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1

听起来很好玩,实际上很无聊!

低碳男倡导的生活理念虽然听起来非常环保、非常公益、非常善良、非常合牡羊女的胃口,但具体到实践方面,各项麻烦的具体措施恐怕足以把牡羊女在三分钟内吓跑了!所以牡羊女对低碳男最可能持有的评价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金牛女:我要我的大餐和奢华SPA!

对于低碳男的某些习惯,金牛女或许会看在“能省钱”的面子上有保留地接受;但假如低碳男的改革令触及到了金牛女比较在意的领域,比如美食、出行舒适度、奢侈品收藏等,恐怕金牛女的态度就会表现出180度大转弯咯!

双子女:

最近流行低碳生活?我也来试试!

双子女喜欢走在时尚前沿的感觉。虽然并不是每个双子女都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去购买最新款的时装、化妆品、包包等女生最爱的小物,但至少在观念方面保持在流行第一线。假如双子女遭遇了低碳男,估计乐颠颠地跑上去取经都来不及呢!

巨蟹女:

你是我找了很久的、懂得生活真谛的新好男人!

尽管可能对“低碳生活”这样的概念一无所知,但巨蟹女仍然是12星女中天生的低碳女。她们有着贤妻良母的本性,喜欢精打细算地为家庭生活做好开支预算,当巨蟹女遭遇低碳男时,恐怕只有相见恨晚的份儿了!

狮子女:节流不如开源啊,兄弟!

狮子女对低碳男的看法恐怕是同情多过赞许的。当遭遇低碳男时,她们多半是循着 “一定是为了省钱――要省钱是因为他不擅长赚钱――不擅长赚钱的男人日后没前途”这样的思路,直接在对方的名字上盖了个“他真可怜”的烙印!

处女女:低碳生活有利于健身。

处女女其实和巨蟹女一样,也是天生低碳的族群。不过她们的关注点更多在于低碳生活对自身带来的好处。尽管她们也难免会为低碳男的某些固执伤脑筋,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条条框框约束得不自由了;但看在低碳生活的那些好处上,这些不便还是可以容忍的!

天秤女:只在关起门时悄悄低碳成不?

每天用脸盆接水龙头里一滴滴流下来的水?早上刷牙时牙膏的长度绝不能超过1厘米?带着大妈专用的编织袋去菜市场和菜农讨价还价?这些都严重超越了天秤女的接受范畴!其实天秤女也愿意支持低碳男的,但如果他对低碳生活的追求影响到了天秤女最在意的外在形象,那就没得商量啦!

天蝎女:行吧,咱们各有各的自由。

天蝎女很在意个人隐私,对她们来说,无论两个人的关系近到何种程度,彼此总该保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推己及人的天蝎女会尊重低碳男的生活理念(当然她们是否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只要他们不强迫天蝎女也和自己保持一致就好。

射手女:你低碳你的,我自在我的好了!

在对低碳男的尊重方面,射手女和天蝎女的立场是一致的。她们对他人的习惯保持理解和尊重。但射手女是稍微有点小狡猾的,她们会在两个人产生分歧时,用自己当初的让步来提醒对方:喂,我曾经迁就过你,如今是轮到你迁就我的时候了!

魔羯女:低碳就是节约,节约就是王道!

魔羯女虽然很少会主动推崇低碳生活,但她们很乐意找一个“低碳型”的伴侣。首先,低碳男节约下来的钱可改善两人生活;其次,低碳男的生活中低辐射、低热量、低污染等生活习惯都有利于自身健康!魔羯女若遇到低碳男,绝对会拿他当个宝!

水瓶女:从理论上讲……

不管水瓶女对低碳生活的可行度认可与否,都不会草率表态,而会通过各种专业级别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试图通过这种论证,来彻底说服对方,让低碳男对自己心服口服――不知道低碳男会不会认为这种高效率、高专业度的论证,由于杀伤力太强而不够低碳呢?

