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发展趋势

低碳发展趋势范文1

一、现阶段煤炭物流发展的背景环境———低碳经济

1.低碳经济的含义和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产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所谓低碳经济,最本质来说,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并符合排放标准的一种生产模式。实现低碳经济主要通过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降低煤炭、石油等旧能源的使用比例,开发新能源,产品生产技术革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经济模式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有利于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优质的空气,有利于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2.煤炭物流介绍

煤炭物流是物流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炭物流贯穿于煤炭开采、配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是将所有环节衔接起来的纽带。从最开始开采出的煤炭资源,直到完成加工面向市场的煤产品,这中间所有的变化都是由煤炭物流来完成的。煤炭至今仍是我国能源消耗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因此煤炭物流十分重要。分析煤炭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是煤炭物流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低碳经济是煤炭物流发展的背景环境

上面对低碳经济和煤炭物流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低碳经济是当前追求的经济发展模式,煤炭物流业是与碳排放量息息相关的行业。煤炭物流的发展依赖于时代经济模式,并受到它的影响限制。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模式是煤炭物流业发展的背景环境。煤炭物流业在当前经济阶段中要想得到持续和发展,必须顺应低碳经济大潮,发现与低碳经济不相符合的现象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来适应新的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一些小的煤炭物流业,这类煤炭物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形式粗放,利润空间集中存在于规模数量方面。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小煤炭物流业如果不进行绿色变革、关注市场信息,很难继续发展下去。

二、煤炭物流运营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1.源头开采形式粗放,污染严重

煤炭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源头开采。在这个环节中存在形式粗放、污染严重您的问题。一些煤矿开采厂由于规模限制,资金技术限制,开采形式粗放。一方面体现在选择煤矿资源开采的地址不恰当。以山西这个煤炭资源大省为例,一些小的煤矿开采厂在开采前,没有进行合理的技术勘测,而是对某一煤炭资源模糊地带进行盲目开采,破坏了当地的优质土壤和大片的绿色植被,破坏自然环境,与低碳经济相违背。另一方面体现在开采设备老旧,开采技术没有随时代更新。在煤炭开采时,陈旧的开采设备和开采技术大范围地破坏土地和山体,间接破坏了庄家和植被,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对开采后的煤炭进行洗选时,就近取水,将废水直接排放,容易造成当地的水污染。

2.物流配送方式不合理,成本较高

煤炭开采完成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对煤炭进行物流配送,运输到煤炭加工的场所。在这个环节中存在配送方式不合理,导致配送成本高,主要体现在生态成本和货币成本两个方面,与低碳经济不相适应。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上车辆难免发生颠簸,煤炭碎渣和颗粒容易洒落在道路上、空气中,带来了空气污染,也增加了煤炭的生态成本。还有煤炭配送断断续续,独立性太高,缺乏配送之间的联系,配送整合度差,增加了煤炭配送环节中的货币成本。

3.煤炭物流与信息技术联系不强

现阶段大多数煤炭物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物流业的局限,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技术管理运用少。只有少部分大型企业使用了物流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更多的小公司仍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的困境,它们没有煤炭信息交流平台,无法在平台上获取整个市场的煤炭物流信息,也无法了解附近的煤炭物流状况。小的煤炭物流公司也没有能力进行自身的网站建设,无法将自身信息推广到消费市场,发展存在很大局限。信息渠道少,增加了煤炭物流的成本,浪费了运输资源,与低碳经济目标相违背。

4.煤炭物流法律制度不完善不严苛

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督促煤炭物流业抓紧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措施。目前,煤炭物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严苛。一些黑矿场、黑公司仍然存在。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不合法的矿场和公司背地里进行交易行为,不合格的开采、加工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些现象急待煤炭管理部门的整治。另外,制订完善煤炭法律制度,也有利于减少煤炭带来的各种污染。对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置,能够对社会上的其他煤炭公司给予警示作用。

