培养接受意志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志,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其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大学还是生的意志。主要方式是?M行积极的社会调查。

(二)从主客体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提出优化政策,不仅要在接受主体、教育者、环境的角度分析。还要考虑其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的影响,针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接受心理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

1.消除逆反心理运用心理相容原则

心理容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平等尊重以及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育者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关心他们,真正为他们考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相信教育者,消除抵触情绪。其次,教育者要增强个人魅力。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良好的品格去感染学生。

2.引导从众心理需加强心理调节

从众心理是指在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追随他人的现象。从众心理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教育者要对大学生强调盲目从众的危害性。同时也要强调个性的发展要适当。围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来进行。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3

关键词:上海迪士尼;游玩意向;logit模型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背景

中国数以亿计的人口,上海绝妙的区位优势,成为吸引美国迪士尼公司将全球第六大迪士尼坐落在我国上海的重要因素。它的落成对上海周边,乃至整个国家的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而人们对迪士尼所持有的态度成为了反映迪士尼影响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研究旅游消费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游乐园偏好,对上海迪士尼游玩意向等相关问题,试图描述当前大学生旅游倾向并对迪士尼未来前景做以预测。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上海迪士尼的研究大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或者传统理论分析来进行的。通过产品消费者、市场竞争者等对上海迪士尼未来经营状况、自身对其它产业的拉动效应进行预测;或对其营销模式、盈利模式、主题效应等进行分析。

孟乐探究了以游客角色为中心的迪士尼主题公园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如何令游客在虚拟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如何调动园区空间才能达到游客多方位社交的目的;吴慧兰从上海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入手,从开发、设计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未来的设计方向;徐晓卿综合定价策略、消费者需求、成本-利润结构,从经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上海迪士尼的发展前景;鄢璐采用SWOT分析法,结合上海迪士尼项目的驱动机制对其项目投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对上海迪士尼项目前景制定了发展战略。

从迪士尼自身角度出发的文章已经十分之多,而从消费者出发的研究还有待补充。上海迪士尼开园已有半年之余,此时具有“天时”的优势,消费者的初次体验是迪士尼能否吸引回头客的重要因素,研究消费群体主观意向及不同群体的游乐园偏好,对迪士尼或其他主题公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游玩意向现状分析

(一)游玩意向强,从众心理占大多数

去迪士尼的意向总体很强,只有不足5%的人选择了不想去和非常不想去,60%以上的人想去,还有30%以上的人态度中立。这说明了迪士尼是一个极具有号召力的旅游文化品牌,大家的消费热情很高。

通过对去游乐园频率和综合意向做交叉分析,发现综合意向与游客去游乐园频率相关关系十分显著。进而用统计软件计算出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218。按照一般规律来说,我们认为去游乐园频率每年5次以上的人相比较不爱出游的人来说选择去迪士尼的概率会更大,然而非常想去迪士尼的人中几乎不去游乐园的人达到56人,占比83.8%。这说明很多人去迪士尼大多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去游乐园,而是冲着迪士尼主题,冲着上海迪士尼品牌文化去的,这其中不免有着很大的从众效应。这与我国旅游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迪士尼不仅是游乐园,从最初的一只小老鼠“MickeyMouse”开始,卡通明星、迪士尼乐园、玩具、游戏软件、影视等各类产品,形成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追求,更具有历史的持久性,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而纵观国内,娱乐性乐园不少也不小,但是还缺少像迪士尼这样如此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

(二)游乐园要求的性别差异

将游乐园吸引力分解为门票价格、游乐设施种类创新性、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以及园内环境等四个指标,并以性别为组分类,发现性别与价格、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存在着显著相关性,sig值分别为0.018、0.008。这说明女性更注重旅游体验过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质量,在游乐设施种类创新性和园内环境这两个指标来看,男女并无显著差异。

(三)综合意向logit模型的建立

Logit模型是针对二分类和多分类响应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其自变量可分为定性数据或定量数据。假设因变量Y是取值为0或1的随机变量,自变量为x1,x2,…xp。Logit模型形式:

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确定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i(i=1,2,…10),建立Logit回归方程:

LogitYi=αi+β1x1+β2x2+…+βpxp

设定人们对迪士尼游玩意向的logit模型为:

LogitYi=αi+β1x1+β2x2+…+βpxp

使用spss进行了logit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所示。发现性别、职业、从众心理、园内环境对去迪士尼的意向有着显著影响(0.1水平上显著)。性别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男性的意向更强烈;职业的回归系数也为正,说明退休者、自由职业者的“热情”更高。相对来说,学生学业繁重、上班族工作繁忙,两者^之于退休者可自由职业者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亦或是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从众心理的回归系数为负,这点与实际情况相悖。但从去游乐园的频率与综合意向的交叉分析中,我们得出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大,推测可能是因为样本中80、90后居多,80、90后的特点便是只求个性、标新立异,但是尽管他们知道保持个性很重要,但是同时也感到为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所以,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具有从众心理的人没有勾选这一选项造成结果出现偏差;此外园内环境的系数也为正数,这说明人们对游乐园园内环境的要求越高,去迪士尼的意向越强。这一点不可置否,迪士尼园区景色、景区设计都堪称是国内顶级。

三、迪士尼前景预测及建议

(一)短期热度不减

从综合意向分析来看,去迪士尼的热情是极高的。加之,我国是人口大国,试估算一下:我国现人口14亿,上海迪士尼平均游客30000人/天,假设所有游客都只逗留一天。计算会得到128年,也就是说在每个人一生只去一次上海迪士尼,并且只逗留一天的前提下,迪士尼每天都会有30000游客,持续46667天,持续将近128年。巨大的人口保证了迪士尼的业绩不会低迷,至少会保持不降。硬件设施方面上海迪士尼自然是完全超过香港迪士尼和东京迪士尼的,而且不见得香港迪士尼或是东京迪士尼性价比会高过上海迪士尼。如果上海迪士尼在服务体验方面做得更好,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但是上海迪士尼面临巨大的游客数量,做好分流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以免冲淡服务质量。

(二)未来价格趋势分析

对开放型问题的回答中有90%的人写到门票、周围住宿餐饮、纪念品等价格较贵。对部分体验过上海迪士尼的游客做面访调查得到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价格基本在正常水平的5~6倍。如此高的物价,但是还有人愿意为其买单。一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二是由于消费者的从众效应。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决定的,如果,面对“天价”,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单,迪士尼自然会调整价格。若是,尽管大家觉得是“天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去买单,想必价格不会降低,甚至反而要上升。所以,迪士尼的价格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而消费者占有主动权。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未来迪士尼的价格不见得会下降。

(三)建议

从游客角度来说,意向分析中明显存在着太多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希望国民能够理性消费,量入为出;从国内游乐园产业角度来说,应该从运营规划和现场管理两方面着手提高游客游玩满意度。当新技术被引进社会后,人类会产生高情感,且技术越高,情感需求越大,国内产业如果能开发出专有的高新技术并运用在娱乐设施中会更具特色,同时向迪士尼学习、努力创造出属于我国的旅游品牌文化;目前,消费的主力军仍为80、90后,从迪士尼的角度来说,如果能使品牌文化辐射更多的群体,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群设立不同游乐设施项目,会使品牌文化影响力量更加持久。

参考文献:

[1]孟乐,戴力农.迪士尼主题公园游客体验模式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吴慧兰,曾卓骐.上海迪士尼乐园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研究[J].设计,2014(06).

[3]徐晓卿.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发展前景[J].上海房地,2017(01).

[4]鄢璐,赵奥.上海迪士尼投融资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3).

[5]韩浩月.上海迪士尼一票难求凸显娱乐游品牌缺失[N].中国旅游报,2016-05-30.

[6]张利庠,王兴旺.基于Logit模型的奶农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9).

[7](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华夏出版社,1999.