双鱼女:

这样过日子太不浪漫了!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家庭教育;养成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0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00105

当下,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训练,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培养造就具有良好道德素质、适应现代低碳生活的新型公民意义重大。本文就对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家庭养成问题作一分析。

一、低碳生活伦理是现代人道德

文明素质的新要求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以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种简单、俭朴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法律政策的保障,也需要伦理道德的熏陶、引导。何谓低碳生活伦理?笔者认为,低碳生活伦理是为倡行低碳生活方式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相关伦理道德规范,其基本理念在于强调责任、和谐和节俭意识,以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目的在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维系生态平衡。可以说,低碳生活伦理是现代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思想基础,践行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道德境界,体现了对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要求。

首先,让生活“碳中和”成为现代人低碳生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碳中和”(Carbon Neutral)也叫碳补偿,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碳中和”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环保理念。即通过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相关环保组织或机构,由他们进行植树以抵消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抵消我们的“碳足迹”。 这种将碳的排放直观化、量化和公式化,易于让普通大众意识到自己的微小行动在保护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中的作用。这种意识再经过一些低碳实践活动的强化,就会转化成一种道德责任感,即心灵的内在必然意愿或“内在自律”。[1]这种环保责任感的确立,有助于环保行动的开展。我国目前一些环保组织也开始了“碳中和”的实践,影响也日渐扩大。尽管这种做法尚未得到普及,但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逐渐减少碳的排放应该成为现代人低碳生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

其次,低碳生活中“新节俭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体现。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而,“新节俭主义”应运而生。与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时代的节俭要求不同,这种“新节俭主义”尊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合理追求,但又主张在物质丰富的经济条件下远离过度奢华、过度浪费的生活方式。此外,“新节俭主义”倡导环保、归真、简约、精致,奉行“新节俭主义”的人主张在不压抑自身必要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摒弃无所谓的铺张浪费,扔掉多余、烦琐的部分,过精致、纯粹而简单的生活。[2] “新节俭主义”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在回归生活的本真。早在20世纪之初,就曾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衣食之享用过度也,戚友之酬应过度也,物质之消耗过度也,精神之劳役过度也。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实力不足以达者,则觅捷径以达之,正轨不足以济者,则走曲线以济之。于是虚伪、夸张、奢侈、贪婪种种罪恶,皆因此过度之生活以丛滋矣。今欲有以救之,舍提倡简易之生活,别无善途。衣食宜俭其享用,戚友宜俭其酬应,物质宜俭其消耗,精神宜俭其劳役。务使自己现有之精力、物质,克以应与已缘接而生之要求之负担,绰有余裕。而后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处固能安其朴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俯仰天地之间,全无所于愧作也。”[3]阐述的道理与“新节俭主义”异曲同工,且论及了节俭的重要道德意义。“新节俭主义”倡导的是理性消费,是传统节俭美德在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扬弃,这不仅是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而且是践行低碳生活伦理的新方式。

二、家庭是提高青少年低碳生活

伦理素养的重要场所 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家庭养成,是家庭成员根据个体的生长规律,在家庭中对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反复训练、体验,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积淀相应的道德素质。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培养需要家庭熏陶、学校教育和社会濡染“三位一体”的合力凝聚,而家庭则对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养的起点。家庭是人生最早和最长久的学校,是社会教化的最重要的场所。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所经历的第一种生活就是家庭生活,所遇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或家庭的其他长辈。因而,我国古代的《周易・家人》卦辞中就已经提出了“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的主张。前苏联教育家沃莉科娃也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层单位,是一个特殊集体,而这一集体是完全按另一种,比如与学校集体不同的方式组成的。”[4]可见,家庭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包括低碳生活伦理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在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奠基、定向的作用。换句话说,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观念和习惯养成的起点。

第二,家庭在养成和积淀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道德品质上起着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是建立在血亲伦常关系上的教育、训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或姻亲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家长教育的权威性,决定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以及对所受教育、训练内容的认同,从而主动地予以接受。此外,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还具有学校、社会教育和行为训练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俗话说的“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而且孩子在家中不像在学校和社会那样掩饰自己,这样家长就能比老师等他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养成低碳生活习惯。[4]

