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旅游的发展

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1

一、智慧旅游及其优势

(一)智慧旅游

通过大量的参阅文献和田野调查我们发现,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在学习并无定论,一般而言是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城市的理念而提出的。在这里谈到的智慧旅游,多数指的是在,地区旅游路径的规划过程当中,引入信息技术的理念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来助力旅游城市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总体提高,当前在我国,旅游业正在面临着升级换代和转型的当口。与传统的参观市的旅游业相比,新时期的旅游者更关注旅游过程当中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加关注旅行的过程当中能够为自身的成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做作出的有益贡献。以此为前提,市场的转型为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和旅游市场的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思考课题。

(二)智慧旅游的优势

相比于以往的偏向于实体产业的旅游方式智慧旅游的优势体现在智慧性和舒适性两个层面。

1、智慧性,指的是智慧旅游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结合信息技术,开发出适用于客户使用的流线型前端,让用户通过网络搜索app下载等方式获得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规划和相关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指引,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来帮助用户获得更多更好的旅游体验。

2、舒适性,强调的是在只会旅游实行的过程当中,游客能够通过下载和使用旅游周边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来获得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能够大大提高游客的舒适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对于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有着更加深刻的要求,在这样情况之下,唯有改革以往的粗放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更加关注旅游者个人的内心需求,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升级发展。

二、基于智慧旅游优点和特点的创新分析

由上可知,在新时期,智慧旅游能够为旅游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的可能,也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新的增长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面临调整转型的当口,正视过智慧旅游的意义和价值,针对智慧旅游发展过程当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应该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去着力解决。

(一)重视互联网平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将实体经济发展与互联网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要义。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当中,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对于旅游业的助力应该被列入核心的发展计划,重视互联网平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1、应该重视与旅游业相关的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围绕用户在旅游过程当中的种种需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基于良好用户体验的实现,应该着眼于用户在旅行过程的当中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需求,来进行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在APP、客户端的等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用户在旅游过程当中的需求的一过性的,因此应该从提供服务的时效性等方面着眼,以适应用户的需求。

2、应该在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强调旅游地方品牌的建立。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商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试图功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来进行商业版图的扩展,依托于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包括“去哪儿”、“携程”等旅游网站正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智慧旅行服务,这些公司也由此成为了智慧旅游商业化运营过程中的受益者,不过应该认识到,政府和地方旅游品牌才是这些商业旅游线上运营的实体依托,政府和相关的旅游主管部门因该考虑在这个过程当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出去,务必要防止“为别人做嫁衣裳”情况的出现。

(二)强调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应该认识到,发展智慧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游客服务的,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周边配套设置的开发问题上,应该重视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服务的增值增效作出有益的贡献。

1、应该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里谈到的智慧旅游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是依托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有机配合来实现的。在智慧旅游的整体建设构架和计划当中,应该着重考虑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考虑到智慧旅游的实现过程当中需要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无线技术的有机配合,因此可以考虑在旅游地实现wifi全覆盖,以保证游客在进行旅游的过程当中能够时时接受互联网服务。

2、应该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的总体设计。应该着眼于用户旅游过程中生活品质的提高这一中心,重视和强调旅客在旅游过程当中的主体感受,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智慧旅游服务。具体而言,在智慧旅游设计构架的当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省钱经济为目的的景点的设置,而是要着眼于用户自身享受的需求。这也是着眼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的现实情况所作出的结论

三、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3

承德是河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紫塞明珠”的美称。旅游产业是承德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承德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旅游业的发展,并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智能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一代游客的青睐,对促进旅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承德市智慧旅游发展路径为主要研究内容展开探讨。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提出背景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化的工具,为广大旅客提供旅游信息收集、机票酒店预订、旅游形成安排、游记以及旅游评价等智慧化服务。智慧旅游可以有效地提升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性和感受性。智慧旅游的发展已成为科技时代下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性的将智慧元素融入旅游之中,最大程度的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立体、欢乐的旅游体验。

