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鼓励式教育方式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鼓励

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1 鼓励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1 鼓励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3~6岁的幼儿期,是培养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幼儿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幼儿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够好,常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天这个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时代,鼓励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2 鼓励教育能够让幼儿懂得鼓励和尊重他人。每个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在保证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幼儿怎样鼓励和尊重他人,让幼儿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有助于幼儿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对待和关心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学习,这对消除幼儿之间的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教育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磨砺。家长和教师要在失败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顽强、努力等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无形中就发展了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这就像教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能认为幼儿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积极地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2 老师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过程,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全过程,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互动。这种互动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许多幼儿园中得以普及。在幼儿鼓励教育中,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一切正确行为,使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所以,老师要在幼儿的鼓励教育中,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老师还要做好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能够通过互动式教育,建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参与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3 鼓励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幼儿时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用一生。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在孩子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将很难弥补。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说到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要提到鼓励教育,实践表明,鼓励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日后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其次,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孩子能够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负担。再次,鼓励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都是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关心他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就要着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此外,还要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互相鼓励互相激励。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学到别人的优点,也有助于孩子改善自身的缺点,所以,幼儿鼓励教育中,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十分重要。

5 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策略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伤害事故 预防工作 处理方法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中华名族的强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从事体育工作,必须重视学校体育。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因参加爱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法律纠纷等问题,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实施对学校体育活动多样化的要求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影响学校体育深入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究其本质不难发现,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与伤害事故的客观存在是其症结所在,因此,如何防止和控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发生并降低体育伤害风险事故所造成的相关损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成为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顽症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预防为主

要做好预防为主的工作首先要了解产生事故的原因,从源头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诱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熟悉授课教材,课堂教学时教材的选择与搭配不合理;对所任课班级学生身体素质和个别学生身体状况不了解;教学方法采用不当或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学中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不合理;课堂教学组织不合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的保护方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

2.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对伤害事故严重性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上课时穿皮鞋、凉鞋,以及佩戴胸针、小刀之类的危险品;课堂练习前不认真做准备活动;课堂练习时不听从教师的指挥,相互打闹;做练习时自我保护能力差;自身存在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不告诉体育老师,隐瞒疾病。

3.场地设施、器材方面的因素

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与器材是影响体育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比如:电器设施的安全性不足;缺乏安全的出入通道;体育建筑设施未能依据体育活动的专业需要而规划设置;运动设施、器材管理不当、维护缺失,等等。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防止事故发生,在管理和组织上遵守以下“七要”。

1.健康状况要了解

有的家长往往由于某种原因,隐瞒了孩子的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导致学生不知道,教师不知情。为了消除特定疾病的安全隐患,每学期初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针对个别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并切合实际和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并定期进行医务检查以及时掌握情况。上课时如发现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家长反映,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场地设施要安全

因设施出现的伤害事故,在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体育教师应定期检查校内所有的器材和设施,注意体育设施是否完善,场地、设施、器械是否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报告,以求及时改善。在上课前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学场地,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以及场地选择、器材布置是否合理,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上课着装要严检

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活动,运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等。所以,要求学生课前穿戴一定要自行检查。如: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章、证章等;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手腕、手指、耳垂、脚腕上不要戴各种金属或玻璃、塑料的装饰物;衣、裤的兜内不要装小刀、胸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穿运动鞋,等等。体育课前,教师还应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必要的要求和提醒。如发现携带禁止的物品,要暂时收缴,并及时交给有关部门或学生家长。

4.准备活动要充分

教育教师在每次备课中要认真设计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并且在准备活动中随时集中学生参加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

5.教学常规要重视

体育教学常规是我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的宝贵财富,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验证的,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如果淡化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忽视常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甚至场面失控。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造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针对体育教师的特点和需要,规范和控制教学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学生的课堂组织纪律性,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6.组织练习要合理

为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要根据运动场地的大小合理安排活动的人数。要遵循各项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同时要根据各项运动的不同特点,向学生交代清楚各项目练习时的要求或规则:如进行跑的练习,要向学生讲清跑的路线;进行跳高、跳远的练习,向学生讲清第一人离开沙坑后第二人才开始助跑;进行投掷练习,一般情况不要相对投掷或对着阳光,要明确器械掷出后,取回器材的方法,不许在投掷场地穿行等;进行游戏练习时分组要合理,方法和规则一定要讲清楚;进行练习、比赛或课堂活动时,要照顾到那些已很疲劳的学生,让他们休息。

