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1
Abstract: In post-industrial era,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a new theme. In the global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low-carbon lifestyle tour of this new type of tourism is gradually accepted by us. Tourism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rough enhancing tourism services, designing product and improving the tourist reception facilities, tourism and other means, the tourism enterprises guide tourists' action into the way of low-carbon tourism.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travel; design of the tourist products; green hotel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31-01
1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游企业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
低碳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要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旅游企业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二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低碳旅游的现状分析
(1)在政府层面,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
(2)在企业层面,旅游景区是最早倡导低碳旅游的。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旅行社服务机构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旅游产品设计上将徒步,自行车旅游等内容加入旅游行程中;饭店在创办绿色饭店的理念下,逐渐改善设备设施,节能减排,倡导新的住店消费模式。
(3)在旅游者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等。
3旅游企业的低碳举措
(1)旅行社企业应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引导旅游者低碳消费。随着国家对旅游企业经营准入的进一步开放,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大,而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因此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引导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低碳旅游时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产品设计中把握低碳消费原则,引入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基本思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引入“碳足迹”计算,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倡导低碳旅游必须加大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让旅游者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低碳旅游消费中的一员。旅行社企业可以对旅游接待人员进行低碳旅游理念培训,引入“碳足迹”计算,帮助旅游者选择环保方式参加旅游。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减低费用,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效合一。
②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在吃、住、行、游等要素设计中引入低碳消费理念,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饮食服务上,调整旅游者的饮食结构,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合理搭配,既保证旅游者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住宿服务上,在选择目的地酒店时要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便捷旅馆,虽然这类酒店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这意味着可以最少量的消耗能源;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不过度追求奢华。拒绝私人飞机、游艇等极度舒适却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旅游方式,寻求简单惬意,回归自然的出游行为,才是减碳的根本所在;在游览活动中,多设计自行车、徒步、骑马等游览等旅游体验项目,减少机动车、缆车等游览项目的设计。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旅游意识;旅游意识主体;旅游业;关系。
自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每年的9月27日确定为“世界旅游日”以来,全球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一个个精辟的主题口号生动地阐明了旅游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等在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旅游日”,以此督促国民提高旅游意识,推动政府重视旅游产业,进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旅游正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深远”。
然而国内旅游业起步不过20余年,人们的出游意识也是在黄金周制度推行以后才逐渐觉醒。旅游是接近自然、抚触人文、放松身心,也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大众对旅游意识却还不甚清晰。只有清晰地认识旅游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旅游的真正意义。
一、旅游意识概念。
经典著作中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到概念为:旅游意识,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1]。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二、不同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体现。
不同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主要是由各旅游主体在旅游业中所处的位置、利益所决定的。
(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意识体现。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2]。当政府部门对当地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提升国民旅游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2009年我国186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重点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以刺激内需[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以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旅游意识,刺激了旅游消费;各地也相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指出,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二)旅游者旅游意识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应该是对旅游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出游的态度和出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消费意识。就普通公众而言,其旅游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后,感到生活中出现了大片的消费盲区,不知道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样的新消费项目[4]。虽然近年来外出旅游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体现出其旅游意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关于旅游有句注解:
“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而大多数的旅游者往往抱着花了钱就得好好享受的心态。
在旅途过程中对环境不尊重,随意吐痰、丢垃圾、浪费严重;对工作人员不尊重,态度傲慢,不遵守规则,对设施随意破环,不守时,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与旅游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3
该书视角新颖、独特,从河北旅游市场的层面探讨旅游传播的问题,透露出作者独特的方法。河北省是旅游大省,但不是旅游品牌强省。因此,河北休闲旅游品牌传播及旅游品牌建设问题是政府及旅游学界、业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河北旅游业发展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该书萃集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教学研究精华,读后引人深思。作者系统地钻研了品牌传播及品牌构成的相关理论,详细探悉了休闲旅游传播的过程,借鉴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博采众长,深入调研,广泛收集国内外旅游市场传播的大量案例进行翔实论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书对河北旅游市场的品牌传播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涉及河北休闲旅游品牌传播现状研究、河北旅游信息传播接触点、传播战略、传播策略研究,共四大部分内容。该书通过对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形象因素结构的调研,明确了品牌塑造时所需关注的因素;通过对河北休闲旅游品牌接触点的调研,确定了品牌信息传播的渠道;通过对目标人群接触媒体习惯的调研,了解人们接触媒体的状况,为媒体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河北休闲旅游品牌传播战略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决策部门提供了依据。
该书主要特点如下:
1. 以点代面,突出区域特点。作者以河北旅游市场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建设及河北旅游市场传播现状、成因。作者认为:河北旅游营销传播的基本形态不能满足旅游市场传播的需要;河北旅游市场营销沟通方式不能满足新型市场沟通的需要;现有的旅游传播模式不适应休闲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现有的旅游传播模式不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需求;河北旅游现有传播方式难以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
2. 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该书是在对京津冀旅游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界定了旅游品牌传播信息的内容,明确了旅游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收集行为,提出了进行品牌传播时应选择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传播方案。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4
概念的解读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活动的总称。它并不单是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而其本质指向是景物背后的东西,即景物所固有的内涵、所传达的信息、所隐蔽的秘密和所带来的意义。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 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
旅游产品这里专指旅游纪念品,其含义广义上是旅游者在旅途中购买的并带回去的商品,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或者是工艺品。狭义上是旅游城市、旅游区(点)的形象代言物,如景观、建筑、纪念事件、地方文化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用性的或有收藏和赠送价值的商品。旅游产品对旅游者来说是为了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意象是凝聚着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它是各个民族的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有着不同的形式,如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成语典故、数字意象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域文化意象与产品设计
每一件成功的产品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灵感来源,而文化无疑是这些来源的重要依据,所以更好的把握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文化意象价值和谐地融入到产品的创新设计中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特色,且各民族也因生存环境的不同,传统习惯方式的不同,又形成各自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象包括特定区域文化和形象的人文风情、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服饰、生活器皿、地理符号等内容 。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设计师和用户对于地域文化意象独特的识别要素,成为各文化意象产品设计灵感创意之根本。
1.文化意象与产品设计的层次对应关系
文化意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外显文化意象层次、行为层和内隐性价值层,分别与产品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相对应。外显文化意象层包括体现地域文化的传统服饰、风景等外在的印象;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在产品的本能层次:包括造型、色彩、材质、表面装饰等内容。文化意象的行为层包括地域独特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为产品的功能、使用性、操作性等。行为层次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可用性。文化意象的内隐性价值层包括地域内人们的意识形态、精神、价值观和信仰,也包括人们的审美观等内容;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为产品的文化特质、风格和情感等。产品的反思层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以及在体验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感受、情感等内容 。
2.文化意象美学思想指导产品设计
(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观的基本特征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互补,儒崇尚伦理,道崇尚自然,释寻求解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种儒家生态伦理的崇高道德境界。“天人合一”即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互为相通、相合和统一。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即自然界。“人”即人或人类社会,“天人合一”意味着“天地人和”,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认为人的自然生命与宇宙万物的生命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人与万物是同生共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 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
(2)“道法自然”的造物美学思想