[8]CliveBJones,JohnRobinett.Thefutureofthemeparksininternationaltourism[J].EconomicsResearchAssociates,2006.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4

本课内容属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部分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第三课第一框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和形形的消费行为后,本节课进一步发掘背后支配消费行为的主观因素,并在对各种主要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科学点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具有自主性强、个性张扬的特点,而消费是既有经历又有感受的熟悉的话题,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展开,非常适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探究,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通过运用比较鉴别、合作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并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学习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树立适度消费、量入为出和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所以,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教学难点: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本节课涉及“适度消费”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问题,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框题综合运用讲读法、讨论法、事例分析法、举例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本框题的内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总结)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消费都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的影响因素前面已经学过,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课前展示问卷调查结果(也可在课后)

1.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摇B.没有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只能选一个)

A.新奇、前卫、突出个性?摇B.质量好、大方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

A.外形、款式?摇B.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2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多少钱

A.150元?摇B.200元?摇C.300元

5.你去饭堂(校外)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

A.会?摇B.不会

6.你会怎样处理矿泉水瓶?

A.随手扔进垃圾桶?摇B.聚集起来卖掉

7.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

A.零食、衣服、饰物、充值卡?摇B.书、文具、电脑游戏与软件、体育用品、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是比较正确的,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消费观念不那么科学,是什么消费心理在作怪呢?其实,我们的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

1.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及态度。(通过课件展示)

(课堂探究活动: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种消费心理,5分钟完成。要求小组密切合作,然后派一个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别指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是否被社会认可。)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持否定态度。)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提倡。)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参考哪些要素,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此外,还有其他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例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好癖心理等。由于消费心理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社会消费时,要注意对消费心理的引导,使人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问题过渡: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有何具体要求呢?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①什么是适度消费?

②你认为:“小年轻”的消费“适度”吗?是否我们都不要喝“XO”,全喝“二锅头”,才叫适度消费?(课件展示漫画)

③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如何看待“负翁”?

教师归纳总结:(略)特别说明:量入为出的“入”指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收入。适度消费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所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还不起贷则是不适度的消费。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将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理解,并贱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课件展示相关漫画)

①你喜欢追星吗?购物时非名牌不买吗?

②你有过凭一时冲动而购物的行为吗?

③在你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多少?精神消费占多少?是否患“小儿麻痹症”?

教师小结说明:(详细理论略)

首先,要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自己的事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用启发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消费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以点拨,让学生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课件展示相关图画。思考:为什么要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得出绿色消费5R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教师引出问题:议一议:你怎样看待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打包这一现象?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并引用总理的乘除观:任何一个小数乘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大数;任何一个大数除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小数。

课件展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从历史、国情、个人成长等角度分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

教师小结: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它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又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1.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课文的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本节课探讨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各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

3.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实人性养育。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认识、谈转变)

(四)布置作业

综合探究:

1.分组活动,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小论文。

2.在问卷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撰写成文。

3.根据今天所学知识重新设计一份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附:板书设计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品牌 运动品牌消费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运动品牌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运动服装、鞋帽等产品的生产制造是体育用品生产厂商的主要项目。近五年来,伴随高校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感知时尚的脉搏,努力追求时尚潮流之美。时尚运动品牌的运动装备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运动品牌,开发高校运动品牌消费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笔者设计了《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运动品牌消费现状及特点,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合理引导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开发高校运动品牌消费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以镇江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三所高校各选取200名研究对象,各个学校的男女比例、各年级的比例均衡考虑。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运用了三种方法相结合。首先,文献资料研究法:图书馆借阅大学生品牌消费心理的相关书籍,网上查找相关书籍阅读研究。其次,抽样调查法: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97.7%。最后,统计软件分析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整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表分析。

三、运动品牌消费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现状,笔者主要从大学生对运动品牌产品的喜好程度、运动品牌产品占据月消费金额比例、购买产品的时间、地点、档次、被调查者对运动品牌的忠诚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和研究。