第三,家庭中的低碳生活观念和方式是培养适应低碳生活的新一代公民的预备役学校。在学校低碳生活伦理养成、家庭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社会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的立体“网络”中,家庭低碳生活伦理行为习惯养成为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熏陶培养适应低碳生活方式的新型公民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社会文明、养成良好低碳生活方式的预备役学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五岁之前奠定的,你们在五岁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5]可见,家庭对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包括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更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家庭中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到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我国低碳社会构建的步伐。

三、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

养成的内容 家长或其他长辈在家庭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应该着力于基本要求的教育和落实。这些内容要求有哪些?笔者认为,尽管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基本内容还是共同的。

一是加强对青少年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教育。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首先让孩子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根据青少年认知思维的特点和他们目前可接受的知识层次,结合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重点从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的“吃、穿、用、行”四个方面教育孩子认知什么是低碳生活。在“吃”的方面,要告诉他们什么是低碳食物,什么是碳排放量大的食物,让孩子知道多吃新鲜蔬菜,减少禽蛋肉类和高脂肪的食用量,尽量不吃加工类食品,吃饭时不浪费、不糟蹋食物就是低碳生活。在“穿”的方面,让孩子知道有换洗的衣服、能保暖就行,不要买太多的、不实惠的衣服,不与其他孩子攀比穿戴就是低碳生活。在“用”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对废旧物品合理利用、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就是低碳生活。在“行”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就是低碳生活。同时,告诉孩子多种树、多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为生态环境建设捐款等行动也是间接地减少碳排放,也是低碳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是加强青少年遵守和践行低碳生活伦理道德规范能力的培养。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养贵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家长要把低碳生活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低碳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要求青少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学习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衣、食、住、用、行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碳消耗。青少年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低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守和践行符合低碳生活道德规范导向的能力。

三是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应该是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素质的着力点。成中英教授就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指出:“低碳不是一个热门的词汇,不是某一个机构的名片和政治策略。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类有规律可循的生存轨迹。”首先,家长要提高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语),成为习惯的素质才是最牢固的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重加强孩子保护生态和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道德的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孩子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节能减排、应对全球变暖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大事;引导孩子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地球村”村民的责任。其次,倡导勤俭生活方式。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提高,孩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吃、穿、用、玩的互相攀比心理也有所增加。家长应该在生活中从小事、小节做起,在节俭行为习惯的反复训练、体验中唤起孩子对节俭观的崇尚与信仰,让孩子明白节俭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是当今社会我们践行低碳生活的必要选择。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生成和巩固。

四、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

养成的基本方法 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养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入手,加强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其他长辈应该从小处、小事、小节抓起,使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之逐步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基本准则。从小处、小事、小节抓起,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可以收到润物无声的成效。有位教师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女儿节约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差,于是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低碳生活知识的教育。从算帐入手,她根据有关资料教女儿计算出少浪费一斤粮食可节约0.18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公斤。母女俩共同算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斤,每年可节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从具体的数据分析上,女儿了解到节约粮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此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节约,逐渐改掉了不太珍惜粮食的毛病。

第二,坚持以身立范,引导青少年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以身立范、示范引导是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直接途径。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在生活中,父母应增强自己的低碳生活意识,时时处处注重做到低碳生活。例如:家长在做饭的时候将淘米水用来擦地板、擦玻璃、浇花,用洗澡、洗衣水冲马桶;在洗衣服的时候尽量少用烘干机烘干衣服而选择自然晾干;去超市购物时,尽量选择乘坐公交并自带购物袋;在自家的阳台上种植蔬果,既能减少外来蔬果的消费,又能吃到不用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在和孩子外出吃饭时,尽量自带餐具,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自来水笔、圆珠笔用完更换笔芯而不是随手扔掉,等等。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家长要明确告诫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节约用水、用电不只是为自家省钱的小事,更是造福人类的大事;种植蔬果和绿色出行不只是健康和节约能源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意义。当父母通过自身低碳生活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并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作用的时候,孩子的主动性就可能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低碳、环保、节俭生活的热情就会提高。反之,如果家长生活铺张浪费或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而,家长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中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言传更重身教尤为重要。