中国哲学道家思想认为,“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道”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在创造器物时候是效法道的,不言而喻也就是效法自然的,这就是最早的仿生设计的造物美学观。“道法自然”就是像自然学习,效法自然界生物的形态、色彩、图案、肌理、材料、功能与结构,从而来创造更优良的人造物。所以在老庄看来,人类的活动是要效法自然的,而大自然之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是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整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的“道”的原理。大自然并未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创造了一切。
(3)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崇尚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倡导顺物自然,“去饰至用”“尚质尚用”,设计要充分体现事物的本质美、自然美,一切从实用出发,从功能出发,反对多余而无用的装饰。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认为未经雕饰的朴素的语言才具有真美,才真实可信。因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成为中国艺术的理想的目标了。庄子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平淡是美中之美,是大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理想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
设计探索与实践
1.课题选择――涪陵文化意象
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交汇处,是古代交通要道,有着“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历代著名文人和流寓贤士大夫多汇聚于此,作文吟诗、著述讲学,创造了辉煌的涪陵文化。其具体表现为①传说类:“元符庚辰涪翁来”的由来”;② 技艺类: 涪陵胭脂萝卜什锦泡菜、涪陵龙潭八牌锣鼓;③歌曲类:新妙打谷场号子(翻叉歌);④巴枳文化;⑤易理文化;⑥石鱼文化;⑦乌江盐道文化等构成了涪陵的总体文化意象。
2.设计构思与方法
设计构思是多种思维的复合运动形式,它是推动设计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常用的几种设计思维方法如下:
(1)继承型设计法
继承型设计有模仿的意味,有模仿改良的设计思想,继承型设计思想不同于复古主义,强调批判、跟进、扬弃、推陈出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继承型最常见的方式。
(2)移植设计法
所谓移植设计就是把现有的技术或形态、色彩、构造、机理等应用到另一个产品设计中去,或由一个东西引申出其它东西,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移植的方法。移植也有模仿设计的意味,是模仿其形态、色彩(图案)、材质机理,移植应用到新的设计中去,使新的产品的质量更优越,成本更低,造型更美,达到设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3)替代设计法
替代设计就是使用其它元素(如:材料、能源、结构等)进行替换,形成新的产品形象。
3.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
根据文化意象的三个层次(外显文化意象层次、行为层和内隐性价值层)与(产品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相对应的关系提出一下几点设计方法。
(1)形态设计
形态设计是外显文化意象的体现,是文化外在的印象。在产品的造型中体现为:造型、色彩、材质和表面装饰
(2)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是文化意象的行为层的体现,表现的是特定区域的风俗习惯或者特种行为模式等。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为产品的可用性和操作性等。
(3)情感设计
情感设计是文化意象的内隐性价值层体现,表现的是区域内的人们的意识形态、精神、价值观和信仰。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为产品的文化特质情感和风格等。情感设计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受,以及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等内容。
(4)体验设计
美国用户体验专家 Nathan Shedroff在体验设计中对其定义为: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产品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包含了两个体验的行为:设计者对市场的研究体验,从而确定设计题材,这是设计的前提。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这是设计者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是设计的目的。
4.设计开发实践
要获得涪陵地区这种富有特色地域文化意象的创意,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地域文化的根源获得突破性想法,或者借助区域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一些携带文化气质的器物、用具、图案、典故等。基于此,我们以历史人文为主线,寻找其深藏的设计内涵,使这种独特气息贯穿于旅游产品设计之中。
旅游产品设计流程,应该是产品设计流程在旅游产品设计上的具体落实,指导设计师设计出系统的充满体验趣味的旅游产品设计作品。在此原则下,笔者和笔者的团队组员进行了涪陵文化意象的设计实践。首先设计师进行市场体验行动,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内容第一章节(课题的选择――涪陵文化意象),逐个逐个进行体验调查,工作之余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走到哪里都有吃片片鱼火锅的”。经调查发现涪陵人自古就有爱吃片片鱼的饮食文化特色,同涪陵的乌江石鱼文化刚好可以很好的结合,设计一款以食/石鱼文化为主题的片片鱼火锅系列设计,在考虑安全、市场、材料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创新设计。经过饭店、烧烤店等多家餐饮店市场体验行动,设计团队根据多方信息反馈整理,最终设计了一款食/石鱼文化的火锅系列设计。见(本人作品《乌江“食/石”鱼》),该火锅造型及案填充来自于乌江石鱼文化中鱼的造型和装饰纹样,火锅水位的多少和察看方法也取自鱼乌江石鱼测量水位的行为方式,同时火锅在工作时,沸腾的水翻起来的水泡就如同乌江的浪拍打着乌江石鱼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情景下欣赏乌江美景,品味乌江文化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小结
地域文化意象是旅游产品设计的背景,历史人文是展开旅游产品设计的主线,这正是地域特色存在之根本。要获得这种富有地域特色文化意象的创意,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地域文化的根源获得突破性想法。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点。基于地域文化意象的旅游产品设计既是一个充满快乐体验的过程,又是一个极富创造的挑战过程。它不仅是形态造型的设计,图案色彩的设计,更是消费者心理的体验系统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5
一、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在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利益主体包括投资人、旅游景区管理者、政府、旅游公司、游客、竞争者和其他相关团体或个人。投资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或个人)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其投资对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景区管理者在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观念、规划和决策决定着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质量;游客和当地居民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碳排放的减少改善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了景区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游客和当地居民本身也可以和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产生了良性的循环互动效应;政府在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希望从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中获得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政府也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提供方,低碳排放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等也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决定部分;利益相关者还有旅游企业,他们的政策和引导决定着游客的行为;其他景区竞争者,他们影响整个行业外部环境,部分企业,为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提供支持,如低碳技术掌握者。
