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1
由于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是包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因素的大系统,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对外经济往来各方面的记录核算,因此,对于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可以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进行回答、界定和衡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含了结构性、分配性、协调度方面的信息;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出不同方面的结构特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层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由不同的方法来核算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呈现出来。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有3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另外,由于对生态和环境重视,还引入了包含生态和环境成本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如绿色GDP核算)。这些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关系,对应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目前所谈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可用国民经济核算来说明。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国民经济生产法核算
按生产法核算的国民经济体系,呈现了国民经济生产过程的特征,如产业结构、产业贡献率、生产率等,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可以由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呈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就是要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现代服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外,优化制造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要求,体现在生产法核算的GDP中,就是要提升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先进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和的比重,降低产业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的比重,使我国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
二、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与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
按支出法核算的国民经济体系,是根据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出口三大部分构成GDP。最终产品在不同用途上的比重,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就是要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对降低资本形成在GDP的比重,实现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的均衡和协调。
三、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国民经济收入法核算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要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转变。按收入法核算的国民经济体系,体现了各生产参与者所获得增加值的结构比例,反映了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这恰好反应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对发展成果共享性的要求。在收入法GDP中,增加值主要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4个项目构成,四大项目的不同配置比例,是不同经济发展方式的体现。要把经济发展方式从外沿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增加值率提高;而上述的转变也就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上升。如果没有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仍旧像过去10年不断提高资本所得在国民分配中的比例,中国经济仍旧难以转变到内涵式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来。
四、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
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在逐步向体现了环境与经济过程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过渡,引入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退化价值对传统经济进行调整。在绿色GDP核算中把经济生产活动中的所消耗的资源、对环境损害都作为传统GDP的扣减项,从而能更好的反映经济活动可持续性。该核算体系,正好体现了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要求,即使用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少的污染排放来获得更高的GDP。
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2
一、创建新食品经济体系的紧迫性
1、创建新食品经济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食品经济体系,有同过去时代不同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食品供给与需求是连锁在一起,与传统食品供需体系有很大不同。过去是农民以掌握的种子从事生产,再通过运销商、食品加工厂及食品零售商转售到消费者。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流程就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由食品零售商掌握的消费者需求信息,透过电子网络传到食品加工企业、运销商、农民和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等上游供应单位,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再研究开发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例如,我们现在很多食品企业开发的产品就是按这样的模式生产的,即国外所说的“垂直统合经营体系”。许多学者认为“垂直统合经营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新食品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这种从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形成的垂直统合经营型形态的经济体系,在食品工业实践中有着许多优点:一是有利于食品产业链的形成,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形成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条形码化及品牌的建立。四是由于生产要素的整合,可以加快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步伐,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总之,能适应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因此,这种经营模式被许多食品企业所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2、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迫切需要食品产业推进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
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冲击。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加入世贸组织后给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表面上看是贸易摩擦或者是“绿色壁垒”等问题,但从深层次看,有两种挑战很值得重视:其一,对我们经营体制的挑战;其二,对管理体制的挑战。目前,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际竞争国内化。现在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食品已进入我国,世界食品企业前50强中,已有20个进驻我国市场。从食品市场的竞争趋势看,在营销工作上划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越来越没有实际意义。二是国内知名品牌之间的竞争。由于消费者对食品需求讲求营养、绿色、质量的理念不断增强,市场消费向名牌产品高度集中,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愈演愈烈。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形势,食品企业只有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积极推进食品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创建适应时代特征要求的新食品经济体系,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竞争力的提高最重要的取决于两个要素,即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市场的应变能力和手段。为要在这两个方面提高水平,不断探索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包括产业组织制度的创新,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二、创建新食品经济体系,积极推进食品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
1、双向延伸,建设高品质、规模化、标准化的食品原料基地