7.课堂动态要关注

体育课上课模式每位教师皆不相同,但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应是相同的,每位学生上课时的动作行为均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除了活动前的讲解、教育外,在活动中教师对整堂课情况的掌控更重要。有研究表明,离开了教师的监管,学生最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因为教师能够起到维护秩序、消除危险、正确处理紧急问题的作用。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是,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同时教师在辅导某一小组的同时,应留心其他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时,应及时制止。教师更不应脱岗,不应让学生在失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运动。

二、妥善处理

(一)进行适当的急救和处理

运动伤害发生的种类大多为挫伤、拉伤、扭伤、脱位、骨折及身体不适所产生的休克、晕倒、中暑、热衰竭、腹痛等,在学生发生伤害时,体育教师应先观察、了解学生受伤情况,若其意识清楚,则可以通过询问方式了解其伤害情形并作适当的处理,根据不同的伤害施与不同的急救。教师要根据学生受伤的轻重来判断是否可直接处理或需送至学校医务室处理,甚至送医院急救。

(二)责任认定

1.场地器材的原因

场地器材的不平整或安放不当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最多的原因。造成场地不平整、器材安放不当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校体育设施陈旧,平时不注意保养;(2)场地器材管理员工作不负责任,没有预先发现事故隐患;(3)体育教师课前没有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情况;(4)学生随意改变器材的放置位置和形式。

2.教师的原因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主导者,有责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身体练习,由于体育教师引发的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工作不敬业,;(2)没有按照科学要求组织教学,在体育课的内容、教法上脱离科学;(3)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学生。

3.学生的原因

体育课究其特殊性而言,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身体练习,而在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的熟练程度、兴趣爱好、纪律性及安全感有所不同,可能会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1)练习者不按老师要求,模仿高难度动作;(2)非练习者故意扰乱练习者或不遵守纪律、打闹而发生伤害事故。

综上所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风险问题,初步构建起一套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管理体系,能够为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保证各类学习体育的学生享受和谐社会带来的温暖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可以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中国教育报,2006-12-25,第1版.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进贯彻落实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势,总结经验,安排部署20*年的工作。刚才,王伟大队长通报了我区20*年及近期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客观的分析了存在题目,并对20*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今天,我们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的20*年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状,是我们面对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鉴戒先进地区经验所做的一个新的尝试,希看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围绕做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步熟悉,切实增强做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道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治理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交通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区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不仅关系到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全区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各部分、各单位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思想同一到中心、自治区和乌海市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精神上来,并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克服畏难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消除那种只说不干、纸上谈兵的不良作风,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集中精力抓好交通安全工作,果断把道路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压下往,防止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20*年我区发生的交通事故来看,事故四项指数三降一升,全年未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但从全区各类交通事故死亡职员的尽对数和今年以来我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是相当严重的。20*年,我区发生交通事故68起,死亡14人,伤22人,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0%和175%,特别是今年年初在世纪大道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伤2人。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熟悉,一定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安全、保一路平安”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果断把交通事故预防好、控制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着力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题目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公安*的气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气力,联合行动,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我们今天的会议,参加的部分和单位很多,大家的主要工作职责也并不是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但也间接或直接地肩负着宣传、教育、监视、审核等各方面的责任。今天,我们以这样的规模和方式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就是要把过往由公安*一家管交通安全向各部分各尽其职、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方向转变,尽快构筑起全社会综合治理交通安全的工作格式。特别是今天会上签订责任状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一定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责任,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进重要议事日程,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紧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分召开会议,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大力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投进,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努力进步本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必须正确把握交通安全形势,捉住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题目,逐项整治,逐一突破。当前,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题目概括地讲,主要集中在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斑点治理、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交通安全源头监视治理这四个方面。对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分要认真研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同时,各部分、各单位之间也要加强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身过问,组织联合整治。对一时无法完成整改的,必须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安监部分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整改措施不到位、隐患没有彻底消除的要责令重新整改;对整改工作不力或工作难度较大的,要组织有关职员蹲点、督办,直至题目解决。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步建立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分的职责任务,初步建立起了“政府同一领导、部分各司其职,社会齐抓共管”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机制。今后,要牢牢围绕人、车、路、环境的综合治理,尽快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不断进步治理水平。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4