(二)权重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群体,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各利益群体对于整个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地,不同的利益群体对于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性在程度上是有差异的,对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主动程度也是有差别的,而且在某一特定时段,其利益要求得到实现的紧急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从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利益相关者的紧急性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三个维度上综合分析其权重。经过综合分析,对于各利益相关者的权重,可以这样排序,景区管理者、政府、旅游企业、游客、投资人、竞争者、其他支持者。
从最终排序当中,可以发现:第一,景区管理者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框架中最为重要的一方,其决策决定着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方向;第二,政府是建立低碳社会的倡议者和推动者,任何一项低碳政策都将影响社会公民(包括游客)和景区管理者的行为,因此,政府更主动和迫切地要求参与到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治理之中;第三,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更需要旅游企业和游客的积极参与;第四,应该加强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投资力度,以提升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加快景区的升级改造;第五,竞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和连锁效应,促使整个社会向低碳化发展。另外,社会应该给予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足够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比如低碳观念和低碳行为。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关系复杂。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权重分析的真正目的找到关键利益相关者,确定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进而对这些关键利益相关者群体在景区改造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定位,最终提高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质量,促使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和谐发展。
二、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涵义与目标
(一)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涵义 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项目,牵涉到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管理,有形的物质消耗和无形的旅游服务等诸多因素,需要政府、旅游相关产业和相关支持者的共同参与。从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上,可以把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定义为由景区管理者、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游客和其他相关组织或人员组成,以建设低碳景区为目标,按照一定规范组织起来进行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
(二)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目标 理想的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离不开景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行为、政府制定的碳减排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以及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参与协助。具体而言可以从五个方面解释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目标:第一,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这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制定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引导国有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之中,制定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市场。第二,碳减排目标,这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直接目标,从技术上、制度安排上寻求降低碳排放的途径和方法。第三,建立旅游业一整套低碳化发展的体系,从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都受到这个体系的约束,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第四,建立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评价体系,制定综合评价体系,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评价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程度,并为之提供发展的向导。第五,景区低碳文化的建立,这是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方向的保证。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会引导旅游景区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和谐发展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低碳景区发展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中,通过建立低碳发展支持系统,为低碳景区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终达成以碳减排、低碳政策完善、低碳景区评价模型为主的目标体系。
(二)模型分析 在建设低碳景区发展支持系统中,把相关的支持分为硬支持和软支持。硬支持包括:技术、资金、设备等,与之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有科研机构、政府机构、景区投资人等。其中,低碳技术在整个低碳发展支持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低碳景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也是建设低碳景区的一个重要瓶颈。软支持包括:低碳意识、知识、合作环境、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等,与之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有游客、景区管理者、景区内部员工、竞争者等。
在建设低碳景区过程中,成本控制最为关键,这也符合“低碳”的要求。其次是要遵循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甚至在相关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够把握政策动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
