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1

随着互联网对旅游业影响日益加深,互联网正改变旅游业的市场基础、产业链和生态圈,乃至于整个产业形态,线上旅游综合平台OTA、专业旅游服务ETA、旅游搜索平台等网络生态环境下的新概念企业快速成长,新旅游业态的产生,新旅游企业的出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新机遇与平台,同传统的旅游企业相比,新出现的旅游企业需要掌握网络技术、有旅游知识、富有创意的人才。在旅游新业态下,应培养人才怎样的人才,应怎样培养人才,成为政府、旅游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面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新问题。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见表1-1, 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1313.9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达到2772.9亿元,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速保持稳定,并据此发展势头,预测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6500亿元,智慧旅游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不言自明。

二、厦门市智慧旅游发展

(一)厦门市智慧旅游建设现状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了首批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厦门市作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效显著:厦门市编制了厦门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建成了部分智慧旅游“三纵五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纵”即三个纵向网络:“12301”与“968118”厦门旅游热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电子信息屏系统;“五横”即五项横向网络:厦门旅游政务网、厦门旅游网、海西旅游网、厦门旅游APP、官方微博与微信;完成了游客采样分析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来厦游客移动手机用户的统计分析(游客数量、客源地、停留天数等详细信息);建立旅行社旅游团队动态监管系统。实现了旅游团队的行程、导游安排和车辆派遣等实时监控,初步实现了统计监管和应急预警的信息化管理。2015年1月14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报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中国旅游风云榜,厦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荣登“2014中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TOP10”榜单,厦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获此殊荣,标志着厦门旅游的智慧服务、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二)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2014年12月5日,厦门市旅游局、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联合主办“智慧旅游新梦想,人才培养新思路”厦门旅游人力资源沙龙活动。厦门市旅游局局长孔曙光在会上直言“我们缺智慧旅游人才”。厦门市各高校是培养厦门市旅游人才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来源,笔者对厦门市培养旅游人才的12所院校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见表2-1),从调查结果可见厦门市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课程,且通过调查发现厦门市尚无高校明确提出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目标。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如何做好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推动厦门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一)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为了实现厦门市智慧旅游建设的快速发展,厦门市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可以加大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投入,甚至可以鼓励厦门市的民营资本投入到智慧旅游教育领域;搭建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人才培训活动,鼓励举行各种智慧旅游交流活动等,为厦门市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各旅游院校相关专业除了设置旅游专业知识课程外,还要设置信息化课程,如开设培养学生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旅游信息化技术、旅游电子商务技术的课程等,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育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2

__年12月,太原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智慧旅游第二批试点城市,这既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新的挑战。为此,市政协把“加快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常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8月上旬,由市政协张政副主席带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吸纳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委员,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智慧旅游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我市智慧旅游建设进展情况,并深入到新晋商联盟国际旅行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太原分公司等单位视察,观看我市智慧>!总结提炼,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是推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经营科学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化服务业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发展“智慧旅游”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__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20__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20__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12月,又批准天津、广州、杭州和太原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解放思想,大胆试验,改革创新,摸索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需求

从全球看,在线旅游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在旅游市场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所占的比例越大。20__年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为9100亿美元,其中线下交易额为6260亿美元,线上交易额为2840亿美元,已占到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的31.4%,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在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空间巨大。可以说,智慧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看,传统的旅游产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和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只有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便携式上网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批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信息化水平,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了在线旅游人数,改进了旅游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增加了旅游收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

二、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去年经国家批准我市为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来,更加激发了我市旅游管理者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责任,迈出了积极的探索步伐。先后建立了太原旅游信息网、整合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资源,使旅游信息得到有效链接和充分延伸;自主研发了旅游电子合同,已在全市旅行社推广使用,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肯定和赞同;在48家星级酒店安装了旅游触摸屏,将全市所有旅游信息延伸到酒店,向游客提供了方便;策划拍摄了以反映太原市

文化特色的微电影《太原印象》。与此同时,市旅游局还组织专人赴杭州、武汉、南京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具有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四大功能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实现“尝并州美食,住清凉圣境,行汾河两岸,游锦绣龙城,购三晋特色,享唐风晋韵”的美好愿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与其他试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有差距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唤起各级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有部分领导、旅游行业职工和群众,对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对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认识还不够统一,在领导层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在企业层面、社会组织与个体的认知上,还没有实现很好的普及,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共享有差距

多年来我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存在着多头管理、职权交叉等现象,虽然在旅游景区的条块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和智慧旅游的新要求,原有的体制壁垒和障碍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旅游产业的科学管理,更不利于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有差距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每年用于旅游事业的预算经费仅400万元。相对于郑州市每年6000万、武汉市每年5000万,长沙市每年3500万和南昌市每年2500万元旅游经费,差距比较大。因此,我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仍没有专用机房,没有防火墙和安保认定,不具备软件研发的条件。与同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南京、武汉、杭州等相比,基础条件相差甚远。