三、煤炭物流新的发展趋势———顺应低碳经济大潮

1.运用新的开采设备和技术,减少煤炭开采带来的污染

首先,煤矿开采厂应当通过技术勘测发现适宜的煤炭开采地址,在不破坏周围适宜种植的土壤和大片绿色植被的前提下进行开采。其次,煤矿开采厂应当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新型的技术设备,并招聘一批技术人员,运用新的设备和技术开采煤矿。这样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开采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例如,山西某煤炭开采公司制订绿色开采战略,在开采中的具体环节中运用新技术和设备,降低了煤炭开采的污染。新开发出来的煤炭开采设备在开采工艺上抛弃了过去的粗糙工艺,变得更加细致,在开采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土地和植被的保护。开采完成后,对破坏的地表进行沙土等内容的填充,防止地表下陷。还有在煤炭破碎、筛选、洗选等环节中,运用新的技术工艺,可以减少煤颗粒散落在空气中的量,减少煤炭开采对大气的污染。新技术可以将洗选后形成的脏水进行过滤和净化,然后在适宜的地址进行排放,解决了煤炭开采环节的水污染问题。

2.创新优化物流配送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煤炭物流配送环节过程中,相关企业和公司应当提高创新能力,对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条绿色的物流配送供应链。绿色物流配送供应链与传统的物流供应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过程绿色化,降低生态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能源消耗低的汽车进行煤炭运输,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新型汽车应自带洒水装置或除尘装置,达到车过无痕的效果,有利于地面清洁和空气清洁。还有运输汽车应在煤炭包装方面更加密实,采用厚帆布等进行覆盖,并用绳索、链条等将帆布与车身绑结实,防止煤渣散落造成大气污染。二是配送方式多样化,降低货币成本。加强一定范围内的物流之间的联系,提高煤炭作业点的集中程度,争取用更少的物流完成更多的煤炭运送需求,提高运输资源利用率。

3.建立完善煤炭信息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煤炭物流业应当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专供煤炭物流业进行信息交流、共享的物流网络平台。各物流公司也可以进行自身的网站建设,将自己的信息推向市场。这样煤炭物流企业、其他煤炭物流企业、煤炭物流整体市场三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交换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建立健全煤炭物流法律制度,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人大应尽快完成煤炭物流相关法律的制订,政府部门和煤炭管理部门应尽快完成煤炭制度的建立健全。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完善使得煤炭物流业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具体法律制度规定了煤炭开采、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严格限制了煤炭环节的具体内容,有效的压制黑矿场和黑煤炭物流公司的非法交易环节,并对它们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惩罚和刑事责任追究。煤炭行业需要严格遵循煤炭物流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免于破坏,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低碳发展趋势范文2

1.低碳经济的定义

关于低碳经济有着非常多的定义,主流的定义是在在原有的技术方面以及生产的工艺管理方面进行创新,但是主要是不能够增加能耗,依托于这种科技创新的方式来早日摆脱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的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双方都可以兼顾到。低碳经济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可以利用尽可能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即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式来达到高校的利用能源以及开发清洁能源的目的。

在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需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整体上达到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相互兼顾到的情况,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的几种优势:第一就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它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低碳经济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人类共同的话题,得到了全人类的重视;第二就是低碳经济考虑到在经济发展中环境方面的因素所做出的牺牲,把环境方面的损耗也都计算在内了。

2.低碳经济给我国的外贸出口中所带来的改变

2.1减少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我国近些年来的繁荣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对于环境的无尽的破坏才得到今天的成果的,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其破坏性以及不可持续性历来受到诟病,再就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进出口货物方面来加大了对于碳排放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那些还没有开始进行低碳减排的国家征收一定的碳关税。这种方式使得其他的有关国家纷纷效仿,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了。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制度都是从发达国家引入的,由于规则都是由于他们来制定的,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都造成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的增加以及出口竞争力的下降,特别是我国的出口产品是主要还是以高碳的产品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这些情况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2碳关税和绿色贸易的壁垒

对于碳关税的收取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而且各国之间所高筑的绿色壁垒也都会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威胁。碳关税的推出即很多的国家在国家的外贸进出口的货物中会对那些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产品来额外的征收一些其他的关税,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对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货物都会造成影响,本来我国主要从事的就是一些低端的制造业项目;绿色壁垒也是相同的意思,在绿色贸易的定义中,绿色贸易就是在进口的货物中主要的用途是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这样的一些国际的贸易行为,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来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对这些国外的产品进行相应的限制和禁止的手段。由于我国的出口货物中最主要的还是一些机电设备、纺织产品,这些物品不仅仅是技术附加值低而且也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这样的物品是完全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一些环境方面的标准的。