低碳景区的建设最终是要达成一系列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降低旅游景区的碳排放量,其次是通过建设实践,为相关低碳政策的完善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再次是建立低碳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其他景区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主要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目标并不一定一致,比如,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这对于追求“短期化”行为的管理者来说是不利的;而政府关注的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善;游客在景区的主要目标是游玩,获得身心的愉悦;投资人的目标是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竞争对手的目标是通过竞争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由此可见,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利益相关者之间也很难达成一致目标。事实上,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而导致目标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资金投入与利益分配上,即投入回报机制,因此建立一个和谐共存的利益协调机制迫在眉睫。要尊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尽可能整合他们的观点,找到可能的合作渠道和协调契机,通过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通力合作,最终达到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目标。
四、旅游景区实现利益相关者目标一致的建议
(一)转变景区管理者与投资人的观念 对于建设低碳景区,前期投入可能会较多,但项目建成后实际上包含了节能、高效的节能的技术和措施,其带来的是运行费用的降低和碳排放的降低,既有利于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为社会节约资金。
(二)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力度 政府在低碳景区建设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也是政府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当地政府应该重视和鼓励景区开展低碳旅游,一方面可以投放适量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对低碳旅游的开发进行扶持和资助。
(三)建立景区之间竞合机制,推动景区低碳化发展 低碳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景区之间应该摒弃恶性竞争,携起手来,利用各种共享方式实现技术共享、旅游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四)宣传低碳旅游意识 意识影响行为方式,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影响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实行低碳化的旅游消费方式,低碳饮食、住宿和购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杨嵘,严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利益相关者模型分析》,《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2]洪延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初探》,《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第7期。
低碳旅游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低碳;旅游;对策。
一、低碳旅游研究概况。
(一)低碳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就我国来说,从1965 年———2008 年世界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前十名排名看,我国是排放量第三的国家。于是,中国决定到202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 年下降40%~45%。并把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这也必然影响今后我国旅游业增长的方式、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促销策略、开发模式、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等。低碳旅游随之而诞生。低碳旅游也必将是今后倡导的主要旅游方式。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分析。
“低碳旅游”的概念是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指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输业)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随着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低碳旅游通过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改变旅客旅游方式等慢慢的影响游客,以此来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1.低碳旅游概念。
低碳旅游就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
2.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
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
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综上所述,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排碳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二、昆明安宁市温泉镇旅游现状。
温泉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安宁市城区以北8 公里,距昆明市区40 公里,因境内有天然温泉———碧玉泉而得名。处于东经102毅29忆,北纬24毅56忆之间。东南与本市连然镇毗邻,西同草铺镇相连,北和青龙镇及西山区团结乡接壤。辖区面积109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38 米,最低海拔1820 米。年平均气温13.6℃。
主要山脉有龙山、笔架山、九子母山。安宁的母亲河———螳螂川流经境内。
温泉镇人文荟萃,上溯千年历史,碧玉泉获“海内第一汤”
美誉也已历时500 多年;区内的曹溪寺为唐代广东曹溪宝林寺六氏禅祖慧能大师弟子所建,至今已有800 多年历史,与“天下第一汤”隔螳螂川遥相对望,该寺以“天涵宝月”、“珍珠泉”、“三潮圣水”奇观而闻名;明清以来历代文人骚客对螳螂川山水田园美景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诗文篇章。温泉镇分为六个游览区:
以天下第一汤、环云崖摩崖石刻群为中心的温泉历史文化区;以曹溪寺、云南佛学院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区;现代会议度假区;镇政府广场为中心的演艺娱乐商业休闲区;以牧羊湖为中心的金色螳川乡村田园风光区;温泉镇-青龙峡螳螂川水上旅游区。
凭借这六区形成“千年温泉镇,天下第一汤”品牌。这其中汤文化是项目、产品包装的核心,也就是说温泉镇现今为止的旅游发展都是以温泉旅游为主线开展,并不断丰富。