摘 要 体育课中的运动伤害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我们不能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而采取消极的办法来预防,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不同方面,就如何有效预防、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进行了研究,通过总结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预防 处理 体育教学 伤害事故

为了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要做好准备活动

(一)不能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而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一定要让教师明确作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课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要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准备活动无法代替的,所以要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如上快速跑课,除一般热身外,还要重点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等,并且牵拉大、小腿的韧带等。

(二)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对易伤部位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也可以采用多种练习方法,提高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功能,则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比如:鱼跃前滚翻,课前如果不做有关脖子的专项活动,课上就会导致学生脖子后则肌肉拉伤。

二、要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

(一)管理要到位

要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规范教师行为,如上课时不能擅自离开教学现场,不做与体育教学无关的事情等。还要加强体育基本常规的要求,不能把体育课上成玩耍课、“放羊课”,坚决反对组织松散、不服从指挥、拖拖拉拉等现象。在体育课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如跑步下来学生的面容、投掷时的队形安排和区域划分等,特别是多个班级在一起上课时,教师更要关注全体,监控全场,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

(二)要严格遵守运动规律,坚决执行课堂安全常规

在上课前要带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严格遵守运动规律,一定要注意动作技术的正确性,注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另外,教学中坚决执行课堂安全常规,如两人以上同时跑的间隔距离要保持好;投掷教学应在教师或组长的统一口令下进行等等。

三、要做好保护与帮助

(一)自我保护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根据课的内容和特点,学会自我保护,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从高处跳下时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另外还要学会一些辅助练习,加强易损伤部位的练习,避免或减轻受伤。

(二)相互保护

要加强学生相互保护与帮助的意识,加强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习掌握相互保护与帮助的实用方法及动作技能,尤其是在学习器械体操时,教师一人无法顾及时,要妥善安排好保护与帮助的学生,对控制能力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与帮助,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

(三)教师保护

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技术的保护与帮助方法,不管是直接帮助还是间接帮助,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安全保护,绝不能放任自流,不能抱着“小心点就没事”以及怕麻烦而不去实施保护与帮助,所以要加强保护与帮助的措施和力度,避免学生做动作时缺乏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或者保护与帮助不当而造成伤害事故。

四、要提高场地器材的安全系数

(一)要经常保养检修运动场地和器材

一些长久不用的器材更要保养好,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它的安全性能是否适合使用。常用器材要做好及时的检修工作,对损坏(或存在隐患)的器材及时维修、更换,及时封停,及时提醒,要做到勤观察、勤体验、勤动手,杜绝因设施原因造成意外事故。

(二)课前认真安排和检查上课场地、器材

比如场地不平、沙坑里有玻璃片,及时清除小石块、杂物,室外的单双杠陈旧支架不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课堂伤害事故。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督察,严禁对器材的乱丢、乱掷现象。课后要将器材及时送还体育器材室,由专人妥善保管,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要掌握伤害事故的处理技巧

(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体育教师是事故发生时最近人员,应当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以便做到灵活运用,把学生伤害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以避免事故后果加剧。

(二)要对事故的处理要及时

当意外发生后不能慌乱,要就地检查,准确判断,做好现场急救,以免因救治不及时而导致不良后果加重。如在发生出血的情况下,要先进行包扎止血,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要合适;在发生骨折或脱位的情况下,要早期进行就地固定等,尽量减少伤员的痛苦,千万不能推诿扯皮耽误救治时间。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照顾、保护之外,要即刻通知学校和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取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争取进行个人之间的调解。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5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形态及成因分析

1.1混凝土收缩裂缝

裂缝在现浇板角部,并与现浇板边缘约成45°斜向发展,引起这种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应力相对集中,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则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其原因:

1.1.1 材料方面

(1)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特别是梁板结构的板,由于混凝土的离析,上部出现水泥浆层,收缩打,引起楼板面的不规则裂缝。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仅仅为游离水的20%-25%,而大部分水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这些游离水在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毛细孔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