我国食品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应按照新食品经济体系的理念,创新经营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在食品产业的产业链上加以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在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实际上呈现了双向延伸的新格局:农业部门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由原料向加工延伸;食品部门企业为增强规模和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把基地、农户视作“第一车间”,由加工不断向原料基地延伸。从国际经验和我们实践看,双向延伸的目标一致,即形成一个以产、加、销垂直统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食品产业经济体系,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创建新食品经济体系,重点要研究采取什么形式和机制使原料基地的农户和加工企业形成一种紧密联结,相互依存,收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这在我国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全国各地采取的四种主要类型的组织模式,各有特色和利弊,企业可根据各种产品的不同特性和自身的不同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1)“公司+基地+农户”,即食品加工企业与生产原料的农户通过签订收购合同等形式,形成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推进,这种组织形式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类组织形式有些问题也需进一步探索,如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如何进一步紧密;合同形式如何更加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和信用度;如何共同防范市场风险等等。
(2)“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即生产原料的农户在自愿和民主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载体,再由合作社通过合同等形式,与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它有利于食品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利益联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向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的经营地位和经营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公司与农户实现互利和“双赢”。这种形式在北京、山东、浙江等地区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在积极探索之中。
(3)“农户十专业合作社十公司”,即由生产原料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专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单独或联合起来办加工企业。这种模式在国际上很普遍,而在国内则因农民素质和资金等制约因素,推广难度较大,数量还很少。但浙江等地农民已进行了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如被养蜂界称之为“江山模式”的江山养蜂协会,就是有典型意义的例子。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把农产品在加工、销售环节创造的利润保留在农业内部。
(4)“公司+农场+农业工人”,即食品加工企业自办种植(养殖)场,聘请农场工人生产符合企业质量、规格要求的原料。这种模式多数是出于公司须严格控制原料的高标准要求,生产出口产品而采用的。采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原料的质量、数量、供应时间都可以直接控制,缺点是投资较大,成本较高,且经营风险都在公司自身。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做好创建新食品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世界各国经验看,各类合作社组织是世界各国食品产业垂直统合系统中很流行的组织方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民组织的合作社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近几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对食品产业发展已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1)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食品垂直统合经营体系中良好的组织载体,成为食品产业链中联接龙头加工企业及农户的重要组织纽带和桥梁,有效地提升了食品产业的整体水平。面对开放的大市场,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单家独户的农民势单力薄,难以进入市场,防范市场风险;难以解决良种提供、防疫、销售等服务问题;难以确保产品的标准化、规格化、高品质。而专业合作社使分散的农户联成一个整体,农民入社后,生产有计划,物资有来源,技术有指导,产品有标准,销售有渠道,不仅提高了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成为分散农户与大型加工企业之间的组织载体。
(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食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水平。实践启示我们:产业化必须标准化,标准化又离不开组织化。只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生产标准化才能有效实施,产品竞争力才能提升。这已被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3)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探索解决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资金,建立投入新机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山东、四川、北京等地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实践已证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合作社规范地运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实际上是培育了一种“社会资本”和“信用资本”,对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体上尚属起步阶段,组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足;利益联接不紧密,社员盈余受益显得不足;服务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因此,当前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加快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二,借鉴国际合作社发展的有益经验,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主性。其三,多种形式探索合作社资本形成,不断增强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和经济实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其四,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提高合作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其五,加强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和支持。
3、做大做强龙头食品企业,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规模化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大”和“强”,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和实力,才能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开发有自的新产品,投入必要的广告宣传,把品牌做大;然而企业不“强”,也很难做“大”。食品企业的大和小,也要辩证地认识。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称为“集团”、“龙头企业”的食品加工企业,其生产规模在国内看,与一般企业相比是“大”了;但放开眼界,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就变得“小”了,还有很大的差距。世界50家实力最强的农业食品集团,其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8亿美元,相当于3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大型食品企业集团中,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龙头食品企业,组建生产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龙头企业集团,任务已十分紧迫。
(1)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增加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有重点地实施技改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强同科研院所的联姻与合作,提高“产、学、研”合作能力和绩效。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信誉最大化的关系,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企业诚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
(2)做大做强龙头食品企业,是资产重组、产业整合,提高企业集中度的过程。要运用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资本运营、强强联合等战略,实现资产、品牌、经营的整合,使企业不断提高规模化水平。
(3)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食品工业的调控和扶持力度。食品工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长期以来,食品企业主要分属于轻工、商业、农业等不同的系统,管理上部门分割、职能交叉,不能形成合力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加强政府调控、协调和扶持的力度,对推动龙头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极为重要。
4、加强食品企业与流通及物流业的互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流通能促进现代化生产,小规模的流通只能适应小规模生产,大规模流通才能促进大规模的生产。食品工业规模化程度提高了,没有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带动,龙头食品企业是很难提上更高水平的。
(1)重视运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物流形式,不断改进企业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2)注重企业销售模式的革新。如双汇集团提出用21世纪新型的肉类连锁和物流业态整合我国肉类市场的思路。他们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的经营模式,以“生鲜十便利”为宗旨,在省内外建设了400个肉类连锁店,把公司生产的生鲜肉和肉制品直接配送到店。既方便了消费者,确保了肉制品从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安全性,还推动了整个肉类营销模式的进步。