大学生喜欢运动产品的程度,37.5%的大学生喜欢运动品牌产品;有一半持无所谓态度;只有很小一部喜欢运动品牌的产品。说明大学生这一群体消费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挖掘。

大学生月消费金额的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月消费金额在1500元以上、1200~1500元、1000~1200元、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分别是7.3%、19.8%、34.3%、38.6%。说明现在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是比较高的。

运动产品占消费总额的比例,所占比例较少的大学生有66.2%;所占比例一般的大学生有27.5%;只有6.3%的大学生的运动产品消费比例大于60%。说明现在大学生还不是运动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经济实力决定购买力,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是每月家里给的生活费,限制对运动产品的消费。企业要挖掘这部分群体,就需要开发出在价格上有吸引力的商品。

购买时间的调查分析,新品上市没有促销打折活动,价格比较昂贵,只有6.8%的大学生选择在产品上市时购买;29.2%的大学生选择商品促销打折时购买;17.7%的大学生购买运动产品是心血来潮,逛街时看到喜欢的就买了;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在有需求时才购买。

购买地点的调查分析,有60.6%和14.7%的大学生选择专卖店和大型商场购买,专卖店和商场的服装质量相对有保证而且经常搞促销活动,使得很多品牌服装的价位降低,吸引很多大学生购买。22%的大学生选择网购,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加速,校园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网购。只有2.7%的大学生选择在超市购买,说明超市销售的运动品牌商品不受大学生的认可,企业在产品销售选址时要综合考虑。

购买商品的档次调查分析,有72.2%的大学生购买运动产品的档次是中档,购买高档和低档的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13.1%和14.7%。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大学生总体消费倾向于经济实用型,高低档产品需求都不大。

为了了解大学生运动品牌忠诚度的现状,根据品牌忠诚度的定义和实际情况设置了四个维度的问题,并划分不同的品牌忠诚度等级,分别是高度忠诚者(固定购买一个品牌)、中度忠诚者(经常购买1个品牌偶尔会换、购买2个或3个品牌)、低度忠诚者(不固定购买某一品牌)。品牌忠诚度现状调查结果:高忠诚度的大学生占6.7%;中度忠诚度的大学生占比例较大,共占调查对象的42.5%(中度忠诚者可以分为一级中度忠诚者和二级中度忠诚者,两者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5.5%和27.0%),低忠诚度的大学生占50.9%。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同时反映大多数大学生都进行过运动品牌产品的消费。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笔者主要从产品属性、商家的促销手段、购买的动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等方面分析研究。

为了了解产品属性对大学生选择产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知名度、价格、质量、外观四个方面的因素调查。调查结果表示,大学生在购买运动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产品的质量、外观、价格、知名度,对应的比例分别是80%、78%、62%、24%。保证产品的质量,注重外观设计,标明合理的价格是吸引大学生购买的必要条件。

为了解商家的促销手段对大学生运动消费的影响,选择商家常用的促销方式进行对比,调查结果表示,打折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促销方式,它的比例高达72.9%,其他促销方式买一送一、代金券、赠品促销的比例分别是15.7%、6.3%、5.1%。企业在促销产品时,打出更多的折扣,减少其他促销方式的频率,这样一定能吸引更多大学生。

为了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动机,根据实际情况在问卷中设置了一道多选题(包括六个动机)进行调查。整体分析表示,26.71%的大学生认为是生活必需品;21.93%的大学生认为出于对审美的追求;20.77%的认为能提高运动水平;剩下的认为有助于身心健康、与众不同、从众心理,所占比例分别是16.74%、7.58%、6.27%。交叉表分析表示:男生样本中,91人为了身心健康,135人因为对审美的追求,106人想提高运动水平,46人因为从众心理,132人认为它是生活必需品,48人认为它是与众不同的。女生样本中,112人为了身心健康,131人因为对审美的追求,146人想提高运动水平,30人因为从众心理,192人认为它是生活必需品,44人认为它是与众不同的。男生和女生选择运动产品时的主观原因有差别。男生更多地认为它能提高运动水平,有助于身心健康;女生更多地认为是生活必需品和对审美的追求。这符合现实情况,因为男生更偏向于运动,女生更偏向于审美。