3.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3.1倒逼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部分就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出口贸易中也是由于低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也都是由于我国最近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换来的。发展低碳贸易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制造业向低能耗方向发展;在另外的方面也都必须要推动我国的现代的服务业的发展,从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型升级来帮助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的低端制造业向着高端制造业发展。

3.2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水平

低碳经济就是在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的方式,通过对我国低碳产业的大力发展来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可持续的发展。我国本身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对外界的资源依赖较为强烈,并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些特点,为了重新获得竞争力我国就必须要积极地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使用一些新的制造工艺来取代落后的生产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传统的制造行业进行升级优化,使得以后的出口产品中可以有更多的高端制造品,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含金量。

3.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发展走到新的阶段上,与此同时也都对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次新一代同步发展的机会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切实的参与到其中的方面去。自从我国本世纪初加入WTO组织以来,参与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的制定与实施计划,在新的经济时代来临之际,与其躲避不如积极地引入下一代的技术来进入到新的生产方式中去,完全的舍弃掉以往的模式,而且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也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进一步的增强我国的实力。

4.对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建议

4.1制定我国的低碳标准

由于这个低碳经济正式开始实施并没有很长的时间,所以与碳交易有关的内容目前来说还是处于空白地带,目前的情况就是碳交易的市场规则以及相应的准入标准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些现状的存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超级经济大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都需要可以来加强对于我国的低碳产品的法律方面的保护。需要我们从法律上来制定完善的制度,完善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的机制,使其市场竞争中有法可依,规范市场。

4.2大力鼓励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低碳技术的发展需要大力的财政支持,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都需要可以来积极地对这种转型升级进行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税收上的鼓励,以便可以为了以后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根基。虽然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但是我们有关部门也需要来积极地用好后发优势。与此同时也都要积极地鼓励技术的原创,加大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的力度,也要加大对于技术推广的投资,积极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经济效益。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项环保经济方向的措施,与此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人类未来的发现,这也是我们的企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便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

4.3积极地维护自身利益

面对新的低碳的经济浪潮,我国的政府需要积极地出手进行应对,我国本身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当然很有必要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鉴于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更为隐蔽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新方法来进行贸易保护。为了可以有效地应对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的有关决策部门需要意识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大家共同的提高适应低碳经济的能力。这样的应对措施才有助于我国的政府掌握在竞争中的主动性。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我国也要积极地应用新的规则来占据主动权,以便可以最大的维护自身的各方面的利益。

低碳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地位;工程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的道路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为是我们极力予以禁止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是我们发展工业、农业以及实施其他社会行为所倡导的理念。保护环境、平衡生态需要我们从小做起,并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是我们广泛提倡的思想。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经济,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城市和农村的气候安全和全球的生态安全。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林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林业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实现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植树造林、扩大林业面积是我们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做的首要任务。