安宁温泉旅游地是对自然资源(温泉)极具依赖性的,资源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该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温泉地热资源利用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温泉小镇旅游企业处于“小、散、弱”的状况,难于扩大产业规模和提高发展效率;缺乏统筹规划的意识,发展定位不准确;温泉“天下第一汤”品牌享誉海内外,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多年以来未作深度挖掘和开发,部分品牌特色甚至淡化、模糊,没有推出以 温泉水为主的富有新意、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其品牌效应未能得到发挥;水资源的管理各行其是、混乱无章:驻镇12 家单位拥有的21 口井,近一半没有取水手续。企业用水缺乏统筹安排,拥有热水井的单位,基本都在同一时段抽水,对地热水资源地质构造构成严重威胁;温泉景区内有大小不一的游泳池22 个,但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游泳池只有1 个(昆明市干部疗养院),多数游泳池处于半闲置状态,利用率较低造成资产闲置和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安宁市温泉小镇建设与低碳旅游温泉镇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田园风光秀美,适宜发展生态、生态游乐、康体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并且温泉镇有着良好的低碳形象,特别是去年及今年还分别荣获了“国家卫生镇”和“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因此,温泉小镇有着发展低碳旅游的良好基础。
随着温泉小镇发展的成熟和昆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设施容量和温泉小镇居民的心理容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又由于在现实状况下温泉镇整体建设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房地产开发和居民点建设扩张的压力很大,矿山开采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对螳螂川的水体环境也造成一定的破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温泉镇的未来发展,并将妨碍到温泉镇十分具有特色的原有环境基础的保持和持续发展。因此,温泉小镇提出要减少二氧化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保护地热资源。这就与低碳旅游的目标是一致的。运用低碳旅游理念指导温泉小镇旅游建设,进而提高居民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温泉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昆明安宁市温泉小镇低碳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低碳经济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 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可以说它涉及旅游的各个方面。温泉小镇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不降低旅游质量的前提下,在旅游过程中进行节能和减少CO2 排放。
(一)政府重视,完善低碳旅游转型政策与配套措施。
政府作为引领者,应该对低碳旅游的发展加以重视。提倡用低碳经济方式发展旅游,并对现在污染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单位加以治理。例如:政府要求相关旅游单位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统筹规划利用地热资源的企业;加强对一些旅游企业锅炉、窑炉的改造治理;改变小镇景区内燃料结构,普及液化石油气,远期向管道煤气过度;加强水污染防治: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加快建设排污工程;生活污水需经处理,各工厂污水需经自行处理,达到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以节水和污水资源化为核心提倡用水大户改革工艺流程,重复用水、循环用水、节约用水、减少排污;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搞好城镇绿化提高环境质量。
(二)加大技术力度。
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安宁镇要发展低碳旅游就要加大技术力度,大力促进商用技术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制高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景区内推广新的运输技术和清洁能源。二加速推进旅社建设技术改进和管理改革。三是引进和创新低碳技术,建设全省最大的低碳旅游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科技示范基地推进植树造林和林下绿色植物,建设有现代化低碳旅游示范镇的绿色长廊。
(三)运用多种手段引导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向低碳旅游方式转变,实现低碳旅游。
安宁市温泉小镇低碳旅游形式的推广和实施是一件惠及整个小镇旅游界的事情,但这种推广和实施是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内容,难度较大。然而温泉小镇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基础,使得温泉小镇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成为安宁市甚至云南省的低碳旅游试点地区。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从低碳经济的要求考虑,温泉小镇应定用地位中高收入、中高教育背景、高环境意识的旅游者群,牢牢把握低碳旅游这一核心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良性互动,保证低碳工程的质量和温泉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倡导能源的再回收和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颁发绿色证书等方式用以鼓励。配有专职低碳导游,在讲解温泉“天下第一汤”文化中融入低碳的知识。
低碳生活理念是旅游产品消费者关心并积极实践的生活方式。为了适应消费者这种消费心理,温泉小镇的旅馆可以把房间变小点、变得更合理些,不用一次性洗漱用品或拖鞋,减少旅馆里的灯具。在餐馆里,减少或者取消免费一次性餐具。本镇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将其碳排放量向消费者明示。并且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引导旅游者选择更少的排放量的形成和本镇的旅游休闲方式。
五、结语。
低碳旅游是一种创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形式,它必将是今后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宁温泉镇作为昆明城边的重要旅游景区,由其特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温泉小镇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成为云南省低碳旅游试点地区。
据安宁市旅游规划局预测,安宁温泉小镇近期2010 年游客量为110 万人,其中核心区近期年游客量为45 万人,核外区近期年游客量为65 万人;远期2020 年游客量为230 万人,其中核心区远期年游客量为90 万人,核外区远期年游客量为140万人。作为一个旅游大镇,创建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这种旅游发展形式,对安宁市乃至云南省旅游业都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庆雷,明庆忠。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实证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4):32-36.
[2]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学刊,2010.28(01):13-17.
[3]文雯。污染源普查校准减排方向。中国环境报,2010.3.5(01)。
[4]王衍用。低碳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旅游报,2010.4.14(11 版)。
[5]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中国集体经济,2009.5(13):81,82.
[6]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研究,2008.15(04):98-102.
[7]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2):1-7.
[8]朱四海。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发展研究,2009(05):10-14.
[9]赵其国。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生态环境学报,2009(05):1609-1614.
[10]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城市住宅,2008(5):24-25.
[1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生态经济,2009(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