(二)智慧旅游提出的背景

智慧旅游是在互联网高度普及背景下,旅游产品以及旅客的出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已成为广大旅客知悉旅游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时代,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旅客的需求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旅客旅游不再局限于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需求,出现了一些个性化的线上行为,如实时资讯、分享、反馈、投诉等。旅游发展信息化趋势逐渐明显,也为智慧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于2014年8月正式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的巨大支撑作用,更表现在对社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旅游发展思维与理念已明显不适应。因此,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提出,强调系统、全面、综合、整体地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承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承德市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久负盛名的避暑山庄与皇家园林更是旅客聚集的主要旅游胜地。近年来,承德市提出国际旅游城市的口号。根据2014年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承德市共接待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游客超过2900万人次,相比2013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已超过265亿元,增长幅度已达到30%。承德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其周边乡镇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承德全市共有从事旅游产业经济的乡镇32个,已占到了全市乡镇总数的15%,且全市范围内从事旅游相关项目经营的农户已经超过了3300家。同时,2014年全年乡村旅游收入已经超过了4亿元。根据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承德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承德市旅游产业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特别是智慧旅游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智慧旅游助力承德市旅游发展策略

智慧旅游对承德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千万百计做好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工作

智慧旅游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推动承德市智慧旅游的发展依赖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悉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更应对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十分熟悉。目前,承德市亟需此类专业人才。为此,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各类院校加强合作,寻觅“智能旅游”人才培养途径。

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应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承德市旅游主管政府部门,应充分结合本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对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政策和长期规划,并通过有效地政策资金扶持和引导,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智慧旅游从业人才的技术交流和再培训,为促进承德市智慧旅游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二)建立承德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承德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承德市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旅游信息的全面整合,满足广大旅客对旅游地基本信息、产品信息、公共环境等信息的需要。通过有效地整合和明确的分类,将各类旅游信息清晰明了的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在线咨询功能,为旅客即时咨询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此外,应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评价功能,方便旅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服务、交通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有效地提升承德市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提升承德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塑造优质旅游城市形象。

(三)提供智能导游导览服务和双语语音自助导游服务

在推动智能旅游发展中,承德市旅游景区可以提供智能导游导览服务和双语语音自助导游服务。其中,通过在景区的设置智能导游导览电子显示图,使游客通过显示图详细的了解景点的基本信息,包括景区蕴含的历史文化,曾游览此地的临时名人以及文人墨宝等,实现游客的自导自游。同时,可以推出双语语音自助导游服务,方便国内外游客,突破传统团体旅游存在的局限性,使游客可以依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游览方式,更好地了解承德市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从而获得更佳的旅游体验。

此外,景区可以为游客提供二维码扫描。使游客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中英文智能导游、门票查询、景区地图查询、景区景点中英文介绍、景区咨询电话等功能。通过智能导游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广大年轻游客的需求,对承德旅游景点的宣传和营销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推出“承德旅游”APP

在各类APP冲刺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今天,承德市智能旅游的发展也应充分利用APP的优势,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资讯。通过旅游APP可以为顾客提供旅游信息查询,旅游计划预订、费用支付、旅游景点点评以及旅游经历分享等服务,使旅客的出行更加快捷。旅游APP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了解相关的旅游信息。

目前,国内主流的旅游APP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分享型、工具型和预定型。承德市可以尝试如下两种方式:推出“承德旅游助手”手机客户端。可以推出“承德旅游助手”iPhone终端和安卓终端,将承德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信息整合在APP之中,并提供个性化的导购、智能化的导游以及语言服务等。此外,也可以在APP中增加GPS定位功能。