为了了解消费者获取的信息渠道,根据实际情况在问卷中设置了一道多选题(包括六种渠道)进行调查。整体分析显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多的渠道是网络广告、电视广告,所占比例分别是52.05%、47.78%。另外,朋友推荐、街头商场广告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要均衡在各种媒介上投放广告的比例,强化宣传效果。交叉表分析表示:男生样本中123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街头商场广告,网络广告和电视广告分别是116人、128人,报纸杂志78人、朋友推荐103人,其他63人。女生样本中140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街头商场广告,网络广告和电视广告分别是189人、152人,报纸杂志77人、朋友推荐141人,其他79人。所以,客观原因分析中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很大,这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女生喜欢逛街,在街头商场渠道选择上女生占优;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盛行,女生更喜欢网上淘宝,在网络电视广告选择上女生也占优;最后,女生之间喜欢分享,在朋友推荐渠道上女生也占优。

四、结论与建议

1.根据调查分析研究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水平不高。虽然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费有一定的增加,但总体来看,大学生运动产品占消费总额的比例偏低,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潜在消费市场很大。

(2)大学生总体消费倾向于经济实用型,高低档产品需求都不大。因为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消费高档产品,大学生都有攀比心理和追求质量的保证,低档的产品消费很少。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档次只是经济实用型的中档品牌产品。

(3)大部分大学生是品牌的中度忠诚度者,他们并不固定购买某一品牌。往往追求多样,购买两三个品牌的产品或者更多。

(4)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是由多种影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产品属性、商家的促销手段、购买的动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等方面。其中消费者获取信息的网络渠道、电视渠道对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选择的影响最大。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网络,网络、电视广告是对视听的双重刺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此外,各大品牌厂商均在各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花费巨资投放了大量广告,对节目或赛事进行冠名。第二,网络是当今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大学里几乎人人都上网,运动品牌厂商自然没有放过这个营销渠道,各大品牌广告通过各种门户网站等媒介在网络上进行铺天盖地地宣传。各种广告正以其非凡的效果和感染力发挥无与伦比的威力。

2.为了合理引导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开发高校运动品牌消费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

(1)切勿攀比,合理消费。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层次的运动品牌消费条件和良好的消费意识,但是攀比心理在大学校园里还是蔚然成风。由于每个人的消费条件不同,因此,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合理消费,切勿盲目攀比。

(2)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目前大学生群体运动品牌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它的消费结构以实物型为主。品牌运营商主要应从品牌宣传和营销两方面入手,积极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品牌消费中,使企业获得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3)加深认知,扩大影响。网络作为最大的传播媒介,已被大学生熟知,各种企业竞相在这一传播媒介展开角逐。各运动品牌企业可针对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品牌理念、产品质量与功能,或者冠名收视率较高的体育赛事。这样另辟蹊径可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大学生加深对品牌的认知,从而扩大品牌影响,实现品牌战略。

(4)把脉动机,做好产品。各运动品牌企业应从大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特点,把脉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动机,开发更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产品,严把产品质量关,比如在产品的质量、舒适度等方面,力求精益求精,以满足大学生对品牌产品不断提高的要求。另外,适当的价格调整可以满足学生群体的消费欲望和动机,可以培养他们品牌消费的信心和对特定产品的忠诚度,挖掘巨大的消费潜力。

参考文献:

[1]张丽莉.消费心理学[M].上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刘红梅.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戴丽娜.中国消费者研究:理论进化与方法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陈静,张耀荔,刘春梅.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霍德利,毛旭艳.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3):89-91.