(2)水泥品种等级和水泥用量。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等级要求就高,水泥用量也就越大,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

(3)粉状掺合料大和品质不良引起的裂缝。粉剂掺合料的使用,如掺加粉煤灰、矿渣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粉状材料的用量越大,收缩也越大。

(4)粗骨料用量减少和粒径减小。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5)外加剂应用不当引起的裂缝。目前混凝土中外加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种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例如保定某住宅楼,因一层梁板浇筑时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以及筛子含土量过高,导致梁跨中裂缝,部分板有裂缝。

1.1.2 施工方面

(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从而引起楼板开裂。

(2)配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均会导致楼板开裂。严重时,由于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

(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筑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4)未采取恰当的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没有按要求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有容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

1.2混凝土温度裂缝

(1)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部分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同时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

(2)在夏季施工时,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如果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因此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

(3)在混凝土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同时,商品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收缩性,在共同应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度收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将很快发展,形成贯穿裂缝。同时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严重的将形成质量病害,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合理的使用寿命。

1.3结构体型突变裂缝

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1.4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导致钢筋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1.5设计原因产生裂缝

1.5.1 建筑平面

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建筑结构问题。如果建筑平面不规则,而结构设计时又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板开裂。

1.5.2 楼板配筋

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钢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斜裂缝。

1.5.3 楼板厚度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有钢筋与混凝同承担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过薄,板的刚度势必降低,受拉钢筋和受拉混凝土应力增大,板因此开裂。

1.5.4 楼板中暗埋PVC管

由于楼板较薄,因此在埋有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如我们发现板中部的通长裂缝经常从灯头处穿过。

1.6其他原因

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非常多,例如还有施工时重物砸坏楼板,修补不到位,致使业主入住后不久便开裂;煤气管道爆炸导致大面积楼板开裂;地震导致楼板裂缝甚至房屋倒塌;地基下沉致使上部柱子、梁随之下沉,与梁相邻的楼板开裂。

二、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措施

混凝土收缩开裂是与材料性能有关的固有特性。要想完全阻止裂缝的开展是不可能的,只能从设计、施工以及材料方面加以改进,防止和释放收缩变形产生的应力集中,以减小和细化裂缝。具体如下:

2.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 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 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3)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4)近十几年来,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逐年提高。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导致商混凝土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2 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的搅拌必须严格按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搅拌时间必须充足,配有外加剂的更要搅拌均匀,否则,可造成同一块板中混凝土的性质不同,收缩凝结不均匀而引起开裂。另外,使用外加剂必须计算准确,用法要正确,对各种外加剂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匹配要有明确的认识。

(2)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振捣必须在初凝前完成并确保板厚,保持构件中各种钢筋的正确位置,浇筑混凝土后应有专人养护并防止过早在其上操作、堆载等。

(3)施工缝应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规定的位置留设,雨季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护,避免随意停工留缝。施工接茬时应用钢丝刷清刷干净缝口,并扫水泥浆,必要时在接茬处设置钢丝网或采取其他可行措施防止产生干缩缝。

(4)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5)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6)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d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h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d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 (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7)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设施工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后浇带相邻板块两侧的模板应支撑牢固,在后浇带浇筑前不得拆除,必须在后浇带补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方可拆除支撑。后浇带施工缝新浇混凝土的时间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距原浇混凝土间隔时间应不小于40天。补浇混凝土的强度比原设计强度提高一级并加 10%膨胀剂。后浇带施工缝部位的处理:把缝两侧的旧混凝土表面凿毛,用水彻底冲刷干净缝侧旧混凝土接口和钢筋,使其旧混凝土充分湿润,并扫两次水泥浆后方能浇筑新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必须覆盖养护。

(8)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ф6-ф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ф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9)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要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10)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可采用覆盖保温的办法创造适宜的潮湿条件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加强混凝土表面养护,尤其在7天内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是防止混凝土裂缝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3结构设计方面