(3)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技术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调整和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许多龙头食品企业已经和正在按照这样的理念,适时地强化信息化工作。在这方面应继续努力,取得更好成效。
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中国;金融;深度变革;互联网金融;探讨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需求。重视在当下社会体系迅猛发展下的经济体制进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价值和意义。本次研究就针对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的背景进行科学的探究,关注科学技术兴起引导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行实际效果,重视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可持续的战略性建议,实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革新,促进未来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
一、中国金融系统需要实现三维改革
本次研究针对我国当下金融行业发展的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不难发现为了保证我国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金融工作的充分支持。本次研究从我国当下的金融行业发展缺失的问题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垄断性问题,针对市场经济存在的整体结构问题进行调整,才能够缓解金融行业工作效率缓慢的问题,并且能够满足实际的行业发展需求。针对我国金融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对策,需要从实际的改革入手,从三个层面实施三维改革工作得以实现终极目标。
1.中国金融丰富性改革
重视对我国金融行业的丰富性改革,主要就是为了从实际的管理和运营的宽泛程度上进行拓展和提升,保证实际的金融行业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进步的重要需求。另外,针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体系进行丰富性的改革,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的业务广泛程度,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工作的僵局,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无论是证券业务还是债权分配,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拓展其丰富性,能够促进现代金融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2.中国金融延伸性改革
赶住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延伸性改革需求,应当将行业实际发展的情况与世界金融行业发展的情形进行比较,观察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调整内部存在的不足,实现对货币和金融交易方式的改革,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重视对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延伸性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满足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国际经济竞争的角度进行分析,也不难发现延伸性的金融发展制度对于我国实际市场经济运营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3.中国金融内涵性改革
重视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内涵性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实际的工作模式的深度,保证具体工作过程中能够打破传统工作的僵局,在实际的工作进行模式当中进行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改革,从实际的操作和执行过程中进行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升级。通过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内涵性,能够促进其向更加具有深度的方向发展,并且保证我国实际的经济体系发展打破产业链条的垄断情况,以优越的方式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在整体世界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运营结构的创新性
互联网的金融模式比较创新,是当下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彰显出其金融运营的结构性特征。本次研究就针对金融运营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掌握其创新性的支持理念,实现对相关工作的优化与完善需求。
1.完善资源配置性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注未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对经济运作的高效率提升需求,因此,可以说互联网的金融发展能够提升资源的配置性能,在不断完善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实现对整体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优化。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工作,需要认清当下社会经济体制运作的基本模式,并为我国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实际的工作角度出发进行资源的优质配置,降低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贫富差异性。
2.改变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
改革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局面,革新以商业银行为支付主体的经济交流模式,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经济体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资本的运转能够满足实际的社会生产效率提示功能需求,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产业链条的高效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模式进行相关支付工作内容的调整,可以加速资金链条的运作,提升实际的金融交易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3.通过互联网金融积极促进财富管理的功能业务范畴
另外,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推广,可以实现对财富管理工作的质量升级,满足对财富管理工作的功能和业务范畴推展需求,积极的推动了社会经济体制的进步。本次研究就针对互联网模式下的财富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降低实际的金融管理工作成本,提升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保证未来财富管理工作实现个性化和便捷性的需求。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为人们开拓了视野,在实际的财富管理和金融投资工作中实现其重要的影响力作用。
4.通过互联网金融改革价格信息供应功能的实际作用
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的进行价格信息的改革与供应,保证实际的资产管理功能性,同时还能够在社会市场经济变化的模式下实现实际的运营管理作用,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针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在实际的工作运营体系当中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并且能够优化信息获取途径,实现信息对称和共享的基本需求,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优势,保证具体工作开展的多元化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前景
就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来说,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还没有切实的体系构成,重视在实际的社会金融工作体系当中通过对资本的应用实现通过信息技术的流转。例如,在实际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以支付宝的形式丰富了支付的途径,通过余额宝实现对经济的财富化运作需求,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资本的借贷操作需求。但是以上的互联网经济交易工作都只是片面的操作,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管理和监督的缺失性,也不能够坚持长久的发展需求,因此当下发展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关注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终将取代传统的金融模式,因此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关注到我国金融行业实际发展的背景环境,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运作具有良好的价值。
四、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影响着社会体系的完善与进步,重视发展社会金融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次研究就针对当下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大背景进行分析,发现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实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运作需求,并从互联网金融实际的发展情况入手,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运营结构方向的革新建议,通过观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判断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创宏.当金融遇上互联网--商业银行如何寻求新生产函数的最优解[J].互联网周刊,2014,23:24-28.