一、 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低碳经济的理念主要是针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提出的。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煤炭和石油等富含高碳元素的能源的排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地,而不是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通过诸如技术改革、制度革新和能源开发等手段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进一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因为林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不仅能够降低投入,增加效益,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空气的净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机制的实现。首先,森林作为经济、高效且规模庞大的储碳库,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吸收――储存于植物和土层里――经过转化形成氧气予以释放的形式实现固碳、吸碳和汇碳的功能。而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缘于这个巨大的储碳库被大规模破坏,储存在此的大量碳元素被释放出来,使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以2000年为一个时间界限,全球森林面积已从70多亿hm2降低为大约40亿hm2,降低的面积约占人类文明初期的森林面积的一半,这对人类文明的前进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由此不难发现,森林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中投资相对较少、后期经营管理较松、综合效益实现难度低、实际操作能力高的方法。其次,森林对气候的调解和生态的改善也起着杠杆作用。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的修建在西北地区的重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沿海地区的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海风、海浪的侵袭以及暴雨的袭击。对于农田修建的林带不仅降低了风沙的强度,减少了风沙发生的频率,而且改善了农田的局部气候,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对于农田的稳产和高效产出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 林业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林业的重要作用使林业的产业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林业工程的发展领域主要在林木提取物、木材热解和木材制浆等。首先,林木提取物是从林木的根茎、表皮、枝叶和果实中提取诸如香料、松脂和植物多酚等无定型有机物质,并将这些提取物进一步改革、创新,尽可能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鉴于树脂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当中,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塑料制品和涂料等,树脂的提取技术应该进一步得到提高,提取工艺应该更加完善,树脂的应用途径和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树脂的再加工制造技术也有发展的空间。其次,木材热解的主要原理是在无空气或有条件的限制空气进入的状态下,将木材加热分解,使木材中的天然多分子化合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特定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产物,木材热解后得到的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甚至国防等各个领域,如用于纺织和有机合成的间接原料稀木醋液、用于医疗和冶金等领域的木焦油等。目前,活性炭黑的开发和应用有长远的研究价值,且木质活性炭是我国当前林产化工产业中的重要产品,木质活性炭的年产量居世界之首。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活性炭的品种开发和设备更新和完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碳化燃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木炭能源,对于农副产品的二次处理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巨大的意义。再次,木材制浆工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制浆的最大用途是造纸,制浆造纸工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产业。鉴于我国的木材原料供应不足,使得我国的制浆造纸原料长期以非木材纤维原料为主,而此种原料存在着诸多弊端,未来的制浆造纸原料应该以木材纤维原料为主,此种原料造纸有很多优越性,如纸张白度强、杂质少、质量优,制浆后的废液处理技术有保障,环境污染程度低甚至零污染,有利于生态保护。造纸工厂应该积极进行木材造纸技术的研发,促进速生优质的林木品种的培育,改进技术和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语:综上所述,森林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我们应该提高自我意识――保护森林,扩大植树造林面积,禁止滥砍滥伐,将低碳理念植入我心。林业的相关企业也应该寻求更多途径,自我创新,发展林业工程,使林木的价值不仅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将其价值发挥创造到最大,从而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低碳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天然气 能源低碳 现状 趋势

步入21世纪以来,开发知识经济以及循环经济已经变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可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却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现象。天然气属于高质、高效、洁净的化石燃料,在所有的化石能源里它的碳排放系数最少。天然气已经被大面积地应用在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生产等方面,当前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里所占的比率约为24%左右。

一、全球天然气能源利用趋势的变化

1.非常规能源井喷

在过去的10~15年期间,钻探非常规性天然气已经演变成北美上游区域的主要投资战略。据估计,到了2017年时,非常规性的天然气供应量会占到北美地区湿气总供应量的50%以上。

2.成本持续上涨

尽管公众始终关注油价的走向,可是被公众忽略的天然气勘探以及开发成本也在迅速上升。它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了通货膨胀率。

3.更改输运方式

不论在使用范围还是便利方面来讲,天然气依旧是运输领域的重要燃料。这个事实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更改的。一旦油价继续增长,运输领域将会试着用其他非常规性燃料给予动力。

4.投资清洁能源

由于人们逐渐关注天气的转变,处理天然气能源问题的核心已经从现在怎样满足供应的一方而转变成需求的一方。天然气能源方面为可行的新技术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我国天然气能源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天然气能源的消费现状

1.1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

由于国内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及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增长迅猛,天然气市场消费程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可是,通过消费构成上来看,长久以来天然气在全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有的比率一直在2%-3%左右。由于国内天然气市场量的快速增加,以及我国执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策略,进行的进口天然气项目将逐渐增多,进口天然气总量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比率将会逐渐提升。

1.2运用天然气的区域将更加广泛

从地区分布上来讲,天然气消费大多集中于拥有庞大油气田资源的新疆、四川、重庆、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用气大多是以油气田生产自用及油气田周围的化肥、化工用气为主。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东南沿海以及环渤海等地的气价承受能力大,天然气消费量逐渐提升,增长速度比油气田周边地区要迅速,是未来的天然气主要消费的市场。

1.3天然气的运用方向逐渐合理化

通常习惯于把天然气的运用方向大致区分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化工以及发电等方面。作为一个清洁、高效、使用方便的能源,除了化工原料之外,天然气已经开始被大批量地应用在城市燃气和顶替燃油、燃煤等其他工业燃料。

2.我国天然气消费的趋势展望

2.1天然气消费量依旧会迅速增长

在2010-2030年期间,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其中:2015年前是增长最为快速的时期,天然气的需求量的年均增长将会超出12%,这个时期也是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天然气年产量会超出1000×108m3,每年进口气量将会达到500×108m3以上,全国天然气网基本形成,主要的大中型城市都已经运用上天然气;2015-2020年,天然气市场发展依旧处在一个相对快捷的阶段,天然气的需求量年均增长速度在8%-10%之间,预计在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所占比例将会达到8%;2020-2030年,天然气需求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在5%-8%之间,使用的区域将会更加宽泛,全国绝大部分地级市都会使用天然气,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结构中所占比率将会超出10%以上。