2.3.1 合理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

(1)同一材料性质的收缩和膨胀线性系数为一定值时,其面积越大、体形越大,收缩或温差应力引起的变形及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设置伸缩缝是控制混凝土收缩和温差变形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规范规定了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但是,目前有相当部分的工程超出了规范的控制范围,如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的设置间距为55米,但有些工程的长度在60-70m都不设伸缩缝,难免出现问题。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的规定要求,并应根据当地环境气候及具体工程结构特点适当减小伸缩缝的间隔,以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混凝土的开裂。

(2)后浇带是当建筑物较长,又不便设伸缩缝时所采用的防止和控制混凝土收缩和温差变形产生裂缝的一种方法,但从工程的实践中,有部分裂缝就发生在后浇带的位置,究其原因除了施工过程处置不当之外,设计方面也有留设位置不合理及欠缺针对性、设计施工大样图和施工要求不详细、不明确等不妥之处。笔者建议应将后浇带设置在平面刚度变化大及其他有实际意义之处,精心设计施工大样图,并明确其施工技术要求。

2.3.2 采取适当增加板厚及构件构造配筋的技术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抵抗和控制收缩和温差变形产生的裂缝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规范除对混凝土构件的纵向配筋规定了最小配筋率,还规定当温度和收缩等因素对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时,需要适当增加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但是一些设计人员没有予以重视。我国南方夏、秋季昼日温差甚大,热胀冷缩的恶性循环是造成混凝土产生非结构性温差和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部分工程实践证明往往裂缝较多的构件配筋率较小,为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具体工程的气候特点和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如外露构件),适当增加构件配筋。

(2)常见收缩和温差裂缝多与楼面、屋面板的厚度设置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如果设计时只计算竖向荷载不考虑温差和收缩变形对楼板,特别是对屋面板和框架平面以外板的影响,不考虑抵抗温度的应力,而将板厚取得较薄用u度差,则难以避免在温差和收缩应力反复作用下产生裂缝,为此建议无论计算结果如何,即使板跨较小,板厚均应≥100毫米,且板面负筋双向拉通。

2.4常见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建筑物两端楼梯间处平面刚度较小的楼板,一般裂缝平行于板的长边并贯通梁侧。见图la,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厚该处的楼板厚度,板面的负筋除满足计算配筋要求之外并应≥Φ8@200双向拉通,梁两侧加设纵向构造腰筋。

(2) 房屋四大角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差及收缩产生的应力向两端跨四大角迭加并往外反复挤压而引起,一般呈45°角,距板角约600~1200mm,常见上下贯通,预防和控制措施:该板除满足计算配筋要求之外,在整块板的板钢板跨度大小增设双向Φ6或Φ8钢筋网,可有效地防止板的裂缝。

(3) 框架平面柱外即悬挑部份的梁板,裂缝一般平行于板的短边并贯通封口梁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位置的构件受外界温差和收缩变形影响的应力大,但约束的条件比室内小,故此,外露梁板是温差和收缩裂缝的多发区域,预防和控制措施:板面筋双向拉通。

(4) 屋面是温差和收缩变形裂缝产生较多的地方,要预防控制治理这些裂缝应采取如下措施:a所有板面负筋不切断,如接受力情况须切断,应全部另行加设双向Φ6@200构造筋小取消屋面多跨连梁的架立筋,改由支座负筋贯通全梁。

(5)楼面和屋面纵向梁产生温差和收缩裂缝的位置,往往是在梁侧的中间处而且裂缝较大,但梁底和梁面则很细甚至观察不到,这个问题主要是梁的纵向构造腰筋的设置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当梁截面高度超过7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设置直径不少于Q10的纵向构造腰筋”,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工程尤其是我国南方气候特.点作相应的加强调整,以预防和控制梁侧的温差和收缩裂缝,建议作如下配置:天面纵向的梁及各层框架平面柱外的梁,每侧沿高度每隔200mm设Iφ12构造腰筋,其它部分的梁侧沿高每隔250mm设Iφ12纵向构造腰筋。

三、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加固处理

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修补通常有一下几种方法:

3.1表面封闭法

利用混凝土表层维系独立裂缝(裂缝宽度W≤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黏度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对现浇沪宁图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的部位,尚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

3.2注射法

以一定的压力将低黏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0.1mm≤W≤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注射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封闭。

3.3压力注浆法

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此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