[2]李渊博,朱顺林.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因果关系检验[J].南方经济,2014,12:36-46.
[3]李二亮.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2:33-39.
[4]左创宏.当金融遇上互联网--商业银行如何寻求新生产函数的最优解[J].金融电子化,2014,12:35-37.
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北京奥运体育消费科学观念
现代奥运早已不单纯是体育行为,北京奥运更是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自2001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中提出后,随着奥远会的筹办深入人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深刻影响着中国体育消费的现在和未来。本文试就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方面给予探讨。
一、北京奥运三大新理念蕴含和引导了多重体育消费因素的发展
1.奥运理念倡导着多重因素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
在奥林匹克宗旨下,北京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奥运会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的含义既指生态绿色,也从更深层次上的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来阐释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将以绿色清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科技奥运”将反映中国科技的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出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典。“人文奥运”的含义是北京奥运会也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构建人文关怀理念的奥运盛会。
在北京奥运三大新理念的倡导下,以及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广,中国的体育健身观念和体育的消费结构近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北京体育局这几年利用五一黄金周期间,为丰富节日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组织了经营性体育场馆开展优惠活动,并利用朝阳区体育资源优势,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健身场所推出趣味竞赛活动,使体育消费市场成为“五一”黄金周的新热点。体育消费逐渐进入传统消费领域中,得以普及和高调发展。
与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信息、消费体育食品、饮料、体育彩票等消费市场和行业,近年开拓愈来愈广阔的体育消费市场,成为新世纪我国产业链条中的朝阳产业。1998年中国的体育消费总额为1400亿人民币(其中城市人消费总额1040亿元),尽管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增长的速度极快,近几年来,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有60.7%的城市居民到过经营性体育场所参加体育消费,估计到2010年,体育消费将为国民经济贡献300多亿美元。甚至更高些。
2.奥运理念倡导着多重因素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
“绿色奥运”不仅带来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宣传、观念和行动,促进了北京和中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还由于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国民的体育消费开始崇尚绿色、健康色和科学色。户外体育活动人们更注意保护活动周边的环境了,活动过后尽量清除影响和污染;户内体育活动人们更注意举止言谈的礼节。在进行体育活动和消费时,人们往往较以往会多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影响环境、影响他人、影响自己的健康等等,国民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染上了浓浓的绿色。
“科技奥运”令国人认识和接触了有着紧密结合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体育产品,人们在惊叹和欣赏新技术与体育的优美结合的同时,也在接受和消费新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思想。国民体育活动不再限于简单个体无器械化锻炼,而是开始大范围地普及和接受新技术体育产品,在“科技奥运”的指引下,国民体育消费有了科技色彩。
“人文奥运”理念完美地融合和传播着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着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北京奥运经济体系与体育消费的互动推进和发展
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和利用奥运会创造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给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令城市功能得以大幅度提升,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并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全方面积极影响。2.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的繁荣发展是互动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北京及全国的全民健身热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北京奥运与经济发展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奥运经济体系,它带来的是经济、体育、体育消费等的双向互动发展与促进。
北京奥运催生了北京奥运经济或者说中国奥运经济体系的形成。如北京政府2006年多项政策出台,抓住奥运商机,全面推进北京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加快建立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首都经济相适应的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格局。北京体育消费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至2007年末,在全市GDP的比例逐年上升。
从范畴上,体育消费是属于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的,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却并非是相等的同一事务,而是在北京奥运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后,交叉发展、交叉影响的有不同有交叉的两个事务。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这二者的繁荣发展是互动的。近年来,体育消费在中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地区相继成为消费热点,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合乎规律的变化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大助力的体现。
三、结束语
北京奥运既是一个体育盛典,也是一个经济助推力,同时也在国民工作、生活、学习领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积极引导着大众消费,北京奥运开启的体育文化市场,提高了体育市场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正在也将以高质量高水准的体育服务引领体育消费时尚和潮流,满足国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参考文献:
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产业金融;产融结合;产业金融发展指数
一、产业金融基本内涵
产业金融在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本文认为产业金融是基于产业链的特征而产生的新型金融形态,是一种集成化、立体化、模式化与实体型的新型金融业态,是针对产业的金融资源配置。产业金融的产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现代产业升级与转型提出集成化系统化服务的要求,本质上是实体经济与一级资本市场金融,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属性。
二、我国产业金融发展特征
(一)产业资本主导型为主
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创办财务公司已经十分普遍,比如GE(通用电气)金融业务涉及消费者服务、设备管理、中间市场融资、特殊融资、特种保险等五大门类。我国银行业改革滞后、产业资本最先成熟特征决定了我国产融结合发动者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产业资本。并且目前我国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多为产业集团向金融业投资,即“产业投资金融”。
(二)发展模式趋于多元化