2.2天然气消费中心将持续“南下东移”,遍布全国

步入发展期后,我国天然气供应形式发生了转变,出现了“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甚至是“就近外供”的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下,以后我国天然气的消费中心将会由产气区周边向东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不断转移。

2.3天然气使用结构持续优化并趋向稳定

以后天然气的使用方向将在当前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并趋向稳定,依旧以“城市气化、以气代油、适当代煤和燃料置换”为主。天然气属于工业燃料,将主要为燃料置换、以气代油和工业锅炉等,更多应用在陶瓷、冶金、玻璃、建材、汽车制造等行业。天然气用在发电方面,主要用于调峰电厂以及热电联产项目。天然气用在化工方面,将主要用在合成氨、甲醇以及制氢等方面。

2.4天然气定价机制逐渐理顺,市场对气价的接受能力继续提升

由于未来天然气进口方面会不断扩大,预计国内天然气的价格会逐渐同国际市场实现某种程度的衔接。国内天然气价格定价机制会逐渐理顺,同石油、液化气、煤炭等“取代”能源的比价更为合理。

三、结束语

在基础设备逐渐完善的环境下,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人均生活水平质量的改善,经过各级政府、供气公司以及下游用户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将出现消费量迅速增长、使用区域逐步遍及全国、运用方向持续得到优化的良好发展形式。天然气一定会在国家能源结构里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节能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植牟.资本运营 裂变发展 以创新机制迎接天然气时代到来[J].城市燃气.2002(04).

[2]唐新华.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石化集团巴陵石化公司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

[3]本报记者 陈果.中国正进入天然气时代[N].广东建设报.2008.

低碳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宁夏,湿地,修复建设,对策研究

1湿地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体系之一,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拥有6594万公顷的湿地(未包括江河、池塘等),约占世界湿地的10%,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湿地是水资源的“净化器”,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的储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助地下水。我国湿地维持着2.7亿吨淡水资源,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的功能。经试验证明,劣五类水质流入湿地,流出后被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保护好湿地的意义更为重要。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依赖其生存。此外,湿地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因具有强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发挥巨大的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从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我们便可以看到,湿地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它们作为多种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的意义,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湿地对于我们这颗星球的健康至关重要,保护湿地、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2宁夏湿地概况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湿地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宁夏湿地面积25.6万公顷,是国土面积的5%以上,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位居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之首,宁夏首府银川湿地面积达到4.7万公顷,大小自然湖泊近200个。宁夏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两大类八种类型。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等三个类型,总面积10.4万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43.5%。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湿地、季节性淡水湖湿地、永久性咸水湖湿地、季节性咸水湖湿地、水库湿地五种类型,总面积15.2万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56.5%。宁夏湿地类型、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宁夏湿地的植被、水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引黄灌区,这里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林木成行,盛产稻麦,水润鱼丰,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盛誉。

3宁夏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3.1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2002至2009年,国家及自治区共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退耕退塘、还湖还林等一系列的抢救性保护,相继实施了8个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国家级、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处、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区5处、湿地公园6处、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19处。2006年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正式开始,阅海、鸣翠湖按照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保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健康推进。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宁夏将黄河湿地版图扩张的重点区域锁定在黄河金岸沿线,并已着手重点开发中卫滨河、青铜峡鸟岛、吴忠滨河、银川水系、平罗天河湾、石嘴山星海湖等6大湿地,努力打造都市天然“氧吧”。

3.1.1党家岔(震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宁夏党家岔(震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吉县西南部的苏堡乡境内,总面积为41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70公顷,缓冲区面积为213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400公顷。水域由党家岔堰、苏堡堰、河滩堰及堡玉堰四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及另七个小堰组成。湿地水域面积为25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

党家岔水堰系1920年12月海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大地震造成规模巨大、数量极多的山体滑坡,将西吉县滥泥河分段阻截形成的堰塞湖。党家岔水堰为最大的堰塞湖,当时湖泊长达5km,宽度约250m。这里栖息有大量鸟类,特别是水禽、涉禽、水生动植物、湿地生物及半干旱草原植被等。