[6]戴小涛.广东省大学生对体育品牌需求心理的调查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1.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范文6

【关键词】厌学心理产生原因 基本概况 方法

外界教学环境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不足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学习实际,找出学生厌学的基本情况,并且仔细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使学生的厌学心理得到针对性的防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他们自我学习和探讨,通过采取各种新颖的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就不会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

一、初中学生厌学问题基本概况

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外部表现主要是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容易开小差,不能及时做好预习工作,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心完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些不好的现象不仅是学生个人心理认知不足导致的,外部教育体系的缺陷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基本概况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比较迷茫,厌学心理严重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早退、旷课等恶劣情况。学生厌学心理的膨胀不仅耽误了学生学习的进度,影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还一定程度降低了学校教育的质量,拖延了教育教学的进度,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

(一)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适应

学校新的教学设备的应用和新的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学生无法一时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心理。有时初中教师为了提高个人的业绩水平,往往会加快教学学习的进度,往往会加强教学学习的强度,在教师教学速度快、学生学习强度强的压抑气氛下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想学习的心理。学生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感受到的是学习无边的压力,学生往往会感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感到学习很累,没有任何休息的机会和时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的教育学习方式显示出了更多人性化特点,比如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变多,自主学习时间变多,但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转变成这种方式,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没有老师的带头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么多的时间,因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学生没有找到强烈的学习动机,文化基础差

学生进去初中学校学习后,班级人数增加,教育内容扩展,教学方法增多,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看到别人认真学自己就认真学习,看到别人不学习自己也就不学习,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自我学习过程缺乏规划性,没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只是一味的盲从,找不出真正激励自己要认真学习的原因来,这样学生往往失去了学习的主心骨,认为成绩好坏都无所谓,不用那么认真地学习,认不认真都能考上高中,这样的学习态度就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否认了学习的价值。

有的学生可能在小学学习成绩就不好,这种学习不好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以这样的小学文化背景来进入初中学校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落在后面,文化基础水平差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从另一方面说,进入初中学习后,学业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这更使学生产生不愿意再学习的心理。本来学习已经跟不上,现在学习难度又加大了,学生就更不愿意再学习了,这样学生一步学习跟不上就会步步跟不上,由此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主旨冲突,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现代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大,人人都想拥有更多的名利,人人都想不用经过太大努力就能衣食无忧,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拜金享乐思想往往会扭曲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认为学习不是那么重要,如何赚更多的钱和如何享乐才重要,学生一旦接受了这些消极的思想意识就难以提起学习的动力来,有的学生会认为现在学的文化知识对以后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大关系,和自己的梦想实现也没有多大差距,这样学生就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了,学生就把思想重心转到以后如何增加经济收入上来,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导致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喜欢某一个学习内容时我们就会很投入,注意力就会很集中。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对文科感兴趣,对理科比较排斥,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厌恶感。

三、转变学生厌学心理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求知欲望高低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好,学习心情就会愉快,学习动力就强,学生就会想通过更大的努力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频繁的差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心情苦闷,甚至产生强烈的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这就容易使学生采取对学习过程的冷漠处理,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随波逐流、听任失败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有困难和曲折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要传授各种对待困难的积极办法,还要帮助那些文化基础差的同学让他们尽快赶上课堂学习进度。各种各样新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的使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采用图片、视频、幻灯片等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科小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重视学习效果的反馈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教师要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承受和应变能力。学校要通过举办讲座、学习竞赛等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为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才能得到奖励。。教师要消除傲慢和偏见心理,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能让学生感觉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能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对自身学习水平的认知。

(三)教师和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厌学现象出现来自主观原因也来自客观原因。教师要多用爱感化他们,经常鼓励他们和赞美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家长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通过以身作则来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家庭氛围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

厌学情绪是中学生成长中最具危害性问题之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展,心理变数大,甚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心理。因此,学校教育要找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关注厌学同学的特殊心理要求,为他们提供舒适科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厌学心理不再出现。

【参考文献】

[1]格来巴毛.浅谈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J].学园(教育科研),2012(19)

[2]贺敏超,班兰美.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2012(39)

[3]韦开奎.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矫正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24)

[4]胡来明.转化农村留守学生厌学心理的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