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模式并未遵循同一模式,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产业投资金融的平台从集团财务公司(万向集团)到资产管理公司(海尔集团及华能集团)、信托公司(中化集团),再到基本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招商局集团以及中信集团),体现了企业集团适应市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抉择的趋势和
特点。
(三)大型央企与行业龙头企业占据先导地位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产融结合表现出央企与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居领先地位的特点。据统计,我国127家央企中约有1/3以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实践。另外,央企集团投资金融涉足的金融机构种类众多,几乎包括从商业银行到金融租赁公司等所有的金融机构类型,而且往往采取绝对或相对控股形式。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实施产业投资金融的企业集团往往都是本行业佼佼者,比如宝钢、联想等。
三、我国产业金融发展水平指数化分析
(一)指数体系设计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证明,一个开放系统若要形成与维持有序结构,必须不断从外部引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负熵流,并不断的排出其代谢产物,使系统内的熵减少,组织才可以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假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后形成一个耗散结构的体系,该体系具有自组织特征,对外界开放,因此外部会向体系内输入熵流,定义为外部影响熵。体系内部有两种熵相互作用,一种增加体系内部混乱度,不利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定义为压力熵;另一种减少体系内部混乱度,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定义为支持熵。借鉴耗散结构理论,我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可分解为以下分指数,指数体系与权重
见表1。
表1 我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CIFDI)指数体系与权重
总指数 分指数 成分指标 权数
我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 支持指数(40%) 1、社会融资规模 25%
2、固定资产投资额 25%
3、人民币贷款 20%
4、企业债发行额 15%
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15%
抑制指数(40%) 1、货币和准货币(M2) 30%
2、股票交易额 25%
3、债券交易额 25%
4、基金交易额 20%
外部环境指数(20%) 1、经济增长率 35%
2.出口增长率 25%
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20%
4、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20%
1.支持指数描述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支持作用
金融资本能够为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大量资金,同时金融资本的发展有利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率,增进产业资本的运行效率,降低产业资本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使产业资本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在研究支持指数时选用社会融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额、人民币贷款与企业债发行额等作为成分指标。
2.抑制指数描述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不利影响
金融资本过度发展会导致货币超量发行与不良贷款率大幅提高,动摇产业资本正常运行秩序与信用基础,增加产业资本运行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引发泡沫经济,从而造成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巨大破坏。本文在研究抑制指数时选用货币和准货币(M2)、股票成交金额、债券成交额与基金成交金额作为成分指标。
3.外部环境指数描述外部环境对产融结合的影响
由于经济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处于介稳状态的耗散结构,处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部环境中诸如政治形势、政策导向、科技进步、资源环境甚至各种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互动结合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经济体系产生波动。本文在研究外部环境指数时选用经济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成分指标。
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企业;资本成本;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28-02
一、资本成本的含义和构成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企业资金成本是指各类资金包括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数。企业进行投资前,先要筹集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企业融资有两类:一是进行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通过企业提取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进行的;二是外部筹资,通过债权性筹资和权益性筹资进行的是外部筹资。相比于内部筹资,外部筹资的成本是明显的,是必须要进行支付的。而内部筹资需要的仅仅是机会成本,从会计上来讲,内部筹资是不需要花费费用的。外部筹资则需要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我们所说的筹资的资本成本。从微观来看,资本成本影响着企业价值,并体现在整个财务决策过程中,资本成本也是投资等活动的评价标准。从宏观来看,资本成本在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建设证券制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引导资本流向,加强资源配置。
(二)资本成本的组成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筹资成本和用资成本。企业在获取资金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筹资成本,如在发行股票和债券过程中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公证费等。用资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所要支付的成本,如企业支付的股利和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对于企业来说,用资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直需要支付的,而筹资成本仅仅是在筹集资金时进行支付,可以进行一次性的扣除。
另外企业的资本成本还可以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分为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边际资本成本。企业通过某一项融资方式进项融资的资本成本是个别资本成本,例如长期借款成本、普通股成本、优先股成本等。对各项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的权重是各项融资所得到的资金在总融资额中所占有的比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扩大规模,需要追加投资,追加筹集所产生的资本成本就是边际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的大小是对最佳筹集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资本成本可以用绝对数或者相对数来表示,用绝对数表示的,如资金使用费、长期借款费;用相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为资金占用费和实际取得资金之间的比率。在财务管理中,一般多使用相对数来表示资本成本。
二、企业资本成本在经营中的作用
(一)企业资本成本是评价方案的重要标准
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不同渠道筹集的资金会产生不同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但不管选择何种渠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还是资本成本。现代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往往采取使用动态评价法,相比较于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更加能够体现出货币的时间价值,因为外部筹资会产生资本成本,所以动态评价法是更优的评价方法。常见的动态评价方法有内涵报酬率法和净现值法。
内涵报酬率是指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收益率,企业对投资的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和资本成本率进行比较,当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率时,该项目的投资是值得的;反之,就不值得对项目进行投资。