3.1.2沙湖自然保护区

沙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北56km,平罗县城西南19km处的国营前进农场境内。总面积4247公顷,其中:湖泊水体895公顷,占总面积的21.1%;半流动荒漠沙丘面积1515公顷,占总面积的35.7%;沼泽面积1837公顷,占总面积的43.2%。

沙湖是我国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综合体,这里有2695公顷不受水年变率影响的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上为原生自然状况。同时,又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和繁衍地,湖水中芦草丛内栖息、繁衍的各种动物达140余种,年鸟类容纳量在12万只以上,其中有4种Ⅰ级和17种Ⅱ级国家保护动物,如黑鹳、大鲵、大天鹅、蓑羽鹤等,是荒漠地区难得的物种资源库,沙漠、湖水及沼泽景观有机巧妙地组合成独特的湖光沙色景观,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第三产业的开发也促进了对沙漠、湿地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3.1.3黄河青铜峡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在青铜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水库经过几十年的灌溉、发电、蓄洪等运行,大量的泥沙淤积其中,滩岛逐渐显露出水面,植物群落渐渐形成,鸟类以及其它各种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天然的形成了一个林区、湖泊、滩涂地并存的库区湿地自然风景区。2002年6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青铜峡库区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宁夏最大的一片库区滩涂湿地,规划保护区总面积1957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150公顷,占总面积的26.3%,缓冲区面积6023公顷,占总面积的30.8%,实验区面积8399公顷,占总面积的42.9%。特定的地理生境决定了保护区内分布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316种和亚种,隶属29目59科。其中有鱼类31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总数的9.81%;两栖类4种,占1.26%;爬行类2种,占0.63%;鸟类231种,占73.1%;哺乳类48种,占15.2%,鸟类占绝对优势。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8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鸟类有: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7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白琵鹭、鸳鸯、大天鹅、小天鹅、荒漠猫、兔狲等31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还有38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政府《关于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规定,该保护区受到保护的鸟类有78种和亚种,属于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规定保护的有21种。保护区内共有植物49科125属210种,其中水生植被占52.3%,完全反映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水库湿地候鸟迁徙时期最多时可达数十万只。

3.1.4盐池哈巴湖荒漠湿地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中北部,盐池县处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3′~107°40′,北纬37°37′~38°03′之间,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8.4万hm2;核心区面积3.07万hm2;缓冲区面积2.23万hm2;实验区面积3.1万hm2。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荒漠-湿地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15种,分属于54科169属,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6种。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是驰名中外的“甘草之乡”。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大鸨、小鸨、黑鹳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荒漠猫、兔狲、鹅喉羚、大天鹅、白琵鹭、蓑羽鹤等18种。保护区通过开展系统的监测和研究,探索和揭示湿地-荒漠化变迁的一般过程,过渡地带荒漠草原植被的变迁规律,人类经营活动对湿地、过渡地带植被的变化和影响。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方式,提高该地区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方式及经营管理能力,为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景观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以上四个自然保护区总共可保护湿地水面约6299公顷,为我区的湿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特供了条件。

3.2建设城市湿地园区景观,为民办实事

3.2.1银川市艾依河水道工程

从2000年起,银川市构筑了集防洪、生态、景观、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城市水系——艾依河景观(景观水道工程),使银川市水域面积达到3000公顷,银川市更显灵气,塞上湖城的百姓为之受益。

3.2.2石嘴山星海湖湿地公园

石嘴山市在市政府驻地利用洼地积水的优势,在大武口区改造建设了约2000公顷水面的星海湖公园,包括南域、北域、中域和东域等水体,水波荡漾,柳树成荫,百姓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3.2.3河滨公园建设

吴忠市和中卫市利用黄河主河道从城外不远穿越的优势,在建设滨河大道的同时,将防洪堤坝外黄河边上建滨河公园。在不妨碍黄河防洪、泄洪的条件下,吴忠市建设了1200公顷的滨河公园;中卫市第一期101公顷的河滨公园也已初具规模,第二期90公顷公园也正在建设中。根据自治区政府打造“黄河金岸城市带”建设的布置,沿黄河的银川、石嘴山、吴忠和中卫4个城市正大兴水利工程,兴建黄河防洪堤公路工程和滩涂湿地的修复,以建成沿黄河柳树成荫,青草铺就,水体如镜的黄河滩涂湿地黄金公园带。建设的结果,不仅使黄河更美丽,提升了黄河穿越城市的价值,也使城市增加了新的亮点。