第三,强化养成训练,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训练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家庭中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必须始终坚持的。所谓“道德养成训练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复训练、体验,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凝聚为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观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法。道德养成即是道德素质的养成,包括道德意识养成(知、情、意、信)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两方面。”[6]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家庭中养成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必须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方案,这样才能便于遵循和引导,从而将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转变为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下面是两个旨在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活动案例:

[案例一:教孩子正确选择电脑关机方式]

养成目标:

(1)道德意识养成目标――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增强节约电能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养成不浪费电、节约资源的低碳生活习惯。

实施过程与方法:

(1)家长明确地告诉孩子,每次使用电脑时要学会正确选择使用方式:暂时或较长时间不用电脑时选用“待机”模式或“睡眠”模式;很长时间不用时选择“关机”模式;亮度随房间光线变化而调整等。家长可以给孩子具体操作演示。

(2)家长注意教育孩子,正确选择使用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电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减少电脑辐射,保护我们身体健康。

(3)当孩子忘记关机或使用方式选择不当时,家长应该及时提醒,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也需要提醒很多次。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示赞赏。

(4)父母使用电脑时,要正确选择使用方式,给孩子做好节能环保的榜样,如果自己忘记关机或使用方式不当,孩子给予提醒,应虚心接受、改正,并表扬孩子的做法。

测评巩固:

通过孩子使用电脑过程中是否自觉选择关机方式的实际观察,评估孩子节约用电,养成正确选择关机习惯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巩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案例二:让孩子自己挣取1元钱]

养成目标:

(1)道德意识养成目标――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增强节俭意识的认同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养成俭朴、自力、珍惜资源等生活习惯。

实施过程与方法:

(1)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利用星期天依靠自己的劳动至少挣取1元钱(要求真正靠自己劳动获得,不得把家里的废品拿去卖),从中体验挣钱的不易。

(2)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听孩子讲一讲挣钱的过程和感受。

(3)请老一辈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讲过去的艰苦生活,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家长遇到孩子平时不该遗弃物品时(如吃剩的面包、馒头、水果,写字时仍可用的铅笔、橡皮、纸张等),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和启发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还应该保持勤俭节约、自觉参与低碳生活。

(5)家长引导孩子利用挣来的钱办一件有意义的事(如积攒起来买东西给爷爷奶奶或家境不好的邻居老人等)。

测评巩固:

通过随孩子平时吃饭、使用水电等实际观察,或家长和孩子一起对一些浪费资源的事件进行讨论,试探了解孩子的看法等形式,评估孩子节约资源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改进养成训练方案,巩固孩子相关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养成训练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案例一中,家长通过反复训练孩子电脑关机习惯,可培养青少年节约电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案例二中,让孩子自己赚取一元钱,体验挣钱的不易,从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使孩子进一步体悟“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明白在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仍要继承和发扬节俭的优良传统,养成生活俭朴、珍惜资源等的生活习惯。同时,家长在实施养成训练活动中,还应该注重孩子情感体验的强化以及训练活动的持续性。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养成决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实践中行为的不断累积,才能形成习惯, 积淀成品德。因而家长在训练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应该注意经常性和持续性, 以达到习惯成为“自然”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活动行为内化为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罗顺元.低碳文化与文明前景[J].未来与发展,2010,(5):11-15.

[2]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社,2010:190.

[3].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2.