净现值是某一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总现值和现金流出的总现值之间的差额。企业使用净现值法对项目进行评价时,只有项目所产生的净现值大于零才值得投资,而对项目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所用到的折现率就是资本成本。从实践来看,净现值法是一种较简便和常用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二)企业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选择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
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两种主要方式,两者各有优劣,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筹资金额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确定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企业会选择债务筹资,利用财务杠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债务筹资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负债的成本,企业选择不同的资本结构也就选择了不同的风险和资本成本。企业需要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使企业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好处,又能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应该让筹资得到资金的收入等于筹资所产生的成本。
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比较时,企业需要关注的是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资本成本。企业需要依据个别资本成本来的高低选择筹资方式,同时也要将个别资本成本和风险结合,确定出一个最优的企业资本结构。另外,最优资本结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不断变化的,根据行业的不同,最优资本成本也是不断变化的。最优资本成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合理的资本结构能使得企业的预计投资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本成本,而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使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
(三)资本成本在衡量企业效率中的作用
资本成本是企业创造价值能力和资本利用情况的重要的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那么其资本运用的效益较好;反之,则较差。近年来,逐渐兴起了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改变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只重视收益而忽略成本的一贯做法。经济增加值(EVA)是价值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变量。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得到经济增加值,只有当企业的收益率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时,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利用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经营进行评价,通常对公司采取统一的资本成本,如可口可乐公司对全球的业务统一采取12%的资本成本。但在各单元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资本成本。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总结出使用经济增加值的优势。首先,经济增加值人们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价更加客观,在注重收益的同时也看重成本。其次,经济增加值的使用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在企业考虑追加投资时,资本成本成了硬约束。
三、我国企业中资本成本研究的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企业中资本成本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现在的企业中,由于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偿还债务,所以对企业来说债务成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企业往往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很多企业认为股权资本成本是不需要偿本付息的;另外,在技术上,股权资本成本的估计模型在应用上还有大量的困难,使企业难以确定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例如,国内缺乏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分散、组合程度低。难以估算的股权资本成本使我国企业对于资本成本的重视远不如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二)我国企业资本成本研究的发展
首先,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到现在短短的30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这期间,发展起了一批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大致相同,没有学到国外先进企业的精髓,而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浅尝辄止。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需求远大于供给,基本上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都是十分迅猛的,每个行业都是买方市场,企业收益远远高于了资本成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基本不用考虑资本成本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模式必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市场将会逐渐趋于稳定,资本成本必将逐渐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约束,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对资本成本的研究就成了必要,以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从而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
四、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展望
资本成本是关乎资本市场基本架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要素。首先,资本市场是多要素统筹共同作用下的系统工程,而资本成本能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安全性,保障资本市场整体健康运转。在这一系统中,上市公司是最活跃的因素,上市公司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使资本市场处于波动中。
正是由于资本成本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完善资本成本约束,构建合理的经济体系。首先,要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安全性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以国内投资者为主。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还是境内投资者,但从长远来看,合理的引进境外投资者有利于我国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促使国内企业进行合理科学的投资。
其次,要强化管理者的资本成本意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经营者受雇于股东,企业的经营者受雇于股东大会,与企业受益的联系稀疏是资本成本控制的巨大漏洞。要从利益联结和监督约束两方面强化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最后,要在资本市场上培育战略投资者,只有真正成为战略投资者才能让股东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对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充分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分离的优越性。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环境,通过特定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采取一定的方式筹集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降低筹资组合的总体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终的理财目标。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制度必须越来越完善,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期待资本成本能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伟.有关资本成本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