3.2.4利用湿地景观的优势条件开展旅游业。

沙湖自然保护区,银川的艾依河水系、宝湖及鸣翠湖等,以及黄河的沙坡头河段、青铜峡库区段及金水园段均开发了旅游业务。湿地特有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等优势为宁夏的旅游业创造了难得的特色优势。

3.2.5生产性湿地的建设与发展

3.2.5.1宁夏的水稻种植有上千年的历史,产量高、米质好,是北方地区难得的大米产地。2007年种植面积约19公顷(285万亩),年耗黄河水约28.5亿立方米,是宁夏水资源的耗水大户。由于种植水稻回报较高,农民积极性好,2007年比上年增加约2.7万公顷。

3.2.5.22008年上半年,宁夏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2.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8.5万吨,其中外销5.95万吨。鲤鱼作为外销的主导品种,主要销往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和等几个周边省区,为外向型渔业经济。

4宁夏湿地保护的建议

4.1提高公民湿地保护意识

加强对湿地的各种功能、价值及效益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湿地保护意识,让社会公众了解湿地、爱护湿地,监督各类污水非法排入湿地,以法律形式确定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程序,使湿地保护与利用逐渐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确保湿地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4.2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成为当前保护湿地积极有效的措施,市中心开发建设水体公园,应在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的同时,还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做好水资源保证与水生生物平衡,否则容易富营养化而成为臭湖、死湖。另外,还要以湿地保护区为平台,使之成为科研、科普教育、公民休闲等场所。

4.3健全各部门协调合作机制

湿地保护设计诸多部门,包括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各部门应以发挥湿地最大整体效益为根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不要因小失大,搞好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增加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培养掌握相关知识的专门及复合型人才,保障湿地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

4.4具体保护措施建议

4.4.1在黄河边的滩涂建设金岸河滨公园应按照国家防洪法的要求进行规划,避免大水来时行洪不畅造成城市受灾。另外,必须保留一部分原生态滩涂,以利于水涉禽及其它鸟类的筑巢、育雏、觅食等。

低碳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创新;区域学习;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倪外(1980-),男,湖北黄冈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模式、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71093。

一、问题提出

低碳经济研究源起气候、能源方面的研究,区域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3]]。独立分隔的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本质仍然是“工业文明+节能减排”、“工业文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目标由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经济利润最大化,转向社会成本最小化、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民生最优化等综合目标,传统的工业文明与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转向于生态环境内部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任务、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强度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可以借助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高,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优化、外部性内部化等途径寻求区域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目前,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由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但我国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尚存在不足[5-7]],急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从理论上厘清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内涵的三维解析

低碳经济是区域在更高层次发展的实现模式,其目标是促进经济产业活动以更快、更科学的发展方式进行,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简单的区域碳排放水平的降低,而是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8-9]],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涉及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国际低碳政治博弈。

低碳技术创新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及其建立其上的低碳社会形态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的技术突破与创新:首先是与区域碳减排直接关联的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突破,通过能源技术和碳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水平;其次是产业技术的创新,产业经济活动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地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技术创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提高三次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转变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再次是具有革命性的低碳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技术革命,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能够改变人类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由以经济增长为主,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创新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区际关系由传统的基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垂直式关系向基于创新合作的水平式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区域学习、区域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低碳指标与创新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新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考核指标,是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

低碳经济涉及未来全球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及相关权利与责任的确定,碳排放权的界定与划分延伸到以确定环境权益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外部环境,低碳经济在国际政治治理框架下的实质是将环境问题政治化、全球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影响。发达国家主导并力图实现的国际碳减排路线图及其治理框架,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新的世界治理框架机制,维持其规则制定者的最大利益。因为,一方面,新技术革命背后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碳排放”经过法律建构以后,具有引发金融扩张的潜力,能使处于制定交易规则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重新主导世界发展框架机制。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三、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生态因子从传统的附属支撑要素或“负效应”,转为核心要素,转变了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结构,突出了生态因子,创新因子的重要性。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区际关系随之发生改变。可持续化发展思想在区域的具体化、标准化,可量化的最新实践即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