[4]陈延斌,刘建宁.家庭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J].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05,(1):133-144.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3

Xie Fa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uzhou 215011,China)

摘要: 低碳文化是低碳经济的基石,低碳经济催生了低碳文化,低碳经济的建设需要低碳文化的引领和约束。本文阐述了经济发展低碳的必然性,分析了文化和低碳经济的关联性,从世界观和行为生活文化两方面探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低碳文化的应对方式,指出低碳文化是引领低碳经济实现的有效途径。

Abstract: Low-carbon culture is the base of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promotes low-carbon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needs the guidance and obligation.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ulture and low-carbon economy are discussed in this work. Low-carbon culture of world view and the culture of action and life is the method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文化 低碳生活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low-carbon culture;low-carbon life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314-01

1经济发展与低碳

18世纪英国发生的产业技术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20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在这200多年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显现。违背自然规律,通过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获得的经济增长对子孙后代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如灾害性气候增多、气候变暖带来冰山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

20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城市化也在不断发展,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空间。从长期看,在人类和大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我们没有太多的选项,“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深层次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同,正形成新的“和谐”氛围。近年来与低碳相关的一些名词,如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等,不断涌现。从低碳经济的模式出发,世界各国正在制定和完善其经济产业结构、生产和消费模式,改善生态环境。

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其本质是低碳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与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创新。

2低碳文化与低碳经济

低碳文化主要是指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具有的低碳行为和意识,属于科学文化的范畴,具有鲜明的低碳排放与低碳消费的科学特征,是节能减排时代的特有文化。一般地,文化与时代的经济活动与形态密切关联。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有限,对自然的影响也近乎为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然是社会的主宰。到了农业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对自然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大,局部地改造了自然,但自然界强大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功能,确保了人类和自然相对地“和谐共处”。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人类中心主义”盛行,产生掠夺式发展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行为,导致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不可进行。对环境和发展过程的反思导致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社会的追求。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节能减排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与社会的共识,对经济发展和其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与文化关联,催生了低碳文化。通过对工业社会的价值观、环境破坏及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基石,创造出适度消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低碳文化,实现低碳生产、低碳排放、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

低碳经济是在本世纪能源与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以2003年英国有关能源未来的白皮书为起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在创建低碳经济,发展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技术,由此引领产业、技术的变革。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促进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确保社会向低碳生产、低碳生活和低碳排放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是低碳能源的核心,其中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技术是关键,替代常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3低碳文化的应对

低碳经济需要文化、政策和技术等层面的创新和保障,在构建低碳产业和生产方式的同时,需要构建低碳文化。构建的低碳文化将反作用于人的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与工作方式,从而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规范,形成与促进低碳经济。低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制度政策的保证,更需要我们世界观的发展,需要将低碳理念在我们的世界观中固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将低碳文化的能源观、科技观、教育观等融入我们的观念中。低碳文化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此处将从世界观和行为生活文化两方面探讨低碳文化的应对。

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其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盛行,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更进一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对自然界的负面影响则考虑甚少,甚至不考虑。例如,长期工业化生产和向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世界的碳循环被打破就是这种世界观对人们行为作用的结果。要进行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首先在我们的世界观中要植入低碳环保的理念,使之成为低碳文化的有机组成,从内心深处为二氧化碳的减排奠定基础。

我们的低碳行为生活方式不仅是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影响低碳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基础。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并对我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使低碳行为生活成为我们的一种自然选择。构建低碳文化,需大力弘扬我们传统的节俭文化,摒弃奢侈文化,树立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文化氛围,把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美德发扬光大。鼓励日常行为生活中各种低碳行为,如以步代车、拼车、开小排量汽车、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遏制不良的、过度的消费,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使得低碳环保成为我们行为生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4):12-15.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多元;体验;生活

提到政治课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上课就想睡觉,听

和不听都一样,考试前背背就可以。于是,想改变这种状况成了我们政治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情。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喜欢政治课,让学生期待每周为数不多的政治课?下面我以一节公开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谈一些体会。

一、多元设计,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政治的主体。这一学习的群体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的性格的差异、学生个人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决定了学生个体在价值取向、各项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中,讲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参与情景体验“特种兵潜入西伯利亚,飞机燃料不足,需要跳伞,只能带两件随身物品。面对这一场景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选择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学生在选与不选,选指南针好还是选手枪好中懂得了事物价值的大小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因而明白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素材,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充满生命力。