3.4填充密闭法

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型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填充,并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封闭其表面。此法适用于处理W>0.5mm的活动裂缝和静裂缝。填充完毕后,其表面应做防护层。当为活动裂缝时,槽宽应按不小于15mm+5t确定(t为裂缝最大宽度)。

3.5技术注射和表面封闭法

目前,国内修补民用建筑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注射法和表面封闭法比较常见。自动压力灌浆器是一种袖珍式可对混凝土细微裂缝进行自动灌浆注入的新型工具,配有灌浆底座、灌浆连接头(注浆嘴)、灌浆堵头、灌浆软管等一次性使用配件。在灌浆时根据裂缝长度可数个或数十个同时并用,不断注入树脂,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和确认注入情况,避免了关注不满、不密实等缺点,质量易于保证和控制。

3.5.1 工艺流程

裂缝观测清除裂缝预留安装灌浆器封闭裂缝灌浆器注浆液拆除灌浆器清除封缝胶及底座结束

3.5.2 施工步骤

(1)用裂缝观测仪器正确测量裂缝宽度;

(2)基层处理: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油污;

(3)确定注入口:一般按15-20cm距离设置一个注入口,注入口位置应尽量设置在裂缝较宽、开口较通畅的部位,贴上胶带,预留;

(4)封闭裂缝:采用快干型结构胶,沿裂缝表面浇刮,留出注入口;

(5)安设塑料底座:揭去注入口上的胶带,用封缝胶将底座粘于注入口上;

(6)安设灌浆器:将配好的灌浆树脂注入软管中,把装有树脂的灌浆器旋紧于底座上;

(7)灌浆:松开灌浆器弹簧,确认注入状态,如树脂不足可补充再继续注入;

(8)注入完毕:待注入速度降低确认不再进胶后可拆除注浆器,用堵头将底座堵死(用过的注浆器应立即用酒精浸泡清洗保存,以便下次使用,切不可以用其他稀料清洗);

(9)树脂固化后敲掉底座及堵头,清理表面封缝胶。

3.5.3 参数选择

(1)此灌浆器适合修补0.05-3mm的裂缝,由于利用低压及毛细管现象注入低粘度树脂,因而可以解决微细裂缝的填充;

(2)机具内弹簧压力为6kg,注入起始压力60kPa;

(3)吹塑软管可装树脂量为50g,有效注入量为40g,一次注入不足时可继续补充;

(4)确定树脂注入量,可根据裂缝宽、深、长度计算:w=a×b×c×d

式中:w----理论注入树脂量(g)

a----裂缝长度(cm)

b----裂缝宽度(cm)

c----裂缝深度(cm)

d----灌封胶密度。

根据经验,实际需用灌缝结构胶为理论用量的1.3倍以上,某些振捣不密实的混凝土或砖墙注入量可达理论量的数倍。

3.6开槽修补法

该法适合于修补较宽裂缝大于0.5mm,采用环氧树脂:10,聚硫橡胶:3,水泥:12.5,砂:28。首先用人工将晒干筛后的砂、水泥按比例配好搅拌均匀后,将环氧树脂聚硫橡胶也按配比拌匀。然后掺入已拌好的砂、水泥当中,再用人工继续搅拌。最后用少量的丙酮将已拌好的砂浆稀释到适中稠度(约0.4斤丙酮就可以了)。及时将已拌好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用橡胶桶装到已凿好洗净吹干后的混凝土凿槽内进行嵌入。从砂浆开始拌和到嵌入混凝土缝内,一组砂浆的整个施工过程需要30分钟左右完成。嵌入后的砂浆养护即砂浆嵌入缝槽内处理好后两小时以内及时用毛毡、麻袋将聚硫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进行覆盖,待完全初凝后,开始用水养护。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6

[关键词] 基金;选股能力;择时能力;Jensen指数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163-03

[作者简介] 杨华蔚,贵州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与数理金融。(贵州 贵阳 550004)