(四)启动相对缓慢,整体推进有差距

我市既是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智慧太原”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旅游”,已滞后于“智慧太原”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智慧太原”的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核心项目已启动,特别是“数字太原”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公交、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而“智慧旅游”的规划方案目前仍未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批准,核心项目也未启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

三、加快太原“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必须紧跟全国试点城市的步伐,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旅游建设速度和质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共识

发展“智慧旅游”在当下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也比较肤浅,行动还不够自觉。因此,我市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宣传“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使人们明确“智慧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服务智慧,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管理智慧,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营销智慧,为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要宣传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发展形势,明确国家推动智慧旅游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各试点城市的发展态势及经验成果,增强我市完成试点任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宣传创建“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明确“智慧旅游”是我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市对外形象,扩大我市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智慧太原”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而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智慧旅游”,积极支持“智慧旅游”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交通、金融、气象、通信等多个部门,因此,工作中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对我市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进行重新审势,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有利于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分管副市长负责,由旅游部门牵头,吸纳有关县区、市直部门等组成智慧旅游建设领导组。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太原智慧旅游建设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构建智慧旅游数据中心等服务平台,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要广开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积极申请项目扶持经费。三要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旅游业集聚。以“三网整合”、云计算和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组建太原市信息发展投资公司及智慧应用专业运营公司,构建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广泛/!/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增强 银行的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建立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鼓励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给予智慧旅游建设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

(四)纳入整体规划,把握建设原则

要把“智慧旅游”建设纳入“智慧太原”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这样可以有效整合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协作共赢”的理念,指导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形成合力的原则。要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力求做到起点高、实用性强。二是坚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深入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先重组资源,再定位市场群体,以大手笔、强分贝打响我市“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旅游品牌形象,着眼于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充分发挥黄河中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彰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晋文化特色,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当好全省旅游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总结,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减少盲目性,提高试点的科学有效性。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把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着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企业和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我市特有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这就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旅游云),打造“五大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统计服务平台。”四是坚持融合服务,提升体验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打造整合服务体系,提升游客友好体验,着力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媒的迅猛发展,信息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其带来大量信息与资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而旅游也首当其冲。许多旅游者是利用手机移动终端来完成出游的全部辅助工作,从预订机票、客房,到购买景区门票,再到旅游景区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出游无不彰显智慧化。而在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针对我国旅游市场需要,提出“十年规划”,也就是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整体旅游市场上初步实现“智慧旅游”。使我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高信息与高知识的现代服务产业。

二、“智慧旅游”的内涵

“智慧旅游”,也可以称为智能旅游,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所拓展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在实际运用上,主要基于云计算为构建基础,在消费者移动终端应用的直接辅助下,通过信息感知与互动等服务手段为相关消费者提供服务。

对于“智慧旅游”来说,其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以“游客为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与高效性提升旅游的体验与品质。而游客在旅游前,可以通过相关移动终端直接获取相关信息、了解计划与决策等,同时也可以针对某次旅游进行产品的预订与支付,降低旅游过程对相关手续办理的繁琐性与行程的盲目性。在旅游过程,可以及时通过移动终端对相关信息进行纠正。而在旅游完成后,还可以针对某个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价,为其他游客提供“攻略”,提高旅游区域的服务水平与游客的对外交流。而总的来说,其可以使游客的旅游行程更为顺畅与充实,有效提高旅游体验度、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等,同时也为游客带来更多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品质体验等等。

三、“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提高传统旅游人才的综合实力,培养智慧型旅游人才

在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并不能抛弃或简单的与传统旅游划清界限。这是因为对于智能机器终端来说,其永远无法取代导游与相关从业人员给游客提供的服务体验,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因此,对于旅游院校的现有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在重视“智慧旅游”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传统旅游服务基础知识的把握,进而有意识的提高培养质量,构建独有特色的培养体系。此外,针对我国旅游综合性人才匮乏的问题,各院校还应做好学生综合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工作,突破“智慧旅游”布局与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拓宽合作机制,培养智慧型旅游人才

对于“智慧旅游”来说,其所需要的人才要熟练掌握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新知识。但是,对于我国此方面的人才市场来说,其存在严重匮乏的现状,而职业院校作为此方面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其可以依托自身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与人才需求较大的核心企业加强合作。建设智慧旅游人才实训基地,与智慧旅游企业,共同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等,进而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即解决企业人才缺口问题,又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强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智慧型旅游人才

对于“智慧旅游”产业来说,由于其所涉及的学科与领域较多,相关院校在进行旅游专业设置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智慧旅游”人才需要特殊性出发,强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例如,网络与电化教学法,多媒体、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课程设置等等,一定要把“智慧旅游”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的培养工作上。