二、尊重学生情感,在自我体验中得到启发

体验试教育是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设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我就想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自觉去探究,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获得体验。于是,我用了当时很火的“QQ农场游戏”。第一个导向作用时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景:“QQ农场现场版”假如现在你是腾讯公司老总、xx同学父母、学生,你觉得QQ农场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突破第二个导向作用时继续向下深入,把游戏中的偷菜不算偷的思想或行为带到生活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三个导向作用我还是用QQ农场。通过对情景的不断探究、感悟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升华主题,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继续学习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艺术地驾驭学生和课堂,营

造热烈、和谐、民主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里不单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知识。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升华主题部分,我设计了为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做小事。请学生畅谈如何做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添墨加彩,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育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低碳; 产品设计; 天然; 绿色环保; 染织材料

家用纺织品,作为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家用纺织品生产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家用纺织品对于人们来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人们在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后,追求更深层次的要求就表现出来。家纺产品的低碳环保要从多方面抓起,用料的天然无害、成产环节的节能减排、设计外观的自然感等。

1.“低碳”已成为家纺产业的热点

现今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受到现代工业的极大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质朴的生活环境。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当今人们生活追求的重要目标,是一种新的趋势。"绿色环保"的家纺理念能更好的迎合这种生活态度,自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1 家纺“低碳”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的重点污染源之一,印染废水的利用率很低。在传统纺织印染加工中,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等特点,且极难处理。其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会粘附在纺织品上,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由于印染废水中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中将会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害水生物的生存。据统计全世界染料总生产量在60万吨以上,其中50%以上用于纺织品染色,而在印染过程中,又有约为15%的染料成为废物排入水中。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印染过程中的水耗和能耗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纺织行业的集中,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主要污染集中在沿海地区,局部地区废水的排放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使得这些地区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2 家纺“低碳”的现实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停地改变着,家纺的消费市场以转入了“低碳”时代,如果有的公司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市场趋势,则不能被家纺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必然被淘汰。

我国环境保护不容忽视,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与纺织品行业有着必然关系,家纺的“低碳”势在必行。全球进入了一个地球村的时代,中国与各国的贸易不断深化,纺织品是我国出口业的一大重要门类,而欧洲国家对于纺织品的环保生态要求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严格要求,严把环保这段关,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2.家纺配色印染的低碳

染料所要考虑的环保性主要是:本身不是致癌性、致敏性或急毒性;可萃取的金属含量在极限值以下或尽量避免金属络合染料;不含环境激素及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固色率高,色牢度好、可满足应用性能等。

2.1 植物染料更环保

在印染方面,染料的选择是一个大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则是做到无害性,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害。如果这个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则无从谈及环保低碳。更不能市场及消费者所接受。

植物染料取自自然,更加贴切环保的理念,应在印染中多取代化工染料。植物染料除了迎合环保的理念外,色泽和染色牢固度上均有很好的表现,如茜草、红蓝草、荩草、栀子、蓼蓝、鼠李、皂斗等,均具有悠久的使用记录,且产量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2.2 配色倡导低碳环保

低碳的理念在配色中体现在不再一味的强调繁杂艳丽,而将自然简约作为设计的重点,从自然中提取原生态的配色,如麻色、白色等,追求色彩的朴实度。不盲目的认为配色的多少可以反映家纺产品的高档度。如印染类的产品,印染面积越大、套色越多,则工序越复杂,消耗越多,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会越严重,违背了低碳的原则。如果设计师不能很好的把握低碳环保的理念,而在市场中形成一种盲目追求多套色的倾向,那家纺中的低碳很难实现。

3.低碳从设计开始

3.1 家纺设计

家纺产品的低碳之路从设计开始,低碳设计在外观上的表现,就是风格与元素来源于自然,整个家纺产品力求向人们表达一种绿色而宁静的大自然情怀。使用来自动植物的图案造型作为创作灵感,把握自然界能让人心驰神往的一切景象,无论是蓝天、海洋,还是花朵、露珠,都可以成为家纺产品的主题。这种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带给人们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触及体验,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涵义,“润物细无声”地深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3.2 绿色家纺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低碳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正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这种理念包括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审美、文化等的理解以及对价值观的看法,这也是社会实现低碳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所有事情都是由设计开始,并照此完成。所有的思考总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它渗入人们的生活中需要人们先认可它,并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秦焕梅.欧美与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和争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5,(24).