一、引言

自1998年3月27日中国首次批设两只封闭式基金,2001年9月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以来,基金已逐渐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其市场表现受到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研究者的关注。经历了从漫漫熊市到轰轰烈烈的牛市高峰,再到现在的剧烈震荡下跌过程,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怎样、其业绩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基金经理对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如何等,都成为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对基金业绩进行研究,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实务界,无疑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仅仅只限于各证券媒体和各个基金管理公司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周报表”中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基金单位净值”和“基金累计单位净值”三个指标来反映基金的运作绩效,它们只能反映投资于基金的收益率,而忽略了风险因素的影响,无法反映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释放获得了收益补偿。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投资人用上述三个指标为标准来选择基金时,常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王守法,2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国际上经过检验并广泛应用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对国内基金进行严谨规范的业绩评价,不但可以加深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的认识,而且也对基金投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成果。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英国等国家大部分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风险收益水平都不能超过市场水平,甚至低于市场水平(Pastor and Stambaugh,2002;Thomas and Tonks,2001;Dritsakis,Grose and Kalyvas,2006),Kader and Qing(2007)在香港30个共同基金中也发现类似现象。与此相反,Otten and Bams(2002)认为欧洲国家的共同基金(主要是小规模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超过市场水平,Wermers(2000)认为基金持有股票部分风险收益水平超过市场水平,但由于非股票部分资产收益低的影响而使得整体风险收益低于市场水平。最近一些研究采用更精细统计技术研究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得到不同的结果。如Kosowski,Timmermann,Wermers and White(2006)用Bootstrap统计技术检测美国开放式基金的表现,发现有小部分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而Avramov and Wermers(2006)认为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所带来的超额回报是积极型基金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成果,早期的研究由于数据量的影响结论不尽一致。如张新,杜书明(2002)认为我国的基金业并未能战胜市场;杨,王小征(2003)推断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业绩战胜了市场;林凡(2003)则认为风险调整后基金业绩战胜市场或略于市场的结论在统计意义上都不显著。最近,关于基金业绩的研究结果比较统一,刘军(2005),曾五一,郭盈盈(2007),胡宗义,张杰(2007)均是对2003-2004年基金业绩进行研究,发现在市场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基金能够跑赢指数。吴娟等(2007)的研究显示,2004年11月-2006年10月,我国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业绩表现良好,跑赢了大盘。

综上所述,还没有学者对始于2006年的大牛市直至2008年年初开始的调整过程中国内基金的表现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熊市和牛市阶段的基金风险收益变化轨迹。本文的工作在于尝试弥补已有研究的缺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投资基金进行评价:1.采用Jensen指数,对基金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2.应用T-M模型、H-M模型,评价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

(一)基金整体业绩评价方法――Jensen指数

Jensen指数是由Jensen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提出的一个衡量基金风险调整表现的经典指标,可以通过下面的回归方程得到:

Rp-Rf=αp+βp(RM-Rf)+εp (1)

其中,Rp为基金的实际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基准组合收益率,βp为系统风险系数,εp为残差项,αp为回归方程的截距项,即Jensen指数。如果αp为正值,说明基金组合收益在经由CAPM模型进行的风险收益调整后的表现是优异的,基金的绩效超过了市场表现,基金经理具有优异的选股能力;如果αp为负值,则说明基金组合风险调整后的表现较差,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较差。

(二)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

基金的综合绩效表现是由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高低决定的,Jensen指数对这两种能力的贡献无法区分(Fama,1972)。可以通过在(2)式中加入可以表现市场选择能力对β影响的解释项来分别检验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

1.T-M二次项模型

Treynor and Mazuy(1966)通过在式(2)中加入一个二次项,将Jensen对总体业绩的衡量分解为选股能力α和市场选择能力β,二次项模型的回归方程为:

Rt-Rft=αp+β1(Rmt-Rft)+β2(Rmt-Rft)2+εpt (2)

β1是对组合的系统风险的衡量。如果β2>0表明基金经理具有成功的市场选择能力。

2.H-M模型

Henriksson and Merton通过在(2)式中加入一个虚拟变量来对择时能力进行估计:

Rt-Rft=αp+β1(Rmt-Rft)+β2(Rmt-Rft)D+εpt (3)

这里,D是一个虚拟变量,当Rmt-Rft>0时,D=1,基金的系统风险β=β1+β2;当Rmt-Rft0,说明存在市场选择能力。以上两个模型中αp的含义同Jensen指数一样,可衡量基金的选股能力。