四、面对“智慧旅游”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探究

作为旅游院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存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学模式,这将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实际市场需要。如何在“智慧旅游”新形势下,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人才培养变化的新需要?这是我们每一位旅游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情境模拟体验课堂教学模式涵义

情境模拟体验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行动导向为理论基础,在教学中运用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平台,借助移动终端APP软件或相关技术,模拟出与实际相差较小的情境与体验机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更为容易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一般会更加积极地去进行技能训练,实现三维立体的教学需求。

(二)情境模拟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其在运用的过程中,就是教师根据旅游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行业的岗位特点,合理分解其核心技能,为学生创设模拟、虚拟和实景等职业情境,给学生一种直接的情感体验,更能理解教材内容。其教学过程可由创设情境――模拟体验――总结评价三个部分构成。

1、创设情境

(1)借用相关工具,创设模拟场景

传统的模拟导游讲解课程,通常是教师把自己假设为一名导游,同时把教室或校园内某一区域假设为旅游地点,而学生则为游客。但是由于真实场景的缺失,大部分学生无法感受到真实氛围。因此,在创设情景中,教师还可以更为逼真。例如,佩戴“导游证”、遮阳帽、话筒以及导游旗等,安排学生到学校某一较近的景点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进而让学生更为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与旅游从业性质、环境等结合联想,实现现代教学“立足课堂,高于课堂”的效果。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旅游产业从一开始的“事业接待型”到后来的“市场型”转变,最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国的地位,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在促进世界旅游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旅游产业基本理论

1.旅游产业的定义。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各种服务需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它是由多种产业组成的产业群,我国旅游产业范围宽泛,具有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通常来讲,旅游产业的相关行业一般可以划分游憩行业、接待行业、营销行业、交通行业、建设行业、生产行业、商业行业和旅游智业等八种。

2.旅游产业的特点。旅游产业从旅游需求方面来看,单一的就是游客,从旅游供给方来看,则涉及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首先,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它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其次,旅游业具有经济性。旅游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各种经济组织构成,经济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实质;第三,旅游业具有服务性。旅游产业是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其为消费者提供的劳务是一种特殊商品,而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过程就是服务。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高达57.7百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入境旅游收入500亿美元,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仅将于法国、美国,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已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但当前的市场需求和旧式管理之间还有矛盾。

1.营销理念比较陈旧。旅游产业总体营销的力度还不够,旅游企业自身知名度低,市场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营销工具。企业负责人还缺乏对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2.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作为服务产业,环境设施十分重要,但我国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交通出行难、停车场车位不足、基础服务设施少、旅游环境差、旅游标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厕所数量少,旅游商品没特色,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环境条件差,游客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问题直接拉低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档次。

3.服务观念还没转变。现代成熟的服务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提供的旅游服务还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只能满足游客参观、食宿的基本需求。

4.管理方式还不高效。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旅游行业管理现在还停留在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业内普遍存在办公自动化程度低,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还没有建立开放高效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还没有实现以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旅游服务,旅游企业的智慧化管理还在探索阶段。

三、旅游产业创新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技术正逐渐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耳熟能详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观念创新。每个旅游者希望得到的服务,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缺乏人性化服务,旅游将会显得空洞,无内涵,旅游产业将难于立足于世界旅游市场。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念,它要求我们把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转化为个性化的服务,把以生产定销售转变为以需求定销售的服务观念,真正树立起“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着想”的服务理念。

2.管理创新。实行“智慧化”的旅游管理,积极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让游客与旅游服务单位通过网络实时互动,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通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设备,帮助游客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积极打造数字化交通系统、旅游产品网络销售系统和游客自助服务系统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把现有的人工管理迅速转型至规范化、模式化、智能化的管理。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内涵,还可以推进科技的发展,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应当在旅游产业中广泛使用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在根源上调整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让旅游不仅具有文化和趣味的属性,还具有科学和教育属性,使游客在游览观赏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到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来。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5

引言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再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自2013年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部门宣布江西发展智慧旅游的决策后,南昌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领头城市也跨进了智慧化的道路,部分景点景区也先后建成和试行智慧旅游APP和WEB网站,但是,目前南昌智慧旅游发展程度依然较低,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设施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严峻,实现全城的智慧旅游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一、智慧旅游概念

目前不同学者对智慧旅游的定义不尽相同,笔者在综合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智慧旅游”(Smarter Tourism)是指以游客为中心,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含盖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商务和智慧营销等基本内容,以全面满足游客“食、宿、行、游、购、娱”的基础服务需要,同时为游客、旅行社、景区、酒店、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旅游参与方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旅游运行新模式。