[2]张小华.欧美“设限”影响中国纺织品贸易[J].中国市场,2005,(47).

[3]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对低碳生活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白色污染;江苏大学食堂;问卷调查;可降解餐具

1.引言

不仅局限于我国,白色污染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一次性塑料袋的无节制使用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环保意识。因此,为减轻白色污染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而研发出的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正成为一股新风尚。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的推广不仅可以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白色,而且更符合绿色餐饮的话题。污染问题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目前的高校食堂,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并未真正推广开。为了响应宏观政策的号召,从减轻白色污染带来的环境、健康问题以及提高作为一次性环保餐具原材料――农业废弃物的附加值,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考虑,特此以江苏大学6个食堂及若干小餐厅为例,做了这个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的推广方案研究,以减少江苏大学校内白色污染、、加强大学生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减少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在推广过程中间接提高江苏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2.问题提出

在中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中影响力比较强的一群人。而高校的食堂也比较多,塑料袋的使用也是食堂的主流。现在,以江苏大学为例,浅谈高校食堂的一般情况。

江苏大学有学生四万余人,基本上都是住在学校的。学校内部有大大小小十多个食堂,学生、教职工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食堂吃的,所以食堂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在食堂吃饭的,有些可能会带到宿舍吃,有些可能会带到教室吃,这就涉及到了打包的问题,食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塑料袋。由此可见,食堂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数量是惊人的。为了对食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以及大学生对食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的看法有具体的了解,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一份与之相关的问卷,对学生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做问卷调查;也与食堂对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进行沟通了解。最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高校每天每个食堂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庞大,都是以万为单位的,食堂管理员也没有相应的改善措施;大学生都知道使用塑料袋不好,但是他们只是有这个意识而已,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触。

3.方案推行

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污染量人们生活的环境。高校食堂塑料袋的大量使用情况时普遍存在的,对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种情况,即对江苏大学学生食堂进行可降解餐具的使用方案推广。

第一个方案:以环保健康概念为目标,以可降解餐具名义推出“可降解餐具,您安心的餐具”为统一宣传口号;从绿色、创新、可降解的角度,通过广播、板报、新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扩散其影响力;对学生从可降解餐具的环保功能方面进行重点宣传。体现其处处为学生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突出可降解餐具带来的环保健康的主题,让大学生通过这一行为来爱护社会与大自然;把使用可降解餐具的内涵引申到对保护环境的实际应用,对学生宣传成为一种保护环境的新做法形象,产生保护环境的欲望。

第二个方案:先与镇江市市政府、可降解餐具生产企业、江苏大学、食堂共同协商达成可降解餐具使用方案;其次在江苏大学所有食堂试行有偿性可降解餐具与一次性塑料袋并存的方案,由学生自由选择,试行两星期后,调查食堂、学生对可降解餐具、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状况,经过统计分析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最后直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可降解餐具推广实施方案满意时,食堂全面采用可降解餐具。

4.结论

目前一次性餐具在江苏大学食堂使用巨大,对制造餐具所需要的资源也很巨大,很有必要大力发展推广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推广在环保意识较强的大学生中推行较为有效,并借助大学生群体由点及面,将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广泛的推广出去,为减轻白色污染问题及个人健康问题尽最大的那份力。此外,还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起好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环保生活的伟大实践,把环保生活理念贯穿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带动其他大学生投身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实践中,提倡、施行并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环保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加瑞.可替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理想产品的探索与发展[J].中国包装,2000.

[2]董金狮.各种新型餐具生产使用及优缺点比较和评价[J].中国环保产业,2000.