四、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4

一、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的回顾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行业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特别是为了避免纺织产业工人大量失业而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一批两方国家以可能会引起“市场扰乱”为理由.开始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导致世界纺织品贸易长期游离于gati"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的gati"狄龙回合起。纺织品贸易逐渐由双边调节向多边安排的方向发展。在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有关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多边法律安排先后经历了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国际棉纺织品贸易跃期安排和多种纤维协定3个主要发展阶段。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一方面规定发达国家进口国应取消对来自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棉纺织品实行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规定低收入国家必须控制其出口。即出口幅度应控制在1961年6月30日前的最高水平上。如果出口国或地区不按要求控制其出口。一旦进口国因此而受到市场扰~b(marketdisruption)。进口国有权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措施。而限制措施下的进口量应不低于前12个月的进口平均水平。此外,所有参与制定《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的缔约方组成了棉纺织品委员会.负责在该短期安排期满后谈判棉纺织品贸易的长期安排。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无论在适用期限、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还是在调整范围方面都比上述短期安排有所进步:在适用期限上。长期安排的有效期为5年,1967年期满后又被延长,一直到1973年结束;在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上,受长期安排约束的缔约方几乎扩大到所有纺织品贸易国;在调整范围上,长期安排不仅涵盖所有的棉纺织品。而且涵盖含棉50%以上的纺织品和服装。《国际棉纺织品留易长期安排》第一次尝试将纺织品与服装问题纳入gati"体制之中。但在使纺织品与服装“回归”多边贸易体制方面,长期安排的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它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安排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一个《多种纤维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口方实施限制的范围由上述短期安排和长期安排中的棉纺织品和含棉50%的纺织品扩大到所有的棉、毛及合成纤维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方应保证进口配额年增长率不低于6%;设立纺织品监督机构(textilessurveillancebody。fsb)。负贵对协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解决有关争端等。

第二个《多种纤维安排》在第一个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合理背离条款”(reasonabledepartureclause).其含义是:进口国在与出口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免除多种纤维安排有关条款的适用和约束。特别是有关配额和出口增长率的适用。例如可以实施比多种纤维安排所规定的更为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这一条款为进口国背离《多种纤维安排》的义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个《多种纤维安排》取消了“合理背离条款”,但保留了前述几项协议的限制内容。它还增加了一个“反急增条款”(anti一surgeclause)。这是。。项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即使正在增加的产品的进口量并未超过进出口双方原先达成的配额范围,也允许进口方对在一定期间内急剧增加的进口实施限制措施。

第四个《多种纤维安排》是最后一个多种纤维安排。原定的有效期为1986年8月1日到1991年12月31日.后因乌拉圭回合迟迟未能结束而延长至1994年12月31日。虽然该协定提出了最终使纺织品贸易回归gaty的目标.但是却比前几个协定更有限制性:首先.协定不仅继续沿用“反急增条款”.而且又恢复了曾在第3个协定中被取消的“合理背离条款”;其次,产品限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来棉、毛、人造纤维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植物纤维、混纺纤维和丝混产品;再次,发达国家的单方面限制权力扩大,进口国在实施了不超过12个月的单边限制后.无须经双边同意,就可以单方面决定延长限制1年;最后,进口方应承诺放弃未用足的配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的多边安排得出如下基本认识:纺织品产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它们逐渐失去这一产业的传统优势后.就不断寻求国际法律规则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并不遗余力地使它们的各种限制措施披上合法的外衣。上述短期安排、长期安排以及多种纤维安排就是在gari’r的主持下.为纺织品与服装领域进行限制“合法化”进行谈判并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其核心内容是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而这种限制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与gatr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虽然这些协议对于维护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正常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进口国的限制措施越来越严厉.加之各种双边协议的侵蚀。纺织品出口的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可以说,乌拉圭回合前的上述多边安排并不足以保障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纺织品服装协议》下的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法律的回顾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在确定本次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时,美国等缔约方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支持,同意将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纳入多边规范和监督的轨道。在乌拉圭回合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立场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才最终得以制定,并成为《建立wto协定》附件一a的一部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管辖纺织品与服装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贸易体制。其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取代了以配额为基础的管理贸易。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逐步纳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进而为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由序言、9个条文和1个附件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将纺织品与服装领域逐步纳入1994年gati’”。