二、南昌旅游发展现状

(一)南昌旅游业现状

南昌,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拥有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此外,南昌市建有各类旅游星级饭店和品牌旅行社,旅游服务机构数量充足;随着昌北国际机场、高速铁路、绕城高速和旅游快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立,南昌的旅游交通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截止到2015年,南昌现有16所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在校学生3700余人。这些条件的完善大力的支撑着南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南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南昌旅游经济整体呈现繁荣发展趋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旅游产业大发展观念较为淡薄;旅游产品单一,著名景区少,缺乏具有高吸引力的国家级和世界级优质旅游产品;此外全市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行社和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旅游人才短缺,尤其是兼具信息技术和旅游信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智慧旅游市场的需求等。

三、南昌智慧旅游开发

(一)从全域概念出发,全面规划和管理

应按照大旅游的总体思路,借鉴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将南昌城市绿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美化工程与南昌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工程协调统筹,让市政建设也成为南昌旅游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南昌旅游资源,将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进行综合整合,纳入到南昌智慧旅游开发建设的内容中来,努力将南昌建成为生态、文化、智慧、旅游多效益综合化发展的城市。

(二)增加旅游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智慧旅游的实现,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来实现,虽然目前南昌已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智慧旅游APP以及旅游WAP网站,但想全面实现智慧旅游之路还为时尚早,并且南昌许多景区配套设施落后,在旅游旺季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破坏了南昌的旅游形象。因此,增加旅游投入,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化基础设施,是南昌智慧旅游实现的重要基础。

(三)丰富旅游内涵,打造旅游品牌

南昌虽拥有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等旅游资源,但目前为止,南昌在整个中国的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却非常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内涵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2016年南昌滕王阁作为一个独立的景点正式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录名单,此外南昌海昏侯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出炉,这些都是南昌旅游发展的新契机,南昌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抓住这些新机会,将智慧旅游运用到这些景区重点打造,同时融入地域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全面深刻打造独具特色的“三色”旅游品牌。

(四)加快人才培养,强化组织保障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作为智力保障,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快人才培养,首先应组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智慧旅游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统筹领导和组织实施,让他们成为智慧旅游道路上的首批专业人才。其次应积极探索与高校的人才定向合作和培养新模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各级智慧旅游机构输送高层次人才。

四、结语

南昌的智慧旅游建O之路是漫长而艰巨的,智慧旅游的实现也将给南昌旅游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变革,同时也是南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因此,南昌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南昌智慧旅游信息化道路建设,创新文化品牌,全面深刻打造南昌旅游的“红色、绿色、古色和特色”,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营销新模式,全面提升南昌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市场现状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互联网络技术日益完善并且被各个行业所广泛应用,成为市场竞争的新动力,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而营销策略的创新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成为时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乡村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可有效提高相关企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层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融合的重要契合点,应重视其创新变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乡村旅游来讲,项目开发与产品营销均可以充分体现出乡村旅游自身的异地性、无形性,这就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创新营销模式则可以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乡村旅游营销现状

目前,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一,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营销误区。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然而这其中却存在一定误区,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关思想理念的有效指导使得“移动互联网+乡村营销模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第二,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将互联网营销模式应用到实际营销过程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团队使得乡村旅游营销的过程中通常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营销过程常出现混乱状况,阻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缺乏健全的营销机制以及科学的整体规划。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机制使得网络营销过程缺乏有力监管,从而产生漏洞,严重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智慧营销模式

由于移动互联网自身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能力、创新能力,且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使得乡村旅游营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消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乡村旅游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有效缩减,同时还扩宽营销渠道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且乡村旅游营销过程中将电子商务有效融合,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可以更加便捷。因此在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应住一间智慧营销模式融入其中,通过利用现阶段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以及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将乡村旅游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共享,从而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创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创新移动网络营销模式

目前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将准确定位市场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现阶段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主要存在无法准确定位市场、缺乏互联网营销意识等现象,使得乡村旅游市场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移动网络营销模式的应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充分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可有效避免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创新出更多符合当前时展的网络营销模式,并将电子邮件营销、论坛营销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提高营销效率。此外,开发者应积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将现代化的社交平台结合到营销过程中,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了解乡村旅游,并对之产生兴趣,从容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及思想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营销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及时引进先进的思想文化以及管理理念,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时代的发展下,为了有效做好乡村旅游营销,首先应创新营销观念,跟随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建设与时代相符的营销模式。其次,应充分做好事前的市场调研并且充分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互联网旅游消费订单成交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模式。与此同时在创新消费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人性化元素融入其中,并结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环保观念渗透到网络营销过程中,使得消费者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从而激发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旅游市场逐渐朝着信息化发展,而“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为乡村旅游市场带来机遇,通过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并对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进行创新,使得乡村旅游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许莲.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7(3):143-144.

[2]唐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成都市乡村旅游营销创新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3):131-134.

[3]冉学平.面向智慧乡村旅游的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5(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