三、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样本为2007年9月30日前国内发行的所有开放式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样本期为2003年1月-2008年4月,分时段检验中,研究样本选取周收益率数据在24个以上的基金。基金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基金周收益率用每周五的基金复权净值计算得到。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06年6月)规定,开放式基金应当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1年内的政府债券,取消对基金持有20%国债券的暂行规定。因此,本文市场组合由95%的申银万国A股全股指数和5%的中证国债指数组成。用中银银行间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折算为周收益率)代替无风险利率。以上指数数据来自相关公司网站。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于从2001年底开始,股改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市场,股指一直在低位徘徊,在2005年7月指数甚至跌破1000点大关,之后股指开始缓慢回调。但是,到了2006年9月以后,股指一路狂奔,仅用了14月的时间就从1630点上升到6000。因此,本文以2006年8月31日为分界点,把样本期分为熊市和牛市阶段,对照分析在股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之间的差异。

下表Jen、H-M Jen和T-M Jen分别表示式(1)、(2)、(3)回归得到的α;各“>0”行列出相应指标大于零的基金数;采用经过New-West调整的t检验方法,分别用“+”、“++”或“-”“--”表示相应指标大于零(小于零),且通过95%和99%显著性水平检验的基金个数。

从表中可以看到,无论从整体看还是分阶段看,95%以上基金的各种Jensen值均大于零,有接近一半的基金的Jensen值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大于零。说明基金组合收益在经由CAPM模型进行的风险收益调整后的表现是优异的,基金的绩效超过了市场表现,说明多数基金经理具有优异的选股能力。但是只有极少数基金表现出明显的择时能力,且混合基金在择时能力上的表现优于股票基金。

如果分别考察基金在牛市阶段和熊市阶段的表现,可以发现有趣的现象。在熊市阶段,虽然几乎所有基金经过分险调整后的收益(Jensen值)大于零,但是,只有10%的股票型基金以及3%的混合型的Jensen值通过了5%置信水平的统计检验。相对选股能力,基金经理表现出更显著的择时能力,根据H-M(T-M)模型,36%(32%)的股票型基金、44%(34%)的混合型基金有显著的择时能力,说明在股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更为理性,对股市变化的预见性高于普通投资者的平均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把握能力。

而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牛市阶段,分别有20%的股票型基金和18%的混合型基金的Jensen值在5%的显著水平下大于零,在这个阶段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的表现优于熊市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基金的择时能力指标普遍为负值,虽然只有极少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仍然可以说明在股市过热、股价普遍被高估的情形下基金经理们都比较小心谨慎,以致错失了一些投机的时机。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机构投资者理性的投资态度;另一方面也显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卖空机制,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不但理性投资者不能通过卖空操作获利,市场也因为缺少卖空所传递的看跌力量,导致市场条件功能缺失,只有靠出台各种政策等利空消息来给市场降温。这也说明卖空是市场发挥其自我调节功能的重要交易机制之一,推行卖空机制对稳定市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vramov,D.,Wermers,R. Investing in mutual funds when returns are predictabl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339-377.

[2] Dritsakis,N.,Grose,C.and Kalyvas,L. Performance aspects of Greek bond mutual fun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06(15),189-202.

[3] Kader and Qing. Risk-Ad-justed Performance,Selectivity,Timing Ability,and Performance Persistence of Hong Kong Mutual Funds.Journal of Asia-Pacific Business.,2007,Vol.8(2),25-59.

[4] Kosowski,R.,Timmermann,A.,Wermers,R. and White,H. Can mutual fund “star” really pick stocks? New evi-dence from a bootstrap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e ,2006 (12),2551-2595.

[5] Otten,R. and Bams,D.,Europea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2,Vol.8(1),75-101.

[6] Pastor,Lubos,Stambaugh,Robert F.,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seemingly unrelated ass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Vol.63,315-350.

[7] Thomas,A.,Tonks,Ian,Equity performance of seg-regated pension funds in the UK.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2001,(1),321-343.

[8] 胡宗义,张杰.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VaR 的业绩评价方法与三大经典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5).

[9] 林凡.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J].经济管理,2003,(14).

[10] 刘军.开放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5,(12).

[11] 王守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研究与评价[J].

经济研究,2005,(3).

[12]吴娟.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一种业绩评价[J].经济管理,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