协议的内容涉及一般规则;纳入进程;反规避条款;过渡性保障机制;管理机构;争端解决:适用产品范围等。

纺织品协议的目标是在10年过渡期内将国际纺织品贸易回归到关贸总协定内,回归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取消现有歧视性国别纺织品进口配额进度上。然而。纺织品协议回归过程从1995年起步时就遇到了重大困难。比如:4个发达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挪威通报的第一阶段回归纺织品货单中,除加拿大包括了受限制的劳保手套外,其他3个进口方没有回归任何受限制的纺织品。另外,他们回归货单中纺织品的进口数量刚刚达到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其中有些税目下的进口数量同他们在谈判中提供的统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包括一部分有“ex”的税号。

在纺织品协议回归关贸总协定进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前3个阶段回归纺织品的进口量只达到了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百分比要求。它们千方百计拖延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和自由化,将绝大部分受限制的纺织品特别是一些最敏感的纺织品和服装留在2005年1月1日回归。从而.过度保护了其国内纺织业的利益,阻碍了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增加了其他成员方国内相关纺织业调整的难度,损害了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方的贸易利益。

三、《纺织品服装协议》失效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法律的前瞻

随着《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失效,纺织品服装贸易终于全部回归到wto框架。然而.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的道路依然不平坦。

(一)高关税的保护致使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落后于其它非农产品贸易法律自由化

纺织品进口配额和高关税壁垒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两大政策支柱。但在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纺织品进口歧视性限制体系去势已定,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如何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纺织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关税只是针对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等少数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实行的关税税率要比对其他工业产品的税率高得多,一般都高出一倍以上。此外,在对同行业各类纺织品中.发达国家视加工程度和(或)原材料不同实行差别进口关税,加工深度越大,关税越高。故在未来的多边自由化法律谈判中,各成员方有必要加强削减关税、开放市场等方面的立法

(二)美、欧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对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美、欧通过单边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张地区贸易势力范围.客观上给多边谈判削减市场准入障碍制造了困难。眼前的利益动摇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争取全球贸易法律自由化的信心,对多哈多边谈判削减高关税壁垒提出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在世贸组织纺织品协议l0年过渡期后进一步争取贸易自由化和改善公平市场竞争条件的最主要挑战。

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5

智慧旅游由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规划,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旅游业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旅游业历经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过程。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全面变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旅游宣传主题“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劲旅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旅游市场和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了机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师资队伍做保障,“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旅游管理类教师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并将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智慧旅游教学。其次,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熟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营销可由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再次,聘请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智慧旅游“双师结构”;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智慧型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国培及省培项目、访学、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智慧旅游企业学习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复合型教师,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师资支撑力。

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6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沪深两市已有多家旅游和信息服务类上市公司涉足智慧旅游建设项目,《意见》的印发将为相关公司带来政策上的利好。

《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国家旅游局将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满足旅游者现代信息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和产业运行效率为目标,以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能化为主要途径,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术标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市场化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模式业态创新,有序推进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

在实现路径上,《意见》强调智慧旅游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政府将着力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在政府规划、政策和行业标准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着眼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需要,着力加强信息互联互通。

《意见》同时赋予了各地一定的创新空间,各地可结合实际需求,先行先试,创新智慧旅游服务管理手段。

《意见》提出了建设智慧旅游的九大任务,包括夯实智慧旅游发展信息化基础、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立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示范标准建设、加快创新融合发展、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发挥市场主体能动性、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多方面投入智慧旅游发展,是《意见》中的亮点。预计在多项政策保障下,旅游公司和相关信息服务类公司有望迎来利好。

其中,在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和城市的短期目标下,景区上市公司将率先受益。相关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将有效提高公司内部经营效率和整体营销精准度;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平台将能够整合更多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多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和品牌形象。

目前,两市上市公司中,视觉中国2014年年底曾公告中标“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据了解,该项目由国家旅游局招标,拟投资金额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峨眉山A2014年拟投入6亿元建设智慧旅游文化产业全区项目。此外,华侨城A2014年曾智慧旅游体系,中青旅、众信旅游等也均曾宣布涉足智慧旅游开发。

相关链接:多措施保障智慧旅游景区打造

在保障措施方面:

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制定本地区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

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智慧旅游职业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